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决议》提出,要“推进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这是司法行政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建设服务型司法行政机关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陇川县司法局适应形势要求和群众期待,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纵深推进、横向拓展,积极在构建优质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陇川县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县司法局积极推进网格式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在县司法行政部门整合内部9项业务职能,创建“八位一体”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搭建了一个社会化、专业化、便民化的“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新平台;在社区形成送法上门,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在村组以全国、省、州优秀人民调解员为对象,打造个人冠名的“个人调解室”,发挥品牌调解员口碑好、威信高、业务强、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一线服务群众;在行业中成立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排查苗头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

目前,陇川县建成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援助)中心1个,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所11个,“律师事务所”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805个,“个人调解室”1个,联调室11个,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医疗纠纷、妇女儿童、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各1个,乡镇法律援助站13个(含武警边防大队法律援助工作站和两个移民法律援助工作站),各村(居)都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点(含两个移民,法律援助工作室)。

初步形成了以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基层一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杻纽;律师事务所、个人调解室、调解委员会、法律援助联络站点为基点的立体化网格式服务体系。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引言
二、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1.法律援助
我国自2003年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以来,取得了巨大进展。

政府设立了法律援助机构,选拔了专职法律援助人员,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

此外,法律援助资金也得到了大力支持。

截至目前,在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人员超过5万人。

3.社区法律服务
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资金问题
2.人员问题
3.服务质量问题
四、建议
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维护人民权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2.加强人员培训。

政府应加强对法律援助人员和律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此外,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人员培训的支持,增加农村地区的法律援助资源。

五、结论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实现社会公正、保障人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资金不足、人员缺乏和服务质量问题等挑战。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xxxx市司法局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

市本级、5个县(市、区)、74个乡镇、755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539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占全市村(社区)的47%,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也遇到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

《xx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xxxx6〕41号)文件要求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没能落实,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后续服务不到位。

二、公共法律服务条件不完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桂司通〔xxxx5〕58号)要求,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一平台六中心(即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结构布局,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服务,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要求设置服务窗口、法律图书角等。

目前,市司法局和三区司法局都没有独立的业务用房,现有的办公条件不能满足设置一平台六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条件,三个区司法局已购买的全区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都因没有场地无法安装。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都是依托司法所设置,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加塞了很多工作职责,司法所门口挂的牌子普遍达到10个以上,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3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组织为供给主体,由司法行政人员和法律工作者为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法律事务服务的活动。

为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委政研室、市司法局深入3个县市区、2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法治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我市把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司法为民的一张服务名片来打造,市分管领导亲自调度安排,圆满完成了衡南县、雁峰区两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站、室建设的试点工作。

衡南县、雁峰区为全省首批(3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统一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进行建设,建成面积300多平方米,设立接待柜台、等候休息、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6个功能区和问询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信访投诉、志愿者服务8个服务岗位,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两个试点建设获得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充分肯定,司法部在XX召开了现场指导会。

从去年建成运行到现在,两个中心共接待群众2600批次,接待群众数量与之前的法援便民窗口相比,出现成倍增长。

衡南县法律服务中心反映,原来的法援便民窗口一天只有2-3人来咨询,现在法律服务中心一天有10多个人来咨询,3-4人申请法律援助,办理公证的人更多。

二是良性运转机制基本形成。

出台了《法律援助管理办法》《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实施方案》,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公益性活动和弱势创业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援助等机制,将法律援助纳入本级财政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法律援助的2个地区之一。

法治建设专项督察情况报告

法治建设专项督察情况报告

法治建设专项督察情况报告一、督察背景为了深入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组织了一次法治建设专项督察。

本次督察旨在了解和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二、督察对象和内容本次督察的对象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在法治建设中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情况;2.法治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情况;3.执法监管和司法体制改革情况;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情况;5.法治队伍建设情况;6.其他与法治建设相关的工作情况。

三、督察方法和过程本次督察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座谈了解等方式进行。

督察组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对法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四、督察发现和问题通过督察,发现我国法治建设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质量和实效性。

2.法治宣传教育和普法工作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3.执法监管和司法体制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推进不够平衡和不够深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提高执法监管和司法体制的公正性和效率。

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不够完善和便捷,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5.法治队伍建设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人才流失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法治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五、改进措施和建议根据督察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质量和实效性。

加强立法机构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立法调研和论证,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以可选择、市场化、公益性和面向公众为主要特征,供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的法律服务和产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初步成型。

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市民之家,13个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5个街道(乡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社区(村)法律顾问在全市1235个社区、1887个行政村(大队)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二)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办理初具基础。

依托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对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服务等实现了基本的信息查询、指引服务等功能。

将12348法律援助热线升级为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建设12348法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建立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12348微信群。

(三)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不含省直所)265家,执业律师3558人,其中公职法援律师50名,社区(村)法律顾问1328人。

全市共有公证处13家,公证员82名。

市管司法鉴定机构119家,司法鉴定人921名。

区级普法讲师团13个、讲师323人,招募注册志愿者892人。

(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效拓展。

研发首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涵括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服务企业等4大类共34个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依托市、区、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残疾人、农民工、贫困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计生特困家庭等对象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

(五)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增量提质。

2017年1-11月,全市各级普法部门开展各类活动近21000余次,覆盖210余万人。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怎么写一份报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省司法厅副厅长卢庆祥的一行6人,先后对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7月7日上午,在江西省司法厅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

听取江西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叶青介绍了江西省相关工作的整体概况,江西省司法厅厅办公室、普法教育处、律师工作处、公证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律援助工作处和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西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将“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打造成司法行政“110”、法律援助建立“三个中心”、“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律师进社区”、“金牌调解”电视节目等亮点工作印象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7月8日上午,在嘉兴市司法局局长陆娟梅、副局长王林飞、秀洲区局局长姚福祥、海宁市局局长金中一等的陪同下,我们对嘉兴市部分市区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先后走访了秀洲区洪合公共法律站、秀洲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观看了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片和公共法律服务专网演示,听取了陆娟梅局长关于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

卢庆祥副厅长对嘉兴市司法行政系统把握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先行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

认为嘉兴市此项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务资源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非常值得贵州省学习借鉴。

7月8日下午,在海宁市司法局座谈会上,听取了海宁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介绍了近年来,海宁市创新构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海宁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龙头,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紫薇说法”普法品牌、“@海宁司法”官方微博、“海宁司法12348”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补充的,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型掌上“法律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了指尖可达的便捷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摘要: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现状近年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坚持实体与络并进、相融、补发展模式公共法律公益性、等性、普惠性、便利性初步显现,目前我市市、县(区)建公共法律心6(、、梓潼、平武、开区、仙海)已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工作06已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300余,完善“53”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机制“5”—建立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法律、外企投诉五位体公共法律体系公共法律是政府公共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容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种基础公共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基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法律建立健全公共法律体系对提升依法治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法律推进国()科技城法治示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义了全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现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共法律体系按照市人安排部署区人常委会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区人常委会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区人法工委、区依法治区办、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区政心等单位责人成员对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前期课题组通沉下、走出、请上等方式深入相关部门、重乡镇(街道)、法律机构、社会组织调走访;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责人座谈会和律师事所、法律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责人座谈会听取见;组建考察组赴市区、区市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六易其稿形成如下调研报告、建立健全公共法律体系建设重义()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依法治国要党十八届四全会指出“要建设完备公共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党十九提出“完善公共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生活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社会治理、良社会秩序”国院《“十三五”推进基公共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省十次党代会旗帜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厉行法治”即将出台全省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实施见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作国()科技城法治示区建设重要容所以加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重要举措是推进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部分(二)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法治社会要坚持以人民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主体都能获得普惠、精准、及、有效公共法律是加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题要义也是构建我市完备公共体系重要容然而从前期工作看全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相较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化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完备程还存起步晚、建设程低、体制机制薄弱、运行模式传统、作用发挥不明显等较差距成政府公共体系建设短板制约全市公共整体水平和明程必须重突破、快速推进(三)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广群众期盼随着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明程普遍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化人民日益增长美生活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广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追更高对公共法律增多因公共法律工作必须紧跟导向强化理念不断深化专业性和性多方搭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公共法律络建设多层次、多媒介公共法律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络平台发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法治宣传、外企业投诉等职能作用实现公共法律“零距离”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领域、性化公共法律(四)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是创建科技城法治示区重要容国()科技城法治示区创建必须提升公共法律水平、学习借鉴济发达地区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方面验我们学习考察、等地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程深入领会了两地先进验是政府加财政投入全力保障工作费市区07年已落实公共法律费超3000万元;区每社区专项补贴法律费5万元年07年仅人民调单项费即预算356万元;二是力培育法律机构和社会公益组织区通扶持维德志愿法律心吸引律师志愿者500余名成提供公共法律重要社会力量极缓了政府购买法律不足问题降低了采购成三是重与国际接轨积极借鉴西方国验规公共法律标准、容、形式等区建立法律顾问三方评价机制探推行法律“行评价”形成了配套完善公共法律工作机制四是落实政府购买法律推行村(社区)法律顾问重公共法律直接深入群众区创新“街所对接+律师团+督导员”工作模式,公开遴选8律师事所分别对接全区8街道律所成立团设婚姻事、社区治理、刑事、物业等工作组精准各社区建立“社区法律顾问督导心”专职协调和督导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五是着力打造公共法律专区区打造95㎡公共法律实体阵地吸引了法律8类业6机构入驻发挥“公共法律集地”“全区公共法律总枢纽” “法律研究”“法律类社会组织孵化器”“法治化展示窗”“动性普法教育体验馆”六功能该心综合组织功能发挥获得司法部张军部长充分肯定六是强化“+公共法律”区推出法律援助“馨援计划”首先让“法律签约律所”开发“馨援线管理系统”对全区法律援助案件纳入统系统管理签约律所和律师结合案件申请地域、种类、复杂程实行“线上抢单”精准实现法律者与律师有效对接困难群众和特定当事人提供法律助上述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二、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现状近年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坚持实体与络并进、相融、补发展模式公共法律公益性、等性、普惠性、便利性初步显现——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是总体部署有举措近年市、县(区)两级地方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公共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分别出台了《市公共法律实体平台建设指导标准》《市公共法律实体平台建设规划》《市公共法律心工作制(试行)》等件推进项工作;二是费保障有增长各地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各级财政逐步将市(区)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费、法治宣传、法律援助、调工作等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工作力量有充实各县(市、区)积极整合基层司法行政、律师事所、法律所、公证和鉴定机构将更多力量推向线法律窗口集聚到心和四是延伸有创新主动建立律师顾问团队军民融合产业提供“三诊”法律推动法律贯穿企业生产营全程军民融合、地方各项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护航——三平台初具规模是实体平台覆盖广目前我市市、县(区)建公共法律心6(、、梓潼、平武、开区、仙海)已建成乡镇(街道)公共法律工作06已建成村(社区)公共法律工作室300余其区紧紧围绕军民融合主题建立区公共法律心军民融合产业工作;仙海区、开区打造特色区公共法律心获评二是热线平台见成效全市设立“38”公共法律热线平台县(区)公示热线码通集接听、登记分流、跟踪监督、结案回访等系列措施社会公众提供“键式”法律基实现三是络平台有创新“38国法”、“38四川法”延伸到乡镇(街道)县(市、区)政、司法(法治)微信、微博等共构成了“+公共法律”线上平台使群众能够足不出户获取法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0月全市公共法律各类平台共计群众提供法律事项559人次其市级95人次县市区(区)563人次乡镇(街道)3950人次村居(社区)97人次——“五位体”工作模式运行良通政府总揽、司法行政牵头、各级各部门配合落实方式全市推行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人民调、外企投诉‘五位体’基层法律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各地立足公共法律实体和虚拟平台强化“线上线下”闭环式法律全市公共法律建设工作取得较进步市被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六五’普法先进集体”、等两县区被评“省级法治示县(市、区)”全市人民调案件数较0年提升37 %;法律援助咨询数增长8%案件增长3600件;各地处理外企投诉量70余件;全市信访量下降0%国()科技城建设提供了较法治环境综上我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前期探阶段取得了些成绩但也还存些不容忽视问题()公共法律总量不足是供给方式传统我市公共法律依然沿政府传统管理类模式公共法律提供方式、容等基由政府单向确定与社会和群众要有差距供脱节现象依然突出;二是领域狭窄各地公共法律标准还不统满足般民商事、婚姻庭、基层基础法律较多而军民融合、高精尖企业、涉外企业提供性化、高端化特色项目较少总体水平不高;三是法律匮乏律师是法律主力军是法治建设重要力量但我市律师数量800余人万人律师数7人而成都市万人律师数503人与其他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更因我市法律机构和从业人数严重不足(二)法律机构布局不衡是执业机构相对集我市法律分集区目前我市主城区有律师事所36所其市司法局册有9所区册5所区册0所区册所全市公证处、仲裁机构、司法鉴定所也多集城市心地段;二是乡镇匮乏乡镇(街道)法律市场绝多数由基层法律所提供但基层法律工作者人员数量少并呈逐年递减趋势以例全区5乡镇(街道)目前只有6法律所30人执业平每基层法律所乡镇(街道)每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要7500余名群众突出供矛盾成制约基层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瓶颈基层群众“法难”“用法成高”问题比较严重(三)公共法律结构不协调是平台还不完善目前我市公共法律线上平台主要依靠“38四川法”辅以县(市、区)法治微信、微博、政线下平台各地公共法律心、工作、工作室(窗口)但流程和评价标准还不统线上线下实现无缝对接;二是功能有效发挥法治宣传方式传统、“谁执法、谁普法”得到有效落实;专职人民调员匮乏、行业性和专业性调组织不健全;公职律师制建立法律顾问作用发挥不充分;高端律师人才不足特别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法律人才匮乏被外地律师挤占市场;三是公共法律手段单线上线下平台被动“等客上门”;“法律顾问”形虚设往往是协议签了便“束高阁”很难发挥作用;“+法律”探不敢胆运用科技手段上体现科技城优势和特(四)公共法律机制不健全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部分党政领导对建立公共法律体系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司法行政“孤掌难鸣”二是保障机制不完善投入严重不足政府购买公共法律制体系尚完全建立导致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基层基础严重滞三是考评机制不完善目前对党政机关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工作考评主体不明确完全纳入政府目标绩效没有统考评要引入三方评价机制各地法律质效参差不齐三、建立健全公共法律体系建议建立国()科技城公共法律体系进步抓顶层设计健全线上线下平台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配置提升质效强化考核考评()抓体系建设整体设计是出台政策件市委、市政府出台国()科技城统公共法律建设实施见明确公共法律性质定位、对象围、供给机制、保障措施等细化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形成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推进合力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推进、运行机制督促市级和、、三区要因地制宜出台推进公共法律体系实施细则明确工作推进表和路线图确保公共法律各地落地生根普惠基层群众三是加政府投入扩政府购买公共法律围建立完善公共法律阵地建设和费投入保障机制把政府购买公共法律列入政府采购目录调整完善人民调、法律援助等案补贴标准(二)健全公共法律线上线下平台是强化实体平台打造涵盖各项法律事项和综合枢纽功能市级综合公共法律心依托县、区政心、法律援助心或其他阵地推进县、区公共法律心规化建设乡镇便民心全部设立公共法律或窗口采取综合窗口集受理分流、精确指引或安排专门人员坐班值守方式实现法律供方精准对接;鼓励重村(社区)便利地建立公共法律室(窗口)农村普遍设立“法律顾问络”既避免因全部建设工作室(窗口)而人员不足引发浪费又能促成“半法律圈”全覆盖二是拓展线上平台新建以“38法”统领集38电话热线、微博、微信、移动体具有科技城特色、科技和含量更高公共法律上平台规上、管理、监督流程和标准让群众真正享受到“键式”完美法律三是重线上线下交融合线上线下平台配置专业性质人才实现前台咨询、受理台指派、办案终端统计、分析综合应用功能提升围和质量简化群众办事流程实现精准化探“雪亮工程”、格管理与公共法律络交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三)推进公共法律供给侧改革是拓展领域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司法考试、安置教、基层法律、社区矫正等法律工作基础上;力拓展科技、就业、教育医疗、社会和住房保障、化体育等领域专门法律二是创新产品探建立公共法律目录建立“法律超市”“公共法律菜单”全力干部群众提供“餐式”推动分群体定向精准让群众随都能获得平等、精准、便捷;三是突出心围绕国()科技城建设要发挥法律护航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切实围绕心、局畅通律师团队参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重济社会活动、工程项目建设、对外谈判、应急处突、社会安全工作通道强化合法性审见前置程序(四)优化公共法律配置是加法律机构招引和培育通政策减免、场地租赁优惠、业优先供给、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新建律师事所、司法鉴定所等制定扶持政策努力把现有法律机构建成品牌单位提升影响力和水平二是加法律人才培养将法律人才纳入市级人才招引、落户、培养计划;建立高端法律人才进入专机构、评审机构、争端机构、人才计划通道;强化公共法律人才培训通与省市高校合作创新法律远程培训课堂加基层法律工作者招录不断充实法律人才队伍三是培育法律社会组织指导和支持建立以提供公益性法律宗旨新型社会组织完善法律志愿制吸纳高校师生、志愿者、退休政法干警参与推动建立多元化公共法律供给主体(五)提升公共法律质效是延伸“五位体”功能完善“53”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机制“5”—建立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法律、外企投诉五位体公共法律体系;“”—打造四级实体平台;“3”—实现热线畅通、络通、平台融通“”—线上线下两动;“” —公共法律体系建设标准着力推进公共法律体系更加立体可操作;二是力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法律顾问延伸公共法律触角将推行乡镇、村(社区)法律顾问纳入公共体系建设规划和政府购买目录从村(社区)工作费单项预算%5%法律顾问费明确村(社区)法律容量化考核确保专款专用吸引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主动面向农村和社区提供法律三是强化行业管理引导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广泛参与信访、调、法律顾问、普法宣传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等法律;强化执业监管和惩戒建立司法行政部门统登记、管理、调、追究责任接受投诉、申诉等公共法律监管制实行公共法律机构和人员不良职业信息披露和询制公开发布失信人员惩戒信息保障执业人员能提供优质高效公共法律(六) 完善对公共法律体系考核评价机制是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推动各级政府将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纳入政府年终绩效目标并逗硬考核;强化各级人对各级政府依法治理和依法行政工作监督二是强化对法律机构考核推动县(市、区)主管部门、乡镇(街道)、法律顾问使用主体对公共法律机构提供公共法律数量、容、效进行量化考评探引进对象直接评价和三方评价机制并将考核考评结与法律费发放挂钩三是探对公共法律进行项目化管理围绕心、局对重要区域、重项目公共法律实行项目化管理推进落实对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实行专项考核、重突破。

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法律服务调研报告法律服务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服务行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解国内现有的法律服务情况,寻找行业的发展方向,本次调研旨在调查法律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法律服务行业从业者为对象,通过个人访谈和在线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行业从业者的基本情况、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方式、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概况:调研对象主要从事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机构、法院等法律服务机构工作,从业年限集中在3-10年之间。

2. 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行业存在以下问题:(1)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从业者在法律知识和实务操作方面存在差距,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2) 服务渠道单一:以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和诉讼服务为主,缺乏线上服务渠道。

(3) 价格不透明:费用计算和收费标准不明确,导致客户对费用产生疑虑。

(4) 职业形象亟待提升:部分从业者形象不佳,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5) 法律服务广告过度宣传:部分从业者通过夸大宣传等不当手段获取客户。

3. 发展趋势:调研显示,未来法律服务行业将朝以下方向发展:(1) 专业化发展:从业者应具备更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提供更优质的法律服务。

(2) 多元化服务:线上咨询、在线法律服务平台等新业务模式的出现将增加服务渠道。

(3) 数据驱动: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法律服务效率和质量。

(4) 法律援助体系完善: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普通百姓的法律服务享受。

四、结论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法律服务行业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渠道单一、价格不透明、职业形象需要提升等。

2. 未来法律服务行业将朝着专业化、多元化、数据化和法律援助完善的方向发展。

3. 政府应加强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管,提高从业者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公证行业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证行业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公证行业助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作者:杨艳艳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1期摘要根据司法部《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公共法律服务已经成为了保障社会和人民群众所必须的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服务体系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发展。

我国公证制度是预防性的司法证明制度,近年来,随着我省不断推动公证体制改革,公证机构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证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公证质量不断提升、便民惠民服务不断加强;有发展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公证服务面临的还有待解决问题:服务领域有待拓宽、执业环境有待优化、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关键词公证法律服务作用作者简介:杨艳艳,安徽省合肥市衡正公证处。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4.2032014年1月20日,司法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意见提出,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旨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

意见明确将公证法律服务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公证事业。

根据合肥市司法局的部署,我处组织广大公证员就公证行业如何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一、我市公证法律服务体系基本情况公证法律服务体系,是公证法律服务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职能定位的基础和平台,是统合公证法律服务各项组成部分和关联因素的核心框架和基本原则。

我国公证业务的范围相较于公证起源地的大陆法系国家还要广泛。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机构可以办理合同;继承;委托、声明、赠与、遗嘱;财产分割;招标投标、拍卖;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又无法罪记录;公司章程;保全证据;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其他自愿申办的公证事项。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0.doc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0.doc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一种基础公共服务,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的法律服务。

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于提升依法治理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中国(**)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了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按照市人大安排部署,**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区人大法工委、区依法治区办、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对中国(**)科技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前期,课题组通过沉下去、走出去、请上来等方式,深入相关部门、重点乡镇(街道)、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调查走访;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组建考察组赴**市**区、**区,**市**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六易其稿,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的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即将出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中国(**)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推进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法治建设调研报告推进法治建设的调研报告推动法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最近几年来,xx 县委、县政府积极推动法治建设,在领导力度、工作深度、覆盖广度上都上了 1 个新的台阶。

xx 县前后被评为“65”普法中期验收全国先进县、第 3 批全国法治创建工作先进县。

随着“75”普法的不断深入、xx 县经济高速发展态势,如何正确处理新时期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突破现有成绩,成为当前创建的新任务。

本文结合我县法制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对进1 步推动法制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1、法制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1)法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认真落实市、县“75”普法计划,成立了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法制建设的实行意见》,建立了法治建设考评体系,将法制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县人大每一年组织 1 次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催促、检查;组织、人事部门把学法用法考试结果作为考核干部和公职人员年度岗评的重要内容;全县初步构成县委统 1 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组织实行、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工作体制和运作机制。

(2)法治宣扬教育情势多样。

把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和外来人口等人群作为宣扬教育重点对象,重视展开与增进经济发展、改良民计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保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相干法律法规的宣扬,并针对不同群体特点采取不同的宣扬教育情势,进 1 步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3)司法公正公然深入人心。

大力推动司法公证、政府政府公然。

开辟“网访”平台,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各乡镇设立了检务公然电子显示屏,组织案件下乡巡回庭审;把推动法治建设与保障民计民生相结合,积极展开“法治惠民工程”,在全县构成“服务民生,法治先行”工作理念;大力加强法律支援和司法救助工作,使法律之光惠及更多困难大众;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1 批触及大众利益的热门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法治建设效果初步显现。

坚持1 手抓普法,1 手抓依法治理,把普法融入全县中心工作,把法治建设贯穿于社会法治化管理的全进程,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认真实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管理水平;把法治建设与完善社县基层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积极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依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深入推动“平安xx”建设,有效保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平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新平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新平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当前我市法律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几年来我市法律服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从拓展着眼,从规范入手,我市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公民依法维权,在保障司法公证、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律师成为法律服务主角。

全市律师积极围绕经济工作“中心”,主动介入招商引资、沿江开发、园区建设、拆迁整治、重大工程项目等领域,已成为法律服务业的主体力量。

2022年我市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81家,办理各类诉讼及代理893件,避免经济损失1.6亿元,实现业务创收551万元。

律师参政、议政的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全市有1名律师担任扬州市人大代表,2名律师担任**市政协委员,6名律师担任市政府法律顾问。

2、公证法律服务成绩显著。

2022年办证9587件,比2022年增长14%,其中涉外和涉港、澳、台公证3187件;公证业务收入达350余万元,比2022年增长18.9%。

2022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公证处”称号,2022年荣获扬州市公证工作第一名。

3、基层法律服务作用独特(:新平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法律服务主要业务市场是面向农村。

2022年全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担任法律顾问834家,其中担任镇政府、事业单位、村居委会321家,开展各类业务1804件,避免经济损失4234.2万元,实现业务创收198.4万元。

4、法律援助事业迅猛发展。

2022年我市率先在扬州建立起法律援助市-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法律援助体系。

2022年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26件,比2022年增长41.7%,340名受援对象满意率100%。

2022年1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规范与质量检查活动先进机构,今年6月又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公共服务调研报告公共服务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公共服务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众需求而提供的基本服务,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环境等多个领域。

公共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为了了解我国当前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项公共服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当前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供给质量;2. 分析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3. 研究公共服务的改革与提升方案。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以全国范围内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并回收到 800份有效答卷。

深度访谈以相关公共服务单位负责人为访谈对象,共访谈 10个单位。

四、调研结果与问题分析1. 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广,但供给质量不高。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8%的受访者表示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但有近60%的人认为公共服务质量不高。

深度访谈中,部分单位负责人提到了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服务缺乏效率、交通拥堵等。

2. 公共服务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和服务落后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31%的受访者遇到过公共服务单位的不规范行为,如教育机构招生以绿化项目为借口收取额外费用,医疗机构存在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现象。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有近50%的人认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老化、落后的问题。

3. 公共服务信息发布渠道缺乏和不通畅。

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获得公共服务信息的途径有限,难以了解到相关政策和服务更新。

在深度访谈中,部分单位负责人也提到了信息发布不畅的问题,包括信息不及时、信息传递渠道单一等。

五、解决方案1.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注重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倾斜,加大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疗人员培养力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2. 加强监管和整顿不规范行为。

通过建立健全公共服务行业的监管体系,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正分配。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3篇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3篇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3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第1篇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现状为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县司法局以"53321"的模式强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等工作。

一是构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在不断完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经建设完成的县永乐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30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48个贫困村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各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公示栏和普法、法律服务微信群,全力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在县级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在乡镇级平台开辟开放式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常日制""坐诊"服务,在村级平台提供"预约式""定期制"的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服务,切实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是打造"互联网+"线上互动平台。

积极打造"司法行政"公众号,并在上面设置"新法速递""律师服务""法治礼包"等核心栏目,开放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引导、法律援助申请等功能,努力形成公共法律服务与电子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全力缩小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时空距离和质量差异。

三是健全"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立足"123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法律援助工作站为骨干、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补充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全面实现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覆盖率已达100%,让法律援助服务直接延伸最基层、最前沿,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

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法律服务总量不足。

一是服务供给方式传统。

我县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传统的管理类模式,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方式、服务内容等基本由政府单向确定,与社会和群众的要求有差距,供需脱节现象依然突出;二是服务领域狭窄。

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法律服务市场的不规范和法律服务机构的不平衡,导致了公众普遍对于法律服务不信任和不理解的现状。

为了促进公共法律服务的发展和提高公众法律素养,本次调研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性和现状公共法律服务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存在一些严重问题:1.法律服务机构不平衡:大型律所垄断市场,小型律所和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和支持。

2.法律服务价格不透明: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充分,法律服务机构难以形成公平的报价,而且公众在服务定价上难以得到合理的信息和依据。

3.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规模小、网络分布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公众法律素养普遍较低:大众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较为简单和浅显,无法真正发挥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作用。

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设方案:1.发展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提高公益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和组织形式,改善小型律所和公益法律服务机构的资源短缺,鼓励和引导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

2.建立法律服务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建立监管机制,引导和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市场的发展,提高机构和服务质量水平。

3.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服务,促进公众法律素养的提升。

4.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组织、人员、资源等要素,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深度和质量,形成稳定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5.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提高公众法律素养,增强公众对法律的信任和理解,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依据厅党委《关于印发〈20xx年厅直机关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们于xx月8日-11日赴xx、xx市就深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驻点调研。

期间,实地调研了兴化市、姑苏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司法所、1个司法行政服务站,察看了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同时,在xx市局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局机关职能处室、县(市、区)司法局长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所、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担任人的意见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xx、xx市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次要情况近年来,xx、xx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召开的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部署会、推动会精神,依据省厅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对上乐观争取支持、对下切实对接需求,对内不断整合资源、对外广泛动员力气,有力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化进展。

一是乐观搭建立体化的服务网络。

xx、xx市坚持“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乐观推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线面结合、惠及全民”的服务网络。

xx市6个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运转,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建成率均达100%,兴化市在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设立了律师工作站。

xx市10个县(市、区)、96个镇(街道)已设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97xx 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法律服务站,三级平台实现了全掩盖。

同时,xx市建立了12xx48公共服务信息化实战平台,xx市在司法行政微信、微博、“e同说法”APP中增设公共法律服务模块,为市民供应“指尖上”的法律服务。

二是留意研发精准化的服务产品。

xx、xx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本地法律服务资源,大力研发服务产品,目前已经推出了一批富有本地特色、贴近基层群众、符合生活实际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xx市编制了三期《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名目》,收录了126个公益类、政府购买类和市场保障类服务产品,先后与xx华网共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网络配送超市”,与电视台联合开播《律师说法》栏目,兴化市向社会供应了群众诉求(信访)代理、农夫合作社普法联盟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

要求 相 比远 远 不够 、中 央部 署的 农村 社 I)(司法 行政
T作室 建设 T作在 利 川市 尚未起 步 ,导致 基层 公 共
法 律服 务平 俞缺乏 有 力 的依托 。
是 缺乏 全 市统 一 的公共 法 律服 务网 f 平 、
2 年 期 心 舯 8期
改 蕈 与 发 展
_k 曩圈日墨墨墨嘲
3.公 共 法律服 务 的资 源分布 不均衡 一 是 法律 服务 市 场供 不应 求 。 目前利 川i市 有律 师 39名 、基层 法 律服 务 T作 者 21名 ,需要 为全 市 近 100万 市 民提 供法 律 服务 。 专业 法 律服 务人 员 无 法 达 到小 康指 标 中律 师万人 比 2-3的要 求 ,边远 乡镇 农 村 更是 少 见律师 足迹 。 二是 农村 法 律服 务 “空 白地带”多 。受到 多种 因 素 影 响 ,以面 向 乡镇 、农 村 为重 点 的基层 法律 服务 T 作 者 少 ,较 多 的农 村地 区成 为法 律服 务 资源 配 置 的 “空 白地带 ”。乡村 因 为 “鸡 毛蒜皮”式 的小 事引 发 的 邻里 纠纷 、打 架斗 殴 、家庭 矛盾 、小偷 小摸 、赌博 纠 纷 、婚姻 矛 盾 、经济 纠纷 、土 地流转 等 民事 纠纷 数量 多 、种 类 多 ,要求 法 律服 务人 员既 要懂 法 又要 明理还 要懂 农 村社 会 生活 ,而现 实生 活 中既懂 专业又 善 做 农村 丁作 的法律 服 务 人员较 少 ,稍 有 不慎 易导 致 一 些小 矛 盾 、小 纠纷 “小 事拖 大 、大 事拖 炸”。
为 150万元 , 乡镇 再 j{J一点 术 解决 乡村 法律 顾 问 费
用 问题 ,尽管 在 全州 处 于较 高水平 ,但 法律顾 项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主要从体系构建、服务内容、社会参与和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调研,旨在为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体系构建情况1.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成立县公共法律服务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互助。

3.法律服务网络:通过搭建县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便群众获取法律服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服务内容2.法律援助: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让他们享受与富裕群体同等的公正待遇。

3.法律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法律培训,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和宣传。

四、社会参与2.社会组织合作:与社会法律服务组织或学者、律师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专业和资源优势。

五、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目前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还不够强,面临人员不足、场所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2.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案件的处理缺乏专业性和效率性,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

3.受众群体有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未完全覆盖到农村地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和拓展服务范围。

六、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和经费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2.强化培训和监督:开展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网络的扩大和连通。

七、总结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完善服务网络,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发展将会更加稳定和健康,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意识的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县委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任务要求,云间县司法局立足于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布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拓展司法行政法律服务平台,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安民、法律援助惠民、法制宣传近民、法律服务便民等项目,努力满足全县人民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为推进“平安云间”、“法治云间”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法治保障。

本课题试从近年来的实践基础上,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指出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明确要求决不允许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

今年4月21日,习总书记在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中,特别强调指出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做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发展法律服务业。

”司法部和省司法厅相继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要求。

二、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基础性工作,延伸了基层司法行政的工作外延,对新常态下司法行政的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几年来,县局不断优化职能,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上进行有益尝试。

(一)积极打造辐射城市乡村的专业平台。

去年,我局顺利完成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搬迁和功能提升、县公证处“临街落地”两个硬件项目。

目前县级法律服务中心面积500多平米,窗口专业人员15人,法律援助、普法宣传、12348专线、人民调解、社矫安帮、法律服务等职能资源进一步得到整合,窗口功能和便民举措得到提升和落实,法律服务集聚效应有效发挥。

全县现有律师事务所9家,公证处1家,基层法律服务所8家,职业律师68人、法律援助律师5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42人,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在县城实现临街落地,8家法律服务所遍布7个乡镇,乡镇和部门建立法律援助站22个,行政村(社区)援助点181个,“半小时援助圈”基本形成。

县镇村三级法律顾问网络建设有序推进,县政府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配备全覆盖,武连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法律服务窗口,181个村(社区)法律服务容上墙,“中心+、所+”服务平台和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平台的辐射效应有了新的体现。

(二)深入构筑点面结合的“大调解”格局。

2013年我县建立了“云间县社会矛盾联合调解中心”,目前12个乡镇全部建立乡镇调委会和新居民调委会,181个行政村(社区)调解组织全覆盖,新建消保、环保、校园学生伤害纠纷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37个,全县共有各类调解组织306个,此外,高和“治水义务老娘舅”、莫更“和事佬”、开发区“老王工作室”等民调细胞活跃在基层,天元、高和区域性调解组织建设成为乡镇调解新亮点。

诉调、检调、警调衔接机制得到建立健全,调解组织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向社会各领域延伸,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发挥。

每年落实人民调解专项培训资金x万元,用于调解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轮训,县财政配套落实人民调解以奖代补专项资金x万元,除传统的调解组织外,医调、交调、物调等行业专业性调委会也全部纳入补贴围。

县局每年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云间老娘舅”节目,滚动播放,社会反响很好。

(三)创新推进以文化引领的法治宣传。

每年安排专门资金用于《云间普法网》的网络维护,相继开通普法微博、普法微信,在移动公司订制了《普法手机报》,在公交、楼宇开设普法电子屏,利用报纸电视等开设普法专栏,媒体普法力度不断加强。

着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相继投入近50万元,在高和市民广场、中心公园、河滨公园等公共场所打造法治文化基地,充分地融入法制文化元素,拓展法治宣传领域。

借力扩大宣传影响,向镇文化演出队先后定制法治文艺节目4个,牵线《法制宣传行》“流动大舞台”走进云间县狮山等村汇演法治节目。

依托县教育实践基地,下拨资金配备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和图文教育展板,建立了“云间县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重点服务“五水共治”、“无违建县”创建等专项活动,编印法律知识宣传册8万册、法治宣传环保袋1万个,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发放给群众。

加大市级以上法治村创建补助力度,先后落实补助资金x万元,用于法治村创建工作。

(四)稳步推动法律援助民生工程。

通过挖掘和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补充政府法律援助力量,形成了以县援助中心为龙头,以部门、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为骨干,以行政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为补充的法律援助“三级网络”,实现了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县域全覆盖,“半小时援助圈”大大方便了基层群众法律援助申请。

完善与民政救济、劳动仲裁、信访调解和司法救助的对接,开辟绿色便民通道,援助程序得到简化和便利,特别是在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申请、保障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上,务效,抓住了重点,在涉及工伤、劳动工资的援助案件上进一步完善惠民工作机制,拓宽法律援助条件。

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夕阳红工程”、“法律援助春苗工程”、“法律援助巾帼工程”、“法律援助情暖农民工工程”、“法律援助情暖军营”五项工程活动,为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及时服务,扩大了法律援助的影响面。

全县法律援助案件实现每年10%的递增,援助资金全部由县财政保障。

(五)主动配套覆盖城乡的顾问体系。

提请县法制办发文,推行行政执法部门配备法律顾问制度,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给予律师参与县领导信访接待补助。

组建乡镇(开发区)法律顾问团,落实12个乡镇政府的法律顾问制度,由乡镇财政给予法律顾问补助,为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当好法治“高参”。

全县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184家、行政执法单位法律顾问18家,全部乡镇政府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自2014年开始,依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专业服务优势,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规定由县财政给予每年每个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补助2500元。

县局牵头,9家律师事务所、8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参与,51名专职律师、12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全县181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签订《云间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合同,推行法律顾问定时、驻点服务新模式,通过落实每月驻点,定期送法上门、开设法治讲堂、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引导和帮助村(社区)法律顾问在基层网格上发挥专业作用,全县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50余次,草拟和帮助合同审查56件,开展法制培训32场,个案指导20人次,走访重点人员91人次,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5条12项,帮助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代理服务32件,成效明显。

三、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我们通过努力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争取支持,财政加大了保障力度,工作有了一定的推进,但面对新的形势和基层群众的需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度广度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部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高。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是全新的社会系统工程,围广容多,加上我们宣传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性质缺乏了解,遇有法律问题,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是习惯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使得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大打折扣。

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城乡不均,服务与需求对接错位,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县法律服务队伍总体不强,律师万人比与发达地区比还存在差距,基层两所分离后,队伍的规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在基层受编制影响,基层司法所人手不足一直是制约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良性发展的瓶颈因素。

我县12个乡镇司法所,目前在编人员19人,与司法所承担的繁重任务明显不相适应。

三是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特色不鲜明。

在打造“拳头”服务品牌方面,法务产品的开发和供给跟不上需求,品牌特色不够明显,社会参与度不高,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还不通畅,各项制度建设还有待规和完善,工作目标及具体规划还需明确和缜密,管理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和健全,缺乏集中打造具有我县鲜明特色的公共法律服务品牌,从而削弱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

四、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一)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保障机制。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具体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一是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领导,工作上强力推进、政策上全力支持、考核上有硬指标。

二是党委政府要出台《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意见》,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容,要明确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组织推进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三是要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纳入财政保障围,设立专项资金,将政府、行政村、社区法律顾问和公益法律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产品项目列入政府购买目录,在投入方向上,要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倾斜支持。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二)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管理水平。

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动并重,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特点、市场规律和法律服务发展要求的公共法律服务制度设计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法律服务功能,健全乡镇法律服务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和管理制度,在各村(社区)建立由法律服务工作者、专职调解员、专职社工、普法志愿者、联防队员和大学生村官共同参加的法律服务站,延伸法律服务触角。

二是要根据司法部和省厅的要求,健全完善便民法律服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法律顾问“五大体系”,加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点(窗口)、公共法律服务专线、电子网络平台等五大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组合,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机制,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三是要找准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职能定位,突出“部职能融合”和“横向联动拓展”两个重点,有效提升法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的同时,将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素集成、部门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枢纽”和指挥协调平台。

(三)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突出“专业化、团队化”两个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