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五大着力点
重庆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重庆市司法局《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司法局•【公布日期】2019.07.15•【字号】•【施行日期】2019.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司法行政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对于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落实政府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创新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形式和供给模式,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主要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平台功能有效发挥,服务网络设施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日益提升。
司法部关于印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印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司法部•【公布日期】2019.01.06•【文号】•【施行日期】2019.01.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司法部关于印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司法部制定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是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窗口、方式和途径。
加强“三大平台”建设,推进“三大平台”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各地要切实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三大平台”功能,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便捷性和可及性,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总量、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
司法部2019年1月6日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指导标准(2019-2022)》和《国家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2019-2022)》对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标准要求、发展指标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融合发展,提升“三大平台”服务整体效能,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水平,制定本方案。
公共服务体系的法律监管和完善探讨
公共服务体系的法律监管和完善探讨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或社会提供给公众的具有公益、普遍性质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安全保障等。
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支柱,能够提高民生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但是公共服务体系存在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服务内容不够丰富、质量不够高、服务效率不够快捷等,因此需要加强法律监管和完善。
一、公共服务体系法律监管法律监管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合规运行。
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还要满足公众需求和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因此,法律监管是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和完善的基础。
目前,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法律监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规定明确国家已经颁布和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教育法》、《医疗卫生法》等,明确了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内容、标准和管理措施,为公共服务体系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2.监管机构建立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如教育主管部门、医疗保障部门等,专门负责对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管理和监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3.监督措施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如投诉举报机制、检查评估机制等,发挥了监督作用,确保公共服务体系的规范运行。
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除了加强法律监管,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是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和成熟的关键。
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内容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服务内容,不仅要提供基本服务,还要针对公众需求,提供更多有益的、高品质的服务,如体育、文娱、科技等。
2.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注重服务质量,保障服务质量的稳定和长期性。
3.开放共享机制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更加注重开放机制和共享机制,使得公共服务资源可以更加平等地分配和共享,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等。
基本公共服务法公共服务均等与服务质量保障的法律规范
基本公共服务法公共服务均等与服务质量保障的法律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是指为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而向全体公民提供的服务。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和质量保障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法律规范公共服务均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平原则,旨在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够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范。
1. 法律确认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我国法律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
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了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公民能够平等享有这些基本服务。
2. 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对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法律规范还禁止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对待。
无论是在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还是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都不能因为个人身份、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因素进行歧视或优先待遇。
3. 法律确保基层人民政权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基层人民政权是实施公共服务的基本组织单位,法律规范了基层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加强了对公共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也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服务质量保障的法律规范除了均等性,服务质量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公民享有高质量的服务,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规范。
1. 法律规定了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针对不同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法律规范明确了服务质量的标准和要求。
比如,教育服务要符合国家教育法规定的质量标准,医疗服务要遵守医疗机构管理法规定的质量要求等。
2. 法律规范了服务质量监管的机制为了确保服务质量,我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管机制。
有关法律规定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明确了对服务提供者的评估、监督和惩戒措施。
3. 法律强调了服务责任和赔偿机制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承担相应的服务责任。
相关法律规范规定了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明确了公民在服务质量出现问题时的申诉和索赔途径。
公共法律服务的优化与发展
公共法律服务的优化与发展公共法律服务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为公民提供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法律教育等服务。
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法律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共法律服务正在不断优化和发展。
一、增加法律服务资源公共法律服务的优化与发展需要充足的法律服务资源作为支撑。
政府应逐步增加投入,提高法律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建设水平。
完善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服务热线,拓宽人民群众获得法律援助和咨询的渠道。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增加法律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法律服务的专业素养。
二、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公共法律服务的关键在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政府应加强对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和便捷化。
通过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法律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同时,还要改善法律服务的流程和体验,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拓宽法律教育渠道法律教育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必要途径。
除了学校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拓宽法律教育的渠道。
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农村等地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法律教育平台,提供便捷的学习资源,便于人们随时随地学习法律知识。
四、推进法律普及工作法律普及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普及工作的力度,将法律普及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加强法律普及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也要加强对法律宣传和法律条文的解读,使公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法律,便于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治理。
五、加强法律援助服务法律援助是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援助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和机构,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援助服务。
同时,还要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当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形式不多样等。
因此,有必要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法律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建设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使公共法律服务成为满足公民合法需求的重要渠道,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法治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2.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治化、精细化、规范化原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各级法律服务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重点任务与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法律服务体系。
(1)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
2.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法律服务专业素质。
(2)建立法律服务流程和质量评估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3.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实效。
(1)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深化法律援助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3)促进人民调解发展,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为民间纠纷调解提供专业支持。
4.加强机构管理,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1)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法律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2)加强机构之间的协作配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协同发展。
(3)完善公共法律服务资金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四、工作推进与考核评估1.推进工作: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程,加强统筹,加大推动力度。
2.考核评估: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定期对各级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预期效果与风险控制1.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该方案,预期能够建设起健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法律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便民化,现结合我县实际,就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便民利民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服务规范、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以建设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开发管理处)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居)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为目标,建立保障有力、规范高效、参与广泛、便民利民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二、建设标准(一)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公证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一体,打造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服务平台和窗口。
场所要独立或相对独立,选址符合“临街落地”、交通便利、方便群众上门要求。
(二)乡镇(街道、开发管理处)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司法所建立,融合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法律管家工作站为一体,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公证、法律咨询、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
1.建设要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办公用房外挂门牌,名称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内悬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职责,法律援助工作站任务及法律管家工作站公示牌,公开职责任务和联系方式。
2.法律管家工作站按规定建立法律管家公示牌,公示牌中对接律师及司法鉴定人按《X县法律管家工作站点联系表》分配,公证员及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分别为县公证处主任X、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周敬军。
3.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一般由1-3名工作人员组成,主任由司法所长兼任,工作人员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
(三)村(居)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融合司法行政行政工作室、法律管家工作室、“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为一体,为群众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
全面依法治国五大体系总目标和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五大体系总目标和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五大体系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概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制度保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核心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总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而提出的。
下面将详细描述全面依法治国五大体系总目标和基本要求。
第一个体系是法律法规体系。
建设科学、完备、稳定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
要强化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加快推进法治化政府建设。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法律体系的科学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第二个体系是法治政府体系。
构建法治政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执法全过程依法进行。
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完善公开决策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满意度。
第三个体系是法治社会体系。
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律教育和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同时,要健全法律援助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四个体系是法治建设监督体系。
健全监督体系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和司法工作的有效监督,保证公正执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推进司法体制和审判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度和公信力。
加强对执法人员行为的监督,提高执法公正性和权威性。
第五个体系是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要加强媒体的法治宣传,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知法明法的良好氛围。
总之,全面依法治国的五大体系总目标和基本要求旨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通过加强立法建设、构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健全监督体系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将不断推进,为中国的繁荣稳定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是国家建设法治社会、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
法律是法治的基础,只有具备完备的法律体系才能保证法治的实现。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包括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制定新的法律制度以及加强法律实施等方面。
第二,提升司法公正水平。
司法公正是法治的核心,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需要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监督等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公正司法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
第三,加强法律教育普及。
法律教育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要通过各种途径,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律素养。
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提高公民法制意识,以推进全社会法治建设。
第四,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政府是法治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强政府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五,加强国家安全保障。
国家安全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具备强有力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够保障法治的实现。
要加强国家安全
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完善法治保障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落实各项措施,从而推动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落实意见(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9〕44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20〕3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落实意见。
一、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一)均衡配置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资源。
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补充事项范围,将援助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本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2倍以上,使法律援助覆盖人群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
加强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村(居)法治学校等基层普法阵地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等法治创建活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功能。
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作用,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加快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巩固和规范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支持设立类型多样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形成覆盖城乡的人民调解组织体系。
大力发展县域公证法律服务,着力解决县域公证机构队伍数量不足和群众办证不方便等问题。
(二)加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建设。
实施县域律师领军人才项目,按照国家有关部署,适当延长县域公证机构具有公务员身份公证员在公证机构执业过渡期。
支持在县域新设司法鉴定机构,支持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法律服务机构设立便民服务点,鼓励法律服务机构到乡村开展便民法律服务。
落实《关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实施意见》(皖法办发〔2019〕21号)要求,支持仲裁机构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仲裁委员会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纠纷解决。
集中实施乡镇(街道)、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和“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双培养工程、一村一法律顾问、基层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扶贫项目,并将其中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化方式提供的服务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者:冯继伟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12期马继伟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2 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战略,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是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化解方法。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就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不单纯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政府开展行政工作的重要价值取向,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衡量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就是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只有在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引领下,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才能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时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需求不断激增,在面对各种矛盾纠纷时,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通过法律渠道化解矛盾。
因此,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
公共法律服务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实际的法律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合理合法的诉求。
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我们要积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法律保障力度,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提升政府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的法治需求,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议与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服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正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行改善和完善。
为此,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服务体系。
一、提高法律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为了实现法律服务的普及性和公平性,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与宣传: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让每个公民都能够了解和遵守法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法律宣传,确保法律服务的广泛传播。
2. 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力度,为他们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
同时,要完善法律援助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推进律师制度改革:加强对律师职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律师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律师事务所的监管,确保公民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二、完善法律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全国统一的在线法律服务平台,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案件查询和法律文书生成等服务。
这将有效提高法律服务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2. 推广电子化司法办公:加快司法信息化的进程,推广电子化的司法办公模式,包括电子立案、电子送达、电子公告等,提高司法办案的效率和透明度。
3. 加强跨部门协作:建立法律服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三、提升法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为了提升法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法律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和权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法律人才的引进力度等方式,提高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建设“七大体系” 提升“五大能力” 为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
建设“七大体系”提升“五大能力”为中核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服务■何综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办工作提出了“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办公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
中核集团综合部党支部切实发挥作用,引领部门落实“五个坚持”要求,以推动集团髙质量发展为首要目标,以保障集团高效运转为根本任务,以建设“七大体系”为重要抓手,以增强“五大能力”为内生动力,努力为推动中核集团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
把握综合部“一部三办”职能定位“两核”重组后,中核集团综合部承担了党组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保密办公室职能。
作为全新的“一部三办”组织机构,综合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批示精神,把全面落实“5•8”重要讲话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进一步明确了自身职责。
深刻理解一个定位,就是作为中核集团综合办事机构的定位。
坚持沟通上下、协调左右,重点围绕发挥高水平参谋服务、高效率统筹协调、高质量督促检查、高标准服务保障作用,有力有序有效履行“一部三办”职责。
坚持服务一个大局,就是中核集团改革发展大局。
始终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谋划和开展,研究工作规律,确定工作任务,围绕服务履行“强核强国”使命,围绕服务实现“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促进推动一切工作和服务都朝着有利于集团任务完成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开展。
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就是中核集团党组的中心任务。
紧贴党组需要,围绕党组做出的决策部署、定下的事,领会精神、吃透意图、紧扣要求,主动开展工作,想方设法抓落实,保障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
建设“七大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形成合力中核集团现有超过一千家法人单位,亟需一套行之有效、统一协调的运行体系来有序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研究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行建设与完善的研究,以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一、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公共法律服务是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培训和法律服务的一种形式。
这对于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法律服务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法律、维护权益、解决纠纷,提高人民的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然而,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差距。
其次,法律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不足。
再次,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缺乏专业人才,工作流程繁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最后,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人对于法律服务的了解和参与度较低。
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首先,完善法律服务机构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
可以通过加强法律人才培养、提供各类培训机会等方式,提高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素质。
其次,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投入,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法律服务真正惠及到每一个人。
此外,可以适度引入社会力量,吸引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增加服务供给。
再者,加强法律服务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对法律服务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制作宣传资料、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法律服务当中。
最后,加强法律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法律服务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意义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000字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000字本文旨在对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通过采访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1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为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326.5万件,累计为292.2万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1.2 律师服务律师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律师46.2万人,其中97%以上在基层从事执业。
1.3 其他公共法律服务除了法律援助和律师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还包括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多种服务方式。
其中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则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咨询服务。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 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
另外,在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设备也成为了制约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因素。
2.2 服务覆盖面不足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相对较窄,仅能提供基本的法律援助和律师服务。
这对于卫生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存在一定难度。
2.3 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在公共法律服务中,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但目前,由于一些本质因素的限制,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比如,在法律援助中,由于案件过于复杂,一些法律援助律师的专业水平、案件办理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3.1 加强资源配置均衡为了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需要国家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加大对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支持力度。
通过划分地理区域、调整服务人员配备、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等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和服务质量提高。
法律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法律服务质量保障措施法律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导论:法律服务是指律师、法律顾问、法律咨询机构等提供的法律相关服务。
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法律服务的质量关乎公民权益保障、社会公正、法治建设等众多方面。
为了保障法律服务的质量,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就法律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展开讨论。
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为了提高法律服务质量,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法律职业资格制度。
该制度要求律师注册并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以保证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能力。
律师一般需要通过法学考试,经验等多项评估后方能获得执业资格。
这样的制度可以限制非法从业者的存在,提高法律服务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二、法律道德规范法律服务是一项公共服务,律师作为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应当遵循严格的道德规范。
在很多国家,律师事务所拥有自己的专业道德规范,比如律师专职机构会有《律师职业道德规范》、《律师执业规则》等。
这些规范要求律师遵循有关法律与伦理规则,如尽职、保密、诚信等。
同时,律师事务所还应建立一套内部的纪律激励和约束机制,以确保律师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
三、法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一些国家或地区建立了法律服务质量评估机制。
这种机制通常由政府、律师协会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负责执行。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律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
通过对律师事务所或个人律师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促使律师改进服务质量。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供公众参考,选择合适的法律服务提供者。
四、法律援助制度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法律权益,在一些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机构通过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帮助无力支付律师费的人获取法律帮助。
法律援助制度不仅能够缓解贫困人群的法律困境,也可以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法律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五、律师行业监管机构为了保障法律服务质量,许多国家设立了律师行业监管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监督律师执业行为,对律师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落实“六个下功夫”的五大着力点
第34卷第5期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4No.5 2019年9月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SOCIAL SCIENCE)Sept.2019落实“六个下功夫”的五大着力点谈传生(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114)[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34X(2019)05-0045-03DOI:10.16573/ki.1672-934x.2O19.05.007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针对如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六个下功夫”,即面对广大受教育者,有关方面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应当说,这“六个下功夫”既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给定了明确的标准,又为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依循。
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屋建飯固然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真要解决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努力实践。
经由多年的经验积累,笔者以为,如欲将“六个下功夫”落到实处,还需要在以下五个作用点上下大气力。
一、培养理论思维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任何社会行为,包括“六个下功夫”,若是没有正确的理论思维做指导,都会成为盲目的行动。
比如,就“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而言,人们的所“知”与所“见”,从来都是纷繁复杂的,如果不具有足够的理论思维能力,显然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达到对事物的切实了解和有效把握的。
反之,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将混乱无序的“知”与“见”编程列码,建立起以概念、命题为基石,以概括、演绎为方法的知识体系,生成以探讨规律为目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对世界做出合理的解释。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
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法律保障、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需要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1.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供给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以平等的法律服务机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司法公正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增强社会稳定。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及时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推动法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提升国家的法治水平,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促进法律文明的进步,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持。
二、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
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必须坚持平等、公正,保证公共法律服务对所有人群负责,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保障他们平等享有法律服务的权益。
2.多元化原则。
3.效益优先原则。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要注重法律服务的实效性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效率,合理利用资源,保证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1.完善法律服务体系。
2.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和质量,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律师制度,全面保障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
3.建立健全法律志愿者服务制度。
4.提升法律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法律教育宣传。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认知。
通过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法治建设。
同时,也需要政府、社会机构、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措施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措施1. 加强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公民法律意识和规范行为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在学校、社区、媒体等不同场所设置法律教育课程,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促进全民法治观念的形成。
2. 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是保障公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确保他们平等地获得司法救助。
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律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其专业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3. 完善法律咨询服务机制设置法律咨询热线、法律咨询网站等渠道,提供全天候的法律咨询服务。
建立专业的法律咨询师队伍,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律咨询,解答各类法律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4. 加强社区法律服务在社区设立法律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居民权益保护等服务。
鼓励居民委员会、社区组织等对公民的法律服务需求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组织相应的法律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
5. 改革司法机构完善司法体制和司法机构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提高司法公正度和效率,确保司法权威和权益的保护。
加大对律师、法官等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6.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推出相关专题节目、法治微信公众号等,提供全面的法律信息和普及知识。
同时,加强对法律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等的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共法律服务市场的秩序。
7. 加强法律科技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开发法律智能系统,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制作等服务,方便公众获取法律信息和处理法律事务。
总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保障措施是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教育的力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咨询服务机制,加强社区法律服务,改革司法机构,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和法律科技应用,共同构建法治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五大着力点
作者:夏志强闫星宇《光明日报》(2015年11月04日13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全社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要求日益迫切。
所谓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就是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它是政府主导下,向全社会提供的非竞争、不排他的制度性公共产品。
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就是基本公共法律产品以及服务制度和服务系统的总和。
我国传统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是由政府司法行政机关主导提供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扶等等,实质上是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务管理,其服务性已难以满足全社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
对此,我们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第一,将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整体规划,统筹建设与管理,提高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效能。
在“十二五”规划中,由于未将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里,致使各地方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缺少统一的制度安排和稳定的资源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程。
但是近年来,各地方仍然在传统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尝试对其供给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机制等进行创新,甚至重构,为国家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当前应抓住机遇,将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中,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与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之间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管理统一、形成体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建设效果,快速提高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建设与服务效能。
第二,拓展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主体与服务范畴,明确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服务职责。
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主导下的基本公共服务,涉及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公共权力运行的全领域全过程。
然而,我国传统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是由政府司法行政机关主导提供,其他行政机关参与较少。
今天,健全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需要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行政机关全面参与、协同供给。
立法机关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是积极吸纳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将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及时通过立法程序予以回应,还要通过立法宣传和法律普及,将法律的宗旨、目标、程序及关键环节告知人民群众,让法律成为他们行事的准则与维权的工具,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行政机关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不仅包括司法行政机关主导的法律宣传普及、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扶等传统的法律服务,也包含其他行政机关在专业行政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的法律帮助和法律支持。
从广义上讲,政府依法行政,依法为民众提供的各类服务都是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范畴。
司法机关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一方面是指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法律服务行为,另一方面也包括司法机关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公益诉讼服务,以及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的具体法律服务,针对具体案件的司法鉴定、司法调解、诉讼和解等内容。
第三,强化公私合作,创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
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建设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首先就要明确政府的供给责任,落实责任主体。
在政府职责体系中,重点要强化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责任,保障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主渠道,同时,要加强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责体系建设,统筹安排并理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提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权责关系,落实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责任。
另一方面,要吸纳政府内外一切法律服务力量,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开展公共法律服务。
社会法律服务力量是重
要的法律服务资源,应积极探索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社会法律服务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特别是要强化社会法律服务组织、法律专业研究机构和专门法律服务人才的社会责任,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
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拓展了公共服务的时间和空间,为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创造了空前机遇。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及时掌握并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突破传统公共法律服务主要集中于政府法务管理的局限。
其次,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共法律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
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健全和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评估、监督与问责体系,强化对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其三,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便利化和全覆盖。
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基层服务力量,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弥补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农村和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足的缺陷,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均等化,让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惠及全社会。
第五,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弹性,动态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随着国家法治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充实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内容,更新基本公共法律服务方式,增强服务供给弹性,不断满足全社会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同时,还要加强对全社会公共法律服务需求的引导,主动创造公共法律服务的新需求,主动创造“顾客”,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对此,唯有强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前瞻性,超前布局、动态调整,才能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作者夏志强闫星宇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