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教育的对比
中西方中小学教育的差别
![中西方中小学教育的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53d9fd6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8.png)
中西方中小学教育的十大差别1.班级学生定额不一样西方国家从小学到高中每个班一般都是额定20人,一个班十五六个人则很常见。
国内除了偏远山区学校学生少之外,每个班都在30人以上,一个班四五十人的比比皆是。
20人和40人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0人至少意味着一个学生每堂课都可能被提问,一个班40人有一半被提问就不错了。
如果不小心一个学生总是不被提问,学生心里会怎么想?是不是很受打击?2.西方学校没有班主任在国外最好不要问孩子班主任是谁,因为这会让孩子很难回答。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往往都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每天只有校方管理人员来点点名,还时常更换。
没有班主任,课任老师会更熟悉自己的学生。
设了班主任呢,班主任会更操心,因而也更累。
但班主任也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自然会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但如果你是所谓的差生,要想改变班主任对你的看法,恐怕就很难了。
3.课堂纪律要求不一样中国的班级学生多,一个人有点小动作全班受影响,于是只好严格要求:小学干脆就让所有的学生手背到后面,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听课;初中和高中老师也必须一遍遍地要求学生齐刷刷坐好,上课的学生就紧张得像士兵了。
这样一来纪律保证了,孩子的天性也被抹杀殆尽了。
4.课堂氛围不一样寓教于乐也是中国教师的追求,不过40人的大课堂,怎样寓教于乐?只能靠老师的独角戏了吧?小班型就不一样了。
桌子围成一个或者两个圈,每面排两排中间就能够表演,每个孩子都能够施展自己的天赋。
5.课外作业量不一样西方国家的学校也要给学生留作业,但作业量比较小。
加上学生一般下午1点钟就放学回家了,下午有充足的时间做作业,作业压力几乎没有。
中国的学校全天上课,傍晚放学还要留作业。
孩子们晚上要应付补课和作业,奋战到半夜也常常做不完。
就算没有用脑过度,眼睛也拉起警报了——初高中课堂,眼镜一片闪闪发亮。
6.老师、学生角色定位不一样中国的孩子被要求要尊敬师长,上课不得顶撞老师,见了老师要主动问好甚至行低头礼。
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
![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e408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e.png)
对比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中西方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种教育体系也各自有着优点和缺陷。
从教育的目标、方法、评价等多个角度来探究中西方教育的优缺点,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借鉴两种体系的优势。
下面就以这个角度来探讨中西方教育的优点和缺陷。
一、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存在明显的区别。
西方教育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创新精神,而中国的教育则注重集体利益和家庭传统价值观。
西方教育追求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而中国教育则更偏向于选拔优秀的学生并为其提供更优质的发展平台。
这种区别在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以明显体现。
西方教育的好处在于鼓励人才的创新能力。
它重视培养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个人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想法,希望能够从中培养出具有开创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中国教育的优势则在于强调集体组织和纪律性。
这种集体观念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心,从而造就更多的人才。
然而,西方教育的缺陷在于过于注重个人特殊性。
这种个人化的教育模式有可能导致学生间竞争的加剧,形成不健康的社会氛围。
而中国教育的缺陷则在于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弱化了个体发展的特殊性。
这种教育模式往往会压制孩子所有的天性和个性,从而导致他们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方法中西方教育方法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的教育则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输入和灌输,要求学生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规范。
西方教育的优势在于鼓励学生自主、独立的探究和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化和自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消化学习内容,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而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知识的传承和灌输。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可以很快地掌握知识,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这种方法适合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然,西方教育的缺陷也很明显,其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和目标性,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压力和挑战。
中西在教育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西在教育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d603b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d.png)
中西在教育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西教育在概念上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 教育的目的:中西教育都追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包括知识、技能、人格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 教育的重要性:中西文化都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成功的关键。
教育被看作是培养下一代领导者和改变社会的方式。
3. 教育形式:中西教育都有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形式。
正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大学教育,非正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不同点:
1. 教育理念:中西教育的理念存在差异。
中教育强调传统价值观、集体主义和尊师重道。
西方教育则更加强调个人价值、自由选择和批判性思维。
2. 教育方式:中西教育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教育注重师生关系的尊重和传授知识的集中方式,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参与、探索和批判性思维。
3. 教育课程:中西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有差异。
中教育的课程包括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和科学,西方教育的课程则更加注重综合学科和实际应用。
4. 考试制度:中西教育的考试制度也不同。
中教育普遍存在高压应试的文化,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和个人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教育在概念上存在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反映了不同文化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的不同重视。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e911d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7.png)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中西方在不同领域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聚焦于教育领域,探讨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与体系对比。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西方国家强调个性化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教师不仅在知识传授上扮演重要角色,还需要充当学生的辅导员和指导者。
而在中国,教育被看作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承传,注重学生在纪律、秩序和道德规范上的培养。
这就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强调学生的纪律性和知识掌握程度,而忽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设置的差异在中西方教育体系中,学科的设置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国家的学科体系更加全面,学科种类多、难度不一。
而中国的学科体系则更加注重掌握主要的科学基础,这也使得中国学生更容易在基础科学领域获得好成绩。
不过,由于中国学科设置比较单一,学生对其他领域的掌握能力相对较弱。
三、考试制度的差异在中国,高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对于学生决定自己的未来方向有重大影响。
高考制度体现了中国的考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标准化测试成绩。
而在西方国家,高中生的学术表现并不能完全决定他们的发展方向。
除了成绩,西方国家还注重学生的兴趣、课外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学习。
四、师资队伍的差异在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部门财政紧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保证。
但是,中国教育资源的紧张并没有使得中国的教育体系逐渐衰弱下去,反而使得教师们为了赚取生活费更加努力工作。
而在西方国家,许多学区都拥有雄厚的财政支持,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要优于中国。
同时,西方国家教育系统注重教育的跨学科和应用性,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而且教师对于教育的热情和投入态度也被严格要求。
总之,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和体系的对比,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个文化的不同之处,而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全面、深入的教育观点。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85350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0.png)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有何差异?
一、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东方教育注重纪律和刻苦,追求分数的高低,重视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东方教育强调集体主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培养。
二、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
东方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而西方国家注重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保障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致力于打破社会阶级对教育的束缚。
三、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差异
东方教育体制相对严谨,教育内容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
西方教育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小就参与各种兴趣班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东方教育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倡导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五、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的差异
东方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强调竞争和分数的重要性,但也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
从东到西的教育水平存在诸多差异,包括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压力和学习成果等方面。
虽然各自有其优势和劣势,但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国民。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吸纳两种教育制度的优点,以实现教育水平的平衡与提高。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比较摘要
![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比较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fb9f77e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1.png)
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比较摘要西方的教育制度注重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而中国的教育更多是灌输知识,死记硬背。
两者都有其弊端,我想通过对比,来总结出中西方教育上的差异,这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一、中西方基础教育之异同1、我们先看教育理念上。
西方学校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强调学生应该掌握一种技能并使其成为终身的习惯,而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东西,他们的教育目标非常明确: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人学会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地统一起来,即“天才”教育。
它重视创新,但又不排斥继承;它尊重教师,但又不依赖于教师;它倡导自由探索,但又反对不顾现实盲目地瞎闯乱干。
另外,他们的整个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每个教师在课堂上有权根据自己的特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教学,有时还可以打破教材、脱离大纲来设计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而中国的学校的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考试时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该具备的各方面能力,虽然中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文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迅猛发展,我们正在走向一条全盘西化的道路。
4、在美国学校体育课主要是足球和篮球,但是绝不限制自由活动的空间,因此这些孩子即便到了16岁也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
他们热衷于体育运动,只要父母允许,就从早到晚地练习,直到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才肯罢休。
而中国的学生除了学习以外,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呆在家里写作业、复习功课,几乎没有什么户外活动,我们的学生长期处于室内环境中,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现在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在语言方面,但现在我们连本国的英语都说不好,你让我们怎么和世界接轨?那么多的留学生为什么都不回国呢?因为他们觉得回国很难适应中国的高速发展的社会,或许是在那样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变得更强,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西方教育体系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西方教育体系比较研究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157de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d.png)
中西方教育体系比较研究及启示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基石,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体系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西方教育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各自的特点和启示。
一、教育哲学观比较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差异首先体现在教育哲学观上。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纪律与秩序,注重学生的听从和纪律训练。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个体和集体的重视程度。
西方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多样性,而中国注重集体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启示:中西方教育哲学之间的差异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需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育体制比较中西方教育体系在教育体制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中,教育体系相对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学校和课程。
而在中国,教育体系相对集中和统一,学生的选择权较为有限。
启示:灵活的教育体制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潜能。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
三、教学方法比较中西方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教育中,教师更多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
而在中国教育中,教师更多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注重讲授和背诵。
启示: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体系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评价比较考试评价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在西方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多元化的考试形式和项目评估来进行。
而在中国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知识记忆的测试,主要通过高考和统一的标准化考试来进行评价。
启示:务实和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力。
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
比较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优缺点
![比较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b3015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0.png)
比较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优缺点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中西方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千秋。
中西方教育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其中,中西方教育带来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
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两种教育方式从理论上的出发点不同。
一、中式教育方式中国古代的教育方式重视悟性和天赋,注重启发学生悟性。
对知识的传授方式多采取讲解、讲解为主,讲究“笔直着,学识才深”之类的简约原则,鼓励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养成懂得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
中式教育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努力向上。
同时,这种教育方式注重道德和人民的感情,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但这种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中式教育重知识点的“再现”和记忆,容易忽略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同时,中式教育也注重入门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西式教育方式西式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重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自主探究。
教育内容包括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在传授知识内容时,西式教育更加注重严谨的逻辑性,不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
西式教育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重视知与行的统一。
同时,西式教育注重开展课程,学生可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不过,西式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西式教育注重实践和创新,因此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基本学科知识的掌握不足,学生缺少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中西式教育相互融合在世界化的教育大环境中,融合中西式教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
一些学校通过引进西式教育,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中式教育的理论学习,两者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值得强调的是,中西式教育的应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
当西式教育过分注重开展实践,而忽略基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时,应及时调整。
当中式教育重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学生个性的发扬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时,也应加以提升。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679d8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c.png)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还体现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方式1.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独立性和自主性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1.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服从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纪律和服从。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不打不成器”,因此家长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服从管教,变得更加优秀。
二、教育内容2.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长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也会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创新精神。
2.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应试教育。
家长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会限制孩子的个人发展。
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3.1 西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在西方国家,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
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他们也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3.2 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较为权威和严肃在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往往较为权威和严肃。
家长会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会让孩子感到惧怕和敬畏。
这种管教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c877cdc84254b35eefd3493.png)
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差异教育是我们身边最深有切身体会的事情。
教育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命运,也维系着一个民族前途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处于21世纪的我们,教育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都对我们的人生轨迹有决定性影响。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就形成了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
现仅就中西高等教育差异进行一些比较。
一、专业课程的设立每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是其经济体制的思考,并且必须服务于经济,西方教育的目的是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他们明确规定的三大功能,包括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科学的研究和教学。
在西方,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设立了专门的课程和专业。
在中国的大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建立专业课程缺乏后续的变化,而且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多数中国大学都开始重视改造和振兴建立专业课程,来适应社会。
二、专业课程和学校的选择为了适应社会,在西方大学里设立了许多专业和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这些学生选择或改变专业和学校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是极为不同的,灵活的,这是单独的世界高等教育。
在中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但变化的专业在学校是不容易的,转变学校就变得更加困难。
在西方大学,强制性的主题很少,有主题丰富的选修课。
但是我国高校的必修课占据主要部分,而且许多学校(特别是技术学院)有严重偏理科科目的现象。
三、学生管理在西方,大多数学校是后注册,并支付学费。
与他们相比,中国学生需要安排好课程和宿舍。
在许多大学,如密歇根大学的学生在学校可以方便地采取IC卡的照片,其中的作用相当于我们国内的学生证和图书馆卡。
该卡可用于输入各种书籍、电脑室和其他设施,如体育馆。
除了简单的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校没有其他联系。
经验丰富的咨询配备由学校提供,将帮助学生确定其主要方向(有点像我们国内的专业),并引导学生选择特定的类别。
在选择课程时,根据学校的时间表。
时间,地点,教室和课程是完全由个人控制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课程负责。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abadf2f482fb4daa58d4be9.png)
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在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的成因1 中西方历史背景的不同在西方的历史上,移民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造成了当地文化的多样化,外来文化的新思想和新习俗很容易被接受,并融入到本土文化,因而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就相对增大了。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国人为许多传统和习惯所限制。
尤其是封建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保守自闭的思想影响了大多数人。
2.经济体制不同西方在“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少的生存压力。
用人体制比较完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因此人们有更广泛的择业余地。
没有高低优劣的看法。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社会注重学历,生存压力非常大,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工作上。
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就是为了将来能找一份好工作、生活稳定。
3.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西方人注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个人主义。
根据这种价值观,父母把孩子和他们自己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中国人推崇的是集体利益而不是个性。
在中国人的哲学中,个人价值要服从集体利益,父母丢弃了自我,重视孩子的“自我”。
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好了未来。
西方家庭用最基本理性化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培养孩子的义务是一项社会义务。
中国人崇尚道德,家教以道德教育为基础,抚育孩子的义务是家庭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1.家长与孩子关系方面的差异中国家长的支配欲强,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希望什么事情都要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尊重的关系。
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自的个性,应顺其自然地发展。
孩子所处的小环境是自由宽松的。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干涉和限制他们的行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和斟酌,尽可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想法和行为。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14ee22a5727a5e9856a611d.png)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事物的产生,就必然存在差异。
在不同蓝天下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就大不相同,其中饱受争议的当属中西方的教育:一、对比中西教育1、中式教育的特点:升学的标准的最大参照就是分数,缺乏自主性,样样必须优秀,学习压力较大——1)存在一套标准的、任务内容明确的(也就是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占到中学教育评价体系的90%以上。
2)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最终考核体系(高考)。
3)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4)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学生的每门科目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达到要求的分数)。
5)大班授课,老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中等学生常受忽略。
2、西式教育的特点:分数并非决定一切,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习压力——1)教育体制非常灵活,政府只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体上的指导,至于各个学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则不怎么过问。
2)实践老师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的责任制。
3)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并寻找社会弊病,提出解决方法,是老师布置的必修课。
4)在德育方面,也非常成功。
德育的首要一条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
讲谎话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最严重的事情来加以关注与纠正。
为社区老、弱、病、残者提供帮助,则是每个中学生的义务。
5)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强,能吃苦,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必学的课外课。
6)小班授课,教师能顾及大部分学生。
7)每个学校均设有“天才班”。
如发现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学校会聘请特殊的老师来“因人施教”,因人施教的最大好处,是能根据学生的潜能与兴趣来实施教学安排,像给优秀体育尖子开小灶那样,为国家快速培养出特殊的人才。
二、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1、历史文化上: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基础,重视基础教育,并且十分重视规矩、礼教的教授。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3417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c.png)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近些年来,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学生应该虚心听从老师的教诲,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这种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背诵,也就是“举一反三”,而西方教育更强调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生要沉下心来去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教育者则更强调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中国教育对知识的重视也超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死记硬背。
三、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现在教育中更体现为文化的内蕴和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文化差异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分数优越性,而在西方,学生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唯一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考量。
另外,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四、教育意义的比较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指向了改善和完善中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各自借鉴对方的优秀教学思想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才。
五、结语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虽然存在,但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弥补差异的巨大,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进。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会有助于我们对文化间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而教育文化比较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差异
![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fcf64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7.png)
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体系的差异一、介绍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不同的教育体系会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西方教育体系差异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差异,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教育体系之间的异同。
二、内容1.目的与方法不同的教育体系有不同的目标和方法。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人才的手段,培养创新和发展的人才,以及繁荣和平和国家的稳定。
与此相反,在西方,教育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激发个人潜力、提高人类智慧和造福人类的过程。
在中国,大多数教师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强调老师的权威,让学生在课堂上默默地听课和做作业。
而在西方,大多数教师使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2.逻辑性在中国,逻辑性比较重要。
很多中国的学科(如数学和科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逻辑思考能力而设置的。
逻辑推理被看作是一种技能,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
与此相反,西方的教育体系不仅注重逻辑推理,还注重学生的主观性和独立性。
3.长期发展计划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很高的期望值。
因此,中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去读好的学校和大学,获取好的教育,以便将来可以获得好的职业。
与之相比,西方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更容易支持孩子的选择。
4.文化差异尽管中西方的教育体系之间存在差异,但其中最显著的差异是文化差异。
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的国家,在中国,良好的教育被视为一种成功的象征。
中国的学生在面对教育时会经常感到压力和竞争,以获得好的成绩和更多的荣誉。
在西方,教育被视为对人类潜力的探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三、结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中西方教育体系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逻辑性、长期发展计划和文化等方面。
尽管有时候这些差异并不明显,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上,这些差异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差异,并为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启示。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3159c73e2bd960591c6775d.png)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西文化教育差异中国的教育体制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少显得有点窘破,在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之下,改革也是一种必然,但如何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呢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需要慎之又慎!今天我写为什么西方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文章是想警醒国人,继续发挥中国上千年来最大的传统美德:学其精华、弃其糟粕;把西方好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方法引进来。
希望咱们的改革能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一、学校的教育1、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25681baebe23482fb5da4ca0.png)
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有什么不同中国和西方的教育区别:一、教育理念不同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
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
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
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
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
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
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可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反驳。
课程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对现行政策或评估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论述。
美国高校老师对学生的课程报告或者课程设计的评阅多以鼓励为主:对思维独特、见解不一般的学生大加褒扬;即使一些学生的报告刚刚过关,老师也可以从报告中找到文章的亮点予以鼓励。
这些鼓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可明白自己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的教育体制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重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等社交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国内学生更看重的是考试成绩和自我发展、提高方面,团队意识不强。
美国高等教育重视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信息,确定实际而全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自我吸纳知识。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25fb47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9.png)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9e3c8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8.png)
中西教育对比调查报告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西方教育体系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对中西教育进行对比调查,以期了解两种教育体系的异同。
一、教育目标与理念中西方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追求个性化发展;而中国教育则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追求整体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体制与管理中西方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体制较为分散,学校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中国教育体制相对集中,教育资源分配相对统一,注重学生的集体发展。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中西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异。
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合作、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中国教育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采用讲授式教学为主。
四、评价体系与方式中西方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如学科考试、课程作业、小组项目等;中国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
五、师生关系与教育环境中西方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和教育环境也有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教育环境相对开放;中国教育中,师生关系相对严肃,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威关系,教育环境较为封闭。
六、教育成果与就业情况中西方教育的成果和就业情况也有所不同。
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更容易适应社会需求,就业率较高;中国教育以应试为导向,毕业生人数多,就业竞争激烈。
中西方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国教育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两种教育体系各有优势,可以互相借鉴,共同推动教育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d4ecd5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f.png)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下面将从学制、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学制方面:中西方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中国的学制是12年,包括6年小学、3年初中和3年高中;而西方国家大多数是13年,包括6年小学、6年中学和1年大学预科或职业院校。
此外,中国的学制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较为僵化,学生在每个阶段都需按照固定课程进行学习,而西方国家的学制则较为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修。
2. 教学模式方面:中西方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注重传授知识,学生需要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而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目标方面:中西方教育的目标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有更好的表现;而西方国家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评价体系方面:中西方的评价体系也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学生的成绩往往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发展;而西方国家的评价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学校通常会根据学生的社会实践、科研项目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制、教学模式、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中西方的教育体制,从而更好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方式。
中西方教育的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2f44343b90d6c85ed3ac652.png)
中西方教育的异同及历史发展一、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符合学习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学生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正是不能正视“学习是可以犯错的”这一规律,使得学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思维。
二、从教师在课堂中所起的作用看中西方文化教育的差异: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
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三、从知识层面来说,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德国学生从小就培养起独立的习惯,读大学也主要 靠自己打工或贷款。不少学生在15、16岁就开始 在暑期到餐馆、超市打工,准备大学的学费。一项 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靠助学贷款或打工生活。
中国
忠 悌 孝 信 礼 义 廉 耻
西方
自 由 民 主 独 立
德国马克上的名人
• 德国的教育是成功的,培养出一大批名人,1991 年西德与东德合并后,德国发行了新版的德国马 克,新版德国马克,正面选用在德国以及世界上 影响巨大的人物。
岁儿童入园率1989年95.1% 1998-99学年德国幼儿园位置比适龄儿童 %儿童
年龄 0-3岁 1/2-3岁 1-3岁 3-6岁 位置比例 69.7 83.4 103.7 105.2
德国蒲公英钟幼儿园
德国森林幼儿园
(二)德国初等教育
基础学校(Grundschulen) 当年6月30日前满6岁的儿童都得入学 学制4年,西柏林为6年。
可以说,德国大学的教育体制,为培养新型人才 和社会精英营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0世纪以来,德国大学把直接为社会服务的 职能引进学校。
德国教育界人士认为,优秀人才应该是一种制 度文明的产物,而不是急功近利的政策所能 催化出来的。
• 德国大学是“宽进严出”,即入大学较为容易,但 拿到毕业文凭却很难。教授一周上几次大课,内容 特别广泛,学生要在课外阅读大量参考书籍,写阅读 笔记并完成各类作业。老师则根据学生完成作业 的情况评定成绩。同时每个专业都有多门考试,一 门过不了关,就会影响这门专业的完成。因此德国 大学生十分用功,多数学生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 。
1000马克
正面:德国语言学家、童话大师格林兄弟 背面:格林兄弟的著作,最著名的有《白雪
公主》等。中西方小学教育十ຫໍສະໝຸດ 不同中西方小学教育十大不同
德国各级各类教育
德国的教育
学前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
主要学校 实科学校 文理中学
定向阶段 综合中学 其他形式
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
德国基础学校在校生统计(万) 年 1960 1970 1990 1997 2002 2003 人数 310 398 253 370 314 315
(三)德国普通中等教育
• 1.主要学校 • 2.实科学校 • 3.文理中学 • 4.定向阶段 • 5.综合中学 • 6.其他形式
• 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 权力和义务,政府对幼儿教育站在辅助的立 场上,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
德国家长与中国家长教育孩子
• 德国家长 • 从小就让婴幼儿在自己的小
房间里单独睡觉。 • 小孩子按正常时间与家人一
起吃饭,不享受特殊待遇。 • 父母要几岁的孩子做力所能
及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扫 地等。 • 鼓励孩子自己劳动挣钱。 • 尊重孩子的意愿,开发孩子 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 自主能力。 • 即使是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 也很节俭。 • 父辈一般不考虑给孩子留什 么财产。认为让孩子坐享其 成是人生中最糟糕的事。
浅谈中西教育 -------以德国教育为例
内容简介
家庭教育对比 教育制度的差异 教育观念 各级教育 教育特点、问题和动态
德国孩子的家庭教育
• 德国提倡的口号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因 为孩子是一个活泼的完整的人。 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 父母,认为婴幼儿阶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 人。
• 下面选取4种面值的马克,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0马克
正面:德国数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
50马克
正面:德国建筑师纽曼Balthasar Neumann 1687-1753
背面:纽曼设计的建筑
100马克
正面: 德国女钢琴家克拉舒曼
Clara Schumann 18191896 背面:克拉舒曼使用过的 钢琴
其次,教育的内容不一样:
• 西方教育从小就重视人 文社会,地理历史,科 技自然等实际教学,对 学科内容进行探索或研 究。
而中国这些研究基 本是从大学开始的。
从德国的教育制度看:
自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 相结合的教育大纲后,德国率先建立了现代 大学体系,并一跃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这一体制下,德国涌现出一批影响延续至今 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人文学者。
• 德国大学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潜能。 德国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并不是将考取名牌大 学或时髦专业作为首选目标,而是先进入一所大 学生活学习1、2年,在对学校有了全面了解后才 开始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专长以及未来择 业的需要选修专业。实践证明,当兴趣和专业结 合时,学生更容易找到学习的乐趣,才肯钻研,才 能出成绩。
• 中国家长 • 婴儿出生后,一般睡在父
母的中间或爷爷奶奶那里。 • 经常有大人拿了调羹追在
玩耍的孩子后面喂饭。 • 父母让孩子把所有精力都
放在功课上面,不做家务。 • 中国人很少鼓励小孩打工
挣钱。 • 帮孩子安排好一切,一切
围绕孩子的读书和高考。 • 往往有意无意地鼓励小孩
“攀比消费”。 • 中国人往往一切“为了儿
职业基础教 职业专科学
育年
校
专科高中
专业文理中 专科学校 学
中国的教育制度
中国的教育
学前
(幼儿园)
初等
(小学)
中等
高等
继续
初中、普通高
专科、本科,
成人技术培训、 成人非学历高等
中、职业高中, 研究生
教育,扫盲教育
(一)学前教育
• 1837 福禄倍尔创幼儿园 • 1840 命名为Kindergarten(1851-61被关闭) • 1989 西部5-6岁儿童入园率为85.3%,东部3-6
子”。
德国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中德教育制度的差异
• 首先,教育方式不一 样:
• 在中国师生之间有 一种相对严肃的长 幼关系,教育活动 的目的是为了应付 应试,强调师道尊 严,学生消极被动 的接受,压抑了个 性的自由发展。
• 西方教育方式是不给学 生条条框框,不给死板 规定。
• 对于大人们本身就质疑 的思想或现象,并不强 行灌输思想。教学是在 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 题,寓教于参与中接受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知识。师生之间关系平 等。教学的课堂并非固 定在学校中,而是融入 于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