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早在1998年6月江泽民主席就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新一轮可改下,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这里,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情感融洽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创新意识。
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就有可能激发创新意识。
因此要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必须创设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全神贯注地看、聚精会神地听、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有根有据地做、标新立异地创”的状态。
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的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渐养成一种以创新的意识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老师一开始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接着让他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许多同学不假思索地猜“个位上一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
”教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猜测作出评价,而是进一步引导:“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验证吗‘2”通过验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由此引出不能再按原来的“经验”去找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了,必须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
这里,通过学生“猜一猜”来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产生了急于解疑的心情,学习兴趣由此而生,思维也开始活跃了,从而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欲望。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提供多样化的应用题,包括真实的生活场景、实际的经济问题、物理现象等。
这些应用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解决关于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提倡自主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即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跨学科思维数学在应用题中往往需要跟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例如在解决一个物理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跨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综合性的应用题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团队合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来解决应用题问题,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意识。
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更能够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应用题中,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其中包括推理,证明,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激活并注重解决问题思维过程的引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利用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通过使用软件来进行模拟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教学应用题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或者动手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创新意识。
在应用题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们应该重视的工作。
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工作,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
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
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高考,师生们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2.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3.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而学校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些体会。
一、导入新课,诱发创新意识1.设疑导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为表露,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设疑,制造悬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创新。
2.质疑导入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表现,新课导入时,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开展讨论,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先让学生做这样的一道题,“修一条长810米的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5天,乙队单独修需要16天,两队合修要多少天?”学生列式为900÷(+)=?(天),引导启发学生:若把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字扩大或缩小2倍,其它条件不变,结果会怎样呢?学生惊奇地发现得数竟然相同。
大多数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但都情绪高涨,急于找原因。
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习新知识,这样导入,既复习了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了铺垫,又诱发了学生的创新意学生识。
3.故事导入儿童启蒙每每始于故事,故事对儿童有惊人的魅力。
根据教学内容编小故事,或从与内容有关的趣事轶闻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诱发创新意识。
如低年级可用“小松鼠搬家”、“邮递员送信”、“游动物园”等小故事来认识数,进行简便计算,寓教于乐之中,学生易获得成功的喜悦!二、探索新知,培养创新意识探索新知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关键所在,也是整节课的核心。
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智力的开发,基本上都是在这一环节中完成的。
因此,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动手操作以及动口交流,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富有创意的数学学习环境一个富有创意的数学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装饰教室墙壁,制作有趣的数学展板,搭建数学角等方式,营造一个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学习环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强的数学游戏和玩具,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提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
这些问题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对还是错,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的解决方法。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后,教师可以适当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帮助他们发展创新的思维方式。
四、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当今社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呢?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够准确或完整,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一,利用数学游戏和活动。
数学游戏和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猜谜、数学竞赛、数学魔术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
例如,在讲解“小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观察商品的价格标签,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面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教学方法1.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求解某一物体的表面积或体积,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公式。
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游戏、实验、绘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引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 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彼此学习,共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能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 引入跨学科知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如自然科学、艺术等,使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贯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引入数学史与数学名人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名人的故事往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环境2. 创设自由探究的学习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创设自由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一定的自由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下功夫。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任务。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包括了解、灵感和尝试三个层面。
了解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数学知识的介绍和解释,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和了解一些数学家的研究成果和数学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前沿和应用。
了解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需要激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从已有知识中发现新的联系和思路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和多实践,通过解决问题和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寻找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教师也应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灵感的发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鼓励学生尝试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关键。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把灵感变为实际的成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建立、数学的应用和作品的制作等实践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展示和分享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现给他人。
通过尝试和实践,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和鼓励学生尝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步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具备创新意识的数学人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的不竭动力。
”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摇篮。
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索,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有点失望地说:没有)我把握时机地说:“教师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画下来,让同学们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我把画有“在树上有6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欣赏。
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
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师生情感,营造学生创新能力的氛围。
每位儿童都具有自我表现的心里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注意这一点,并且充分让学生的这种心理表现出来,使学生免除种种的心理压力,让学生的想象暴露出来。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不会因师道尊严而束手束脚、惟命是从而思维停滞,由此而压抑创新能力的萌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体验。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信息社会到来之际,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创新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课堂。
可见,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的呼唤,是历史赋予学校的重任。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优化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
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过于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往往限制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精神压抑,不能面对老师的提问,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能充满自信、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向学生宣布,你只要把你们的年龄加上2乘以3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了。
经过师生互问互答,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方程的欲望,最终成为他们创新的力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得到培养和提高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加工处理过的规则或现成的解法,学生听起来似乎很顺畅,但永远也提高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形式下,面对中考,学生需要具备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大部分中考试题都不是书本上现成知识的简单套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磨练了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相似、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以后,我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测量校园内旗杆的高度,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测量方案。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重要的一项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理性与创造性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数学教师们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本文将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进行深入探讨。
一、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和数学思维基础的。
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问题解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学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需要动脑筋、勇于实践、敢于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可以大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勇于挑战的意识。
二、进行数学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如参加数学建模比赛、数学创新实验等。
通过这些数学课外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实践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建模比赛中,学生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而在数学创新实验中,学生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数学定理或解决问题。
这些活动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多样表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倡多元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同一个数学题目,学生可以用代数方法、几何方法、概率方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解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多样化的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多样的方式来表达数学思想,如图表、图像、数学文稿等。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未知领域,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进行数学创新探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创新环境,激励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
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
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
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
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2.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果学生能提出疑难问题,说明学生已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
因此,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
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
当今的小学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充分认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确立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存在六多、七少:教学目标强求一致多,教师照本宣科讲得多,自己启动问题多,让优生发言一问一答多,机械重复练习多,大课堂形式多。
让学生动手少、启动问题少,智力活动少,多层次变式练习少,个人、小组学习交流少,困难生发言少,得到鼓励创新少。
因此学生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数学知识,大脑成了数学知识容器,沉重的负担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自己行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争取生动活泼地发展。
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培养:1. 提倡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机会进行探索和发现。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让学生观察一种数学模式或规律,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给学生一个数学游戏,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3. 创设情境,激发创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实物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和灵感。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鼓励多样性思维:培养学生多样性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 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交流和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6. 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7. 提供机会展示成果: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创新思维展示出来。
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些数学展览或演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给予他们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思考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多样性思维,提供合作学习机会,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并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培养跨世纪成长性人才的今天,学校肩负桌历史赋予的重任。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鼓励学生“会学”“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会学”是侧重于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
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引导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造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问题的多角度性去积极思考,寻根问底。
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活动中开始的,“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践来学习的一种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的良好环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摸一摸,猜一猜等。
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得生动有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发展思维。
在操作中应大胆放开操作形式,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有转转盘的活动,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转盘上的蓝、黄、红区域的大小,猜一猜指针停在哪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大,接着安排学生具体进行操作并做好记录,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得出:在一个转盘中,哪种颜色的面积大,指针停在这种颜色的区域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两种颜色的面积相同,指针停在这两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就相同。
接着再让学生自己做一个转盘,自己试验,再次验证这个结论。
此时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对结论记忆深刻,运用灵活。
三、鼓励思维,享受数学的美数学历来被看成事“思维的体操”,这是对数学教育价值的肯定,同时,也因众口一词,把数学教育推向了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模式,认为数学教育的功能就是促进智力发展,忽视了数学的其他功能。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浅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追根朔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夯实基础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基础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创造一个实际生活情景,或者有关一些伟大的数学家奋发学习及创新的历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
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学习函数、立几、解几等内容时.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
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旋转体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
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效果好。
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激活创新思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
从而使学生敢创造.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造能力。
如问题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有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教学内容应注意与生活、生产及其它相关学科相结合。
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实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新知识的教学还要注意融合学科前沿、高新科技,这样,既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激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提倡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定理。
给学生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做题、解题和探索问题,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4.鼓励团队合作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和解题,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5.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6.鼓励学生探索数学的美数学是一门充满美感的学科,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欣赏数学的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精髓,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系到其
创新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
造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尝试新方法的精神。
下面将从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内
容两方面探讨在小学数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数学教学的方法
1. 提倡探索性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
观察来发现规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倡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
述问题、解释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和
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勇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
勇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引
入教具、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引入启发性的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启发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
探索欲望,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数学趣味活动,以及一些“让学生猜的
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求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了几年的小学数学,时间虽短,但在教学中自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我感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等几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抓起。
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往往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得独特,就属于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表现。
这种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和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来浅谈以下几个内容: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将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一个什么图形?当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到,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行后,我则要求学生说出,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当于圆柱的什么?这样学生加深了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启发学生用多种思路解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
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思路。
例如:计划修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这条水渠的20%,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这道题可以启发学生先求工作效率,即从“工作量÷工作时间”来思考。
解法(1)120÷(120×20%÷5)-5解法(2)(120-120×20%)÷(120×20%÷5)这道也可以从分数的意义直接进行解答:解法(3)1-(20%÷5)-5解法(4)(1-20%)÷(20%÷5)三、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有着深厚学术基础的学科。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数学领域中具有更高的发明和创新能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指人们具备不断创造、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探究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寻找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应局限于教材的例题,而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不同路径和更多可能性。
2.鼓励不断思考:数学学科需要高强度思考,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应该停止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帮助他们养成流畅的思考习惯。
二、实践能力培养数学是一门看似抽象的科学,但实际上数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
1.培养模型建立的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是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过程,学生通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计算机辅助学习: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必备工具。
利用计算机等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数学实验和模拟实践等,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提高实验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进行学习,进一步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和性质,同时激发他们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科和思想方法的传授,也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社会所追求的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基本素质,也是数学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论文-教育
期刊网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唐小红
(达州市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四川渠县635200)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
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媒体演示赛跑过程。
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教学中还应联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激发得越强烈,就
1
越能对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越能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
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热情洋溢,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诱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让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尝试探索,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
1.动手实践
伟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引导质疑,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
3
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提出疑问,发表新见解。
如“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比、分数、除法间的三者关系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当于”?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时要先通分……问题一提出,同学们探知兴趣浓烈,思维活跃,发言就更加积极,比、分数、整数和比例间的关系就一清二楚了。
同学们的主动性发挥了,好学、善学、乐学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所谓开放性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标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
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独创想法,这样的提问,激发的正是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正是想象力。
它不像传统教学的提问方式,一问一答,一答一个准,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堵塞了学生的思路,桎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在产生大量答案的同时,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
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
提问
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
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四、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
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
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
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
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
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
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又如,让学生自编数学小报。
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学生自己谈学数学的体会,平时的错例,数学趣题,也可以转载其他数学报上的文章。
一般两三个同学合作完成,他们共同设计,然后分工抄写、美化。
在完成一张小报编制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内容可读性,趣味性,又要考虑排版新颖、巧妙,整体效果别具一格,这一切处处渗透着创新。
自编数学小报解放了孩子的大脑、双手,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真正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