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带拼音)(20200817225931)
古诗二级拼音与译文

古诗二级拼音与译文1.《悯农(二)》唐李绅chūn zhînɡ yí lì sù,春种一粒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nïnɡ fū yïu â sǐ。
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种一粒种子,等到秋天就能收获很多。
全国没有一块田地是空闲的,但是还有农夫饿死。
表现了社会的黑暗。
2. 《鹿柴(zhài)》唐王维kōnɡ shān bú jiàn rãn空山不见人,dàn wãn rãn yǔ xiǎnɡ但闻人语响。
fǎn jǐnɡ rù shēn lín返景入深林,fù zhào qīnɡ tái shànɡ复照青苔上。
〖译文〗此诗描写夕阳林深的动人景色。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只是能听见说话的声音。
夕阳的光线射入深林,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3. 《青松》当代陈毅dà xuě yā qīnɡ sōnɡ,大雪压青松 ,qīnɡ sōnɡ tǐnɡ qiě zhí.青松挺且直 .yào zhī sōnɡɡāo jiã,要知松高洁 ,dài dào xuě huà shí.待到雪化时 .〖译文〗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
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
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
4. 《渡易水歌》战国荆轲fēnɡ xiāo xiāo xī yì shuǐ hán ,风萧萧兮易水寒,zhuànɡ shì yí qù xī bú fù huán。
精选范文之悯农拼音版

悯农拼音版《悯农二首》组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户农民的适应环境状态。
下面给大家分享悯农的全诗拼音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mǐnnóngèrshǒu悯农二首cháodài:tángdài朝代:唐代zuòzhě:lǐshēnchūnzhǒngyīlìsù,qiūshōuwànkēz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sìhǎiwúxiántián,nóngfūyóuès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chúhérìdāngwǔ,hàndīhéxiàt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shuízhīpánzhōngcān,lìlìjiēxīnkǔ?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实际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这和前两句联络起来,便构成了成群结队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用笔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并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好运,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悯农 》杨万里.拼音版

悯m ǐn 农n ón ɡ【宋s òn ɡ】杨y án ɡ万w àn 里l ǐ稻d ào 云y ún 不b ù雨y ǔ不b ù多du ō黄hu án ɡ,荞qi áo 麦m ài 空k ōn ɡ花hu ā早z ǎo 着zhe 霜shu ān ɡ。
已y ǐ分f ēn 忍r ěn 饥j ī度d ù残c án 岁su ì,更ɡèn ɡ堪k ān 岁su ì里l ǐ闰r ùn 添ti ān 长zh ǎn ɡ。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注 释】稻云:指大面积的稻子如云一般。
黄:成熟。
“荞麦”句:荞麦因为过早经受霜冻而只开花不结实。
已分(fèn):已经料定。
残岁:岁终,年终。
更堪:更哪堪,更不堪。
闰:指农历闰月,使一年又多了一个月。
【白话译文】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鉴赏】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
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李绅《悯农》的故事

李绅《悯农》的故事李绅《悯农》一【原文】悯农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 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李绅《悯农》二原文悯农chūn zhǒnɡ yī lì sù,春种一粒粟,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收万颗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海无闲田,nónɡ fū yóu è sǐ。
农夫犹饿死。
注释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