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河流地貌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4485805284ac850ac024236.png)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河流地貌(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槽型洼地。
如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2.河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侵蚀—搬运D.搬运—侵蚀—沉积如图示意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
读图完成3~5题。
3.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A.入海口B.出山口C.发源地D.中下游4.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5.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农业用地B.港口用地C.生态用地D.住宅用地下图中图甲示意渭河两岸物质组成差异情况,图乙示意不同年份渭河下游地区某监测点与渭河中心线最近距离的变化态势,监测点位于现在渭河南岸某固定点。
读下图完成6~7题。
6.造成渭河南岸物质颗粒平均粒径大于北岸的根本原因可能是渭河以南() A.降水量更大B.地势起伏更大C.支流流速更快D.植被覆盖率更低7.公元700~2010年,渭河北岸地区侵蚀、淤积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A.持续淤积,偶有侵蚀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偶有淤积D.先淤积,后侵蚀下图为黄河某河段阶地剖面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阶地的形成最早的是()A.一级阶地B.二级阶地C.三级阶地D.四级阶地9.当河水漫过河漫滩时,该段黄河()A.出现凌汛,进入结冰期B.含沙量小、沉积作用强C.处于枯水期,水位低D.含沙量大、侵蚀作用强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因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
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读图完成10~11题。
河流地貌测试题及答案高中
![河流地貌测试题及答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0d381ad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c.png)
河流地貌测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河流地貌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河流侵蚀地貌?A. 河谷B. 河漫滩C. 河曲D. 河口三角洲2. 河流在流经不同地质结构时,侵蚀作用最强的是:A. 砂岩B. 页岩C. 花岗岩D. 石灰岩3. 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会导致:A. 河床变宽B. 河床变窄C. 河床变深D. 河流改道4. 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中,以下哪一项是垂直于河流流向的?A. 河谷B. 河曲C. 峡谷D. 河漫滩5. 河流堆积地貌主要发生在:A. 河流上游B. 河流中游C. 河流下游D. 河流源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7. 河流的侵蚀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侵蚀和________侵蚀。
8. 河流堆积地貌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常见的两种类型。
9. 河流在流经平原地区时,由于流速减慢,________作用增强,形成河漫滩。
10. 河流的改道现象通常发生在________地貌中。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主要特征。
12. 解释为什么河流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侵蚀作用会有所不同。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在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14. 以某一河流为例,分析其地貌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某地区河流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河漫滩堆积现象,请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D(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堆积地貌)2. A(砂岩较软,侵蚀作用强)3. A(侧向侵蚀使河床变宽)4. C(峡谷是垂直于河流流向的侵蚀地貌)5. C(河流下游流速减慢,堆积作用增强)二、填空题6. 侵蚀、堆积、平衡7. 纵向、侧向8. 河漫滩、河口三角洲9. 堆积10. 河漫滩三、简答题11. 河流侵蚀地貌特征:河谷、河曲、峡谷等,通常形成于河流上游或中游,地形陡峭。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精选文档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a241a11cfc789eb172dc865.png)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一、单选题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拐弯地貌成为蛇曲。
一般情况下,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地面物质软硬、松散适度。
下图示意蛇曲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蛇曲地貌处的流水作用为( )A.凹岸和凸岸都侵蚀B.凹岸和凸岸都堆积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D.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蛇曲地貌处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下列湖泊成因与牛轭湖相同的是( )A.火山湖B.断陷湖C.堰塞湖D.构造湖【答案】1.D2.C【解析】1.根据图示,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
该地貌不是受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材料,蛇曲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
选D。
2.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堰塞湖与牛轭湖成因相同。
据此选C。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 B.badc C.cdab D.dacb4.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答案】3.B4.C【解析】3.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a、c、d都是在冲积扇基础上不断侵蚀形成的,b图表示冲积扇,可推测演化顺序为badc,B正确;图b是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图a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河谷,图c是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图d因侧蚀加强,河道弯曲。
4.有粗大的砾石沉积说明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堆积作用强,原因最有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C正确。
第 1 页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或④B.②或④C.①或③D.③或④【答案】5.D6.C【解析】5.图示河流地貌的成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正确。
高中地理专题: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必备知识+考法归纳+拓展训练与答案)
![高中地理专题: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必备知识+考法归纳+拓展训练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74404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e.png)
高中地理专题:河流地貌与冲淤平衡(必备知识+考法归纳+拓展训练与答案)【考情分析】年份考卷 考查内容2020 Ⅰ卷 流水侵蚀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Ⅱ卷 河流沙金的形成过程2019 Ⅰ卷 以黄河小北干流河段为背景,考查流水冲淤作用对堆积性游荡河道的影响Ⅱ卷 霍林河流域山前地表形态变化,考查流水作用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影响Ⅲ卷 美国内陆高山河床形态的演变,考查流水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2018 Ⅰ卷 以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阶地为背景,考查流水作用对阶地形成的影响【必备知识】常见外力地貌的成因分析地貌类型 地貌成因侵蚀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 河谷、沟谷、峡谷 因流水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
河谷发育初期下蚀形成“V”形谷;之后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河湾,河谷拓宽,横剖面呈槽形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蚀而形成风力侵 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堆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 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时,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考法归纳】一、全面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发育1.掌握流水作用的影响因素(1)流水侵蚀作用的影响因素:径流量、地表起伏、河道落差、流速、地表性质、植被覆盖状况。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影响因素:必要条件 风化或流水侵蚀→搬运→堆积物(存在颗粒大小差异);地形平缓、河道弯曲、海水(湖水、河水)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下降;地壳抬升(下降)、地形条件、水域环境(海浪、洋流)→沉积环境(沉积空间)区域差异 不同位置的堆积物、流速减慢的原因、沉积环境的差异,故堆积地貌形成的位置、形态存在差异2.把握主要的河流地貌特征(1)河流峡谷:多位于河流中上游,多因地壳上升、岩层断裂、经流水长期下切侵蚀而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主题10 河流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主题10 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675d30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68.png)
主题10河流地貌(2018·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1~3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 1.A 2.A 3.D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
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
A正确。
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这三处沉积。
B、C、D错误。
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故选A。
第3题,根据河流阶地的形成原理可知,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地壳抬升运动;而且图示河岸坡度陡缓相间分布,据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故选D。
(全国文综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4~6题。
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 4.C 5.B 6.B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贺兰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
专题16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河流地貌的发育(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6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河流地貌的发育(解析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f02e1dc7b7360b4c2f3f64b1.png)
专题16 地理过程形成类选择题之河流地貌的发育【方法指导】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河流的侵蚀类型包括溯源侵蚀(向源头侵蚀)、下蚀(向下侵蚀)、侧蚀(向河谷两岸侵蚀)三种类型,三种侵蚀类型对河流的影响各不相同。
具体如下表所示: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概念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流的影响使河谷不断延长使河谷不断加深,河流纵向发展使河道弯曲,河谷拓宽,河流横向发展关键影响伸长加深展宽2.河流堆积地貌综合对比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山前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分布、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类型分布示意图地貌特点山前冲积平原山前地带由多个冲积扇彼此联合形成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地区三角洲向海洋一侧扩展形成状分布3.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的原因和过程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1)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解释。
北半球河道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河道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2)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其成因解释如下: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作曲线运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拓展练习】图二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一中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
图一是图二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
高三地理总复习专题 河流地貌
![高三地理总复习专题 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4002fb7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c.png)
11
本课结束
5
2.河流对自然村落形成提供的有利条件是 ( B )
①深厚肥沃的土壤
②便利发达的航运
③较高的平坦地形
④充足的水源供应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野王村的各自然村落一般坐落在 ( A )
A.河流凸岸 B.河流凹岸
C.河流阶地 D.河流两岸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
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 政治、交通中心。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古城的营建巧妙地利用自然趋利避害,适应 了当地“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 (2)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古城的营建
巧妙地利用自然趋利避害,适应了当地“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
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
(1)简析图示地区山水分布对
阆中古城气候的有利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
1
.河流地貌与聚落: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不同,具体 表解如下:
项目
分布
形态 密度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河流地貌试题专攻(8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河流地貌试题专攻(8页)](https://img.taocdn.com/s3/m/8dc602a483c4bb4cf6ecd105.png)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河流地貌试题专攻地理试题Ⅰ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金沙江金江街段位于金沙江中游。
下图为金沙江该河段河流阶地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河段的河流流向最可能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北向南C.自东北向西南D.自东南向西北2.图示河流阶地形成之前,该地区可能发生的内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C.地震D.岩浆活动3.下面四个阶段中,河流流速最慢的是A.T1B.T2C.T3D.T4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成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上。
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
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
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
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5.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底部地壳抬升C.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D.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主要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A.含盐量高B.来沙量多C.水位高D.径流量大7.该河口由乙时期到甲时期的转变可能出现在A.2月B.4月C.6月D.8月8.关于拦门沙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增强海水的自净能力B.利于河流泄沙排洪C.细泥沙主要分布于背流坡一侧D.季风会加快拦门沙由乙时期向甲时期转变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
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
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试题及答案(2)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试题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a787b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2.png)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试题及答案(2)高中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试题答案1.C 河流弯曲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结果,四个选项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合适。
2.B “一水中分白鹭洲”,意思是河水遇到沙洲分成两股水流,说明河流中间有沙洲形成。
3.A 河水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流速快,故而表现为侵蚀。
而底部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水流上升速度慢,表现为堆积。
亦即,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由图中看出,M岸为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河谷较深,河床坡度较大;N岸为河流凸岸,受流水堆积作用明显,河谷较浅,河床坡度较小。
4.D 在河道弯曲的地方,水流受离心力的影响都要偏向凹岸;这种河段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该河道弯曲,不利于航行。
这种河道发展的结果是“裁弯取直”。
5.A 平直的河道,水流对河岸表现为侵蚀作用或者堆积作用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
对于弯曲的河道,则需要根据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的原理来判断。
河流剖面图中,a侧河流阶地堆积体较多,应为河流凸岸;b侧坡度较陡,应为凹岸,对应选项为A。
6.B 聚落的分布要求接近水源,同时也要避免洪水的影响。
②处距离河流较近,地势平坦且不受洪水影响,是聚落的最佳分布地。
7.A 由图可知,a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落差大,该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b位于河流的中游,落差小,流速比较慢,外力作用表现为以搬运作用为主;c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8.C c位于河流的入海口,该处河流携带的泥沙易堆积形成三角洲平原。
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而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
9.D 沙洲出露的面积越大,说明河流的水量越大。
从图2甲地河心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可看出,该沙洲春季和夏季出露的面积减小,可判断该河流存在春汛和夏汛,故该河应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10.B 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Q处堆积、P处侵蚀,则该河段的流向为由东流向西,A项错。
二轮复习--河流地貌
![二轮复习--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faf6bcffd4d8d15abf234e76.png)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侵蚀
C.T1形成时期 作用 D.T0形成时期
最强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例4.(2017年新课标2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 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例3.(2018年新课标1卷)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 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 B.T1
C.T2 D.T3
12分 12分
(1)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新课标1 7-9
12分
2016年
(2)河流的外力作用对河床的影响
新课标2 9-11
12分
(3)植被破坏或恢复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新课标3 7-9
12分
(1)湖泊的水文特征、与生物要素的关联 新课标1 36(1)(4)
10分
2015年
(2)影响河流污染物含量的因素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 完成9~11题。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2019年高考二轮地理专题限时集训4 地貌
![2019年高考二轮地理专题限时集训4 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fe8abfb8680203d8ce2f249b.png)
专题限时集训(四)(限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大连市一模)在云南省的腾冲市,市政建设铺设在街道上的黑色玄武岩地砖,渗水性较好,耐用而又美观。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铺设的黑色玄武岩()A.为图中的B类岩石B.为图中的C类岩石C.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④D.形成过程为图中的⑤2.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A.增强地表径流,使城市内涝加剧B.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C.使热岛效应显著增强,气温升高D.促进地表径流蒸发,降低温度1.B 2.B[第1题,铺设的黑色玄武岩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根据图示箭头方向,沉积物形成的D是沉积岩。
A能够形成B、C,说明B是侵入地壳上部形成的花岗岩,C是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A是岩浆,变质岩高温熔化形成岩浆,E是变质岩。
第2题,玄武岩有气孔,这种玄武岩地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是有效增加下渗,减弱地表径流。
](2018·洛阳市尖子生联考)大石河位于燕山裙皱带的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河流蜿蜒曲折。
其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丁河段村庄遭受洪涝灾害频率较高。
下图为大石河不同河段的聚落分布和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3~5题。
3.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B.断裂下陷C.背斜成谷D.向斜成谷4.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与其他河段相比,推测丁河段村庄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位于河流凹岸,雨季河流易决堤B.位于河流凸岸,泥沙淤塞河道C.植被稀疏,河水含沙量大D.河谷地势较低,排水不畅3.C 4.B 5.A[第3题,根据凉水泉和九道河泉两侧的岩层形成,图示区域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凉水泉至九道河泉河段,是背斜被侵蚀形成,河谷的主要成因是背斜成谷。
第4题,甲、乙、丙、丁四河段中,沉积地貌最显著的是乙,河道宽浅,水流慢,以沉积作用为主,有聚落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常见的河流地貌一、单选题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拐弯地貌成为蛇曲。
一般情况下,蛇曲形成的自然条件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地面物质软硬、松散适度。
下图示意蛇曲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蛇曲地貌处的流水作用为( )A.凹岸和凸岸都侵蚀B.凹岸和凸岸都堆积C.凹岸堆积,凸岸侵蚀D.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蛇曲地貌处由于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下列湖泊成因与牛轭湖相同的是( )A.火山湖B.断陷湖C.堰塞湖D.构造湖【答案】1.D2.C【解析】1.根据图示,河流蜿蜒曲折,百转千回,形成的地貌称为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
该地貌不是受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根据材料,蛇曲发育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段,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而成。
选D。
2.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堰塞湖与牛轭湖成因相同。
据此选C。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A.abcd B.badc C.cdab D.dacb4.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堆积作用强烈B.侵蚀作用强烈C.山洪暴发频繁D.河流改道频繁【答案】3.B4.C【解析】3.结合图中图例可看出a、c、d都是在冲积扇基础上不断侵蚀形成的,b图表示冲积扇,可推测演化顺序为badc,B正确;图b是冲积扇上形成了冲沟,图a表示受流水下蚀作用后形成河谷,图c是河谷形成后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图d因侧蚀加强,河道弯曲。
4.有粗大的砾石沉积说明水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堆积作用强,原因最有可能是山洪暴发频繁,C正确。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6.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或④B.②或④C.①或③D.③或④【答案】5.D6.C【解析】5.图示河流地貌的成因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正确。
6.乙图中所示剖面图是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对应甲图中的①或③,C正确。
读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A.入海口B.出山口C.发源地D.中下游8.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9.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农业用地B.港口用地C.生态用地D.住宅用地【答案】7.D 8.A 9.C【解析】7.河流主要沉积在一侧,所以不可能是入海口和出山口;发源地主要以侵蚀为主,中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
选择D。
8.河流东岸侵蚀西岸沉积,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自西向东,选择A。
9.甲地靠近河流,地势低洼,不利于发展农业,A错;沉积为主,不利于港口建设,B 错;生态用地,可以保护河岸,C对;地势低洼,土质疏松,不利于建设住宅,D错。
10.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
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
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
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四幅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应为( )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最终形成类似牛轭的湖泊,即最终形成②,其成因应该是由弯曲的河流因裁弯取直,主干线路取直线续流,旁支与主流分离留下的产物。
据此,选B。
读北半球中纬度平原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大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河水大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河流北岸堆积,南岸侵蚀严重D.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增强12.下列关于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北岸,呈带状分布B.河漫滩平原处有利于港口建设C.南岸的陆地地势低,不能利用D.河流弯曲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答案】11.A12.D【解析】11.据图,如果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凸出部分与南岸之间的水道将被泥沙淤积,所以假设与图示不吻合,河水应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因河漫滩一般发育于河流中下游,可以判断河流流速减缓,侧蚀作用较强,下蚀作用较弱。
据此分析选A。
12.该区域聚落多位于凸岸,不一定是北岸,多沿河设城;港口应在水深部位建设,河漫滩平原处水域较浅,不适合港口建设;南岸的陆地地势整体较低,适合开发利用;河流弯曲会导致排水不畅,易形成严重洪涝灾害,据此选D。
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也是岸坡演化过程,山地滑坡崩塌则是岸坡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
下图示意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于迁移性河谷的演化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丙乙甲丁B.乙丁丙甲C.甲乙丙丁D.丁甲乙丙14.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A.内力作用占主导B.河谷海拔升高C.河流堆积作用导致岸坡发生变化D.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答案】13.A14.D【解析】13.完好的河谷应是河床底部相对平滑对称的丙图结构,山地滑坡崩塌侵入河床,导致受侵蚀河床一侧发生地貌演替,在流水进一步差异侵蚀及下滑的崩塌物影响下,河谷宽度变化且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最终形成如丁所示的地貌,选A。
14.结合上题可知,在该类河谷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均起作用,最终导致河谷位置发生横向变化,选D。
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阶梯状地貌。
有几级阶地,就发生过几次上升运动。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流阶地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图中阶地形成的时代由新到老的排序为A.a-b-c B.b-c-a C.c-a-b D.c-b-a16.图中河段C阶地的形成经历了A.地壳上升-堆积作用-下蚀作用B.地壳上升-下蚀作用C.堆积作用-地壳上升-下蚀作用D.下蚀作用-地壳上升-堆积作用【答案】15.D16.C【解析】15..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上方阶地形成较早,故选D。
16.读图,结合图例可知,阶地为沉积岩,属于流出沉积形成的,后随着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C。
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如图)。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
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关于构造运动形成阶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B.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C.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D.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首先在上游快速下切形成阶地18.气候变化影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导致河水对河床产生的作用力不一样,这种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阶地称为气候阶地。
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流域内植被稀疏,风化强烈,碎屑物质丰富;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流域内植被茂密。
则( ) A.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B.在气候十分寒冷或干旱时期,河流易形成坡坎C.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床以下切侵蚀为主D.在气候转为温暖湿润时期,河流不易形成阶地【答案】17. B 18. C【解析】17.河流阶地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是由河流作用形成的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河流阶地主要由阶地面和阶地斜坡(坡坎)两个形态要素组成。
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造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面。
如果这一过程多次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故B项正确。
18.气候干燥,含沙量增多,多的泥沙沉积,堆积作用为主,故温暖期,含沙量减少,堆积少,以侵蚀作用为主,A、B项错误;两个时期都是形成阶地的因子,缺一不可,故C项正确。
河岸沙丘是发育在河谷环境,并叠加于河流地貌之上,受风、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风沙地貌类型。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该河道呈“Ω”字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岩性B.地形C.流速D.地转偏向力20.从遥感影像可推断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A.夏季的东南风B.冬季的西北风C.夏季的西南风D.冬季的东北风21.从2000年到2015年,与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无关..的原因是A.气候暖干化B.地表起伏C.植被定植D.径流量减少【答案】19.B 20.B 21.B【解析】19.读图可知,该地主要位于42°N,130°E附近,受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发生改变,河道呈“Ω”字形,据此选B。
20.根据该地河岸沙丘的分布形态可知,形成该地河岸沙丘的风向是冬季的西北风,选B。
21.径流量减少,气候暖干化,植被定植影响河床沙源量的多少,进而影响该地区河岸沙丘面积变化;只有地表起伏不影响河岸沙丘面积变化。
故选D。
二、综合题22.读贺兰山东麓堆积地貌及其剖面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地貌类型及沉积物分布特点。
(4分)(2)说明河流出山口前和出山口后所经地区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8分)【答案】(1)冲积扇(洪积扇)。
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4分)(2)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4分)(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其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
(4分)【解析】(1)读图,图中地貌类型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为冲积扇或洪积扇。
特点是呈扇形分布,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读图,河流出山口前等高线向西北弯曲且较稠密,出山口后向东南弯曲且较稀疏。
等高线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等高线密集反映了河流在出山口前穿行于河谷且落差较大。
出山口后坡度变小,所以等高线稀疏。
河流泥沙石块堆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发育在扇面之上。
23.读北半球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两处河谷形状的区别:①处河谷呈V型,②处河谷呈U型。
原因分别是:①处位于河流上游,河流流速快,以_____侵蚀为主;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流速慢,______作用加强,河谷展宽。
(2)河流在②处汇入海洋,形成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