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把人格特质理论与人格类型理论、因素分析法与实验心理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研究人格。

他认为纬度是人格研究的重要因素,纬度表示的是一个连续尺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这个连续纬度上占有特定位置。

经长期研究,他提出了人格的基本纬度的理论。

第二,人格的基本纬度。

A内向与外向
AA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情绪冲动、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爱发脾气等人格特质。

AB内向的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漠,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地工作与生活,极少发脾气等人格特质。

B神经质和精神质
BA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

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容易激动,喜怒无常等人格特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映缓慢而微弱,并且容易恢复平静,这种人具有稳定、温和、自制和不易焦虑等人格特质。

第三,艾森克认为特质只是观察到的个体行为的集合,用零散的特质描述人格不准确,不系统,因此应采用类型的概念。

类型是观察到人格特质的综合集。

为此,艾森克根据外向与内向和神经质(稳定与不稳定)这两个相互垂直的纬度,将人格划分为四种类型,稳定内向型,
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不稳定外向型。

艾森克个性问卷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

艾森克个性问卷理论结构的因素分析

一、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背景与发 展
艾森克个性问卷最初是为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而设计的。该问卷经过多 次修订和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接受的标准化工具。1975年,艾森克教 授的夫人——英籍华人学者张志勇教授将EPQ引入我国,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 修订。张志勇教授在保留原问卷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和实际 情况,对部分题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包括进一步探讨艾森克个性问卷与其他人格理论模型的关系, 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该问卷进行人格评估和应用,以及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 环境下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也可以考虑将和 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艾森克个性问卷的数据分析和应用中,以进一步提高其准 确性和应用效果。
总之,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心理学领域的进步和发 展。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性格特质和心理状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个体和社会 提供有益的服务和支持。
引言
中国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该测试 源于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的理论,用于评估个体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特征。 了解中国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因素结构有助于深入探讨个体差异及其对 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教育、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存在四个因素结构。这与国内外 相关研究的结果一致。这四个因素结构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 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可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善良性得分低 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出现道德问题和社会适应不良。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讨艾森 克人格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中国某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艾森克人格问 卷测试。样本包括5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50名。数据收集采用 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主试。数据分析采用 SPSS 25.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因素分析。

浅谈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浅谈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浅谈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Hans Eysenck)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以其人格理论而闻名。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和精神质(Psychoticism)。

这三个维度构成了人们的整体个性,并对我们的行为和智力表现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以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启示。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概念。

外向性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敏感程度,外向的人通常更加活跃、社交和爱冒险;而内向的人则更倾向于安静、内向和独立。

神经质是指个体情绪稳定性的程度,情绪稳定的人易于保持冷静、沉着和自信;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则更容易感到焦虑、紧张和易怒。

精神质是指个体的精神健康,精神质高的人通常更具有冷漠、喜欢追求刺激的特点,而精神质低的人则更加友善和合作。

艾森克认为,个体的人格可以通过这三个维度来进行科学的测量和描述。

他将这三个维度分别进行了量表的设计和测试,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验证它们的效度和信度。

这些量表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对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个体行为的内在因果机制。

根据艾森克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外向性和神经质被认为与基因有很大的关联,而精神质则更受环境的影响。

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不仅强调了遗传的作用,更突出了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对于个体的发展和自我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并且这些特质是可以改变的。

通过对人格特质的了解和培养,个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内向的人可以通过培养外向性特质,更好地融入社交圈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可以通过训练和控制情绪来提高情绪稳定性。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鼓励我们积极主动地改变和提升自己。

什么是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什么是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什么是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Eysenck,1947,1967)的“三因素模型”是人格的现代特质理论。

其主要观点有:三因素包括: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

四层次由下到上依次为“特殊反应水平”,日常观察到的反应,属于误差因子;“习惯反应水平”,是由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的,属于特殊因子;“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类型层”,由特质构成,属于一般因子。

各种人格特质可用一个人格维度图表示。

H.J.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维度》(1947)一书中指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

艾森克认为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

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亨利·艾森克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它是一种以人的个体差异为基础的理论。

艾森克认为,人的个性可以通过两个维度来描述和解释,即神经质和外向性。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对于探索人类个性差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非常重要,以下将从理论的背景、内容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艾森克的人格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两种心理学流派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他对进化论的研究和对心理学的理论思考,使他发现了神经质和外向性这两个重要的人格维度。

神经质指的是个体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情绪不稳定性,而外向性则描述了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交互动的需求。

艾森克认为,这两个维度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的个性差异,并对人的行为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人格因素,即神经质、外向性和精神质。

神经质指的是个体对刺激的敏感性和情绪不稳定性。

在神经质高的人中,他们往往对外部刺激有更强烈的反应,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紧张和焦虑。

而在神经质低的人中,他们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较低,情绪较为稳定。

外向性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交互动的需求。

在外向性高的人中,他们喜欢与他人交往、活跃于社交场合,富有社交能力;而在外向性低的人中,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冷静分析问题,不太喜欢社交活动。

精神质是艾森克的后来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描述了个体的良好适应性和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很多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差异会对他们的行为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高神经质的人往往对环境的变化和压力反应强烈,容易受到焦虑和抑郁的困扰。

而高外向性的人则喜欢社交活动和冒险,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此外,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还在临床心理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被用于诊断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和疾病,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

然而,近年来,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艾森克人格测试报告

艾森克人格测试报告

艾森克人格测试报告1. 引言艾森克人格测试(Eysenck Personality Tes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倾向。

该测试基于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通过测量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内向/外向)和神经质(稳定/不稳定)来判断其人格类型。

本报告将分析我在艾森克人格测试中的得分,并提供相应的解读。

2. 测试结果根据艾森克人格测试的结果,我在情绪稳定性(内向/外向)和神经质(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为:•情绪稳定性:得分为XX,属于X类型;•神经质:得分为XX,属于X类型。

3. 情绪稳定性解读情绪稳定性维度反映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

得分高的人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更加冷静、自信,情绪波动较小;得分低的人在同样的情境下更容易紧张、焦虑。

根据我的得分,我属于X类型的情绪稳定性。

这意味着我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相对较为冷静,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状态。

我更倾向于思考问题,分析情况,并采取冷静的行动方式。

4. 神经质解读神经质维度反映了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感反应强度。

得分高的人更容易情绪波动,情感反应较强烈;得分低的人在同样的情境下情感反应较为平和。

根据我的得分,我属于X类型的神经质。

这意味着我在情感上相对稳定,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波动。

我能够相对冷静地应对各种情绪和压力,情感表达相对平和。

5. 总结综合上述分析,根据艾森克人格测试的结果,我属于X类型的情绪稳定性和神经质。

我倾向于冷静、理性的思考问题,并且情感表达相对平和。

这种人格特点使得我在处理各种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帮助我做出冷静的决策。

然而,人格测试只是对个体人格的粗略评估,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全部特点和行为。

人格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历、环境背景等。

因此,在使用人格测试结果时,我们应该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用于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而不是用于评判或限制个体。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 E 维度:内—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N维度: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P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sm)。

E、N维度与古希腊盖伦的气质学说相吻合,以E维作X轴、N维作Y轴作一平面图,构成四个相限(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外向—情绪不稳定(胆汁质)外向—情绪稳定(多血质)内向—情绪稳定(粘液质)内向—情绪不稳定(抑郁质)。

气质学说理论认为胆汁质(choleric type):具有过多的黄胆汁,容易激怒。

多血质(sanguine type):具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

粘液质(phlegmatic type):具有过多的粘液,使人迟缓或懒惰。

抑郁质(melancholic type):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表现为忧郁和悲哀。

各分量表的意义 E量表:测量性格的内、外倾向;N量表:测量情绪的稳定性;上两个量表均为双极量表,也就是说分数高与分数低都有意义,但两极之间没有一个截然的分界,只有程度的区别。

如E量表分由低向高的变化,代表由内向转外向的一种程度上的变化:非常内向——内向——比较内向——内外向平衡——比较外向——外向——非常外向。

P量表:单极量表,即:只有P分高时才有意义,P分低被认为是正常。

L量表:原本为一个效度量表,测量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同时,它本身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如:可测量社会纯朴性。

L分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成人: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儿童: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性别:女性偏高;与民族有关等。

人格维度艾森克继承先前实验心理学家的工作,通过对由实验、问卷与观察所得到的大量的人的特质资料的因素分析,深入研究了人格维度。

他认为研究人格特质有时可能会含混,只有研究人格维度才能清楚。

他指出,维度乃是代表一个连续的尺度。

艾森克个性测验

艾森克个性测验

艾森克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理论(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提出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

他认为,人格是由行为和行为群有机组织而成的层级结构。

最低层是无数个具体反应,是可直接观察的具体行为。

较高层是习惯性反应,它是具体反应经重复被固定下来的行为倾向。

再高一层是特质,是一组习惯性反应的有机组合,如焦虑、固执等。

最高一层是类型,是由一组相关特质的有机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对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

他通过对人格问卷资料的因素分析研究,确定了人格类型的三个基本维度。

根据外倾性维度可以把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根据情绪稳定性可以把人格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根据心理变态倾向可以把人格分为精神失调型和精神整合性。

艾森克个性调查表(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EPI)由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所编。

由莫兹利(Maudstey)医学问卷(1952)和莫兹利个性问卷(MPI,1959)发展而来(1975)。

EPI是根据编者的多维人格学说而成,每一维度由一个分量表来测量,分N(Neuroticism,神经质)量表,测量情绪稳定与否;E(Extrovision-Introvision,外向-内向);L(Lie,虚假、掩饰)系效度量表。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简称EPQ)系在EPI基础上加另一个分量表即P(Psychoticism,精神质)而成。

分儿童(7~15岁)及成人(16岁以上)两式,有男女的年龄常模。

在我国已有EPQ的修订本,仍分儿童和成人两式,各式的项目由原版分别为97和107项筛选成88及88项。

结果分析方法上发展了T 分表和各维度的分级方法。

施测时间建议:约20~30分钟结果评定:P——精神质E——内外向N——神经质L——掩饰虚假1.典型的外向(E分特高)善于交际,喜欢参加聚会,有许多朋友,健谈,不喜欢独坐静处,学习时好与人讨论,寻求刺激,善于捕捉机会,好出风头,做事急于求成,一般来说属于冲动型;喜欢开玩笑,回答问题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喜欢环境变化,无忧无虑,不记仇,乐观,常喜笑颜开;好动,总想找些事来做;富于攻击性,但又很容易息怒。

艾森克人格理论

艾森克人格理论
艾森克认为这些特质可能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配合社会要求而有某些程度 上的改变,所以人们的行为乃是其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只是生物性因素 占了比较强的优势地位。
二、人格界定
艾森克认为人格是: 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智慧和体质等,一个相当稳定而有持
续性的组织,它决定了对于环境独特的适应。
性格是指他在意愿行为方面比较长期而稳定的形态; 气质是指他在情感行为方面比较持续而稳定的形态; 智力是指他在认知行为方面持续而稳定的形态; 体质是指他在身体形态和神经及内分泌比较长期而稳定的情况。
例如,经过对神经质维度的测试,他得出结论是:神经质是一种人格因素, 它也跟智力一样可以被有效可靠的测量。
三、问卷式测量法
艾森克编制了两种测试人内---外向维度的问卷:《毛德斯里人格量表》 (MPI)、《艾森克人格量表》(EPI).在EPI中,可以测量出外向与内向人的 具体差异。
四、其它方法
除问卷法外还有其它的、更客观的方法探知内外向在脑与中央神经系统上 的差异。如著名的柠檬汁实验。
艾森克在异常行为的病理分析方面,是以其人格类型理论为出发点,在行 为处理方面,是以学习论为基础,崇尚行为治疗的原理。他认为个人激发水平 应有其遗传和生理背景,但外在事物是否具有威胁或伤害性仍然是后天习得的。 凡是习得的行为反应形式,都可以经再学习而予以消除,或是经由重新学习建 立一套良好的适应方式加以代替,这就是行为治疗的基本理念。
3、习惯反应层次 其涵盖的范围将会更小一些,常常只涉及和某方面有关
的行为。如“守时”的人,对于和时间有关的事情会特别注意,也比较挑剔 不守时的行为。
4、特定反应层次 往往之和某一个情境的某一种行为有关。
人 格 层 次 模 式
( 以 外 向 为 例 )

艾森克人格测试

艾森克人格测试
艾森克人格测试
目录
CONTENTS
• 艾森克人格理论简介 •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构成 •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应用 •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争议与批评 •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艾森克人格理论简介
艾森克的人格观点
01
人格特质是天生的,由遗传决定,且在人的一生中 相对稳定。
02
人格特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并影响一个人的 情绪状态。
关于测试的有效性问题
适用范围有限
艾森克人格测试主要适用于评估个体在 四个维度上的性格特质,但对于某些特 定情境或群体可能不太适缺乏科学依据
虽然艾森克人格测试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 的预测效度,但其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仍 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以支持其广泛应用 和有效性。
团队建设
通过分析团队成员的艾森克人格测试结果,企业可以了解团队的整 体性格特点,优化团队组合,提高团队协同效应。
04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争议与 批评
关于测试的准确性问题
测试结果的主观性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结果解读具有一定 的主观性,不同人对测试结果的解读 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测试结果不够客 观。
测试的稳定性问题
05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发展趋 势与未来展望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进一步研究
深入研究艾森克人格理论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可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探索与其他理论的整合
将艾森克人格测试与其他心理学理论或模型进行整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格特质和行 为。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改进与完善
03 艾森克人格测试的应用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描述和解释人格特质
艾森克人格测试通过分析个体在三个维度(外向性、神经 质、精神质)上的得分,可以描述和解释个体的人格特质, 为心理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艾森克人格测试PPT课件

艾森克人格测试PPT课件
12. 你是否常常为自己不该作而作了的事, 不该说而说了的话而紧张吗?
13.你喜欢跳降落伞吗?
是否 是否 是否
14.通常你能在热闹联欢会中尽情地玩吗?是 否
15.你容易激动吗?
是否
16.你曾经将自己的过错推给别人吗? 是 否
17.你喜欢会见陌生人吗?
是否
18.你是否相信保险制度是一种好办法? 是 否
27.你常为有罪恶之感所苦恼吗?
是否
28.你在谈论中是否有时不懂装懂?
是否
29.你是否宁愿去看些书而不愿去多见人? 是 否
.
21
30.你有要伤害你的仇人吗?
是否
31.你觉得自己是一个神经过敏的人吗? 是 否
32.对人有所失礼时你是否经常要表示歉意?是 否
33.你有许多朋友吗?
是否
34.你是否喜爱讲些有时确能伤害人的笑话?是 否
.
20
19.你是一个容易伤感情的人吗?
是否
20.你所有的习惯都是好的吗?
是否
21.在社交场合你是否总不愿露头角?
是否
22.你会服用有奇异或危险作用的药物吗? 是 否
23.你常有“厌倦”之感吗?
是否
24.你曾拿过别人的东西(哪怕一针一线)吗? 是 否
25.你是否常爱外出?
是否
26.你是否从伤害你所宠爱的人而感到乐趣?是 否
表现为:爱社交、朋友多、喜欢冒险、追 求剌激、不甘寂寞、好谈笑、冲动行事 不爱做研究工作,喜欢实际的工作,反 应迅速,随和,但情绪容易失去控制, 做事粗心,从外表看似乎是一个不太可 靠的人。
.
10
生活中:可能喜欢吃剌激性和昧重的 食物,抽烟、喝洒的多;
审美: 喜欢深颜色

人格的生理心理机制

人格的生理心理机制

由于植物神经系统对诸如恐惧、焦虑等情绪有 调控作用,艾森克把植物神经系统看作是神经质的 神经生物学基础。
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 讲,人们把交感神经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当人 们挣扎、搏斗、恐惧或愤怒时,交感神经马上发生作用, 它加速心脏的跳动,下令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 以利用,暂时缓解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动员全身 以应付危急。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 用,抑制机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他们获得必要的休 息。
精神质(P)
相对于前两个人格维度而言,精神质在 艾森克体系中出现较晚,尚未发现其确实的 神经生物基础。 但是在心理测量中,发现男性的精神质 得分显著高于女性,所以推测精神质与男性 生物特性有关,但是目前没有实证研究材料 证明这一点。
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就像外向和神经质一样,P因素也是双极的,一端 是精神质,一端是超我。 高P分的人通常表现自我中心、冷漠、倔强、固执、 冲动、敌意、攻击性、怀疑、精神病态和反社会。 P分低的人往往表现为无私,高社会性,富于同情心、 关心别人,合作精神、顺从和适应社会。
3、神经动力学理论——巴甫洛夫“神经系统”类型
高 级 神 经 活 动 的 类 型
一般行为表现
建立阳性条件反射和 形成分化抑制的速度
条件反射特性
强度
兴奋过程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
抑制过程 均衡性——两种过程的强弱 灵活性——条件反射改造的方法
高级神经活动特性、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强度 强 强 强 弱 平衡性 不均衡 均衡 均衡 —— 灵活性 —— 灵活 不灵活 ——
这提示遗传因素在决定个体人格差异方面起决定作用。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20世纪40―50年代,新精神分析学派兴起,代替并系统地修正了弗洛伊德的学说,其突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精神分析理论家艾里克森(E. Erikson)。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承认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

由此,艾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以区别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出现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

艾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有的心理危机。

他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过程是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

人格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会产生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属于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属于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

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1)婴儿前期(0―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这一阶段是一个生命来到世界时候无助阶段,婴儿需要积极的爱和关怀。

此时的婴儿得到母亲有规律地照顾,对世界将会有充分的信任。

这样的孩子在孩童其充满着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反之孩子将会出现退缩和对世界的不信任。

艾森克人格理论1

艾森克人格理论1

艾森克人格理论综述张保军081083015摘要:本文简介了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也即人格三维度和个性层次模型理论。

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物学倾向性,简述了气质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基础地位。

最后文章简单总结了一下艾森克的贡献与不足。

关键字:人格三维度生物学倾向气质个性层次模型艾森克出生于德国而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英国。

他被形容为“知识界的斗士”。

英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将因素分析方法和经典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类型”及其构成,从而确立了自己的人格类型理论。

艾森克的类型论不是传统上的类型论,而是用特质论的人格维度观点来改造类型论,他们说的类型不是一般的人格类型,实际上是更高层次,更是一般性的特质。

艾森克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类型或特质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的研究,因此,他的理论既属于特质理论,也带有生物取向范畴。

1·人格三个基本维度1·1内外倾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个性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善社交、渴望刺激、冒险、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

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爱社交、冷淡、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

艾森克认为,当处于一种无刺激、休息状态时,外倾和内倾的人有着不同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

外倾者寻求高度唤醒的社会行为。

内倾者普遍拥有高于理想化的皮层唤醒水平,他们会选择一种孤僻静独或没有刺激的环境,以防止原本过高的唤起水平让人心神不宁。

1976年,雷维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工作效果的研究,他们的实际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推论,支持了艾森克的观点。

艾森克把外内向这一个性维度与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联系(表10-7)。

(《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239)1·2神经质神经质又称情绪性。

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

艾森克理论的综述

艾森克理论的综述

艾森克的生物类型学摘要:本文从人格结构和人格发展两个大的方面,讨论了艾森克对于人格理论的贡献和一些外界和的质疑。

他在人格心理学的领域坚持实证研究,提出了具有比较坚实的实验证据的类型说;在人格发展中,分别阐述了遗传和社会对于人格的影响,其中,他特别重视和强调遗传的作用,这也使得他的社会观也带着浓重的遗传决定论。

关键词:艾森克类型说实证研究倾向遗传1、引言从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到特质理论,人格心理学的主流方法一直是观察法和自我报告法,而艾森克则是为数不多的强调将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之一。

虽然艾森克的研究兴趣非常广泛,是一个懂得各种常态、非常态行为的专家(Richard M.Ryckman, 2005,p 204),但是,他的所有著作和研究的中心命题都是探讨如何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纳入到整个心理学研究的体系,乃至融入到整个自然科学的范畴里面(H. J. Eysenck, 1966, 1997; H. J. Eysenck & M. W. Eysenck, 1985)。

为了这个目标,艾森克一生都在倡导人格心理学方法和实验方法的结合,确定人格的主要维度,对这些人格进行测量,并且利用定量的实验去证明(Richard M.Ryckman, 2005,p186)。

2、人格结构艾森克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有三个维度。

虽然他和卡特尔同样使用了因素分析的统计方法,但是,与卡特尔停留在35个特质水平上不同,艾森克在特质水平的基础上又进行了高度的提取和概括,从而获得了人格的三个维度,即三种类型,分别为:内外向性、稳定性/神经质和控制性/精神质。

从而他建构了一个具有四个层次的人格结构:最低层次是动作或认识,是一种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反应;第二层次是习惯动作或认识、即在相似环境下相同的反应;几个相关的习惯反应构成了特质——行为的第三个层次;卡特尔的35个正常和异常的初级根源特质中的大部分属于第三层次特质构成,而艾森克致力于第四层次人格类型或超因素研究。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简介人格发展一直是心理学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各种理论试图解释人格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本文将介绍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分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艾森克的社会认知理论以及克里格伍德的人格类型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内心冲突和童年经历塑造的。

他强调无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个人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青春期。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到性冲突和亲子关系的影响,这些冲突在童年时期发生,并对后来的个性和行为产生持久影响。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他认为当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才会进入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的动机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人格的塑造受到追求需求满足的驱动力影响。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主张,个体的认知能力是在各个发展阶段逐渐建立起来的。

他提出了人类认知的四个发展阶段: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皮亚杰认为人格的发展与认知能力的增强密切相关,个体通过不断适应环境和吸收新知识来形成独特的人格特征。

社会认知理论艾森克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塑造作用。

他认为人格是由社会情境、行为和个体感受相互作用构成的。

艾森克强调个体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对塑造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认知的形成使个体能够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

人格类型理论克里格伍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将人格分为五种类型:狂热型、躁郁型、抑郁型、偏执型和精神分裂型。

他认为每种人格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模式,人格是固定的且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表现。

人格类型理论强调每种类型的人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个体的人格特征受到其所属类型的影响。

总结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各自强调了不同方面对人格的塑造作用,从精神分析、需求层次、认知发展、社会认知到人格类型,这些理论共同揭示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认知和社会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影响。

艾森克人格 侧写

艾森克人格 侧写

“艾森克人格”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法提出的一种人格理论。

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归结到几个基本的纬度或类型上。

最初发现的是两个主要的人格纬度,即内外倾和神经质,后来又找到第三个人格纬度,即精神质。

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内外倾和神经质这两个维度。

外倾-内倾(extraversion-introversion):是人类性格的基本类型。

主要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的敏感程度进而引发的对外界事物不同的反应。

内外倾主要是受大脑中的网状激活系统影响,它的功能是唤醒大脑皮层,对其发出刺激将发生的警告。

网状激活系统处于低激活状态的人表现为对刺激较为不敏感,即外倾型人格,倾向于寻求刺激,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这种人更易违法。

神经质—稳定性(neuroticism-stability):这一维度表明从异常到正常的连续性特征。

主要是与自主神经系统有关。

神经过敏型人格,情绪不稳定,表现出高焦虑。

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

稳定型人格,情绪反应轻微而缓慢,且容易恢复平静。

这种人不易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

由这两个维度可以组合出四种人格类型:外倾—稳定型,外倾—神经过敏型,内倾—稳定型,内倾—神经过敏型。

其中外倾—神经过敏型人格更易犯罪。

艾森克人格理论告诉我们,犯罪心理的形成既有一定原因也有一定规律。

在同样社会背景中的人,谁本身具有的不良因素越多、越严重,谁形成犯罪心理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我们可通过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个性特征(如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对个体犯罪心理形成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加强犯罪心理预防工作,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但值得注意的是,艾森克作为犯罪心理学的一种理论基础,只是说明犯罪心理预测可能性的理论原则,在犯罪心理预测的具体操作中,还需要了解预测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考虑社会环境对人格形成的作用,这样才能保障犯罪心理预测的准确性[1]。

如果说艾森克人格理论是犯罪前的犯罪心理预测,那么“侧写”便是犯罪后的心理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森克人格理论(Eysenck's personality theory)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提出
的以人格结构层级说和三维度人格类型说为主要内容的人格理论。

他认为,人格是由行为和行为群有机组织而成的层级结构。

最低层是无数个具体反应,是可直接观察的具体行为。

较高层是习惯性反应,它是具体反应经重复被固定下来的行为倾向。

再高一层是特质,是一组习惯性反应的有机组合,如焦虑、固执等。

最高一层是类型,是由一组相关特质的有机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对人的行为具有广泛的影响。

他通过对人格问卷资料的因素分析研究,确定了人格类型的三个基本维度。

根据外倾性维度可以把人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根据情绪稳定性可以把人格分为情绪型和稳定型;根据心理变态倾向可以把人格分为精神失调型和精神整合性。

艾森克个性调查表(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EPI)由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所编。

由莫兹利(Maudstey)医学问卷(1952)和莫兹利个性问卷(MPI,1959)发展而来(1975)。

EPI是根据编者的多维人格学说而成,每一维度由一个分量表来测量,分
N(Neuroticism,神经质)量表,测量情绪稳定与否;E(Extrovision-Introvision,外向-内向);L(Lie,虚假、掩饰)系效度量表。

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简称EPQ)系在EPI基础上加另一个分量表即P(Psychoticism,精神质)而成。

分儿童(7—15岁)及成人(16岁以上)两式,有男女的年龄常模。

在我国已有EPQ的修订本,仍分儿童和成人两式,各式的项目由原版分别为97和107项筛选成88及88项。

结果分析方法上发展了T分表和各维度的分级方法。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简称
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
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

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测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

本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

该测验已于1979年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

十六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相关度极小,每一种因素的测量都能使被试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有清晰而独特的认识,更能对被试人格的十六种不同因素的组合作出综合性的了解,从而全面评价其整个人格。

什么是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是上世纪40年代初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撒韦(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编制的。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译成本民族的文字,广泛应用于人类学及医学的研究。

我国对MMPI进行了研究和修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已形成了一个中国版本和常模。

本测验对每个受试者的个性特点提供的客观评价,是临床医师与心理学工作所关注的。

在选择测查表的每个问题时哈撒韦与麦金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

首先由大量病史、早期出版的个性量表及医生笔记中选出了550个题目。

然后对正常与异常受试进行测验。

通过重复测验,交叉测验,以验证每个量表的信度与效度。

在临床实践中反复验证、修订最后确定为以下13个最表(其中包括10个临床最表,3个效度量表)。

适用范围:本测验适用于年满16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及没有什么影响测验结果的生理缺陷的人群。

施测时间建议:约1个半到2个小时。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MM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韦(S.R.Hathaway)和麦金力(J.C.Mckinley)于40年代制定的,是迄今应用极广、颇富权威的一种纸-笔式人格测验。

该问卷的制定方法是分别对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行预测,以确定在哪些条目上不同人有显著不同的反应模式,因此该测验最常用于鉴别精神疾病。

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简称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

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 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称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称倔强、讲求实际)(P),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表现程度, 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目前医学、司法、教育和心理咨询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问卷之一。

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测验
卡特尔十六人格因素测验(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简称16PF)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 B. Cattell)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和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的测验。

这一测验能以约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测量出十六种主要人格特征,凡具有相当于初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使用。

本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广泛应用于人格测评、人才选拔、心理咨询和职业咨询等工作领域。

该测验已于1979年引入国内并由专业机构修订为中文版。

十六种人格因素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的相关度极小,每一种因素的测量都能使被试某一方面的人格特征有清晰而独特的认识,更能对被试人格的十六种不同因素的组合作出综合性的了解,从而全面评价其整个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