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_解读_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_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在大力吸引外资的同时,我国还应该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以主动抓住发展经济的机遇。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更好的为发展经济服务,这就需要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产业具有战略性。
其次,投资风险十分严峻,对此我国应该坚持积极、审慎的态度,合理安排风险化解措施,实施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投资战略。
第三,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投资仍将持续较快增长,规模将高于发展中大国的平均水平,并且成为全球重要的对外投资母国。
第四,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
在短期内,东部沿海省市对外投资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但是,随着我国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民营经济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将有更多的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始开拓国际市场。
关键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战略投资风险投资前景投资阶段一、投资战略问题现阶段,我国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既有内部发展的动力,也有跨越外部障碍、缓解外部压力的原因。
这就决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必须要有“战略性”。
总体来说,这种“战略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目的战略性,即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跨越贸易壁垒还是寻求资源和技术的。
二是投资地区战略性,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决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和数量。
三是投资手段战略性,即根据投资目的的不同,从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合资以及股权收购等方式中选择合适的投资手段。
四是投资产业战略性,即根据不同的投资目的,选择不同的产业。
其实,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这四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根据投资的目的,以最佳的投资手段在最佳的投资地区投资最佳的产业,以求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常见。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外资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得到了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培训,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
同时,外国直接投资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和贸易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其次,外国直接投资也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通过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家的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和升级。
跨国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变。
由于外资的介入,发展中国家能够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学习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平等现象。
由于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往往更倾向于在发达地区设立生产基地,而不是在贫困地区。
这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内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
此外,外国直接投资还可能使发展中国家成为技术和产业依赖的国家。
跨国公司在向发展中国家投资时,往往会选择将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环节保留在发达国家。
这就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较低的位置,缺乏独立创新和自主发展能力。
这种依赖性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复杂的。
它既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又可能加剧经济不平等和技术依赖。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总结
国际直接投资知识点总结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国际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直接在海外进行资本投资,以获取长期经济利益的行为。
这种投资是指投资者获取对被投资企业控制权,或者在被投资企业持有相当数量的股权,能够影响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国际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可持续性。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1.长期性: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与证券投资相比,国际直接投资更具有战略性和稳定性。
2.战略性:国际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海外市场份额、获取资源或进行产业布局等目的而进行的投资,具有一定的产业和战略意义。
3.控制权:国际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取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或一定比例的股权,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产生影响。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式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分为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两种形式。
1. 绿地投资:指在国外新建企业或扩建现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也称为创办型国际直接投资。
2. 并购投资:指通过收购或购买部分或全部国外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进行投资,也称为收购型国际直接投资。
四、国际直接投资的优势1. 获取资源:国际直接投资能够获取海外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
2. 发展市场:国际直接投资能够进入海外市场,拓展销售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3. 技术转移:国际直接投资能够实现技术转移,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4. 降低成本:国际直接投资能够降低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等。
五、国际直接投资的风险1. 政治风险:政治不稳定、政策变化或政治干预等因素可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2. 经济风险:宏观经济环境、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可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3. 经营风险:企业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因素可能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4. 法律风险:国际直接投资面临的合同风险、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争端等法律问题。
六、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1. 对于投资国家:国际直接投资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007全球金融报告
全球金融市场2007年度分析报告主要观点:2007年,全球经济尽管有所放缓,但仍高位运行。
同时,经济结构的不平衡问题依旧严峻,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日本和中国)的利率水平依旧偏低,全球的流动性依旧富裕。
包括能源、有色金属、农产品在内的商品价格继续保持盘整走势,但时有反弹上行的压力;股票市场短期内有调整的压力,但更有可能再创新记录。
由于就业市场日渐好转,欧洲、日本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消费开支渐有起色,整体通胀风险偏向上档。
除美国外,主要经济体仍将继续加息,进一步收缩流动性。
中国经济由于储蓄过剩、消费不足的影响,在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偏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情况下,长期处于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当中,倍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过快、信贷投放过大、资金流动性过高的问题困扰。
2007年,中国经济虽然略有放缓,但仍呈现“前高后低”特点,全年GDP增速仍在10%左右。
尽管人民币兑美元不断升值,但中国的贸易条件不会恶化,贸易顺差仍将继续高位增长,并有可能再创新记录,导致资金流动性富裕的格局难以根本改变。
而企业由于利润增长不断加速,投资需求在2007年上半年仍有可能高位反弹;商业银行由于资本过剩、市场利率偏低、资金富裕的影响,信贷仍有可能重演2006年的增长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央行继续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坚持价格型调控,人民币存贷款利率预计提高一至两次,加息幅度为27-54BP,1年期央票招标发行利率有可能冲破3%,人民币兑美元年升值幅度达到3-5%;另一方面坚持数量型调控,继续提高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发行央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力度。
市场利率将重心上移,但由于流动性依旧富裕的影响,仍有冲高回落的机会。
美国经济受房地产大幅降温的拖累,GDP增长自2006年第1季度开始逐季回落,由第1季度的5.6%回落到第2季度的2.6%、第3季度的2.0%。
目前,经济的不景气已经由房地产领域全面渗透到制造业当中,特别是与房地产和汽车相关的制造业更受影响。
【世界银行《2007年全球发展金融》摘要】
【世界银行《07年全球发展金融》摘要】来源: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增长正在减缓,金融市场发出的信号表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融资条件正在发生改变。
随着这些发展得以显现,2007年可能将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流入的调整年。
从2001年-2002年的严重紧缩中恢复之后,私人资本的流动经历了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市场动荡并且经历了全球货币政策放松与紧缩的整个周期,2006年达到了64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05年增加了17%。
05-06年,全部资本流动,包括官方信贷机构的贷款,徘徊于GDP5%的水平,低于亚洲金融危机前1995年-1997年5.25%的水平。
发展中国家已经占到世界产出和贸易增长的很大份额,这一事实正逐步为国际投资者所认识。
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了7%,比高收入国家3%的增长率的两倍还高。
这种经济的扩张在中国和印度特别明显,中国的产出增长达到了10.7%,而印度的增长也达到了9.2%。
但是,这种强劲的表现大体是很普遍的,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都至少达到了5%。
甚至发展中国家中的石油进口国都几乎达到了5%的强劲增长,尽管石油价格已经连续三年高企。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利用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来实施国内政策,以降低其对于金融动荡和资本流动逆转的脆弱性。
特别是有些国家已经减轻了外债负担,延长了债务的期限。
有些国家利用充足的外汇储备购回了大量未偿还债务,并且按照更优惠的条件对现有债务进行了再融资。
主权债市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已经从对外借款转向了通常以本币计值的对内借款。
贷款人对发展中国家借款人的信用评估依然是正面的,这反映在新兴市场债券和银行贷款的利差上,其一直徘徊于历史最低点。
通过这些措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明显地提高了他们应对伴随国际信贷环境改变的中度冲击的能力。
但是,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逐步恢复以及增长的放缓和持续的货币紧缩趋势有理由保持警惕。
特别是,尽管最可能的结果是温和调整,从而减缓增长速度、使增长更加持续(在本报告的最低预测中进行了简要描述),这些拐点在本质上还是有风险的。
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
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外国投资者在某个国家投资并持有大股权或控制权的行为。
它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合作等多重作用。
本文将围绕国际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展开讨论。
首先,国际直接投资可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通过直接投资,外国企业能够带来新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些外来资源的注入不仅可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还可以刺激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劳动力收入水平,促进消费者支出的增长,进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进的外资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国际直接投资有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
外国企业常常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发展中国家。
这有助于提升当地产业的竞争力,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同时,外商投资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机会,有利于培养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中国为例,众多外资企业的投资使得中国的制造业实力大幅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此外,国际直接投资还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外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与当地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密切合作,这有助于加深各国之间的互信,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投资者还常常通过技术转让、创新合作等方式与当地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技术创新。
这种合作与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有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国际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第一,外来资本的注入可能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过度外流,增加经济的脆弱性。
在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给予外国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权等。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
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全文)2008年03月19日 15:54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目录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全文) (1)内容提要 (3)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宏观环境 (3)一、2007年发达经济体产出增长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保持快速增长 (3)(一)美国和加拿大经济增长放缓 (3)(二)欧元区经济增长略有放缓,英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 (4)(三)日本经济复苏进程受阻 (4)(四)新兴市场及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产出保持快速增长 (5)二、2007年主要中央银行不同程度放松了货币政策,流动性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 (6)(一)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不同程度放松了货币政策 (6)(二)流动性注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流动性压力 (7)三、国际贸易增速趋缓 (8)四、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水平 (8)(一)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9)(二)亚洲危机后东亚各经济体经济金融的发展 (9)五、非经济因素也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 (10)(一)地缘政治和恐怖主义对油价、汇率和金价有较大影响 (10)(二)全球气候变暖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逐步显现 (11)第二部分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状况 (11)一、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和格局 (11)(一)英国(伦敦)在外汇交易中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球外汇市场成交大幅上升 (11)(二)英国是跨国借贷业务的集中地,国际货币市场规模继续扩张 (12)(三)美国、欧元区、日本、英国在全球债券市场占据绝大多数份额,国际债券未清偿余额增长较快 (13)(四)美国、日本、欧元区股票市场规模依然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内地股票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13)(五)伦敦、纽约分别是世界黄金现货、期货交易中心,全球黄金交易清算金额继续增长 (14)(六)纽约、芝加哥、伦敦保持在商品期货交易方面的领先地位,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继续大幅增长 (14)(一)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呈多元化格局 (15)(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易手段电子化使得金融中心由金融机构的集聚地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金融交易的服务提供者 (15)(三)金融中心之间竞争性和互补性同时增强 (15)二、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价格走势 (15)(一)美元对欧元及英镑贬值,对日元先升后贬 (16)(二)美元短期利率下降,欧元、英镑、日元短期利率继续上升 (17)(三)主要国家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先升后降 (17)(四)主要股指波动较大,在宽幅振荡中上涨 (18)(五)国际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创历史新高 (19)(六)主要商品期货价格大幅上涨 (19)(一)国际金融市场逐步形成了一批主流参与者 (20)(二)主要金融市场参与者国际化程度较高 (21)三、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22)(一)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22)(一)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增长较快 (24)(二)主权财富基金正成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力量 (24)第三部分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32)(二)中资企业以股权形式融资规模回落,但登记外债余额增长较快 (39)(一)加强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联通性和安全性 (44)(二)优化中国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适当扩大境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规模,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质量 (44)(三)进一步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中资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国际市场 (44)(四)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资本项目有序开放,为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44)(一)国际金融资讯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45)(二)新华08金融信息综合服务系统进入金融资讯服务市场 (45)内容提要♦2007年发达经济体产出增长放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出保持快速增长。
《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World Investment Report ).doc
《世界投资报告》中文版(World Investment Report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要旨和概述经济特区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PrintedatUnitedNations,Geneva–1908001(C)–July,纽约和日内瓦联合国©,联合国本出版物供开放获取,但须遵守为政府间组织创立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licenses/by/3.0/igo/。
本出版物所用名称及其材料的编排方式并不意味着联合国秘书处对于任何国家、领土、城市地区或其当局的法律地位,或对于其边界或疆界的划分表示任何意见。
文中材料可引用和转载,但须注明出处。
本出版物经由外部编辑。
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印发的联合国出版物。
UNCTAD/WIR/世界投资报告经济特区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世界投资报告》通过监测全球和区域外国直接投资趋势以及记录国家和国际投资政策发展来为决策者提供支持。
今年报告中关于政策的章节总结了为改革国际投资协定所做的努力,并介绍了各种新的措施。
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依赖于有利于跨境投资的全球政策环境。
去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减少了13%,降至1.3万亿美元。
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突显出过去10年国际投资缺乏增长。
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投资需求所需的大幅加速尚不明显。
我们需要提高气候行动的力度、解决债务脆弱性并缓解贸易紧张,营造有利于扩大长期和可持续投资的环境。
经济特区是吸引投资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10年来,世界各地的经济特区数量迅速增长,已超过5,000个,而且还有很多正在计划中。
今年的《世界投资报告》概述了全球经济特区的局面,并就如何应对可持续发展要求、新的工业革命和不断变化的国际生产模式给经济特区带来的根本挑战提出了建议。
我向工业和投资决策者推荐今年的《世界投资报告》,这也是国际发展界的一个重要工具。
前言iii前言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政策环境不如出口导向型增长和发展的全盛时期那样温和。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与现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改革开放初,一些国有外贸企业在海外经营进出口贸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产性投资比重有所提高。
进入90年代后,跨国经营主体进一步多样化。
目前,除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境外投资额增长很快。
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为733.3亿美元,建立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投资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
仅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就达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
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已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
从2001年开始的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6%,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25%,对外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中资企业(非金融类)的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177亿美元。
另据德意志银行2022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可能超过20%,并将在2022年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中国的跨国公司群体已经出现。
跨国公司通常以一个国家为基地设立母公司,同时又在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设立不同的实体,接受母公司的管理、控制和指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这样一种富有高度组织性的巨型企业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科学的管理。
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具有雄厚的物力、财力、人力等优势,在资金、技术运用上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具有熟练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技术。
而我国境外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利,难以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做出灵活的反映,制约了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多为国内母公司的附属公司,在单一目标市场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缺乏组建战略联盟的意识;管理人员的选派被视为照顾或福利,综合素质差,缺乏企业家才能。
解读_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_发展中和转型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_对发展的影响
———解读《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本刊编辑部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外国直接投资看作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渠道。
今年的《世界投资报告》表明,尽管北南资本流动继续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多元化趋势愈来愈明显。
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增多,这是全球化发展在近期内表现出的重要特征之一。
随着国际“游戏规则”的迅速变化,这个现对发展的影响发展中和转型期国家对外直接投资:2005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象将为发展中的东道国和来源国提供新的机遇。
目前出现的新局面意味着,新兴的跨国公司将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市场与老牌公司针锋相对,展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世界各地的决策者正在认真审视这些发展趋势。
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呈现出相当大的规模。
在2004年增长27%的基础上,又增长了29%,达到9160亿美元。
所有主要区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都出现了增长,有的地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幅度,联合国贸发会议涵盖的200个经济体中有126个经济体的流入量有所增长。
但是,世界范围的流入量仍远低于2000年1.4万亿美元的峰值。
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趋势类似,近期外国直接投资的强劲增长反映了跨国并购,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跨国并购水平的提高。
这一增长也反映了一些发达国家较高的增长率,以及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卓越经济绩效。
2005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5420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7%,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则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3340亿美元。
从所占比例来看,发达国家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份额有所增长,达到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59%。
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例为36%,东南欧和独联体的份额大约为4%。
英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猛增1080亿美元,达到1650亿美元,从而成为2005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来源:国际贸易2007-07-13受世界经济复苏及跨国公司整体经营利润好转等因素的阻碍,在经历了连续三年下降之后,2004年全球外国直截了当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FDI)流入规模终于停止了这种下滑势头,出现出复原性增长的新态势。
渐行走出低谷的全球FDI1.总规模终止下滑并呈增长新趋势。
按照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FDI流入规模在2000年达到1.4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后,以后的三年一直处于下滑状况。
2001年减少了47%,为8180亿美元,2002年又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减少17%,达到6790亿美元。
2003年,又比2002年下降18%,仅为5600亿美元.在这年中,流入发达国家比2002年下降了25%,仅为3 670亿美元。
导致全球FDI流入规模下降的直截了当缘故,依旧是跨国并购活动的低迷,2003年全球企业跨国并购规模仅为2970亿美元。
由于统计方法的咨询题,从统计上尚难以通过并购金额运算:FDI流量,但跨国并购金额的减少依旧十分清晰地反映出FDI流入总规模的下降。
进入2004年后,国际直截了当投资连续三年的下滑趋势终于开始转变,而这一趋势也第一通过跨国并购规模的增加反映出来。
按照美国闻名的汤姆森金融证券公司的统计数据,能够清晰地讲明,仅2004年上半年,全球跨国并购总规模达到176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
其中作为全球国际直截了当投资中最重要的两极,发生在美国和欧盟(15国)的跨国并购规模均呈大幅度增长。
由于汤姆森金融证券公司的统计数据为许多国际经济组织所采纳,具有专门大权威性,因此,能够做出如此的判定,即全球FDI规模正在走出低迷,出现出复原性增长的势头。
2.跨国公司对美国的投资热情开始复原。
在国际直截了当投资流淌中,美国_向具有枢纽性的作用,其引进外资的多寡,也历来差不多上反映国际直截了当投资形势的晴雨表。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_解读_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_
跨国公司涉足采掘业的历史盛衰交错。
20世纪初,这些产业在外国直接投资(FDI)中所占份额最大,这反映出殖民强国的公司进行国际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殖民地获得独立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建,这些跨国公司的支配地位衰落了,采掘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也随之下降。
从70年代中期开始,采掘业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金属采掘业在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不断下跌,因为其他部门增长的速度快得多。
然而,由于矿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跨国公司增加了在采掘业中的活动,采矿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近来有所增长,尽管仍远远低于服务业和制造业。
为此,《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重新审视了跨国公司在采掘业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发展的影响。
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趋势,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38%。
这一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的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这也反映出世界许多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公司盈利是推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的原因之一,利润的增长又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扬,进而提高了跨国兼并和收购的交易金额。
并购仍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中占很高比例,但绿地投资也有所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
由于公司盈利的增长,利润再投资已成为内向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约占2006年全世界外资流入总量的30%,单在发展中国家就占到了一半。
2006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南欧及独联体中的转型期经济体的所有三大类经济体中均出现增长。
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45%,达到8570亿美元,增幅远高于前两年。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资流入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3790亿美元(较2005年同比增长21%)和690亿美元(增长68%)。
200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
世界FDI流量及流向分析
世界FDI流量及流向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通过对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中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做出分析,发现自2005年以来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量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波动,但大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同经济体在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其中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代表的中国FDI 流入量自2005年以来稳步提升且未来几年仍有上升空间。
标签:FDI;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外商直接投资流向1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DI)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贸易联系更加密切,FDI作为资本国际化的一种形式在国际贸易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关于FDI理论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是实践方面的研究,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李源源(2009)指出从2008年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形势看,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多层面的高风险期多重因素、多方博弈的结果势必对全球FDI的流量、地区分布等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了解世界FDI流量及流向的变化能够认清当前世界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对世界FDI变化的趋势做出整体的把握。
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对FDI政策的调整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从企业层面来说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对外投资行为提供指导意义,因此,对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近些年来的流量及流向状况作一个梳理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为提高自身引进外资能力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通过对引资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变,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李汉君(2011)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量进入我国,有效地弥补了我国在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和出口竞争力方面的不足,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本文介绍了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标签: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一、影响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水平的国内外因素1.1 外国直接投资的现状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3030亿美元,接近200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这一增长由跨国公司所推动并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
2006年,跨国并购交易不仅在金额上(提高23%,达到8800亿美元)而且在数量上(提高14%,达到6974笔)均显著增长,接近2000年曾达到的并购高峰。
全球并购活动另一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和其他集体投资基金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服务业占2005年世界内向外国直接投资存量的大部分。
1.2国内税制改革及相关变动影响90年代以后,許多实证研究则发现,税收逐渐成为影响FDI决策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原因有三条:首先,阻碍资本流动的其他壁垒逐渐消除,税收因而变得更为重要;其次,生产的全球化使一个产品往往由多个国家的关联企业合作完成,因此生产变得越来越以出口为导向,从而对各国的税收差异就变得更为敏感;最后,随着区域间大市场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其他影响FDI的主要因素( 如政治稳定性、劳动力成本和基础设施) 逐渐趋同,税收则成为FDI决策中的重要因素。
归纳起来,两税合并对我国FDI的影响如下:1.2.1 可以有效减少利用优惠税率这一漏洞的”假外资”“假外资”又称虚假外商投资, 即”国内资金经过出国烫金之后又以外国直接投资的形式回到国内投资”。
这种现象造成了我国税收的严重流失。
在这种假外国投资中, 股东常常逃避法律的规定, 享受”二减三免”的税收优惠, 即使是优惠期满,仍然可以采取定价转移的方式, 将企业转向零赋税地区。
虚假外资就是为了利用我国对于外资的税收优惠以及其它优惠政策。
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是指投资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通过购买或建立新的企业,对其进行长期的、有决策权的投资。
FDI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又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转让。
本文将探讨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外国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吸引了海外资本流入,为经济提供了资金来源。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企业的扩张、设备的更新以及新技术的引进,从而促进生产能力的提升,促进经济增长。
2. 就业机会:外国直接投资带来了新的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
新企业的设立和扩张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减少了失业率,提高了就业水平,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3. 技术转让:外国直接投资通常会伴随着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
外资企业通常在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先进经验,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可以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挑战然而,外国直接投资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以应对:1. 资源流失: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利润通常会汇回投资者所在国家,导致本地资源的流失。
因此,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引导,确保投资者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留下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本地发展。
2. 经济依赖:某些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过于依赖,可能使经济过于依赖外资企业,使得当地企业无法独立创新和发展。
因此,应鼓励本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减少对外资的依赖。
3. 产业结构:外国直接投资往往集中在特定行业或领域,过分依赖外资可能导致产业结构失衡。
政府应引导外资企业向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产业方向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三、优化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应营造稳定、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降低投资壁垒,增强投资者对当地的信心。
2007年全球FDI创1 5万亿美元新高
2007年全球FDI创1 5万亿美元新高
佚名
【期刊名称】《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2008年1月8日发布报告表示,2007年下半年的金融震荡总体上并未冲击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流动,2007年全球FDI猛增至创纪录的1 5万亿美元,超过此前于2000年创下的1 4万亿美元峰值水平.不过2008年的前景更加不确定.
【总页数】1页(P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3.5万亿美元 2017年全球IT消费创新高 [J],
2.全球债务总额创164万亿美元新高 [J],
3.2007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6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J],
4.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创6年新低仍是全球最高水平 [J],
5.全球去年FDI创1.5万亿美元新高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国公司涉足采掘业的历史盛衰交错。
20世纪初,这些产业在外国直接投资(FDI)中所占份额最大,这反映出殖民强国的公司进行国际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前殖民地获得独立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建,这些跨国公司的支配地位衰落了,采掘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也随之下降。
从70年代中期开始,采掘业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和金属采掘业在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不断下跌,因为其他部门增长的速度快得多。
然而,由于矿产品价格上升导致跨国公司增加了在采掘业中的活动,采矿业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份额近来有所增长,尽管仍远远低于服务业和制造业。
为此,《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重新审视了跨国公司在采掘业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发展的影响。
2006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连续第三年呈现增长趋势,达到13060亿美元,增长38%。
这一数字接近2000年创造的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这也反映出世界许多地区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公司盈利是推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的原因之一,利润的增长又导致股票价格的上扬,进而提高了跨国兼并和收购的交易金额。
并购仍在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中占很高比例,但绿地投资也有所增长,特别是在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
由于公司盈利的增长,利润再投资已成为内向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约占2006年全世界外资流入总量的30%,单在发展中国家就占到了一半。
2006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南欧及独联体中的转型期经济体的所有三大类经济体中均出现增长。
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45%,达到8570亿美元,增幅远高于前两年。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资流入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3790亿美元(较2005年同比增长21%)和690亿美元(增长68%)。
2006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95亿美元,比2005年的724亿美元下降了4%,在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由第三位下降至第五位。
美国以1754亿美元的成绩重新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紧随其后的是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它们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为1395亿美元、811亿美元和720亿美元。
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本刊编辑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解读《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最多,俄罗斯在转型期经济体中居首位。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仍是外国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来源,它们占全球外资流出量的84%。
尽管来自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反弹,但世界外资流出量中几乎有一半来源于欧盟国家,特别是法国、西班牙和英国。
2006年,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跨国公司继续进行海外拓展,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香港居首位,而转型期经济体中俄罗斯排名第一。
两类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总量达到1930亿美元,占世界外资总流出量的16%。
这一轮增长由跨国并购推动,并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其中。
跨国并购活动的增长支撑了目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上升。
2006年,跨国并购交易不仅在金额上(提高了23%,达到8800亿美元)而且在数量上(提高了14%,达到6974笔)也显著增长,接近2000年达到的上一个并购高峰。
更高的股票市场估值、不断提高的公司盈利和有利的融资条件驱动了这次增长。
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并购热潮不同,在此轮增长中并购交易绝大多数由现金和借贷支付,而非通过换股实现。
2006年的巨额交易(即金额高达1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多达172笔,达到了破记录的水平,它们大约占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三分之二。
全球并购活动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和其他集体投资基金的重要性日益增长。
2006年,它们参与的跨国并购的金额达到1580亿美元,较2005年增加了18%。
追求更高回报率的热情不断高涨,以及世界金融市场上充盈的流动资金帮助促成了这些收购。
不同于以前投资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策略,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越来越多地收购大型上市公司,它们可能将继续在并购交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基于下列几个因素,如此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可能无法持续下去:竞争日趋激烈,近期交易中涉及的资产价格已经显著提高;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在一些国家所享有的优惠财政待遇可能无法持续。
由于它们倾向于在相对较短的期限内持有股权,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活动更类似于证券投资,而非外国直接投资。
这引起了对此类投资影响的关注,尤其是涉及分拆被收购的公司和辞退工人。
因为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跨国并购是新近出现的现象,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影响。
亚洲地区:增势不减2006年,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仍保持增长,增长幅度达到19%,创下2000亿美元的新高。
在次区域一级,南亚和东南亚的流量继续增长,而东亚的增长有所放缓。
然而,后者的外国直接投资正转向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活动。
中国和中国香港保持了该区域内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接受方的地位,新加坡和印度紧随其后。
在连续六年的增长之后,中国的外资流入量在2006年首度下降。
这一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金融服务业投资的减少。
中国香港吸引了43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新加坡为240亿美元(创新高),而印度则为17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前三年流入量的总和)。
整个区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长了60%,达到1030亿美元,而且所有次区域和主要经济体的对外投资都在增长。
中国香港是该区域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地,流出量上升了60%,达到430亿美元。
中国巩固了其主要投资者的地位,而印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度正在迅速追赶。
这两个国家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这对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该区域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中的支配地位形成了挑战。
中国和印度寻求自然资源的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长。
此外,中国国有企业和印度私有企业集团获取海外战略性资产的努力,导致从这两个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增长,印度塔塔钢铁公司以110亿美元收购哥鲁氏集团(英国和荷兰)就突出说明了这一点。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高速经济增长将继续促进流向该区域寻求市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成长。
对寻求效率的外国直接投资而言,由于中国、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国家计划大幅改善其基础设施,这些地区也将更具吸引力。
2007年上半年,这些区域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较之去年同期增长近20%。
该区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也有所增长,且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2006年,西亚14个经济体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了44%,攀升至前所未有的600亿美元。
2006年各类服务行业的私有化进程仍在继续,总体商务环境也有所改善。
该地区强劲的经济增长鼓励了投资,高昂的油价也一直吸引着对石油、天然气及其相关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的增长。
几宗特大跨国并购和金融服务业的私有化交易使土耳其成为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外资流入量达到200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以180亿美元位居第二(较2005年上升了51%),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紧随其后,该国的自由区吸引了相当大一部分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
服务业仍是外国直接投资在西亚进行投资的主要部门,由于该区域一些国家所采取的私有化和自由化政策,大部分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了金融服务业。
约旦和土耳其的电信业也出现了几笔大额交易。
海湾国家努力进行多元化的生产活动,而不只是局限于与石油有关的活动,这成功地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
2007年上半年,跨国并购交易金额较2006年同期增长近3%。
2006年,由于居高不下的油价和产油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顺差,西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上升了5%,达到140亿美元,创下新高。
科威特在该区域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中居主导地位(89%),投资主要流向了电信业。
该区域企业对外跨国并购金额总计达到320亿美元,而西亚地区第二大对外投资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企业占了其中的67%。
2006年,太平洋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3.39亿美元,下降11%,而且外资仍集中于采矿业。
投资还是流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马绍尔群岛的岸上渔业加工活动,以及诸如斐济和瓦努阿图等经济体的旅游业。
非洲地区:勇创新高2006年非洲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360亿美元,是2004年的两倍。
这归功于对自然资源兴趣的增长、公司盈利前景的改善和更有利的商务环境。
跨国并购的交易金额达到创纪录的180亿美元,而来自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公司的收购占了其中的一半。
绿地项目和扩张性投资也大幅增长。
尽管外国直接投资在增长,但非洲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却从2005年的3.1%下降到2006年的2.7%,这远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区域的水平。
2006年,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也从2005年的20亿美元增至创纪录的80亿美元。
33个非洲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有所增长,除南部非洲外,所有次区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均有所增长。
吸收外国资料来源:《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单位:亿美元直接投资最多的10个非洲东道国占了总流入量的90%左右,其中8个国家的流入量均超过10亿美元。
大型跨国并购以及绿地项目和扩张项目在这些主要东道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埃及和尼日利亚。
埃及是该区域的主要接受国,流入量超过了100亿美元,其中80%流向非石油活动中的扩张和绿地项目。
南非由于国内一家金矿公司的外国股权出售给了一家当地企业,其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急剧下降,但是非洲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的绝大部分源于南非。
由于寻求新的自然资源矿藏,导致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在连续两年下降之后,增长至80亿美元。
因此,最不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占了该区域的23%———较之2005年有显著增长。
在最不发达国家中,布隆迪、佛得角、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比绍、马达加斯加、索马里和苏丹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最多,投资主要流向新的石油勘探和采矿活动。
2006年,许多非洲国家采取措施以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并提高外资对其发展的影响。
由于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持续高涨,非洲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的增长前景仍使人乐观,尽管2007年预计将有所减缓。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对外投资活跃流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了11%,达到840亿美元。
然而,如果不包括离岸金融中心在内,2006年的外国直接投资为700亿美元,与2005年持平。
这与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流出量的飙升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数额增长了125%,达到430亿美元(如果包括离岸金融中心则为490亿美元)。
巴西和墨西哥仍然是最大的接受国(各为190亿美元),随后是智利、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哥伦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