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1]
北方地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说课人:郭鹏涛说课内容: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节《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说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六单元“北方地区”中的一个重要小节,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的第二个地理区域。
学生学习了《北方地区》,已掌握一定的区域地理思维能力和区域地理基础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这一小节,是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突出其有别于其它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同时,又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从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四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地形图、地形景观照片等,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地质、植被、降水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1.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体验追求真理的艰辛,从而培养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7篇)八年级地理下册黄土高原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
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
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教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学生读图回答: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襄阳市六中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设计、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五个板块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1.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是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继东北三省后教材选择讲述的第二个地理区域,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并为学生日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中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结构特点,我确定了一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让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②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③在地形图上识别本区主要的地形类型。
④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探讨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干旱的主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②通过读图简要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说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一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难点:黄土高原的形成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特别是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探究知识的热情高涨,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的进一步学习。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
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说课稿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掌握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掌握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
2.难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殊地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基本情况。
(2)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
(3)讲解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环境。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行幸免地需要编写说课 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关心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 呢?下面是整理的黄土高原说课稿,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1、课标要求 地理学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第二,地域性。它不仅讨论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说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 系,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改变规律。 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等 6 个基本理念,强调以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 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 域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 〔4〕依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难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 解区域环境爱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胜利阅历。
在第二部分内容里面,主要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带来的危害, 响和互相作用。
以及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表景观特征,简洁了解水土流失严峻地区共同的自
2、读“中国水土流失严峻地区的分布〞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峻
然特点及其带来的危害,让学生知道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地区共同的自然特点并了解其后果的区域差异。
第 1 页 共 10 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5〕举例说明区域环境与进展对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影响。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教材内容分析
2、依据课本所给资料,结合生活阅历,分析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本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区域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特点。
2.课堂讲解:(1)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其在我国地理格局中的地位。
(2)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解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
(3)探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阐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地理《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并概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和读图分析,锻炼和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学习,养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造成黄土高原支离破碎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教师呈现资料“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以黄河为例,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堆成一米宽、一米高的堤坝,它的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
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什么这么严重呢?”播放录像,学生观看,结合教材P28图6、32,学生思考,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角度去思考,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植被、土壤,人为因素包括毁林开荒、采矿、开垦放牧等方面)。
【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1)自然原因①地形方面:黄土高原平地少,斜坡多,地面破碎。
②土质方面: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③降水方面:黄土高原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④植被方面:植被被严重破坏,大多数地区地表裸露。
(2)人为原因人类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开矿、毁林开荒)①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②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
③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
2、原因探究【过渡】为什么降水、植被、土质等会引发水土流失呢?结合教材P29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探究:a、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b、讨论不同土质、不同坡度、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生回答】a、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的认识相对较浅,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说课稿《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说课稿《黄土高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篇中很多基本内容都已学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重复,提升学生学习的水平与兴趣,区域篇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与使用。
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所以,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能够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理解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本节教材主要从黄土高原地区的概况、地形特征及其成因、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三方面实行了介绍和分析。
二、说学生因为本校的学生底子普遍较好,思维比较敏捷,知识面比较宽,所以在教学时,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多一些思考、讨论的空间。
三、设计思路这节课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增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
1、教法设计本节课中主要采用提问的方法为主,辅以读图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
2、学法设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多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究问题;实行师生互动,多一些讨论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一)认知与技能1、在地图上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4、分析黄土高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理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水平。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水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理解到人与自然及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树立准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__________》。
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人民教育___出版社出版的《_八年级_地理_书_____》下册第_八_章第__一节。
1、本节课分_2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和严重的水土流失_________________2、本节课是在学习___省内区域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_____跨省区域_____的关键。
3、本节课贯穿了下一节课的______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学习黄土高原脆弱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这条基本上通用)(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
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4、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能力目标:1、在地形图上,通过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在行政区图上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本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模拟降水装置、模拟地表装置和收集水沙装置。
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和土层厚度都是可控的。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研究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实验原理包括植被、土质、降雨和地面坡度等因素。
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做出合理解释,得出实验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
学生需要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实验教学内容包括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及探究植被、土质、降水强度、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老师展示了黄土高原的影像资料,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来初步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确定实验条件的“同”与“不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猜想。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导入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师出示答案)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回答)(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5、证据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黄土高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貌景观、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水土保持的措施等方面。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问题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于黄土高原的具体情况可能了解较少。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在地图上指出。
(2)学生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特征。
(3)学生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2、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综合分析和解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和生态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措施。
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说课稿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的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从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征。
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主题,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美丽和脆弱,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于地理区域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其地貌和生态环境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掌握黄土高原的开发与保护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环境的影响,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难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出本节内容。
2.知识讲解: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图片和图表。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中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教学内容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组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土高原的形成: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包括风力作用、水流作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包括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等,帮助学生掌握其地貌特征的基础知识。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等,帮助学生了解其气候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耕文化、能源基地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述等。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基于此,我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以学生的视角对本节课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黄土高原的相关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嘴说图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生学情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比较薄弱。
所以,本课教学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力求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2 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3 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形成的严重后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初步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重点难点课堂教学要讲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古语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说课稿范文
这堂课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方面: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
第二方面: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第三方面:设计说明;
一、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2、教材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
1、课标要求
地理学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第二,地域性。
它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6个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
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5)举例说明区域环境与发展对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影响。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黄土高原》编写了三部分内容:(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高原地面破碎、沟壑纵横;(3)生态建设、保持水土。
计划安排2课时教学,本节课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在第一部分内容里面,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黄土来源;在第二部分内容里面,主要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表景观特征,简单了解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共同的自然特点及其带来的危害,让学生知道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3.教学目标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性,没有从三方面进行分别表述,而是从教学的层次性出发,把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
并考虑到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适当调整。
(一)基本目标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根据课本所给资料,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说出黄土高原水土严重流失的后果。
4、读图说出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特征
(二)拓展目标
1、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出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共同的自然特点并了解其后果的区域差异。
4.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因此,把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作为本课的重点。
(二)教学难点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能力,确定了读图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课通过图像、挂图等形式,运用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围绕问题自学为主,交流讨论,适当点拨,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化难为易,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唱主角,自主学习,交流提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即课堂“主演”;教师退到学生的地位,倾听学生思辨,当学生在学习上遇
到困难不能解决时,才加以启发、引导、补充解说,充分体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即课堂“导演”;
以学生活动为主是本节课的主要特征,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应用拓展”四个环节完成本课教学,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所收获,不爱动脑的学生乐于思考,学有所长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设计说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