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的若干问题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的若干问题
摘要 :对知识转移 的定义、知识转移 的过程 、知识 转移 的关键影 响 因素进行 总结 和归纳 ,对 目前 国 内学者研 究 较 少的知识转移速度 问题 ,也进行 阐述 ,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 ,提 出知识 转移 的横 向知识转 移和 纵向知识 转移 。 关键词 :知识转移 ;影响 因素 ;转移情境 ;转移过程 中图 分 类 号 :G 0 3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79 (0 2 9— 13— 4 0 0— 6 5 2 1 )0 04 0
So sue n r i n o e e Tr n f r Re e r h me Is so Fo eg Kn wldg a s e s a c
GUO P i o,GUO Do g i n et a n qa g
( col f uies d iirtn uqa nvr t,Q azo 6 0 1 C i ) S ho o s s mns ao ,H ai U i sy unh u3 22 , hn B n A t i o ei a
21 02 ̄

si ㈣ e ce dT
m 哪 h 叽t R
2 9 ji n 10 79 .0 20 . 3 o:03 6 /.s . 00— 6 5 2 1. 90 4 s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的若干 问题
郭培 韬 ,郭东 强
( 华侨 大学工 商管理 学院 ,福建泉 州 3 2 2 ) 6 0 1
近年来 ,关 于 组 织 的 知识 在 竞 争 战略 中 的作 用 在理 论 界 经 历 了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P noe any ers 、B re 、 We ee n f r r h等提 出 “ 源为基 础 ” 的公 司观点 ,该 观 资 点把企 业 描述 为具 有 粘 性 的难 以 被模 仿 的资 源 的集 合 。它着 重强调 了通 过 对 这些 资 源 的保 护 和 配 置 实 现企业 的利 益 。进 入 2 0世 纪 9 O年 代 ,Tee i — ec、Ps a n o和 Sun等 又提 出 “ he 动态 能力 ” 的 观点 ,它更 加 关注 对于 支撑 这 些 资 源 的能 力 的变 化 的重 要 性 ,该 观点集 中研 究 了公 司 已有 特殊 资 源 的发 展 而 不 仅 仅 是探 索 新 资 源 。 随 后 ,Gat ae rn、B dn—Flr ul 、以及 e Cn e Paa d等 提 出 以 “ 识 为 基 础 ” 的公 司 onr和 rhl a 知 观点 ,它 把组织 的知 识 看 作 是组 织 的一 项 关 键 性 的 竞 争 性 资 产 ,并 强 调 了 组 织 整 合 隐 性 知 识 的 能力 。 伴随着 “ 识为基 础 ”公 司观点 的提 出 ,H br 知 ue 和 A gt ro 等学 者对 于组织 学 习开始 表现 出 了足够 的兴 趣 ,即组 织 如 何 生 产 、保 留 以及 转 移 知 识 ] 。他 们从对 知识 和 学 习关 注 的过 程 中 学会 的最 重 要 的课 程就 是 ,仅仅拥 有 那 些存 在 于组 织 的某 个 角 落 具 有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杨翩翩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年(卷),期】2010(042)002
【摘要】知识转移不仅是管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受到国际贸易、产业分析、人力资源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关注.学术界和企业界均已认识到知识转
移在企业获取利润、赢得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文章分别回顾了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
利益相关者之间知识转移的定义、转移过程、转移障碍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和作用结果,并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建议.
【总页数】7页(P14-20)
【作者】杨翩翩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
【相关文献】
1.国外大学技术转移扶持政策研究综述:措施、效果与启示 [J], 张其香;武学超
2.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研究综述 [J], 张永宁;陈磊
3.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J], 张宏丽;郭英
4.国外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理论研究综述 [J], 王萍
5.基于定量和知识图谱分析的国外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J], 吴俊芳;李桥兴;程嘉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_唐炎华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_唐炎华
【 1】
势至关重要
【 3】
。 众多实证表明能有效地在组织内部
【 4】
实现知识转移的组织比那些不能有效转移知识的组 织更具生产力和生命力 。Nonaka 认为 , 只有那些
【 5】
。 此后知识转移 , 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关注
热点 。 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 共享 , 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 间的转移或传播 , 此处用转移而不是扩散这个词 , 是强调知识转移不仅是知识的扩散 , 而是跨组织或 个体边界的有目的 、 有计划的共享
【 2】
持续创造新知识 , 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 , 并迅速 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 。
1 组织知识转移的层次及过程
知识转移可 以通过一系列机 制发生 , 其中包 括: 人员迁移 、 培训 、 交流 、 观察 、 技术转移 、 逆 向工程 产品 、 复制惯 例 、 专利 、 科学出版 物和说 明 、 与供应商及客户的交互作用 、 联盟或其它跨组 织间的关系等等
知识总是附着在某些载体之中的 , 按照 Nonaka &Takeuchi 的划分 , 知识在主体间分四个层次 :即 个体 、 团体 、 组织与组织间 , 如图 1 所示 。 知识 主体的这四个维度 , 可以明确组织知识的形成与基 础 。 因此 , 知识 的转移也就在 是这四种层次 间发 生 , 即个体与团队 、 个体与组织 、 团队与组织 、 组 织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 。 其中前三个层次属于组 织内部的知识转移 。
【 6】

Kogut &Zander 认为 , 企业转移知识的 能力是 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 。 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收新知 识和有效利用新知识 , 通过知识转移 , 将那些使组 织获益的知识加速 应用 , 从而 使组织获得竞 争优 势 。 企业有效的进行知识转移 , 对企业提高竞争优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林枫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林枫

管理论坛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卷第5期J O U R N A LO F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 o l.16N o.52010收稿日期:2009-06-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2045)作者简介:林枫(1977-),男,湖北武汉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司发展研究;徐金发(1946-),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发展研究。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林 枫,徐金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摘要:知识的创造和转移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文章通过对现有有关知识转移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知识内涵、知识转移的定义、理论基础和视角、过程、领域、测量以及评价等方面,对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转移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展望,明确组织知识转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知识;知识转移;内隐性;网络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0)05-0047-08 业务环境的动态性和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使得组织知识成为发展公司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1]。

公司需要转移和获取新的知识以寻求发展和生存,因此知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

它影响了主要的组织成果,包括企业的能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绩效,高新技术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以及短期的新产品财务绩效等[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进行了许多研究,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已成为战略和组织研究的根本主题[1]。

学者们从组织学习理论、网络理论等视角来考查知识转移有关的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国内对知识转移文献的综述较少,有的也不系统,因此做一个基于知识转移的文献评述是必要的,以厘清:(1)该研究领域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基础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2)做一个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归纳和总结,启发新的研究内容和完善现有的研究,以利于知识转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跨国公司知识流动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知识流动文献综述

跨国公司知识流动文献综述1 研究的理论背景1.1 “企业知识基础观”的形成有关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从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到Porter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战略理论,都是从企业外部来寻找竞争优势;然而,这些外生的竞争优势理论并不能解释两个企业在面临相同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机会的条件下依然会有不同的绩效表现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 of firm)开始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视角转移到企业内部。

“企业资源基础观”的核心观点是:将企业视为一个独特的异质资源和能力的组合,此时,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发展企业未来的资源基础的同时,实现对现有资源和能力的最优配置(Grant, 1996)。

在“企业资源基础观”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正是源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

但是,现实中,企业的大多数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的,因而会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这也正是的该理论的局限所在。

20世纪90年代,Prahalad和Hamel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从而标志着“企业能力基础观”(capability-based view of firm)的产生。

该理论认为,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才是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

但是,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呢?众多学者提出,隐含在这些资源和能力之下的是在企业内部获得和维持的组织知识(Kogut and Zander 1992;Conner and Prahalad 1996;Grant 1996a;Kusunoki et al. 1998;Verona 1999)。

1早在1945年,Hayek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一文中就曾指出知识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开始将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重点转到了企业拥有的知识上面。

Nonaka(1991)认为,在一个不确定是唯一可确定之因素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无疑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那些持续创造新知识,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并迅速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

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一、引言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在国际合作中,知识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二、知识转移的类型按照知识转移的类型,可以将它分为两类:内部知识转移和外部知识转移。

1.内部知识转移内部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组织的一个部门、团队或个人转移到该组织的另一个部门、团队或个人的过程。

内部知识转移往往采用形式和非形式的知识共享方式。

例如,在公司内部,分享经验、培训、战略会议等形式可以促进内部知识转移。

2.外部知识转移外部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组织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国家的过程。

外部知识转移往往采用跨组织、跨国家和跨文化的方式,包括技术转让、合资公司、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盟等。

外部知识转移往往涉及到知识的产权、保密性和竞争力等问题,需要加以控制和管理。

三、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往往涉及到技术、文化、金融和管理等方面。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合作中的重要问题。

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需要处理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许可、授权、专利、商标等问题。

双方需要达成一致,并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确保知识的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

2.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国际合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建立跨文化的合作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国际合作中的另一个难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语言障碍可能会影响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障碍,建立跨语言的合作机制,以解决语言问题。

4.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是国际合作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包括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协作平台以及信息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研究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研究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些公司通常运营在多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必须不断将知识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以有效地管理其全球业务。

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成功运营的关键之一。

它涉及到将知识从一个地区传递到另一个地区,以解决特定的业务问题,并在新的环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通常包括跨地区的沟通和合作,以及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

跨国公司中的知识转移实践通常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跨地区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和合作障碍。

其次,跨国公司通常拥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专业领域,必须找到合适的渠道将这些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

此外,跨国公司还必须面对不同的法律和法规,以确保知识转移的合法性。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跨国公司通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践知识转移。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视频会议和远程工具来促进跨地区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还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和专业社区,以便员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和专业技能。

尽管跨国公司在知识转移方面面临许多挑战,但成功实践知识转移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知识转移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市场和文化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其次,它可以帮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最好的实践和经验,以促进创新和改进业务流程。

最后,知识转移还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风险,并更有效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是必需的。

为了成功地实践知识转移,公司必须发展跨地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专业社区。

只有这样,跨国公司才能让不同地区之间的知识转移更加顺畅,并获得更好的业务成果。

国内外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分析

识 , 称 作 信 息 , 括 事 实 、 确 的 命 题 和 符 号 , 指 易 于 编 也 包 明 是 撰、 可文 本 化 的 知 识 , 用 规 范 化 和 系 统 化 的 语 言 进 行 传 播 , 可 且 在 传 播 中本 质 不 易 变 异 。 隐 性 知 识 包 括 信 仰 、 喻 、 觉 、 隐 业 最 重 要 的 战 略 资 源 , 企 业 rn(9 6 J 把 是
获 取 和维 持 竞 争 优 势 的 关键 。企 业 进 行 交 易 的过 程 也 就 是 知
识 转 移 的 过 程 。学者 们 从 基 于资 源 的 观 点 _ 、 于能 力 的观 4 基 J 点 [ 、 于 知 识 的 观 点 _ 等 不 同 角 度 对 企 业 内 及 企 业 问 的 基 2】 t 知 识 转 移 进行 了 研 究 , 得 了丰 富 的研 究 成 果 。 取
一 一
到 的 事 件 所 作 的记 录 ; 信息 是 经 过 处 理 后 具 有 意 义 的数 据 ; 知
识是 人 类 思 考 信 息 的能 力 。 12 知 识 的 分 类 . 在知 识 管 理 文 献 中 , 于不 同 的研 究 视 基
㈨如
角 , 识 的分 类 也 不 相 同 , 阅 读 相 关 文 献 的基 础 上 , 们 对 知 在 我 知识 的有 关 分 类 进 行 了整 理 、 纳 和 总 结 , 表 1所 示 。 目 归 如 前 , 遍 接 受 的 是 普 兰 妮 ( o n i15 ) 性 知 识 (x li 普 P l y, 9 8 显 a e pc it k o eg ) 隐 性 知 识 (ai k o l g ) 0的划 分 。 显 性 知 nwl e 和 d t t n we e¨ J c d

国内外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刘春艳

国内外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综述_刘春艳

国内外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刘春艳王伟【摘要】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热点研究问题,其研究视角经历了由传统的信息网络视角向社会网络视角的转变。

信息网络视角下,学者们主要从知识源、转移的知识、知识受体、转移媒介、转移情境五个维度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社会网络视角下,学者们更多地是从网络关系和网络结构两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虽然该领域的研究颇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关键词】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信息网络社会网络Abstract:The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have been the hot research topic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and the research on them has experien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information network to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network,the scholars carry out the research from knowledge source,knowledge of transfer,knowledge receptor,transfer media,transfer situation and achieve fruitful resul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the scholars carry out the examin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network relationship and network structure and achieve certain results.Although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put a high value on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obtained more gratifying result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Key words:knowledge transfer influence factors information network social network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相比于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等传统生产要素,知识已经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新兴生产要素,知识的大量产出及其广泛利用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国内外关于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转移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高校技术知识向企业转移的研究综述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3期
20 0 8年 6月
郑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 N L F H N Z O N E S Y F IH D SR S i S ec) O R A E G H UU I R I G T N U T Y( c lc ne O Z V T O L I oa i
[ 摘
要】 目前, 国高校立项和鉴定的科研 成果逐 年增 多, 真正得到转化并取得 明显经济效益的成 果 我 但
却很 少。基于对 国内外高校技术知识扩散 的研 究背景 、 高校一 企业知识扩散研 究的主要 内容和特征 、 影 响 高校技 术知识 向企业扩散 的关键 因素三个方 面的评述 , 为 : 认 国内相 关研 究存在 的主要 问题是宏观
Vo. No3 19 .
Jn 20 u.08
[ 文章编 ̄ 1o9 3 2 (0 8 0 — 0 8 0 - o — 7 9 2 0 )3 0 8— 3 1国 内外关于源自校 技术知识 向企业转移 的研究综述
武静 雯 , 方润 生
(. 1中原工学院 财务处 ,河 南 郑州 5 0 7 t 00 ; 4 2中原 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 00 ) . 507
教师 的基本 权利 和义务 。国 内外 一些校 企结 合的成
分 析 国 内高校 大量科 研 成果 的特 征 时发 现 , 校 知 高
识 创新 的形 式 和 内容 , 遍 与企 业实 际 的技 术 需求 普
相 差 很 远 , 校 的 知 识 创 造 与企 业 的 知 识 再 创 造 活 高
功实 践表 明 , 校 的知识 扩 散能 够有 力地 促 进经 济 高
维普资讯

国外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述评_孟凡静

国外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述评_孟凡静

策略性转移 组织将偶尔完成重要 策略性任务得来的集 体知识 , 转移给整个 组织 。 相异
织之间 。
收稿日期 : 2008 - 03 - 21 基金项目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编号 : 2007870002) 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 : 孟凡静 (1972 - ) , 男 , 硕士 , 馆员 , 研究方向 : 知识管理与数字图书馆 。
—5 —
2008 年 8 月 August 2008
在进行知识转移时 , Dixon (2000) 认为有 3 个因素会 影响到转移机制的抉择及转移模式的成功与否 : 谁是预定 接收者 ; 任务或作业的属性 ; 转移的知识类型 。根据以上 3 个因素 , Dixon 提出 5 种知识转移的类型 , 整理如表 1 :
2008 年 8 月 August 2008
〔关键词〕 知识转移 ; 国外研究 ; 综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821 (2008) 08 - 0005 - 04
A Synthesis of Abroad Study on Kno wledge Transfer

Meng Fanjing Li Kerong (Library ,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 Xinxiang 453003 , China)
人到跨组织的领域) 。另外 , 对话与沉思的质与量被假设与 知识管理模式的质与量高度相关 ; (3) 吸收及扩散 : 从环 境中吸收知识与扩散知识到环境中 。吸收及扩散基本上是 知识输入及知识输出的概念 , 这些知识可以是内隐的 , 也 可以是外显的 , 包括认知 、产品及技能等形式 。
Gilbert & Cordey - Hayes (1996) 提出知识转移五阶段模 式 (图 2) , 认为当组织认知到组织内缺乏某种知识时 , 便 产生 “知识落差”, 需要将知识转移进来 : (1) 取得 。在知 识转移之前 , 它必须要先取得 。组织可以从它过去的经验 、 由工作中 、由个人或由不断地搜寻过程中取得 ; (2) 沟通 。 沟通可以是书面的或是利用语言的方式 , 必须先有沟通的 机制 , 有效转移知识的作用才能发挥 ; (3) 应用 。把获得 和交流过的信息应用到组织中 ; (4) 接受 。主要是组织中 个人对应用信息的接受 ; (5) 同化 。这是知识转移最重要 的步骤 , 它是组织知识应用的结果 , 将结果转换成组织的 例规 , 进而改变组织的日常工作 。同化的意义是指 “知识 创造”的过程 , 包括累积学习的过程 , 它隐含认知 、态度 和行为所看出来的个人 、团队和组织改变是因为使用取得 知识的结果 。

国外语言迁移研究报告

国外语言迁移研究报告

国外语言迁移研究报告根据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外语言迁移是指在学习和使用某种外国语言时,母语对该外国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产生的影响。

这个现象在许多跨文化的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讨论。

首先,国外语言迁移可以由母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产生影响。

在语音方面,母语的音系会影响学习者对外国语音的产生和辨别。

例如,英语学习者可能会把中文音节的浊音辨别为英语中相近的清音。

在语法方面,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序可能会影响学习者对外语句子结构的理解和表达。

例如,德语学习者可能会在英语中出现动词位置错误。

在词汇方面,学习者可能会将母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借用到外国语言中,这可能导致词义的混淆和偏差。

在语用方面,学习者可能会在外语中使用母语的礼貌用语和语用习惯,这可能会引起文化误解和冲突。

其次,国外语言迁移的影响会因学习者的语言接触和使用环境而有所不同。

学习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和他们所学习的外国语言的社会地位也会影响他们使用外国语言的策略和流利度。

在使用外国语言时,学习者可能会在语言上表现出一定的偏好和倾向,比如音调、语速、语气等。

这些偏好和倾向可以追溯到学习者的母语和文化背景,并反映在他们对外语语音、语法和用法的掌握和使用上。

最后,国外语言迁移的研究为语言教育和跨文化交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了解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学习经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学习外国语言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误解。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语言目标,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以促进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总之,国外语言迁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它表明母语对外国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国外语言迁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求,为语言教育和跨文化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国外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研究述评

国外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研究述评

国外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研究述评
李勤;姚笑秋;朱太球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知识转移已成为一个战略性问题,大学在推动并促成学术研究商业化中的作用千差万别,大学与产业之间互动明确的管理模式以及知识转移过程的识别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通过对现有关于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大学知识转移的模式和机构、知识转移机构中的知识转移治理、知识转移制度以及知识转移的绩效和激励等方面,对国外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展望,明确大学知识转移治理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总页数】6页(P82-87)
【作者】李勤;姚笑秋;朱太球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2
【相关文献】
1.我国大学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J], 袁永久
2.国外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述评 [J], 孟凡静;李克荣
3.国外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研究述评:角色、组织模式和绩效测评 [J], 张宏伟
4.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J], 林枫;徐金发
5.国外大学技术转移研究述评 [J], 刘渊;于建朝;连建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现状及分析

收稿日期:2008-01-16作者简介:陈 飞(1964-),男,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发表论文数篇。

国内外知识转移研究现状及分析陈 飞(温州医学院图书馆,浙江温州325035)摘 要 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检索国内外对知识转移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检索结果和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知识管理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821(2008)07-0015-02Research Status and Analysis on Knowledge Transfe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Chen Fei(Library,Wenzhou Medical College,Wenzhou 325035,China)Abstract Knowledge transfer is an importan t componen t of knowled ge management.Based on the retrieval of knowledge transfer papers,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retrieval results and related literatures.Key words knowledge transfer;research status;knowledge management在当前的知识社会里,知识已经成为集体、个人竞争的基本要素,也是集体和个人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创新是知识管理过程的主要活动,其中知识转移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1]。

有效的知识转移对组织流程和产出非常关键,例如通过知识转移可以实现最好的经验转移、学习速度、组织生存。

能够有效地获取知识并促进组织内的知识转移,防止核心知识外溢给竞争对手。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的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国外研究述评.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的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国外研究述评.

基于知识流动视角的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国外研究述评0 引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设立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化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增强全球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

目前,学者们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从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动机、研发区位决策、研发国际化的组织结构模式选择和管理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从知识流动的视角研究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研究比较分散,还不能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需要进行梳理和总结才能对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知识流动有清晰的认识。

1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知识流动的概念界定知识流动即知识的转移、溢出、扩散的总和。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创新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地区,而是出现了向全球扩散的趋势,技术和人员的全球转移必然伴随着知识的转移、溢出和扩散,因而知识流动的范围也呈现了全球化的趋势。

Zanfei[4]将跨国公司获取知识的途径及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表现为双向流动网络,并将这个双向流动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

前者是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公司机构之间的知识生产及使用活动,后者是指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流动。

同样,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所产生的知识流动也分为企业内部知识流动和企业外部知识流动。

内部知识流动即发生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研发中心与子研发机构之间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知识流动;外部知识流动是指跨国公司通过研发国际化所获取的外部知识溢出和知识转移,以及跨国公司研发对东道国企业的知识扩散。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知识流动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知识流动模型2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内部知识流动研究2.1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内部知识流动理论解释Buckey和Casson[5]用内部化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的现象,他们认为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内部化的方法向海外进行研发投资,在当地设立研发机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论国际间知识转移的机理和效应

论国际间知识转移的机理和效应

论国际间知识转移的机理和效应知识转移是指知识从一方向另一方传递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是跨境的,也可以是跨行业的。

国际间的知识转移,是指跨越国界的知识传递。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国际间的知识转移越来越频繁,甚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和文化现象之一。

本文将讨论国际间知识转移的机理和效应。

一、机理1.1人员因素国际间知识转移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员的迁移。

当具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移居到另一个国家时,他们会带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知识的互相传递。

这可能包括了科学家、工程师、学者、技术专家和企业家等等。

1.2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在国际知识转移的机理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很多国家会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来吸引或者促进外国人才的流动,并鼓励从国外引进技术和知识。

这些政策包括了劳动和移民政策、外招和招商政策、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政策和以技术合作为基础的经济合作协议等等。

1.3 科技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速度的提升,逐渐使国际间知识转移更加快速和高效。

因此,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国际知识传递所必需的因素之一,它极大地促进了各种技术和知识的全球流动。

二、效应2.1 经济效应国际知识转移在经济方面具有很大的效应。

它可以促进创新、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外,国际知识转移还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激发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2.2 文化效应国际知识转移不仅有着经济上的效应,还会影响文化。

国际知识交流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念和价值观。

它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互相尊重。

跨文化的交流也能够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

2.3 社会效应国际知识转移还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环境保护、医疗保健、人口健康和城市规划等领域,国际知识交流可以促进跨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三、结论总之,国际知识转移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它反映了全球化的趋势。

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跨国公司逆向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Re iw f t u i so v r e K n wldg a s e uli to a r r to s v e o heSt d e n Re e s o e e Tr n f rofM tna i n lCo po a i n LI M i xi U ng a
第 9 第 3 卷 期
21 0 2年 3月


学 报
Vo . . 1 9 No 3
M a. 2 2 r 01
Chn s o r a o n g me t ie eJ u n l fMa a e n
跨 国公 司逆 向知 识 转移 研 究述 评
刘 明 霞
( 汉 大 学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武
利用 知 识 的 能 力 比外 部 市 场 机 制 更 有 效 。
来 更 新 竞 争 优 势 的观 点 , 到 众 多 学 者 的认 同 。 得
跨 国 公 司 相 对 纯 粹 的 国 内 公 司 具 有 先 天 的 结 构 优 势 , 为 它 可 通 过 遍 布 全 球 的 子 公 司 接 触 更 因
f u e r s a c n t i il r lo d s us e ut r e e r h i h s fe d a e a s i c s d. Ke y wor s d :m u tn to a o p a i li a i n lc r or ton;r v r e kn e e s owl dg r ns e e e ta f r;t a ton lf wa d kn r dii a or r owl d e ge
wa d a d l t r l n wld e t a s e . Th s p p r r v e y t ma i al h e a e i r t r s o e r n a e a o e g r n f r k i a e e i ws s s e t l t e r l t d l e a u e fr — c y t v r e k o e g r n f r f o t e m u tp e r s e t . Th r m e r ft e e s u i sa d d r ci n o e s n wl d e t a s e r m h li l e p c s e f a wo k o h s t d e n ie t f o

国外高校知识产权转移的发展简析

国外高校知识产权转移的发展简析

理科学国外高校知识产权转移的发展简析◎尹巍巍为了适应当前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内发展新常态,国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

2008年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知识产权发展的国家战略。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重视鼓励创新,积极制定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专利申请量随之增长,高等院校作为科研、教育的核心机构,不仅承担大量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工作,还积极参与各类企业的研发工作。

高校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掌握了大量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专利的总授权量达2561336件,其中高校专利的总授权量达555874件,而在发明专利申请中,高校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367545件,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总数的21.9%。

但相比于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我国高校的专利技术转化能力却明显不足,大量专利技术处于闲置状态,未能进入市场创造社会价值。

因此,促进高校知识产权的转化,成为我国高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成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道路上所面临的一道难题。

为了促进和保障我国的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支持科技创新,2015年我国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进行修订。

201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动,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完善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多措并举,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立法和政策调整工作。

研究国外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相关政策以及研究现状,借鉴国外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就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技术转移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重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 16 卷第 5 期
也不尽相同。通过整理有关知识转移的文献, 我们 对知识分类进行了一些归纳 , 如表 1 所示。目前 , 普 遍接受的是 Po lany i1966年提出的的显性 ( tac it) 知识 和隐性 ( explic it) 知识 [ 5] 。 显性知识 是可以用正式 的、 系统的语言来传递的知识。而 隐性知识 具有 个人的成分, 很难形式化和交流。隐性知识根植于 行动、 承诺和具体的情景中, 很难用正式的语言来清
结论 技术越是内隐 , 技术越有可能在公司内转移 可成文的程 度 和教 导能 力的 难 易对 转移 速 度有显著影响 知识的因果模糊性是内部知识转移的障 碍 单元间的强 联 结有 利于 研发 团 队的 系统 知 识转移 ; 单元间的弱联 结鼓励 项目团队 从其 他子单元搜寻有用的知识 在多样化公司的单 元之间 里 , 内隐性是 内部 转移的障碍 知识特点对 知 识转 移过 程和 竞 争优 势有 不 同意义
业务环境的动态性和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 使得组织知识成为发展公司持续 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 1] 。公司需要转移和获取新的知识以寻求发展和生存 , 因 此知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 2] 。它影响了主要的组织成果 , 包 括企业的能力、 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绩效, 高新技术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以及短期的 新产品财务绩效等 [ 3] 。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进行了许 多研究 , 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已成为战略和组织研究的根本主题 [ 1] 。学 者们从组织学习理论、 网络理论等视角来考查知识转移有关的问题, 并取得了丰 富的成果。国内对知识转移文献的综述较少 , 有的也不系统 , 因此做一个基于知 识转移的文献评述是必要的, 以厘清: ( 1) 该研究领域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基础及 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做一个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归纳和总结 , 启发新的研究 内容和完善现有的研究, 以利于知识转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 知识的内涵 ( 一 )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一个具有多层含义的概念。传统的定义是把知识作为 经过确证的 真实信念 ( ju stified true belief) [ 4] 。 Nonaka认为, 知识是个人的 信念 以及 可 确证性 , 并强调了知识是验证个人信念的人际动态过程, 也部分地表达了个人 对真理的渴望 [ 4] 。 虽然 知识 和 信息 这两个词语经常交替使用 ,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 区别的。信息是讯息流, 它可以增加、 重构或改变知识。而知识是由这些讯息流 所创造和组成的 , 它根植于其拥有者的承诺和信念之中 [ 4] 。 ( 二 )知识的分类 在知识管理文献中 , 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研究情景、 研究视角 , 对知识的分类
作者 K ogut and Z ande r( 1993) Zander and K ogut ( 1995) Szulansk i( 1996) H ansen( 1999) Lo rd and R anft( 2000) Bou L iusar et al , ( 2006) 知识特点 可成文性 、 可教导性和复杂性
表 2 内部知识转移研究
可成文性 、 可教导性 和复杂 性系统 依赖性 和 可观察性 因果模糊性 复杂性 ( 隐性和系统性 ) 隐性 内隐性 、 复杂性 、 专用性和系统性
( 四 ) 知识的测量 公司是资源的集合 [ 8] 。而知识被 定义为资源 , 也就存在测量的问题 [ 9] 。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公司获 取的知识的一个重要成分是内隐性的, 这种知识不 容易测量 [ 10] 。显然 , 知识资源不能简单地用定量的 方法如研发支出、 专利数据来获取 [ 9] 。出于战略的 原因 , 一些公司可能避免获得专利。因此 , 用专利数 代表知识是一种很弱的替代。一些学者用定性方法 发展了一些测量知识的新方法, 如 K ing and Ze itha ml
作者 P o lany i( 1966); N onaka( 1994) K ogut and Zander( 1992 , 1993) Johanson and V ahlne ( 1977, 1990) 注 : 根据有关文献归纳 整理 。 研究视角 知识属性 转移成本 组织学习
晰地表达。因为它嵌入到个体的经验中, 并涉及无 形的因素, 如个人的信仰、 观念和价值观系统。隐性 知识包含认知 和技术两 个层面。认知层面 聚焦于 Johnsom La ird所说的 心智模型 ( m ental m odels), 人们运用此模型在心灵中建立和操作类比来构建外 部世界。技术层面主要包括运用在特定情景中的诀 窍、 工艺和技能 [ 4] 。

枫, 等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49
识资源的感知来测量组织知识。这种测量的依据是 给公司提供 竞争优势 的能力。这 种方法 虽有些粗 糙, 不能充分识别出组织的知识 , 但这种测量组织知 识的认知方法对组织知识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描述。 另外 , P rez Nordtvedt 等也通过定性 的方法, 通
管理论坛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 16 卷第 5期 J OU RNAL O F CHONGQ I NG UN I VERS I TY ( Social S cien ce E dit ion ) V ol 16 N o 5 2010
47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
林 枫, 徐金发
310058) ( 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 , 浙江 杭州
摘要 : 知识的创造和转移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 , 文章通过对现有有关知识转移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 , 分 别从知识内涵 、 知识转移的定义、 理论基础和视角 、 过程、 领域、 测量以及评价等方面 , 对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进 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 , 提出知识转移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展望 , 明确组织知识转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关键词: 知识; 知识转移 ; 内隐性; 网络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008 5831( 2010) 05 0047 08
这些特点以及其他没有列出的知识特点 , 可能影响 了知识转移过程 , 但还是需要说明几点 : 其一, 隐性 和显性是知识的两个维度, 因此 , 可成文性 ( cod ifica tion)是有利于知识转移的机理 , 而不是知识特点 ; 其 二, 知识的可教导性 ( teachable) 代表了知识的接收 方和 来源方的特点 , 它取决于 它们的吸收能力 ; 最 后, 知识的可观察性 ( observable) 反映了竞争对手识 别公司外部的战略知识的能力, 因此 , 也不是知识的 特点 [ 7] 。
依据组织的资源观和认识论 ( ep istem o lo gy ), 对组织 知识做出明确的定义 , 从实践管理者的视角, 用四步 骤方 法 来 测 量 组 织 的 知 识 [ 11] 。 第 一 步 , 定 义 范 围 ! ! ! 行业和组织的选择 , 因为知识资源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行业和组织是有差异的, 这种控制增加了 识别出知识资源的相对全面的可能性; 第二步 , 问卷 ( protoco l) 设计 , 这有助于管理者聚焦在组织层面的 知识 ; 第三步, 数据收集, 与 CEO s见面来识别组织的 知识资源; 第四步, 数据收集, 考查管理者对组织知
二、 知识转移研究的主要框架 ( 一 ) 知识转移的定义 从转移成本的角度 , T eece 首先提出有关知识转 移的概念 , 认为技术的国际转移能积累大量的跨国 界应用的知识 , 主要分析的是水平的技术知识转移。 此后知识转移逐渐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议题。 知识转移的理 论基础 来自 于 Krone 等 的信息 理论 ( comm un icat io n th eory ) [ 13] , 该理论识别 了两个人交 流的基本因素 : 来源方 ( source )、 接收方 ( recipient) 、 知识、 渠道、 编码、 解码等 , 指出知识转移是知识的来 源方与知识 的接收方 之间组织 知识的双 方交换过 程 [ 14- 15] 。 其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转移进行了一些 延展。如 Inkpen 等 [ 16] 在分析网络里 社会资本对组 织间知识转移时, 采用 A rgote 等 [ 17] 的定义 , 认为知识 转移是一个 网络成员 受到其他 成员经验 影响的过 程; Bou L iu sar等在分析战略性知识资产的转移时 , 认为知识转移是指公司内的单元间 (内部转移 ) 或不 同公司间 ( 外部转移 ) 的知识交换 [ 7] ; Easterby Sm ith 等将知识转移定义为一个组织学习其他组织经验的 事情 ( event) [ 10] ; W ijk 等认为 , 组织的知识转移是一 个过 程, 其 中 组 织 的 行 为 者 ! ! ! 团 队、 单元或组 织 ! ! ! 交换和接受其他组织的 经验和知识, 并受它 们的影响 , 它需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 [ 1] 。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知道, 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来 源方到接收方之间转移的一个过程, 其目的是有利 于知识在公司内或合作公司间的流动, 以提高公司 竞争优势和能力。 另外 , 知识的转移类型根据不同的对象, 有不同 的分类。 Gupta 等在分析跨国公司内部的知识转移 时, 认为知识的流动是多个方向、 多个维度的, 根据
表 1 知识的 分类 知识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信息和诀窍 客观知识和经验知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三 ) 知识的维度 /特 点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分析层面研究了知识 的维度 , 以及这些维度对内部和外部知识转移的影 响。表 2 和表 3 分别归纳了影响内部和外部知识转 移的知识特点。可以看出, 这两种视角之间存有共 性, 知识特点对这两种转移非常类似。另外, 这些特 点对知识转移过程有显著影响, 或产生了因果模糊 性而阻止转移过程 , 或创造模仿的障碍。比如, 很容 易转移的知识 , 也更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 [ 6] 。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