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提高成蟹的出塘规格,是获取养蟹经济效益的前提。
大规格蟹种培育、控制性早熟,饲养管理等几个技术环节是提高成蟹规格的关键。
一、大规格蟹种培育大规格蟹种是指年底规格在每千克100—200只的一令蟹种。
1、池塘条件选择水源条件好,水草资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排灌方便,面积1-2亩,水深米的鱼池;或者选择低洼湿地、芦苇滩地面积10亩左右,开挖宽5—10米左右的环沟。
在培育池四周用钙型板、石棉瓦、玻璃钢瓦、聚乙烯网布缝贴塑料薄膜作为防逃设施。
为提高培育幼蟹的成活率,应在培育池的浅水处,用10目/厘米的聚乙烯网布围300平方米左右水面,内植水草,作为大眼幼体的早期培育场所。
2、清塘、栽种水草清塘时间一般在4月底。
清塘时主要选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低毒高效药物,但以生石灰清塘为最佳。
先排干池水,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一星期后,放水移栽水草。
培育幼蟹的池塘,要移植蟹苗喜食的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也可在浅水处种植水稻,放置满江红、浮萍、槐叶萍等漂浮植物。
3、蟹苗放养蟹苗放养时间不宜过早,蟹苗放得过早,生长期延长,幼蟹出塘规格不易控制,同时增大早熟蟹发生可能,一般在5月份购买人繁蟹苗即可。
每亩放养大眼幼体公斤,约4万只。
(1)选苗:蟹苗一定选择长江水系的苗种,苗种淡化5天以上,出池盐度%以下,颜色暗黄,抓一把在手中有硬壳感,翻爬有力,很快散开的大眼幼体。
(2)运输:一般采用蟹苗箱干运。
蟹苗箱材料为厘米厚木板,10目/厘米聚乙烯网布。
箱体规格60厘米×45厘米×10厘米,箱体四周各开一个长方形的通气孔,箱体底部钉上木条,箱体底部和四周通气孔用10目/厘米聚乙烯网布封闭起来,一般5个箱为一组,每一组加一个盖,箱体要湿透,每个箱铺一层新鲜水草,每箱可装运—1公斤大眼幼体。
运输途中要防止风吹日晒、雨淋、运输途中不时喷洒洁净水、防止大眼幼体被风吹干脱水死亡。
还要注意最下面箱体的底层不能积水,避免大眼幼体缺氧死亡。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有哪些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有哪些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
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大规格河蟹的养殖技术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
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g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
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
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
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
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
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
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休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稻田养大蟹,抓关键技术
稻田养大蟹,抓关键技术一、选好良种蟹种是稻田养大规格蟹的基础,放养的蟹种,必须选择正宗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最好是经过前一年培育,规格在80-200只/公斤的扣蟹,如果一龄蟹种缺乏,也可以用当年早繁苗,经加温培育、五月份规格达到1500只/公斤以内的幼蟹。
蟹种要求无病无伤,健壮活泼,性腺没有成熟。
黄河、瓯江、辽河等其它水系的蟹种,看似规格整齐,但都不适合作稻田养殖大规格蟹的种源。
参考阅读: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放养密度要适中根据田块和水体情况,一般亩放一龄蟹种1000只左右,如果放当年加温培育的幼蟹,亩放1300只左右。
扣蟹放养时间最好是在春季,这样可以在冬季冻晒田块,清淤消毒,又可以提高蟹种的放养成活率。
养殖水源要充足、清新、排灌分开。
稻田的环沟一般要达到宽4-6米,深1.2-1.5米,田间沟与稻行垂直,每隔10-20米开挖一道。
环沟中要移植优质水草,占环沟的1/3以上。
环沟内亩放活螺蛳150-250公斤。
水草和螺蛳等,既能净化水质,清洁池底,减少疾病,又是河蟹适口的自然饵料。
水稻栽插不宜太密,行株距一般在8×5寸左右,便于河蟹在稻丛中活动、摄食。
稻田养蟹四、管理要科学1、投饵,根据河蟹杂食性的特点,除在环沟中保持充足的活螺、水草外,人工投饵,要做到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精料与青料合理搭配。
品种要多样,质量要新鲜。
在投喂方法上,每天1-2次,并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投在环沟外沿的做法,而应撒布在水稻与环沟结合部的边沿,甚至包括边沿的稻丛中,这样有两个好处:①可以把蟹引导到稻丛中去,减少上岸;②部分残饵转化为有机肥被水稻所吸收,减少污染。
实践证明,虽投喂时麻烦一点,但效果是很好的。
饵料投喂量,不少资料上说,以在塘河蟹重量的百分比来计算,在养殖实践中,这种计算方法群众是无法掌握的。
应以基本没有残饵为度,所以要不断观察,根据天气、季节、水质、河蟹生长等情况,随时调节投饵量。
大闸蟹养殖技术
大闸蟹养殖技术养殖大闸蟹是一项古老而又有挑战性的养殖技术。
大闸蟹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要想成功养殖出高品质的大闸蟹,需要具备一定的养殖技术和经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闸蟹的养殖技术。
1. 品种选择在开始养殖大闸蟹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
根据气候、水质和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具有强抗病性和适应力强的品种。
常见的大闸蟹品种有阳澄湖大闸蟹、太湖大闸蟹等。
2. 养殖场选址养殖场的选址非常重要。
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的地方,避免周边存在污染源。
同时,考虑到大闸蟹喜欢光照丰富的环境,选址时要确保充足的阳光照射。
3. 水质管理大闸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渣,同时控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数量,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合理投喂。
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4. 选种和配对大闸蟹的选种和配对对后期的养殖效果具有很大影响。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基础的优秀种蟹进行繁殖,以提高后代的品质和产量。
在配对时,注意选择配对蟹的体型、性别和年龄相适应。
5.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成功养殖大闸蟹的关键。
饲料的选择要根据大闸蟹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营养均衡的饲料,并严格控制饲料的投喂量。
同时,要定期检查水温、溶氧、PH值等指标,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6. 疾病防控大闸蟹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疾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控制水源的水生动物和病原菌等传播途径。
7. 秋冬管理秋冬季节是大闸蟹进入成熟期的关键时期。
在秋冬季节,要加强对大闸蟹的管理和保护。
控制水温,为大闸蟹提供适宜的环境,提高其越冬能力。
同时,定期清理池塘内堆积的底泥和水草,以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总结:养殖大闸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水质管理、选种配对、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因素。
大闸蟹养殖方法和环境
大闸蟹养殖方法和环境大闸蟹是一种淡水软体动物,其养殖主要依托于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等省份的湖泊、河流及农田水池等环境。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大闸蟹养殖的方法和环境。
一、水体环境1.水质要求大闸蟹对水质的要求相当高,养殖水体pH值应在7.5-8.5之间,水温保持在20-30℃之间,硬度、盐度、浊度以及溶氧含量都要符合合适的标准。
一般来说,养殖大闸蟹的水体应该保持清洁和通气,维持水流,适时更换水质。
2.水深举措大闸蟹养殖区域的水深需要控制在50-70厘米之间,不应太浅也不应太深。
因为水深过浅,会造成大闸蟹繁殖不良;而水深过深则会造成它们活动减少,呼吸困难。
3.水草环境大闸蟹所在区域内,必须要保有适量的水草,但不应过多,不然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养殖场地环境1.养殖场地大闸蟹最适合的养殖场地是湖泊或封坑,因为这些地方的水体质量相对较高,水温和水深也更适合大闸蟹生存,同时拥有更好的环境和自然防范能力。
2.大闸蟹养殖池塘大闸蟹的养殖池塘可采用泥膜内养殖法、塘养殖法、笼养殖法等多种方式。
养殖池的水深、深度比、长宽比、堤坝高度等方面都要符合大闸蟹的生存要求。
根据大闸蟹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养殖池与环境的情况也有所区别,种蟹与产蟹的养殖池的比例通常需要设置在2:1这个比例,同时也要注意养殖池塘的隔离和防止雨水影响等问题。
3.温度大闸蟹养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珠江两个盆地中,因此其受的自然温度和光线环境较大,特别是在春夏季节,养殖者需要注意温度环境的调节与管理。
三、饲料与饲养管理1.饲料大闸蟹需要的饲料种类也相当多,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来选用适宜的饲料。
饲料种类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混合饲料等。
饲料的质量越高营养越丰富,对大闸蟹的长成效果也会越好。
2.养殖管理大闸蟹的养殖管理主要包括营养管理、卫生管理和水质管理等。
对于营养管理,要掌握好饲料的投放时间、投饲规律,以及每种饲料所需要的配比等,以保证大闸蟹摄取到充足的营养。
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大闸蟹是河蟹的一种,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
养殖大闸蟹投资少、效益高。
本文介绍大闸蟹养殖技术要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
1、投苗准备用拉网拦住防逃,杀菌消毒清塘时,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公分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酒,每亩用量200-250千克,以彻底的清塘消毒。
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2、种好水草养殖大闸蟹,首先要种好水草,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饵料之一,并能起到良好的净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大闸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
水草主要以藻类为主。
也可放入适量田螺。
更多水草种植可以参阅螃蟹养殖池水草栽植与养护技术一文。
3、合理放养投放前要对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匀分开,投放时用围网投放在水域内,让蟹适应环境1个月后才能撤掉围网。
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原则。
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放养。
放养时水不能太深,以1.5-2米为宜,温度在20-25度最合适。
4、放养密度在水草丰茂、水质清新的环境下,一般每亩投放规格为300只左右,这样使大闸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空间。
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
5、日常巡塘早上巡塘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安排好当天的饵料。
中午巡塘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水色状况和池水变化。
傍晚和夜间巡塘主要是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和吃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注意事项从10月份开始,可根据成熟蟹陆续上岸的特点,于夜间捕捉剩余的河蟹。
对起捕的河蟹应及时用水冲净淤泥后放入暂养箱中静养2小时以上,让其自行清除鳃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
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一、早干塘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
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7~10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
二、轻消毒主要是指消毒用量不宜过多,防止消毒药过多使用后,会杀死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带来养殖过程中天然饵料生物不足,影响河蟹摄食天然饵料。
一般生石灰50~75千克/亩、或强氯精1千克/亩、或漂白粉5~7.5千克/亩,每年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三、密植草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
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
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使用净水生物制剂进行清除。
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追肥。
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控制水草的覆盖数量在50%~60%。
二是对水草超出水面的,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
三是在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四、适用肥河蟹放养时要求肥水下塘,在养成过程中要求水质经常保持有一定的肥度,决不能清水、瘦水养蟹,这对提高产量及其上市规格是很重要的。
具体施肥要求灵活掌握,要看水质施肥;追肥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决定。
一般使用生物肥料或无机肥尿素等,要求做到少量多次,中后期慎用。
五、多螺蛳一般要求上半年在清明前投放200~250千克/亩,下半年在7月份再补充螺蛳250千克左右,最好采用本地螺蛳,成活率高,确保数量。
六、重放种1.抓住春虾放养,做到肥水下塘,虾种规格在1000~1600尾/千克为佳。
2.抓好蟹种放养,要求蟹种在培育过程中没发过病,规格100~120只/千克,数量600~700只/亩。
蟹种下塘前在培育池进行消毒或放入成蟹池一周后进行全池消毒,尽量避免浸泡蟹种,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秋虾放养规格要稍大,一般要求规格在1.5~2厘米,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七、慎投饲饲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玉米等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饲料对水体的污染。
大闸蟹怎么养殖
大闸蟹怎么养殖
大闸蟹是一种以淡水为生境的蟹类,以下是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1. 水质准备:选择适宜养殖的水源,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
同时,要保持水质稳定,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
2. 池塘规划: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设计合理的池塘大小和结构。
3. 池塘准备:清理池塘底泥,进行消毒,并对池塘进行排水、充水。
4. 老母蟹选种:选择健康、体态饱满的老母蟹作为种蟹,一般选择肥壮的异种母蟹。
5. 接种苗种:将选好的苗种放入养殖池中,保证苗种的数量和品质。
6. 饲料投喂:根据大闸蟹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选择适宜的饲料进行投喂。
注意饲料的种类和数量,要保证蟹的营养需求。
7.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蟹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治疾病。
8. 环境控制:注意池塘的水温、氧气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以保证大闸蟹
的生长发育。
9.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池塘,清除废菜叶和藻类等杂物,保持池塘的清洁与养殖环境的良好。
10. 收获:根据养殖时间和蟹的成熟度,进行适时的收获,保证蟹的品质和口感。
以上是大闸蟹的养殖方法,具体的养殖操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大闸蟹饲养方法
大闸蟹饲养方法一、蟹的分类和选择1、分类大闸蟹有两类,一类是淡水蟹,一类是海水蟹。
海水蟹体形大,肉质鲜美,但是费用也比较高,一般淡水蟹才是家庭饲养的主要选择,有山蟹、琉璃蟹、花蟹、雪蟹等几种,其中山蟹和花蟹比较常见,他们体形都较小,肉质比海水蟹差,价格也比海水蟹低很多。
2、选择大闸蟹要选择应有以下几个条件:(1)外表:要选择壳色光亮,壳外毛茸茸的,没有缺损的大闸蟹。
(2)肉质:要选择肉质细嫩,入口可口的大蟹,并要放入冷冻室内冷冻数小时,以使蟹体中的肠道杂质尽量排出。
(3)体型:要选择体型稍大的大蟹,并尽量挑选活蟹而非冰冻蟹。
二、大闸蟹的饲养1、环境条件(1)温度:温度通常保持在10℃-15℃,水温过高容易使蟹体生病,水位需保持在淡水池底部半米以内。
(2)照明:蟹只要12小时照明即可,避免长时间的照明,可考虑用节能灯具。
(3)水质:蟹缸水质要求平衡,PH值在7至7.2之间最佳,可通过放入活性炭滤器或者用腐蚀性弱的化学剂来调节水质。
2、饲养食物大闸蟹可以食用水果、蔬菜、鱼肉等食物,但要避免过于油腻的食物和盐分过大的食物。
大蟹可以吃海藻、章鱼等水产食物,也可以吃虫子、昆虫等昆虫食物。
要多加注意给蟹饲料的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可以在饲料上添加少许盐,以满足大蟹的需要。
3、饲养技巧(1)除水温外,蟹缸中的水质也需定期检查,建议每个月换一次水,以保持水质的平衡。
(2)要注意除去蟹缸中的杂质,不宜在蟹缸中投放腐烂的食物,以免污染水质。
(3)定期给大蟹施肥,可以用氨氮尿素作为肥料,以提高蟹的营养含量。
三、大闸蟹的养殖1、基础设施大闸蟹养殖要求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在淡水池或专属塘基内建立蟹缸,并在蟹缸中注入足量的水,以便提供足够的水分和环境条件。
2、引种在蟹缸中引入蟹种时,要注意蟹的性别比例,一般要使每100只蟹中雌雄比例为1:2开始,以增加育肥率。
3、饲料养殖时可以根据蟹的体重和水质,结合当地气候灵活添加饲料,以保证蟹口感好,提高产量。
大规格河蟹无公害的养殖技术
大规格河蟹无公害的养殖技术1、选择种苗技术放养时选择规格整齐、优质健壮的长江水系天然蟹苗培育的蟹种,规格为每千克150-260只。
每亩放养500-600只。
放养规格整齐、密度适宜,成活率普遍高于46%以上,有的高达70%,亩产达45千克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3千克。
2、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技术(1)采取秋冬季带籽移植轮叶黑藻、黄丝草和小茨藻等优质水草。
在河蟹各个生长发育阶段,调配水草的种类,组成挺水、沉水相结合的水草群落,形成植物生态链,吸收分解有害物质,有效地控制不利于河蟹生长发育的植物:青泥苔、水网藻、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使得pH值保持在7.2-7.8,含氧量5毫克/升以上。
水生植物的生长为河蟹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质绿色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确保水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夏季高温时能降低池水温度,使得河蟹处在最适生长温度20-28℃之间,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
(2)贝类移植技术。
春季2-5月份河蟹养殖池塘投放螺蛳、蚬和蚌等鲜活软体动物,每亩投入量为250-300千克,使其自然繁殖,既能增加防污能力、净化水质、提高河蟹抗病能力,又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了适口的鲜活饵料,而且可以节约人工配合饲料,确保优质商品蟹达标。
(3)饲养管理技术。
必须彻底清塘,杀灭病原体,每年捕获后排干池水,使塘底充分曝晒,并用无公害药物清塘消毒,杀灭病原体,土质贫脊的池塘适量施有机肥料,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优质基肥。
调控水质,增加溶氧量,保持水体含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防止河蟹脱壳时缺氧死亡,污染水质。
同时还需在池中培育和移植水生生物,增加池塘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密度,为基本满足河蟹营养需求,还需适时适量投喂无公害熟化料。
做到早期要吃好、中期要吃好又吃饱、晚期吃食不能少的科学合理投料方法。
预防病害发生,基本不用生石灰净化水质,可移植一定量的螺蛳等贝类动物,这些贝类动物同样与水生植物一样净化水质,使得水质pH值保持在7.2-8.2,这样预防河蟹颤抖病及丝藻附着病有效率可达95%,因为水体pH值在6以下时易暴发河蟹颤抖病,水体混浊时易发生丝藻附着病,这两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营造优质河蟹生态环境,根据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学的原理,按照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特点,建立商品蟹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
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体重在150g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
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如规格在个体体重150g以上的河蟹市场售价为120元/kg~160元/kg,而规格在个体体重75g左右的河蟹市场售价只有30元/kg~40元/kg,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成为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开展以河蟹为主的生态养殖试验,养殖获得大规格河蟹,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一、池塘条件1.蟹池建造蟹池面积在8亩左右,池水水深1m~1.5m,池底淤泥厚10cm左右,池底平整且有一定的坡度,使池底向出水口一侧倾斜。
四周池埂土质,有较缓的坡度,坡上植草,以便河蟹蜕壳、栖息和觅食。
另外,蟹池设有进水口、排水口、牢固耐用的防逃设施以及水泵等设备。
2.清塘消毒蟹种放养前,先将池水排干,曝晒池底,并清除凶猛鱼类。
2月15日,蟹池进水5cm~10cm,用75kg/亩的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可杀灭残余的野杂鱼。
进水70cm~80cm后备用。
3.设置生态环境一是种植水草,即在养殖河蟹的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既可作为河蟹天然的植物性饲料,又可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隐蔽的场所,并减少个体间的相互残杀,同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增加池水的溶解氧含量,吸收池水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富营养化,起到净化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环境的作用。
池底可栽植苦草、轮叶黑藻,水面可移植水花生、浮萍,使水面的覆盖率占蟹池总水面的50%左右。
二是投放鲜活螺蛳,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饲料,螺蛳底栖,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投放活螺蛳数量为150kg/亩~250kg/亩,使螺蛳自然繁殖,在整个生长期内可为河蟹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鲜活的食物。
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大闸蟹的养殖方法大闸蟹是中国著名的美食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大闸蟹的养殖业发展迅速。
下面将介绍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一、选址大闸蟹的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水域。
一般选择有湖泊、河流、水库等水域,水质清澈、富含养分,并且水流适中的地方。
此外,要避免选择工业废水或污染严重的水域。
二、配置池塘配置池塘是大闸蟹养殖的重要步骤。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池塘,确保池塘有足够的面积和适宜的水深。
其次要对池塘进行清理和修整,清除杂草和杂物,确保池塘干净整洁。
然后要进行适当的修建,如加设水闸、挖掘渠道等,以便于控制水位和水质。
最后要进行充水和通水,确保水质良好。
三、选购种苗选购优质的种苗是大闸蟹养殖的关键。
一般要选择体型健壮、外壳完整、没有病害的种苗。
同时要注意选择适应当地水域环境的种苗,以确保养殖效果。
四、合理投放种苗在投放种苗时,要根据池塘的面积和水质状况来确定投放数量。
一般每亩池塘投放2000-3000只左右。
同时要注意投放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水温适宜的时候进行。
五、合理饲养大闸蟹的饲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养殖效果。
要根据蟹的生长阶段和水质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一般可选用鱼粉、虾粉、水生植物等作为饲料。
同时要注意饲养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投食或不足。
六、控制水质水质对于大闸蟹的生长非常重要。
要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一般要注意控制水温、氧气含量、PH值等指标,确保适宜的生长环境。
七、病虫害防治大闸蟹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病虫害问题。
要定期巡查池塘,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一般可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确保蟹的健康生长。
八、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池塘是保证大闸蟹养殖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和杂物,保持池塘的清洁。
此外,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和修缮,确保池塘设施的完好。
九、定期捕捞和销售大闸蟹养殖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阶段,才能达到市场需求的大小。
大闸蟹养殖条件和方法
大闸蟹养殖条件和方法一、引言大闸蟹是中国传统的名优水产品之一,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提高大闸蟹的养殖效益和产量,必须掌握适宜的养殖条件和科学的养殖方法。
本文将介绍大闸蟹养殖的条件和方法,以帮助养殖户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养殖条件1.水质条件大闸蟹适宜生长的水质条件为清澈、富含氧气、无污染的水体。
水质的温度应在15-30摄氏度之间,PH值保持在7-8之间,硬度控制在100-200mg/L。
此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应适中,避免过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对蟹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2.饵料条件大闸蟹喜食各类活体饵料,如小鱼、蚯蚓、小虾、蜗牛等。
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择适宜的饵料。
同时,为了提高饵料的营养价值,可以在饵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植物饲料,如豆饼、麦麸等。
饵料的投喂量应根据蟹的生长状况和密度进行科学调控,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和水体污染。
3.池塘条件大闸蟹的养殖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的地方。
池塘的面积和水深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密度进行合理规划,以保证蟹群的生长空间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同时,池塘的底质应为疏松的粉砂土,有利于螃蟹的活动和觅食。
池塘的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便及时排除污水和废料,保持水体清洁。
三、养殖方法1.种苗选育大闸蟹的种苗选育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选育种苗时,应选择生长健壮、体形完整、无病无虫的螃蟹。
种苗的购买可以选择正规的养殖基地或养殖场,以确保种苗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2.池塘建设养殖池塘的建设应根据养殖规模和密度进行规划。
池塘的大小和数量应合理安排,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池塘的深度应保持在1-1.5米,底部应保持平整,便于螃蟹的觅食和活动。
3.日常管理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首先,要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杂物和污泥,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要合理控制饵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过量投喂造成浪费和水体污染。
再次,要定期检查蟹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螃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螃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螃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螃蟹养殖技术
1、基础要求:
螃蟹养殖应该有足够的水质保证,河道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过量补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确保水质的稳定性。
2、饲料要求:
饲料应该具有足够的温度范围,最好是采用现场采捕的饲料,应该补充足够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矿物质等,以便螃蟹有更好的发育和生长。
3、繁育要求:
养殖用水质应严格控制,最好采用活检方法,把病害螃蟹和健康螃蟹分开养殖,以减少病原物的侵入。
4、繁殖要求:
在正确把控水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对繁殖性能较佳的螃蟹进行繁殖,以保证螃蟹出栏数量。
(二)螃蟹养殖管理
1、优化水质:
水质是养殖的关键,可以采取浑浊度检测、酸碱度检测、氨氮检测、氧化剂测试等技术,确保水质符合安全标准。
2、控制环境:
繁育环境应做到室内外温度、温度经营、湿度控制等,以保证螃
蟹的健康和生长。
3、降低病害:
养殖养防治病害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免疫和环境控制的技术,有效的控制病害的发生。
4、优化饲料:
饲料的选择也是重要的管理环节,可以采取适当的添加剂,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确保螃蟹吸收营养的最大化。
大闸蟹养殖方法
大闸蟹养殖方法大闸蟹是中国的一种优质水产品,其对水质要求较高,容易生长病虫害,因此养殖大闸蟹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闸蟹的养殖方法。
一、选址和准备工作1. 选址:大闸蟹养殖场需要选择防风、保温、光照良好的地方,避免污染源和噪音干扰,最好地处于有溪流或湖泊的地方,方便后期排放和进水。
2. 地面和水质处理:选址后,需要进行地面平整和杂草清理工作。
清理后,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大闸蟹的生长要求。
3. 池塘准备:根据大闸蟹的数量和产量需求,适当设计和修建养殖池塘。
池塘需要具备透明度高、水深适中、水体流动性好的特点。
二、种苗选用1. 种苗来源:大闸蟹的养殖可以选择野生大闸蟹自然捕捞和引种大闸蟹养殖两种方式。
野生大闸蟹存在疾病和细菌感染风险,引种大闸蟹养殖出的蟹种质量更可控。
2. 蟹种选取:选择个体健壮、壳色光滑、主抓器强壮、无病纹和疥疮的大闸蟹为种苗。
三、池塘养殖管理1. 池塘清洗:在投放蟹苗之前,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池塘清洗工作,清除底泥和水草等杂物。
可以使用清洗机械和水泵等设备进行清洗。
2. 投放蟹苗:将选好的种苗放入养殖池塘中,每亩可放2000-3000只左右。
3. 饲料投喂:大闸蟹主要以软体动物和植物为食,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投喂饲料,保证蟹体的健康生长。
饲料根据螃蟹的生长阶段和饲养密度提供,一般为15%~20%蟹体重的量。
4. 日常管理: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水质、温度、氧气含量等,保持水质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注意观察大闸蟹的行为习性和生长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5. 病害防治:大闸蟹容易患上一些寄生虫和细菌感染,需要注重病害的防治。
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蟹群进行免疫接种和药浴。
四、饲料及水质管理1. 饲料管理:大闸蟹的主要饲料为鱼虾和水草等水生植物,可以适量喂养磷质饮料或肉粉类饲料,增加蟹体的养分摄入。
2. 水质管理:大闸蟹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透明度、溶解氧和PH值等。
高密度养殖大闸蟹技术
高密度养殖大闸蟹技术大闸蟹在我国北起辽河南至珠江,漫长的海岸线上广泛分布,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口感最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
一般来说,大闸蟹特指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
养殖大闸蟹投资少、效益高,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
下面为您介绍一下高密度养殖大闸蟹的技术:一、准备幼苗使用拉网来阻止逃生,杀菌消毒和清理池塘时,去除过多的淤泥,只留下10厘米的污泥,用生石灰把全池泼洒一遍,每亩用量为200-250公斤,以实现彻底清洁消毒,去除杂质,杀死细菌,并提高底质的目的。
药物用后7天,过水一次去除污垢,然后在5天后重新加水。
二、种植水草想要把大闸蟹养好,种植水草是关键的一步,水草是大闸蟹的天然饲料之一,它们还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还是螃蟹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地方。
主要以藻类为主。
也可以放入适量的田螺。
三、合理放养螃蟹幼苗在放入池中之前应进行消毒。
按照大小均匀分开。
放置它们时,应将它们用围网放入水域中。
螃蟹在适应环境一个月后,可以从围网中取出。
螃蟹放养要注意按照适当的密度,及时的放养,适度的规格和先放后后暂养,放养时,水不宜过深,最好是1.5-2米,温度为20-25度。
四、放养密度在丰富的水草和水质良好环境下,放养密度一般在每亩30只0左右,要让大闸蟹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和生长空间。
蟹种的放养时间通常在每年的2月底到3月是最合适的。
如果放种时间过早,越冬伤亡会严重。
如果水温上升得太晚,一些螃蟹会脱壳,影响下塘的成活率。
五、每日巡逻早上巡池主要是检查残留诱饵的存在,以便安排当天的饲料量,中午巡逻主要是测量水温,观察水的颜色和池水的变化,傍晚和夜间巡逻池主要观察螃蟹的活动和进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注意事项可以根据成熟螃蟹会上岸的特点,在夜间捕获剩余的河蟹。
被捕的河蟹应及时用水清洗淤泥,并放入暂养箱中2小时以上,以便自行清除鳃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如标题所示,本文将探讨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在本文中,我将从介绍中华绒螯蟹的基本信息开始,然后深入探讨其成蟹养殖的技术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有趣的养殖领域,并有所收获。
1. 中华绒螯蟹概述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淡水蟹类,以其鲜美的肉质和高营养价值而备受青睐。
其特点在于体型健壮、壳色红亮,且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是为了实现更高的产出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2. 环境要求在养殖中华绒螯蟹时,首先要保证其生存的环境。
中华绒螯蟹是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动物,对水温和水质要求较高。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优先考虑温度适宜、水质清澈的地方。
可以在山区、丘陵地带或有地下水资源的平原地区进行选择。
3. 养殖方法中华绒螯蟹的成蟹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人工孵化、初级苗种养殖、中级苗种养殖和成蟹养殖。
其中,成蟹养殖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中华绒螯蟹的产量和质量。
在成蟹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饵料投喂、疾病防控、水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4. 技术要点为了实现大规格中华绒螯蟹的成蟹养殖,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
首先是合理的饲料配比和投喂量,不仅要满足螯蟹的生长需求,还要确保其营养均衡。
其次是定期检查和清理养殖场地,避免因为水质问题或环境污染导致螯蟹的生长受到影响。
关注螯蟹的生长发育情况,采取适时的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螯蟹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5. 个人观点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蛋白质食物的需求增加,中华绒螯蟹作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我对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愿意在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突破和创新。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中华绒螯蟹的基本信息到养殖方法和技术要点,我们对这一养殖领域有了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规格螃蟹的养殖技术河蟹以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而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河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河蟹养殖业已由追求产量的“大养蟹”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和养“生态蟹”转变。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规格小,品质差的河蟹越来越不受消费者欢迎。
大规格河蟹不仅销售通畅,而且价格也占绝对优势,大规格河蟹的市场售价比小规格河蟹高3—4倍,规格在 150g 以上的120—160元/kg ,而规格在75g 左右的只有30—40元/kg ,但如何培育生产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是养殖生产者最关心的问题。
所谓大规格河蟹是指个体重在150g 以上“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成蟹。
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培育大规格河蟹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一、选用良种,把好放养蟹种质量关大规格河蟹必须有优质蟹种作基础。
选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长扛水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附肢健全,有光泽,活动力强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要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幼蟹,这是养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
通常可从3个方面来选择优质蟹种:从外观、体型、步足、前额齿等几个生理特征来鉴别长江水系的蟹种;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所谓“小呆蟹”就是指当年的一龄幼蟹,体重10~35g 就:达到性成熟,生长停滞,陆续死亡;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牛虫等来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二、种植水生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
在养殖成蟹水域中种植水生植物,一是作为蟹天然优质的植物性饲料;二是为河蟹提供栖息和蜕壳的隐蔽场所,不容易被敌害发现,减少相互残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体中的有机质,防止水质营养化,可起到净化水质作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养殖环境;四是在高温季节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生长,栽种水生植物品种不宜单一,要多样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结合,合理分布,以适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
沉水植物可选种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等,挺水植物如芦苇、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
养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积宜占水面面积的50%—60%。
夏季7—8月是河蟹摄食水草的高峰期,应密切注意,既要保证河蟹的吃食利用,又要有较高的存储量。
不够时要采取措施补足水草,但水草切忌捞入太多,腐败水草易引起水质恶化,诱发河蟹疾病。
水草过多,尤其是类似伊乐藻的单一品种过多,极易引起底层水休不流动,而造成底层水变坏,应及时疏出水体通道,有利于进排水流动,改善蟹池水质,否则易发生黑鳃、水肿等疾病。
三、控制放养密度,注意合理混养蟹种放养密度与蟹种规格、饲养条件、上市要求规格、管理水平等有关,可采取两年制养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购进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这些扣蟹投放到池场,通常蟹种放养规格为100—200只/kg。
每亩水面放养300—500只,采取适当释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规格和质量。
以河蟹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养草食性鱼类(草鱼、团头鲂等)、杂食性鱼类(鲤、鲫、罗非鱼等)、肉食性鱼类(乌鳢、鲶鱼、鲈鱼等),而只能混养一些滤食性负类(鲢、鳙鱼等)。
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质变差。
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较清瘦,故混养数量不宜多。
一般每亩水面混养50—100g/尾白鲢、鳙鱼种40—50尾(鲢、鳙鱼比例为5:1),此外,养蟹池也不能混养鳖,有条件的话,可采取养蟹池混养适量青虾的养殖模式,用生态养殖管理的措施,获得高产、优质、高效。
四、投放螺蛳,满足河蟹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需要螺蛳是河蟹最喜食的鲜活动物性饵料,螺蛳底栖,行动缓慢,净水能力强,在成蟹养殖池中,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止其自然繁殖,这样可为河蟹的整个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适口、活性蛋白饵料。
在各种螺类中可选择淡水螺类中养殖个体最大的优良品种——苹果螺。
苹果螺又叫福寿螺,壳薄,个体大,含肉率高(可食成分占体重的38%),食性杂、生长快、繁殖期长、增殖倍数高。
在养蟹池中移植苹果螺既能维护蟹池水质清新,又能为河蟹提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天然饵料,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五、调节水质,促进河蟹健康生长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8.5,透明度30—40cm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浅,夏、秋、冬深,保持蟹池水质好、活、嫩、爽的良好水域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定期注水,早期每隔10—15d换水1次,每次换水1/3。
高温季节为确保水质清新,每天添加些新水,并每隔1周,换水2次。
另外,每隔15—20d用生石灰8—10g/m3化水全池泼洒,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化水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六、做好蟹病防治工作近几年来,随着养蟹规模的不断扩大,蟹病也在不断蔓延和升级,以前从未有过的蟹病,现在也大量发生,主要是幼蟹的纤毛虫病和成蟹的抖抖病,给养蟹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蟹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
选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高温季节定期使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预防。
在纤毛虫高发期每隔15—20d用甲壳净或纤毛虫净等杀虫1次,为避免抗药性,药物应交替使用。
抖抖病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微生物,采用敌杀死清池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抖抖病的方法。
螃蟹的养殖方法一、养殖前准备A、温室条件试验温室为钢架双层太阳板保温温室,•面积1200•平方米(20×60),育苗水体面积1000平方米。
具备充气增氧设施、管道加温设备,温室透光率约50%,安装200瓦的白炽灯5只,供夜间照明用。
为了方便均匀地投喂饲料,设置3条人行道。
B、放苗前的准备• 在放苗前10•天左右,•放水30•厘米,•用生石灰乳液100ppm严格消毒。
消毒24小时后,启动增氧设施充氧。
接下来投放水草,水草主要是水花生,将捞回的水草用高浓度的石灰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4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均匀地投放到温室里。
水草投放面积约占水体面积的80%。
接着逐渐将水升温至20~22℃。
C、蟹苗的放养应先将蟹苗运输箱放入水中,浸润30秒左右,然后取出水面,放5分钟左右,再放入水中30秒,如此反复4~5次再放苗。
•选择没有水草的地方,轻轻抓起一小把苗,慢慢抖动,以使蟹苗能均匀分散入水。
虽然经过3小时的运输,大眼幼体几乎没有死亡。
D、日常投喂及管理蟹苗入池初期,主要投喂豆腐、鱼浆、囱虫成虫等饵料。
用40目的网片将豆腐虑成微小的颗粒,然后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将小杂鱼冲洗干净后用打浆机成鱼浆后,加入1%的食盐兑水全池均匀泼洒。
日投饵率为100%~150%,日投喂4次,即黎明前、中午、傍晚、午夜各1次,其中午夜投喂时开灯2~3小时。
等到蟹苗基本长到Ⅱ期幼蟹后,饵料主要为豆饼、鱼浆,偶尔投喂1~2•次豆腐。
豆饼煮熟后仍做成小颗粒。
此时的投饵率控制在100%左右,仍日投饵4次。
在这期间逐渐加水至0.5米。
到了V期后,投饵率为60%~80%,饵料仍以豆饼、•小鱼为主,日投饵3次,午夜不投。
•在整个育苗期间多观察蟹苗的活动及摄食情况,估计池内的蟹苗数量及重量,确定合理投饵量。
在蟹苗集中蜕壳期间,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在夜间增加开灯时间。
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水质,定期消毒。
每周用5ppm的石灰乳液兑水全池均匀泼洒,补充一些钙质,保持pH值7.5~8.5;•每•10•天用•50%稳定性二氧化氯0.5ppm消毒1次,每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30%左右,并适当增加一些新水,•水位控制在0.5米左右。
换水时,进、排水口用80目的筛绢包住,•以免将苗排出或其它有害生物进来,注意温差在5℃以内,最好水温基本相同。
•平时注意池内水草的生长情况,适时补充一些新鲜水草。
E、培育结果总之,温室大棚培育大规格幼蟹的技术关键是:选择优良苗种、确定合理放养密度、加强日常管理。
二、怎样提高选购蟹苗的成活率A、就近购苗有些养殖户南下北上,从其他水系和沿海河口购苗,其死亡率往往较高。
所以我省养殖户应当从长江、淮河两岸养殖场购长江水系的苗较好,不宜去购辽河种、闽浙种。
B、购买淡化蟹苗眼下有少数培育蟹苗的单位、个人急功近利,向养殖户出售淡化时间不长( 2-3天),质量不高的大眼幼体,致使蟹苗不能适应新环境死亡。
因此,应购买淡化时间较长(5天以上)的苗。
购时除向育苗户方详细了解到,还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鉴别:(1)优质淡化蟹苗为棕褐色,不夹杂白色、棕红色,用手捏住蟹苗3-5秒,手感较硬,放下后仍活动自如,爬行敏捷,方动接近水边。
(2)如有可能。
应测定培育淡化水池的PH值,含盐量,也可用口感法尝出池水含盐量。
C、运输蟹苗(1)购苗时最好使用专业购苗箱,或用塑料袋带水充氧,不用布袋,竹篓等。
(2)蟹苗喜欢聚集抱团,应防止蟹苗受压窒息而死。
(3)减少震动,装蟹苗容器应远离驾驶室,谨防汽油、高温影响;下车时内外温差不大于5℃。
(4)2-3小时洒水一次,保持一定湿度;在车站注意勿用自来水喷洒,因为水中有氯气。
D、投入准备投放蟹苗前一定要清塘,清除敌害生物。
蟹苗一般只有米粒大小,常是水蛇、青蛙、蛤蟆及肉食性鱼类的袭击目标。
投放时间宜选晴天中午。
有条件的可暂养一周后再投入大塘中,这样可明显提高成活率。
三、水田怎样养蟹目前,水田养蟹有蟹苗培育和幼蟹培育两种方式。
A、蟹苗培育。
在6月中旬,每亩放蟹苗0.25公斤于蟹苗暂养池内,此时水田中有极为丰富的浮游生物。
暂养到3期幼蟹时撤掉网布,让其自行分布到整个田间。
在蟹苗暂养期间,除应施肥培养浮游生物外,还应补充投喂一定饵料(如熟蛋黄、麦粉等)。
投喂15天左右,当幼蟹分布于田间后,停止投饵。
此时幼蟹摄食田间繁殖的浮游动物、浮萍及水草等。
而后投喂配合饲料,其比例为35%玉米面、35%麸皮、15%豆饼及15%棉籽饼,整个投喂过程中,投喂量占蟹体重的5~10%。
B、幼蟹培育。
一般放养每公斤60~120只的蟹种,亩放2.5~4公斤为宜。
蟹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浸浴5~10分钟,以消灭蟹沟内和蟹体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从而提高放养成活率。
蟹种或蟹苗放养后应立即投喂饲料,前期投喂蛋黄、蚕蛹粉、鱼粉;后期投喂蚯蚓、豆饼、螺蛳、动物内脏及菜叶等。
日投饵量为池中蟹体重的5~8%,每天投2次。
还应坚持"四定"投饲力争投喂均匀。
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以及河蟹摄食活动情况,适时适当调整投喂量。
在时间上应以傍晚为主,投喂量为全日量的60~70%,而上午一次为30~40%,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营养齐全,腐败变质饵料不用。
C、水质调控。
放苗或种前15天灌水、肥水。
滩面保持10厘米,放苗前期不换水,适当补充以保的水位;中期每3~5天换水一次;后期加高水位使滩面保持15~20厘米水深;每5~7天换水一次,放苗种后每10天泼洒一遍石灰水,用量15~2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