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文化--永嘉诗韵
瓯越文化--永嘉诗韵
永嘉诗韵历代文化名人徐霞客三游雁荡山——“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朱自清二赏梅雨潭——写就家喻户晓的《绿》。
如今梅雨潭边有一座亭,名叫“自清亭”。
陶弘景钟情楠溪江在楠溪江大箬岩景区有个景点陶公洞,这里的陶公就是指陶弘景,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隐居楠溪江时留下脍炙人口的《答谢中书书》。
市井七子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
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
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
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
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
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谢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谢灵运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祖”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夏承焘:词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
有《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词集》等专著。
叶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
《水心文集》等传世。
刘基: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与名胜相关的诗作《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温州文化--永嘉学派
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 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 文化名片。 文化名片。而这十张文化名片饱含着沉 甸甸的文化底蕴, 甸甸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温州人身上的 文化积淀。 文化积淀。
浙江文化
浙江有三股主流文化,一曰英雄文化,一曰才 浙江有三股主流文化,一曰英雄文化,一曰才 英雄文化 子文化,一曰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 子文化,一曰商业文化。 温州自东晋以来形成颇具特色的“ 文化, 温州自东晋以来形成颇具特色的“瓯”文化, 是中华文化、浙江文化的瑰宝。温州人杰地灵, 是中华文化、浙江文化的瑰宝。温州人杰地灵, 这三股主流文化兼而有之。 这三股主流文化兼而有之。温州历史上曾出现 过许多杰出人物, 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身上体现了这种优秀文 末明初的刘基,南宋的叶适, 化。元末明初的刘基,南宋的叶适,就是其中 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
面积(公里 面积 公里 ( 12,255.77
区划 104.56 名称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7,901,000
常住 人口 户籍 人口
7,645,748 691,301 324,859 407,465 125,859
面积(公 里)
73.87 953.06 164.11
区划 名称2,708.96 面积(公来自温州文化源流温州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 ,14个沿海开 浙江省 个沿海开 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 城市, 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中 个特大城市之一, 国54个特大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 个特大城市之一 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 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 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 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 东濒东 东南部, 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 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 西与丽水 福建宁德福鼎市, 丽水市 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 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 台州市毗邻 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
文化温州4
•
2, chang2 zhang3, chang2 chang2 zhang3, chang2 Zhang3 chang2
xiao1
潮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消
意思是 :浮云早上聚拢,每天早上聚拢,每天早上聚拢又散开 潮水剧烈的上涨,经常猛烈的上涨,经常上涨又经常息落 妙处在于:利用谐音与叠字,一语双关。巧妙的描绘了浮云聚散 的奇妙景致和潮水涨落的壮观景色。
) )
(备选地点:墨池坊、池上楼、江心寺、澄鲜阁、浩然 楼)
池上楼
持 操 岂 独 古 , 无 闷 征 在 今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请 根据原诗,结合诗意,说 说它妙在哪里?
祁 祁 伤 豳 歌 , 萋 萋 感 楚 吟 。 索 居 易 永 久 , 离 群 难 处 心 。
初 景 革 绪 风 , 新 阳 改 故 阴 ; 池 塘 生 春 草 , 园 柳 变 鸣 禽 。
上联:游西湖,品龙井,美不胜收。 下联: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07年中考题目)(4分) 轻轻yí (1) 诵着“永嘉四灵”的诗歌,我 n 们仿佛进入江南水乡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徐 照的《舟上》所描绘的是:坐在一叶轻舟上的 诗人停下船jiǎng (2 )举目tiào (3) 望,江畔 坐落着四五户人家,在朦胧的清晨中,晓光 jì (4) 润着月色,逐渐发亮的晨光里,一片 n 雾气弥漫在山色之间。
用温州名人故事仿句
朱自清观赏梅雨潭抒写醉人绿意 谢灵运登临池上楼感受满园春色
• 请你先注音,断句,试着读一 读,然后说说对联的意思,谈 谈对联的妙处。
• 云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散
瓯越文化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年的王谢世族几多风流人物,如今却安在呢?
文人墨客的诗
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李白《孤屿诗 》 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 ——苏轼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就,把钓待秋风。 ——杜甫《送裴虬尉
千年东瓯文化的积淀,成就了无数经典 。那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 现形式或文化空间,具有世代延续的地 方特色,包含优秀的传统工艺和技能
瓯绣
因产于瓯江流域 ,故称瓯绣。是 浙江温州的地方 传统艺术,中国 六大名绣之一。
黄杨木雕
温州的黄杨木雕
创始于宋、元, 流行于明、清, 距今已有千年历 史。
王羲之(公元303-379年)
• 王羲 之在温州留下许多逸 事遗迹 。比如“王羲之守 永嘉,庭列五马,绣鞍金 勒,出即控之,今有五马 坊。” 可见“五马坊” 是为太守王羲之而命名。
著名永嘉郡太守谢灵运(385—433)
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
曾叔祖谢安,祖父谢玄,父焕。 小名“客儿”,15岁到京城, 居乌衣巷。 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 江左莫逮。7岁袭封康乐公, 食邑二千户。
• 温州,古称瓯越、东瓯。溯其渊源,长久 【1】 以来,论者多据《史记 · 越王勾践世家》, 认为是楚灭吴后,越人逃散,迁移归来的 ,即“瓯为越后”说。
“瓯”是当时一种饮器、盛器,也作祭器用。
人们以其盛严之物来名其地,故称温州一带 为“瓯”,又因地处我国东南,被称为“东 瓯",春秋时期,属越国的领土,故又有“瓯 越”之称。
(三)、瓯越文化的繁荣
瓯江山水诗路的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
第20卷第4期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l.20 No.4瓯江山水诗路的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OI: 10.13669/ki.33-1276/z.2020.070传统的文学研究,特别是以作家及其作品为主体的地域文学线路的梳理,往往注重或者说习惯基于文学史的线性发展。
依照时间线索考察文学现象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方法,但学者甚至每一位读者在研究、欣赏文学作品,体悟作家人格魅力的同时,都不难发现作家作品永远都不会只停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而是必然会存在一个空间归属问题——很陈 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编辑部,浙江 温州 325035)[摘 要] 走出依据时间线考察文学史的藩篱,从文学地理学的基本方法深入考察瓯江山水诗路的地理形态可见,历经先宋山水诗的肇起与地域文化的勃兴、两宋文教的灿烂与山水诗的繁荣、元明清及近代的自适和深入,瓯江山水诗文学实绩卓越。
近代以来,温州现代诗歌、散文创作的助力,使得瓯江山水诗路自古至今的流域轴线、城市轴心及文人流向更加显著地影响着温州文化发展,其对温州山水人文基本范式的确立和生态文明建设动力的持续供给都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作用,也需要在新时代更好地加以利用。
[关键词] 瓯江山水诗路;文学地理;山水文脉;生态文明;温州[中图分类号] I207.22;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26 (2020) 04-0074-06Form and Evolution of Literature Geography ofOujiang Scenery Poem RoadCHEN Kai(Edl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Wenzhou Polytechnic, Wenzhou, 325035, China)Abstract: Out of the barriers of investigating literary history on the time line, and from deeply studying thegeographical form of Oujiang scenery poem road on the basic method of literature geography, it is clear that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literature of Oujiang scenery poem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beginning of scenery poem in the early Song dynasty and the rise of regional culture, the brilliance of literature and education and the prosperity of scenery poems in Song dynasty, self-adaptation and penetration in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times, Since the modern times, Wenzhou modern poetry and prose creation has made basin axis, urban axis and scholar mobility direction of Oujiang scenery poem road in all ages more clear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Wenzhou culture, which ha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asic paradigm of Wenzhou landscape humanity and the sustainable supply of the driving force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is effect should also be utilized better in a new era.Key words: Oujiang scenery poem road; Literature geography; Scenery contex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nzhou多时候,恰是这一问题才形成和巩固了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和影响。
温州古诗词
温州古诗词
文人雅士为温州留下不少诗集。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温州的诗词,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沁园春.温州》
————文梦先生
月桂香都,白鹿衔花,瓯水弄潮。
画江心孤屿,风华傲立;楠溪雁荡,碧秀芳娇。
滨海明珠,鸿图锐士,执握先锋胜自豪。
邀红旭,绘人间瓯越,天韵丰饶!
贤英荟萃今朝,为崛起中华比翼高。
继仲尼尊礼,万邦师表;阳明悟道,绝世文骁。
文梦真学,神州一脉,再续千秋睿至韬。
挥明月,驭龙腾意气,虎踞风骚!
登永嘉绿嶂山
---谢灵运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寂寂寄抱一。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
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第二节永嘉诗韵一、教学目标1.借江心屿的自然风光从文学角度解读江心屿,让学生了解外来文人对温州文学的影响。
2.介绍东晋诗人谢灵运与温州的关系,突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3.以“永嘉四灵”为例,了解一些温州作家的代表作。
4.了解“市井七子”,突出温州文学的特点。
5.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温州深厚的文学底蕴。
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学环节(一)说明导入市教育局日前公布了初中地方课程中考范围。
今年中考首次将初中地方课程纳入语文学科学业考试,考试范围:温州地方课程《文化温州》第二章“瓯越文化”第二节“永嘉诗韵”,考试分值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
带着中考的这一要求,让我们一起走进《永嘉诗韵》的学习。
(二)欣赏诗之景——江心屿江心屿以其独特的位置和优美的景色,名扬天下,成为中国四大孤屿之一,并且是其中最具文学特色的。
屿上遍布殿堂亭榭,古迹众多,加上古木葱茏,风景秀丽,因而,一向有“瓯江蓬莱”之称。
历代许多文人骚客来此游览观赏并留下大量的墨宝。
据统计,历代歌咏江心屿的诗篇约有1000多首,这是全国各大风景点中极为少见的,在中国岛屿中更是独一无二的,因而,江心屿便有了中国“诗之岛”之称。
1.江心寺简介及对联解读古时的江心屿是有两个小岛组成。
宋绍兴七年(1137年),僧人清了奉旨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人填塞中川,两屿于是连接为一岛,并建寺名中川,通称“江心寺”。
寺院大门两边楹柱上有一副叠字对联。
它相传是宋代的王十朋撰写的,现在悬挂在寺门的对联由书法家方介堪重写。
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法:上联中第1、3、4、6、8字之“朝”,读音为“朝夕”的“朝”;其余读为“朝拜”的“朝”。
下联中第1、3、4、6、8字之“长”,读音为“长短”的“长”;其余读为“生长”的“长”。
意思: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26423123_“最温州”的宋韵瓯风——访永嘉学派馆
12“最温州”的宋韵瓯风——访永嘉学派馆文、图/艳琼科技范儿十足“哇,这个好漂亮啊!”“看,这个还可以这样。
”1月中旬,温州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始放假,海坛山上的永嘉学派馆内,多了许多假期来打卡的小朋友。
他们一边参观馆内陈设,一边在各个展区与科技设备互动,时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青砖黑瓦的永嘉学派馆是一座三层高的砖木建筑,坐落在海坛山步道旁,这里也是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墓的所在地。
展馆古朴而沉静,但是进“永嘉学派”是温州独一无二的文化金名片。
2021年12月22日,位于市区海坛山文化公园的永嘉学派馆正式开馆。
这也意味着永嘉学派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加丰富的平台载体,更为进一步解构浙学思想内核、弘扬宋韵文化提供了一部现代“教科书”。
当天,《永嘉学派研究大系》开题会同步举办,并被列为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
入大门后,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里充满了科技元素,除了实体展出的永嘉学派相关展品、手书等,建设者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设置线上数字屏、小游戏、沉浸体验空间等,以静态和动态交互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永嘉学派千年来的历史渊源、代表人物、学派特点等等,深受参观者夸赞。
“我觉得带小朋友来感受永嘉学派的精神,了解它的历史渊源,很有意义,即使他们年纪还小,不能完全体会,但有这样的初步印象就很好了。
而且这里的设施很多可以互动,很有趣,孩子们很喜欢。
”带着4个孩子特地来打卡的朱女士笑着说道。
永嘉学派馆分为序厅、创立发展、重振复兴、云上书院四个展区。
一楼的学派代表展项,设有大数据集成的数据沙盘,将薛季宣、陈傅良、叶适、郑伯谦、楼钥、蔡幼学、曹叔远等七人的“朋友圈”展示出来,参观者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在“挑战诗人”互动展项,场馆则运用了3D 虚拟主播技术,复原了薛季宣和叶适两位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参观者可以在特定区域通过举左手、举右手来答题互动;顺着楼梯走上二楼,大屏幕慢慢讲述着“永嘉学派”发展的时代变局,也可以在展示区了解它的重振复兴之路;二楼还时政| 专题永嘉学派馆中的数据沙盘13 2022.01 |有一个很有趣的互动项目叫“推开新世界的大门”,只要站在指定位置,双手往空中虚拟一推,就能依次看到六所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温州名校,因为这些学校,当年的温州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这里走向更远的地方和更多的国度;“大门”旁边就是“继往开来沉浸空间”,光影变幻,绚丽异常,会随着人体的走动变化图案,犹如进入时空隧道,让人沉浸其中……“温州难得的数字化展馆,传统永嘉学派文化和现代数字化互动展项融合,沉浸式体验感PLUS!”“太好看了,高科技特别特别多,还能学知识,互动体验满满。
东瓯永固,踏歌长行
东瓯永固,踏歌长行瓯剧作为温州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区域特色,也显示了温州人的文化创作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她所蕴含的传统思想、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极具研究价值。
瓯剧温州社会生活音乐创新政策支撑传承一、瓯剧与温州社会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
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
作为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记忆的重要功能,可以部分“活现”当时社会生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东瓯地区的瓯剧亦然,其积淀着丰厚的历史记忆层,是打开温州传统社会的一把钥匙,也是反映温州社会生活及其变迁的一面镜子。
从某种意义上讲,瓯剧可以说是温州的文化之根。
瓯剧,原名“温州乱弹”,是温州地区最有影院的剧种,它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市辖一个县市区为中心流行区、旁及丽水、台州两市地区,原及闽北、赣动北一带地区。
瓯剧作为温州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区域特色,也显示了温州人的文化创作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她所蕴含的传统思想、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极具研究价值。
它在音乐腔调上,既有“曲牌体制”的高腔、昆腔,也有“板式连套体”(由李子敏先生提出,所有板式、腔句均可连接入“套”,故称之为“板式连套”)体制的乱弹腔、徽调(皮、簧);更有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调唱调,不仅其行当表演、化妆、砌末都有其独具的风格,在剧目上,更是丰富多彩。
据不完全统计,瓯剧有大中小型传统剧目450多个,其中84本为“正统”的传统剧目。
这84本中,属元杂剧剧本3部、明杂居1本、清传奇13本,有17本剧目见于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的《曲海目》。
瓯越 诗句
瓯越诗句
瓯越东南美,田肥果稼饶。
--出自:司马光《送元待制出牧福唐》
秋阴近匝秦瓯越,海色遥通汉夜郎。
--出自:郑学醇《悟山九日》
雁之荡兮,乃在瓯越之野,瀛海之堧,有万菡萏镵青天。
--出自:陈德永《雁荡吟送秦文学还吴》
自此头吴尾瓯越,蛮烟五月髡人发。
--出自:麻九畴《跋伯玉命简之临米元章楚山图》
一命吏瓯越,扁舟去乡邑。
--出自:刘攽《送福州范文学兼寄张宜》
瓯越相望数百里,鱼雁来往安能常。
--出自:王十朋《和昌龄弟见寄》
君留蜀汉我瓯越,关塞悠悠路修阻。
--出自:王之望《送贾可封随郭帅还西城三十韵》
桂林岚光娇,瓯越海气诡。
--出自: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欲佩左符瓯越去,更从南斗望单车。
--出自:曾巩《酬江西运使蒋颖叔》
瓯越间好事鬼,山椒水滨多淫祀。
--出自:陆龟蒙《野庙碑》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
奉诏移瓯越,承恩拜紫宸。
--出自:黄公度《拟上张丞相》
瓯越亦远矣,江淮已定不。
--出自:李纲《次韵士特见怀古风》
红出洞庭微带涩,黄传瓯越尚输甘。
--出自:庄年《和巡使六给事九头柑原韵》
南游涉交广,瓯越遂幽閒。
--出自:郑潜《寓精严寺次程伯来与秦景容郎中同游诗韵》驰车指瓯越,靡靡无停奔。
--出自:杨士奇《送进士彭琉赴政和知县》
瓯越江声动鼓鼙,霸图南北似鸡栖;
--出自:张煌言《会师东瓯漫成》。
温州宋韵文化诗词
温州宋韵文化诗词
温州宋韵文化诗词有很多,以下是部分内容:
- 《咏永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 《月满西楼》: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韵作为文化定义,是从宋代这段特定历史出发,“韵”则属美学概念范畴,指文艺、诗词、书画、戏剧、器物、园林等具有美学品格的类别;若将其扩大内涵,那么要通过历史背景来审视人文品格和哲学思想等诸多内容,来认识“宋韵”的综合文化意义。
温州宋韵文化作为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
其具体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 戏曲文化: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正式形成。
南戏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脚色体制及具有写意特征的舞台表演等都为后世的戏曲形式如明清传奇及清代中叶以后兴起的各种地方戏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第一种成熟的戏曲形式,南戏在北宋时期产生于温州,故也是温州的宋韵文化标志。
- 瓷器文化:温州博物馆的“宋韵寻藏线路”,充分展现了宋韵文化的魅力,借助于海上丝绸之路、龙窑模型、瓯窑瓷器,让参观者感受风雅宋韵。
- 生活美学:偏于物质感受之义,从生活美学层面品味宋人生活之精致。
- 艺术审美:偏于艺术感受之义,从艺术审美层面感叹宋人艺文之风雅。
温州宋韵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26654132_瓯越考据
78瓯越考据文/蓝葆夏温州人对“瓯”字最熟悉,习惯称这块土地为“东瓯”“瓯越”。
古书记载,瓯越是活动于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古民族,亦称“东瓯”,因越王分封东瓯王于瓯江以东得名。
瓯越之地望大致包括今温州、台州、丽水等地,这里的人民称瓯越之民,或瓯人。
唐代史学家杜佑撰《通典·郡》云:“秦汉属会稽郡,亦瓯越之地。
”秦汉之时,瓯越之地归属于会稽郡。
直至东晋,始分置永嘉郡,下辖松阳、永宁、安固、汇处。
旧志载,瓯江温州段入江较大的浦口有十二个,称瓯江十二浦。
今温州城区,以浦命名的地方不少,如上陡门浦、灰桥浦、南浦、下吕浦,今地名犹在。
温州地名中,带浦、垟、岙、岐、屿字较多,皆昔日海洋留下的符号与痕迹。
《山海经》载:“瓯居海中”,今瓯海由此得名。
两晋人郭璞注:“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
”瓯越之地后经四次“海侵”,沧海变桑田。
横阳四县,即今丽水松阳县,加之永嘉、瑞安、平阳(含苍南)。
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东瓯一带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已然巨变,但这里的人民仍习惯用“瓯”来作为地方特色的称谓。
“瓯”字在如今的温州人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瓯菜、瓯柑、瓯剧、瓯绣、瓯塑。
瓯是温州别名,地名中也常有带瓯字,如瓯浦垟,即今鹿城区双屿街道瓯浦垟社区,温州人文始祖东瓯王墓所在地。
瓯是瓯江,浦是江河交温州府道里图文化 | 瓯越文化792022.02 |譬如帆游山,卧瓯海茶山、仙岩之界,古称帆海。
南朝宋郑缉《永嘉郡记》载:“帆游山地昔为海,多过舟,故以此名也”。
温州有众多含“岙”地名,地质学家认为,如果把它们连成一线,就是公元前11世纪温州古海岸线,依次为柳市上岙,北白象南岙,乌牛西岙,瓯北泥岙,仰义河岙,新桥旸岙,郭溪宋岙,娄桥东岙,南白象竹岙,仙岩沈岙以及丽岙等地。
仙岩之地有个仙岩寺,循山脚走上去便是大罗山,古称“泉山”。
“泉山”周围一片汪洋,而大罗山是当时这片海洋中最大的岛屿。
沿大罗山古海岸线还有天河郑岙、永昌双岙、状元大岙、三垟樟岙、茶山丁岙、场桥陈岙、梅头东岙等地。
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摘要:瓯窑,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其窑址多分布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
2017年12月25日上午,在永嘉瓯窑小镇举行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
本文主要讲述了其考古遗址的发掘情况以及内涵意义。
关键词:永嘉坦头;瓯窑;考古发现一、前言瓯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其窑址多分布于浙江温州、永嘉一带。
温州古称瓯,故得名瓯窑。
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自晋代开始成熟并进入繁盛期,唐、宋时臻于极盛,至元代渐衰。
瓯窑青瓷器型多样,釉面冠梁明快釉色清淡,薄而透明,以“通体淡青”文明。
历史上,瓯窑曾一度被誉为“缥窑”,南宋绍兴元年,温州设立市舶务,瓯窑青瓷得以远销海外。
清代朱琰在《陶说》中说:“杜毓《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后来‘翠峰天青’于此开其先矣”,“是先越州窑而知名者”。
按照这个说法,瓯窑应该是越窑的前身。
虽然两者关系尚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瓯窑是一个历史悠久,并且风格鲜明的青瓷窑系。
自2003年9月20日在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穗丰村经专家发掘鉴定发现了距今3000余年的商周时期的土墩墓系,出土了铙、鼎、戈、剑等大量青铜器,并于浙江省首次发现古代青铜打击乐器。
2017年5月25日上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永嘉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在永嘉窑小镇举行浙江省永嘉县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领队郑建明介绍此次坦头唐代瓯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朝阳出席发布会,千年瓯窑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二、发掘情况(一)时间:2017年5月至12月(二)地点: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坦头窑址(三)面积:950平方米(四)内涵:1、遗址完整呈现制瓷流程此次发掘出龙窑炉以及丰富的作坊、祭祀遗迹,出土了大量的高质量青瓷器、各种类型的窑具等。
“和其他窑场相比,对于瓯窑的研究还相对滞后,本次对这处唐代的瓯窑遗址的发掘对于瓯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院、本次考古发掘领队郑建明表示,窑炉为依山而建的传统龙窑,长40.4米,宽近2.1米,基本为东西向,保存相当完整,保留了包括窑前操作室、火门、火膛、窑室、窑尾排烟室、多个窑门、窑炉两侧的柱洞与护窑墙以及石砌地面等在内的较完整的器物结构。
我的家乡--咏永嘉
简介
温州,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东 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中国浙江省辖 市,简称“瓯”。全市陆域面积1178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下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 市。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 2010年底,全市常住人口912.21万,居 浙江省各市第一位。
地区信息
简介
地名由来 唐上元二年(675年),设置温州,这是温州 得名的开始。据《浙江通志》引《图经》:“温 州其地自温峤山西,民多火耕,虽隆冬恒燠。” 意思是因为温州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 不酷热,气候温润,所以称为温州。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唐时始称温州, 简称“瓯”或“温”。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 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 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 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发明了 YUJEU这个称呼。
南麂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位于温州以东近海海域, 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海岛海域 生态系自然保护区。由23个海 岛、14个暗礁、55个明礁组 成,总面积20106公顷,海域 面积19071公顷。 区内贝藻类丰富,是中国 海域的重要贝藻类基因库。有 海洋贝类403种,约占我国贝 类总数的20%;海洋藻类174 种,约占我国藻类总数的20%。
南麂岛的大海沙பைடு நூலகம்蓝天
英江 国心 领屿 事上 馆的
江心屿公园
江心屿公园位于瓯江中游,现有面积1070 亩,是中国四大名胜孤屿之一。该屿风景秀丽, 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 璨明珠,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 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 谢灵运、陆游、文天祥、陈运和等都曾相继留 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 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 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别具匠心。 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 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 工人疗养院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此景实系全 国名胜之罕见,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侨胞 和广大游客涉足于此无不赞叹不已。
瓯越秀水(碧水楠溪一)
2、水内在美的主要标志
(1)、清与净,是楠溪江水内在的 美的主要标志。 (2)、含沙量仅为每立方米万分 之一克,水质呈中性,PH值为7,符 合国家一级水类标准,被誉为“天下 第一水”。 (3)、溪流水清见底,游鱼卵石, 历历在目。
(三)瀑布
1、形成的原因: 楠溪江流域山崖险峻,河谷深切,形 成多姿多彩的瀑布。
• 对面吴桥巷,西山第一家。 • 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 • 竹下晴垂钓,松间雨试茶。 • 更瞻东挂彩,空翠杂朝霞。 • ---宋·叶适《西山闲居》
温州曾经是“门前流水, 户限系船,花柳饰岸,荷蕖飘香” 的江南水城。这里水网密布、河 流众多,其中瓯江是浙江第二大 河,是瓯越文明之源,也是温州 人民的“母亲河”。
岩 奇
(五)楠溪江的滩
楠溪江有36湾72滩之 称。滩滩间隔,湾湾相连。
滩 林 美
2、滩林的美
美在有层次,美 在有 变化,美在和谐。 河滩、草地、远山、近 水、蓝天、白云等景观构成 了天然的野趣。
议一议:
1、楠溪江旅游业的发展,带 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 同程度地破坏了 环境。你同意旅 游是无烟工业的说法吗?谈谈你的 看法. • 2、请你为旅游区策划一则公 益广告。如留下的只是你的足迹, 带走的却是美好印象。
•
议一议:
读图说出温州主要的 河流、湖泊。
主要内容
(一)碧水楠溪
楠溪画中游 耕读文化
(二)三洋湿地
浙南威尼斯 价值定位 规划建议
第一节:碧水楠溪 ( 一 )
一、概
况:
号称三百里秀水的楠溪江,位于永 嘉县境内,它自北向南汇入,是瓯江最 大的支流。因其古代两岸盛产楠木,故 称楠溪江或楠江。干流发源于永嘉县境 西北的括苍山南麓,上游分大楠溪和小 楠溪,于九丈汇合后在三江注入瓯江。 干流全长145千米,流域面积达2429平方 千米。沿岸河谷土壤肥沃,人口稠密, 是永嘉县重要的农耕区。
永嘉古诗分类鉴赏五讲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永嘉古诗分类鉴赏五讲第一讲、永嘉历代诗歌选讲之写景诗——《发现古诗之美》系列讲座之写景诗一、中国东南山水第一县永嘉山水钟灵毓秀永嘉山水钟灵毓秀,地灵而人杰,可称为中国东南山水第一县,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永嘉县境内有一条长约三百里的楠溪江,源发永嘉县溪下乡罗垟岭西侧,源头山高海拔1192米。
它在永嘉县境内流经十多个乡镇,从清水埠汇入瓯江,注入东海。
楠溪江弯弯曲曲,有36湾72滩,江流柔曲多姿,缓急相间,收放相济,江湾、浅滩、深潭、洲、岛、泉、池应有尽有。
楠溪江的源头及流域,有许许多多美丽而独特的奇岩、幽洞、飞瀑、滩林、古村,构成了风景秀美、具有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的景观。
楠溪江风景名胜以清、弯、秀、美的楠溪江为主体,山水风光与田园情趣相融,主要特色可归纳为水秀、岩奇、瀑多、林郁、村古。
水秀--楠溪江江湾柔曲多姿,江水清澈,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水的标准,水域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岩奇--秀美的山峰有40余座,相对高度在100米至300米之间,最高山峰海拔高达1200米;以山岩地貌的垂直节理形成的以石桅岩为代表的壁立之峰,雄伟壮观,并有奇特的石壁幽洞,生趣盎然。
瀑多--楠溪飞瀑天下奇,列入规划具有观赏价值的瀑布达47处,且形态美,组合佳,变幻多,规模大。
林郁--楠溪流域的山林、滩林,林海茫茫,郁郁葱葱;郁闭率接近100%;珍稀植物多;沿江滩林美;村落园林秀。
这一切,都为爱好山水的古今诗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忘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感载体,于是他们不断的写下了许多山水佳作。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有诗句云:“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则赞叹云:“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文化名人王羲之、孙绰、颜延之、裴松之等,都先后出任过永嘉太守,留有诗文赞美永嘉山水。
二、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灵运纵情山水,履迹遍及楠溪江畔。
他触景生情,写下了《石室山》、《登石门最高顶》、《登永嘉绿嶂山》等如许佳丽诗篇,使永嘉山水名闻天下。
从松台山麓走向全国诗坛,因为这四位诗人,宋代温州曾被称作“风雅之国”
从松台山麓走向全国诗坛,因为这四位诗人,宋代温州曾被称作“风雅之国”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上世纪30年代松台山“山是朝廷赐,名从古晋传”,南宋温州诗人徐玑在《茶山堂》一诗中这样叙述松台山。
所谓“山是朝廷赐”,指的是唐代温州高僧永嘉大师(宿觉)逝世后葬于松台山,宋太宗御赐“宿觉名山”;名从古晋传可追溯到郭璞连松台等“九山”造城。
古城墙跨山而建,其部分山体在城内,部分在城外。
徐玑居住在城内松台山麓,常与移居城区雁池(距松台山数百米)的好朋友徐照,翁卷及赵师秀等人,一起爬山游嬉写诗,松台山的净光寺、宿觉庵、会景轩、茶山堂等都是他们诗中题材。
因诗风类似且四人字号里均带“灵”字,又同属永嘉郡人,于是有了“永嘉四灵”称号。
“永嘉四灵”诗以五律为精到,反对且一定程度纠正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专在书本找材料的“掉书袋”时风,在南宋诗坛占一席之地。
1.常聚松台山,'四灵'自成诗歌流派一个城市最大的特色是自然,郭璞一千六百多年前结合山水建斗城,也是结合温州特色。
相比省内其他城市,温州显得“灵气”十足。
其山水钟灵毓秀,养育一方充满灵气的居民,也是孕育“永嘉四灵”诗风的生活背景。
根据徐玑老师叶适的文字,四人排名顺序以徐照为先,其次为徐玑、翁卷、赵师秀。
徐照(?-1211)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终生布衣家境贫苦,爱好喝茶、游山水、写诗,四灵诗中他比较切近现实,能反映民生疾苦。
去世后叶适为作《徐道晖墓志铭》,有《芳兰轩诗集》留世。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
受父“致仕恩”得州县小官职,但为官清正、为民办过有益之事,“四灵”中,徐玑与徐照的写诗风格特别相近;有《二激亭诗集》留世。
翁卷(生卒年未详),字续古,一字灵舒,籍贯乐清,曾考过科举、教过塾馆,游走四方。
“四灵”中,他最后去世,有诗集《苇碧轩诗集》留世。
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灵芝,号天乐,四灵中唯一登进士第的一位,当过小官吏,有诗集《清苑斋诗集》留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嘉诗韵
历代文化名人
徐霞客
三游雁荡山——“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朱自清
二赏梅雨潭——写就家喻户晓的《绿》。
如今梅雨潭边有一座亭,名叫“自清亭”。
陶弘景
钟情楠溪江
在楠溪江大箬岩景区有个景点陶公洞,这里的陶公就是指陶弘景,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他隐居楠溪江时留下脍炙人口的《答谢中书书》。
市井七子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温州的下层平民中出现了几位颇有名气的诗人。
他们的诗风刚健清新,多本色语,富有生活气息。
这些人中比较出名的共有七人,号称“市井七子”。
他们是:菜贩季碧山,营卒黄巢松,茶馆跑堂祝圣源,鱼贩梅方通,剃头匠计化龙,铁匠周士华,银匠张丙光,其中尤以季碧山成就最高,名气也最大。
永嘉四灵
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因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
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
他们的诗体的特点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日常生活、山水小景的闲逸生活。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
谢灵运(385-433),东晋诗人。
谢灵运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永初三年(422年),他被贬为永嘉太守,在任一年,游遍永嘉各地,先后创作了《登江中孤屿》《登池上楼》《北亭与吏民别》等著名诗篇。
谢灵运多写山水诗,诗歌清丽自然、浑然天成,被称为“谢灵运体”,标志着中国山水诗的正式诞生,所以谢灵运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孙诒让:清代语言学家,第一个破译甲骨文的学者。
张璁:明朝嘉靖年间任朝廷首辅,世称『张阁老』。
夏承焘:词学家,被誉为"一代词宗",蜚声海内外。
有《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词集》等专著。
叶适:南宋哲学家、文学家(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出生于瑞安。
《水心文集》等传世。
刘基:字伯温,温州文成县南田(旧属青田县)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而驰名天下
与名胜相关的诗作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
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
徐照《舟上》
小船停浆逐潮还,
四五人家住一湾。
贪看晓光侵月色,
不知云气失前山
坐在一叶轻舟上的诗人停浆眺望,江畔坐落着四五户人家,在朦胧的清晨中,晓光浸润着月色,逐渐发光的晨光里,一片雾气弥漫在山色之间。
徐玑《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田里的水稻,正在茂盛地生长,早晨的阳光照退了烟雾。
爱好新凉的黄莺,在青山的远影里,啼唱着清丽小曲。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东晋)谢灵运
作者准确抓住了初春时节景物变化,不但注意到了树木花草的变化,连冬去春来树梢鸣鸟的悄然变化也捕捉到了。
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卧病之后登楼临窗突然感受到的一种春色满园的喜悦,原先那种忧伤郁闷至此似乎一扫而光。
仕途坎坷的诗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楼,看到潋滟的池水边已吐出了嫩绿的青草,花园中的柳林间,春鸟乱飞,鸣声上下。
这种新鲜而美丽的景色,确能使一直被苦闷和忧虑缠绕着的诗人的胸怀得到暂时的开豁,这种富有生意的新鲜感受与一时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情韵兼胜,臻于化境。
江心屿(瓯江蓬莱)
宋王十朋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两寺今为一,
僧多外国人。
流来天际水,
截断世间尘。
——(宋)徐照《题江心寺》
寺影一拳石,
潮声四面风
(宋)张扩
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孟浩然唐
《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宋)林景熙《江心寺》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北归宿中川寺》文天祥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唐李白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唐杜甫
乱流趋正绝,
孤屿媚中川。
云日相辉映,
空水共澄鲜。
——谢灵运东晋《登江中孤屿》
这是一首现存最早的描写江心屿的诗。
孤屿自中川,逝水难消亡国恨;
崇词足千古,英风犹挟怒涛鸣。
——文天祥祠
瓯越民俗
1、从本段文字中,你可以猜出几个温州的传统民俗、节日
温州是个好地方
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
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
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
你讲看爽看不爽,你讲看爽看不爽)
我们也用温州话来念念。
(春节,拦街福,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2、“拦街福”顾名思义是在拦街祈福活动,在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
在过去拦街福的主要目的是“迎神祈福”,但到了今天,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有头脑的温州人借机大搞商业活动,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拦街福活动是集祭祀、娱乐、贸易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
3、春节前后都有哪些习俗呢
(大致包括:1,掸新;2,办年货;3,备新衣;4,开门炮;5,过新春;6,闹新春)
4、办的年货主要有哪些呢
在现代比较丰富了,在过去主要是晒腊鸡、腊肉,捣年糕,炊松糕等,主要是温州的一些特色食物。
5、春节怎么过(习俗,例如“初一拜庙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人”等)
6、闹新春有些什么活动(例如新年鼓、舞龙、跑马灯等等,再如在泽雅周岙的花灯)
7、几年来的中考题目
(1)《温州竹枝词》:“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屐(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行。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从这首竹枝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生动反映了当时温州百姓穿着棕鞋游山踏青的情景。
)
(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
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
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
你从诗句
..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006年中考题目)
(3)(2008年中考真题):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
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1) ”之意;有些地方,人们还喜欢吃粽子,据说吃粽子有两种含义:一是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二是因为。
“粽”和“宗”音近,取“(2) ”之意。
(2分)
【写春联】鼠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空缺处,使之对仗工整。
(2分)
子夜鼠欢爆竹乐
门庭燕舞笑声▲
【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
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
(3分)
我的看法:▲。
(【过新春】团圆,怀念祖宗(敬重祖宗),【写春联】喧,【话春节】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