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16)+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自己整理的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参考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一,选择题1.清政府在()成了“洋人法庭”a、《南京条约》签名后;b、《北京条约》签字后。

C.《马关条约》签名后,d . 《辛丑条约》签名后,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专政受特别规定限制()一、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二、实行责任内阁制增加副总统的权力范围,限制临时总统的任期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一、帝国主义干涉和破坏乙、立宪主义者、旧官僚投机革命c、袁世凯的反革命两手战略D、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4.据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一、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要求b、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适应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平均土地权利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5.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3)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4)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a、B、C、D、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式”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一、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封建君主专制的d、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7.《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民。

其实质含义是()a、否定君主专制B、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c、建立民主共和的法律法规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变革,因为这场革命()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乙、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D.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9.纵观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辛亥革命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原因是()一、终结中国传统社会;二、开放中国的现代化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君主专制10.武昌起义的主力是()a、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军b、参加革命团体的湖北新军由同盟成员组成的革命骨干,资产阶级革命家二、物质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 寒假作业(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新人教版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从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的召开,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进步却是明显的,革命纲领逐渐由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单纯理论转变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经验。

中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产生这样巨大飞跃的主要原因是( )A.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B.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解C.建立了广泛的民主联合战线D.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现代政党2、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激情洋溢,‘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

”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描述的是(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解放战争D.国联军侵华战争3、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

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 “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那么,下面关于这三大摇篮,表述错误的是( )A.①这支人民军队的诞生,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B.②在此产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C.③这里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D.①是南昌、②是井冈山、③是瑞金4、毛泽东认为,要实现无产阶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关键在于解决好占中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业进行改造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生产力5、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指导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

该决议反映了( )A.“八七会议”精神的贯彻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6、陈旭麓先生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 同时,它賦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 )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 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 )A.武昌起义 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 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高一年级历史寒假作业(2016级)

高一年级历史寒假作业(2016级)

历史寒假作业高一年级:“寻根”──记录我们的家史真实的历史往往存在于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

历史的秘密,也许就深埋在自己家里(这个家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庭,还是我们的家族、家乡甚至偶尔碰撞的家国),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

发掘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追寻被时代洪流淹没的个体记忆,收集和复原那些历史的碎片,更是在“寻根”──寻找和父辈、祖辈的亲密感,重新面对我们的过往,返回我们来的地方,找到我们未来的方向。

请同学们通过实际采访和资料研究,了解亲人的经历,从具体的历史故事中探究个体与社会,局部与整体的互动关系。

写作时须清楚地记录大历史对个人的影响,并以翔实的历史细节展现个人的选择和努力对大历史产生的反作用。

寻根不仅仅是对家人经历进行线性的梳理,我们还期待能有更多元的角度和题材。

除了对生命和历史的全景扫描之外,一些对历史细节和记忆碎片的聚焦也同样值得关注。

温馨提示:1.作业具体写作要求详见附件:“深圳中学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公告”。

2.本项作业在下学期开学两周内上交至本班历史任课教师。

3.寒假作业在下学期过程性评价中占一定的分值,望同学认真对待。

附:深圳中学学生“历史记录“大赛公告一、大赛宗旨“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卡尔•贝克)。

真实的历史往往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

历史的秘密,也许就深埋在自己家里(这个家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庭,还是我们的家族、家乡甚至偶尔碰撞的家国),值得我们停下脚步倾听,需要我们用心去探索。

本次大赛旨在激发同学去主动关注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了解历史大时代变迁下我们的长辈们曾经的苦难和荣耀,让历史呈现出更加立体和丰满的面貌。

同时也表达出当代中学生对历史、家族、时代的感触和思考。

二、主题:寻根发掘历史,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追寻被时代洪流淹没的个体记忆,收集和复原那些历史的碎片,更是在“寻根”——寻找和父辈、祖辈的亲密感,重新面对我们的过往,返回我们来的地方,找到我们未来的方向。

让我们带上录音笔,回到家中,坐下来和家人一起,一同踏上“寻根”之路吧!寻根不仅仅是对家人经历进行线性的梳理,我们还期待能有更多元的角度和题材。

狂刷13辛亥革命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狂刷13辛亥革命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1.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XX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响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已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答案】B2.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A.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D.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孙中山的生平判断“28岁那年”应是1894年,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是成立兴中会,并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成立起革命团体”;C项是在1905年提出来的;D项是1898年。

点睛:关键信息“孙中山(1866~1925)”、“28岁那年”、“成立起革命团体”。

3.孙中山坦率地承认:“倘近数日内,无足够之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虽经种种筹划,而时光荏苒,交涉迄无结果……于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之前,作为最后之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

”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既得革命成果B.实现和平建国C.顺利通过《临时约法》D.缓解财政困难【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革命政府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与袁世凯议和,不然就会因为财政危机而导致“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这就说明了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既得革命成果,故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之前,中华民国已经建立,而是用的暴力革命的手段,故可排除B;颁布实施《临时约法》的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维护革命果实,所以,颁布实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维护既得革命成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故可排除C;缓解财政困难不是主要目的,故可排除D。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6) 辛亥革命---精校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6) 辛亥革命---精校Word版含答案

辛亥革命1、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辛亥百年》组歌中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3、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而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

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5、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

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

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6、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2019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2019高一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篇一】一、选择题1.对图一和图二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①禹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王朝②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③禹死后,其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④从此以后,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选择题,从“大禹治水”到“大禹戴冠冕”,反映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传位方式并不是兄终弟及,③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排除含③的A、B、D三项。

答案:C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必须对周王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周幽王正是利用这一点而“烽火戏诸侯”。

答案:B3.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侯,广建封国,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和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能力。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实质也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削弱功臣、排斥异姓诸侯显然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当时受封的诸侯不仅有同姓的王族,还有异姓的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答案:D4.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周天子分封到卫国任国君,康叔()A.可以不去朝觐周王B.可在卫国领地内征派赋役C.不用随从周王去征战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装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封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等义务。

同时,他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可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答案:B5.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②受封诸侯无独立性③分封使周的势力范围扩大④通过分封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②不正确。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9课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2019)寒假作业:第19课辛亥革命Word版含答案

第19课辛亥革命1、下列图片反映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些因素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①民族危机的深重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③清政府腐败无能④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3、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它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开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的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所广泛接受4、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 “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以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

导致该词使用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预备立宪取得一定成效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5、美国历史学家周锡瑞曾言:“有必要从我们的关于革命阴谋的故事,转入革命政党存在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中去。

只有在那种情况下,才能理解辛亥革命运动突飞猛进的原因,以及当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爆发时,人民的其余部分愿意接受革命的原因。

”这主要表明()A.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武昌起义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C.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讲究斗争策略D.中国同盟会具有坚强的领导力量6、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中载:“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18)+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18)+国共的十年对峙+Word版含答案

(18)国共的十年对峙1、长征开始时,红军主要领导人坚持带上所有的办公用具和文件,但就是没有想到带上对行军最重要的地图。

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 )A.长征过程中不忘日常党务工作B.缺乏实际指挥军事战争经验C.情况危急来不及全面考虑D.受共产国际指挥,不了解国情2、下图是一封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信函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贺(贺龙)、叶(叶挺)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3、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贏得了中国。

本世纪(注:20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这表明长征(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4、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提出“短促突击”的战术,“御敌于国门之外”,让装备很差的红军同用现代武器装备的敌军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

其结果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B.为武装斗争积累了成功的经验C.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D.造成了军事上的“左”倾冒进5、1927年,毛泽东指出:“论功行赏.如果把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 (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毛泽东( )A.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放弃发动工人参与革命D.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6、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这表明( )A.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农村B.中共已从幼稚走向成熟C.坚定的信念是长征胜利的保证D.党内要根除“左”倾错误7、毛泽东于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判断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基本方法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判断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基本方法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嘉兴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教学测试)《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荣光【参考答案】A【解题必备】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基本方法(1)判断辛亥革命成败的标准①衡量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基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②历史事件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只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辩证地看待,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辛亥革命成败一览表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

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C.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

”这里所说的“失败”是指A.《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D.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2003年12月,温家宝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不包括A.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帝制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1.【答案】B2.【答案】B【解析】材料中“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说明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临时约法》的缺陷,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并不是说明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故C项错误;D属于辛亥革命成功地方。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3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教材图解·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和微试题)4.13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第4课辛亥革命【思维导图】【微试题】]1.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答案:A2. 20世纪初,立宪派成立了许多立宪团体,仅1906至1908年就多达50余个。

与此同时,立宪派还创办了为数众多的宣传君主立宪的报刊杂志,曾多次开展国会请愿运动,形成为声势较大的政治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政治影响。

这种现象( )A.促进了中国人民的集体觉醒B.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群众基础C.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D.推动了民主宪政在中国的发展答案:D3.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答案:A]4.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

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的?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列举1911年秋至1912年春的政治大事即可。

【测控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3.2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测控设计】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后作业:3.2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

这主要是因为()A.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以推翻清朝统治D.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被民众广泛接受解析:同盟会成立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中心,A、D两项表述错误,C项发生在同盟会成立前,也不正确。

答案:B2.(原创)张聿光于20世纪初期常在上海《民呼画报》《民吁日报》《民主画报》发表抨击时弊、为新时代呐喊的漫画。

右面名为《饭桶》的漫画作于1911年,旨在讽喻()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革命军的软弱妥协C.武昌起义影响不大D.清王朝灭亡在即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清朝官员吃得大腹便便,饭桶成官帽,体现了1911年的清政府已腐败到极点。

故A项符合题意。

从漫画中很难解读出“清王朝灭亡在即”的结论,故排除干扰项D 项。

答案:A3.下图是1911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公报》以大总统孙中山名义发布的文告。

有人认为该文告不符合历史真相,其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时间不是1911年B.中华民国的称谓尚未出现C.孙中山在革命中的威信并不高D.孙中山当时并不是大总统解析: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元旦,不可能在1911年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文告,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4.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C.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而深感惋惜D.强调革命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据题干可知,该评论肯定了辛亥革命在民族、民权方面的贡献,排除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本题选C项。

答案:C5.下图是1912年1月在浙江杭州出现的一幕情景。

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D.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但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排除B项;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1912年3月,与题干中“1912年1月”的时间限制条件不符,故排除C项;D项所述现象开始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之后。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1、1903年,有人指出“(中国)不自立,必灭亡,必(被)瓜分……各省先行自图自立”,提出“广东者,广东人之广东也……筑成广东自立之势,以建立全中国自立之起点”。

此类观点在当时蔚然成一种思潮,并加速了“预备立宪”中清政府对地方自治的认同。

这种思潮本质上反映( )A.三民主义的提出掀起了革命运动的高潮B.中国政治民主化运动的必然结果C.清政府中央集权统治的实质性瓦解D.先进知识分子要求在中国建立联邦制2、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了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十余省,参与签名者达数十万人,仍以失败告终。

他们公开表示:国家前途“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

其重大意义是( )A.宣告了立宪运动彻底失败B.使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C.使革命派的群众基础扩大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3、从1901年起,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表显示,1902年在校学生数仅6912人,1909年达到1639641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投人军校学习,不少人远涉重洋出国留学。

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许多人后来进入了政界、工商界、出版界、军界等社会重要领域。

这说明( )A.政局混乱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B.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C.晚清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新式教育D.晚清新式教育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4、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5、“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6、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2018学年高一历学期寒假作业试卷

2018学年高一历学期寒假作业试卷

2018学年高一历学期寒假作业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3、太平天国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_________》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5、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_________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6、《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标志是《》的签订。

7、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清政府“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___________发展。

8、在五四运动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9、根据“八七会议”的决议,*发动了。

10、在长征途中,中国*在事实上确立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通过会议。

11、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____事变,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全面抗战的开端是________。

12、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敌人的大规模战役是。

13、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公路的畅通。

14、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又粉碎对______和___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 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A 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B 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C 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D 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A.两次鸦战争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B.两次战争中国都战败C.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3、杨秀清在《答复英人三十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说:“……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寒假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寒假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寒假作业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A.赴法华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赴法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收回了一些主权和利益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

掌握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A.直系军阀B.奉系军阀C.桂系军阀D.皖系军阀3.1909年,有人这样评价政府所办的新式学堂,“此校设立时,亦尝贴广告于通衢,招人就学。

……则择其家有子弟而其力又足使之就学者,亲往敦劝,许以不收学费。

然犹应者十一,拒者十之九也”。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深蒂固B.科举制度的废除已成定局C.时人对新体制的不信任D.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艰难4.下图反映了英、法、德、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该国最有可能是A.英国B.德国C.日本D.法国5.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中载:1923年“火车于本月十四日又行开运,晋粮出境往直隶、往石家庄,每日行十数火车,每车运载新斗可三百石……粮因出境,价又增加”;1932年“近来粮价减缩……一则外省之粟由铁路来晋者不少,此吾晋之粮价逐渐减少也。

”据此可知()A.军阀混战导致粮价骤变B.交通进步密切市场联系C.经济危机冲击山西经济D.交通发展造成粮价波动6.1935年,胡适在香港大学发表演讲,明确批评了把新文化运动仅仅当作一个文学运动的做法,而是指出它在给予人们一个活文学的同时创造了更重要的新人生观。

其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A.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限B.增强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影响C.使国人思想得到了解放D.为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了奠基7.有学者提出,清朝覆灭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偶然,是地方仓促行动的结果,完全出于同盟会的控制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辛亥革命1、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当时中国(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辛亥百年》组歌中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

”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3、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

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

这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而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

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5、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

”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

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

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6、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清朝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7、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

这直接表明( )A.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8、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也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9、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 )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C.可以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治精神10、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时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曰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1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这一材料(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12、下图是( )A.辛亥革命形势图B.北伐战争形势图C.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D.抗战相持阶段形势图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依据材料一.指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和黄宗羲的主政治设计。

2.从材料二看,当时资产阶级要确立的是怎样的政体? 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及关于统治权力分工的规定分别体现了什政体和政治思想?用一句话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规定的进步意义。

14、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三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

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

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

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 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

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之一”?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结合家国情怀考查孙中山的革命策略.从辛玄革命开始时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政府赶走满洲统治者, 到革命后的民族统一,可见民族主义具有铎烈的整合意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故A项正确;从辛玄革命开始革命的性质一直未发生变化,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民族的统一,故C项错误;革命派的目标一直是建立资产价级共和国,故D项错误.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由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其主要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揭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幸,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A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昙花一现.并未持续.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排除C项: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最终落入北洋军阀手中,中国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排除 D项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可知.题干强调辛亥革命对思想解放领域的作用,故B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从“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城子,人人得而诛之’”到“全国人民反对复辟”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主共和现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虽然建立了民主制度,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故B项错误;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与"复辟帝制”的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中,张曾扬受到舆论指责不是因为捕杀革命党人,而是因为他的捕杀无供无证,欲杀则杀,没有“按律”,侵犯了人权,这体现了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A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査中华民国的成立。

由材料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的十八星旗到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的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民族现念不断进步,故C项符合题意。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武昌起义的影响。

武昌起义发生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各省相继宣布独立,立宪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旧官僚也乘机浞进革命队伍,由此可推断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但与材料中“直接表明”不符,故排除A项;各省大多教是在立宪派的支持下宣布独立,并没有经过大的浚血冲突.故B项错误;清政府统治被推翻是在1912年.与题目中武昌起义后的"当月”不符.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之后,“5个省的独立集中发生在9天内”得出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故D项正确.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由材料中“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没有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故应选D。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得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因为临时大总统由孙中山变为袁世凯调整,体现一定局限性,即闪人设法,违背契约精神,故D项符合题意。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因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下降.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海圻号”于1911年4月出航,13个月后返冋上海,时间应是1912年5月。

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采用的国旗应是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故应选B,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不可阻挡,在未发生激烈战争的前提下,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亡了淸王朝,故选B。

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没有否定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南军”控制南方,在北方有“清国领域”,故A项正确;北伐战争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时期、抗战时期清政府已不存在,故B、 C、D错误13答案及解析:答案:1.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