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相关工作综述 (3)1.3 目标与目的 (5)2. 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与挑战 (6)2.1 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 (7)2.2 深度学习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8)2.3 现有深度学习入侵检测系统的挑战 (9)3. 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10)3.1 系统整体框架 (12)3.1.1 数据采集模块 (13)3.1.2 数据预处理模块 (14)3.1.3 模型训练模块 (16)3.1.4 模型部署模块 (17)3.2 网络入侵数据特征提取 (19)3.2.1 深度特征提取 (20)3.2.2 传统特征与深度特征融合 (21)3.3 深度学习模型选择与训练 (23)3.3.1 常用深度学习模型 (25)3.3.2 模型训练策略与参数选择 (26)3.4 模型评估与性能指标 (28)3.4.1 准确率、召回率、F1score等指标 (30)3.4.2 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 (31)4. 实验环境与结果分析 (32)4.1 实验平台搭建 (34)4.2 实验数据集 (35)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7)4.3.1 模型精度比较及分析 (38)4.3.2 模型对不同攻击类型的检测性能 (40)5. 结论与展望 (41)5.1 研究成果总结 (42)5.2 系统局限性及未来工作方向 (43)1. 内容概要内容概要。

NIDS)。

该系统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识别并分类潜在的网络入侵行为。

我们将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的需求背景和当前技术趋势,并概述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优势。

将详细阐述系统的架构设计,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构建、检测与分类以及结果可视化等部分。

我们将探讨常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入侵检测领域的应用,并分析不同模型的优缺点。

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ICS35.040L 80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Techniques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 for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T 20275—2006目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缩略语 (2)5 入侵检测系统等级划分 (3)5.1 等级划分说明 (3)5.1.1 第一级 (3)5.1.2 第二级 (3)5.1.3 第三级 (3)5.2 安全等级划分 (3)5.2.1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等级划分 (3)5.2.2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等级划分 (6)6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7)6.1 第一级 (7)6.1.1 产品功能要求 (7)6.1.2 产品安全要求 (9)6.1.3 产品保证要求 (10)6.2 第二级 (11)6.2.1 产品功能要求 (11)6.2.2 产品安全要求 (12)6.2.3 产品保证要求 (13)6.3 第三级 (15)6.3.1 产品功能要求 (15)6.3.2 产品安全要求 (15)6.3.3 产品保证要求 (16)7 入侵检测系统测评方法 (18)7.1 测试环境 (18)7.2 测试工具 (19)7.3 第一级 (19)7.3.1 产品功能测试 (19)7.3.2 产品安全测试 (25)7.3.3 产品保证测试 (27)7.4 第二级 (29)7.4.1 产品功能测试 (29)7.4.2 产品安全测试 (31)IGB/T ××××—200×7.4.3 产品保证测试 (33)7.5 第三级 (37)7.5.1 产品功能测试 (37)7.5.2 产品安全测试 (38)7.5.3 产品保证测试 (39)参考文献 (44)IIGB/T 20275—2006前言(略)IIIGB/T 20275—2006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技术要求包括产品功能要求、产品安全要求、产品保证要求,并提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级要求。

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与评估

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与评估

随着入侵检测系统的广泛应用,对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开发者希望通过测试和评估发现产品中的不足,用户希望测试和评估来帮助自己选择合适的入侵检测产品。

本文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测试评估的标准、指标,方法步骤、数据来源、环境配置、测试评估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引言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步提高,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各种各样的IDS也越来越多。

那么IDS能发现入侵行为吗?IDS是否达到了开发者的设计目标?什么样的IDS才是用户需要的性能优良的IDS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都要对IDS进行测试和评估。

和其他产品一样,当IDS发展和应用到一定程度以后,对IDS进行测试和评估的要求也就提上日程表。

各方都希望有方便的工具,合理的方法对IDS进行科学。

公正并且可信地测试和评估。

对于IDS的研制和开发者来说,对各种IDS进行经常性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系统存在的不足,从而将讲究重点放在那些关键的技术问题上,减少系统的不足,提高系统的性能;而对于IDS的使用者来说,由于他们对IDS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所以也希望通过评估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避免各IDS产品宣传的误导。

IDS的用户对测试评估的要求尤为迫切,因为大多数用户对IDS本身了解得可能并不是很深入,他们希望有专家的评测结果作为自己选择IDS的依据。

总地来说,对IDS进行测试和评估,具有以下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刻划IDS的特征。

通过测试评估,可更好地认识理解IDS的处理方法、所需资源及环境;建立比较IDS的基准;领会各检测方法之间的关系。

·对IDS的各项性能进行评估,确定IDS的性能级别及其对运行环境的影响。

·利用测试和评估结果,可做出一些预测,推断IDS发展的趋势,估计风险,制定可实现的IDS质量目标(比如,可靠性、可用性、速度、精确度)、花费以及开发进度。

课程大纲-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

课程大纲-入侵检测与防范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课程编号:学分: 2学时: 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TCP/IP,Internet安全适用专业:信息安全教材:自编讲义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相比于静态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起源于传统的系统审计技术基础上的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的目的是检测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事件,其主要功能包括:(1)提供事件记录流的信息源;(2)发现入侵迹象的分析引擎;(3)基于分析引擎结果的响应。

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是入侵检测常用的方法,前者使用模式匹配技术,检测与已知攻击相匹配的活动模式或与安全策略相冲突的事件,后者则使用统计技术检测不经常发生的事件。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安全问题的日显重要,入侵检测系统的事件检测、攻击识别以及自动反应与响应能力等已使其成为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基本任务:1.了解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及最新动态;2.掌握入侵检测的原理及系统构成;3.掌握入侵检测的常用方法与技术;4.了解提高入侵检测率对不同用户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入侵检测技术概述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的概念(2)入侵检测技术产生的原因(3)入侵检测技术的功能、发展历史及分类(4)入侵检测技术的基本构成和体系结构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2)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2)了解入侵检测技术的作用和发展历史第二章入侵的方法与手段1.基本内容(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漏洞(2)缓冲区溢出攻击(3)拒绝服务攻击(4)攻击分类2.基本要求(1)掌握缓冲区溢出攻击和拒绝服务攻击的原理(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漏洞和攻击分类第三章入侵检测的信息源1.基本内容(1)信息源在入侵系统中的重要地位(2)基于主机的信息源(3)基于网络的信息源(4)基于网络的信息源的获取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的信息源获取的基本途径(2)了解信息源的作用第四章入侵检测方法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3)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的基本原理(2)掌握异常检测与滥用检测常用的检测技术与相应的模型建立(3)掌握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入侵检测模型的建立第五章典型的入侵检测系统介绍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系统原型产品介绍(2)入侵检测系统商业产品介绍(3)免费入侵检测系统产品介绍(4)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的选择2.基本要求(1)了解各种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第六章入侵检测系统的弱点和局限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系统的脆弱性分析(2)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的局限性2.基本要求(1)掌握网络系统脆弱性分析的基本方法(2)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第七章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1.基本内容(1)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2)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与评估2.基本要求(1)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2)掌握入侵检测系统测试与评估方法第八章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1.基本内容(1)未来的信息社会(2)未来的技术趋势(3)未来的安全趋势2.基本要求了解未来信息社会发展对入侵检测技术带来的新的挑战四、大纲说明1、采用多媒体教学;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五、参考书目参考资料主要来源于与入侵检测技术相关的国际学术期刊的学术论文和有关公司的技术报告制定人:韩牟审定人:批准人:日期:2013年5月10日课程简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入侵检测技术英文名称:Intrusion Detection Technology学分: 2学时: 3 0(其中:讲课学时2 6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4 )课程内容:相比于静态安全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起源于传统的系统审计技术基础上的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主动安全技术。

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

3.2 误用检测技术——基于知识的检测
1. 误用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 误用检测技术(Misuse Detection)也称为基于知 识的检测技术或者模式匹配检测技术。它的前提是 假设所有的网络攻击行为和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模式 或特征,如果把以往发现的所有网络攻击的特征总 结出来并建立一个入侵信息库,那么入侵检测系统 可以将当前捕获到的网络行为特征与入侵信息库中 的特征信息相比较,如果匹配,则当前行为就被认 定为入侵行为。
3.3 异常检测技术和误用检测技术的比较
无论哪种入侵检测技术都需要搜集总结有关网络入 侵行为的各种知识,或者系统及其用户的各种行为 的知识。基于异常检测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如果想 检测到所有的网络入侵行为,必须掌握被保护系统 已知行为和预期行为的所有信息,这一点实际上无 法做到,因此入侵检测系统必须不断地学习并更新 已有的行为轮廓。
5.1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在网络的多个位置进 行部署。这里的部署主要指对网络入侵检测器的部 署。根据检测器部署位置的不同,入侵检测系统具 有不同的工作特点。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 以及安全需求进行网络部署,以达到预定的网络安 全需求。总体来说,入侵检测的部署点可以划分为 4个位置: ①DMZ区、②外网入口、③内网主干、 ④关键子网,如图3入侵检测概述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析方式 入侵检测系统的设置 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 入侵检测系统的有点与局限性
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1.1 入侵检测的概念
入侵检测是从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 键点搜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 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 的一种机制。入侵检测系统的英文缩写是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它使用入侵检测 技术对网络与其上的系统进行监视,并根据监视结 果进行不同的安全动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入 侵危害。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技术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技术

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技术一、计算机信息安全1.信息安全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泄露、破坏和滥用的一系列措施。

2.信息安全目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靠性、可追溯性、可控制性。

3.信息安全威胁:病毒、木马、蠕虫、间谍软件、钓鱼攻击、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数据泄露、权限滥用等。

4.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加密技术、安全认证、安全协议、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等。

5.信息安全策略与标准:制定安全策略、安全政策、安全程序、安全标准、安全基线等。

6.信息安全管理和组织: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与教育、安全审计与评估、安全事件处理与应急响应等。

二、网络攻防技术1.网络攻防概念:网络攻防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和防御的一系列技术。

2.网络攻击方法:密码攻击、口令攻击、拒绝服务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漏洞攻击、钓鱼攻击、社交工程攻击、网络嗅探、中间人攻击等。

3.网络防御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防火墙、安全扫描、安全审计、安全策略、安全协议、安全漏洞修复、安全防护软件等。

4.网络攻防工具:黑客工具、渗透测试工具、安全评估工具、漏洞扫描工具、攻击模拟工具等。

5.网络攻防实践:网络安全实验、攻防演练、实战竞赛、安全实验室建设等。

6.网络攻防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在网络攻防中的应用、网络安全自动化、安全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移动安全等。

三、中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技术教育1.教育目标:提高中学生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网络安全技能,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教育内容: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网络攻防技术原理、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网络攻防实践等。

3.教育方法: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案例分析、攻防演练、竞赛活动等。

4.教育资源:教材、网络课程、课件、实验设备、安全实验室等。

5.教育评价: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竞赛成绩、安全防护能力评估等。

网络相关国家标准

网络相关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号
Standard No.
中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英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状态
State
备注
Remark
1
GB/T 32413-2015
网络游戏外挂防治
Online game cheating progra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现行
国标委综合[2010]87号
4
GB/T 32414-2015
网络游戏安全
Online game security
现行
国标委综合[2007]100号
5
GB/T 30269.302-2015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302部分:通信与信息交换:高可靠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Part 302: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Medium access control(MAC) and physical layer(PHY) specification for reliab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现行
国标委综合[2009]93号
8
GB/T 30269.401-2015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401部分:协同信息处理:支撑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及接口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nsor networks—Part 401: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rvices and interfaces supporting 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

信息安全管理练习题-2014判断题:1. 信息安全保障阶段中,安全策略是核心,对事先保护、事发检测和响应、事后恢复起到了统一指导作用。

(×)注释:在统一安全策略的指导下,安全事件的事先预防(保护),事发处理(检测Detection和响应Reaction)、事后恢复(恢复Restoration)四个主要环节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在这里安全策略只是指导作用,而非核心。

2. 一旦发现计算机违法犯罪案件,信息系统所有者应当在2天内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取证和调查。

(×)注释:应在24小时内报案3。

我国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规定,定义了3种新的犯罪类型(×)注释:共3种计算机犯罪,但只有2种新的犯罪类型.单选题:1.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 B )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

A. 通信保密阶段B. 加密机阶段C. 信息安全阶段D. 安全保障阶段2. 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C)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

A。

保密性 B. 完整性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3。

下面所列的(A)安全机制不属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事先保护环节。

A. 杀毒软件B. 数字证书认证C. 防火墙D. 数据库加密4。

《信息安全国家学说》是(C)的信息安全基本纲领性文件。

A. 法国B. 美国C. 俄罗斯D。

英国注:美国在2003年公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

5. 信息安全领域内最关键和最薄弱的环节是(D)。

A. 技术B。

策略 C. 管理制度D。

人6。

信息安全管理领域权威的标准是(B)。

A。

ISO 15408 B. ISO 17799/ISO 27001(英) C. ISO 9001 D. ISO 14001 7.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A )第147号发布的.A. 国务院令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令C。

公安部令 D. 国家安全部令8。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电子文档加密与签名消息语法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Encryption and signature message syntax for electronic document
33
GB/T 31509—2015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Guide of implement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35
GB/T 31508-2015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策略分类分级规范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Digital certificate policies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pecification
30
GB/T 32213—2015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远程口令鉴别与密钥建立规范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Specifications for remote password authentication and keyestablishment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行业间和组织间通信的信息安全管理
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for inter—sector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s

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四、已颁布的国家标准
信息安全测评32项
GB/T 20979-2007信息安全技术 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GB/T 20983-2007信息安全技术 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评估准则 GB/T 20987-2007信息安全技术 网上证券交易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评估准则 GB/T 21050-2007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评估保证级3) GB/T 21052-2007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 GB/T 21053-2007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
WG3专门负责信息系统、部件和产品相关 的安全评估标准和认证标准的制、修订工 作。这些标准将涉及计算机网络、分布式 系统及其相关应用服务等。该项工作包含 三个方面的内容:评估准则、使用准则的 方法、评估认证及认可模式的管理规程
JTC1/SC27/WG3
WG3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
ISO/IEC 15408《IT安全评估准则》 ISO/IEC 15443《IT安全保障框架》 0 ISO/IEC 15446《安全目标和保护轮廓产生指南》 0 ISO/IEC 18045《安全评估方法》 0 ISO/IEC 19790《密码模块安全要求》 0 ISO/IEC 24759《密码模块测试要求》 0 ISO/IEC 19791《运行系统安全评估》
标准及标准化有关概念
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 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 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定并经一个公认 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 成果为基础,并以促进最大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及标准化有关概念
对“标准”的定义可从三个主要方面去理解: 1、标准是对某一对象(称之为标准化对象)进 行统一描述的一种特殊文件。 2、标准是实现系统功能的工具之一,制定标准 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某种需求,取得最 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标准产生有自身的规律: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检测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检测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检测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信息安全技术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检测技术要求及测试评价方法》是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5年下达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由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承担,参与单位包括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单位。

1.2主要工作过程1.2015年5月到6月,联系各个参与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和任务组织;研究现有国内外工控安全相关标准,分析各自特点,学习借鉴。

2.2015年7月到8月调研国内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现状,学习、研究、讨论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及研究成果, 确定并编写总体框架。

3.2015.8-2015.12 编写标准初稿,在工作组内征求意见,根据组内意见进行修改。

4.2016年1月,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崔书昆老师和王立福老师、石化盈科等行业用户、和利时等工业控制设备制造商、公安3所等科研院所、长城网际等安全厂商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多次修改。

5.2016年1月,标准编制组召开研讨会,根据专家在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

6.2016年5月,标准编制组在“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和技术专题研讨会”介绍了标准草案,听取了来自轨交、石化、电力、冶金、制造业、汽车等行业专家对标准草案的意见并根据专家在会上和会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

7.2016年6月,标准编制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介绍了标准草案,并根据专家在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

8.2016年10月,标准编制组在信安标委第2次会议周上介绍了标准草案,并根据专家在会前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20. 显示本地主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MAC地址应使用下列哪一个命令?a. ipconfigb. pingc. tracertd. netstatII. 判断题(在正确叙述后的括号内划“√”,否则划“×”,每小题2分,共10分)1. 网络安全就是为防范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数据偶然或蓄意破环、篡改、窃听、假冒、泄露、非法访问和保护网络系统持续有效工作的措施总和。

(√)2. 特洛伊木马不仅破坏信息的保密性,也破坏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4. 最大网络流量是指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单位时间内能够监控的最大网络连接数。

(×)5. 国际《信息技术安全评价公共标准》CC定义的评价保证等级EAL4安全可信度高于EAL5。

(×)III.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重点掌握那些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管理策略、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安全应急响应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安全技术。

2. 制定网络安全策略主要考虑那些内容?网络硬件物理安全、网络连接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网络服务安全、数据安全、安全管理责任和网络用户安全责任等。

第 4 页共6 页3. 分别说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交换网络环境和非军事区的部署方法。

Array(1)交换网络环境部署交换网络转换成共享网络;网络传感器监听端口接到交换机镜像端口;使用TAP专用网络监视设备;(2)非军事区部署在非军事区入口部署网络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非军事区与Internet和内部网之间的所有网络流量,在防火墙内部端口部署网络传感器,则可以实时监测Internet与内部网之间的所有网络流量。

4. 某高校拟与银行合作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工程实现校园内的各种身份认证和金融消费功能。

信息安全基础(习题卷4)

信息安全基础(习题卷4)

信息安全基础(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152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带VPN的防火墙的基本原理流程是A)先进行流量检查B)先进行协议检查C)先进行合法性检查答案:A解析:2.[单选题]网络物理隔离是指A)两个网络间链路层在任何时刻不能直接通讯B)两个网络间网络层在任何时刻不能直接通讯C)两个网络间链路层、网络层在任何时刻都不能直接通讯答案:C解析:3.[单选题]要启用磁盘配额管理,Windows Server 2003 驱动器必须使用哪个文件系统?()A)FAT或FAT32B)只可使用NTFSC)NTFS或FAT32D)只可使用FAT32答案:B解析:4.[单选题]SSL协议为了保证协议的安全性,采用了多种加密和安全技术,在初始化SSL连接时采用的加密技术是:A)对称密码B)公钥密码C)非对称密码D)混合加密答案:B解析:在初始化SSL连接时采用的加密技术是公钥密码。

5.[单选题]首次因黑客攻击行为引发的大规模停电事件是()事件。

A)2016年以色列国家电网遭受黑客攻击B)2015年乌克兰电力系统遭受黑客攻击C)2010年伊朗核电站遭受Stuxnet震网病毒攻击D)2012年印度大停电事件答案:B解析:6.[单选题]某软件企业自行开发了用于管理其软件产品的配置管理工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企业用于向顾客交付的软件产品的测试数据应认真加以选择、保护和控制B)该企业的配置管理工具的测试数据应认真加以选择、保护和控制7.[单选题]以下关于灾难预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灾难预防就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由控制策略组成的前置措施确保灾难不会发生B)灾难预防的作用就是及时检测异常情况,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时间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C)监控设备可以对由灾难事件引起的系统不常见变化作出迅速反应D)系统灾难预防主要依赖于人员的能力,通过个人经验对不常见的环境进行检测、判断答案:D解析: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智能监控设备已经应用在灾难预防过程中。

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标准
3
入侵管理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全局安全事件的管理能力,可与安全管理中心或网络管理中心进行联动。
4
与其它设备联动性要求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与其它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部件(如漏洞扫描,交换机)按照设定的策略进行联动的能力。
5
管理控制功能要求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多级测系统性能要求
还原能力: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对HTTP、FTP、SMTP、POP3、Telnet等主要的网络协议通信进行内容恢复和还原;当背景数据流低于网络有效带宽的80%时,系统应保证数据的获取和还原能够正常进行。
7
产品安全要求
多鉴别机制:系统应提供多种鉴别方式,或者允许授权管理员执行自定义的鉴别措施,以实现多重身份鉴别措施。多鉴别机制应同时使用。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
设备品牌
设备型号
设备名称
检查地点
设备类型
安全设备
检查人员
检查日期
陪同人员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步骤/方法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入侵分析功能要求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把不同的事件关联起来,发现低危害事件中隐含的高危害攻击的能力。
2
入侵响应功能要求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应具有全局预警功能,控制台可在设定全局预警的策略后,将局部出现的重大安全事件通知其上级控制台或者下级控制台。
安装者应提供文档说明系统的安装、生成和启动的文档。
12
测试
安装者应提供测试的分析报告,测试分析结果应表明测试文档中所标识的测试安全功能与设计中所描述的安全功能相符。
13
功能测试
安装者应测试安全功能,并提供相应的测试文档。测试文档应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规程、预期的测试结果和实际测试结果。

《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

《信息安全技术 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编制说明1.编制背景1.1 项目背景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组织建立了依赖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比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网络办公等;互联网企业提供给用户各类WEB应用服务,如提供信息发布、信息搜索、电子购物、网上游戏等业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政府、企业各类组织所面临的WEB应用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黑客攻击、蠕虫病毒、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WEB应用安全漏洞利用等,给组织的信息网络和核心业务造成严重的破坏。

能否及时发现并成功阻止网络黑客的入侵和攻击、保证WEB应用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成为政府、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网络安全设备如安全网关、入侵检测、防病毒、抗DoS攻击设备、各种VPN设备等等,由于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很难形成完善的防护网,且这些产品的很多功能又存在着冗余,往往造成处理性能和响应速度的下降。

以上这些都为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带来了广泛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对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的提供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WEB应用防火墙类产品的数量增长迅速,市场不断扩大。

为了规范WEB应用防火墙的研发和应用,《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对国内的WEB应用防火墙提出统一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相应的测试评价方法,使得国内的检测机构根据该标准,能够对WEB应用防火墙进行标准化的测试和评价,从而保证测试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可对WEB应用防火墙的开发者提供指导作用。

为此,上海天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华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安标委)提交了《信息安全技术WEB应用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的制订申请。

公安部关于2017年度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

公安部关于2017年度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

公安部关于2017年度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安部•【公布日期】2018.05.11•【文号】公通字〔2018〕14号•【施行日期】2018.05.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公安部关于2017年度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行业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公通字〔2018〕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为提高公安装备器材和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更好地为公安业务工作服务,经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依据国家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和公安部发布的相关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公安部于2017年底至2018年3月对部分社会公共安全产品质量实施了行业监督抽查(以下简称“行抽”)。

现将主要情况通报如下:一、抽检产品类别及承检机构本次共抽查4类产品,其中,警用防弹盾牌产品由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检,人类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试剂产品由公安部刑事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检,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由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检,道路交通信号灯产品由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承检。

二、抽检依据和结果警用防弹盾牌产品的抽查检验依据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警用防弹盾牌》(GA 423-2015),原计划抽检42家企业的42个型号产品,北京恒安永信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已经暂停生产或以销定产无库存等原因未能按计划进行抽检。

实际抽到28家企业生产的28个型号产品。

经检验,28家企业的28个型号产品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人类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试剂产品的抽查检验依据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庭科学人类荧光标记STR复合扩增检测试剂质量基本要求》(GA 815-2009),原计划抽检10家企业的14个型号产品,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因中国区无库房未能按计划进行抽检。

网络相关国家标准

网络相关国家标准
现行
6
GB/T 32403.2-2015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第2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s in broadband customer network based o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Part 2:Enterprise gateway
现行
14
GB/T 20279-2015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and terminal separation products
现行
2013年第10号公告
27
GB/T 20965-2013
控制网络HBES技术规范 住宅和楼宇控制系统
Control network HB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Home and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现行
2013年第10号公告
28
GB/T 21642.4-2012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点控制器(MC)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devices based on IP-based network - Part 1: Multipoint Controller
现行
13
GB/Z 25320.7-2015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 数据和通信安全 第7部分:网络和系统管理(NSM)的数据对象模型

信息安全技术大作业

信息安全技术大作业

信息安全技术大作业标题:信息安全技术大作业——保护企业数据的重要措施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安全的保护已经成为各行业,尤其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企业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既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客户信任。

因此,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保护机制,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是防御网络攻击的第一道防线,它可以限制未授权访问,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内部网络。

而入侵检测系统(IDS)则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或系统的安全软件,可以检测并报告未授权的活动,从而帮助管理员及时做出反应,阻止可能的攻击。

二、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一种防止数据泄露的有效手段。

通过加密,即使数据被窃取,攻击者也无法解读。

数据加密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对称加密(如AES)、非对称加密(如RSA)以及公钥基础设施(PKI)等。

三、备份与恢复策略无论安全措施如何完善,也不能保证100%避免数据丢失。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备份与恢复策略至关重要。

企业应定期备份所有数据,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止数据丢失。

此外,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件,应有能力快速恢复数据,以减少可能的损失。

四、员工培训尽管有先进的技术可以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但人为因素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威胁。

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内部数据泄露。

五、定期安全审计定期的安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当前的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这是一个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的方法。

总的来说,信息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任何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以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安全与技术信息安全与技术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安全与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
分级
2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部件 第一部分:安全功能检测
GA 216.1-1999
29
信息技术 小型防火墙产品安全检验规范
MSCTC-GFJ-01
30
信息技术 访问控制产品安全检验规范
MSTL_JGF_04-010
分级
31
信息技术 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安全检验规范
MSTL_JGF_04-024
分级
分级
4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
GB/T 20278-2006
分级
5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产品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GB/T 20945-2007
分级
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通讯安全审计数据留存功能要求
GA/T 695-2007
分级
7
信息安全技术 单机防入侵产品安全功能要求
GA/T 696-2007
MSTL_JGF_04-013
分级
45
信息技术 反垃圾邮件客户端产品安全检验规范
MSTL_JGF_04-023
分级
46
信息技术 安全管理平台产品安全检验规范
MSTL_JGF_04-019
47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系列标准
GA557~562—2005
48
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系列标准
GB/T 20520-2006
21
网络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技术要求
GB/T 17900-1999
22
信息安全技术 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 交换机安全评估准则
GA/T 684-2007
GA/T 685-20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工作组讨论稿)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2019年,经国标委批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0)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研究修订GB/T 20275-201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国家标准,国标计划号:待定。

该项目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负责主编。

1.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上海国际技贸联合有限公司牵头、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主要负责编制,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网神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了该标准的起草工作。

1.3.主要工作过程按照项目进度要求,编制组人员首先对所参阅的产品、文档以及标准进行反复阅读与理解,查阅有关资料,编写标准编制提纲,在完成对提纲进行交流和修改的基础上,开始具体的编制工作。

2019年09月,完成了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相关技术文档和有关标准的前期基础调研。

在调研期间,主要对公安部检测中心历年检测产品的记录、报告以及各产品的技术文档材料进行了筛选、汇总、分析,对国内外相关产品的发展动向进行了研究,对相关产品的技术文档和标准进行了分析理解。

2019年10月完成了标准草稿的编制工作。

以编制组人员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在不断的讨论和研究中,完善内容,最终形成了本标准草案(第一稿)。

2019年10月09日,编制组在北京召开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会后,收集整理参编单位的建议或意见,在公安部检测中心内部对标准草案(第一稿)进行了讨论。

修改了协议分析、硬件失效处理等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形成了标准草稿(第二稿)。

2019年10月12日,WG5工作组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标准草稿(第二稿)进行评审讨论。

会后,编制组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了范围、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描述等章节的描述,对审计日志生成等标准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进行了调整,并在编制说明中增加了“标准主要修订依据”等说明,形成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第一稿)。

2019年10月27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9年第二次工作组“会议周”全体会议在重庆召开。

编制组在WG5组会议上对标准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汇报。

与会专家对标准工作组讨论稿(第一稿)进行评审讨论。

会后,编制组根据专家的建议,增加了产品在IPv6网络环境下工作的性能要求,补充增加了“高频度阈值应由授权管理员设置”等技术要求,形成了标准工作组讨论稿(第二稿)。

2019年11月19日,编制组在上海召开标准研讨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编制参与单位出席了该次标准研讨会。

会后,编制组收集整理参编单位的建议或意见,在标准工作组讨论稿(第二稿)的基础上,修改了事件数据库、其他设备联动、防躲避能力等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稿)。

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2.1.编制原则为了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标准的内容从一开始就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本标准的编写参考了其他国家有关标准,主要有GB/T 17859-1999、GB/T 20271-2006、GB/T 22239-2019和GB/T 18336-2015。

本标准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遵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具体原则与要求如下:1)先进性标准是先进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家管理机构及用户单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我国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要制定出先进的产品国家标准,必须参考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标准,吸收其精华,才能制定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标准。

本标准的编写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2)实用性标准必须是可用的,才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标准的编写是在对国内外标准的相关技术内容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广泛了解了市场上主流产品的功能,吸收其精华,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强的标准。

3)兼容性本标准既要与国际接轨,更要与我国现有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相一致。

编制组在对标准起草过程中始终遵循此原则,其内容符合我国已经发布的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

2.2.编制思路1)GB17859为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据此对产品进行分等级要求;2)GB/T18336对应国际标准《信息技术安全评估通用准则》(即CC),为信息安全产品领域国际上普遍遵循的标准。

本标准引用了其第三部分安全保证要求,并参考了其PP的生成要求;3)标准格式上依据GB/T1.1进行编制;4)广泛征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厂商、信息安全厂商及用户单位意见。

2.3.编制的背景2014年,由习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成立将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7年,《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受保护,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尽的安全义务提出了法律层面的要求,这使得网络安全防护由自发自觉行为上升为应尽的义务范畴,也为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保障信息安全除了完善的法律规章、严格的管理制度等要素外,网络安全产品则是站在了直接与网络犯罪行为针锋相对的前沿阵地,常见的网络安全产品有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产品、病毒防治产品、安全审计产品等,这些产品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反而可能成为攻击者的帮凶,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

在这些关键的网络安全产品中,网络入侵检测产品提供针对网络应用层攻击的深度检测与智能防护能力,通过集成专业的漏洞库、病毒库和应用协议库,实现针对系统漏洞攻击、病毒蠕虫、 DDoS 攻击、网页篡改、间谍软件、恶意攻击、流量异常等威胁的应用层深度防护,提供对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器等用户关键设施的全面保护。

该类产品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网络安全中的一个大类产品。

而这类产品的相关标准的指导、指引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013年,国标委出台了国家标准GB/T 20275-2013《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以下简称GB/T 20275-2013)用以统一整个国家对该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价。

但由于GB/T 20275-2013的颁布时间较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攻击行为和攻击方式不断变种,对网络、主机和系统资源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加,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产品功能和安全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

当前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检测攻击行为的技术方面不再局限于特征匹配和模式识别,而且探索和致力于动态行为分析和语义感知。

该编制时参考的 GB/T 18336-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以下简称GB/T 18336-2008)和GB/T 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GB/T 22239-2008)等标准都已更新。

此外,标准分级原则不够清晰。

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原因,GB/T 20275-2013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国家安全标准体系的要求,我们需要对6年前颁布执行的国家标准GB/T 20275-2013进行修订、更新,才能够有效的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进而支撑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和网络安全法的有效落地。

2.4.编制的目的本标准的目标是根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的新技术和新特性、最新版的GB/T 18336-2015《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以下简称GB/T 18336-2015),从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障要求等方面,研究修订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和等级划分,形成相应的国家标准。

修订的国家标准可以给开发厂商进行指导,研发出更贴近市场需要、功能更为完善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产品。

同时,通过对产品的分级,来区分产品的安全功能强度和安全保障能力。

标准也可用于该类产品的研制、开发、测试、评估和产品的采购,有利于规范化、统一化。

2.5.标准主要修订依据2.5.1.产品级别调整根据编制组成员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下属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多年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销售许可检测工作中和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厂商的调研后获得的对产品分级情况的了解,以及考虑到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中的非重要信息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相对应的考虑,编制组对GB/T 20275-2013中的产品技术要求的级别进行重新的划分和调整,使得新的安全要求和等级划分适应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标准中“安全区域边界——入侵防范”等相关技术要求。

2.5.2.产品安全功能要求、自身安全保护要求的修订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攻击行为和攻击方式不断变种,对网络、主机和系统资源安全的威胁不断增加、攻击技术更加隐蔽,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功能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编制组增加了修订GB/T 20275-2013的部分安全功能要求。

此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阶段的GB/T22239-2019已正式发布,针对“安全计算环境”中对网络安全设备自身安全保护要求的条款,编制组进行了严格的梳理和对照,修订了GB/T 20275-2013的部分自身安全保护要求,以适应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中对网络安全设备的最新要求。

2.5.3.增加IPv6环境适应性要求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随着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Pv6技术的推广,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IPv6环境下的工作需求已提上日程,但原国标GB/T 20275-2013中并没有提出对在IPv6环境下工作的技术要求。

因此,编制组在GB/T 20275-2013中增加有关IPv6应用环境支持能力的要求,以满足产品能在下一代网络环境下正常工作的需求。

2.5.4.安全保障要求修订由于GB/T 20275-2013的颁布时间较早,其编制时参考的GB/T 18336-2008已更新。

这样以来,使得产品的安全保障要求与最新版的GB/T 18336-2015不一致(2015版将“保证”(assurance)改为“保障”、将“6 安全保证要求”改为“6 安全保障组件”、增加了“6.3 组合保障包结构”等)。

因此,编制组根据最新的GB/T 18336-2015作为引用参考,对GB/T 20275-2013的安全保障要求进行修订,以使修订后的GB/T 20275在产品安全保障要求方面与现行安全标准体系要求相统一。

2.6.标准主要内容2.6.1.标准结构本标准的编写格式和方法依照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