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考研笔记资料

合集下载

《艺术的故事》分章节梳理笔记

《艺术的故事》分章节梳理笔记

《艺术的故事》分章节梳理笔记第一章: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艺术定义:艺术是一种通过创造性表达来展示人类情感、思想和美的活动。

- 史前艺术:早期人类通过岩洞壁画和雕塑来记录狩猎经历、崇拜神灵和表达他们的生活方式。

- 古代文明艺术:埃及和希腊的雕塑、亚洲的绘画和中国的陶瓷艺术等代表了不同文明发展中的艺术成就。

- 中世纪艺术:宗教在中世纪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壁画、彩绘玻璃和哥特式建筑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家追求人体比例、透视和自然写实,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是代表人物。

- 现代艺术:印象派和立体主义的出现标志着艺术的突破,从此艺术家开始以个人观点和感受来创作。

第二章:不同艺术形式的探索- 绘画艺术:绘画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观点,包括油画、水彩画和素描等不同形式。

- 雕塑艺术:雕塑以立体形式展现,可以材质颜色、质地和形态进行创作,常用材料包括石头、金属和木材等。

- 文学艺术:文学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故事、诗歌和戏剧等形式来表达观点和情感,代表作家包括莎士比亚和杜甫等。

- 音乐艺术:音乐以声音为基础,运用音符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观点,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等不同风格。

- 舞蹈艺术: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故事,可以分为古典舞蹈、现代舞和民族舞等不同类型。

第三章:艺术家的影响力与作品欣赏- 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都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 艺术的解读:艺术作品的解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如历史背景、艺术家的生平和专业技术等方面来进行。

- 艺术的欣赏:为了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观众可以学习基本的艺术知识,如色彩搭配、构图和细节品味等。

第四章: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艺术作为反映社会现象的媒介,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来探讨社会问题和反映社会变革。

-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历史的经典著作,它以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原始民族的洞窟绘画到现代社会的实验艺术的漫长艺术发展历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之旅。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这一观点打破了我们对于艺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固有认知,让我们意识到艺术是由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艺术家所创造的,而他们的创作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书中对古代埃及艺术的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埃及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遵循着严格的程式和规范,比如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总是侧面的头部、正面的眼睛和身体。

这种看似刻板的表现形式并非是埃及艺术家缺乏创造力,而是因为在当时的宗教和社会观念中,艺术的主要目的是永恒地记录和象征,而非追求真实的视觉感受。

这种对永恒和秩序的追求,反映了古埃及社会高度稳定和宗教信仰的强大影响力。

希腊艺术则是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篇章。

希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的自然美和比例,他们努力通过艺术来表现真实而完美的人体形态。

希腊雕塑中的人物形象优美、比例协调,展现出了高度的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

这种对人体美的崇尚和对艺术技巧的精益求精,为后来西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世纪的艺术往往与宗教紧密相连。

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不识字的民众传达宗教教义和神圣的故事。

这些艺术作品充满了象征和寓意,色彩鲜艳而庄重,虽然在表现手法上可能不如后来的艺术那么写实,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对信仰的虔诚表达却令人动容。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阶段。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出了对人体解剖、透视和光影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人性和美的深刻理解。

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的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兴起。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参考书 考研重点 考研信息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考研笔记资料 考研参考书 考研重点 考研信息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考研笔记资料【育明教育北影考研教研室独家提供】一、奇特的起源史前期和原始民族;古代美洲1、过去的绘画和雕塑常常不仅仅被当成纯粹的艺术作品,而是被当做有明确用途的东西。

如果我们完全不了解过去艺术必须为什么目的服务,也就很难理解过去的艺术。

我们上溯历史走得越远,艺术必须为之服务的目的就越明确,也越奇特。

2、“原始人”的思考过程往往比我们复杂!!---不是因为他们比我们单纯,而是因为他们比较接近人类起源的状况。

3、绘画和雕塑是用来行使巫术。

4、法国拉克斯洞中的牛---也许原始人认为画个猎物图,再用长矛之类的痛打一番,真正的野兽也就俯首就擒了。

5、原始艺术作品按照预先确定的方式办事,但是也给艺术家留有表现自己气质的余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26、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该资料为部分背诵版--更多完整版艺术理论考研详细精编考点笔记资料、模拟试题、全真押题北影考研疑问等问题可联系育明教育北影专业课老师在线答疑扣扣:1665428590与北影资深考研专业课教师在线答疑互动,获取更多北影专业课考研真题、笔记、资料、考点信息。

7、世上许多地方的原始艺术家已经创立了一套套精细的方法,用这种装饰性的样式去表现神话中的各种人物和图腾。

举例。

艺术家既相当敏锐地观察自然形状,又无视我们所谓的事物的真正外形。

育明教育北影资深专业课教师提醒:【育明教育提示: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不能不知道的几点】1、【育明教育提示】初试网报报考点必须选择北京电影学院,咱们北影不承认京外考点所以报考咱们北京电影学院要到北京至少3次,距离北京远的同学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311月现场确认、1月初试、4月的复试都要求本人亲自到北京,即使现场确认就3分钟的事也要本人亲自到场。

贡布里希·米勒的艺术简史《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希·米勒的艺术简史《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希·米勒的艺术简史《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米勒的艺术简史《艺术的故事》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克里特的艺术【埃及艺术和现代艺术是师徒传承】艺术的发展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奋斗过程,其历史却并不始于法国南部的洞穴,也不始于北美的印第安人。

那些奇特的起源时期跟我们今天之间,没有一个直接的传统能把它们联系起来。

但是,我们今天的艺术,不管是哪一所房屋或者是哪一张招贴画,跟大约5000年前尼罗河流域的艺术之间,却有一个直接联系的传统,从师傅传给弟子,从弟子再传给爱好者或摹仿者。

我们下面就将看到希腊名家去跟埃及人求学,而我们又都是希腊人的弟子。

内巴蒙花园约公元前1400年出自底比斯的一座墓室壁画64×74.2cmBritish Museum, London【埃及艺术的目的是使人生存,包括国王和仆役】埃及人认为只保留遗体还不够。

如果国王的肖像也被保留下来……放到无人可见的坟墓中,在那里行施它的符咒以帮助国王的灵魂寄生于雕像之中,借助雕像永世长存。

在埃及,雕刻家一词当初本义就是“使人生存的人”。

装饰墓室墙壁的浮雕和绘画中……除了死者的灵魂之外,这种艺术无意给别人观看。

事实上……它们也是意在“使人生存”。

在残忍的上古时期曾经有个惯例……仆役和奴隶陪葬……后来,这些恐怖行为不是被认为太残忍,就是被认为太奢侈,于是艺术就来帮忙,把图像献给人间的伟大人物,以此代替活生生的仆役。

埃及艺术的特点:1、目的是使人生存,而非别人欣赏,2、作画时完整大于美观,角度选择也服从完整性,更像画地图,3、几何形式的规整和对自然的犀利观察相结合,这也是一切埃及艺术的特点,4、画中除了形式和外貌,还有那些东西的意义的知识,比如埃及人所画的老板就比他的仆役大,5、埃及风格遍布所有艺术种类,并且延续三千多年而没有什么变化,最接近往日名作的艺术家大概也会被看成至高无上的艺术家。

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埃及画家的方式跟我们大不相同。

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5: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由范景中先生翻译而来,本书意在向读者介绍西方艺术的历程和发展,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图片配合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讲述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西方艺术史的百科全书。

书中提到的一些观点既有趣也很有用,借此机会整理了其中我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些部分写成了下面的笔记内容:一、重新审视自己的固化思维:如果我们看到一幅画画的不够正确,那么不要忘记有两个问题应该反躬自问。

一是艺术家是否无端地更改了他所看见的事物的外形;二是除非我们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不对,否则就不能指责一幅画画的不正确。

而应该:抛弃传统的固化思维,重新观看世界。

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用未曾想到的方式去画熟悉的题材往往会遭到责难,然而最振振有词的指责也不过是它看起来不对头而已,这些人坚信背离传统的形状和表现形式就是亵渎神明。

而事实上,往往是那些最虔诚、最专心的艺术家才试图在脑海中构思神圣事迹的崭新画面,竭力的用崭新的眼光去审视着这个世界。

二、不要为了艺术而艺术:现如今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绘画和雕塑当初大都不是有意作为艺术来展出的,他们是为特定的场合和目的而创作的,但是圈外人为之焦虑的那些观念(美和表现的观念),艺术家却很少提及。

部分原因在于:艺术家往往腼腆害羞,说“美”这类的大话觉得不好意思,但如果谈到“表现他们的感情”等类似的说法,就会觉得自命不凡;另一个因素在于:艺术家在作画时考虑更多的是某处处理的是否“合适”,在事关协调形状和颜色时,会极端的挑剔,增一分少一分就会破坏画面的平衡与美感。

以拉斐尔的《草地上的圣母》为例,观看他的速写稿就能发现,他反复尝试追求的是人物之间的某种平衡和使整个画面达到极端和谐的合适的关系,通过努力探索最终获得的构图显得那么自然和谐,圣母看起来更加美丽,孩子们也更加可爱。

三、我们为什么要熟悉艺术史:纵观美术史,在某些时期,确实有一些艺术家或批评家曾经想方设法的总结他们的艺术法则;然而关于那些法则,事实总是证明,低手庸才试图循规蹈矩但却一无所获,而真正的艺术大师离经叛道却能获得一种前所未闻的新的和谐。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贡布里希(Gustave Courbet,1819-1877)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他以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石破天惊》、《自由引导人民》等都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法国19世纪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贡布里希出生在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家境并不富裕。

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但由于家境的限制,他并没有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而是通过自学和勤奋努力,逐渐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画家。

贡布里希的艺术风格鲜明,他善于运用浓墨重彩的技法,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布上。

他不追求理想化的美,而是力求展现出真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矛盾。

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农民、工人、贫苦人家的形象,他们的朴素和坚韧成为了贡布里希作品中的主题之一。

贡布里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重要方面。

他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就是对法国政治动荡时期的一个有力回应。

这幅作品中,贡布里希用大胆的构图和生动的笔触,表现了人民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抗。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贡布里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更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风景的描绘。

他的作品《石破天惊》就是对自然风光的一次杰出描绘。

在这幅作品中,他运用了大量的浓墨重彩和粗犷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壮美和气势。

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贡布里希对自然的热爱,更成为了19世纪法国风景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总的来说,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是一个关于现实生活、社会问题和自然风景的真实写照。

他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对现实的关注,成为了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艺术追求,更成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历程,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呈现。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谁能提供《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的笔记或重点《艺术发展史》读书笔记之一与一般美术史不同,E·H·贡布里希的《艺术发展史》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用一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

他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

在导论中,他就骇人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

“艺术”最初的功能是根据巫术或宗教或政治的需要创造一些合适的形象。

出于各自不同的“情境”,这些形象可能像古埃及那样静肃,也可能像非洲部落艺术那样粗放或者向中国青铜纹样那样狰狞恐怖。

在历史过程中,艺术逐渐积累起自己的传统,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人类社会中由此悄悄地出现了一种叫“艺术”的东西。

(这一点与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关于艺术起源的看法有相同之处)贡布里希所要阐释的是人们不是为了响应某种潜在的“精神”的呼召去改变传统,而是情境的改变使其不得不然。

例如说到具有强烈世俗倾向的荷兰绘画,他认为是由于经过了宗教改革,从而使新教统治区内的艺术家已经没有什么自由再画祭坛画了。

无论哪种社会,贡布里希所关心的是艺术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

不是一个统摄一切的“时代精神”,而是许许多多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吸引着艺术家奉献他们的才智与精力。

我们应当最精各个时代的艺术家,正是靠他们的辛勤劳作,解决了审美领域中那些潜在的问题而汇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艺术世界。

艺术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般的对某个问题的解答。

尽管贡布里希承认在艺术中的确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进步,但他绝不希望他的读者误以为进步就是价值。

在《艺术发展史》中他一方面肯定艺术家超越前人的努力,另一方面竭力阐明艺术的发展变化总是有得有失。

例如希腊化艺术为了追求戏剧性的夸张效果在实际上导致了对埃及以来整齐、庄重的画面秩序的背离。

艺术鉴赏的入门导引--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艺术鉴赏的入门导引--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结合,将这些技巧转变为自己理解作品情感和表达作品内涵的能力。

观看话剧和音乐演出对具备音乐能力的人来说非常有效,这些具备一定天赋的演唱者更容易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四)专门提高演唱技巧演唱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然后通过演唱技巧让表达作品内涵的能力更强,最后演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才能得到提高。

对演唱者来说演唱技巧是立身之本,演唱技巧是自身音乐素养的直接体现。

演唱者必须能够带入到作品中的角色,再以作品角色的角度进行演唱,演唱者只有进入到作品和角色中才能体会到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这样才能够从更深的角度剖析并不表达出作品情况,从而让演唱者通过技巧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久而久之演唱者的音乐素养会不断提高。

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的提高能够让演唱者提高对作品蕴含的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作品内涵的能力,所以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来说非常重要。

演唱者可以通过听看唱、分析音乐作品、观看话剧和音乐演出以及提高演唱技巧等方式直接提高自身音乐素养,从侧面提高自身美声唱法的水平。

参考文献:[1]刘潇童:《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探讨》,《戏剧之家》,2020年第22期,第83-84页。

[2]谢盈智:《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分析》,《北方音乐》,2020年第11期,第75-76页。

[3]阿依古丽·吾拉木:《声乐演唱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探讨》,《艺术评鉴》,2019年第04期,第69-70页。

摘要:《艺术的故事》并非纯粹的学术专著,作者贡布里希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

这部被誉为艺术中的“圣经”的经典著作,全篇兼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来讲述艺术的故事,无论是初涉西方美术史的青年艺者,还是经验丰富有所建树的艺术家,都能从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贡布里希;西方艺术史;艺术鉴赏艺术几乎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何为艺术?摆在博物馆和博览会上被当作纯粹艺术作品供人欣赏的展品,在创造时也许只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一件物品。

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EH贡布里希 )

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EH贡布里希 )

《艺术的故事》E·H·贡布里希1951年那会儿,贡布里希想为高中少年们写一个有关艺术的故事。

谁曾想到,故事甫一出版,一下子成了大学艺术史的教材,陆续被翻译成34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了800万册,直至1994年,彼时这位老先生已经85有余,这个故事已经翻印到了第十六个版本……至今提起它,仍被称为讨论艺术的著作中最知名、最经典、最畅销的一本。

这就是《艺术的故事》。

记得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艺术的故事》似乎为身边同学人手一本,把这本大部头读烂读透,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反倒是基本功。

不过,你千万别被这本鸿篇巨著的厚度吓跑,贡布里希自己说了,既然是讲一个“故事”,既然是写给青少年的入门书,那么,就一定要“坚持用浅近易懂的语言,谨慎地避免奢谈术语或装腔作势,在语言上返璞归真,即使那样看起来很‘外行’”。

它的确一点也不枯燥,语言亲切,甚至有一点深情、娓娓动人,没有教条,没有锋利言辞。

缓缓地铺陈,淡淡地讲述,真的像是在听一个老者,讲述关于艺术的传奇,从金字塔上的壁画,到乔托对透视法的运用,从达芬奇的渐隐法,到后来印象派的光与影,还有莫兰迪的瓶瓶罐罐,以及霍克尼的当代艺术…配合400多幅彩图,近700页的内容一翻而过,从布鲁内莱斯基到毕加索的画家群像,栩栩如生地展示在眼前,如同他们的画一样鲜活生动。

分别为13世纪乔托的壁画(局部)、15世纪达芬奇的圣母、17世纪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19世纪塞尚的苹果不过,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贡布里希并不只是记流水账,告诉读者是谁、在何时何地、画了什么——这些是知识层面的内容,他真正厉害之处在于,把一桩桩艺术事件,放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当中。

他对不同艺术阶段的前因后果,对各位艺术家的位置贡献、及同前人的对比等都有很有意思的论述。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引领我们去思考,艺术不断更迭的动力是什么、它的目标是什么,进而一步步深入到“什么是艺术?”这个本质问题。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主要内容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关乎于美学,而美学又属于哲学范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经。

艺术不是狭义的美,更不是肤浅的真实。

只有美的艺术是空洞的,为追求美而失去内容的艺术,或是“只剩下美”的美,还美吗?如果每日从早到晚艳阳高照,人们便不会阳光有多美好,更不会为日出而欣喜,为日落而惋惜。

什么是艺术,是玄而又玄的问题。

艺术像光,难以捕捉和描述,好事者只能描绘被光普照的万物来彰显它,而爬梳又是描绘的理想方式,于是《美的历程》、《艺术史话》等书籍陆续问世,而《艺术的故事》实为个中佼楚。

贡布里希爵士自不必说,范景中先生对于此书的钟情与使命感令人钦佩。

先生将此书读了15遍,想必感悟颇深。

而取道先西后中这条路径,也定会使先生有郎世宁式的成绩吧。

读罢《艺术的故事》,我的脑海中充斥着一幕幕史诗般的艺术结晶,那些色彩、结构不断地混合、重叠,仿佛DNA在不断地攀升与回归。

从荷马史诗中的克里特岛出发,将尼罗河流域的神迹引向心灵的出埃及记。

拜占庭将希腊的美冰封了起来,它像颗睡莲的种子,避过兵戎、骗过时间,沉睡千年。

直到乔托丢它入水,古莲在罗马人的热泪中晕开千年的绿意,催开文艺复兴的芳芬。

高更的恐惧促使现代艺术越过帕台农神庙的石马,又回到了童年的木马。

恐惧让艺术诞生,敬畏让艺术纯粹,疯狂让艺术自由生长,理性让艺术回归。

这是一首史诗般的交响,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旅程。

消融的雪水茁壮成奔腾的江河,又分身成众多小河,滋养着一方之地。

这些支流有些在“忠于自然”与“理想之美”的冲撞中干涸,有些在“风格”与“主义” 隔绝的湖泊中达到自顾自的丰饶。

阿克那顿的旁门异教、黑暗时期的混乱骚动、宗教改革时期的的艺术危机、法国大革命时期传统的中断…艺术史上那些险些切断脉络的时刻的令人感叹。

出征武士脚踝扭动的刹那,尤利西斯与继母眼神对望的瞬间,教堂墙上的制幻之洞,蒙娜丽莎迷幻的嘴角,暴风雨中空气的重量,阳台上的刺目光线…艺术史上那些伟大的韵脚令人震颤。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看完了《艺术的故事》,再回过头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由觉得“故事”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形容了。

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但是相比于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艺术的历史,更多的是在叙述艺术和艺术家们的故事。

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艺术家讲述的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半都是图片,作者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这些故事用大众的语言娓娓道来。

所以从书中,我们不只看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各个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生平故事。

作者给了这些艺术家们新鲜的血肉,而非人物介绍中如“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973年),立体画派创始人”这样冰冷的文字。

艺术家是鲜活的,他们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普通人类思考着关于自己与世界的事,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成果酿造成艺术作品,所以这些艺术作品也是鲜活的,是艺术家们的一部分。

对于艺术的含义,贡布里希认为艺术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定义不同,而“艺术”这一概念则是武断地用一个思维框架来套所有艺术家的所有出品。

贡布里希认为,仅仅由于一幅画让他想起了童年而喜欢它,没有任何问题。

没有错误的“喜欢”,只有错误的“不喜欢”。

错误的不喜欢指的是任由偏见蒙蔽自己,丧失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

在序中贡布里希说道,“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而在书中他又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的辛劳和痛苦。

我们相信永远都会有艺术家诞生。

”那么艺术家又是什么?书中提到,“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板设计广告画。

”这两个例子冰山一角,并不能全面的概括一个艺术家的真正定义。

但这样的说法,也说明贡布里希对艺术并不持有崇敬而疏远的态度,他认为艺术家是亲近的,艺术也是可以亲近的。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史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艺术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这句话打破了我们对艺术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贡布里希看来,艺术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所塑造的。

每个艺术家都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在阅读史前艺术的部分时,我被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洞穴壁画所震撼。

那些简单而生动的线条和图案,是人类早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记录。

尽管它们在技法上显得原始,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让我意识到,艺术的起源并非出于纯粹的审美追求,而是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埃及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埃及艺术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式,其目的是为了永恒地保存法老和神灵的形象。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秩序、对称和稳定,反映了古埃及社会高度的组织性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规范,古埃及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刻板和缺乏变化。

古希腊艺术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古希腊人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他们创造的雕塑作品如《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至今仍然被视为艺术的典范。

古希腊艺术强调对人体的真实描绘和对美的理想化追求,这种理念对后来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的艺术充满了宗教色彩。

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信徒们传达宗教的教义和故事。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宗教的重要工具,其目的是引导人们的心灵走向虔诚和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巅峰。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笔记资料、重点总结、考点精编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笔记资料、重点总结、考点精编

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产生是通过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审美价值是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的特点:1、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反映社会的广度深度,常常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2、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可以增加人的科学知识。

3、对于艺术的认识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比不上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特点:1、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作品总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使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2、潜移默化——艺术作品对人的感染,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着自由自愿、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艺术常常成为宗教的手段来宣传教义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

)3、寓教于乐——强调,应当把思想教育融合到艺术审美娱乐之中。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1、艺术作品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使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2、使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更好地投入新的工作。

3、通过审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受到教育和启迪。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考研总结 考研参考资料 考研笔记 考试大纲 考研题型 考研真题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考研考研总结 考研参考资料  考研笔记 考试大纲 考研题型  考研真题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1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理论】《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考研笔记资料【育明教育北影考研教研室独家提供】欧洲的天主教地区17世纪前半叶艺术史常常被描述为一系列不同风格更迭变幻的故事。

我们已经听到12世纪的带有圆拱的罗马式或诺曼底风格怎样被带有尖拱的哥特式风格所替换。

哥特式风格又怎样被文艺复兴风格所取代。

文艺复兴风格在15世纪初期始于意大利,慢慢扩展到了所有的欧洲国家,在它后面的风格通常叫做巴洛克风格。

但是鉴别巴洛克风格不那么简单。

巴洛克是后来反对17世纪艺术倾向的批评家们想对它们加以讽刺而使用的一个名称。

巴洛克的实际意思是荒诞或怪异,使用这个名称的人坚持认为不以希腊人和罗马人采用过的方式就不能使用,不能组合古典建筑物的形式。

在那些批评家看来,不尊重古代建筑的严格规则似乎就是可悲的趣味堕落,因此他们把这种风格称作巴洛克。

巨大宽敞的内部,突出主祭坛。

在摆脱了手法主义驻足不前的做法以后,绘画走向了一种比以前大师们的风格具有更丰富前景的风格,这种发展在某些方面跟巴洛克建筑的发展相似。

在丁托列托和格列格的伟大作品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观念正在发展。

那些观念在17世纪的艺术中越来越重要,亦即强调光线和色彩,漠视单纯的平衡,偏爱比较复杂的构图。

但是17世纪的绘画不是手法主义的延续。

那个时代的人们喜欢谈论艺术。

他们感到艺术已经走向提条墨守成规的危险道路,必须另辟蹊径。

卡拉奇和卡拉瓦乔在卡拉奇的《圣母哀悼基督》,是巴洛克的风格。

卡拉瓦乔看来,害怕丑陋似乎是一个可鄙的毛病。

他要的是真实。

他丝毫不喜欢古典样本,也丝毫不重视理想美。

他要破除程式,以新的眼光来考虑艺术。

他被贬斥为“自然主义者”。

他一定反复地阅读过圣经。

他尽最大的努力去使古老的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可感可触,连他掌握明暗的方法也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他的光线并不使身体看起来优美而柔和,光线晃眼,几乎刺目,跟深深的阴影形成对比。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摘要:《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是上《中外设计史专论》这门课程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其实刚一开始翻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很枯燥乏味,但是细读下来却对这本书有了些许敬意。

《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编著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

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

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

关键词:艺术;基督教;文艺复兴;东方艺术前言“艺术”是个遥远而崇高的词。

每当我在一瞥中恍惚所见“艺术”两字,便畏惧般地匆匆避开,深怕自己如赤子的无知引来对其的亵渎。

在中国,艺术的发展自商周的青铜器墓室中的壁画至高山流水的音乐翩翩优雅的舞蹈及唐煮宋点明沏泡的茶道,而如今我们更多的是在追求对古时的悠远的怀想而非致力于创造新鲜的血液。

所以怀揣着一个中国梦的我总是梦想,在我的中国我们的中国里,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伟大艺术家,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巅峰之作。

只因我在少时总是摒弃了对于艺术的亲近的念头,无论是童年时期的习画或是书法,总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此类不成爱好便也只能草草了事。

而如今当我真诚地怀着强烈的膜拜之心看那古今集大成者的书画杰作或是身边同龄人引以为傲的大笔一挥的作品,便又为以前的年幼无知后悔不已。

身处中国,目光所及之处是遍地开花的书法国画古玩。

面对市场上充斥的良莠不齐的作品,如何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至关重要。

但是敲开艺术领域的大门是件极其艰难的事儿,因为你永远也猜想不到这个圈子里的都是些什么物种。

他们或孤僻或癫狂或神经质或敏感得要命(此皆艺术家们的独有特色)。

书房里曾有摞成一刀的书画册,其中的仕女图我到如今也没看出有什么稀罕劲儿。

然而读《艺术的故事》时我看见贡布里希说过:“事实上,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

”这样的一句话打消了我对古代美女们丰满肥美的脸庞以及狭长细小的眯眯眼因不解而产生的反感。

艺术的故事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最近看的书是英国贡布里希爵士的艺术书籍《艺术的故事》,同样把书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文中划线句子为书中原文)。

他们总是使用那些方法和发现,使题材的含义更进一步贴近我们的心灵。

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

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艺术家的公众。

通过我们的冷漠或我们的关心,通过我们的传统的命脉不致中断,保证艺术家仍然有机会去丰富那串宝贵的珍珠,那是往昔这本书作为艺术书籍中非常流行的著作,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出版50多年来,一直是这一领域无可匹敌的入门书。

书很厚,断断续续看了两三周才看完。

工作室公众号每天会更新一副世界名画,看到很多更新过的名画都出现在这本书里被作者介绍,不同的角度,很有意思。

之前看的很多谈论艺术的书会把艺术“高雅化”,或者说“高级化”,那些绝世珍宝,看似极其高不可攀,一群天才和疯子,聚在一起或分散在各处,进行各项伟大的创作。

这些作者与其说是在解释艺术是什么,还不说是在塑造艺术什么,这里艺术的高级感其实更多来自距离感,而不是作品本身的魅力。

这本书跟很多艺术类书籍不同的一点在于,对艺术的去“高级化”,它相比于大部分艺术书籍更诚实,也更深刻。

正是因为作者对艺术的足够了解,所有他才能平易近人的告诉你一些浅显易懂的艺术人物和事件。

他没有刻意营造艺术的神秘感,也没有塑造艺术高不可攀的距离感,他就像介绍老朋友一样,轻松自然的向我们倾诉一些艺术和艺术家的故事。

艺术家其实很像一群认真过家家的小孩,他们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执着,创造了一些他们觉得很有趣的东西,这些东西不小心被一些“正经人”发现和喜欢。

然后这些任性的“小孩”得益于这些“正经人”的喜爱,可以一辈子从事这些让他们痴迷的过家家游戏。

关于艺术的定义,作者在书中解释的很清楚了:“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贡布里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他的艺术作品以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表现力而著称。

每一幅画作都是他创造性的思维与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本文将为您讲述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带您走进他的世界,感受他作品的魅力。

贡布里希的艺术之路始于少年时期。

他天生观察力敏锐,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喜欢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的美景,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赞美。

贡布里希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光影的追求。

他熟练地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创造出画面中的光影效果。

无论是阳光下的大海,还是暮色中的山脉,他都能通过绘画技巧将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作品中的光影变化也表达出他对生命的渴望与对希望的寄托。

除了光影,贡布里希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大自然的元素。

他深深地热爱大自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研究。

他擅长描绘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使得观众仿佛能够闻到花香、听到鸟鸣。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此外,贡布里希的作品还展现了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描绘。

他经常通过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他的画中人物充满着活力与生气,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他善于捕捉人物的表情与姿态,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人类情感的真实写照,让观众产生共鸣与思考。

贡布里希的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与个性,每一幅画作中都蕴含着他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与感悟。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宁静与恬淡的感觉,似乎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纷扰的现实,沉浸在自然与美的世界里。

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告诉我们,艺术是一种寻找美与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我,用创造性的思维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性。

贡布里希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他对生命热爱的真实写照。

总结起来,贡布里希是一位艺术天才,他的作品通过绘画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展现出了他对光影、自然景观和人类情感的独特理解。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的经典之作,这部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艺术发展的漫长历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一同穿越时空,领略了各个时期艺术的魅力与风采。

书中开篇便指出,没有所谓的“艺术”,只有艺术家。

这一观点让我对艺术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过往的观念中,我们往往将艺术视为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存在,然而贡布里希告诉我们,艺术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想法,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艺术作品独特的生命力。

在古代艺术部分,埃及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埃及艺术的特点是高度的程式化和象征主义。

比如,法老的形象总是被描绘得无比庄严和神圣,身体的比例和姿态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这种程式化并非是艺术家缺乏创造力的表现,而是为了传达永恒和稳定的观念。

因为在埃及人的信仰中,死亡并非终结,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存在,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艺术来使生命得以永恒。

希腊艺术则是对自然和人体美的崇尚。

希腊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试图用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人体。

他们的雕塑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命力,如《掷铁饼者》,运动员瞬间的动作被凝固在大理石中,展现出一种力量与美的结合。

这种对人体美的追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也为后世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罗马艺术在继承希腊艺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纪念性。

罗马的建筑,如万神殿和斗兽场,展现出了宏伟的气势和精湛的工程技术。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罗马帝国强大实力的象征。

中世纪的艺术则充满了宗教色彩。

教堂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信徒们传达宗教的教义和故事。

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顶,仿佛要引领人们的灵魂升入天堂。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宗教的重要工具,帮助人们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和寄托。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精神,追求真实和自然的表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本书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导向未来”。

下⾯给⼤家分享艺术的故事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1 《艺术的故事》是贡布⾥希爵⼠编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

⾥⾯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

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就能表达严肃的题⽬。

与⼀般美术史不同,这本书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也不是⽤⼀些抽象难懂的“主义”来概括美术史,⽽是描述了⼀系列的“问题情境”。

贡布⾥希认为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

在导论中,他就骇⼈听闻地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已。

”当然,当我们⼤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时,就会真正明⽩他的意思。

⼀般公众已经安于⼀种观念,认为艺术家就应该创作艺术,跟鞋匠制作靴⼦没有多⼤差别。

这种观念等于说,⼀个艺术家应该创作他曾看见过被标名为艺术的那种绘画或雕塑。

⼈们能够理解这个含糊的要求,但是遗憾,那正是艺术家唯⼀做不到的事情。

以前已经做过的东西不再出现任何问题,也就没有任何任务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劲。

但是批评家和“博学之⼠”有时也有类似的误解之过。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绝不肯在半途⽌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作中的⾟劳和痛苦。

贡布⾥希的讲述完美⽽亲切,平易近⼈的作品,艺术理论被以通俗的⽅式叙述出来,作为例⼦的艺术品的选⽤真的很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伟大的觉醒 希腊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五世纪
1、在希腊城邦之中,阿提卡的雅典城在艺术史上最为有名,最为重要。

整个艺术史上最伟大,最惊人的革命就是在那里开花结果的。

2、希腊人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恪守成规来创造艺术。

在那时的希腊艺术品上,还能见到埃及的痕迹。

3、画家们发现了缩短法(foreshortening)---表明艺术家已不再是把所有的东西用最一目了然的方式画入图中,而是着眼于他看物体时的角度。

但是希腊艺术家们仍未轻易摒弃埃及艺术的教导。

他们仍力求把艺术形象的轮廓尽量画清楚,力求在不破坏人物外形的范围内,把他们的人体知识尽量表现在画中。

他们仍然喜爱坚实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

古老的公式,即那种在几千年中建立起来的人体形式,仍然是他们的创作起点,只是他们不再处处把它奉为圣典。

4、希腊艺术的伟大革命,说明那时的居民开始怀疑关于神祇的古老遗教和传说,并且毫无成见地去探索事物的本性。

--科学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的心中觉醒。

5、在雅典民主政体达到最高程度的年代里,希腊艺术发展到了顶峰。

希腊雕刻的伟大,肃穆有力,是由于艺术家没有违背古老的规则。

希腊艺术家使用衣饰去标出人体的主要分界,这类手法仍然表明他们多么注重关于形式的知识。

正是严格地遵循规矩和寓变化于规则之中二者所达到的平衡,使得希腊艺术在后来各世纪里博得了巨大的赞美。

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希腊作品,件件都显示出在布列形象方面具有的智慧和技巧,然而希腊人当年别有所重。

他们要求这种自由地表现人体形象的种种姿态和动态的新发现,能够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论艺术与艺术家(部分背诵版)
1、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2、大写的艺术已经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为人崇拜的偶像了。

3、我们都喜爱自然美,都对那些把自然美保留在作品之中的艺术家感激不尽。

我们有这种趣味,而那些艺术家本身也不负所望。

4、一幅画的美丽与否并不在于它的题材。

5、左右我们对一幅画的爱憎之情的往往是画面上某个人物的表现方法。

有些人喜欢自己容易理解因而也能深深为其所动容的表现形式。

6、在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陋习和偏见。

7、在事关协调形状或者调配颜色时,艺术家要永远极端地“琐碎”,或者更恰当地说,要极端地挑剔。

反复尝试着追求的是人物之间的合适的平衡和使整个画面达到极端和谐境地的合适的关系。

8、没有任何规则能告诉我们一幅画或一个雕像什么时候才合适。

多看作品,我们的能力就会逐渐地增长,逐渐感受到历代艺术家所追求的那种和谐。

我们对那些和谐感受越深,就越能欣赏它们。

艺术的危机欧洲16世纪后期
1、大约在1520年前后,意大利各城市的艺术爱好者似乎一致认为绘画已经达到完美的巅峰。

米,提,达等一些人实际已经解决了前人力图解决的所有问题。

2、许多对米开朗基罗的模仿被称为手法主义。

难以描绘的人体。

所谓的“现代派”艺术可能来源于类似的愿望,亦即企图避开明显的东西,追求跟传统的自然美不同的效果。

3、在这一不寻常的时期,其他艺术家们在艺术巨人们的影响下,对于按照普通的技艺和兴趣标准去超越巨人们并不那么绝望。

他们的努力相当惊人。

《墨丘利》贾母博洛尼亚雅各布·布罗斯基
绰号丁托列托《圣马可遗体的发现》《圣乔治大战恶龙》---神秘色彩,
这是他牺牲柔和的色彩美,那色彩美本来自威尼斯画派,是乔尔乔内和提香,最为自豪的成就。

他想以新的观点来表现事物,想探索表现古老的传说和神话的新方式。

4、16的艺术家埃尔·格列格他在大胆蔑视自然的形状和色彩方面,在表现激动人心和戏剧性的场面方面,甚至超过了丁托列托。

5、格列格受益于丁托列托一反常规的不平衡构图法,而且他也采用了帕尔米加尼诺的矫饰的圣母那种拉长人物形象的手法主义。

6、惊异于格列格的绘画是如此的现代化!
7、在北方的国家里,德国,荷兰和英国的艺术家遭遇到的危机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同行所遭遇的危机更现实。

因为南方人只是不得不考虑用惊人的新手法去作画,而北方艺术家很快就面临着绘画到底是否能够而且应该继续下去的问题。

这个巨大的危机是宗教改革运动引起的。

许多新教教徒反对教堂里的圣徒的绘画和雕像,认为他们是天主教偶像崇拜的一个明证。

这样,新教教区的画家就失去了画祭坛画这宗最大的经济来源。

那些比较严格的加尔文教徒甚至反对使用华丽的房屋装饰等其他奢侈品。

艺术家的固定经济来源只剩下书籍插画和肖像绘画,是否足以维持生计就大可怀疑了。

8、小汉斯·霍尔拜因比丢勒26岁
《圣母圣婴和市长一家》中有供养人!这种布局使
我们想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和谐的构图,想起贝里尼。

但是从认真注意细部和漠视某种传统的美来看,霍尔拜因学的仍是北方的手艺。

9、画上没有任何一处是信手为之。

整个构图十分匀称,在我们看来很可能有些浅显。

但这正是霍尔拜因的意图。

在他稍微早的画像中,他仍然试图去显示他描绘细部的奇妙技艺,借助于被画者的环境,借助于他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去刻画人物的特点。

在他年纪越来越大,艺术越来越成熟时,他似乎也就越来越不需要那样的诀窍了。

他不想突出自我去转移人们对被画者的注意力,正是由于这种高明的自我克制,我们才对他加以高度的赞美。

10、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那里留下的惟一绘画分支就是霍尔拜因如此坚定地建立起来的肖像画。

即使在这个分支里,南方手法主义式样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而宫廷气派的精致而优美的格调也取代了霍尔拜因的较为单纯的风格。

11、全欧洲只有一个新教国家的艺术安然无恙的度过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危机,那就是尼德兰。

那里的绘画已经兴旺了很多年,艺术家们找到了一条摆脱他们困境的道路。

从早期的凡代克时代以来,尼德兰艺术家一直被公认为是精于模仿自然的名家。

12、16世纪最伟大的佛兰德斯风俗画大师是老勃鲁盖尔。

专注于农民生活的画面。

《乡村婚宴》。

而在法国,艺术的危机转到了一个不同的方向。

法国位于意大利和北方各国之间,兼受到双方的影响。

起初是意大利式样的涌入,威胁着法国中世纪艺术的强大传统,法国画家和尼德兰画家一样觉得意大利式样很难采纳。

但是最终法国上层社会还是接受了意大利的艺术形式,那时切利尼类型的优雅,精致的手法主义形式。

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16世纪初期威尼斯的建筑乔瓦尼·贝里尼的《圣母和圣徒》1505年
1、在拜占庭的传统中,圣母画一贯是两边生硬地排列着圣徒像。

贝里尼懂得怎样使这简单对称的布局既有生趣又不破坏它的秩序。

他也知道怎样把传统的圣母和圣徒形象改变为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却不剥夺他们的神性和尊严。

2、用色彩和光线统一画面,乔尔乔内的贡献。

但其实他的画作很少不超过五幅。

《暴风雨》在这幅画中,
风景本身凭其资格已成了它的真正题材。

他不是勾画出物体和人物,然后再把他们布置到空间当中。


实际上是把自然界跟人连同人们的城市和桥梁都想象为一个整体。

----几乎像过去发明透视法一样伟大。

从此以后,绘画就不仅仅是素描加色彩,它成为一种有其独特的奥妙法则和手段的艺术了。

将这一伟大发现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是提香。

3、提香是个在驾驭颜色的功夫上可以跟米开朗琪罗的精通素描法相匹敌的画家。

这种至高无上的技艺使他能够无视任何久负盛名的构图规则,而依靠色彩去恢复显然被他拆散了的整体。

新知识的传播
德国和尼德兰16世纪初期
1、我们十分清楚,不能像谈学术的进步那样去谈艺术的进步。

那时意大利名家的三项实质性成就:一是
科学透视法的发现,二是解剖学的知识,三是古典建筑形式的知识,对于那个时期,那些建筑形式似乎代表着一切高贵,美丽的东西。

2、对于那时期的画家,只有小画家们才会满足于从手中的意大利雕版画中借用一个形象或一个姿势。


何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会感到迫切需要全面理解新的艺术原理。

可以从最伟大的德国艺术家丢勒的作品中研究这一富有戏剧性的过程。

在他的一生中,他时时刻刻都充分意识到那些原理对于未来的艺术有重大的意义。

3、丢勒发现单纯模拟真实的自然,无论如何都不足以产生南方艺术作品中那种独具一格的不可捉摸之
美。

拉斐尔面对这个问题时求助于他心灵中出现的美的“某个理念”,那是他在研究古典雕刻和美丽的模特儿的年月里通过熏陶而形成的观念。

丢勒去寻求一个可以言传的规则。

他的《亚当与夏娃》4、另一位与丢勒相媲美的画家
4、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是个被人们不太提及的画
5、家。

有人称之为“德国的柯雷乔”。

他的作品提醒我们,一个艺术家确实能够做到既十分伟大又不“先
进”,因为艺术的伟大并不在于有新的发现。

在16世纪开头的几十年这个伟大的时期中,尼德兰出现的杰出的艺术家不像15世纪出现得那么多。

这段时期的艺术家,至少像丢勒一样去努力接受新学术的艺术家们,往往既忠于旧的办法,又热爱新的方法,希望二者兼顾。

于是产生了一种情况: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尼德兰艺术家不是出现在坚持新风格的人当中,而是出现在像德国的格吕内瓦尔德那样,不肯被拖入来自南方的近代艺术运动的艺术家
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