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科考试大纲
附件1:江西省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一、命题指导思想江西省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应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善于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普通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应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试卷的构建应重基础、有层次、多样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具备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通过不同视角发现、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考试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试题符合高中历史科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选用的情境素材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文字表述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
依据高中历史必修模块命题,突出历史学科主干知识,注重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不同能力层次试题的比例一般为:识记占30%,理解占20%,简单应用占40%,综合应用占10%。
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修订版
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修订版关键信息项:1、考试目标与要求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2、考试内容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3、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4、考试时间与时长5、评分标准与细则11 考试目标与要求111 知识运用能力考生应能够熟练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文化等,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112 思维能力考生需要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
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13 表达能力考生应能够用准确、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观点,书写规范,逻辑严谨。
12 考试内容范围121 中国古代史涵盖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重点包括重要朝代的更替、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发展的特点、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12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等内容,着重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123 世界古代史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兴起、发展和衰落,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124 世界近现代史包含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等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
13 考试题型与分值分布131 选择题选择题通常为单项选择,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每题分值较小,但题量较大,占总分的一定比例。
132 简答题简答题要求考生简要回答一些历史问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分值适中。
133 论述题论述题要求考生对某一历史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展示其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值较高。
134 材料分析题通过提供历史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分值根据题目难度和复杂度而定。
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大纲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大纲解析一、考试范围与目标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
掌握秦朝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等。
理解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熟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
掌握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如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等。
分析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意义。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如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理解“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在香港、澳门回归中的实践。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掌握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分析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特点。
二、考试重点与难点1、重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中国近代列强侵略的主要史实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成就。
2、难点理解古代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对社会的深层影响。
分析列强侵略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和启示。
解读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国际背景。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考试时间为X分钟。
2、题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材料分析题: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和回答相关问题,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论述题:针对某个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考查历史思维和表达能力。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官方版)
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 古代中国的经济(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 手工业的发展(3) 商业的发展(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 宋明理学(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技成就(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 文学成就(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2) 罗马法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 启蒙运动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1840 至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 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 思想解放的潮流(1) 维新思想(2) 新文化运动(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高中历史考试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检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
本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历史学业水平的标准。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一)中国古代史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封建社会、郡县制、郡国制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手工业技术和文化成就,如陶瓷、纺织品、书画等;理解古代中国的商业贸易和城市发展。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科技、宗教等思想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包括民族危机、社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现代中国的经济文化:了解中国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
3. 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了解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教育问题等;理解这些问题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三)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近代世界:了解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理解近代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及其影响。
2. 两次世界大战: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战争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文化:了解当代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关系和地区冲突。
三、考试形式和考试能力要求(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其中选择题占60分,非选择题占40分。
考试内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三个部分。
(二)考试能力要求1. 记忆能力:能够准确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等基本知识点;2. 分析能力:能够根据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的特点及影响;3. 评价能力:能够对历史人物、事件和制度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的观点;4. 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历史背景分析、历史材料解读等;5. 创新能力:能够从新的角度思考历史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目录
01 Ⅰ考试性质
02 Ⅱ考试内容
基本信息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Ⅰ考试性质
谢谢观看
内容和选修内容。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 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和信度、效度、必 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 求
考试范围
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最后版)
菏泽学院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转段考试文科综合考试说明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综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限定用时12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100分(政治30分,历史35分,地理35分)。
试题分学科命题,只涉及单学科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
高中历史必修一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历史必修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共有八个单元,全部为考试内容,重点为第四单元。
二、考试题型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填空、列举、简答和论述五种,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领会和简单应用情况和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联系现实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5、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度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
6、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7、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8、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衰落- 商朝的兴衰与迁都- 周朝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3. 秦汉- 秦朝的统一与灭亡- 汉朝的建立与衰落-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与民族关系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与民族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发展5. 隋唐-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唐朝的鼎盛与衰落-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文化繁荣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动荡- 辽宋夏金的并立与战争- 宋朝的海外贸易与科技发展7. 元明清- 元朝的统一与灭亡- 明朝的建立与衰落- 清朝的兴起与近代化的尝试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的内外困境-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2. 辛亥革命与民国-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府的统治- 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 解放战争的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的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罗马的共和国与帝国2. 中世纪欧洲- 基督教的传播与欧洲的封建制度- 大学的兴起与文艺复兴3. 近代欧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4.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5. 冷战与当代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欧洲的联合与亚洲的崛起-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挑战与机遇以上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笔试大纲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笔试大纲一、考试目标1.历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及方法;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运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2.历史教学设计能力。
能够准确地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历史教学实施能力。
掌握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够准确地表述教学内容,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历史教学。
4.历史教学评价能力。
了解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学科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基本史实,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掌握人类历史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成果。
2.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解释。
3.了解多样性的历史呈现方式,熟悉主要历史载体的特征;能够运用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对所搜集的历史信息进行辨析和阐释,运用可靠的证据对历史进行评析;了解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4.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熟悉高中历史课程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能够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了解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编排体例和内容结构,了解多种类型的历史教学材料。
5.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重点考试大纲旨在明确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要求和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备考,提高历史学科考试的质量和效果。
二、考试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1.1 夏、商、周三代历史1.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分裂和统一1.3 秦汉帝国的巩固与瓦解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1.5 隋唐帝国的繁荣与衰落2. 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苦难2.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3 军阀混战与新中国的建立2.4 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 世界古代文明3.1 埃及文明的辉煌与衰落3.2 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3.3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3.4 中东文明的繁荣与变革4. 世界近代史4.1 巴黎公社与无产阶级革命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爆发4.3 民族解放运动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三、考试要求1. 考试形式考试采取书面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
2. 知识要求2.1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政策、社会经济变革等。
2.2 熟悉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规范,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2.3 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能力,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 能力要求3.1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推理,正确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2 能够分析和评价各种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点。
3.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2. 多进行历史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知识网络。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题纲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题纲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发展-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与影响2.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希腊城邦制度与希腊文明的特点-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3. 亚洲古代帝国- 波斯帝国的扩张与影响- 印度的孔雀王朝与佛教的传播- 中国的秦汉帝国,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等4. 中世纪时期- 欧洲的封建制度与庄园经济- 基督教的传播与影响-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中国的唐宋变革,科举制度的完善二、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与结果2. 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 欧洲国家的海外探索与殖民地的建立-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的影响3.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与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与意义4.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起源、特点与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发展5.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 二战与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与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对抗三、中国近现代史1. 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2.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与意义- 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3.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与初期发展- 抗日战争的爆发、过程与胜利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改造 -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影响5. 现代中国与世界-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与影响 -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关系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1. 重要事件- 十字军东征- 美国独立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 越南战争2.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 拿破仑·波拿巴- 甘地- 马丁·路德·金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资料的分类与评价- 历史解释与历史观点的形成2. 历史思维的培养- 历史意识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习中的应用3. 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从历史中汲取的教训与启示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总结题纲,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事件和人物,以及历史思维与方法的培养。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结构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数:5道总分:150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第二部分:知识范围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时期- 元明时期- 清朝时期2. 世界古代史- 旧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与河流流域-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3.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4.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国际竞争- 联合国与世界大国关系- 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世界与南北问题- 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第三部分:考试要求1. 掌握历史知识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影响。
2. 运用历史思维: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辨析事实和观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4. 培养历史文化意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操和世界文化艺术素养。
5. 引导历史价值观念:要求考生反思历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理解历史对于个人、国家和世界的意义。
第四部分:考试评分1. 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 多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3.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4. 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5. 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6. 答题纸整洁规范、说明准确完整、语句通顺得体、字迹清晰规范。
第五部分: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点:根据课本内容,系统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高考考试大纲(历史部分)
二、考试范围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24历史学考试大纲
关于2024历史学的考试大纲
2024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历史学考试是对考生历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旨在培养具有历史素养和历史研究能力的人才。
二、考试内容
1.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
(2)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过程。
(3)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4)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
(5)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2)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
3. 世界古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埃及文明。
(2)古代希腊文明。
(3)古代罗马文明。
(4)中世纪欧洲文明。
(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 世界近现代史纲要
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2)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3)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发展。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 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具体分值分配可参考历年真题。
3. 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
具体时间安排可参考历年真题。
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
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古代史
1. 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与功绩
2.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变革与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影响
二、近代史
1. 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启示
2.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与思潮
3.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抗争与改革
4.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影响
三、现代史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2.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3.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与变革
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世界史
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2. 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启示
3.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
4.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与变革
五、地方史
1. 广东历史地理与文化特点
2. 广东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启示
3. 广东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与思潮
4. 广东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此外,考试大纲还可能规定相关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考察要求、评价标准等,具体会因各地情况略有不同。
为了确保准确、详尽的了解考试内容,建议参加考试的学生查阅学校或省区历史教育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专业知识以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结合高中教材知识块,突出大学本科师范类历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及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高中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求为重点确定考试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中国的原始社会2.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3.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4.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6.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起义7.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8.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9.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10.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11.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12.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13.元朝的大一统14.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5.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2.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3.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5.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6.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渐高涨7.辛亥革命8.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三)中国现当代史上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思潮社团和刊物的涌现;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众多西方社会理论的传播;《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对垒与论争;《学衡》派的主张;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白话文运动。
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直皖战争爆发皖系的衰败5.第一次直奉战争6.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北伐及其失败7.中国民主革命纲领制定8.民众革命运动的发展9.北洋军阀混战的加剧1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1.国民革命的兴起12.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13.革命势力对直、奉联合政权的挑战14.北伐战争15.北伐军攻占武汉后的政局16.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结束17.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和军阀统治下的少数民族18.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外交19.国民党的派系之争20.工农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21.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22.中间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第三党;国民党改组派;人权派;乡村建设派;中国托派。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有关高考“历史”的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是针对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和考试内容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主要涉及考试的性质、目标、内容、题型和难度等方面。
有关高考“历史”的考试大纲如下:
1.考试性质: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是针对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和考试内容而制定的指导性
文件,旨在检测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的理解、分析、评价和应用能力。
2.考试目标: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考试目标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和历史
素养等方面。
具体包括:对历史事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了解和掌握;对历史事件的推导和分析能力,对历史进程的概括和评价能力;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尊重,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等。
3.考试内容: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等部分,涉及古
代、中世纪、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方面。
具体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变革等方面。
4.题型和难度: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难
度根据不同年份和地区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高考历史考试的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学科专业基础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 中国远古人类与主要文化遗址。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 夏、商、西周的文化。
(二)春秋战国1. 春秋战国的政治与经济。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思想。
(三)秦汉1. 秦的统一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2. 秦朝的灭亡。
3. 汉初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冶。
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经济。
6. 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
(四)魏晋南北朝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3. 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
4. 东晋南朝的门阀政治。
5. 江南经济的开发。
6. 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
(五)隋唐五代1. 隋朝政治与经济。
2. 唐朝前期政治和经济。
3. 安史之乱与唐朝后期社会危机。
4. 唐朝后期赋役制度改革。
5.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6. 隋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 隋唐时期思想文化。
(六)宋、辽、西夏、金、元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2. 辽、西夏、金的政治制度。
3.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4.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5. 宋代经济的繁荣。
6. 元朝的统一及其政治制度。
7. 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 宋元时期的文化。
(七)明清1. 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2. 郑和下西洋。
3. 明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4. 明末农民战争。
5. 清代疆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 清朝前期的政治。
7.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8. 明清时期的文化。
31二、中国近现代史(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始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2. 中英贸易与鸦片走私。
3. 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
4.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进程。
5.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1.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措施。
2. 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3. 沙俄趁火打劫,侵吞中国大片领土。
4.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三)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1. 洋务运动的产生。
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冶。
3. 洋务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近代海军。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从边疆危机到瓜分危机1. 中法战争与《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危害。
2.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3. 外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五)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1.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及其原因。
2.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3. 百日维新。
4. 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5.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6.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六)辛亥革命1.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2.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成立。
3.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三民主义纲领。
4. 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
5. 保路运动。
6. 武昌起义及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7. 中华民国成立。
8. 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七)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新时期的曙光1. 二次革命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
2.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运动。
3. 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
4. 护法运动。
5.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6. 新文化运动。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 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2. 中共二大。
3.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
4.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5.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及其重大意义。
(九)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和外交。
2. 各地武装起义和八七会议。
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4.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5. 土地革命与反“围剿冶战争。
(十)民族危机加深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 “九·一八冶事变。
2. “一·二八冶事变。
3. 华北事变。
4. 红军长征。
5. “一二·九冶运动。
6. 西安事变。
(十一)抗日战争1. 卢沟桥事变。
2. 南京大屠杀。
3.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4. 《论持久战》与新民主主义理论。
5. 延安整风与中共“七大冶。
6.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十二)解放战争1.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2. 解放区军民自卫战争的准备。
3. 国统区危机与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4. 解放战争的进程。
5. 七届二中全会与新政协。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十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3. 国民经济的恢复。
4. “一五计划冶和过渡时期总路线。
5.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十四)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 中共八大。
2.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3. 十年建设成就。
(十五)“文化大革命冶1. 从“五一六通知冶到全国内乱。
2. “九·一三冶事件。
3. 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冶。
4.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冶到粉碎“四人帮冶。
(十六)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 “两个凡是冶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4.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5. 邓小平南方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三、世界古代史(一)史前人类1. 人类的进化。
2. 农业革命与新石器时代。
3. 史前文明。
(二)世界上古文明1. 古埃及文明。
2. 古两河流域文明。
3. 古印度文明与佛教。
4. 古希腊文明。
5. 古罗马文明。
(三)中古时代的文明1. 伊斯兰教———阿拉伯文明。
2. 拜占庭文明。
3. 基督教文明。
4.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5. 日本封建国家。
6. 世界古代科技成就。
四、世界近现代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2.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3.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4. 宗教改革。
(二)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 殖民扩张及其后果。
3. 美国独立战争。
4.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5. 第一次工业革命。
6. 美国内战。
7. 俄国农奴制改革。
8. 日本明治维新。
9. 德意志的统一。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
11. 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12.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运动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 第一国际。
3. 巴黎公社。
4. 第二国际。
(四)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1. 19 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主义运动。
2. 19 世纪中后期亚非民族主义运动。
(五)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2. 近代思想文化的主要成就。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1. 列强矛盾与欧洲局势。
2.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 二月革命。
2. 十月革命。
3.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2. 国际联盟。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 “战时共产主义冶与苏联“新经济政策冶。
2. 德国十一月革命。
3. 共产国际。
4. 印度甘地主义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5. 土尔其的凯末尔主义与改革。
6.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7.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冶。
8. 德日法西斯的崛起。
9.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十)第二次世界大战1. 欧美大国的“绥靖冶政策。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性战役。
5.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 美国。
2. 西欧各国。
3. 日本。
(十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1. 苏联。
2. 东欧各国。
3. 中国。
(十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 雅尔塔体系与联合国的建立。
2. 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3.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4. 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十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世界经济全球化、集团化。
3. 世贸组织。
(十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 第三次科技革命。
2. 相对论和量子论。
五、江西地方史(一)江西历史的开端1. 旧石器时代的江西。
2. 新石器时代的江西。
(二)江西境内的青铜文化1. 瑞昌铜岭商代铜矿遗址。
2. 樟树吴城遗址。
3. 鹰潭角山窑址。
4. 新干大洋洲商代墓。
(三)战国秦汉时期江西的郡县和经济1. 江西境内最早的县邑。
2. 秦代九江郡的设立。
3. 西汉豫章郡及十八县。
4. 秦汉时期江西的农业与手工业。
(四)六朝时期江西的经济与文化1. 各类水利工程的兴建。
2. 手工业的显著进步。
3. 商业的活跃与城市的初步发展。
4. 崇儒之风与文学成就。
(五)隋唐时期江西的政区、经济与文化1. 江南西道的设立。
2. 移民入赣。
3. 特色手工业的发展。
4. 书院的兴盛。
5. 佛、道在江西的广泛传播。
(六)宋代江西的经济、社会与文化1. 农业生产的兴盛。
2. 陶瓷业的持续发展。
3. 冶金业的繁荣。
4. 书院与学校教育的勃兴。
5. 经学、史学与文学。
(七)元明时期江西的行政区划、经济与思想文化1. 元代江西行省的设立。
2. 明代江西行政区划。
3. 明朝在江西的王府。
4. 人口流动与商品经济。
5. 讲学之风与“江右王学冶。
6.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八)清前期江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与科技1. 清兵入赣与江西人民的抗清斗争。
2. 闽广移民进入与江西农业经济的发展。
3. 城镇与农村市场的发展。
4. 文化、艺术与科技。
(九)晚清江西社会1. 九江开埠。
2. 太平天国在江西。
3. 洋教在江西的传播与“教案冶。
4. 江西境内的革命组织与辛亥革命在江西的胜利。
5. 新式工商业的逐步兴办。
(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江西社会1. 北洋江西政权的建立与演变。
2. 土地革命与红色政权的兴起。
3. 抗战时期的江西。
4. 国民党在江西统治的结束。
5. 经济与文化的艰难发展。
第二部分学科课标与教材一、总论(一)高中历史课程性质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
2. 高中历史课程的功能。
(二)高中历史新课标的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1. 高中历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 高中历史新课标设计思路。
3. 高中历史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二、政治制度史(一)中国政治制度史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世界政治制度史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3.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