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医学〗HLA多态性的遗传基础
二、免疫应答
1. 抗原提呈与MHC的限制性 抗原递呈: 抗原 APC HLA-Ⅰ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 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CD8+T细胞识别; 抗原 APC HLA-Ⅱ类分子抗原肽复合物 表达于细胞膜表面 CD4+T细胞识别。
MHC限制性(或称限制性识别): 特定T细胞识别特定类别的自身 MHC分子而发挥免疫学效应的 现象。
多种 肺炎
细菌均可引起大叶性肺炎,但绝大多 数为肺 炎链球 菌,其 中以Ⅲ 型致病 力最强 。肺炎 链球菌 为革兰 阳性球 菌,有 荚膜, 其致病 力是由 于高分 子多糖 体的荚 膜对组 织的侵 袭作 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 血性链 球菌、 流感嗜 血杆菌 等。肺 炎链球 菌为口 腔及鼻 咽部的 正常寄 生菌群 ,若呼 吸道的 排菌自 净功能 及机体 的抵抗 力正常 时, 不引发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 、醉酒 、感冒 、糖尿 病、免 疫功能 低下等 使呼吸 道防御 功能被 削弱, 细菌侵 入肺泡 通过变 态反应 使肺泡 壁毛细 血管通 透性增 强,浆 液及 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 菌迅速 繁殖, 并通过 肺泡间 孔或呼 吸细支 气管向 邻近肺 组织蔓 延,波 及一个 肺段或 整个肺 叶。大 叶间的 蔓延系 带菌的 渗出液 经叶支 气管 播散所致。 编 辑 本 段 临 床表现
主要方法: (1) RFLP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 (2) PCR- RFLP法 (3) PCR-SSO(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法 (4) 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法
第六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器官移植 移植成败的关键是供受者间主
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容程度。 HLA配型:--- 组织相容性试验对 供、受者HLA进行鉴定。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抗原系统
一.名词解释: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一组编码动物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的统称。
人类的MHC被称为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即人白细胞抗原;小鼠MHC则被称为H-2。
HLA位于人的6号染色体短臂上,H-2位于小鼠的17号染色体上2.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二. 单选题1.人类HLA-I类抗原α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 B )A.第15号B.第6号C.第9号D.第2号E.第8号2.TNF的编码基因位于( D )A.HLA-I区B.HLA-B区C.HLA-II区D.HLA-III区E.HLA-DR区3.对人而言,HLA抗原是( C )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4.HLA-I 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 D )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B.向CTL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D.向CTL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E.向B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5.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C )A.MHC-I类分子的β链B.MHC-II类分子α1β1区C.MHC-II类分子α2β2区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E.MHC-I类分子α3区6.肿瘤细胞表面( A )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E.HLA-I和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7.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的病人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 D )A.ABO血型抗体B.抗Ig抗体C.Rh血型抗体D.抗白细胞和血小板HLA抗体E.抗核抗体8.单倍型指的是( D )A.在两条染色体的HLA等位基因的组合B.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C.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E.决定一个个体HLA特异性的一串基因9.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 B )A.HLA-AB.HLA-BC.HLA-CD.HLA-DRE.HLA-DQ10. 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基因除哪一项外,其他全部特性都具有:BA.位于第6对染色休B.性连锁C.共显性D.多态性E.以单倍型为一个单位遗传11.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分子( C )M HC-ⅡA.只表达MHC-Ⅱ类分子 B.只表达MHC-Ⅰ类分子 C.同时表达MHC-Ⅰ、类分子D.仅同时表达MHC-Ⅰ、MHC-Ⅲ类分子E.同时表达SIgM和SIgD分子12.下列哪一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HLA-Ⅱ类抗原( A )A.胰岛β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3.HLA-Ⅱ类基因包括( D )A.HLA-A基因B.HLA-A,B,C基因C.HLA-DR基因D.HLA-DR,DP,DQ基因E.C4、C2、Bf基因14.根据HLA复合体的单倍型遗传方式,兄弟和姐妹之间有一个单体型相同的概率是( C )A.10%B.25%C.50%D.75%E.100%15.根据HLA单体型的遗传规律,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的概率是( B )A.10%B.25%C.50%D.75%E.100%16.关于HLA-Ⅰ类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表达于专职APC细胞表面B.表达限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以β2微球蛋白作为其结构D.其基因与免疫应答基因紧密连锁E.主要参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17.下列哪一种细胞不表达HLA-Ⅰ类抗原( C )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成熟红细胞D.上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18.关于HLA-Ⅱ类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B.对Th细胞的活化起限制作用C.由染色体上HLA复合体编码D.由两条糖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而成E.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19.一般说,与外源性抗原递呈有关的分子是( A )A.MHC-Ⅱ类分子B.MHC-Ⅰ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D.CD1分子E.黏附分子20.下列过程中,体现MHC的限制性的是( D )A.巨噬细胞吞噬B.ADCCC.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D.Tc细胞杀伤E.NK细胞杀伤三.多项选择题:1. 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包括( ABCDE )A.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和发育B.MHC限制性C.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D.引起排斥反应E.约束免疫细胞间作用2.根据HLA的单体型遗传方式,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法医的亲子鉴定中应用,机制是( ABCDE )A.HLA单体型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机率各占25%C.孪生兄弟的HLA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D.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E.同胞之间一个单体型相同或不相同机率各为50%3.关于HLA-I类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CD )A.将内源性抗原提呈给CD8T+细胞B.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C.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D.编码的基因均为HLA基因E.由两条的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4.HLA-I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区具有的特征是( ABDE )A.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B.能与外源性抗原肽复合物形式被TH细胞识别C.可结合内源性抗原肽D.决定HLA-II类分子的多态性E.是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的存在部位5.不表达HLA-I类抗原的细胞有( BDE )A.网织红细胞B.胎盘滋养层细胞C.淋巴细胞D.神经细胞E.成熟红细胞6.HLA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基础是( ABC )A.HLA复合体多基因性B.HLA基因共显性表达C.HLA复合体复等位基因D.HLA复合体单倍型遗传E.HLA复合体连锁不平衡7.HLA-II类分子Ig样区所具备的特征是( ACD )A.α2和β2功能区组成B.结合Tc表面CD8 分子C.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D.与Ig恒定区有同源性E.α3 和β2M组成8.HLA-II类分子表达异常可见于( BDE )A.肿瘤细胞B.Graves 病人甲状腺上皮细胞C.病毒感染细胞D.原发性胆管肝硬化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E.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9.MHC的生物学意义在于( ACD )A.可用于亲子鉴定B.利于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C.赋予机体对环境改变抵抗的能力D.器官移植选择供者必须进行组织配型E.利于限制不同亚群T 细胞的抗原识别10. MHC限制性表现在:BCDEA.ADCC反应B.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C.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D.T细胞对抗原识别过程E.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11. MHC I类,Ⅱ类蛋白质具有如下共性:BCDEA.它们均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上表达B.它们均制约T细胞应答C.它们均在细胞上呈共显性表达D.它们都是完整的膜蛋白E.它们均具有遗传多态性12. 父母的HLA分型分别是A9A2B6B9和A3A5B10B7,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ABEA.A9A3B6B10B.A3A2B10B9C.A2A3B9B6D.A5A3B7B6E.A9A5B6B713.HLA-A,HLA-B,HLA-C抗原具有哪些特性?ABCDEA.分布于体内大多数有核细胞上B.在排斥反应中被宿主淋巴细胞识别C.在细胞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中参与MHC限制作用D.由一条α链及非共价结合的β2微球蛋白所组成E.也能分布于体液中14.参与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递呈的MHC基因产物有那些?ABA.MHCⅡ类分子B.CLIP链(恒定链)C.低分子量多肽(LMP)D.抗原多肽转运蛋白(TAP)E.HSP(热休克蛋白)四.B型选择题A.HLA-A、HLA-B、HLA-C基因B. HLA-E、HLA-F、HLA-G基因C.C2、C4、Bf基因D. HLA-DP、HLA-DQ、HLA-DR基因E.HLA-DM、HLA-DO 基因1.编码HLA-I类分子( A )2.编码HLA-II类分子( D )A.HLA-B27B.HLA-DR2C.HLA-DR3D.HLA-DR4E.HLA-DR53.与人类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联的是( A )4.与寻常天疱疮相关联的是( D )5.与乳糜泻相关联的是( C )A.成熟红细胞B.胰岛β细胞C.CTLD.神经细胞E.活化T细胞6.不表达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 A )7.表达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 E )8.异常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 B )A.TAP基因B.HLA-DR基因C.HLA-E基因D.HLA-A基因E.HLA-III基因区9.非经典HLA-I类基因( C )10.编码补体成分的基因位于( E )11.与内源性抗原肽转运相关的基因是( A )A.HLA-Ⅰ类分子轻链β2mB.HLA-I类分子α1和α2结构域C.HLA-Ⅱ类分子α1和β1结构域D.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E.HLA-Ⅱ类分子α2和β2结构域12.与T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D )13.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E )14.结合加工的内源性抗原肽的部位是( B )15.不是HLA基因编码的产物是( A )五.问答题:1.试述MHC分子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1)MHC分子结合抗原多肽,供TCR识别。
HLA基因多态性与结核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5】5
Gergert V,Valiev bution of HLA
RS,Chukanova VP,et
patients with
a1.distri-
antigens
tuberculosis
and healthy individuals in the Tatar Probl tuberkBolezn
HLA—111基因与结核病 HLA一Ⅲ类基因的易感性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Selva捌等圆在印度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认为 TNF—Or,与TNF—B基因均与肺结核无明显相关性,
万方数据
3
但与其他基因连分析则有一定的意义,其中 TNF—Ot238/A在对照组与HLA—A1、B17、DR7有较 强的关联,形成抗性基因连锁,在病例组则与B17相 关联,形成易感基因连锁。HLA—B17-TNF一仅一381A、
B
HLA一Ⅱ基因与结核病 HLA一Ⅱ基因呈高度多态性,国内外有大量肺结
核与Ⅱ类基因相关性的报道。郭淑琴等It]发现 HLA—DR8基因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结核病的易
部人群结核病人及正常人做HLA—DRB和DQ基因 检测,发现DRBI*16、DRBl"14、DQBI*05和DQAI* 0303基因与对照组相比频率较高,提示其可能是波 兰人结核病易感基因。同年Rajeswari DNtl71等研究 HLA—DR2对穿孔素阳性细胞的影响中发现 HLA—DR2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较多,DR2阴性的患 者总的穿孔素阳性细胞比率下降,并且HLA—DR2 阳性受试者中,其亚型为DRBI*1501,DRBl*1502 的患者中CD8+和穿孑L素阳性细胞的比率不同,这 就提示我们HLA—DR2在结核病中可能与穿孔素阳 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下调有关, 从而间接说明HLA—DR2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 2007年叶世辉【-8】等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用 PCR—SS0分型技术对80名肺结核患者和105名健 康对照者的HLA—DRBl基因分型,结果发现肺结核 病组中的HLA—DRBI*14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HLA—DRBI*14基因可能与肺结核的易感性相 关。同年石广利㈣等发现HLA—DRBI*15等位基因 与肺结核相关。2008年R0:ias AM阻等以墨西哥东北 部肺结核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HLA—DRll (5)、一DRl6(2)和一DQ7(3)等位基因及DRll(5) 一DQ7(3)、DRl4(6)一DQS(1)、DRl6(2)一DQ7(3)单 倍型在病例组中频率较高;HLA—DRl7(3)、DQ8(3) 等位基因及DRl7(3)一DQ2、DR4一DQ8(3)单倍型在 对照组中频率较高。在我国湘西土家族人群中,肺 结核的易感基因为HLA—DRBI*09,在新疆汉族人 群中,结核病的易感基因为HLA—DRBI*12,其拮抗 基因均为HLA—DRBI*I l,而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 中HLA—DRBI*I 1等位基因是结核病的易感基因, 在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HLA—DRBl*04可能是结 核病的易感基因口1剖。虽然不同人种群体问的研究 结果不尽一致,但HLA—DR2和DRBI*15与初发结 核病的相关性得到共识125-拥。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分析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分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因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免疫调节异常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这类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化性脂膜炎等,症状复杂多样,病程长且容易复发,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虽然对于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仍然存在争议,但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规律及相关研究。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基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包括家系分析、孪生研究、关联分析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基础比较复杂,既包括单基因遗传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包括多基因遗传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还有一些疾病可能受到环境和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尤其是针对多基因遗传的疾病,研究人员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HLA (人类白细胞抗原)等基因密切相关。
HLA基因是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它负责调节T淋巴细胞的功能,从而协同其他免疫细胞对外部抗原进行攻击。
HLA基因在人群中存在较高的多态性,它们的不同亚型可能会与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关联,并使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有所提高。
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基础还包括其他一些关键基因,比如PTPN22、RUNX1等。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遗传学,尤其是针对HLA基因、PTPN22基因等的遗传学研究。
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基于HLA和PTPN22基因等的遗传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识别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许多研究人员还在探索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其他基因和通路。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家族的某些成员(如FcγRIIA、FcγRIIIA等)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这些成员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机制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HLA基础概念介绍
HLA宽抗原与其分解物
A 位点 抗原宽特异性 分解物 A2 A203,A210 A9 A23,A24,2403 A10 A25,A26,A34,A6601,A6602 A19 A29,A30,A31,A32,A33,A74 A28 A68,A69 B 位点 抗原宽特异性 分解物 B5 B51,B52 B7 B703,B705 B12 B44,B45 B14 B64,B65 B15 B62,B63,B75,B76,B77,B1508,1511 B16 B38,B39,B3901,B3902,B67 B17 B57,B58 B21 B49,B50,B4005 B22 B54,B55,B56 B40 B60,B61 B70 B71,B72
一条α多肽链 (由第6号染色体编码)
+
一条β多肽链 (由6号染色体编码)
研究历史
1954年Dausset-观察到白细胞凝集-白细胞血型 1964年Terasaki-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
1980年第八届国际组织相容性讨论会确定了HLA-A、B、
C、D区和DR5个位点92个抗原
HLA的命名 - 血清学分型的书写方式
A*2404,6811N
B*15010101,400103
DRB1*150101,1306
•HLA基因低分辨水平分型,一般可以指定出对应的HLA抗原窄特异性。根据中华骨髓库的 要求,在括号中注明对应的抗原特异性。
HLA抗原配合和等位基因配合的比较
配合状况 抗原匹配/基因匹配 抗原错配/基因错配 抗原匹配/基因错配
DR51: DR15,DR16 DR52: DR 3、DR11、DR12、DR13、DR14、DR1403、DR1404、DR17、DR18 DR53: DR4、DR7、DR9 DQ2: DR7、DR9、DR17 DQ4: DR4、DR8、DR18 DQ5(Q1): DR1、DR10、DR14、DR16、DR103 DQ6(Q1): DR13、DR15 DQ7(Q3); DR4、DR11、DR12 DQ8(Q3): DR4、DR8 DQ9(Q3): DR7、DR9 DR51 (抗原) = DRB5 (基因) DR52 (抗原) = DRB3 (基因) DR53 (抗原) = DRB4 (基因)
HLA基础概念介绍
HLA基础概念介绍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一组在人类基因组中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它们参与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HLA分子存在于体细胞表面,可以识别和结合来自内外环境的抗原,从而激活或抑制免疫反应。
了解HLA的基本概念对于研究免疫学、组织移植和疾病发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HLA分子被分为两个主要类型:HLA-Ⅰ和HLA-Ⅱ。
HLA-Ⅰ分子主要存在于几乎所有的核细胞和血小板上,也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一些非核细胞上。
它由一个α链和一个非共价结合的β2微球蛋白组成,α链上有三个亚区:α1、α2、α3、HLA-Ⅱ分子则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B细胞)上,它由两个α链和两个β链组成,α链上包含αⅠ和αⅡ,β链上包含βⅠ和βⅡ。
HLA分子的基因座位主要位于染色体六上的短臂,被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人的MHC区域分为三个部分:MHC-Ⅰ区、MHC-Ⅱ区和MHC-Ⅲ区。
MHC-Ⅰ区包含了多个HLA-Ⅰ基因,因此也称为HLA-Ⅰ基因区。
MHC-Ⅱ区含有多个HLA-Ⅱ基因,因此也称为HLA-Ⅱ基因区。
MHC-Ⅲ区则以编码一些免疫相关分子为主,如C4、Bf和C2等。
在MHC-Ⅰ和MHC-Ⅱ基因座位上,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发源于父母的基因,这些基因会表现出不同的组合和表型。
这是由于大量的等位基因的存在,如MHC-Ⅰ区域常见的等位基因有A、B和C,而MHC-Ⅱ区域则有DP、DQ和DR等。
HLA分子的表达受个体的基因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由于每个人的HLA基因存在着差异,因此不同个体对抗原的识别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感染一些疾病,而另一些人则不易感染。
此外,HLA还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HLA在临床上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器官移植领域。
移植术前进行HLA配型可以帮助选择最佳的供体,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另外,HLA也与药物的相容性息息相关。
hla配型报告
hla配型报告:报告hla hla配型怎么做心脏移植配型h la阳性篇一:HLA配型HLA分型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一节HLA简介一、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1956年Snell等将控制同种组织或肿瘤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其编码基因的产物包括MHC-I 类和MHC-II类抗原。
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机体内各个细胞必须共存与合作,同时又要防止被同一物种的其它个体吞并。
MHC的限制作用可看作为同一个体细胞之间自我识别的暗号。
没有自我识别,每个细胞和每种组织会被隔离而无法维系生命。
在诱发免疫应答过程中,无论是T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还是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或是T细胞对靶细胞的攻击,都涉及细胞间的识别。
即T细胞对细胞表面抗原的反应时,不仅是对抗原识别,而且也必须识别细胞上的MHC分子。
否则,反应就不会产生,这便是MHC的限制作用。
其本质是:T细胞识别抗原要有两种识别,一种是TcR与MHC沟槽中的特异性多肽结合,而此多肽的基序只能与某一型号MHC分子结合,不是与所有MHC分子结合;另一种是TcR识别抗原槽两侧的同种异型部位的α螺旋结构。
由此限制了TcR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时,若供受体移植抗原不同,尤其是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匹配,将会诱发受体产生明显的移植排斥反应。
虽然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均是主要移植抗原,但这两类抗原在移植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体外实验表明,供受体Ⅱ类分子不同时,供体Ⅱ类抗原能直接刺激受体CD4+T细胞增殖和淋巴因子分泌,即MLR。
这一反应是免疫应答的中心,因为B细胞抗体的生成及CD8+T细胞发育和分化,都有赖于CD4+T细胞的活化以及淋巴因子的分泌。
而Ⅰ类分子不同以及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同,就会诱发CD8+T细胞增殖和分化成熟,导致移植物的破坏。
总之,MHC Ⅱ类抗原错配启动了免疫应答,而Ⅰ类抗原错配是导致免疫效应阶段被攻击的靶子。
HLA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HLA概念:HLA基因结构(6p21,3)
已经发现的HLA种类、数量
HLA-Ⅰ类分子的分布
1. 存在于有核细胞(含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表面。 淋巴细胞 > 肾、肝脏、心脏 > 神经组织、成熟的
滋养细胞 2. 存在形式 (1)膜结合:有核细胞表面 (2)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
基 (表位)
HLA的应用
• 免疫应答,T细胞分化 • 器官移植 • 与疾病关联 • 肿瘤关联 • 法医、个体识别、人类学研究
免疫应答
HLA与器官移植、临床输血
• 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 • 肾移植 • 血小板输注 • 其他血液成分输血
HLA与疾病
HLA与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 HLA-Ⅰ类分子表达减少或缺 乏,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
HLA-Ⅱ类分子的分布
1. APC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2. 其他 激活的T细胞,精子和血管内皮细胞。
HLA分型法原理及应用
实验方法 原理
主要应用
血清学
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
补体介导的微 量细胞毒试验
混合淋巴细 分子生物学 胞培养法 技术 (MLC)
抗体(HLA分型) + 淋巴细胞(受 者) + 补体 淋巴细胞受损 判定结果 (细胞死亡百 分率)
将HLA基因的PCR产 物固定在基片上
芯片的工作原理
荧光标记的序列 探针 1 特异性探针杂交
探针 2 探针 3
探针 n …
杂交图谱
......
由计算机自动判 读分型结果
汇总每条探针数据得到 所有样品的分型结果
PCR-SSO 流式微珠分型
SBT (DNA测序分型)
HLA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是决定一个器官移植入遗传基础不同的个体中时,是否被排斥的一组基因。
在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的产物称为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s )。
在进行骨髓移植或肾等器官移植时,要进行精密的HLA 配型,受者供者之间HLA 相合程度越高,造成排斥反应(HVG )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的机率越低,反之则高,极易造成移植失败。
HLA 系统是至今所知人类最高度多态性的遗传系统,构成人体生物学“ 身份证” 。
每个体的免疫活性细胞都以HLA 抗原为识别“ 自己” 和“ 非己” 的标志,从而通过免疫反应排除“ 非己” ,保持个体的完整性。
这组基因位于第6 号染色体短臂上6p21.31 ,3.6Mb ,根据基因位点的产物和他们的功能HLA 可分为:一类抗原HLA -A, -B, -C 位点的产物;二类抗原HLA -DR ,-DQ ,—DP 位点的产物;三类抗原C4A, C4B, C2, Bf (备解素因子)等补体成分组成。
*** 其中一类和二类抗原和移植关系密切。
HLA 抗原的分布HLA -I 类抗原分布相当广泛,见于所有有核细胞,在淋巴细胞上密度最高,心肌或肝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极少或没有。
血浆中有可溶性HLA -I 类抗原,可能是细胞膜新陈代谢所致。
成熟的红细胞上无HLA 抗原,血小板上带有HLA -I 类抗原。
HLA -Ⅱ类抗原分布较窄,密度最高的是树状突细胞、单核细胞、一些吞噬细胞亚群及B 淋巴细胞。
HLA 的抗原结构与基因结构HLA- Ⅰ类抗原由重链(α链)和轻链(β链)经非共价键连成异二聚体。
α链由HLA 基因编码,β链则定位于15 号染色体。
α链由三个胞外区(α 1 、α 2 和α 3 )、穿膜区和胞质区组成。
α 1 和α 2 组成抗原结合部位,α 3 则是与T 细胞表面的CD8 分子结合的部位。
HLA- Ⅱ类抗原同样由α链和β链以非共价键组成的异二聚体。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MHC作业及参考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MHC作业及参考答案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抗原系统一.名词解释: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2.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二. 单选题1.人类HLA-I类抗原α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A.第15号B.第6号C.第9号D.第2号E.第8号2.TNF的编码基因位于()A.HLA-I区B.HLA-B区C.HLA-II区D.HLA-III区E.HLA-DR区3.对人而言,HLA抗原是()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4.HLA-I 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B.向CTL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D.向CTL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E.向B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5.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C-I类分子的β链B.MHC-II类分子α1β1区C.MHC-II类分子α2β2区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E.MHC-I类分子α3区6.肿瘤细胞表面()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E.HLA-I和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7.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的病人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A.ABO血型抗体B.抗Ig抗体C.Rh血型抗体D.抗白细胞和血小板HLA抗体E.抗核抗体8.单倍型指的是()A.在两条染色体的HLA等位基因的组合B.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C.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E.决定一个个体HLA特异性的一串基因9.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A.HLA-AB.HLA-BD.HLA-DRE.HLA-DQ10.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基因除哪一项外,其他全部特性都具有:A.位于第6对染色休B.性连锁C.共显性D.多态性E.以单倍型为一个单位遗传11.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分子()A.只表达MHC-Ⅱ类分子B.只表达MHC-Ⅰ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D.仅同时表达MHC-Ⅰ、MHC-Ⅲ类分子E.同时表达SIgM和SIgD分子12.下列哪一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HLA-Ⅱ类抗原()A.胰岛β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3.HLA-Ⅱ类基因包括()A.HLA-A基因B.HLA-A,B,C基因C.HLA-DR基因D.HLA-DR,DP,DQ基因E.C4、C2、Bf基因14.根据HLA复合体的单倍型遗传方式,兄弟和姐妹之间有一个单体型相同的概率是()B.25%C.50%D.75%E.100%15.根据HLA单体型的遗传规律,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的概率是()A.10%B.25%C.50%D.75%E.100%16.关于HLA-Ⅰ类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达于专职APC细胞表面B.表达限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以β2微球蛋白作为其结构D.其基因与免疫应答基因紧密连锁E.主要参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17.下列哪一种细胞不表达HLA-Ⅰ类抗原()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成熟红细胞D.上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18.关于HLA-Ⅱ类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B.对Th细胞的活化起限制作用C.由染色体上HLA复合体编码D.由两条糖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而成E.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19.一般说,与外源性抗原递呈有关的分子是()A.MHC-Ⅱ类分子B.MHC-Ⅰ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D.CD1分子E.黏附分子20.下列过程中,体现MHC的限制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B.ADCCC.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D.Tc细胞杀伤E.NK细胞杀伤三.多项选择题:1. 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包括()A.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和发育B.MHC限制性C.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D.引起排斥反应E.约束免疫细胞间作用2.根据HLA的单体型遗传方式,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法医的亲子鉴定中应用,机制是()A.HLA单体型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机率各占25%C.孪生兄弟的HLA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D.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E.同胞之间一个单体型相同或不相同机率各为50%3.关于HLA-I类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内源性抗原提呈给CD8T+细胞B.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C.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D.编码的基因均为HLA基因E.由两条的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4.HLA-I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区具有的特征是()A.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B.能与外源性抗原肽复合物形式被TH细胞识别C.可结合内源性抗原肽 D.决定HLA-II类分子的多态性 E.是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的存在部位5.不表达HLA-I类抗原的细胞有()A.网织红细胞B.胎盘滋养层细胞C.淋巴细胞D.神经细胞E.成熟红细胞6.HLA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基础是()A.HLA复合体多基因性B.HLA基因共显性表达C.HLA复合体复等位基因D.HLA复合体单倍型遗传E.HLA复合体连锁不平衡7.HLA-II类分子Ig样区所具备的特征是()A.α2和β2功能区组成B.结合T c表面CD8 分子C.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D.与Ig恒定区有同源性E.α3 和β2M组成8.HLA-II类分子表达异常可见于()A.肿瘤细胞B.Graves 病人甲状腺上皮细胞C.病毒感染细胞D.原发性胆管肝硬化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E.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9.MHC的生物学意义在于()A.可用于亲子鉴定B.利于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C.赋予机体对环境改变抵抗的能力D.器官移植选择供者必须进行组织配型E.利于限制不同亚群T 细胞的抗原识别10. MHC限制性表现在:A.ADCC反应B.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C.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D.T细胞对抗原识别过程E.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11.MHC I类,Ⅱ类蛋白质具有如下共性:A.它们均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上表达B.它们均制约T细胞应答C.它们均在细胞上呈共显性表达D.它们都是完整的膜蛋白E.它们均具有遗传多态性12. 父母的HLA分型分别是A9A2B6B9和A3A5B10B7,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A.A9A3B6B10B.A3A2B10B9C.A2A3B9B6D.A5A3B7B6E.A9A5B6B713.HLA-A,HLA-B,HLA-C抗原具有哪些特性?A.分布于体内大多数有核细胞上B.在排斥反应中被宿主淋巴细胞识别C.在细胞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中参与MHC限制作用D.由一条α链及非共价结合的β2微球蛋白所组成E.也能分布于体液中14.参与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递呈的MHC基因产物有那些?A.MHCⅡ类分子B.CLIP链(恒定链)C.低分子量多肽(LMP)D.抗原多肽转运蛋白(TAP)E.HSP(热休克蛋白)15. MHC-Ⅱ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有:A.诱导免疫应答的移植抗原B.B细胞提呈抗原所需的自身成分C.供CTL(CD8+)细胞识别的靶细胞标志D.供TH细胞识别的自身成分E.限制TC与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间的作用四.B型选择题A.HLA-A、HLA-B、HLA-C基因B. HLA-E、HLA-F、HLA-G基因C.C2、C4、Bf基因D. HLA-DP、HLA-DQ、HLA-DR基因E.HLA-DM、HLA-DO基因1.编码HLA-I类分子()2.编码HLA-II类分子()A.HLA-B27B.HLA-DR2C.HLA-DR3D.HLA-DR4E.HLA-DR53.与人类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联的是()4.与寻常天疱疮相关联的是()5.与乳糜泻相关联的是()A.成熟红细胞B.胰岛β细胞C.CTLD.神经细胞E.活化T细胞6.不表达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7.表达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8.异常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A.TAP基因B.HLA-DR基因C.HLA-E基因D.HLA-A基因E.HLA-III基因区9.非经典HLA-I类基因()10.编码补体成分的基因位于()11.与内源性抗原肽转运相关的基因是()A.HLA-Ⅰ类分子轻链β2mB.HLA-I类分子α1和α2结构域C.HLA-Ⅱ类分子α1和β1结构域D.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E.HLA-Ⅱ类分子α2和β2结构域12.与T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13.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14.结合加工的内源性抗原肽的部位是()15.不是HLA基因编码的产物是()五.问答题:1.试述MHC分子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2.为什么人类有核细胞大多数都会表达拥有MHC-I类分子?3. 37岁的张先生,有个12岁的儿子小庆。
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
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人类身体内部有许多基因的不同表达方式,即遗传多态性。
这是基因组中存在一些特定位置的单核苷酸的变异所致。
这些遗传多态性会影响人的生长、发育、代谢和健康等各个方面。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遗传因素在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多种遗传多态性同时发生时,会形成一种复合基因型。
例如,HLA-G同源异物(homozygous)具有更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这很可能是由于其他复杂的遗传因素导致的,不同基因在发生的疾病易感性方面有不同的作用。
在疾病的发生中,病原体与宿主组织相互作用,其中病原体的易感性和适应性极为重要。
许多疾病的易感性特别显著,如病毒性疾病、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病毒是侵入生物体内并在其中复制的一类小型病原体。
太阳能、蓝藻及其它各种微生物是由太阳和自然能量构成的非生物因子向生物转移的。
病毒可以引起流感、艾滋病、乙肝、肺结核和多种肿瘤等严重后果。
病毒被认为是疾病易感性因素之一,如果个体具有一定特殊的基因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疾病的免疫力。
举个例子,乙肝病毒对于不同人的感染性是不同的。
在某些人身上可以长期存在,但在其他人身上却会引发细胞的破坏和病理性改变。
这种差异可能与宿主体内的HLA-B35形成的特定基因型相关。
某些肿瘤某些遗传多态性也会增加肿瘤的风险。
其中一种类型是有害基因多态性。
这些位点具有不同的基因频率,其中许多位点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APOE基因的ε4活性与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率有关。
其他有害基因还包括GSTP1、XRCC1和TP53等。
这些有害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对肿瘤的易感性、发展和生长乃至预后产生不同影响。
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人体自身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免疫攻击而引起的。
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是免疫系统与其他生理机制的交互作用的结果。
HLA分型的实际应用
HLA分型的实际应用
一、HLA与器官移植
HLA分型的应用首先与器官移植相关。
MHCⅠ类和Ⅱ类分子是引起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供者与受者MHC的相似程度直接反映两者的相容性,供-受者间的MHC相似性越高,移植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移植前的重要工作就是通过HLA检测的方法进行组织配型,选择HLA抗原与受者尽量相同的供者,在移植后发生排斥反
应时进行恰当的免疫抑制。
二、HLA与AID
寻找与某些疾病相关的HLA型别,研究其发生的遗传背景,这些疾病中以AID居多。
例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华人DR9,白人DR4.强直性脊柱炎:B27;SLE:DR3。
三、HLA与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患者血清中存在HLA抗体相关,可用HLA分型法检测供者HL
A型别和HLA抗体。
四、HLA与法医鉴定
HLA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是个体的终生遗传标记,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中HLA表型完全相同者极罕见,在同一家族内HLA以单倍型方式遗传,据此作亲子鉴定、法医鉴定。
尚可对极少量的陈旧标本进行检测,在法医学上可用于凶犯身份鉴定和死者身份鉴定。
HLA分型技术回顾
HLA分型技术回顾(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是脊椎动物体内最复杂且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基因群。
1984年George Snell 首次发现小鼠MHC即H-2,1958年Dausset 发现了人的MHC即HLA基因。
MHC的表达产物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是有核细胞表面膜蛋白分子,对抗原递呈和免疫信号传递起关键作用。
HL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短臂上,长约4000Kb。
HLA是目前所知人体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有几十个基因座位,每个基因座位又有几十个等位基因,且呈共显性表达。
由于MHC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其多基因座位上的基因型组合相对稳定,很少发生同源染色体间交换,这就构成了以单元型(HAPLOTYPE,即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紧密连锁的一系列等位基因的特殊组合)为特征的遗传。
按中国人常见的A座位基因有13个,B座位基因有30个计算,可组成的单元型约有13×30=390种之多。
理论上估计,父母各给一串单元型给子女,便会形成4.3万种HLA-AB血型。
事实上,HLA 各基因并非完全随机地组成单元型,而是呈现出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的特点。
理论推测的HLA 分型数量巨大,但对一个具体的民族来说并非如此。
世界上各个民族人群的HLA多态性和单元型都有各自的特点。
总体来讲,中国北方汉族、北美白人和北美黑人人群的多态性较中国南方汉族和日本人群丰富。
即使在中国,地区间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汉族群体中抗原A1、A3、B13、B44和B51频率呈北高南低分布,而抗原A24、B46、B60呈北低南高分布。
在中国汉族群体中常见的A30-B13-DRB1*07,A1-B37-DRB1*10单体型频率呈北高南低分布,在江浙沪汉族人群中频率较北方汉族人群下降,而A2-B46-DRB1*09,A33-B58-DRB1*17,A33-B58-DRB1*13单体型频率呈北低南高分布。
HLA基因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相关性研究进展
HLA基因多态性与瘢痕疙瘩相关性研究进展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组织学特点是由多形、紧密堆积的原纤维组成的大而粗的胶原纤维,在超微结构下,瘢痕疙瘩内成纤维细胞周围围绕无定形细胞外物质。
瘢痕疙瘩在全球各种类型皮肤人群都可以发生。
肤色越深,形成瘢痕疙瘩的危险性越高,已有报道在一个以黑肤色为主的人群中,瘢痕疙瘩的发生率高达16%。
女性和男性患瘢痕疙瘩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尽管女性的某些行为包括穿耳洞可引起瘢痕疙瘩,且明显多于男性。
有报道瘢痕疙瘩可发生于所有年龄,但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并不常见[1-2]。
瘢痕疙瘩高于皮肤表面。
起始为粉色到紫红色,常有疼痛、瘙痒。
其上方表皮光滑,真皮部分则触之坚实。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复杂,存在种族和个体差异,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案[3]。
瘢痕疙瘩影响外貌,尤其发生在面部,可妨碍临近组织的正常运动,它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耳垂,躯干上部和三角肌部位[4-6],瘢痕疙瘩很少发生于面部中央,眼睑和生殖器部位。
痤疮、感染、烧伤和皮肤穿孔可诱发瘢痕疙瘩产生[7]。
瘢痕疙瘩有家族倾向性。
早期研究显示,瘢痕疙瘩的遗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一项对14个家系的回顾性研究提示:它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模式,伴不完全的临床外显率和不同的表达。
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复杂性疾病。
有关研究表明免疫遗传因素在瘢痕疙瘩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10]。
寻找免疫遗传相关易感基因并探讨其在瘢痕疙瘩中的发病作用,是揭示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能揭示基底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从而有助于其他瘢痕性疾病的研究。
目前,国内对瘢痕疙瘩遗传学的研究多集中在瘢痕疙瘩易感基因的搜寻上,其中较多的研究是p53基因、FAS 基因、c - myc、ras 基因、Bcl-2 家族、ICE 家族等各种凋亡基因等相关性研究[11-15],多数研究仅仅停留在探索性阶段,迄今尚未有统一的定论。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的基因构成
一、小鼠H-2复合体
(一)定位 定位于第17号染色体 (二)构成 K、I、S、D/L等基因
(三) 根据编码分子不同分成三类 1.Ⅰ类基因 K、D、L位点 ---编码Ⅰ类分子的α链 2.Ⅱ类基因 3.III类基因 S区(I区与D区之间)--- 编码C4、C2、 B因子及TNF等
二、人类HLA复合体
二、HLA-Ⅱ类分子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一)分布
1.APC 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2.其他 激活的T细接的糖蛋白, Ig超家族成员): 链:1和 2功能区 链:1和 2功能区
1和1:抗原肽结合部位,决定Ⅱ类分子 多态性; 2:CD4分子结合部位。
(一)分布 1.存在于有核细胞(含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 表面。 淋巴细胞 > 肾、肝脏、心脏 > 神经组织、 成熟的滋养细胞
2.存在形式 (1)膜结合:有核细胞表面 (2)可溶性:存在于血清、初乳和尿液等体液中。
(二) 结构
二条多肽链 (非共价键连接的糖蛋白) 1.链(重链) 34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44kDa,MHC-Ⅰ类 基因编码,具有高度多态性。 胞外区 1、2功能区——抗原结合部位; 3功能区——CD8分子结合部位; 跨膜区 胞内区
R.R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二)举例 1.强直性脊柱炎与B27 2.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与DR3、DR4
四、HLA与肿瘤的关系
恶性肿瘤细胞 HLA-Ⅰ类分子表达减少或 缺乏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 IFN- → 促进肿瘤细胞HLA-Ⅰ类分子表 达 →增强CD8+CTL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五、HLA检测在法医学上的应用 六、HLA分型在人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2.2-微球蛋白( 2m ) 分子量12kDa,由15号染色体基因编码。
hla复合体遗传特征
hla复合体遗传特征HIA复合体是一种遗传特征,它涉及到多个基因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HI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1. 基因组结构HIA复合体是由多个基因编码的,这些基因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形成复合体,以执行特定的功能。
在人类中,HIA复合体的基因组结构涉及多个基因,包括HLA-A、HLA-B、HLA-C等。
这些基因的变异可以影响HIA复合体的功能和表达。
2. 遗传变异HIA复合体的遗传变异非常丰富,这些变异可以影响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
在人类中,HLA基因的变异可以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INDEL)和基因拷贝数变异等方式发生。
这些变异可以导致HLA分子的多态性,进而影响免疫应答和疾病易感性。
3. 表达调控HIA复合体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细胞信号转导等。
在遗传因素方面,HLA基因的表达受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长非编码RNA等多种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
此外,环境因素如炎症、感染和免疫刺激也可以调节HLA基因的表达。
4. 相互作用蛋白质HIA复合体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以执行其功能。
例如,HLA分子可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相互作用,以启动免疫应答。
此外,HLA分子还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和清除。
5. 疾病关联HI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联。
例如,HLA 分子的多态性可以影响免疫应答和疾病易感性,进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HLA分子的表达异常也可以导致免疫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总之,HIA复合体是一种复杂的遗传特征,它涉及到多个基因、蛋白质和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疾病易感和细胞信号转导等多个方面,进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