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234397e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e.png)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无限可能的地方。
他们的内心世界构建于他们对外界的观察和感受之上,包含了他们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理解和解读。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情感和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真而美丽的。
他们天真地相信世界上没有坏人和恶意,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心态。
他们没有太多顾虑和担忧,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非常直接和简单的,不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我们一种纯洁和乐观的感受。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可以畅游于各种奇幻的场景和故事中。
他们可能是一位勇敢的超级英雄,或者是一位美丽的仙女。
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想象中制造出美好的事物和情节,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快乐和满足。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一切都可以实现。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敏感而脆弱的。
他们对外界的刺激和影响非常敏感,对他们来说,每一次的经历都可能对他们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影响。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次失败或者一次伤害而受到很大的打击。
在这个时候,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给予他们足够的陪伴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感受,我们才能够为他们提供真正的关爱。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我们也应该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需求。
只有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和支持。
与孩子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和理解去陪伴他们成长。
【如何才能与孩子沟通谈心】 怎样和孩子沟通谈心
![【如何才能与孩子沟通谈心】 怎样和孩子沟通谈心](https://img.taocdn.com/s3/m/7702af6976a20029bc642d3b.png)
【如何才能与孩子沟通谈心】怎样和孩子沟通谈心怎样和孩子沟通谈心?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时,很多事情在大人看来是很小的事情,不值得在意,但是在孩子的心里,这件事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你只懂得站在大人的立场来看待发生的事,那么你永远也无法理解孩子的感受。
学会换到孩子的立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受事情对孩子的影响是什么,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什么,才能真正与孩子有效地沟通,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孩子也会因此觉得安全、温暖。
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使用孩子的语言,有利于与孩子沟通有些孩子比较不喜欢表达,即使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回到家也是沉默,不愿意或者是不敢对家长说。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心里好像有事却又不说,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走进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气,会让孩子感觉轻松一些,也会觉得和你亲近一些,那么,也许他会愿意跟你分享他所发生的事情。
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与孩子处于同一高度讲话如果你笔直地站着,跟孩子讲话,对于孩子来说,大人的高度比较高,会造成压迫感,如果你想更亲近孩子,最好是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讲话,当你蹲下来,和孩子处于同一高度的时候,你会看到孩子所看到的世界,这同样有助于你理解孩子的世界。
这样对于孩子来讲,也会感觉到更舒服。
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借用游戏巧妙与孩子沟通对于不爱讲话的孩子,可以通过玩游戏或者是同他一起玩玩具的方式来打开与其沟通的通路。
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玩。
当孩子独自一个人玩弄着地上的玩具时,你不妨加入他,和他一起玩,和他一起构建不一样的世界和语言,那么从中你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另外,通过孩子对待玩具的态度,以及孩子赋予玩具不同的含义时,你也可以从中得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状态。
和孩子沟通谈心的方法:自我暴露,引导孩子表达通常孩子如果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情时,会情不自禁地告诉周围的人,但是,如果遇到一些不高兴的事,对于比较安静的孩子,就不一定会主动说出来。
用说话走进孩子内心的秘诀
![用说话走进孩子内心的秘诀](https://img.taocdn.com/s3/m/f960477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3.png)
用说话走进孩子内心的秘诀
1.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
无论是开心还是沮丧,孩子都需要有人倾听并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
2.用简单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不要使用过于复杂或高深的词汇,让孩子能够理解你的话语。
3.表达真实的情感。
与孩子交流时,不要掩饰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能够让孩子更容易相信你。
4.给予肯定和赞美。
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赞美,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重视。
5.关注细节。
注意孩子的表情、动作和语气等细节,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6.耐心倾听。
无论孩子说什么,都需要耐心倾听并尽可能理解孩子的意思。
7.给予支持和温暖。
孩子需要得到支持和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帮助。
8.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能够让他们更加自信和独立。
- 1 -。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cb4d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b.png)
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是每位家长都希望能够做到的,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下面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您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要尽量避免指责、批评和威胁的言辞,而是采用开放、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对话。
倾听孩子的观点和意见,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
2.关注孩子情绪的表达情绪是孩子内心想法的一种反映。
当孩子情绪低落、愤怒、焦虑或兴奋时,试着去了解他们的情绪背后的原因。
可以询问:“你为什么觉得伤心/生气/紧张?”通过聆听和理解他们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3.观察孩子的行为和举止孩子的行为和举止也是了解他们内心想法的一种途径。
观察孩子的表情、姿势、习惯和行为模式,可以发现他们内心的状况。
例如,孩子是否有特定的习惯或行为方式来应对压力或焦虑?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4.给予孩子隐私和个人空间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和个人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给孩子一些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处,思考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意和成人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但给予他们足够的私人空间可能会使他们更愿意与我们分享。
5.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培养孩子积极沟通的关键。
倡导孩子不仅仅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还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他们的感受、想法和意见。
例如,我们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样?”或者“你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处理?”这样有利于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6.创造一个支持和安全的环境一个支持和安全的环境可以使孩子更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想法。
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和想法是被尊重和理解的。
我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鼓励和赞赏,以此来建立孩子对我们的信任,使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
7.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沟通技巧情商是了解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的一种能力。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需要用心沟通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需要用心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5d65a02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1.png)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用心沟通1、运用谈话的技术用平静严肃的表情对孩子讲话,用词应简单,避免不必要的体温。
2、认知孩子的内心体会首长要尊重孩子,才能让孩子接受家长所讲的话。
讲话时不应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居高临下如果父母想要接近利了解孩子,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关系和新的谈话方式。
4、适度的迁移孩子心情很坏地向家长讲述一件事情时,家长最好不要与孩子谈论事情的本身,而可以围绕该事情谈些自己的感受。
5、体会孩子的体温中暗含的意思孩子的话题往往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们对外界发出的信息也常常令人费解,必须通过一番琢磨才能悟出他的意思。
6、态度严谨语气始终如一父母拒绝孩子时,即便不说“不”,也要态度严肃、语气坚定。
同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面部表情也应当严肃。
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样的表情意味着“我不喜欢你这么做,你最好给我停下!”同样,在教育孩子的礼貌上,也需要有好的技巧。
7、使孩子二挑选一给孩子选择机会,会让小家伙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
鼓励1-3岁的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选择,有助培养其独立性。
但是选项不宜过多,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二选一”即可。
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
你选择哪个?”8、亲自示范点并告诉孩子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恼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家伙不知道还有啥别的事情可做。
这时,父母最好能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更好。
比如,2岁的亨利老是爱戳小妹妹,家长可以告诉亨利,“亲亲妹妹”或类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9、用“可以”替代“没用”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
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乐于接受。
10、冷静表述讲出体会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这会让我很伤心。
儿童心理学:孩子的内心世界
![儿童心理学:孩子的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721b4e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d.png)
儿童心理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内心世界。
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想要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但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或无助。
这就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之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帮助孩子们的方法。
一、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各种情绪和感受。
他们可能会感到害怕、焦虑、兴奋、好奇、快乐、悲伤和愤怒。
这些情绪和感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他们的经历、环境以及他们与周围人的关系。
了解这些情绪和感受背后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的行为。
二、孩子的情感表达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与成年人不同。
他们可能会通过大喊大叫、哭泣、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这是因为他们的情感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展,需要通过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耐心和理解,帮助他们学会更成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孩子们开始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逐渐形成自我认知。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对话,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心,促进他们自我认知的发展。
四、沟通的重要性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是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关键。
通过沟通,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需要耐心、开放和理解,避免使用指责或批评的语言。
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引导孩子面对挑战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如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家庭冲突等。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引导他们面对这些挑战,帮助他们建立应对困难的能力。
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提供资源和建议,以及积极的反馈和奖励。
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支持。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5ac0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7.png)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要读懂孩子的心理,家长或者教育者需要一定的观察力、耐心和洞察力。
孩子的心理世界是复杂而微妙的,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所以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很多时间和努力。
这里提供一些方法来读懂孩子的心理。
第一,倾听和观察倾听和观察是理解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表达方式,所以要有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言语和观察他们的行为。
注意他们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这些都能提供对他们内心感受的线索。
要时刻保持关注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情感。
家长或者教育者需要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意见和感受都被接受和重视。
避免打断孩子说话的习惯,同时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
第二,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对于读懂他们的心理非常重要。
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并尽量避免用过于繁琐或抽象的词汇。
使用开放式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例如,不要问:“你今天过得怎么样?”而是问:“你今天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这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谈论自己的体验和情绪。
同时,要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不过多批评或制造压力。
学会倾听和理解,不仅有助于建立亲密关系,还能让孩子更容易敞开心扉,与家长或者教育者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第三,理解孩子的阶段特点和发展需要孩子的心理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了解这些能够更好地读懂孩子的心理。
例如,幼儿期的孩子可能更注重感官体验和游戏,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对于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有强烈的需求。
而青少年期的孩子则更加关注自我认同和独立性,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叛逆和挑战性的行为。
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和需求能够更好地照顾和引导他们。
例如,家长或者教育者可以提供适宜的游戏和学习环境,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关爱。
第四,关注家庭和环境因素除了孩子自身的心理特点,家庭和环境因素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深远影响。
读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后感
![读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2dc4c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8.png)
读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读后感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就是小不点儿,他们的想法能有多复杂?但是这本书就像是给了我一个重重的耳光,让我知道我错得有多离谱。
孩子的内心啊,那简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宇宙,里面充满了各种奇妙的东西。
书里提到,要想走进孩子的内心,首先就得放下咱大人那副高高在上的架子。
这一点可太重要了!咱平时老是觉得自己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饭还多,就不自觉地开始指挥孩子干这个干那个,还总是说“我这都是为你好”。
可孩子呢,就像一群小刺猬,咱们越是这样,他们就越把自己缩起来,把内心世界的大门关得死死的。
就像我家那小调皮,之前我老唠叨他学习,结果他越来越不爱跟我说话,我还纳闷呢,现在才明白,是我这当爹(当妈)的太不讲究方式了。
还有啊,得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这可不像咱们大人聊天,光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插上话。
孩子说话的时候,咱们就得像个忠诚的小跟班,眼睛盯着他,耳朵竖起来,全神贯注地听。
哪怕他说的是那些在咱们看来特别幼稚的事儿,比如说什么“今天我在学校看到一只小蚂蚁在搬比它大好多的面包屑”,咱们也得表现出超级感兴趣的样子。
因为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他们世界里的大事件。
我现在就开始试着这么做了,结果发现孩子变得特别爱跟我分享他的小秘密,什么谁谁今天在班上放了个响屁啦,他都一股脑儿地告诉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另外,书里还说要和孩子一起玩。
这可不仅仅是陪着他玩玩具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地融入进去。
比如说玩游戏的时候,不能老是想着让孩子按照咱们的规则来,得跟着他们的思路走。
我之前陪孩子玩搭积木,我就想着搭个高楼大厦,规规矩矩的那种。
可孩子呢,他非要搭一个歪歪扭扭的怪物城堡,我还想纠正他呢。
现在我就知道了,这就是孩子的创意啊,我得跟着他一起把这个怪物城堡搭得更酷才对。
通过一起玩,孩子会觉得你是他的小伙伴,而不是那个整天板着脸的家长,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让咱们走进他们的内心。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宝藏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4a692f9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9.png)
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作为父母,我们经常希望能够理解和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只关注于自己的需求和期待,而忽略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心声。
因此,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家长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一、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在倾听孩子的心声与需求方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
一个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氛围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愿意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和需求。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建这样的环境:1. 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孩子需要时间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父母应尽量避免打断或质疑孩子的发言,给他们足够的空间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2. 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意见:父母应该真诚地倾听孩子的意见,不要轻易忽略或嘲笑他们的观点。
尊重孩子的意见能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3. 表达理解和接纳:当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父母应该表现出理解和接纳,而不是过分批评或指责。
这种支持和鼓励能够鼓舞孩子们敞开心扉。
二、问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声与需求。
与封闭性问题相比,开放性问题要求孩子提供更多的详细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下面是一些例子:1. 你可以告诉我你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2. 你觉得最近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开心或者不开心?3. 你对自己的学习进展有什么看法?通过问开放性问题,父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展开谈话,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三、倾听非言语信息除了通过言语表达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之外,家长还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非言语信息。
孩子们常常用行为、眼神、表情以及身体姿态来传达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解读孩子的非言语信息:1. 观察身体语言:是否有焦虑、紧张或放松的迹象?孩子的身体语言可以反映他们的内心状态。
2. 眼神交流:孩子的眼神可以透露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幼儿教师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
![幼儿教师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https://img.taocdn.com/s3/m/c25279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8.png)
幼儿教师演讲稿:走进童心倾听童声亲爱的同事们、家长们,大家好!在这个温暖的阳光日子里,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幼儿教育的一些心得。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我深知,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关爱与陪伴。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走进童心,倾听童声。
一、用心感受孩子的世界孩子们的世界是纯真的,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我们不同。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用心感受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去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童心。
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小明在画画时,把颜料涂到了桌子上。
我本想批评他,但看到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我改变了主意。
我问他:“小明,你画的是什么呀?”他骄傲地说:“老师,我画的是彩虹,我要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听到这句话,我感动不已。
原来,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他们用心去感受世界,用画笔去描绘梦想。
二、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心声是最真实的,他们没有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
有一次,班上的小华在操场上摔倒了,我赶紧跑过去扶他起来。
他抬起头,眼泪汪汪地看着我,说:“老师,我疼。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内心的脆弱。
我轻轻拍着他的背,安慰他:“不怕,老师在这里,我们一起克服困难。
”孩子的心声让我们明白,他们需要关爱、需要陪伴。
三、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四、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重要时刻,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有一次,班上的小杰过生日,我特意为他准备了一个生日惊喜。
当他看到蛋糕上的名字时,激动地拥抱了我。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
陪伴孩子成长,让我们收获了无尽的快乐。
五、亲爱的同事们、家长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心,倾听童声,陪伴孩子们成长。
让我们用心感受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关爱与陪伴。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https://img.taocdn.com/s3/m/24caa23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b.png)
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对于父母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虽然我们生养了他们,可是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想要真正了解孩子,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一看他们都在想些什么。
那么,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呢?一、安全感安全感的建立对孩子人格的形成,以及遇事的处理方式都会起到正面的作用,让孩子充分的相信父母,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可以倾诉和依靠的人。
无论家长工作多忙,都应该想办法腾出时间去陪孩子,教育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们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不会惊慌失措。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他们产生“他们是不是要离婚?”“难道他们不爱我了?”这样不安的想法。
二、空间亲子关系就像手中的沙子,手握得越紧漏得越多。
家长应该适当给孩子自由,但是不能太放任,要有基本的原则。
在可以掌控的自由空间内,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家长只需要做一名把握方向的船长,让船不要偏离航线就好。
三、平等虽然孩子年龄小,但家长不能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心理的平等首先需要地位的平等,试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以商量的口吻和孩子交流,多运用“如果”“我们试一试”“妈妈认为这件事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类的词语。
这样沟通就少了很多障碍。
四、鼓励家长不要总是指责孩子,摧毁他们小小的自信心。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不断的鼓励,家长的鼓励可以带给孩子荣誉感和自信,促使孩子积极向上。
家长可以多运用“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你真棒”“妈妈觉得你肯定能行”之类的词语。
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肯定,自然就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五、关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好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
不管工作再忙,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不容易,体会到家长的爱,这样孩子才能理解家长,不排斥与家长交流。
六、投其所好与孩子做朋友,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给予鼓励。
把话说清楚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把话说清楚如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00892e29cc175527072208a7.png)
把話說清楚─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現代的父母常有不知如何與孩子溝通的困擾,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也會隨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日新加巨。
其實只要稍稍改變一下與孩子溝通的態度,要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也並非難事。
通常在與孩子溝通時,只有大人在說:「你該如何如何」「你犯了什麼錯」,可是事實上,在這同時你或許忽略了孩子正以他們的眼光在看大人,他們正無聲的批評著。
例如:晚上十一點多,孩子尚未入睡,而你也毫無要上床的跡象,這時你趕孩子快快上床,他或許會說聲「哦」然後乖乖入睡,然而這時在他心裡卻藏了未說出的疑惑:「大人都好,不用早睡,希望我是大人就好。
」如果妳的孩子是藏著這份疑惑上床,那你們的溝通就不完全,因為你讓他帶著不甘心入睡。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孩子要心裡有這種感受是的,而這份不公平也是真的。
在小孩的眼中,大人也一樣有瑕疵的,只是他不敢說出來。
我們不得不承認:大人的問題、大人的矛盾,遠比孩子多得真多的。
曾經有孩子天真的說:「大人真好,可以打小孩。
」這也是個深植我們思量的問題,為什麼大人可以罵小孩呢?或許有人會回答:「他不知危險所在」「他不知我對他好」「他不知好歹,不知分寸」但我們仔細考量,這所謂的分寸在那?你教過他沒?在你生氣的同時是否想過要趕緊負起教育的責任呢?事實上所有思考邏輯真正出的問題的是大人呢!所以我們談如何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時,希望大家能以自我的檢討開始,必須大人先改變,而讓妳孩子能察覺到你的改變。
大人首先要學會盡量跟孩子接近,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或許有人會擔心:「我是長輩,怎能以平等態度和孩子相處?」其實這所謂平等是無損尊嚴的,因為明的妳是他的長輩,有義務責任照顧他,除了養他外,更要教育他;而在精神上千萬別忽略了孩子也是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別人尊重。
大人在跟孩子接觸時會有挫折感,也常抱怨孩子的不聽話,然而這聽話的標準又何在呢?夫妻之間時爾都會因不了解彼此的價值觀而有所爭吵,況且是個未受完整教育的小孩呢?所以要小孩去猜大人的價值標準是很難的,因為他永遠跟不上你的步伐,所以這聽話的內容如果沒有翻譯成他所能了解的語言,你所下的命令要求都是白說的,他並非不想聽話,而是聽不清楚。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6d2f7b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6.png)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是一片纯净的白纸,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好奇、惊奇和幻想。
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很容易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只关注他们的行为和成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真而美好的。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生活充满幻想。
每一个小细节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惊喜。
他们可能会想像自己是一名勇敢的探险家,穿越丛林,发现宝藏;或者想像自己是一名勇敢的骑士,保护公主。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压力,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容易受到伤害。
成绩的压力、社交问题、家庭矛盾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
他们可能开始感到焦虑、沮丧,甚至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和幻想。
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去帮助孩子保持内心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除了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我们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孩子渴望被理解和被尊重,他们希望自己的心声能够被听到。
当孩子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给予他们建议和帮助,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
与孩子沟通是走进他们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读书,或者去探索大自然。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梦想和困惑。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学习困难、自我认知不足等,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教育。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而是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游戏、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性格、兴趣和梦想。
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独立性,而应该给予他们自由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
幼儿教师演讲稿:聆听童声走进童心
![幼儿教师演讲稿:聆听童声走进童心](https://img.taocdn.com/s3/m/6cf822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a.png)
幼儿教师演讲稿:聆听童声走进童心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聆听童声,走进童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
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和奇迹,而我们,就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一、聆听童声,感受纯真孩子们的世界,总是那么纯真无邪。
他们喜欢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用天真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我们放下身段,用心聆听他们的童声,会发现那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温暖。
记得有一次,我班上的小杰在画画时,突然抬头问我:“老师,你觉得我画得好吗?”我看着他的画,虽然线条不够流畅,颜色搭配也不够和谐,但我依然鼓励他说:“小杰,你画得很好,我相信你下次会画得更好!”他听了我的话,眼睛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的时间里,他画得更认真了。
这就是孩子们,他们渴望得到认可,期待我们的鼓励。
当我们用心聆听他们的童声,会发现他们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我们的陪伴和关爱。
二、走进童心,陪伴成长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聆听童声,还要走进童心,陪伴他们成长。
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烦恼,也有自己的快乐。
有一次,班上的小婷在午休时悄悄告诉我:“老师,我觉得我的好朋友不再喜欢我了。
”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她说:“小婷,友谊是需要经营的,你主动去和小伙伴交流,多关心她,她会感受到你的诚意。
”第二天,我看到小婷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我知道她已经在努力去维护这份友谊了。
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信赖的朋友。
三、用心教育,助力未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教育,用爱去滋养。
孩子们的习惯养成,离不开我们的引导。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https://img.taocdn.com/s3/m/1f7368f714791711cd791747.png)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妈妈,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名词,妈妈们不但肩负了繁衍人类生命的使命,而且把握着提高人类素质的使命,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与母亲们的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母亲的素质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话题。
不少社会学家、教育家曾发出这样的忠告:世界的命运不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而是掌握在母亲手中,文明的教育请先从改造母亲开始。
这一语道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愿我们每位家长,尤其是母亲都应该多学一点家庭教育有关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的母亲才会培育出高质量的孩子。
如何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一: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1、搞懂孩子的心理世界2、知悉孩子的性格类型3、明了孩子的心理需要4、洞悉孩子的内心变化5、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6、掌握孩子的心理规律7、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8、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9、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10、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倾听是有技巧的,对于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事情,不同的场合,包括心理准备、肢体语言、适当引导等都是让孩子愉快倾诉的小技巧,妈妈倾听孩子声音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停下来1、停下手头的事情2、在心理上停下来第二步:等一等第三步:自己来二:学会沟通,做孩子的好朋友1、和孩子沟通是一门艺术2、放低姿态和孩子交流3、听懂孩子的潜台词4、心平气和才好沟通5、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6、不用命令的口气同孩子讲话7、多用良言,禁用恶语8、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9、不用权威的口味指责孩子10、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11、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为什么说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当你觉得和孩子进行口头交流效果大太好的时候,或者希望自己的话语充分引起孩子关注的时候,就可以用写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
因为写信的时候大多平心静气,思路清晰,条理完整,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三:正确引导,让孩子爱上学习1、让孩子把学习当做快乐的事2、不要做一个高压妈妈3、努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4、引导孩子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5、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6、让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7、鼓励孩子阅读有益的课外书8、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最重要四:巧妙训练,做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训师1、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2、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独立思考3、给孩子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4、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5、遵守时间,讲究办事效率6、让孩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7、待人接物,讲文明礼貌8、做事认真细心,不粗心马虎9、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勤俭节约10、帮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孩子最大的财富好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教育(心得)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d94ff741cc175527072208f1.png)
幼儿园教育论文之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应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是作为幼儿园老师所要努力的方向。
一、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有需求,不但是物质上的需求、而且心理上也有需求,但是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往往得不到或者实现不了。
有些孩子心理上需要什么,一般人难以猜测,但是作为一线教师的我,犹如一面多棱镜,基本上可以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和想法。
如何对孩子全面的了解和深入地了解呢?第一,我们应该去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孩子的需求往往挂在稚气的脸上,如我园有一个小班的孩子叫邹浩杰,刚来小班时由于语言能力薄弱,性格内向,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
有一天,我看她一脸愁眉苦脸的样子,双脚不停地摩擦,一副快要哭似的表情,我见了马上问孩子:“是不是要尿尿了”,只见他点点头,原来孩子要尿尿了不会直接告诉老师或者自己不会主动去厕所,心理上带来了恐惧,之所以老师要学会观察。
第二,师幼心连心。
只有老师和孩子的心灵是沟通的或者相互关联的,才能深入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又如小朋友在玩桌面游戏搭积木时,那些胆怯的小朋友往往自己不会动手去拿自己所喜欢的积木玩具,有时候不声不响地双目注视着老师,心里好像在说:“老师我要玩XX玩具等”,因此,我会认真周到地观察孩子们的动静,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满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孩子的欲望往往在老师的耐心观察中得到实现,从而让孩子接近老师,相信老师。
二、认真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在倾听他人说话时不插嘴,不说空话等,这也是一种对人尊重的表现。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老师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犹如细碎的小事、繁琐事等,就像“大海捞针”式的,细心聆听,慢慢地去化解孩子的心理行为,特别是幼儿园开展的语言故事活动,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进行讲述和表现,发现孩子们会非常安静地聆听故事,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讲解游戏规则时,孩子们会迫不及待地倾听游戏规则,在音乐欣赏时,孩子们会用心灵倾听美好的音乐节奏,在科学探索中,如让孩子们听听动物的叫声时,孩子们会仔细聆听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青蛙的呱呱声等。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8f590f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a.png)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梦想、困惑和烦恼。
而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十分需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探讨学生的内心世界,试图更好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塑造他们的性格、价值观、情感和态度。
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是这些影响的反映,它承载着学生对自己、家庭、社会和未来的态度和期待。
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去了解这些影响和反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有很多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他们可能会有开心、忧愁、愤怒、焦虑等各种情感。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情感世界更是复杂多变。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他们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沟通。
学生的自我认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需要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除了情感世界和自我认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他们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认知和评价,它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我们需要去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能够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学生的内心世界中还充满了各种梦想、希望和迷茫。
他们可能会有自己的职业理想,有自己的未来规划,也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我们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100句亲子聊天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
![100句亲子聊天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https://img.taocdn.com/s3/m/197c84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a.png)
100句亲子聊天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入亲子关系:100句亲子聊天话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话题,父母也逐渐意识到亲子交流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时候亲子交流只是停留在琐碎的日常对话中,缺少深入的沟通和探讨。
我们有必要掏出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与孩子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对话。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亲子聊天话题,并深入探讨这些话题的意义和作用。
二、100句亲子聊天话题1. 今天有没有开心的事情发生?2. 你喜欢的食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3. 有没有遇到困难的事情?你是怎么克服的?…… (后续还有97个话题)三、深入探讨亲子聊天话题的意义这100句亲子聊天话题不仅仅只是一些问题,它们还包含着深刻的意义。
通过这些话题,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喜好、兴趣和困惑,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心和引导孩子。
这些话题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话题,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撰写这篇文章,我深刻意识到亲子交流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花一些时间,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深入的亲子交流,帮助他们成长。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让父母和孩子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共同成长。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家长,我深知亲子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这100句亲子聊天话题,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加认识到我在亲子交流中的不足之处。
我相信,只有通过真诚的思考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坚实后盾。
六、结语在当今社会,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将亲子交流摆在重要的位置,通过深入的对话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实现健康成长。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心得-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心得-走进孩子内心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2105878c856a561252d36f82.png)
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心得-走进孩子内
心世界
教育心得: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为名幼儿园教师,每天结仇的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以我们教师应学会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是人类特有的最伟大的感情,那么老师的爱更是博爱了。
我努力以一个教师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没一个孩子。
这个学期我们班来了一名小女孩叫小婉,她很可爱,但是胆子很小,少了几分活波,不爱与人交往。
也只是整天呆在自己的座位上。
处于教师的责任,每天妈妈送她来幼儿园时,我总是投以亲切的微笑和她打招呼,和她一起出去做游戏,不让她觉得生疏。
午睡时,刚开始时我帮她脱衣服,脱鞋子,慢慢的我便鼓励她自己脱衣服,同时我也会常常带着微笑减少孩子的压力。
也给予她更多的爱抚与帮助,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主动和她打招呼,一起玩游戏。
通过我和小朋友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她很快的便熟悉了这个环境并与其他的小朋友成为了好朋友,这也同时让我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文章来源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幼儿教师毫无疑问是这个重要工程中的重要一员,在铸造灵魂的这一伟大工程中,幼儿教师担当了打下坚实基础的这一至关重要的任务。
从我的孩提时代到我真正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在不断的改变、更新,也在不断的深入、丰富。
心中的幼儿教师形象也在不断的完善,日趋成熟起来。
作为教师首先要平等、真诚的去爱孩子。
教师个人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不可言喻的。
一件小小的事情,可能都会使孩子不停的想:为什么老师喜欢她不喜欢我?老师让他参加为什么不要我?为什么老师给他不给我?……每个孩子都渴望老师的关心和关注,并不是外表聪明可爱的孩子就要老师多一点爱,外表平平的孩子就不需要爱,他们的内心都需要老师爱的浇灌。
一、细微之处见真情
我们班有个叫王鹏飞的小朋友,在园时上课注意力总是不能很好的集中,游戏时不是乱跑,就是抱着别的小朋友的头打闹,每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都能很“诚恳”地承认错误,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但就是改不掉毛病。
经过对孩子的了解,发现王鹏飞的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无暇照顾他,只好把他放在爷爷家。
而老人对孩子又过分的溺爱,只要吃好玩好就行。
我根据孩子的情况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进行了不少的说服教育,到效果不大。
后来我通过观察抓住机会改掉了王鹏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有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当王鹏飞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我首先告诉他刚才又做错了,他马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现的很难过。
这时我就用和蔼的语气问:"飞飞,刚才为什么又走神了呢?"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就猜测说:"是不是想让爸爸看看自己的表现呢?"他点点头。
于是我就抓住机会说:那你可要好好做,不管爸爸什么时候来了,都会看到你最好的表现。
"王鹏飞点了点头。
从这次以后,王鹏飞果然改变了许多,有时他上课稍有走神,一发现苗头,我马上通过眼神或动作及时给予暗示,这时候王鹏飞就像和我有了某种默契,他会冲着我耸耸肩膀或伸出舌头做一个调皮的鬼脸,当然,他也马上就集中精力了。
面对孩子,我们也许会说,我教给了孩子许多的知识,我教给了孩子许多道理,而我们是否真正的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当抓住孩子内心的细微之处,用我们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孩子,正处于敏感期:好奇、好模仿、个性强。
他们需要爱,因为爱能使儿童以一种敏感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他所处环境中的那些特征。
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自我实现阶段,需要我们为他们敞开大门,他们需要自我创造,从不存在到存在;从潜在能力到实际行动的过程中,他们是简单的。
他们不会装腔作势。
因而我们应为他们创设一个不受约束、适宜他们的环境,这样,他们就会自然得到发展,并提示自己的内心秘密。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会为孩子的一些言行而发怒,可能有时还会觉得发得理直气壮,这也许就是缺少对儿童的细微的观察,缺乏对他们需求的了解所至吧,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教育者必须摒弃暴虐,去除内心的傲慢与怒火。
二、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张迅哲是我班的调皮大王,他有一双不大却很有神的眼睛,一身黝黑的健康肤色。
别人不敢做的事,他都敢做:洗手能把全身弄湿,用手掐小朋友……他的种种行为,对我来说真的无从下手。
我一天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他身上,但他的表现还是有些令我失望。
早上进班级时,他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进教室,既不问老师好,也不去吃饭;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仍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的听讲,他却手拿玩具,啊啊大叫;做操时他不是抠泥巴,就是趁你不注意一溜烟就跑了……
他的这些举动真的让我很头疼,但我又不愿放弃他。
于是我开始认真的观察他,针对他的行为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每天早晨我总会在教室门口迎接他,主动和他说一句:“张迅哲你好”。
我会手把手的领着他洗手、拿饭。
针对他进餐不好这一问题,我根据他争强好胜的性格,引导他和别人比赛;做操时多给他带高帽子;如果发现他有一点点的进步,就给他发小粘贴作为奖励。
时间一长,张迅哲有了明显的进步。
早上来园时,他会采一大把的牵牛花,并很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做操时在老师的鼓励下,也能够认真的做操了;有时还主动帮助老师清洁教室、帮助小朋友搬小椅子……
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也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
对待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特殊的性格的儿童常常会考验我们的耐性,但幼儿教师的责任感鞭策着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孩子,因此我们要将一份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健康成长!在当今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已越来越不需要统一划一的教育方式的教师,而更重要的是能够因材施教,这些需要教师认识到每一个儿童都是各不相同的、有自己的特点。
应进行对症下药的教育教学同时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
在多种不同的实际活动中对孩子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树立信心。
三、学会说“你真棒”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听到“你怎么这么讨厌呀?“你看你,怎么老是做坏事?”等等的责骂声,那一定是成人在训斥比较顽皮的孩子。
而结果呢,成人是满脸的无奈与愤怒,而孩子则满脸恐惧,不知所措。
仇石就是这样一位调皮的孩子。
刚接触仇石时,他的顽皮就时常显露出来:满地爬、抢玩具、打人、午睡时尿床。
如果你对他提出要求,他就会紧皱眉头瞪大两眼看着你,透着一丝倔强、一丝反叛、一丝无奈,使我无从下手。
虽然仇石很顽皮,但孩子是无辜的,我开始用心的去接纳他。
经常跟他聊天,有时亲亲他、抱抱他,通过发小贴画的方法来鼓励他的积极行为。
为了防止他尿床,我们天天午睡之前,都要提醒仇石上小便;集体活动时鼓励他;自由活动时教给他与人交往的方法;只要他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会在第一时间对他说一句:“你真棒”……。
这一周,我们还让他当上了小班长,当我们告诉他要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小朋友时。
他坚定地点点头说“我是好孩子”。
在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幼儿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
很多人都懂得,随便惩罚幼儿、大声训斥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但大家可曾想到,教师对幼儿滔滔不绝说教的本身也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强制灌输,同样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将幼儿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感受和接收程度,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教师在个别教育活动中不应因贪图方便而过多地采用口头说服的方法,而是应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尽量让幼儿多一点实际感受,多一些感性认识,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自我教育实践,逐步学会做个有心人,随时将生活中一些偶发的事件巧妙地转化为教育契机,及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既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更能发挥教育的最佳效益。
着名的作家肖复兴的一段话,借以自律:“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也很漫长。
在孩提时代,常常容易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闪失甚至过错,也常常会由于其中一个闪失或过错的处理不当,而陡然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道路。
做师长的,还是小心为好,还是宽容为好。
这些孩子还不是成人,他们还在成长,他们的身上每分每秒都会诞生一个新的世界,而且,有可能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截然相反。
他们的过错或闪失,有时和他们的成绩是连在一起的,只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