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生活中的垃圾全国通用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垃圾问题,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2.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3. 生活中的垃圾问题调查4. 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5. 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难点:生活中的垃圾问题调查,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宣传册、垃圾桶等。
2. 学具:笔记本、调查表、垃圾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讲解垃圾的分类标准,介绍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法。
3.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阐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4. 生活中的垃圾问题调查: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分组调查身边的垃圾问题。
5. 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演示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6. 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介绍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如生化处理、焚烧等。
六、板书设计1.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2.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3. 生活中的垃圾问题调查4. 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5. 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七、作业设计1. 制定垃圾分类计划,和家人一起实施。
2. 调查身边的企业或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调查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方法,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2023年《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精选2篇】
2023年《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精选2篇】策划书一:2023年《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一、活动目的通过举办《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思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内容1. 垃圾分类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来校为全体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垃圾分类展览:开设垃圾分类展览,展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制作的垃圾分类模型和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3. 垃圾分类实践: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每个小组负责一段时间内的垃圾分类,并记录垃圾分类的结果和感受。
4. 垃圾回收交流活动:邀请专业的垃圾回收机构来校开展垃圾回收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垃圾回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回收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5. 垃圾减量行动:学生上交一份垃圾减量行动计划书,每个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减量行动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执行,最后总结成果并展示。
三、活动流程1. 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开学第一周,安排专业人士给全体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知识讲座。
2. 垃圾分类展览:开展垃圾分类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和模型。
3. 垃圾分类实践:每个小组轮流负责一段时间的垃圾分类实践,在实践中记录感受和效果。
4. 垃圾回收交流活动:邀请垃圾回收机构来校开展交流活动,学生了解垃圾回收的过程和环保问题。
5. 垃圾减量行动:每个小组制定垃圾减量行动计划,执行并总结成果。
四、活动宣传1. 制作宣传海报:在校园中张贴活动宣传海报,吸引学生的关注。
2. 班会宣讲:在班会上宣讲活动内容和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社交媒体宣传: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宣传活动,并邀请学生转发分享。
五、资源准备1. 联系专业人士: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和交流活动。
2. 准备展览场地:安排适当的场地展示学生作品和模型。
3. 准备垃圾分类实践材料:提供垃圾分类实践所需的分类桶和垃圾袋。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
参与人员
环保专家
环保专家将作为此次活动的顾问,提供专 业的环保知识指导,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学生
学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参与 实践活动,增强对环保的认识,并树立正 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习惯。
教师
教师将在此次活动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解答学生在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时长
根据活动内容和参与者的年龄层次, 合理规划活动时长,确保活动能够充 分展开。
活动地点
选择合适的场地
根据活动内容和规模,选择合适的场地,如学校操场、社区广场或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等。
考察场地环境和设施
提前考察活动场地,确保场地环境整洁、安全,并具备所需的设施,如垃圾分类桶、宣传 展板等。
注意
在选择活动时间和地点时,要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和便利性,以及当地的天气、交 通等因素,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同时,在活动前要提前做好通知和宣传 工作,吸引更多人参与,共同关注和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环保行动中来。
设计并制作垃圾分类宣传 海报、手册和宣传片等, 免费发放给参与者,供其 学习和参考。
互动游戏
设计垃圾分类主题的互动 游戏,让参与者在游戏中 学习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
垃圾收集与处理实践
现场参观
组织参与者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 厂或回收站,了解垃圾收集和处
理的实际情况。
实践操作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让参与者亲 自参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过 程,加深其对垃圾处理流程的了解 。
活动满意度评估:收集 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 反馈,用于改进未来活 动的策划和执行。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可 以得到对活动效果的全 面了解,从而明确活动 的影响力和提升方向。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围绕“生活中的垃圾”,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2)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3)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正确性和再利用方法的创新性;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卡片等;2. 学具:垃圾分类图、垃圾回收图、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和环保手工艺品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2. 副垃圾分类与环保手工艺品制作3. 板书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回收;(2)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方法;(3)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参与家庭垃圾分类;2. 课堂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款环保手工艺品,下次课上进行分享。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生活中的垃圾》案例
活动案例:生活中的垃圾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用掉大量消耗品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很多垃圾。
开学初,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短短一个中午的时间,教室中的纸篓已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包装袋、塑料瓶之类的垃圾。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学校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小镇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产生的垃圾数量竟会如此之巨。
接踵而来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往哪儿放?这些垃圾会产生多少危害?……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同学们研究的热情高涨,我们的学生就自由组成了两个组,分别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来调查研究垃圾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垃圾的产生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危害,懂得一定关于处理的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垃圾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学生调查统计学校方面:第一组学生通过调查随机抽取的10个班级垃圾桶中的垃圾,记录垃圾的产生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填在调查表中)。
总体了解学校产生垃圾的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
家庭方面:第二小组同学调查自己家庭中产生垃圾的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
(填在调查表中)针对学校和家庭产生垃圾的情况,让第一小组同学对第二小组同学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为活动开展提供方向。
调查内容:1.调查同学对学校的垃圾现状的了解情况2.调查同学对垃圾种类知识的了解情况3.调查同学对垃圾处理方式的了解情况(汇总填在调查表中)第二阶段:老师引导学生普及知识学校:1.在班里里进行有关“垃圾”的知识竞赛,了解学生对垃圾知识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对知识习题的掌握情况,列出知识点,让画画好的同学设计出手抄报,知识卡片,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宣传。
3.在本班进行垃圾分类放置的试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垃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生活中的垃圾生活中的垃圾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引导小学生了解并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垃圾,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明确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2.掌握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4.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课堂展示区:用图板、图片等展示垃圾分类知识,包括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
2.垃圾分类桶:准备四个垃圾桶,分别标记为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
3.宣传材料:准备小册子、海报等宣传材料,以便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4.实践活动:计划一次垃圾清理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
活动步骤:步骤一: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15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图板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垃圾,并简要介绍垃圾分类的概念。
2.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3.讲解宣传材料:向学生展示宣传材料,强调垃圾分类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步骤二: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20分钟)1.分类标准介绍:利用图板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的分类标准。
2.示例讲解:通过真实的垃圾样本,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垃圾,并讲解如何判断其属于哪一类。
3.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实际垃圾样本,让他们根据分类标准将垃圾进行分类。
步骤三:实践活动:垃圾清理(40分钟)1.组织活动: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或学校内部的区域进行垃圾清理活动。
2.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清理指定区域的垃圾。
3.分类处理:给每个小组分配对应的分类桶,引导学生将清理到的垃圾放入正确的桶中。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5分钟)1.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清理到的垃圾,并说明他们是如何进行分类处理的。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引言:垃圾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产物,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将其变废为宝。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垃圾的种类和危害,并探索垃圾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一、活动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 探索垃圾再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处理垃圾。
二、活动准备1. 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废纸、废塑料瓶、废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3. 创意手工材料,如胶水、剪刀、彩纸等。
三、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展示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标准。
(2)与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提供自己所了解的垃圾种类,并解释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 探索垃圾再利用的方法。
(1)呈现废纸、废塑料瓶、废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2)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垃圾可以如何再利用,可以制作哪些有用的物品。
(3)分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回收利用的手工作品。
可以制作废纸手工、废塑料瓶花盆等。
3. 环保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安排垃圾回收桶,让学生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2)每周组织一次垃圾收集和分类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奖励表现优秀的同学。
4. 教育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让他们亲眼见到垃圾是如何分类处理的。
(2)邀请环保志愿者或专家来学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四、活动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制作手工作品过程中的参与和创意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类准确性和参与度。
3. 听取学生对于活动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垃圾处理和环保的观念变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篇一」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一、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数学实践活动是对这句话测验证。
现在众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但课本上每学期仅有的两个实践活动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看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设计了两个主题:1、对各村种植农作物产值情况的调查。
2、调查本班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学校教育工作支持情况的调查。
通过本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认为:开展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不断学习和思考,不断探索和尝试,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再努力!二、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1、观察能力。
如学习了“找规律”与“观察物体”后,学生们经常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探讨研究问题,观察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2、动手操作能力。
3、交流表达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广阔空间。
数学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质疑思考能力。
在开展“找找生活中的角”活动中,学生结合身边一些物体指出角的存在。
可有个别学生观察得很细致,他们发现生活中许多“角”的两条“边”不够直,顶点不尖,有点钝,并提出质疑:生活中的“角”并不像数学课本中描述的那样规范。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山丹县南关学校一、主题提出:垃圾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生产而产生的,有人估算过,目前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垃圾已逾100亿吨,人均达到两吨左右。
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100吨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每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
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直接事关广大民众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
垃圾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主题内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经验的基础,而对于这种经验,学生的认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升华到对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及回收利用得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资源拓展和交流的机会。
实践,是让学生真正观察生活,了解垃圾;拓展,是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或者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组织,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交流,是给多样性存在的学生经验以互补和提升的空间。
通过开展有关垃圾的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垃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1.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
2.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3.根据垃圾的分类,如何处理垃圾方法。
4.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6.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通过设计各种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3年《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
2023年《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1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爱好和干脆阅历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亲密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探讨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实力及体现对学问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干脆阅历。
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实力;增加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加社会、生活。
为学学问、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供应了可能。
二、状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
在这个时期,广袤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究。
他们有着剧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验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实力还有待加强,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须要加以引导。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意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出素养全面、特性显明、富于创建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三、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相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学问,体验成长的欢乐,培育主动进取的健康心理。
并能驾驭一些常见病、小损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相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育他们新奇、竞争、合作、共享、关爱等良好的特性品质。
4、接着组织学生探讨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加实践的主动体验和丰富阅历,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觉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详细目标1、心灵驿站:(1)让学生正确相识自我,了解并驾驭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生活中的垃圾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
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
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
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焚烧、填埋、堆肥。
3. 垃圾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 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视频。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模型、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垃圾处理现状,讨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练习,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垃圾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制定行动计划。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垃圾处理方法:回收、焚烧、填埋、堆肥垃圾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实际操作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对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下来。
2. 小组作业:每组设计一份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垃圾分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6篇)
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6篇)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一、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部门包干、属地负责,权责明确、注重长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干部职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美丽马桥。
二、实施范围本方案实施范围包括街道机关(经编园区)各部门。
本方案所称生活垃圾为机关事业产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垃圾,具体包括餐厨垃圾(主要为单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类别。
三、主要措施1、日常宣传引导。
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机关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主题宣传,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测试,做到人人知晓分类。
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机关日常管理之中,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人人参与践行。
2、倡导绿色办公。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全面实施纸张双面打印,提倡重复使用,推行可更换笔芯的中性笔,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
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号召,实施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产生。
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节约型机关、文明机关创建目标,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绿色生活方式。
3、提升分类质量。
机关干部职工按分类要求以及具体规定,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可投入街道3号楼外面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筒中,按制定的积分兑换制度进行兑换。
同时街道实行定时定点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来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质量。
4、分片包干制度。
建立垃圾分类联系包干制度,机关部门根据联村联企安排,认领所联系村、区域内企业、店面等单位的宣传、劝导、督促、服务等的垃圾分类工作,并定期做好检查指导。
5、检查考核方式。
每月由街道分类办不定期抽查机关部门所有办公室,每个月对分类情况进行黑红榜公布,每个季度分类正确的办公室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机关党员干部结合“两地双服务”活动,每年年终由所在村(社区)出具家庭垃圾分类情况证明,作为机关部门职工评优资格。
四年级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
四年级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确立主题是《关注生活垃圾》,教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先从我们身边的垃圾着手调查,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根据实际给不同的垃圾分类处理,找出解决垃圾的处理方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2.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阅历尚浅,他们对生活垃圾认识不够,垃圾分类回收更是知之甚少,将生活垃圾与保护环境联系在一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所以,在活动中,我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去分析探讨,不断地用文字、图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搭建保护环境和关注生活垃圾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并展开具体行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垃圾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网,走访调查,实施考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认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对其分类处理,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自觉的从身边小事开始,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重点: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知道垃圾的危害以及处理垃圾的方法。
难点:知道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危害以及处理垃圾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建议:1.教法建议:教师讲解和学生探究相结合。
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本课教学资源建议: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各种资料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彩笔等。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五、教学评价建议:评价标准:学生是否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是否合理科学等进行评价。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活动名称:生活中的垃圾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心环境保护。
3.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时间:一天活动地点:学校校园活动对象:小学生活动流程:一、活动准备阶段(上午)1. 制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流程。
2. 联系相关部门,准备垃圾分类和环保知识的宣传材料。
3. 安排志愿者,协助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二、开场仪式(上午)1. 由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学校领导发表讲话,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3. 主持人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流程。
三、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上午)1. 邀请环保专家、志愿者或学校老师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讲座。
2. 讲座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原则、分类的意义以及分类的方法。
3. 鼓励学生提问,增加互动。
四、户外垃圾分类实践(下午)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至少有一名志愿者指导。
2. 每个小组到指定的垃圾分类点,参与实践活动。
3. 志愿者向学生解释垃圾分类的方法,并示范正确的分类方法。
4. 学生根据所带垃圾进行分类,志愿者进行指导和检查。
五、环保手工制作(下午)1. 每个小组继续留在垃圾分类点进行环保手工制作活动。
2. 指导学生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小手工品,如纸箱制作成垃圾筐、废纸制作成信封等。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倡环保节约的理念。
六、成果展示和总结(下午)1.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环保手工品展示给其他小组和观众。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整理活动资料,总结活动经验,展示成果。
七、闭幕仪式(下午)1. 主持人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2. 颁发活动结束证书给学生和志愿者。
3. 学校领导发表闭幕讲话,表扬学生的参与和付出。
活动评价指标:1. 参与度:参与活动的学生比例。
2. 学生表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意识改变。
3. 环保手工品质量和创造力:学生制作的手工品质量和创意。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以生活中的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难度较大。
教具学具准备:1. 垃圾分类图示2. 垃圾分类容器模型3. 垃圾处理和回收设备模型4. 垃圾分类卡片5.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垃圾问题,提出研究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1. 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展示垃圾分类图示。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点。
三、垃圾分类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垃圾分类容器模型和垃圾分类卡片。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垃圾分类卡片放入相应的容器模型中。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讲解1. 讲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展示垃圾处理和回收设备模型。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垃圾处理和回收的知识点。
五、垃圾处理和回收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垃圾处理和回收设备模型。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垃圾处理和回收的过程。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垃圾研究一、垃圾的分类二、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三、垃圾分类实践四、垃圾处理和回收实践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垃圾》教学设计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三、课前准备: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实物投影仪所用文字(三彩二白一空)。
3、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4、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一)、展板内容如下一、主题的产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生知道了目前我国垃圾年产量约1.3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大批的垃圾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
垃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垃圾堆积场里,各种垃圾因腐烂而臭不可闻,招引和孳生成群的老鼠、苍蝇、蟑螂。
从而传播疾病。
垃圾中有许多的病菌和寄生虫卵。
它们随着飘尘到外飞扬,污染大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质和农作物。
垃圾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全班经过讨论、共同确定以“生活中的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你们了解淮安吗,你们了解淮安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吗, 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主要分为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
同学们每天在市区看到的清洁工人,大部分是清扫街道和收集垃圾的。
清洁工人们大约每天4至5点上班,晚上会工作到10点。
工作的时间长,工作量也相当大。
他们中平均年龄将近40岁,有些还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清洁工人们的收入也不多,每月900元,再加上政府的一些补贴,仅供一个月的生活费。
我市的这些垃圾除了来自街道的各个小区外,大部分来自宾馆、饭店、农贸市场等等,一天之内产生的垃圾量相当庞大,如果不加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我市的垃圾中转站,分布在市区的各个街道。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综合实践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2、知道垃圾应该分类,通过科学处理,垃圾可以再生利用。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地能力,同时让学生聪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维护人类地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
教学难点:知道垃圾应该分类并可再生利用。
课前准备:了解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说说乱扔垃圾的危害1、食品吃完后会留下什么?(垃圾)(出示生活中的垃圾)对呀!这些都是生活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会产出的,(课件:生活垃圾)你们家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扔进垃圾桶)都挺文明的。
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随地乱扔垃圾,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现在,请把你调查到的现象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2、老师在课前也作了调查,还拍摄下了许多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啊?(出示一组照片: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出点资料,教师给一点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乱扔垃圾的现象,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乱扔垃圾的现象无处不在。
)3、这样乱扔垃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呀?(设计意图:课前的调查,会促使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可以为课堂深入明理做必要的铺垫,课前是先导,课堂是主体,从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出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会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垃圾带给人类的危害之大。
4、看来,垃圾乱扔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到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真是太可怕了!其实,有些垃圾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它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呢!(教师出示一节废电池)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将它乱扔,然后腐烂之后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学生交流)(课件配乐:一节废电池扔到大海里,可以使三条小鱼死掉;一节废电池扔到田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一节废电池扔到小河里,会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辈子的饮用水量。
《生活中的垃圾》作业设计方案
《生活中的垃圾》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带来了生活垃圾的增加。
生活中的垃圾不仅仅是一种污染,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因此,加强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掌握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地球家园。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设计1. 教学内容(1)生活垃圾的种类:我们身边日常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种生活垃圾的种类及特点。
(2)垃圾分类方法:有机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
(3)资源化利用:对各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
(2)示范法: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家庭附近进行垃圾分类实地操作,并进行示范。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制定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计划。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垃圾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和资源化利用工艺。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环保宣传短片引起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重视。
2. 激发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生活垃圾的分类方法,并进行展示。
3. 知识讲解:老师讲解生活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并介绍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4. 实地操作: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实践操作。
5. 总结反思: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总结收获,体会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个人评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进行个人评价并做出提高计划。
2. 小组评价:小组对整体合作表现进行评价,总结小组合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山丹县南关学校
一、主题提出:
垃圾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生产而产生的,有人估算过,目前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垃圾已逾100亿吨,人均达到两吨左右。
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100吨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每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
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直接事关广大民众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
垃圾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主题内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经验的基础,而对于这种经验,学生的认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升华到对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及回收利用得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资源拓展和交流的机会。
实践,是让学生真正观察生活,了解垃圾;拓展,是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或者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组织,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交流,是给多样性存在的学生经验以互补和提升的空间。
通过开展有关垃圾的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垃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
2.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3.根据垃圾的分类,如何处理垃圾方法。
4.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6.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通过设计各种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居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10.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三、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废物回收、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四、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以自愿为原则,同学们自行分组,成立5—8人的实践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具体指导小组实践
活动的开展活动。
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
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五、活动地点:校外
六、活动实施的过程:
活动一:
任务:初步了解垃圾的资料。
1.浏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关垃圾的图片和文字,分享阅读并回复。
2.小组合作,整理本小组阅读的基本要点和看法,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了解一周当中家庭产生哪些垃圾?(建议采取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二:
任务:针对家庭垃圾调查,进行交流和学习
1.发布家庭垃圾调查的基本情况;
2.对家庭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
3.讨论家庭垃圾处理方法的优劣;归纳几种常见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法;
4.到推荐的网站搜索有关家庭垃圾状况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发表和交流。
活动三
任务:了解垃圾的危害
1.结合废电池的危害,说说垃圾可能带来的危害。
2.进行自主学习:或网络收集,或借助图书馆的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有关垃圾
危害的资料整理。
3.发布收集的资料,进行相互的评价。
活动四:
任务: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优劣
1.收集有关垃圾处理的案例、新闻或图片;建议注意有关使用数据的资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处理的几种方法,并举例说明他们的优劣;特别对填埋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
3.以家庭垃圾为例,探讨对它们应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活动五:
任务:了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对家庭垃圾分类表进行再分析,哪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利用?
2.对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资料收集。
活动六:
任务:总结学习体验,评价学习效果,发出倡议书
1.交流垃圾主题考察资料
2.交流有关垃圾的手抄报和书签,做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对原有积累的过程进行再学习,设计一份环保倡议书.
七、活动过程:
(一)成立活动小组:
1.垃圾的种类
2.垃圾的分类
3.垃圾的危害性
4.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二)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成立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讨论,拟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三)实施活动计划
各小组按制订的计划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四)拓宽视野,获取信息。
1.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2.指导查找的范围可包括一些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垃圾的污染与环境,垃圾处理中的科学……
(五)信息收集
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
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
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和宣传。
(六)资料的整理及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整理成册,同时还以撰写小组活动报告,办宣传专刊,写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
(七)活动成果展示
1.利用一些家庭垃圾所制作成的小制作
2..学生书写张贴的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3.学生设计的手抄报
(八)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3.班级评价
4.教师总结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知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责任心,养成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