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2.可能性——历史条件
材料一: 1895年——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 建的(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民族资 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广州之变方起于前,川省之事又继于后。
“铁路为全国命脉,从经济上论, 则关于财政;从调运上论,则关于兵 政。若铁路为外人所有,不啻举财政、 兵政之权,全授之外人也,国尚能自 立乎?”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二、辛亥革命过程 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①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②地点: 武昌 ③人物: 熊秉坤、金兆龙 过程: 楚望台军械库 占武昌 结果: 湖北军政府成立
经济
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
发展 了有利条件。
材料3: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
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
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1.必要性
图二《辛丑条 图一《时局图》 约》签字图
图三洋人在华 代理人
思考: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和材料,用一两句话概括当时
中时国代社背会景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
府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 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 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 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 邹容:《革命军》
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
中 成立: 1905年8月,日本东京
国 同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得享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 确立公民的
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基本权利
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
三权分立
约法特别规定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 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发布命令必 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确立议会共 和制政体
[趣解史] 辛亥革命时间表
[提高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 面。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 阶级的统治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仍广泛存在,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 中还根深蒂固。因此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是错误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它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民主主义思 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析概念] 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中国国名的称号,即国号。中华民国前后分为三 个历史时期,即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3)、北洋政府时期 (1912.3-1928.12)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南京临时政府特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1月1日,只存在了三 个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 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1(人教版必修一)

• (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 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 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 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 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 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 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 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 A.中华民国主权在民; 1) B.国内各民族平等; 主 C.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 要 出版、集会、结 社、宗教信仰的自由 内 D.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容 E.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 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 否定君主专制 体现了资产 阶级平等、 自由、民主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四、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辛亥 革命胜利成果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 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 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 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 时大总统。
◆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宣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 命胜利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的多数党产生。
2)评价: 这部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
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 制度的进步意义。
想一想:辛亥革命爆发后,革 命阵营承受着哪些压力?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进 攻 汉 口 和 汉 阳
革命党人
政 治 讹 诈
军 事 威 胁
外 交 孤 立
经 封 济 锁
施压
立宪派和旧官僚
革命阵营
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 1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ppt课件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4、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 迅速壮大; 5、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的广泛传播;
第13课 辛亥革命
ppt课件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ppt课件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兴 遭,真熙臬,帝国苍穹,天高高,海滔滔。
——1911年10月4日清·国乐
ppt课件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ppt课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1895
地点
广州
领导
兴中会
结果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 皖赣湘鄂等 自立军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
惠州
兴中会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1911 广州 同盟会
寡不敌众
ppt课件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辛丑条约》的签订,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3、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4、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 迅速壮大; 5、西方民主革命的思想的广泛传播; 6、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骗局破产;
高中历史 第13课 辛亥革命1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条件 (二)篡夺经过:
思考: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经过了哪几步?
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 清朝灭亡。
⑵、通电赞成共和,迫使孙中山辞职
⑶、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 往北京。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
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 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 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 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3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 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 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 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③从性质上: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一)条件 1、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支持袁世凯。 (政治、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等) 2、革命阵营的分化: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4、袁世凯的个人因素: 北洋集团的首领; 掌握清朝全部统治大权; 诡计多端 ,采取多种手段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 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共20张PPT)

二、革命过程
械起武 库义昌
军起年 占义 领发月 楚动 望,日 台当晚 军夜,
1911 10 10
1911 10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军武 政昌 府成 年
立 湖月 北
日
黎元洪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
,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 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的胜利 果实被袁世凯窃 取了。
思考:袁世凯为何能窃夺革命胜利果实?
辛亥革 命是一 场失败 的革命
辛亥革 命是一 场成功 的革命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 鄂等地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良) 弹尽援绝,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四川保 路风潮
萍浏醴起义 武昌
第13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 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 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D
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 要是指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指导 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C
二、中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国成立(辛亥革命的高 潮)
1、概况:时间、国都、国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1912年春 (2)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④⑤⑥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维护共和制度
(4)意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 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 步意义。
思考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
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三权分立原则。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1)原因: ①袁世凯的两面手腕。
武装起义,……宣传组织工作。 (6)导火索:保路运动。 3、爆发:1911年10月
驱除鞑 虏,恢复 中华
核心
创立民 国
民族主 义
民权主 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度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的主要缺陷有 ( )①反帝目标不明确 ②反封建目标不明确③不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④土地 革命纲领不彻底
5、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 大。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和妥协性。
(1)胜利理由: 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 和自由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 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 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 我们一般是从事件的 背景(原因)、经过、影响(意 义)等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人为革命的 爆发做了哪些准备?
• 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章炳 麟、邹容、陈天华。 •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 发动一系列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等
背景材料
兴中会的创立: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兴中会
华兴会
蔡 元 培
光复会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
《辛丑条约》的签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 响呢?
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的艰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社会的境地
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采取什么方式救国呢?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开明人士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列强侵略
1895—1913年 ,资本在 10万元 以上的新建工矿 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
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二(人民版)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 武器、中心、代表)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 武器、中心、代表)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等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清 政 府 干 什 么 去 了 ! ! !
十 九 世 纪 末 二 十 世 纪 初 中 国 怎 么 啦 !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讨论: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 有那些进步?
•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材料二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 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 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 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 之。——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1905月年8
B、地点: C、成员组成: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孙中山、黄兴 《民报》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G、性质: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 民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 等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 项权利 C.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封建社会法律规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 ”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 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统治下去了……1901年,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 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 剥削人民。 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 旧万万不可,稍稍行了些皮毛新政。其实何曾行过, 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欢喜罢了; 不但没有放了一线光明的,那黑暗反倒加了几倍。
(辛亥革命过程篇)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2、革命爆发( 1911.10.10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
2、革命爆发
军 昌 19 占 起 11 领义 年 楚 发 10 望动 月 台 , 10 军当 日 械夜 晚 库起 , 义武 北 日 19 军 , 11 政武 年 府 昌 10 成月 立 11 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国父孙中山
连战敬谒中山陵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
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 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 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鲁迅说:“中山先生一生历史俱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 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近乎完 全的革命工作。”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2、革命爆发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背景篇)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萍浏醴 起义
浙皖 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7年12月 孙中山.黄兴
黄花岗 起义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9)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H、意义:
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一个政党?
思考:
同盟会和以前的兴中会、华兴会、光 复会等革命团体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 方?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 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 党,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 B、实现了所以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 组织系统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 武器、中心、代表)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同盟会等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纪元: 公 历,民国纪年
概况: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背景与条件
2、革命爆发( 1911.10.10 )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的高潮
1、中华民国的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条件: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 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
2、思想武器: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两个中心: 上海、东京 4、三个思想家: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陈天华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 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 4、动机:反动 5、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 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 危机更加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陆军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初1人外,其余都是 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 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