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 中山大学 微生物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
h
46
脑膜炎奈瑟菌
鼻咽腔繁殖 繁殖入血
菌/败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侵犯蛛网膜
暴发型脑膜炎
微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DIC
h
47
脑膜炎症状
呕吐
发热
头痛
颈项强直
畏光
嗜睡
• 症状不是同时发生
关节痛
h
痉挛
48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脑脊液、血液、渗出液、鼻咽拭子 保暖、保湿、立即送检;床边接种
直接涂片镜检
IgG
3 协同凝集(coaSPgAglutination)
Fab
Fc
BACTERIUM(细菌)
h
5
培养特性
易培养 普通平板、血平板
有色素 (脂溶性) 金黄色 白色 柠檬色
溶血特点 产生溶血环(β溶血)
h
6
生化反应
触酶阳性 多数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
产酸不产气 致病菌分解甘露醇
h
7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h
34
B群链球菌 新生儿条件致病菌、医院内感染
D群链球菌 条件致病(免疫力低下者)
甲型链球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龋齿
h
35
免疫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各种抗体 抗M蛋白抗体有保护作用 型别间无交叉免疫 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h
36
微生物学检查法
发热、休克、DIC 抑制蛋白合成
损伤细胞、组织
损伤血管、抑制中性粒细胞功能
损伤组织细胞
h
60
是人体正常菌群,医院内感染常见菌
抵抗力较强(耐消毒剂、盐等)
感染多位于皮肤粘膜损伤部位(手术、烧 伤、创伤等),表现为局部化脓性感染
还可致菌血症、败血症、中耳炎、尿道炎、 心内膜炎等多种器官感染
h
10
致病物质
毒素 葡萄球菌溶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表皮剥脱毒素
酶类
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纤维蛋白溶酶 透明质酸酶 酯酶
表面结构蛋白 黏附素、荚膜、SPA等
h
11
凝固酶(coagulase)
概念 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 游离凝固酶free coagulase 结合凝固酶bound coagulase
中性粒细胞内、外有革兰阴性 双球菌,可作出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培养基
快速诊断 对流免疫电泳,SPA协同凝集试验
h
49
防治Baidu Nhomakorabea则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儿童
注射流脑荚膜多价多糖疫苗
治疗 大剂量抗生素(青霉素G、红霉素)
h
50
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生物学特性
对人致病 淋病奈氏菌 脑膜炎奈氏菌
h
43
脑膜炎奈瑟菌(N. meningitidis)
生物学特性
肾形、凹面相对
液体培养可产生自溶酶
葡萄糖(+)、麦芽糖(+) 新分离株有荚膜,专性需氧
抗原
荚膜多糖群特异性抗原(A群) 外膜蛋白型特异性抗原 脂寡糖抗原(LOS)
室温3小时死亡
h
44
致病性
h
39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 血培养菌落与甲链相似,能自溶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乳糖、菊糖(+) 胆汁溶菌(+)
抵抗力 较弱,荚膜可抗干燥
h
40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荚膜 光滑(S) 粗糙(R)
肺炎链球菌溶血素 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
免疫性
同型免疫 型特异的荚膜多糖抗体
h
41
微生物检查法
h
3
抗原构造
Capsule (荚膜) Polysaccharide (肽聚糖) Teichoic acid (磷壁酸)
SPA (葡萄球菌A蛋白) 细胞膜 凝集因子
h
4
SPA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作用:
PHAGOCYTE (吞噬细
胞)
1 抑制补体激活
Fc receptor 2 抗吞噬
类别
致病性
草绿色溶血 溶血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多为条件致病菌
完全溶血 溶血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致病力强
不溶血
丙型链球菌
无致病性
不溶血
草绿色溶血
完全溶血
h
26
分类
根据抗原分类
荚膜 细胞壁 蛋白质
肽聚糖
表面抗原 型特 异性(M抗原)
多糖
细胞膜 细胞质
分20个群,群特 异性,其中A群 为致病菌
h
27
抵抗力
革兰阴性双球菌,似一对咖啡豆 有菌毛,有荚膜 专性需氧, 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 葡萄糖(+)
h
51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菌毛
增强细菌与易感细胞的粘附
脂寡糖
与人细胞表面糖鞘脂分子结构相似,逃避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
IgA1蛋白酶
使细菌粘附粘膜上皮细胞表面
外膜蛋白
宿主细胞膜损伤、抑制抗体活性、黏附作用
直接涂片镜检:
G+有荚膜的双球菌
分离培养:
菊糖分解试验
与甲链鉴别
胆汁溶菌试验 Optochin敏感试验
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预防 多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菌苗
h
42
奈瑟菌属(Neisseria)
共同特点
革兰阴性双球菌 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 培养营养要求高(巧克力血平板) 5% CO2 抵抗力极低(对干燥、冷、热均敏感)
食物中毒(呕吐) SSSS TSS
h
1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皮肤、粘膜正常菌群,致医院感染
表皮和腐生葡萄球菌为主
致病物质
细菌胞壁外黏质(ESS) 溶血素(β、δ)
所致疾病
泌尿系感染 术后感染 细菌性心内膜炎 植入性医用器械感染 败血症
h
19
免疫性
人类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 感染后能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强
营养要求较高,耐碱(pH9.6)、耐盐、耐胆盐
条件致病菌
毒力弱(无毒素或酶产生)
医院内感染重要致病菌
耐药严重
所致疾病
尿路感染
腹腔、盆腔炎
败血症
心内膜炎
防止需依赖药敏试验
h
57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革兰氏阴性G 有荚膜,有鞭毛 无芽孢,需氧培养 对人类常见的致病菌为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球形,链状排列,革兰染色阳性(G+)
h
23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血平板或含血 清培养基
液体培养为沉淀生长 血平板上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h
24
生化反应
分解葡萄糖 触酶阴性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
h
25
分类
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溶血现象 名称
h
20
微生物检查法
标本 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
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阳性葡萄球菌
分离培养 生长现象
生化反应
毒素检查
h
色素,溶血 血浆凝固酶 发酵甘露醇 耐热核酸酶
ELISA
21
防治原则
治
注意 消毒隔离
防止 医源性感染
防
防止 耐药性产生
注意 个人卫生
抗菌素 药敏试验
自身菌苗疗法
h
22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致病物质
脂寡糖抗原(主要致病物) 荚膜(抗吞噬、增强侵袭力) 菌毛(易于黏附、定植) IgA1蛋白酶 (破坏IgA1,易于吸附)
h
45
所致疾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人是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鼻咽部繁殖) 三种临床表现:
普通型(多见)、爆发型、慢性败血症型 (与细菌毒力、数量及机体抵抗力有关)
作用机制为裂解细胞间桥小体,使皮肤 细胞脱落
新生儿多见(存在该毒素的受体)
h
15
肠毒素(enterotoxin)
约50%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 引起急性胃肠炎,即食物中毒
耐热(100℃ 30min),抗胃肠液中蛋白酶 作用机制:刺激呕吐中枢导致以呕吐为主
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是一种超抗原
耐干燥 对常规抗生素敏感(青霉素) 耐药菌株少见
h
28
致病物质
脂磷壁酸
细菌胞壁成分 M蛋白
外毒素
F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受体) 致热外毒素
链球菌溶素(SLO,SLS)
侵袭力
透明质酸酶 链激酶,链道酶
h
29
F蛋白(protein F)
粘附素,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定植和繁殖
M蛋白 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细胞内杀菌作用 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诱 导超敏反应疾病
意义 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致病机理 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 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 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h
12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 TSST-1)
增加对内毒素的敏感性,致中毒性休克 可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
-
8
分类
凝固酶 阴性菌 阳性菌 噬菌体 Ⅰ~Ⅳ群
Ⅲ群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DNA 32基因型
h
9
抵抗力
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 耐10%-15% NaCl
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90%耐药) 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h
16
葡萄球菌溶素(staphylolysin)
α溶素 损伤细胞膜的毒素(细胞毒素)
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
细胞毒素 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增强细菌侵袭力
h
17
所致疾病
感染类型 侵袭性 (化脓性感染)
所致疾病
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败血症、 脓毒血症)
毒素性 (外毒素引起)
h
32
透明质酸酶
扩散因子 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纤维蛋白酶原→纤维蛋白酶
链道酶(streptodornase,SD) DNase,降解DNA
h
33
所致疾病
A群链球菌 化脓性感染 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扁桃体炎等 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毒素休克综合症 超敏反应性疾病
综合征(TSS) 是一种超抗原(Super Antigen)
h
13
超抗原
不经过抗原递呈细胞处理,便能与MHC II 类分子结合,直接激活T淋巴细胞增殖,使 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的抗原。
类似有丝裂原作用
激活T细胞比一般抗原强数千倍
h
14
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
h
58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
单鞭毛,无芽孢,有菌毛及微荚膜 普通培养(35 ℃ ),4℃(-)/42℃(+)
产生水溶性荧光色素 血平板上可产生透明溶血环 氧化酶(+)
h
59
绿脓杆菌的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生物学活性
菌体结构
菌毛 荚膜
黏附作用 抗吞噬
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A 细胞溶解毒素
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 磷脂酶C
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直接涂片镜检 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G-双球菌,有诊断价值
分离培养与鉴定
巧克力色平板,5-10% CO2
h
55
防治原则 防
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教育 防止不正当的两性关系
治
抗生素(青霉素)
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
h
56
肠球菌属 (E. enterococcus)
G+链状排列、正常菌群(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标本 脓汁,血液,咽喉拭子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与金葡菌鉴别
与肺炎链球 菌鉴别
革兰阳性链球菌
h
37
血清学检查
抗“O”试验(ASO test)
意义: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防治原则
积极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 选用青霉素
h
38
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 矛头状:平面相对、尖面相背 有厚荚膜 无芽胞 无鞭毛
分类 色素、生化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性状 菌落色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金黄色
白色
白色或柠檬色
发酵甘露醇 凝固酶 α溶素 耐热核酸酶 致病性
+
-
+
-
+
-
+
-
+
+/-
h
化脓性细菌
陈元 中山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h
1
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
常见种类:
Gram(+):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链球菌
Gram(-):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共同形态结构特点: 球形,无鞭毛,无芽胞
h
2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球形,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
h
52
所致疾病
淋病 重要的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传染源:人类是唯一宿主 传播途径:
性传播 间接感染
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性结膜炎 可致盲
h
53
免疫性
人类对淋病奈瑟菌的感染无天然抵抗力 免疫力不持久
h
54
微生物学检查法
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 标本 用无菌棉拭沾取 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
h
30
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n)
SLO: 含-SH,对O2敏感。细胞毒性作用。检
测其诱导的抗体,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 指标之一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SLS: 对O2稳定,β溶血环
h
31
致热外毒素(pyrogenic exotoxin,SPE)
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 是一种超抗原 A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产生 引起猩红热(scarlet f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