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重要补充资料:《中国古代的书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期未考试要点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期未考试要点

1、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夏商二代文化略同。

《洪范》九畴,帝所以锡禹者,而箕子传之矣。

夏之季世,若胤甲,若孔甲,若履癸,始以日为名,而殷人承之矣。

《淮南子》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

《地形训》就有关于海外三十六国、昆仑山、禹以及九州八极等神话。

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4、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5、(大题)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按照主题的不同可简要分类如下。

1)创世神话。

如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如女娲补天造人。

3)洪水神话。

如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如炎黄大战、黄帝大战蚩尤。

5)发明创造神话。

如后羿射日。

6、(大题)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因此,他们在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不自觉地移到自然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2)神话是--种具体的形象的思维。

原始先民的抽象思维还处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思维还不能脱离那些具体的感性材料。

然而,在神话思维中也有对事物的综合,通过一定程度的概括,使某些神话形象脱离了具体事物。

如龙。

3)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1)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产生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3)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4)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大题)风:即音乐曲调。

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2021华师大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华师大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华师大考研指南——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心得考研这条路我愣是走下了并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

这一路走来真心不易,虽然我不是传说中的学霸,但是我的的确确为自己的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而感动。

有谁能想过曾经那么爱贪玩的一个人最后居然考上了研究生。

连我自己也被自己吓了一跳呢。

我的本科院校是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二本院校了,我每天的大学生活跟那些大学生一样,每天睡到中午十二点在床上叫外卖把早餐和午餐合在一起吃,一到晚上兴奋的像是打了鸡血,打折LOL直到深夜,第二天又睡到中午,每天感觉自己就像个大爷,吃喝不愁,打游戏还没人管,虽然没女朋友没有谈恋爱,但是倒也逍遥自在。

日子天天过的飞快,大三的时候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话已经快要被我挥霍完了,那以后的日子怎么打算呢?我那帮室友有打算毕业就结婚踏实过日子的,有丰富打工经验考虑以后创业的,还有家里土豪吃穿无忧富二代的。

到我这我迷茫了,要女朋友没女朋友,要商业头脑没商业头脑,主要是要钱还没钱。

真的开始着急了,一度怀疑自己以后的人生前途渺茫,生无可恋。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我大表哥从国外回来跟我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谈话。

从那时候起我决定考研,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我决定投资自己,主要是我还很年轻,趁着年轻不多学点东西,到老了就来不及了。

于是我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考研的征程,收起自己的电脑,每天早出晚归的去自习室上自习,再也看不到在床上睡懒觉的而我。

室友们每次看到我都是异样的眼光,怀疑我是不是不是一个人,背学霸附体了。

哈哈哈,他们愿意怎么看我就怎么看我吧,反正我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上研究生。

我把考研就是比作一盘LOL游戏,终极目标就是摧毁敌方水晶,顺利考上研究生,一切的困难在我眼中全都是小兵,而我就是那个满血无敌的战神!当然,这都是我激励自己的一种方式,面对现实就是,不是每个考研人最后都能顺利考上研究生的,尤其像我一样基础薄弱的本科学校,一样基础差的考生,根本不占优势。

所以说,我必须付出120%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的目标,那个时候,说为了考研拼过命,一点也不夸张,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执着精神,奋斗强度连我自己都佩服。

补充参考书目

补充参考书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1、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过常宝、郭英德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过常宝、康震著:《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海出版公司,2005年。

4、尚学锋、过常宝、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5、郭英德、谢思炜、尚学锋、于翠玲:《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华书局,1995年。

6、北师大文学院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2版),北师大出版社,2009年。

7、李山著:《诗经析读》,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

8、李山:《楚辞选译》,中华书局,2005年。

9、尚学锋:《庄子》,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10、过常宝:《先秦散文研究:早期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过常宝:《依然旧时明月:唐诗宋词中的生命和情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等13、郭英德:《明清传奇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4、郭英德:《中国四大名著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1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年。

(其实任何一个版本都可以的)16、郭英德、于雪棠:《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1、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程光炜、刘勇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刘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新编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刘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视域与形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5、刘勇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书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书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书籍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礼仪制度的书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代表作品:
1. 《周礼》: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礼仪制度的著作,成书
于汉代。

该书对周代的礼仪制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官制、祭祀、婚礼、葬礼等方面。

2. 《仪礼》:又称《士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之一。

该书成书于战国时期,主要记录了周代士大夫阶层的礼仪规范,
包括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

3. 《礼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汉代。

该书是对《周礼》和《仪礼》的解释和补充,内容涉及礼仪、道德、政治、教
育等方面。

4. 《三礼》:是指《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著作的合称,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核心。

5.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虽然不是专门论
述礼仪制度的书籍,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礼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
教诲。

6.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另一部经典,与《论语》一样,虽然不是专门的礼仪制度书籍,但其中也涉及了一些关于礼仪和
道德的论述。

这些书籍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具
有重要的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升初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必考古代经典文学)

小升初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必考古代经典文学)

小升初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必考古代经典文学)1.《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内容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主要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喜,展现了封建贵族家庭的生活和社会风貌。

2.《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内容概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

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融入了文化和中国神话。

3.《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内容概述:《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小说。

主要讲述了一百零八位落草英雄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社会不公。

4.《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内容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描写战争故事为主的历史小说。

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三国鼎立的历史事件,塑造了众多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5.《论语》-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内容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含了丰富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哲学。

6.《诗经》- 作者:多于一人- 内容概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包含了诸多古代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以上是小升初语文必考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复习和了解这些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提升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重点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1.定义:上古神话,从本质上说,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1.现存资料显示,甲骨卜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是最早的记言为主的历史散文总集。

第三章《诗经》1.名解诗三百:《诗经》收诗305篇,大多始于西汉初年,终于春秋中叶,主要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陆续出现的诗歌作品。

赋比兴:朱熹《诗集传》中界定最为简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颂:乃音乐分类。

“风”即歌调乐调,特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即曲风乐歌。

“雅”是西周王朝都城及王畿地区音乐。

“颂”《诗经》中多为祭祀活动中用乐或配舞之歌。

诗六义:《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包括六个概念,两个问题。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诗经内容:(1)《周颂》中的祭祖诗崇事先祖以加强宗脉地位,《诗经》中的祭祀诗大多伴随宗庙祭仪而创作和使用。

(2)《大雅》中的周族“史诗”以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历史,反映了从周始祖后稷出生到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

(3)农事牧猎诗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应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以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典礼宴饮诗(5)怨刺诗和讽刺诗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朝纲废弛,社会动荡,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怨刺诗出现了,这种诗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

(6)战争徭役诗和思妇诗写征战、徭役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从总体上看,战争徭役诗,大多表现对战争、徭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思乡,恋亲的意识,开创了后代边塞诗的先河。

(7)《国风》中的婚恋诗3.艺术特点:写实与“诗言志”①叙事或含有较多叙事成分的诗体上,以简朴质直的写实方式,陈述了田猎郊游,日常劳作乃至居食婚姻生活的过程或片段。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论
(3)明道、征圣、宗经思想是此说的理论基础。
十一、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那些文学方面的理论?
(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有益于世,“为世用者, 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论衡·自纪》)。
(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相辅相成。“实诚在胸臆,文 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论衡·超奇》)。
八、《毛诗序》的诗歌理论。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苌所撰《毛 诗故训传》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 一篇的创作主旨,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 亦称《诗大序》。
(2)指出诗的核心在于言志抒情。《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 为志,发言为诗。”
(2)文艺创作客体的两种互有关联的审美风格:“自然”、“素朴”。
庄子认为,文艺创作应该顺应、恪守自然本性,寻求自然的最高境界之美; 文艺创作的手段是为了取得素朴的效果,素朴美超过任何一种美的类型。 庄子实际上把“自然”、“素朴”视为文艺创作客体所具备的最高审美风格。 提倡天籁,反对东施效颦。
(3)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形象:“得意”、“忘言”。
(3)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
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和“下以风刺上”。 《毛诗序》偏重“上以风化下”的教化作用,并把文艺的教化作用看作是 文艺的根本目的。
(4)总结了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提出“六义”说。唐代孔颖达《毛 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此说对 后世影响深远。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成为古代进 行诗歌创作和批评的重要准则。朱熹认为,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国学书籍四书五经指的是哪些书籍四书五经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其中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先秦时期,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作为六经。

《乐经》后来失传了,就只剩下了五经。

四书的基本内容简述一,《大学》。

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

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是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二,《论语》。

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成书于战国前期,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

全书共20篇492章,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三,《孟子》。

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

四,《中庸》。

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

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五,《周易》。

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传》包括上彖一、下彖二、上象三、下象四、上系五、下系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周易》出自于《易经》,《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中国古代十大天文学著作

中国古代十大天文学著作

中国古代十大天文学著作中国古代十大天文学著作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留下了许多重要的著作。

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天文学著作的介绍:1. 《天文演绎》: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创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之一。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对于研究宇宙的结构和天体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 《浑天说》: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创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著作之一。

该书详细记录了天体的位置、运动和规律,为后来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3. 《天文图经》: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杨公素创作,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该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天体的位置和运动,为天文测量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4. 《授时历书》: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授时历书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和方法,为制定准确的历法和时间标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5. 《天文志》: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杨公望创作,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该书详细记录了天体的位置、运动和规律,为后来的天文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6. 《三统历》: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徐光启创作,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历书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和方法,为制定准确的历法和时间标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7. 《天工开物》:由中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创作,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和天文仪器制作的重要著作之一。

该书介绍了众多天文仪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对于天文观测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8. 《续史记》: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袁天罡创作,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该书系统地记录了古代天文学家的研究成果和天文观测数据,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9. 《测天仪象法全书》:由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仪器制作和使用手册之一。

该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天文仪器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为天文观测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复习资料1、总集: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2、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别集不论是作者自编,还是他人编集都要按一定的体例来编。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这三种。

3、版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也称雕版)印书出版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印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板本”。

广义的“版本”又可指一切形式上的书本。

4、善本: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大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5、卷轴装:所谓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成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6、讹:讹也称误,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写错了,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脱:将文献中原有的文字弄丢了,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衍:原稿所无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7、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8、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9、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10、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发现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足够的资金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在中国古代,书籍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图书馆,则是书籍的宝库,让好书传承下去。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图书的总量、内容以及特点的资料。

它由清人蓝琪编辑,是一部内容丰富、系统完整的图书资料总集。

它的编辑目的是为了弥补清人时期missing的一些图书,同时,将优质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改,使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成为一部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献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共3600余卷,收录图书3万卷、目录6000余卷,装帧23000余册。

它包含了大量古代图书,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种类型的图书。

比如,《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注疏》、《孟子注疏》等,都是儒家经典。

这些图书是古代文人学者的必读之书,也是研究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的重要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古代图书的收集、整理和编辑,更在于它对当代人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参考资料。

首先,它对于研究古代儒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所收录的儒家经典,则是儒家思想研究的重要资料。

其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为人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它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为人们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它收录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杜甫、白居易、苏轼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为人们欣赏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古代图书的收集、整理和编辑,更在于它对当代人研究古代文献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参考资料。

首先,它对于研究古代儒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所收录的儒家经典,则是儒家思想研究的重要资料。

四书五z最全解读

四书五z最全解读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 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 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但《四书》中也存在着先 人思想的局限性。
经典常识
四书的字数
《大学》:1753字 《中庸》:3568字
《论语》:13700字
《孟子》:34685字
“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 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诗经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 中“风”包括“十五国之国风”,有诗 160篇;“雅”分“大雅”、 “小雅”, 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 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 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 305篇(即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 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 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 《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 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 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 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 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中庸是循中和 之道而为之。其通篇的主旨是论中和,探讨致中和的方法。中和是宇 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 中和。 《中庸》开篇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貌 似为“性、道、教”先下了定义,而实质是为《中庸》一书奠定了理 论基础。其认为自然授予人的本质就是人性,遵循人的本真善性就是 道,修养本真善性就是教。道实质是遵循人的本真善性处理天、人大 小事务的无声、无息、无味、无色的一以贯之的自然法则。道即率性, 率性就是自然、平常,平常之理即常规常理,自然的常规常理就是中, 就是和。《中庸》一书认为中和之道即天下根本之道,即天下平常、 常用之道。用不偏不斜的平常的中和之道对待所有事物就是中庸,以 中和之道修养自己就是中庸。就《中庸》一书而论,可知中庸既是最 高的大道境界,也是处理问题的最正确的思想方法。

我国古代的字典附《故训汇纂》的简介

我国古代的字典附《故训汇纂》的简介

我国古代的字典附《故训汇纂》的简介我国古代的字典(附《故训汇纂》的简介)2010-12-04 07:51字典,是以解释单字为主的工具书。

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诞生于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作者叫许慎,他搜集了九千三百多个汉字,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字典,叫《说文解字》。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县东)人。

大约生活于公元58-147年间。

曾任太尉南阁祭酒、洨长等职。

曾师事贾逵学习古文经学。

著有《五经异义》十卷(已佚)。

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许慎作《说文解字》,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动笔,到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稿,历时二十二年,可谓呕心沥血,毕生以赴。

由于《说文解字》保存了我国大部分的篆体字,并提出了文字可以分析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汉字形体和古代汉语词汇的面貌,所以直到今天,还有一定参考价值。

《说文解字》成书后,经过数百年的辗转传抄,直到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才由徐铉等校定后雕版印刷成书,始得流传于世。

许慎以后,有许多人仿照《说文解字》的形式,编了不少这类书籍。

但是把这类工具书称作"字典",则还是1716年的事。

当时,清朝政府组织三十人花了六年的时间,编成了一本以解释单字为主的书,共收入了四万七千多个字。

康熙皇帝看过这本书以后说,这书很好,可以称作"典常"。

于是,这本书便取名叫《康熙字典》。

从此,凡是以解释单字为主的工具书也便都叫作"字典"。

中国古代字书--学习古汉语、阅读古籍的桥梁1字书--古代字典词典的统称A古代字书的产生1《尔雅》--第一部故训词典2《方言》--第一部方言词典3《说文解字》--第一部字典4《释名》--第一部声训词典B古代字书的演变1《玉篇》--第一部楷书字典2《一切经音义》--广释佛典文字音义的词典3《广韵》--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韵书C.古代字书的兴盛1《字汇》--第一部通俗易查的字典2《康熙字典》--古代字典的定型3《佩文韵府》--古代诗词歌赋词藻的汇辑4《经籍纂诂》--集经传子史引文训诂之大成5《经传释词》--经传虚词的集释D.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1《中华大字典》--新旧字典的津梁2《辞源》--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语文词典3《辞海》--语词及百科词语的汇聚4《国语词典》--符号注音和音序排列排检法的先导5《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典特殊语辞的汇释6《综合英汉大辞典》--词典编纂新领域的拓展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

地理类古籍提要

地理类古籍提要

地理类古籍提要
以下是一些地理类的古籍提要:
1. 《山海经》: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书籍,成书于战国时期至汉代初期,作者不详。

该书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山川、河流、物产、民族、神话传说等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地理文化的瑰宝。

2. 《水经注》:北魏时期郦道元所著的一部地理名著,是对《水经》的注释和补充。

该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水系、河道、湖泊、城池、山岳等地理信息,对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3. 《元和郡县图志》:唐代李吉甫编撰的一部地理总志,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

该书以唐代的行政区划为纲,详细记载了各郡县的地理位置、山川、物产、人口、交通等情况,是研究唐代历史和地理的重要资料。

4. 《徐霞客游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的一部游记,记录了他在中国各地的旅行见闻和考察成果。

该书对中国的山川、河流、地貌、气候、动植物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地理类古籍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一、经部1、《尚书》:先秦称《书》,入汉始称《尚书》,又称《经书》,尚通“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汇编。

相传为孔子所删定,按虞夏商周四代,以典、谟、训、诰、誓、命等形式,记录上起尧舜禹,中经夏商周,下至春秋秦穆公时期的部分事情。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整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6世纪】。

称诗或者诗三百、诗三百篇,汉武帝定五经时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部分为民间歌谣,小部分为贵族作品;《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为民间歌谣,《大雅》全为贵族作品。

《颂》:周国、鲁国等国家的颂,大多是统治者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作品主要形式是四言。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直抒其情)、比(借物言志)、兴(托物兴辞),反应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礼记》亦称《小戴礼记》。

西汉刘向编订《礼记》一百三十篇,戴德删其繁重称《大戴礼记》,戴圣从《大戴礼记》选定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称为战国至西汉初期各种理论著作选集。

《礼记》:内容大致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技术礼、社会制度、音乐、治国思想、气候措施。

孔子(公元前551~到公元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4、《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记录上至周宣王二十三年(公元前805),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64)。

共二百五十九年。

现在一般学者认为春秋末期左丘明草创,后人整理,写于战国中期以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山东肥城)。

《左传》主要记载春去湿气各诸侯国的史事及其相互关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各方面代表人物,取材广。

5、《论语》:(语录体、叙事体)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到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思想,以教育为主,逐渐成为封建士大夫治国的思想指导,思想核心是“仁”、中庸思想。

中国古代有名的书籍

中国古代有名的书籍

中国古代有名的书籍
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书籍,其中一些字数超过了400字,以下是其中一些:
-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 《永乐大典》: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 《道藏》:道教经籍的总集,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汉魏六朝以来道教经典,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这些书籍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

如果你对其中某一本书感兴趣,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百科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百科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书百科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预言文化,其中一些预言书籍能被称为"十大预言书百科",它们包含着对未来命运的神秘揭示和预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本古代预言书。

1.《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预测书籍之一。

它基于六十四卦象,通过卜筮和解卦来预测未来的变化。

《周易》揭示了宇宙对应关系的哲学思想,被称为"一切的根源"和"存在的法则"。

至今,《周易》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2.《易经》:《易经》是《周易》的补充注释,是中国古代奥秘文化的经典之作。

《易经》以八卦为基础,包括六十四卦,通过卦象的变化和解释来预测未来的命运。

这本书还包括许多哲学思想,以及人们如何通过修正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命运。

3.《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神话小说,其中包含了一些关于未来的预测。

它讲述了古代神话中的神仙和妖魔之间的战斗和权力斗争,涉及到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尽管是小说,但《封神演义》对历史的揭示和一些预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一本记载中医学和养生之书,也包含了对未来的一些预测。

它介绍了中医理论、疾病预防和健康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相信天地万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原则,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人体状况,来预测人类的未来命运。

5.《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有一些富有预言性的思想。

《庄子》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关于个人修行,社会发展和宇宙演化的观点。

虽然它不直接预测未来,但《庄子》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思考。

6.《三命通会》:《三命通会》又称为《命理大全》,是中国古代命理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它通过八字、风水、卜卦等方法,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和未来。

《三命通会》对于揭示个人和社会的运势,以及指导个人生活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7.《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哲学的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一些与预测未来有关的思想。

五史知识竞赛

五史知识竞赛

五史知识竞赛五史,是指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五部重要史书,分别是《春秋》、《战国策》、《国语》、《左传》和《史记》。

这五部史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史书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春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的历史事件。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的国君孔子,他根据鲁国的官方史料和史官的记载,将这段历史编纂成书。

《春秋》以简练的文字和独特的记事方式,记录了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和外交关系等内容,是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策略。

《战国策》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兴衰史和政治斗争,对于研究战国时期的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国语》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情况。

《国语》以各国的官方史料和史官的记载为基础,以简练的文字和详细的描写,展示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是了解战国时期历史的重要窗口。

第四,《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是对《春秋》的注释和补充。

《左传》以详细的记事和对《春秋》的解释,补充了《春秋》中的不足之处,对于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有着重要的价值。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全面记载。

《史记》分为纪传体和论次体两大部分,纪传体主要记载历代各国的史事和列传名人的事迹,论次体则是以史论为主,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析和总结。

《史记》以其广阔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和精彩的文笔,成为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五史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五部重要著作,分别是《春秋》、《战国策》、《国语》、《左传》和《史记》。

这五部史书记录了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考试题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考试题

《中国小说戏曲专题》一.填空1.最早提出小说一词的是《庄子`外物》,最初肯定小说价值,探索小说文体特征的是。

2.被鲁迅称赏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的作品是:《》。

唐传奇开创“痴情女子负心汉”故事框架的作品是蒋防的《霍小玉传》。

3.今存最早话本是敦煌发现的【唐】时期话本,其进一步的繁盛在【宋元】时期。

4.被称为“七实三虚”的作品是《三国演义》,“游戏中暗传密谛”的作品是《西游记》。

5.“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的作品是《儒林外史》,借奇幻世界为“水,镜”照现实世界之“花,月”的作品是《镜花缘》。

6. 两汉杂史杂传风行一时,其中《燕丹子》被胡应麟誉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

7.旧红学的代表是索隐派,主要人物为蔡元培;新红学代表是考证派,主要人物为胡适。

8.汉代百戏的著名作品是。

9.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宝剑记》、《浣纱记》和《鸣凤记》。

10.南北朝志怪作品最著名的是干宝的《搜神记》。

11.明代小说主题类型分为历史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四类。

12.中国戏曲理论史上系统全面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是【】。

二、单项选择1.取经故事流变中最早出现猴行者的作品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2、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金瓶梅》3、现知最早的话本集是《清平山堂话本》4、鲁迅目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纪昀讥为“一书兼有二体”的作品是:()A:《传奇》 B:《莺莺传》 C:《子不语》 D:《聊斋志异》5、被人称为“以公心讽世之书”的是《儒林外史》6、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度”作品是:()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儿女英雄传》 D:《林兰香》7、《红楼梦》中“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人物是妙玉8、堪称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教育小说的是:()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老残游记》 D:《歧路灯》9、明代写实为主的长篇小说中以魏忠贤一生劣迹为主线的是:()A:《梼扤闲评》 B:《辽海丹忠录》 C:《型世言》 D:《照世杯》10、《西游记》最著名的评点者是:金圣叹11.《水浒传》流传史上最著名的刊本是:金评本12.现历史演义《三国》之后影响最大的是余劭鱼著,冯梦龙增补,蔡元放评改的:《东周列国志》13.语言通俗具:“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琐语”特色的小说是:《金瓶梅》14.被自称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的作品是;《聊斋志异》15.被指为“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不能自己”的清小说是:《镜花缘》16.晚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是:梁启超17.清代以后《三国演义》最流行的刊本是:毛评本《三国演义》18.《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9.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儒林外史》20.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水浒后传》三、多项选择1、鲁迅小说中表现知识分子命运与悲哀的形象有:A:吕纬甫 B:魏连殳 C:涓生 E:孔乙己2、下列作品属于“三部曲”的有A:《家》,《春》,《秋》 B:《雾》,《雨》,《电》 C:《幻灭》,《动摇》,《追求》D:《春蚕》,《秋收》,《残冬》3、下列人物属于巴金《家》的形象有:A:克定 B:觉民 C:鸣凤D:瑞珏 E:梅4、晚清侠义公案小说有A:《三侠五义》 B:《小五义》 C:《英雄大八义》5、下列人物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有A:元春 B:迎春 C:探春 D:惜春6.明代文言短篇小说最著名的是A:《剪灯新话》B:《剪灯余话》C:《觅灯因话》7.下列人物故事属于《世说新语》中的有:()A:王戎卖李 B:王蓝田性急 C:管宁割席D:郑婢通诗 E:柳毅传书8.下列作品属于神魔小说的有A:《三宝太监西洋记》 B:《西游补》 C:《封神演义》9.宋话本的四大家数为A:讲史 B:说经 C:小说 D:和声10.下列作品属于清代文言小说的有A《谐铎》B《夜谈随录》C《萤窗异草》D《新齐谐》E《阅微草堂笔记》11.下列作品属于英雄传奇的有A《唐书志传》B《北宋志传》C《英烈传》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教育小说2、京派小说:20世纪30年代形成的“京派”并不都是北京作家,而是大量“外乡人”构成的,主要代表有:朱自清,吴伯箫,沈从文,汪曾祺等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甲骨和玉版
通过考古发现,在河南“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就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作为文字载体的材质。

所刻文字纵向成列,每列字数不一,皆随甲骨形状而定。

由于甲骨文字型尚未规范化,字的笔画繁简悬殊很大,刻字大小不一,所以横向难以成行。

《韩非子·喻老》中有“周有玉版”的话,又据考古发现,周代已经使用玉版这种高档的材质书写或刻文字了,由于其材质名贵,用量并不是很多,多是上层社会的用品。

二、竹简木牍
中国正规书籍的最早载体是竹和木。

把竹子加工成统一规格的竹片,再放置火上烘烤,蒸发竹片中的水分,防止日久虫蛀和变形,然后在竹片上书写文字,这就是竹简。

竹简再以革绳相连成“册”,称为“简策”。

这种装订方法,成为早期书籍装帧比较完整的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书籍装帧的基本形式。

另外还有木简的使用,方式方法同竹简。

牍,则是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与竹简不同的是木牍以片为单位,一般着字不多,多用于书信。

在纸出现和大量使用之前,它们是主要的书写工具。

书的称谓大概就是从西周的简牍开始的,今天有关书籍的名词术语,以及书写格式和制作方式,也都是承袭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三、缣帛
缣帛是丝织品的统称,与今天的书画用绢大致相同。

缣帛质轻,易折叠,书写方便,尺寸长短可根据文字的多少,裁成一段,卷成一
束,称为“一卷”。

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与简牍同期使用,自简牍和缣帛作为书写材料起,这种形式被书史学家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籍。

四、纸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国西汉时就已经出现了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并提高了造纸工艺。

到魏晋时期,造纸技术、用材、工艺等进一步发展,几乎接近了近代的机制纸了。

到东晋末年,已经正式规定以纸取代简缣作为书写用品。

因纸张轻便、灵活和便于装订成册的诸多优点,使得纸迅速替代了其它材质的书写材料。

【重点掌握】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对书籍装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东汉纸的发明,确定了书籍的材质,隋唐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促成了书籍的成型,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现代。

印刷术替代了繁重的手工抄写方式,缩短了书籍的成书周期,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品质和数量,从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书籍的装帧形式也几经演进。

先后出现过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简装和精装等形式。

(一)卷轴装
欧阳修《归田录》中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可见在唐代以前,纸本书的最初形式仍是沿袭帛书的卷轴装。

轴通常是一根有漆的细木棒,也有的采用珍贵的材料,如象牙、紫檀、玉、珊瑚等。

卷的左端卷入轴内,右端在卷外,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叫做镖。


头再系上丝带,用来缚扎。

卷轴装的纸本书从东汉一直沿用到宋初。

卷轴装书籍形式的应用,使文字与版式更加规范化,行列有序。

与简策相比,卷轴装舒展自如,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随时裁取,更加方便,一纸写完可以加纸续写,也可把几张纸粘在一起,称为一卷。

后来人们把一篇完整的文稿就称作一卷。

隋唐以后中西方正是盛行宗教的时期,卷轴装除了记载传统经典史记等内容以外,就是众多的宗教经文,中国多是以佛经为主,西方也有卷轴装的形式,多是以圣经为主。

卷轴装书籍形式发展到今天已不被采用,而在书画装裱中仍还在应用。

卷轴装(二)经折装
经折装是在卷轴装的形式上改造而来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阅读书籍的需求增多,卷轴装的许多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果看阅卷轴装书籍的中后部分时也要从头打开,看完后还要再卷起,十分麻烦。

经折装的出现大大方便了阅读,也便于取放。

具体做法是:将一幅长卷沿着文字版面的间隔中间,一反一正的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在首末两页上分别粘贴硬纸板或木板。

它的装帧形式与卷轴装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形状和今天的书籍非常相似。

在书画、碑帖等装裱方面一直沿用到今天。

有时在旧物市场上会
偶见它的样子。

经折装(三)旋风装
旋风装也是在经折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的。

虽然经折装的出现改善了卷轴装的不利因素,但是由于长期翻阅会把折口断开,使书籍难以长久保存和使用。

所以人们想出把写好的纸页,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相错地粘贴在整张纸上,类似房顶贴瓦片的样子。

这样翻阅每一页都很方便。

但是它的外部形式跟卷轴装还是区别不大,仍需要卷起来存放。

旋风装(四)蝴蝶装(唐、五代)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

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

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
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

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

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

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

蝴蝶装(五)包背装
虽然蝴蝶装有很多方便之处,但也很不完善。

因为文字面朝内,每翻阅两页的同时必须翻动两页空白页。

张铿夫在《中国书装源流》中说:“盖以蝴蝶装式虽美,而缀页如线,若翻动太多终有脱落之虞。

包背装则贯穿成册,牢固多矣。

”因此,到了元代,包背装取代了蝴蝶装。

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背向相对。

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所有折好的书页,叠在一起,戳齐折扣,版心内侧余幅处用纸捻穿起来。

用一张稍大于书页的纸贴书背,从封面包到书脊和封底,然后裁齐余边,这样一册书就装订好了。

包背装的书籍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的以外,其它特征均与今天的书籍相似。

包背装(六)线装
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

它与包背装相比,书籍内页的装帧方法一样,区别之处在护封,是两张纸分别贴在封面和封底上,书脊、锁线外露。

锁线分为四、六、八针订法。

有的珍善本需特别保护,就在书籍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称为“包角”。

线装是中国印本书籍的基本形式,也是古代书籍装帧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

线装书籍起源于唐末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的古籍善本颇多。

线装(七)简装
简装,也称“平装”,是铅字印刷以后近现代书籍普遍采用的一种装帧形式。

简装书内页纸张双面印,大纸折页后把每个印张于书脊处戳齐,骑马锁线,装上护封后,除书籍以外三边裁齐便可成书。

这种
方法称为“锁线钉”。

由于锁线比较烦琐,成本较高,但牢固,适合较厚或重点书籍,比如词典。

现在大多采用先裁齐书脊然后上胶,不锁线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无线胶钉”。

它经济快捷,却不很牢固,适合较薄或普通书籍。

在二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前后,很多书籍都是用铁丝双钉的形式。

另外,一些更薄的册子,内页和封面折在一起直接在书脊折口穿铁丝,称为“骑马订”。

但是,铁丝容易生锈,故不宜长久保存。

(八)精装
精装书籍在清代已经出现,是西方的舶来方法。

后来西方的许多像《圣经》、《法典》等书籍,多为精装。

清光绪二十年美华书局出版的《新约全书》就是精装书。

封面镶金字,非常华丽。

精装书最大的优点是护封坚固,起保护内页的作用,使书经久耐用。

精装书的内页与平装一样,多为锁线钉,书脊处还要粘贴一条布条,以便更牢固的连接和保护。

护封用材厚重而坚硬,封面和封底分别与书籍首尾页相粘,护封书脊与书页书脊多不相粘,以便翻阅时不致总是牵动内页,比较灵活。

书脊有平脊和圆脊之分,平脊多采用硬纸版做护封的里衬,形状平整。

圆脊多用牛皮纸、革等较韧性的材质做书脊的里衬,以便起弧。

封面与书脊间还要压槽、起脊,以便打开封面。

精装书印制精美,不易折损,便于长久使用和保存,设计要求特别,选材和工艺技术也较复杂,所以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另外还有流行于唐、五代时期的梵夹装(仿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
式,今天藏文佛经书仍用)和宋明以后的毛装(草装,粗糙、随便装订),因不具独特的装帧形式,故不再作细说。

中国书籍装帧的起源和演进过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古朴、简洁、典雅、实用的东方特有的形式,在世界书籍装帧设计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