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6肥沃的土壤教案(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教案(共4课)(2019新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教案(共4课)(2019新版).docx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4 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研究土壤的基本成分。

土壤由水分、空气、沙、黏土和枯树叶等构成。

通过采集、观察和研究土壤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有关土壤的认知结构。

本课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在大人的陪同下去不同的地方寻找、采集土壤,通过观察新鲜的土壤引导学生思考土壤里究竟有什么。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采集来的土壤,学生借助工具观察发现土壤里有沙砾、枯树叶、小虫等。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将土壤用纸包住使劲握一握以及土壤沉积实验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中既有肉眼看得见的物质,也有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如水和空气等。

最终通过学习知道土壤是沙、黏土、枯树叶、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学情分析】学生熟悉土壤,但对土壤中的物质是比较陌生的,他们缺乏对土壤的深刻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土壤进行直观的观察认识,再经过进一步的实验探讨,有利于让学生知道土壤的组成。

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实验,在教学中全面开放式的自主设计验证土壤中有水和空气方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不仅要注重实验的效果,更要从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规范操作以及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教学目标】知道土壤中有沙、黏土、枯树叶、水、空气等;学习采集土样,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难点]学习用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教学准备】[野外]金属取土器、透明塑料瓶、放大镜每小组各一;[课堂]学生采集的土壤、玻璃杯、放大镜、水、盘子、勺子、木棒、吸水纸等每小组各一;[教师]土壤的图片和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什么是土壤?(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

1.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学生交流感受。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2.3 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 2.3 肥沃的土壤 教案(教学设计)
蚯蚓的作用:
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学生分小组活动。
思考、实验、讨论、总结
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观察肥沃土壤的因为。
小组活动,交流观察的发现和结果。
通过制作了解腐殖质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讨。
作业布置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土壤分类和分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腐殖质是最肥沃的,掌握了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2.6肥沃的土壤
腐殖质 改良土壤 制作肥料袋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蚯蚓在成肥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保护蚯蚓。( )
2.在制作肥料袋的过程中,应选择一些蔬菜叶或塑料玩具,因为它们最终都会变成腐殖质。( )
二、选择。
将落叶拖入土壤中的动物是( )。
A.小鸟B.蚯蚓C.青蛙D.细菌
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1.往透明塑料袋中装土、果皮、菜叶等。
2.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
3. 往塑料袋中均匀地洒一点水,扎好袋口。注意事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6.肥沃的土壤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6.肥沃的土壤 教案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6.肥沃的土壤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会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腐殖质,了解土壤贫瘠的原因,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改良土壤的肥力,并试着做一个肥料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蚯蚓、土壤、果皮、菜叶、水等等制作肥料袋的材料。

预习要求: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表层和下层,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根据土壤中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是哪三类呢?指生回答: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出示上节课同学们总结归纳得出的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不同特点的活动报告单。

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

教师引导:不同的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植物,不过影响植物生长状态的不仅仅是土壤的类型,还有土壤的肥力。

一般来说,肥沃的土壤更适宜植物的生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第6课——肥沃的土壤。

板书课题。

二、比较土壤的表层和下层的不同之处教师引导:我们脚下的土壤,它的表层和下层是不是一样呢?出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全班交流: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是不一样的,在土壤的表层,有很多的腐殖质。

板书:腐殖质出示关于腐殖质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知识:什么是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有什么作用?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那么腐殖质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出示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师小结:腐殖质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是腐殖质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2. 6.肥沃的土壤 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2. 6.肥沃的土壤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课题6.《肥沃的土壤》课时1一、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

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四、教学重点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学生分组材料:做肥料袋的材料(透明塑料袋、香蕉皮、菜叶、草根、土壤)六、教学过程1.教师拿出一盆期生长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让学生观察,说出植物生长状况,猜测原因2.学生猜测,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肥沃的土壤》二、自主探究活动一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比较不同之处,知道土壤中有腐殖质1.学生自己观察不同颜色的土样和落叶下的土壤的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土样和落叶下的土壤的颜色,各是什么颜色?各有什么不同?3.学生户外活动,捡些树叶回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6.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科学 学案 6.肥沃的土壤

肥沃的土壤【学习目标】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2.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3.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学习重点】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学习难点】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学习准备】材料准备:塑料袋、水杯、土、果皮、菜叶等。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一)思考引学。

为什么有的土壤寸草不生?有的土壤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_。

2.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_____,越_______。

3.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_______。

4.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二、问题探究(一)观察土壤1.土壤的结构是什么?土壤的表层和下层有什么不同?2.腐殖质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二)改良土壤阅读教材,说说教材中采取了哪几种方法来改良土壤?(三)动手制作试着简述一下制作肥料袋的基本流程。

三、拓展延伸在管理、观察和记录肥料袋沤肥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试着简单阐述一下。

【学习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腐殖质是最肥沃的,掌握了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精炼反馈】一、填空1.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______。

2.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______多,土壤颜色______,越______。

3.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______的,如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以______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4.土壤中生活着许多______,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6课《肥沃的土壤》,主要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肥沃的土壤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的重要性,掌握肥沃土壤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肥沃土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肥沃土壤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可能了解较少。

学生喜欢观察和发现,但在描述能力上有待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打开投影仪,展示一张描绘丰收农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样的丰收农田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2.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家花园的土壤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

教师解释矿物质是土壤中的石头、砾石等颗粒状物质,有机质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等,水分和空气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样本,并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它们的特点。

- 教师使用实物示意图,展示土壤内水分和空气的存在方式,并解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教师以具体的例子说明肥沃土壤的特点:颜色深,有肥料的味道,有虫子和植物根等。

-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土壤样本,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 教师使用香料等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让学生嗅闻,引发对肥料味的讨论。

-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虫子和植物根。

3. 教师讲解肥沃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的死亡和腐烂,动物的排泄物等。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研究土壤》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土壤,通过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但是,对于土壤的性质和特点,他们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土壤的性质和特点,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技巧,对土壤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实验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铁铲、杯子、滤纸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用于收集土壤样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土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土壤?土壤有什么特点?”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例如:“今天我们要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土壤,请大家注意安全,跟着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例如:学生用铁铲挖取土壤样品,放入杯子中,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肥沃的土壤》精品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_《肥沃的土壤》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三课肥沃的土壤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肥沃的土壤》。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的成分和类型。

本节课设置了一个观察活动,两个阅读活动和一个实验活动。

通过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阅读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认知腐殖质的形成使得土壤具有肥力。

通过阅读土壤贫瘠的原因和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知道土壤贫瘠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最后通过制作肥料袋,更加直观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三、学习重点: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四、学习难点: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每组整块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可密封塑料袋、果皮菜叶、土、蚯蚓)、观察记录单、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5课时)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5课时)

根据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制定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认识土壤》全部教案(共5份)学校:姓名:日期:4.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

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两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

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

本节课虽然在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自己二年级的水平。

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

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

科学态度: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

【教学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土壤。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6.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6.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与反思

《6.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

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学探究:1.能够制作肥料袋。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

【教学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

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节《肥沃的土壤》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节《肥沃的土壤》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节《肥沃的土壤》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6节《肥沃的土壤》第1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土壤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实验和观察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探索土壤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但是,对于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土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土壤的组成,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土壤的组成以及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土壤的组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土壤的成分,分析土壤的组成。

3.了解土壤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总结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土壤的组成和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

5.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组成:土壤的作用:1.提供养分2.保持水分3.调节温度4.保护植物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6《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6《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

第6课《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三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了解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课的活动由“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引入到“土壤的表层土有腐殖质”。

教材由四个活动构成:一、探究土壤肥沃的原因;二、了解土壤动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三、说一说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四、做一个肥料袋,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让孩子多看一看——发现问题: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为什么颜色不同;让孩子多想一想——讨论猜测:土壤上层变黑和周围环境有什么关系;让孩子多说一说——学以至用:土壤贫瘠的原因,谈谈怎样改良土壤;让孩子多做一做——实验验证:制作一个肥料袋并坚持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小学生(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小学生)来说,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家肥等改良土壤的方法显得比较“遥远”,并且三年级的学生耐心不够,很难持续观察制作的肥料袋五周,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但这又是我们科学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 知道一些小动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3.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常用的改良土壤肥力的方法。

4.能够在做肥料袋的过程中,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连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小铲子1把、报纸1张、抹布1块,学生准备肥料袋材料(土壤、果皮、菜叶、水、塑料袋)等。

《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6课时肥沃的土壤·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对于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来源。

本课围绕腐殖质进行讲授,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成因,了解改良贫瘠土壤的常用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土壤的认识。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土壤表层、下层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介绍土壤的剖面结构。

第二部分,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土壤动物,了解土壤动物的活动对土壤腐殖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土壤有肥沃和贫瘠之分。

第四部分,制作一个肥料袋,指导学生观察落叶和果蔬垃圾是怎样一点点变成腐殖质的。

二、教学目标1.知道腐殖质及其作用;2.了解土壤动物对土壤的贡献。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土壤中腐殖质的形成,学习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制肥料袋,并坚持观察肥料袋中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发现周边新课启航】1.师:仔细观察土壤剖面,你有哪些发现?(学生自由回答)2.师:土壤的颜色均匀吗?(学生自由回答)师:土壤贴近地表的颜色较深,越往下颜色越浅。

3.师:土壤是怎样分层的?(学生自由回答)师:土壤分为岩石层、下土层和表土层。

4.观看视频:土壤剖面结构。

师:心土层和底土层共同组成了下土层。

设计意图:问答互动结合视频讲解,带学生认识土壤的分层与结构,规范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开展新课。

第二板块【学海扬帆新知初探】1.师:落叶下面的土壤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师:落叶下面为表层土,颜色较深,含有大量的腐殖质。

2.观看视频:腐殖质。

师: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腐殖质。

师: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3.师: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4.教师展示并讲解土壤里的小动物5.师:土壤动物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师:土壤动物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肥沃的土壤》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土壤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土壤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但他们对土壤的组成、肥沃程度以及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土壤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土壤的肥沃程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土壤的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组成,土壤的肥沃程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土壤的组成及肥沃程度的判断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从而深入了解土壤的特性。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土壤样本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植物生长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土壤样本,引导学生观察土壤的外观、颜色等特征,并提问:“你们认为土壤是什么组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土壤的基本组成。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土壤样本的微观结构,了解土壤的组成。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土壤的肥沃程度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土壤肥沃程度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说课稿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说课稿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研究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土壤这个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不一定能深入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探究土壤的性质,从而加深他们对土壤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学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2.难点: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壤的性质。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土壤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土壤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土壤的基本知识。

3.观察土壤:让学生自带土壤样品,进行观察,了解土壤的外观和质地。

4.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土壤的湿度和成分,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5.总结提升: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深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

6.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和实验作业,让学生继续探究土壤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土壤的性质和特点1.外观和质地2.湿度和成分3.有机质和养分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苏教科学三下《肥沃的土壤》

小学科学苏教三年级上册2单元研究土壤苏教科学三下《肥沃的土壤》

苏教版科学三上6.《肥沃的土壤》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3、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土壤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土壤对人、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保护土壤。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孩子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难点:较长的实验过程能否坚持观察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土壤层1. 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比较上下层土壤的区别,同时注意观察动植物及其遗体的分布情况和腐烂程度。

观察结果:土壤上层颜色较深、往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动物活动。

2.认识腐殖质展示课件腐烂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腐殖质。

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教师: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腐殖质的形成: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之所以被认为是有机物,这是因为它们曾经是生物。

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体开始分解遗体。

在这个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壤里。

有机物质迁移到腐殖质里是大自然能量循环的一种方式:生物从土壤中摄取养料,逐渐长大,而它们死后,又回到土壤中。

播放视频《腐殖质》活动(二)、了解土壤中的动物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4课时)

扬州某小学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4课时)

根据2019年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新教材制定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全部教案(共4份)学校:姓名:日期:4、土壤的成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

2.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3.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并认识土壤中存在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知道土壤中有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分析,认识土壤中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

教学准备:土壤样本、水杯、水、镊子、餐巾纸、烧杯等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周围都存在土壤,土壤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东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二单元——研究土壤。

板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土壤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本单元的第1课,了解一下土壤的成分。

板书课题:4、土壤的成分二、交流土壤采集的过程及感受教师引导: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在家长的帮助下,到大自然中采集土壤,大家采集了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交流采集土壤的过程及感受。

交流问题:土壤是在什么地方采集的?和谁一起采集的?怎样采集的?采集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你们采集的土壤跟你平时看到的土壤是一样的吗?学生回顾自己采集土壤的过程,交流问题和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引导:通过土壤的采集,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了吗?出示句子: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初步了解土壤是什么以及土壤的特点。

三、研究土壤里有什么教师引导:土壤中有哪些东西呢?你们有仔细观察过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土壤里有什么东西。

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样本,看一看土壤中含有哪些物质。

教师提醒学生操作的注意点:在观察土壤的过程中,可以把分辨出来的土壤中的物体挑出来,分类摆放,可以像课本上一样采用画简图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肥沃的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4.能够制作肥料袋。

5.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6.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制作肥料袋并连续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

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

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

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

二、讲授新课
1.了解土壤
在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

你观察到土壤里有什么?肥沃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还有蚯蚓和很多小虫子。

2.了解腐殖质
仔细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你发现了什么?
表层土的颜色较深。

什么是腐殖质?
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

出示教材图片: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腐殖质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气;通过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过身体的活动,促进各种营养物质与土壤颗粒的混合……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好帮手。

3.了解土壤的分层
为什么表层土壤中腐殖质比较多呢?
小结:由于动植物生活、生长、生存的主要区域是在地表的表层土上,死后的遗体也腐烂在表层土中,所以腐殖质主要集中在表层土中。

4.了解增加肥力的方法
回归初始问题:可惜并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西部山区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所有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

你能不能帮当地的农民伯伯想想,怎么给贫瘠的土壤增肥呢?
交流讨论:
(1)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像农田那边堆了好多落叶,这些落叶也是用来沤肥的。

当绿肥翻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形成腐殖质,从而使土壤疏松、透气、保水保肥力强,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2)多施农家肥: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会知道,家里会养羊、养猪等,它们的粪便可以用来沤肥增加土壤的肥力。

(3)收集落叶和果蔬垃圾做堆肥:落叶和生活中的果蔬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不仅环保,还可以做堆肥改良土壤的肥力。

5.实践活动:做一个肥料袋
过渡:大家帮助西部山区的孩子们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是太厉害了。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来帮忙看一看。

出示小葱图片:这里有一盆小葱,可是长得不大好,怎样给小葱增加营养的呢?介绍制作肥料袋的步骤:
(1)在装有土壤的塑料袋里放入果皮、菜叶等。

(2)往袋中均匀地洒一点儿的水。

(3)封紧袋口,翻动一下。

(4)把肥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5)经常翻动,每隔几天要进行观察记录:看看放入土壤中的蚯蚓和香蕉皮、菜叶有什么变化,还要观察土壤的颜色、松软程度等有什么变化。

(建议播放视频:【教学实验】制作肥料袋,【科学博览】做个堆肥箱)
三、课堂反馈
1.下列方法不能增加土壤肥力的是(D)
A.种植绿肥B.粪便沤肥C.收集落叶D.种树
2.土壤层次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C)
A.表层土下层土B.表层土岩石层
C.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D.表层土岩石层下层土
四、课堂小结
腐殖质: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种植绿肥,覆盖农田;多施农家肥;收集果蔬垃圾,做堆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