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肖秀荣教授形势与政策补充资料
2018-2019《形势与政策》课后材料分析
(一)答题思路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重大举措。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农村、心系农民,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在河北正定、福建和浙江工作期间,他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和不懈探索。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
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起点新征程。
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灭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
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
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资源配置上最大的不平衡还是城乡不平衡。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就要打折扣,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就要受影响。
2020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复习要点
2020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复习要点【复习方法】马原分析题的难度就在于提问不明确考哪个原理,要从众多原理中自己去匹配,这个思维模式是要培养的,因为一旦原理选错,写得再好也没用,而其他学科分析题多少还是能够围绕材料中来写的。
从练习角度讲,有两个资料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一个是真题,一个是8套卷。
首先是做真题,学习审题答题技巧(后面有实例),而且从中也可以看到哪些原理是容易命题、经常命题的。
比如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08、09、11、12年连续命题,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原理,在头脑里搭建的框架图中也必须明确这个原理的位置。
之前我已经多次强调,做马原分析题,头脑中必须有一个哲学框架,最怕的就是到考场上,看完材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连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中的哪一快都搞不清楚。
或者是明明看到材料应该是讲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但是这一块有哪些原理脑子里一片空白,这就是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头绪没有整理清楚。
我建议同学们自己画一个框架图,或者直接参考我在《知识点提要》中给出的12页哲学逻辑图,自己把过去10年的马原分析题认真研究之后,标出各个原理所在的位置,你会发现很多原理都是重复在考的,在复习框架图的时候就要尤其注意这些原理的应用。
比如说关于认识与实践,在《提要》逻辑图的第7页,需要掌握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客体(2013年),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4点,其中①在08、01年考查,③在01年考查,④在13年考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的本质(2013年)。
同时,还要关联到其他一些知识点,比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见《提要》逻辑图第8页),需要把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2013年)、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2012年)。
再进一步扩展,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那么又涉及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02年)。
实际上,在真题的标准答案里,我们经常会看到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的情况,比如“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按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创新”,这些也是同学们要通过研究真题,从真题的标准答案中学习的。
形势与政策讲义(肖秀荣)
2012年《形势与政策》讲义肖秀荣教授2011、11第一部分《形势与政策》考试基本情况一、《形势与政策》考试范围、分值及题型二、命题规律与特点三、复习方法第二部分《形势与政策》内容提要国内部分:补充2件一、十七届六中全会(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1.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3.全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2.改革开放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肖秀荣答案word版(整合版)
马原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由于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也可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死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4、(1)结合材料1,分析人类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
生态失衡除了社会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与人的思想观念及实践方式有关。
实践既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如果人类的实践不能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出现灾难性后果。
(2)结合材料2,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
肖秀荣考研形势与政策考点揭示(国内二)
肖秀荣考研形势与政策考点揭示(国内二)考研形势与政策必知热门考点剖析汇总 事件二十七届四中全会 一、十七届四中全会 (一)会议概况 (二)全会的主要内容 (三)全会的意义 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决定全文约1.6万字,共分8个部分。
(二)决定的主要内容 1.分析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党面临四大考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决定》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决定突出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
包括: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3.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立足点--四个“着眼于” 决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按照党章要求,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肖秀荣四套题(考研政治)
肖一34.(1) 结合材料1、2、3,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答案要点】(1) 文化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告诉我们:经济蕋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菡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菡础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现行文化体制中存在着的一些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仍相当突出,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
2018年考研政治资料大综合
2015考研政治资料大综合一、考研政治的复习策略1.1学长经验政治复习需要大体这么几本书,一般是每个阶段一本书(1)教材类的书(2)习题册(3)时事政治(4)背诵的小册子(5)冲刺模拟试题“得选择者得政治”。
政治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它是一个投入回报比很高的一个学科。
我给它的定义为“易学难精”考到60~70容易,但是要考到75+的成绩需要下一些功夫。
A、基础学习篇这是第一遍的基础复习,需要回顾本科四年学过的四门政治课《思修》、《马基》、《近代史》、《毛概》。
这就面临一个问题,选择教材的问题。
有人说用本科的教材行么?本人的建议是直接用教辅,教材毕竟是教材,不够凝练的。
很多同学也纠结于《大纲解析》和《序列一》的选择问题。
这两本书我都有用过,各有千秋。
我的意见是《大纲解析》很好,《序列一》也不错,都是好书,买哪本书都很好,不要中途换书就行了。
序列一每一章后边都有该章节出过选择真题的汇总,买序列一的同学认真做做挺好的,不是说考过的就不考了。
第一遍看书关键是知识点的熟悉,把关键的字和词画出来,什么叫关键的字和词,就是一个新的定义的引出,或者一、二、三条之类的,这些都是单选或者多选的重要出题点。
这遍切记,不要刻意的去背什么东西。
第一遍可能会很慢,但是要仔细看。
B、习题训练篇第一遍复习过后,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熟悉,第二遍遍要把知识点巩固住,把选择题的考点突出出来,市面上习题集很多,用哪本都差不多。
我当时用过序列二和肖1000。
后来因为序列二的勘误不太及时并且解析很少,就改用1000了。
这一遍我是看一章红宝书做一章的考题。
注:这一遍只做选择题,主观分析题直接无视了,因为多选和单选是大题的基础,很多大题就是把几道多选题的知识点拼一下就成了。
做完一章的选择题之后,把题中出现的知识点画在红宝书上,这点很重要,虽然很耗时间,但是到后期复习的时候很节省时间,值得把知识点画一遍。
可以适当的背一些条条框框的关键词。
肖1000我做过2遍,只做的选择,很经典的一本书,那上边的选择题都弄熟了,选择题做的话就很得心应手了。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一套题大题及答案)
34题(1)指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最奇怪的事还要奇怪!”所涉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①答案:涉及的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可能性与现实性。
可能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封神榜》中的一些最奇怪的事情,当时只是抽象的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把握这一对范畴,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②答案: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和绝对性。
但是,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是有限的和相对的。
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爱迪生生活的时代,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制约,不可能有手机以及关于手机的知识,所以,“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35题(1)结合材料1、2和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最主要的成果以及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答案:35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34.材料1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
——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材料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有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材料3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愈挫愈奋,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练人的高等学府。
”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各种坎坷和磨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品格。
——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的演讲材料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胡锦涛2009年9月23日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请回答:(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它在方法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34.【答案要点】(1)材料1、2、3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打印版
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角度看,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就是正确处理A.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D.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3.“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知识现实世界的辨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概念的辩证法”是指A.主观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D.概念的自我发展4.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5.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要求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7.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的原则是A.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B.提高资源利用率C.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D.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8.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肖秀荣八第一套讲解
肖秀荣八套卷——第一套堂主讲解一、马原部分单选:1-2题哲学,3-4题政经;多选:17-18题哲学,19-20题政经,21题科社【单选1】1、看“题干”以上材料说明,表明做题时要看题干的!技巧:最后提问是“说明”、“表明”、“体现”等需要读材料!A选项: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而题干中提到,人造肉不是肉,其主要成分是植物性蛋白,植物性蛋白=天然物质,A排除2、总结唯物史观中的“人”(特别容易出错误)⑴唯物史观中,人是“现实的人”,并非抽象的人现实的人:从事一定实践活动抽象的人:研究某个“人”!干扰选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抽象的人)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此处的人,指的是抽象的人)⑵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人的目标是自由⑶人民群众与历史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易混点1:不是所有的人是人民群众。
原因:看定义,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易混点2:所有不好的人都不是人民群众么?错!看特定环境,在奴隶社会出现的封建阶级,这些封建阶级也属于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易混点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干扰选项: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注意是自己的历史);人们参与历史(注意是参与)堂主解说:第一题我认为应该都做对,允许问题出在B选项!【单选2】没什么可总结的,应该都做对。
【单选3】1、论框架的重要性第五章,你首先构建的框架是:简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题干中:商品经济的价值体现了.....谈价值相关内容,属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内容,先把C选项排除了!2、商品经济相关知识点总结(特别容易出现错误)易错点1:源泉系列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自然资源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干扰选项:⑴具体劳动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⑵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具体劳动无关我建议你们这样理解:先有谁,谁就是源泉(肯定不标准,但是容易记忆)【源泉总结】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2、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4、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利润的源泉5、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6、资本积累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注意“唯一”二字。
肖秀荣形式与政策讲义(7)
肖秀荣形式与政策讲义(7)推荐文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4 热度: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的走向热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作业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热度:事件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2015年4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在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后,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这是主席2015年的首次出访,是中国在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下面向周边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进一步弘扬万隆精神、加强南南合作意义重要而深远,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词。
中国国家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会议通过了《2015年万隆公报》、《重振二、发表的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一)高度评价万隆会议的重大历史性作用指出,“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促进了亚非拉民族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巴勒斯坦问题宣言》三个成果文件,宣布4月24日为“亚非日”。
一、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概况纪念印尼亚非会议60周年系列活动的亚非领导人峰会2015年4月22日上午在雅加达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来自90多个亚非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
本次会议主题是“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
会议主办国印尼总统佐科致开幕解放运动,加速了全球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进程。
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为推动国际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为推动亚非合作、南南合作,为促进南北合作,发挥了重大历史性作用。
因此,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
”(二)明确肯定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提出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指出,“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三)就弘扬万隆精神提出3点倡议第一,深化亚非合作。
肖秀荣时政政治复习指导.doc
一、时政和当代复习方法首先,很多同学现在还没有分清时政和当代这两部分。
大纲解析上的最后一部分是当代,考试的吋候只考分析题,一般为10分。
大纲规定时政的考察范围是当年的国内外事件,所以大纲解析上是不可能有时政的。
时政部分只考选择题,一般为6分,即两个单选,两个多选。
下而来分别说一下这两部分的复习方法。
时政两个单选两个多选一般平均分配到两个国内时事和两个国际时事上。
一般來说都是考察当年的重要事件,比如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重要会议的内容,国际上一些影响重大的问题。
今年因为十八大的缘故,国内部分的一个单选和一个多选很大可能都要出十八人报告相关内容(十七大时就有一半的分数出在报告上),剩下的国际部分两道题有可能是一道纯国际,一道与中国相关的国际。
因此今年的吋政复习,同学们一定要把我在时政当代小册子里总结的十八大报告要点30条好好看看,尤其注意新提法和3点、4点、8点这样的提法。
比如,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单选),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3点+干扰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四个着力点(4点全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八个坚持做成4点全选)。
其他国内问题的优先级较低,可以快速浏览后把后面的模拟题做了即可。
国际部分以事件重要程度安排优先级,这点我在编写时政当代小册子的时候也是遵循这个原则,也是浏览之后做题,不用背诵。
单独说一下十八大报告要点30条。
这部分只有2500字,我希望大家认真读一下,不要仅仅为了那6分的时政选择题。
因为这部分是对过去10年的一个总结,与你们复习的毛中特部分关联紧密,很多现阶段的热点问题也反应在里面。
在阅读过程屮也可以自己串一下。
给大家分享点个人的秘密经验,让大家考得更轻松。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考研过程中的经验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
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吋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 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岀大部分的题。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分析题和答案打印版.doc
第一套34(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它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35(1)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事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什么?(4)为什么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6(1)结合材料1,指出中国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说明中国人民八年间的“死亡流徒,苦难艰辛”为什么能够“获得了报酬”?(3)结合材料2,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37(1)如何理解“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八个字寄托着总理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之情?(2)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38(1)如何理解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2)西方有些人认为,中国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对外态度“强硬”,散步所谓“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请结合材料2,说明应如何认识所谓的“中国强硬论”?(3)说明和谐世界的内涵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关系。
(4)说明中国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的不懈努力。
第二套34(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2)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说明,解决气候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结合材料4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4)结合材料2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5(1)为什么说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2)如何理解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3)为什么既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4)当前应该如何把“蛋糕”分好?36(1)结合材料1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经验交流会
考研座右铭:坚持+信心
经典 搭配
时间安排
38
• 5月-7月
寻找相关考研信息,了解考研的一些基本问题,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
• 8月-10月
考研第一轮复习,注重基本理论,基本题型,不要急躁。看书本,做一 些基本的题目。
• 11月-12月
考研第二轮复习,注重典型例题,注重方法,多做些技巧性题目。
• 12月底-1月初
7经 搭典配 宣讲会上
19
结合官方介绍,进一步思考该公司是否适合自己。
决定要不要投简历。
建议: 不要海投简历,对于笔试面试,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参加,浪 费精力和时间。 投简历的公司,尤其是用心准备的,一定是自己想去的,尽管具 体职位肯定会有优劣,但尽量不要影响大局。 不然的话,当offer来的时候,就要开始纠结了。给自己选择带来 很多困难。
5经 搭典配 实战经验
17
找工作是一个体力活,10月—11月,几乎每天都有宣讲会。
要有选择地参加。
自己有兴趣的职位、已投简历的公司等,要做好记录,方便 以后查找。
6经 搭典配 参加宣讲会的准备
18
了解公司概况、职位和职位要求,决定是否参加
明确宣讲会流程,例如是否直接有笔试,要求携带的资料
针对公司和职位修改简历,突出亮点
•保研论坛、夏令营通知和推免生政策 •鼓励提前联系导师 •夏令营申请(网上申请+材料寄送,成绩单、个 人陈述、推荐信、获奖证书复印件)
Part3.参加夏令营or推免活动
•流程:开营仪式,欢迎晚宴,学术报告, 笔试面试,参观游玩
•面试:多对一or一对一 谦而不卑,真挚坦诚
•专业知识考察、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大学几年经历、做事态度、研究潜能
肖秀荣形式与政策讲义(6)
肖秀荣形式与政策讲义(6)推荐文章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中美问题论文怎么写热度:中美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推荐热度:中美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热度:国际部分(11件)事件一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及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主席于2015年9月26日至28日出席了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包括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展峰会以及中方倡议举行的全球妇女峰会和南南合作圆桌会。
这是首次出席联合国峰会。
主席此次联合国之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线,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主题,以联合国系列峰会为舞台,为增进“联合国人民”的福祉来提出中国的倡议,作出中国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演讲当地时间9月28日,国家主席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本次辩论的主题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一个新的行动承诺”。
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话的主要内容有:(一)肯定70年前成立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指出,70年前,我们的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远见卓识,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二)强调中国的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要铭记、传承历史。
指出,中国的抗战,不仅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而且有力支援了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抵抗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
肖大大答疑
肖秀荣《4套卷》已定稿,常见问题统一答疑《4套卷》已经定稿,预计12月上旬出版,在这之前请同学们用好《8套卷》、《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重点是吃透题目。
彻底弄懂一道题目比盲目重复做题要有效得多。
比如之前我发的8套卷测试题11万多人参与投票只有26%的正确率,这种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只要彻底弄懂,整个知识点再怎么出题都不会再错,这才是最有效的提高。
问:《8套卷》的分析题完全没有思路怎么办?要不要背?答:马原分析题一定要自己做、自己练,尤其是隐藏式提问,是必须有一定训练量才能找到感觉的。
我的《8套卷》同学们可以看到,选用的材料都非常新,都是今年的《人民日报》这类报纸里的文章节选,和真题是同源同宗的,命题风格高度一致,所以千万不要浪费,一定要自己做,学习找原理。
马原以外的分析题,没有思路也是正常的,毕竟你们没有经过训练,看一下材料大概想一下就可以直接看答案了。
有精力完全可以背,时间不够也应该熟读,对后面背诵《4套卷》是有帮助的。
而且最后一个月就是要进入状态,反复在这种话语体系里阅读背诵,考试的时候才有话可说。
问:做《8套卷》感觉时政完全没有把握,现在在看《形势与政策》,应该如何快速掌握?答:我的《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实际上篇幅很小,32开只有150页,而且所有内容都做了高度条文化处理,重点非常明确。
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把书里面的144道选择题直接做了,等于带着过一下时政可以命题的点,然后集中看国内部分的前五个事件以及国际部分的前两个事件。
此外,全书的“拓展与点拨”一定要过一下,对做题有很大好处,相当于把时政相关的很多选择题命题角度都给出来了。
这本书的配套视频是我讲的四中全会专题解读课,可以按照图书封面右下角的说明去观看。
问:为什么感觉《8套卷》里有些题目比较陌生,是时政内容吗?答:既有时政内容,也有基于大纲和教材的扩展内容,这就是近年来真题的一个明显的命题风格。
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要有一些“知识储备”来提前熟悉和补充一些和今年有关的扩展知识点。
名师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与复习建议.docx
名师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命题特点与复习建议一、考试内容根据研究生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规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现阶段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方针政策;现阶段是指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所作出的重大的方针政策的决定,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以及党的十七大的一些重大的决策。
第二,年度间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年度间指:XX年11月1日至XX年10月31日第三,上述两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二、所占分值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是10分。
据统计从XX年以来,形势与政策的分值如下:XX年一9分XX年一7分XX年一10分XX年一9分XX年一10分估计X X年将会考10分,因为XX年涉及到“十七大”。
三、考试题型只有选择题,没有分析题。
注意:“形势与政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此结合也可能以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四、内容包括国际与国内两部分国际与国内并不一定各占5分,要根据当年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的重要性决定。
根据XX年以来的统计,有三年(XX、X X、XX年)是国内时事多,国际时事少;有二年(XX、XX年)是国际时事多,国内时事少。
五、命题的特点四个特点:第一,形势与政策命题的内容突出了“重大”两个字;第二,形势与政策考试命题的角度来讲,若选择题为10分时的命题特点是“事多、事少、一好”。
“事多、事少”是指考记忆的多,考理解的少;考现成的多,考命题老师现编选项的少;国内时事考正面的多, 考负面的少;国际时事考与中国有关系的多,与中国没有关系的少。
“一好”是指考的内容必须是重要的,同时又是好出题的。
通过研究XX年与XX年形势与政策的题,对上述“事多、事少、一好”的解释作了修正,即选择题当中,考记忆的在逐年减少,考理解的在逐年增多;考现成的在逐年减少,考现编的在逐年增多;国内时事考正面的多,考负面的少;国际时事考与中国有关系的多,与中国没有关系的少。
2018年肖秀荣四套卷答题点
肖秀荣四套卷一.马原部分1.唯物辩证法方法论:联系:坚持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善于分析联系,在动态中考察联系。
发展:用户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看作发展的过程矛盾:利用矛盾分析法,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2.人与自然关系方法论:实践是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前提,和统一基础。
正确的实践,尊重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虽然矛盾是普遍的,但不同事物,或相同事物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通过共性而表现出来,二者相互依存,有区别有联系,只有…,才能…4.马克思没有结束真理:真理是正确的认识,是对正确的客观规律的反映。
真理具有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正确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在一定适用范围内才成立,马克思….,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马克思真理不可能有终点5.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有创新,1)理论创新首先是继承2)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但指导更高层级的实践3)二者统一,不能偏废6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经过过抽象思维,对大量感性思维素材进行加工后所得到的凝本质的认识,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是粗浅的,不涉及本质,无法正确指导人类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二者辩证统一,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提供大量素材,理性认识要通过感性认识表达,帮助感性认识寻找到更多素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做到1)勇于实践;2)借助理性思维的思考。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马原:社会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