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实现
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实现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实现导言: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与实现展开讨论,介绍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原则初三数学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楚地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
例如,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明确指出具体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培养的能力和培养的情感素养。
2.等级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等级,由浅入深,逐步实现,以便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例如,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先教授基础知识,再引导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3.差异性原则: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将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分为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给予不同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的实现策略与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初三数学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与方法: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拓展目标,提供一些更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2.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测验和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如,在每节课结束时可以进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如何确定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如何确定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设定的依据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堂目标、课堂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施行来〔制定〕教学目标。
如果按照过去的观点,老师应主要依据教材和教参确定教学目标。
这是否符合同学实际是无法顾及到的。
以新课程理念来看,这种教学目标的设定显然是错误的。
同时,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目标的制订。
我们说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时时以预设的目标为指针或参照物,参照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不断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行进。
〔教师〕和同学都是课程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结合同学的实际状况来制定,而且设定的过程固然应该合计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教学能力体系,但是更应该合计同学的状况,同学也是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之一。
另外,我们要以同学的发展为本,精心制定课时教学目标,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在制定上规定教师要做的事情以及规定要处理的教学内容,但特别强调教师不能把这些规定看做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用以评价同学的成绩,而是要求在处理这些事情和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对同学的发展持一种审阅、研究、批评的态度,从而引导其不断地进一步发展。
生成性目标强调了教育的内在价值,注重同学批判、反思能力的主体发展,超越了行为目标即时的工具性色彩。
生成性目标也可以具体分为情感目标、认知目标,提升目标的终点效应,以目标制定为载体着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数学教育质量。
2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展示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三维目标指导下的精神生产活动。
围绕学习内容,全面理解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各项目与具体学习内容有机的整合,这既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确保。
课程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课程目标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文档一: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设定1.引言初中数学课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2.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设定是构建整个数学教育体系的基础,合理设定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目标的设定也对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3.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设定的原则(1)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目标的设定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切实贴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
(2)适应社会需求:目标的设定应与社会需求相契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其对数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
(3)层次递进:目标的设定应有清晰的层次结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应自己的目标,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衔接,保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4.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设定的方法(1)参考课程标准:在制定数学课程目标时,可以参考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确保目标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借鉴国内外经验:可以参考国内外其他地区和国家在数学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借鉴其中合适的目标设定方式。
(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年级特点、学习基础和实际需求,设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以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设定的实施与评估(1)教师的实施:教师应根据设定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评估: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手段,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设目标。
6.结论通过对初中数学课程目标设定的探讨可以看出,设定合理的目标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目标设定和实施评估,才能真正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
文档二: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1.引言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设定与达成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方式。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前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初中数学教学的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数学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吸收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学科。
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数学社团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运算符号等。
教师应通过系统的教学计划,依次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探究性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和设立数学问题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中数学教学应注重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教师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数学教案撰写方法
初中数学教案撰写方法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在教案中,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二、把握教材内容在撰写教案时,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结构、重难点、逻辑顺序等。
对于初中数学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1. 梳理教材知识点。
明确本节课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排列,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2. 确定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分析教材逻辑顺序。
遵循教材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因素。
初中数学教案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2. 讲授法: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素养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重以下几点: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例、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知识:系统讲解新知识,注意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 巩固练习:设计适量、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写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完整版)
写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完整版)写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编写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确定学习水平:首先,需要确定学习水平。
例如,可以将学习水平分为基础水平、熟练水平和发展水平。
基础水平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初步理解,熟练水平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发展水平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确定行为:其次,需要确定学习目标中的行为。
例如,可以将行为分为认知行为、情感行为和行为技能。
认知行为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感行为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情感态度,行为技能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和操作。
3.确定标准:最后,需要确定学习目标中的标准。
例如,可以将标准分为表现标准和发展标准。
表现标准是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时必须达到的要求,发展标准是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后可以获得的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编写数学教学目标的方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确定学习水平、确定行为和确定标准。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课教学目标评价用语在评价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语:1.清晰而具体:目标应该清晰明确,具体可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知道如何达成。
2.层次分明:目标应该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结构来组织,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3.难度适中:目标应该难易适中,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具体可评估: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以量化评估,以便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
5.内容完整:目标应该涵盖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
6.涵盖重点:目标应该涵盖数学学科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数学思维、数学应用等方面。
7.明确目的:目标应该明确数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
8.注重实践: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包括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方面。
9.强调创新:目标应该强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包括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方面。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张香海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目前,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导学案(或其他类似名称)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形式一般都是在页面开始就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此目标展开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的依据,它明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并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这样的设计方式出发点非常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学生对照导学案可以基本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合格了。
也正因为如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显得尤为重要而又难以把握,它必须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可以检测。
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了初中学段该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
但也正由于是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因此它通常是用非常简练、概括和抽象的方式加以表述,若将其照搬成课堂教学目标明显是不合适也不可能达成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例,其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的目标要求是“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这样的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如果在课堂教学目标中一一简单罗列出来,就反映出如下问题:①显得空泛化,因为这样的目标更像是一种理念或口号,面对目标学生体会不出自己究竟应该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②显得普适化,这样的目标放在任何一节数学课上都是正确的,但在课堂上要具体操作时却又无从下手。
如: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
达到什么程度算是了解和掌握,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探索。
这里叙述的不清楚。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技巧在教育领域,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南。
制定合理的数学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探讨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技巧,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1.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向。
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学习目标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3.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制定原则1.可行性原则:学习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既有挑战性,又具备可达成性。
过于简单的学习目标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困难的学习目标则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2.具体性原则: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例如,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作为学习目标,就不如“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具体。
3.全面性原则:学习目标应涵盖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提升等方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动态性原则:学习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反馈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分析教材内容:教师应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点、重难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
6.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以便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目标。
7.遵循教学规律:教师应遵循数学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制定出具有逻辑性的学习目标。
8.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学习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等。
审视初中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叙写
1 2 对苦 恼 的归 因分 析 .
晰讲 解 , 然而 所 准 备 的 内容 在 课 堂 上 却 讲 不 完 ( 实 其 很 多 的 时 候 所 准 备 的 内容 在 进 入 课 堂 前 就 注 。。 曼璺 m W 曼 。 w竺 。
2年9( ) 0 第 中 1 期旬 1
中学 擞 学教 学参 考
圈 圆 圈 豳 圈 圆 圈 豳 圈 圈 豳 圈 圜 圈 豳 圜
孙 学 东 周 靖 ( 江苏 省锡 山高级 中学 实验 学校 ) 向. 实际备 课 中 , 们所 关注 的 往往 是 选材 与 立 序. 但 我 “ 让 学生跳 出题 海 , 师 就 要 跳 人 题 海 ” 每 天 所 要 要 教 , 做 的似 乎就 是作 题与 选题 , 然后 将 这些 “ 题 ” 门别 好 分 类 地传 输 给学 生. 是 , 节 课 的教 学 目标 会 随 着 所 于 一 选择 的题 目而改 变 , 学课 的 目标 往 往就 是 解决 教 师 数 选择 的“ 好题 ” 数 学 课 堂 成 了 习 题 的训 练 场 ; 了将 , 为
这 些 “ 题 ” 输 给 学 生 , 师 是 如 何 辛 苦 地 选 择 教 好 传 教
1 从 教师的苦恼谈起
1 1 S教 师 的苦 恼 .
S教 师在 一 所 省 级 示 范 初 中从 事 数 学 教 学 工 作 已近 十年 , 获得 过 区 、 级 青 年 教 师 优 质 课 比赛 的一 市
时 目标 , 围绕 目标 选择 素 材 , 将 这 些 素 材 按 照 一 定 再 的顺 序 和方 式呈 现给 学生 . 然 , 显 目标 、 材 和 立序 这 选 三者 中 , 目标 是 备 课 的 起 点 , 道 是 教 学 目标 存 在 难
篇10初中数学教育叙事
篇10初中数学教育叙事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一:本学期初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格,每个教师都严格按照制定的方针不折不扣的执行。
每周的集体备课都统一进度,一周教学信息反馈。
对一个星期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剖析。
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同时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还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业务培训,比如在陈屿中学召开的玉环县的初三复习研讨会,组内的所有所有成员全部到场,做记录、提出自己观点等,还积极的参加了浙江省睿达资质教育组织的名师名课堂活动,为期两天八节课的展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还有我和年轻教师组团参加“实验联盟”的教学研究,到沙门中学共同探讨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活动。
组内的老教师颜老师和我对年轻教师给予了很多的教学指导,年轻教师梁晓辉、林志勇积极好学,勤勤恳恳,进步较快,课堂更加精彩。
陈贇、赵春玉、金双双老师是骨干力量。
在作业的编写试卷的审核多做出了贡献,使得我们的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得到同行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我们组积极配合学校数学大组的活动,需要我们上学校公开课或者有其他业务需要时候,都以大组为中心,维护大组的利益至上的原则。
本学期我们启动了学生竞赛辅导培优工作,我负责培优试卷的编写和完成答案工作,兢兢业业,编写的试卷和竞赛考试卷得到了组员的认同。
在每个星期四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各个班级优秀的中学生辅导、答疑。
共完成培优试卷8份,使优生更加优秀。
现在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员团结、工作积极、活动有序的阳光团队。
上学期期末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工作重点,开学初按部就班的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说105班的学生成熟了、懂礼貌了。
106班浮躁的心开始安静了,两个班的学生上课时的纪律有了很大进步,早读课虽然有一个阶段不理想,但是在群我和两个班主任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成果。
夜自修、午自习违纪学生已经很少见到,接下来抓班级成绩是我的重点。
本学期两个班级都召开了多次主题班会课,我身先士卒,确定课题,率先给两个班主任找材料,组织材料,为班会课上的精彩精心策划。
初三数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初三数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初三数学教学的整体目标和意义;2. 分析初三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3. 设计一节符合教学目标的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设计: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内容的合理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初三数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相关要点。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参考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重点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知识性目标: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具体数学知识和概念。
例如,初三数学的知识目标可以包括代数方程、平面几何、概率与统计等。
2. 技能性目标: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和提高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初三数学的技能目标可以包括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推理证明等。
3. 过程性目标: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初三数学的过程目标可以包括调整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
以下是初三数学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些建议:1. 综合性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单元或章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教学。
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2. 效果性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数学潜能。
4. 探究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性质。
5. 合作性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数学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除了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三数学教案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
中学课程资源第1期人们常说,“牵牛要牵牛鼻子”。
其实,对于一堂课堂而言,也是如此。
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效的课,即课堂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尤为重要,它就像“牛鼻子”,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
孔子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规范叙写,使课程目标显性化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达成性,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统领作用。
课堂目标叙写需要考虑三个要素:一是课程标准;二是教材理解;三是学生学情。
只有将三个要素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指挥员”和“方向盘”的作用。
那么,如何确定并准确叙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呢?一、目标的设定要源于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所有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源于课程标准,并接受课程标准的检验。
课程标准是课堂设计的“DNA”,它规定了在课堂教学后,学生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融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并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确定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具体目标。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课程标准要求: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和(a+b)2=a2+2ab+ 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利用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师在教学时,要依据此标准,准确设定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参照。
二、目标的设定要基于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数学教学有三个理解:一是理解数学;二是理解学生;二是理解教学。
其中,理解数学是基础,为理解学生和理解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数学教材是统一的,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却存在差异,对数学内容解读的层次和结构也会因人而异。
因此,教师要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就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解析。
我以“平方差公式”为例,浅析如何解读教材内容。
1.“平方差公式”的“单元地位”教材是一个系统的知识链,课时内容往往是单元知识链上的一环,与前课时和后课时形成一个整体。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育叙事初中数学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
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
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初中数学教育叙事,希望能帮助到你:初中数学教育叙事范文一:本学期初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格,每个教师都严格按照制定的方针不折不扣的执行。
每周的集体备课都统一进度,一周教学信息反馈。
对一个星期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剖析。
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同时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还积极的参与到各种业务培训,比如在陈屿中学召开的玉环县的初三复习研讨会,组内的所有所有成员全部到场,做记录、提出自己观点等,还积极的参加了浙江省睿达资质教育组织的名师名课堂活动,为期两天八节课的展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还有我和年轻教师组团参加实验联盟的教学研究,到沙门中学共同探讨初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活动。
组内的老教师颜老师和我对年轻教师给予了很多的教学指导,年轻教师梁晓辉、林志勇积极好学,勤勤恳恳,进步较快,课堂更加精彩。
陈贇、赵春玉、金双双老师是骨干力量。
在作业的编写试卷的审核多做出了贡献,使得我们的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得到同行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我们组积极配合学校数学大组的活动,需要我们上学校公开课或者有其他业务需要时候,都以大组为中心,维护大组的利益至上的原则。
本学期我们启动了学生竞赛辅导培优工作,我负责培优试卷的编写和完成答案工作,兢兢业业,编写的试卷和竞赛考试卷得到了组员的认同。
在每个星期四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各个班级优秀的中学生辅导、答疑。
共完成培优试卷8份,使优生更加优秀。
现在的初一数学备课组,组员团结、工作积极、活动有序的阳光团队。
上学期期末我们制定了本学期工作重点,开学初按部就班的执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说105班的学生成熟了、懂礼貌了。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怎么写
在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确定教学任务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任务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班级的芳龄特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数学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在确定教学任务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编写高质量的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全面评估:1. 确定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难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2. 分析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芳龄、认知水平、数学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以便确定教学任务目标的合理性;3. 设定教学任务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任务目标,包括知识性、能力性和情感态度价值观;4. 设计教学任务策略:根据任务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检查和调整教学任务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及时检查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在撰写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的文章中,我们应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让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在文章中,我们要多次提及“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并对其进行详细解释。
文章还应该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便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一主题。
从个人观点来看,确定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是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的。
只有合理确定教学任务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要求,撰写的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的文章需要使用序号标注,详细分析确定教学任务目标的步骤,并在文章中多次提及“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的相关内容。
文章总字数应不少于3000字,以确保对主题的全面探讨。
在文章完成后,我会对文章进行审核,以确保文章符合要求并满足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目标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数学知识的层次性,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明确(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明确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目标明确1. 引言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不仅是培养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关键学科,也是未来高中、大学甚至职场的基础。
因此,明确初中数学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的内涵初中数学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等,同时,学生应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开方、方程求解等,同时,学生应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如分类讨论、归纳总结等。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对数学学科有兴趣,愿意主动学习。
同时,学生应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的制定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3.1 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过高会导致学生产生挫败感,过低则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具有层次性学习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即从基础目标到高级目标,让学生逐步实现。
3.3 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学生可以根据目标进行具体操作,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4.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初中数学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应采取以下措施:4.1 教师方面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学生方面学生应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请教老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5. 结语明确初中数学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定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定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定方法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定方法,通过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设定方法。
结合人性化教育理念,本文从学生个体差异、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初中数学教师制定有效学习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定方法;人性化教育;个体差异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转型。
学习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数学学习目标,成为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初中数学学习目标设定方法,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目标设定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是人性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间的认知、兴趣、动机、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目标。
2.分层次设定学习目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优秀目标三个层次。
基础目标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重点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目标针对中等水平学生,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秀目标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侧重于提高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设定1.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初中数学教师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各个知识点、技能点的要求,确保学习目标与课程标准相一致。
2.结合课程标准,细化学习目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将课程标准中的宏观要求具体化、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课程标准中提到“掌握勾股定理”,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细化为“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
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1. 引言在设计初三数学教案时,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
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学活动的展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三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设定方法。
2. 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中所期待学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特定成果。
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 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协助评估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3. 教学目标设定的原则在初三数学教案中,教学目标设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而清晰,确保学生理解预期的结果。
- 可行性: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设定,在能够达到的范围内。
- 综合性: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个层面。
- 渐进性:教学目标应逐步提高,从基础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4. 教学目标设定的步骤在初三数学教案中,设定教学目标的步骤如下:a. 分析教材和课程标准:仔细阅读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需要教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内容。
b. 确定学习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内容,确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
c. 设定目标:根据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等。
d. 分层次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拓展目标,保证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e. 明确具体要求:对于每个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5. 示例教学目标设定以初三数学教案中的“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容为例,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方程和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区分二次方程和一次方程,能够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
- 技能目标: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代入法和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图像法解不等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张香海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目前,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导学案(或其他类似名称)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形式一般都是在页面开始就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此目标展开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的依据,它明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并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这样的设计方式出发点非常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学生对照导学案可以基本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合格了。
也正因为如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显得尤为重要而又难以把握,它必须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可以检测。
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了初中学段该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
但也正由于是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因此它通常是用非常简练、概括和抽象的方式加以表述,若将其照搬成课堂教学目标明显是不合适也不可能达成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例,其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的目标要求是“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这样的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如果在课堂教学目标中一一简单罗列出来,就反映出如下问题:①显得空泛化,因为这样的目标更像是一种理念或口号,面对目标学生体会不出自己究竟应该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②显得普适化,这样的目标放在任何一节数学课上都是正确的,但在课堂上要具体操作时却又无从下手。
如: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
达到什么程度算是了解和掌握,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探索。
这里叙述的不清楚。
因此,若以此为课时教学目标,特别是呈现在导学案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往往让学生觉得迷茫而无所适从。
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还是教师缺乏针对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的意识,这种缺失实体之根本的目标,往往成为大而化之的抽象目标,在任何课堂教学中都无法具体落实。
事实上,学生的整体发展或某项意识与能力的形成,需要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载体来实现。
课程标准中也提供了针对各章节的具体目标,但相对于每节课所需要确定的教学目标而言,仍显得空泛而难以落实,因此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工作就是解构课程标准,将宏观的课程标准重构为每节课具体的课时目标。
当然,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除了考虑上述知识、能力目标外,要考虑的因素还有许多方面,首先,必须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经验。
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千篇一律,要体现出班级的个性特色;其次,教学是活动,就必然有过程,它包括知识本身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
对于这些过程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教学可能就变成教师单纯的知识讲授,很明显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意图是背道而驰的;最后,确定了课时教学目标以后,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把它落实到每一个教学单元。
我们在平时听课时常常看到一个环节还没有搞清楚,另一个活动单元又开始了,于是只看到学生在活动,而没有看出学生活动的目的和成效,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订时没有制订各个活动单元的教学目标,而每个活动单元都有不同教学功能,是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载体,目标不明,必然导致上述现象。
二、如何叙写教学目标能够真正起到引导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项要素,有一套规范的叙写方式。
1.行为主体行为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
在实际的行为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
例如:“能够独立解答某种类型的问题”这个目标的逻辑主语是学生。
而“使学生”“教会学生”“培养学生”之类的表述其主体都是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表述都是不合适的。
2.行为动词行为目标要表述的是学生能够作出某种行为,而这是要用恰当的行为动词来表述的,行为动词的选择使用要能够反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应主要选用反映外部行为变化的词语来陈述,要能说清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其内在的能力或情感的变化,并尽量使这种变化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
陈述中应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等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词语,因为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理解,这就会给教学目标的具体导向及检测带来困难。
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动词,如“写出”“背出”“列出”“判定”“解决”等。
陈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结构,行为动词说明动作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识别给定图形是否中心对称图形”。
在数学学科中,具体动词可参考下表:3.行为条件行为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如“根据图形”“不使用计算器”“十分钟内完成”等。
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境。
4.表现程度行为目标的表述需要指明表现程度,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结果一定存在着差异性,尽管我们不能以学生个体的形式描叙行为结果,但我们仍然可以用半定量的数据来表明我们希望达成的结果,即以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来评价学习效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有一半人能……”“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完全正确”等。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举例四、教学目标的叙写具体实例分析。
新课标2011人教版九年级上23.2.2一课。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一步:解析课程标准,确定关键词课程标准中对相关内容的要求是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其关键词是“了解”。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二步:分析关键词了解的同义词是:说出、识别、辨认、举例等等。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三步:分解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
如:判断、发现、解决、寻找、参与等等。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指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通过什么来实现。
教学目标叙写的第五步:确定行为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
最后达到什么程度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①准确说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②能在给定规则图形中识别中心对称图形;③欣赏花边、邮票、商标等有规律变化的图案,能指出其中的中心对称图形,欣赏其美感;④80%的同学能用直尺和圆规等工具将给出的图形和对称中心画出中心对称图形;再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一课第一个老师: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印丽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掌握绝对值的定义及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第二个老师:云南—曲靖市—宣威市务德镇第二中学--郝明确定的教学目标:1、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引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概念。
2、借助数轴理解绝对值的意义,90%的学生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3、通过分类讨论有理数的绝对值,渗透数学的分类思想。
比较以上两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第二个老师就比第一个老师制定的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第一个老师运用的理解掌握是个含糊不明确的词语,不可测。
怎么才算达到理解掌握,通过什么来达到不具体。
再看一个例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一课:第一个老师:河南—信阳—潢川县第五中学—陈安阳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并能准确合并同类项。
3、能再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化简。
4、通过类比数的运算探究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从中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思想。
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的情境中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归纳出同类项的两条标准。
并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体验探求规律的思想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老师是河南——濮阳——南乐县实验中学——梁照生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道整式加减的意义。
2、会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3、能用整式加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整式加减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这两个老师确定的进行目标对比来看:第一个老师把教学目标分列开来是不符合要求的,目标的条目太多不切合实际,一堂课无法完成。
还有一些行为动词用的不准确,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还有重复的语句较多,如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并能准确合并同类项。
第二个老师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比较简洁,具体,运用的行为动词也较准确,如知道、会用、能用、体会、发展等。
具有可测可评性。
五、课堂学习目标的表述方法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习目标的表述(陈述、叙写)要使用行为动词2、学习目标一定要突出行为主体——学生3、学习目标切忌普适、含糊、空洞、宽泛、面面俱到,对学生必须达到的行为和能力指向不清4、学习目标要适切、具体、明确、细化,能表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便于课堂检测5、学习目标一般以2-3条为宜,突出1个主要目标。
注重显性目标表述的行为化、过程化、可检测化注重隐性目标表述的外显化、表现化、可观测化同一单元中不同课型、课次学习目标有其侧重点附“数学课程标准引领下的行为动词作参考”: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计算、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求出等。
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推导、灵活运用、触类旁通等。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摒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