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以学生为主力,运动中心在北京 第二阶段:以工人为主力,运动中心在上海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 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 ①中国革命迫切需要先进理论的指导 ②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③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巨大的 吸引力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的 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 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 —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第一节 第二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
制定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革命 的历史任务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三、辛亥革命
1、五四运动的背景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 黑暗统治造成的民族危机 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 时间:1919.1.18-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参加国:27国 中国代表提出的三项提案: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 特权;②取消日本与袁世凯签订的二十一条;③归 还日本抢占的原德国在山东的各种权益。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三、辛亥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革命小团体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 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手破坏和压迫,对革命派造 成了极大的外部压力; ②武昌起义胜利后,同盟会革命性消退,革命党 人认识不清袁世凯的本质,给孙中山造成强大的内 部压力; ③革命派没能提出一个明确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 侵略和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政治纲领,没能比较广 泛地发动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劳动群众,没 有形成一个能够领导这场革命的坚强有力的政党。 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道路行不通。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7 中共二大
最高纲领-- 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 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 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 完全独立;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四、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2.1-1923.2 起点--香港海员大罢工 顶点--京汉铁路大罢工 二七惨案的教训: 必须争取民盟者,建立起民族民主革命的统一 战线; 必须用革命的武装去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实现 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三、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2、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外因是封建势力强大 内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不想彻底否定封建制度, 不敢触动帝国主义,幻想靠皇帝通过合法途径的和平 方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社会基础十分脆弱。 维新运动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势力的强 大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敌视,政治上十分软弱的资产阶级 上层,要想通过改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主要活动 ①更加广泛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认真地探讨列宁的建党原则和思想,同反 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同假社会主义的论战 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③有组织地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④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三、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1、反对西山会议派和批判戴季陶主义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 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三,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 主义的统治 第四,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 了独立主权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 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 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二、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①有了先进的阶级和政党的领导 ②有了新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③有了新的斗争纲领 ④有了新的革命前途 ⑤有了新的斗争策略和方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922.7 中共二大
历史背景-- ①1921.11-1922.2 华盛顿会议 ②1922.1 远东会议 ③1922.4-5 第一次直奉战争 直系军阀提出“武力统一” 各地小军阀提出“联省自治” 改良派提出建立“好人政府” ④孙中山“二次护法”失败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有三个来源 一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办了少量企 业,雇用了第一批中国工人; 二是19世纪6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兴办,在早 期官僚资本企业中,产生了第二批中国工人阶级; 三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出现了第三批工人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规模: 一次大战前总人数达100多万。到1919年,产业 工人200万,加上半无产阶级的手工业工人的人数有 1000万。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历史 任务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中国革 命的历史任务
3、黄埔建军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1、国共合作后的国内形势 1924.7 沙面租界工人罢工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4.10 北京政变 1925.1 中共四大 2、五卅运动 1925.5.30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1925.2 第一次东征 1925.6 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1925.7.1成立国民政府 1925.10 第二次东征和南征 1926.3 广西桂系接受国民政府领导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无产阶级的优点: 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 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 第一,高度集中。第二,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 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第三,中国 无产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三 重压迫,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 彻底。 中国无产阶级的弱点: 与农民相比较,人数较少;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无 产阶级相比,年龄较轻;和资产阶级相比较,文化 水准低。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Leabharlann Baidu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2、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
3、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
①沙俄 势力范围:东北 1896.6 《中俄密约》 1898.3 《旅大租地条约》 ②德国 势力范围:山东 1898.3.6 《胶澳租界条约》 ③法国 势力范围:两广 1899.11.6 《广州湾租界条约》 ④英国 势力范围:长江流域 1898.6.9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7.1 《订租威海卫专约》 ⑤日本 势力范围:福建 ⑥美国 1899.9 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失败原因-- 客观上敌强我弱。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政治上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思想上摆脱不了 封建迷信的束缚;组织上宗派思想严重;军事上 克服不了保守主义和流寇主义的影响。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2、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
历史意义--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是一次以革新内政、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的政治改革运动 是一次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实现 2、国民党一大
1924.1 广州 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国民党性质--基本上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成为国共合作统一 战线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一、建党的酝酿与准备 二、中共一大 三、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四、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一、建党的酝酿与准备
1920.2 1920.3 1920.8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维经斯基来华 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第三节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华民族的 历史任务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2、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运动
3、义和团运动
第一节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1、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太平天国的纲领和政策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 1、新文化运动
标志--1915年9月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基本内容--抨击以孔学为代表的封建主义的正 统思想。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独裁 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意义--打破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对人们思想 的禁锢,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围, 仍然不能给灾难学生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第四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和实现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酝酿与中共三大
1922.6 中共《对时局的主张》 1922.7 中共二大通过建立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2.8 西湖会议 1923.1 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 1923.6 中共三大 1923.11《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二、中共一大 1921.7.23-31 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3号 浙江嘉兴南湖 李 达、李汉俊(上海) 张国焘、刘仁静(北京) 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董必武、陈潭秋(武汉) 王尽美、邓恩铭(济南) 陈公博(广州) 周佛海(旅日) 包惠僧由陈独秀指派 内容确定了党名、党纲和任务,选举了中央局
第三节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传播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 1918.7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918.11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5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二节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三、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