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在文学欣赏中作用论文
诗词改写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
诗词改写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里的一颗明珠。
但中学课堂上较为模式化的鉴赏方法、技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习者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囿于一定的范围而不能大胆创新,自由飞越。
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可尝试指导学生将古典诗歌改写成现代诗歌,用这种改写诗词的方法将原作者生活世界里的独特情感、人文风貌加以再现,学生亦能对诗词中的“那景那情那人”理解得更加深刻、透彻,同时又可以拓宽思维空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以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渭城曲》改写为现代诗歌的范例。
早别雨后的灞桥尘埃落定?M在晨柳的几滴清泪里话别?M不是头一回?M送你却是第一次八分酒兑成十足的分量?M便是劝勉举起杯?M斟满沉甸甸的心事?M在彼此熟悉的眼神里?M将千言万语一饮而尽大漠的月多冷?M戈壁的云多寒?M不再重要因为?M一切都是故人从长安到阳关的一段酒曲?M赶上了渭城的一袭杏雨?M芬芳了诗词的气象?M醇香了你的大唐原诗中的“晨雨”、“嫩柳”、“美酒”及“主”、“客”等物象在这首诗中不但以更立体可感的形象出现,而且通过大胆的联想与想象使作者的情感领域无限开阔,不论从情感的把握还是意境的烘托上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有一种脱于原诗而又不拘泥于原诗的感觉,清新别致,又不悖于作者主题思想的表达。
再来赏读一首改写唐朝诗人孟郊《游子吟》为现代诗歌的范例。
最美的风景寒夜孤灯?M冷窗剪影?M针尖上的母亲穿引起?M万缕阳光将一份份的牵挂?M缝补得密密麻麻?M一心想缝住?M 南来的秋北往的冬行走四季的人穿越?M一茬又一茬草木的轮回?M在一首唐诗面前怆然止步?M沉重的步履怎么也走不出?M对一个夜晚的思念与疼痛一幅关于春天的卷轴?M无语凝噎收藏起?M千万个故乡?M母亲却是藏也藏不住的?M最美的一剪风景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首诗在原诗的基础上拓宽了意象,也大胆地裁剪了部分物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并未受到丝毫影响,读来仍然情真意切,回味悠长。
对文学作品改编现象的思考
对文学作品改编现象的思考文学作品改编现象的思考在当代的文学界,改编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有的文学作品经过改编变成了电影、电视剧、话剧等等,有的则变成了漫画、小说或是游戏等等,甚至还有的由文学作品改编为音乐剧。
这种现象不断的扩展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传播面及深度,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欣赏和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
但同时,改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更好地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如何将这个作品从文字中转换成影像,音乐等等不同媒介,如何在改编过程中保持原作风格及精髓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对文学作品改编现象进行思考的重点。
改编需要面对深层次的源头改编的重要性已经不用多说,因为它使得文学作品不再是神圣的文本,而是融合了不同媒介的作品。
这种改编行为在我们的文化传播以及文艺创作中已经不可或缺。
但在改编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却容易忽略改编作品和原作的本质区别。
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而这些都是很难通过改编来重新呈现出来的。
因此,在改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确保原作的基本元素被正确地传达和体现出来。
改编所需要的是创新性在将文学作品转换成影像、音乐等媒介时,我们必须注意这些媒介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例如,将一本小说改编成电影时,需要注意电影媒介所具有的视觉效果、音效和实景效果等特点,同时还要保持原作中的情感和内涵。
如果将想象力的部分完全复制到影像中,反而会破坏读者的想象力,失去了原作的感觉。
在改编中应当进行创新,选择合适的传达方式和表达方法,创造出更符合观众喜好的艺术作品。
我们常见的书籍改编影视剧,大部分情况下是希望更具有综合魅力的产品,所以改编后的作品需要在创新的理念下进行创造。
对于原作的理解十分重要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为了更好地改编一个文学作品,我们必须真正理解这个作品本身。
因此,在改编过程中,理解原作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原作故事基础上思考,必须全面把握原作的内涵和审美特质,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原作转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使改编后的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观赏性。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一种精神升华的境界。
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文学欣赏论文范文篇1浅析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文化大国,早在几千年前文字出现不久的时期,就有了各种类型的文献记载,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现今留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艺术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作者通过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环境及背景的描述、事情的叙述等来表述作者的内心思想或社会现实的一类文化作品,同时也是作者思维和想法的具体形式的载体。
然而不同的文学作品给予读者的感受又不尽相同,在我国文学作品的流变中逐渐形成“雅”、“俗”两大类别,这两类文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文章从我国文学作品的雅俗概念着手,从文学作品的叙事特点、文体特征以及其语言风格等方面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雅俗欣赏;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沉淀,中国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类型多样,有诗集、词赋、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
文学作品是作者表达自身情感或反映社会现状的一种载体,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划分成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文学作品两种类型,而无论是哪一类别的文学作品,其写作的手法、表达的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雅俗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对其雅俗性进行赏析和探讨十分必要。
基于上述几点考虑,文章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的定义与关系做出说明,并结合文学作品中的叙事特点、文体特征及语言风格等几大行文特点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进行了阐述,详细情况如下文介绍。
1.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概要1.1 雅俗的概念雅俗是一对反义词,在中国文学作品之中是相对立而存在的两个概念,是在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广泛的、长期的研读之后,在文学领域形成的一类与作品的赏析和评鉴相关的专业术语。
文学欣赏论文范文
⽂学欣赏论⽂范⽂⽂学欣赏论⽂范⽂⽂学欣赏是⽂学作品在读者⽅⾯引起的⼀种思维活动,是⼀种特殊的精神活动,达到的是⼀种精神升华的境界。
下⽂是为⼤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学欣赏论⽂范⽂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学欣赏论⽂范⽂篇1浅析中国⽂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摘要:中国是⼀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化⼤国,早在⼏千年前⽂字出现不久的时期,就有了各种类型的⽂献记载,包括历史⽂献、⽂学作品等,这些都成为了中国现今留存下来的⾮物质⽂化遗产。
中国⽂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与现代⽂化艺术的具体体现形式,是作者通过⼈物性格和形象的刻画、环境及背景的描述、事情的叙述等来表述作者的内⼼思想或社会现实的⼀类⽂化作品,同时也是作者思维和想法的具体形式的载体。
然⽽不同的⽂学作品给予读者的感受⼜不尽相同,在我国⽂学作品的流变中逐渐形成“雅”、“俗”两⼤类别,这两类⽂学作品都具有其独特之处。
因此,⽂章从我国⽂学作品的雅俗概念着⼿,从⽂学作品的叙事特点、⽂体特征以及其语⾔风格等⽅⾯对中国⽂学作品中的“阳春⽩雪”与“下⾥巴⼈”的特性进⾏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学作品;雅俗欣赏;阳春⽩雪与下⾥巴⼈引⾔中国是世界上四⼤⽂明古国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沉淀,中国的⽂学作品层出不穷、类型多样,有诗集、词赋、⼩说、戏剧等不同⽂体。
⽂学作品是作者表达⾃⾝情感或反映社会现状的⼀种载体,根据时代的不同可划分成古典⽂学作品与现代⽂学作品两种类型,⽽⽆论是哪⼀类别的⽂学作品,其写作的⼿法、表达的⽅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雅俗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学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与作者的情感,对其雅俗性进⾏赏析和探讨⼗分必要。
基于上述⼏点考虑,⽂章对中国⽂学作品中的雅俗的定义与关系做出说明,并结合⽂学作品中的叙事特点、⽂体特征及语⾔风格等⼏⼤⾏⽂特点对中国⽂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进⾏了阐述,详细情况如下⽂介绍。
1.⽂学作品中的雅俗概要1.1 雅俗的概念雅俗是⼀对反义词,在中国⽂学作品之中是相对⽴⽽存在的两个概念,是在⼈们对⽂学作品进⾏⼴泛的、长期的研读之后,在⽂学领域形成的⼀类与作品的赏析和评鉴相关的专业术语。
文学欣赏论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论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受到了人们极大的欢迎。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从兴起到被司马炎统一的故事。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赤壁之战》,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
黄盖用了苦肉计,然后寄信假降。
这迫使曹操轻敌,因为周瑜他们的人数与曹军真是天壤之别。
然后,黄盖真的乘船来到曹营附近了,曹操真是高兴万分。
结果,黄盖放火烧了船,跳到另一条小船上。
那火船冲进曹营,曹军因为把船连起来,结果都被烧着了。
曹军死的和伤的不计其数,溃败,狼狈逃走。
这也说明了如果你的对手很弱,你的胜率很高,但还是不能轻敌。
我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了。
他聪明过人,尤其是在《七擒孟获》这篇故事里,孟获虽然多次因为不服而被诸葛亮放走,但诸葛亮依然能抓住孟获,孟获终于投降了。
《三国演义》,我认为就是写三国的历史。
三国,是个动荡的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个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学会欣赏议论文14篇
学会欣赏议论文14篇学会欣赏议论文1我,漫步在古老的河堤上,心陶醉了,目光变得呆滞,只因我在欣赏。
(一)西边的余霞浸红了半边天,而它,又像是拽着太阳下山。
在这时候,一个断肠之人——马致远迎着夕阳,却又孤单地走着。
南方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热闹,而作者仅有一匹瘦马,更无家!我欣赏着南方那美好的意境,也联想到作者以后的归宿。
那么,究竟待到何时,他才能回到他的温馨港湾呢?欣赏让我多了一份同情、理解、牵挂的情感。
(二)牡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国花,它象征着富贵、大方和美丽;梅兰竹就是我国“四君子”,他们都有令我钦佩的精神魅力;荷花又叫莲花、水芙蓉、菡萏,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它象征着正直;百合花则象征着纯洁无暇,当我学____于以上花儿的__时,我带欣赏而去,满载收获而归。
在清晨,露水在滋润万物,踏过那片草丛,我看到了一朵小花,过去仔细一看,在它旁边还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它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它就是牵牛花。
我将它连根拔起,发现它的茎很长,在茎根上面还长有侧根。
我对它爱慕有佳,于是把它带回家里。
那么,它象征着什么?它就是不屈向上、目标坚定的人的象征!欣赏,让我懂得了美,懂得了要美得清纯、洒脱、刚直不阿!(三)你注意过蚕吗?也许,在某些人眼中它作茧自缚是一种愚蠢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饱受痛苦和煎熬。
但又有谁知道,这是一种为理想而奋斗,为命运而抗争的伟大意志的体现呢?它在活着的时间里,总在努力的工作着——吐丝。
有句古诗形容的特别好:“春蚕到死丝方尽”。
作为一只蚕它坚信“历尽风雨后,才能见彩虹”。
不断的工作只为换来“破茧成蝶”的美丽。
欣赏,让我又多了一份执着、向上的力量!欣赏,是一种艺术,是用来进行创作的源泉。
它能开阔眼界,丰富人生。
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为人生涂上绚丽的色彩!请学会欣赏!学会欣赏议论文2学会欣赏别人议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欣赏别人是一种豁达风度。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对此,妄自菲薄和恃才傲物都是不可取的,它只会使人沦于平庸。
作文修改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析作文的修改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提要:文章依次分析了作文的修改可以不断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作文的修改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进行整篇布局的能力;作文的修改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何使文章选材更加完整丰满;作文的修改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作文修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遣词造句整篇布局选材完整丰满欣赏能力初中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作文教学之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作文的修改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作文的修改可以不断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都是靠词汇堆积起来的,无论是意境比较好的文章还是意境相对较差的文章,都有大量的词汇。
文章意境的好与差不单单体现在文章的立意上,更重要的体现在遣词造句上。
如果文章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那么再好的意境也无法得到表达。
学生就好像是一位裁缝,词汇就是布料,如果学生不能把布料进行完美组合,那么做出来的衣服也不会具有任何美感。
作文修改的过程中,就是弥补作文中间不足的过程。
通过作文的修改,可以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词汇及句式的具体用途,可以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样的感情或意境下使用什么样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
但是,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修改,引导学生不断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你的微笑,让我记住了》,原文的题目是《你的笑容,让我记住了》。
写的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母亲为我盖被子的一件小事。
为了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我首先让学生对题目进行了分析。
一开始,学生就将目光聚焦在了“笑容”这个词上。
在修改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笑容”的涵义进行了不同的解释,有的学生说笑容是人们在笑时的一种表情,有的学生说笑容中包含的感情有多种多样,而文中的感情是对我表示抱歉和安慰,是母亲对儿女爱心的外在流露,是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用“笑容”这个词太死板,根本无法表达出母亲对儿女的爱。
批改后的作文让孩子感到文字的魅力
批改后的作文让孩子感到文字的魅力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批改后的作文让孩子感到文字的魅力篇1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字,是方方正正的,经历过沧桑洗礼的老人;俏皮的英语单词,是蜿蜒起伏的,日日都活泼欢乐的孩童。
各国语言,都是万千世界中的一个个步履或轻快、或稳重、或急速、或缓慢的人。
他们有着不同的面目,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信鸽,人与人之间思想的摆渡者。
这样的文字,它们的魅力是用来享受的。
爱享受文字的人都知道,那看起来平凡古板的文字,却是跳动在书页上的一个个灵动的精灵。
正是这些文字的魅力,灌溉了那些坐在书前的学者们那虔诚的心灵。
爱享受文字的人,心灵便是一片沃土。
他们的心灵有阳光的哺育,露水的浇灌,从而生出了一丛又一丛绿意盎然的小草。
在文字这股清风的带动下,一天比一天富有生机,一天比一天富有活力。
因为,那草里,凝结着文字那生生不息的力量。
相反,那些不愿接近文字的人,心灵会从土壤变成沙漠,没有一丝的.生机。
少了文字的灌溉,只会多出无数阴冷的角落被人遗忘。
天长日久,他的心灵就失去了光芒,只剩下了一片黑暗。
享受文字的魅力,与其说是一种雅致,不妨说是一种人的习性,是人心灵的养分。
但愿,在无数日子之后,街头巷尾,依旧可以见到这些享受文字魅力的人。
批改后的作文让孩子感到文字的魅力篇2批改后的作文让我感到文字的魅力大家好,我是小小年纪的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件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事情。
上周五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大家都知道我可喜欢看书了,所以我马上就有了主意,决定写我最喜欢的《哈利·波特》系列。
我在家里翻来覆去地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写出了一篇我觉得非常不错的作文。
星期一一早,我就兴冲冲地拿着作文去上学了。
可是,当老师在课堂上批改我的作文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原来我的作文有这么多地方需要改正,老师在我的作文上画了一堆红圈、划了无数道线,看上去就像是一团乱麻。
老师批评说,我的作文开头没有抓住重点,中间的叙述支离破碎,结尾也草草了事。
“改写”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得出,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目的语文化的主流诗学、赞助人等因素共同发挥作用,促成了翻译过程中对《花木兰》的改写。因此,配音翻译不仅仅是受技术因素限制的产物,更多的是受社会文化因素限制的产物。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描述性,对比性,以及个案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即改写理论来阐释译者创造性所受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试图说明译者的创造性可以使原作在目标语文化中获得第二次生命。
第二章首先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的翻译观,特别是对于“忠实”与“不忠实”,译者的“隐性”与“显性”的讨论,说明传统的翻译观仍注重于文本内的研究。随着翻译的文化转向,很多翻译家及学者提出了新型的翻译观,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忠实”与“不忠实”的问题,比如霍姆斯强调在目标语文化环境中研究“忠实”与“不忠实”的问题;通过分析传统的翻译标准“对等”与“忠实”;图里以目标语为导向研究,具体提出了“翻译常规”支配制约译者。勒菲弗尔提出了改写理论,这在翻译界可以称之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勒菲弗尔指出不管何种形式的翻译都是对原作的改写,改写受到来自一定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的制约,为我们对翻译创造性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在我国及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水浒传》不仅被认为是一部封建社会的活字典,而且,它还向人们展示了那个特殊时代所具有的人性的全部特征。《水浒传》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影响力与日俱增。其中沙博理和赛珍珠英译本最受欢迎。
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认为,翻译就是译者对原文本的改写。翻译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等多方面的影响。
以改写为主题作文450字
以改写为主题作文450字改写的魅力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文题目,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灵感匮乏,难以产生好的文章。
这时候,改写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改写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保留原文的主旨和思想,但在语言表达和结构等方面进行修改和完善。
接下来我将从改写的角度,来探讨改写的魅力。
改写可以拓展思路。
改写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理解作者的思想,同时也会了解原文中的语言结构。
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语言思路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改写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熟能生巧,改写可以让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学会使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比如夸张、比喻、拟人等,从而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我们也可以学会如何提高文章的结构合理性和逻辑性。
改写可以增强语感。
语感是指对于语言的敏感和感觉,它是一个人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体现。
改写可以让我们通过模仿和学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同时,改写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敏感地捕捉语言中的细节和情感,从而让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改写可以培养创意。
改写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它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来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
通过改写,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式思考,从而产生更多更好的创意。
综上所述,改写是一种很有趣、很有用的写作方式。
通过改写,我们可以拓展思路、提高写作能力、增强语感、培养创意。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多加练习,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有关改写古诗作文七
有关改写古诗作文七引言古代的诗词作品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改写古诗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旨在借助古人的诗句和形式,表达当代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对改写古诗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改写古诗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改写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改写古诗的重要性改写古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古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是古人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通过改写古诗,我们能够重新诠释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联系,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同时,改写古诗也是对古人创作成果的一种致敬和承接,能够将古诗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改写古诗的方法和技巧1. 选取合适的古诗要想改写一首好的古诗,首先要选取合适的古诗作为基础。
可以选择那些与自己情感和主题相关的古诗,也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名篇。
在选择古诗时,要注意它的韵律和格律是否适合改写,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原诗的特色。
2. 把握古诗的精神改写古诗不仅要保留原诗的形式和韵律,更要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要通过深入理解原诗,通过细腻的文学表达,使改写后的作品能够传达出与原诗相似的情感和意境。
3. 注重环境和时代的因素改写古诗要考虑到当代社会和环境的特点,在保持古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变通和创新。
可以借助当代的语言、情景和元素,使作品更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
4. 保持古诗的韵律和格律古诗的韵律和格律是其独特之处,改写古诗时要保持原诗的韵律和格律,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古诗的特点。
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替换词语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改写古诗的意义和影响改写古诗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传承。
通过改写古诗,可以使当代人更加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同时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改写古诗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方式,可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促进文学创新。
通过改写古诗,还可以加强人们对诗歌艺术的认识,提高写作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
古代诗歌改写作文
古代诗歌改写作文在古代,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
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向人们传递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古代的诗歌充满了诗意、意境和文学价值。
然而,现代人们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有限,因此有必要将古代诗歌进行改写,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古代诗歌改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首先,改写者需要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文学价值。
其次,改写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
最后,改写者需要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和风格,使改写的诗歌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和心灵。
改写古代诗歌的方式有多种,比如说改变诗歌的题材、改变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加现代元素等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保持原有的意境和美感。
改写者需要在保持原诗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元素,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古代诗歌改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现代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文学价值。
通过改写,我们可以将古代诗歌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
例如,“登高”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登高观景为主题,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现代改写者可以将这首诗中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进行转化,例如改写为“登高游乐园”,将游乐园中的设施和景观进行描绘,同样可以表达对自然美和社会现实的反思。
改写者还可以增加一些现代元素,比如说“登高直升机”,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登高,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总之,古代诗歌改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通过改写,可以将古代诗歌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并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
改写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学修养和创意,同时保持原有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加一些现代元素,使改写后的诗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阅读习惯。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摘要】本文探讨了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通过对现代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手法、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进行分析。
改写与艺术化在诗歌领域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对未来诗歌文本改写和艺术化的展望也被提出。
通过研究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可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和可能性,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最终,本文认为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成果和前景必将对文学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诗歌文本、改写、艺术化、意义、定义、现代手法、影响、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成果、未来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概述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是文学创作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它不仅是对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再创作,更是对文学创作方式和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改写和艺术化,诗歌文本可以传承和发扬经典作品的精神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当今文学界,越来越多的诗人和作家开始尝试对经典诗歌进行改写和艺术化,他们通过对原作品的重新解读和重新构思,不断挖掘出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情感,从而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和价值。
这种创作方式不仅为诗歌文本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也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和思考。
1.2 改写与艺术化的意义改写与艺术化的意义在诗歌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
通过改写诗歌文本,艺术家可以将传统文学作品重新诠释和重构,使其更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这种重新演绎可以为古典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使之在当代文学领域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改写与艺术化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通过对现有作品的改编和艺术再创作,诗人们可以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创造出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诗歌作品。
这种创新性的改写和艺术化手法能够丰富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为文学界带来新的思维和启发。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摘要】本文将探讨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以探索其重要性和意义。
首先从历史渊源入手,剖析诗歌文本改写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接着分析诗歌文本改写在当今社会中的实际意义,揭示其在文化传承和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还将深入探讨诗歌文本改写的艺术手法,以及具体的实践案例。
通过对诗歌文本的视觉艺术化的探讨,展现诗歌文本改写带来的艺术新颖性和创造性。
结论部分将从文化传承、当代艺术与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总结诗歌文本改写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文本改写的意义,并为未来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诗歌文本改写、艺术化、历史渊源、现实意义、艺术手法、实践案例、视觉艺术化、文化传承、当代艺术、展望。
1. 引言1.1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的重要性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作用不仅在于继承和传承经典诗歌作品,还在于创造全新的文学艺术表达形式。
通过改写诗歌文本,可以让经典作品重新焕发魅力,使之更加贴近当代社会和读者;同时也可以激发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来新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可以打破传统的文学固有形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诗歌作品,使之与时代相契合,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也是对当代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文化价值。
通过对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不断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和谐发展。
1.2 探索诗歌文本改写的意义和方法探索诗歌文本改写的意义和方法,是为了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和艺术潜力。
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而通过改写,可以让诗歌在不同的时空中展现出不同的魅力,使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改写不仅可以让传统诗歌焕发新生,也可以让当代诗歌更贴近现实生活和读者的心灵。
改写在文学欣赏中作用论文
改写在文学欣赏中作用论文
论改写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所谓文学欣赏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它包含感受艺术形象,体味艺术境界,领会思想内容,激起情感反应,玩赏艺术魅力,鉴别作品质量。
由于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只在精神层面存在,就使文学欣赏的评价和指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的,而改写不失为将欣赏活动外化的有效途径。
改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白话文改写成现代文、古典诗歌改成现代诗歌,小说改编成剧本,诗歌改写成散文、小说……改写不是对原作的翻译或简单的扩充、简略,而是对原作的丰富和再创造。
从美学角度来看,改写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依照意象的再创造,它使欣赏文学作品中美成为一种情感体验。
它要求学生将自我感悟、自身共鸣乃至自我创见融入作品,得其神韵,再造神奇。
改写可以展示对原作的自我感悟。
以诗歌为例,诗歌是含蓄凝练的艺术。
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最典型而有最简约的形象中。
正因为如此,让学生体会诗歌中那微妙的意境也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分析诗歌时,教师往往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学生心有所悟,但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传达,从形象到表述形象,从虚到实,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换成形象到再现形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用自己感悟的形象来再现原作中的形象的神韵,从虚到虚,虽不可言传却。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诗歌作为文学形式的一种,是创作者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许多重要文学作品中,诗歌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而对于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可以让原本已有的文本更好地展现它的内涵和魅力。
本文将会从改写和艺术化两个方面探讨诗歌文本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改写诗歌文本改写是指对原有的诗歌文本进行重新编写,改变其中的词句、语调、节奏等,使得诗歌文本具备新的意义,形成不同的情感和思想表达方式。
有时候,改写是为了修复原始的文本,让其更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有时候,改写是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表达。
无论出发点如何,改写都是对诗歌文本的一种发掘和再创作。
改写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原有的文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有些诗歌文本由于年代久远、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含义难以理解等因素,可能让读者产生困惑或陌生感。
这时候,改写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的读者可以理解并深入体会诗歌所想表达的内容。
比如,对于唐诗《春夜喜雨》(杜甫)的改写,可以将原文中的一些词句进行替换和调整,使得诗歌在语言上更贴近现代化,让更多的现代读者能够感受到它所表达的喜悦和欣慰。
另外,改写还能够启示创作者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一个好的改写,要求改写者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精益求精的深入探究、再创作。
这种过程可以启发改写者的创作灵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原有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进一步提高对诗歌的表达能力和创作维度。
改写不只是对诗歌文本的一种修复或重构,它也是一种精神探索和人生体验。
艺术化艺术化是指在诗歌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技巧和手法的运用,将其发挥出新的艺术价值。
艺术化的目的是让诗歌文本更加生动、感人和有趣,提升读者阅读体验,引起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和感受。
艺术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比如,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达诗歌文本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在音乐方面,可以将诗歌改编成歌曲,配以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在舞蹈方面,可以利用舞蹈形式表现诗歌特有的语调和韵律;在绘画方面,可以通过画面来表现诗歌所想象的场景和情感,使得诗歌文本更加形象化和感性化。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改写和艺术化,可以将经典诗歌引入当代语境,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对于古代诗歌的改写,可以通过现代的语言、情感和表达方式,使其更贴近当代读者,并展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改写和艺术化,可以使诗歌更具有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关注度越来越低,而通过改写和艺术化,可以使诗歌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改写和艺术化也有助于促进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让诗歌在新的形式和风格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的方法有多种。
一种方法是对诗歌内容进行改写和重构,以使其更贴近当代读者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加入当代的元素、情感和细节,使原有诗歌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观赏性。
另一种方法是对诗歌形式进行改写和创新,以开拓诗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可以通过改变诗歌的韵律、节奏和结构,使其更具有现代感和审美价值。
还可以通过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使诗歌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在文学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很多作家和诗人都尝试通过改写和艺术化,来丰富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诗人通过对经典诗歌的改写,使其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展现出更为独特和个性化的创作风貌。
在跨界艺术创作中,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些诗人与音乐家、舞蹈家等合作,将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使诗歌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一些文学刊物和文学活动也积极推动诗歌文本的改写和艺术化,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和更多的发挥空间。
改写人物背景的文学效果
改写人物背景的文学效果写作离不开说事,而“事”在新华字典里解释为: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
所以在写故事的过程中,必须有背景,这就是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人物背景。
那么为什么要给故事设置或者改写背景呢?因为只有给故事设置了背景,才能让故事具有合理性。
大个比方:在饥荒年代,人们互换食子,或者断己胳膊食之,那是人们在那样的背景下,为生存暴露了人的劣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谈什么人性,所以这样的作品就具有时代意义。
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的人物性格。
再比如:我们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爆炸,每个人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优胜劣汰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小说在不同的背景下,体现的价值和意义也不相同,这样的作品更具有真实的作用,使故事具有合理性。
在写小说的时候,故事本身要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那怎样给故事设置背景?从时间上划分,比如:过去时,一个朝代,一个年代,一个时期,一段时间等等。
再比如:当今时,鸿星尔克,网络时代,80后时代生二胎,90后生三胎,当前的躺平文化,北上广文化等等。
又比如:作品《白鹿原》,故事背景是从清朝末年到建国之初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时间有抗日,国共合作,内战,新中国成立。
这些都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鹿原》叙述了白家和鹿家三代人的故事。
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小说或者说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才有了符合背景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有大的社会背景,小说中的人物也应该有背景,给作品设置社会背景,反映的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那么给小说中的人物设置背景,是为了让人物在故事中所以的改变都是合理的。
比如:人物的原生家庭,一个孩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大多情况下,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举个例子,都说教师的孩子性格压抑,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的原因。
再比如:人物的成长环境,通俗的讲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用孩子举例,一个孩子天天泡网吧,肯定不会考上大学,相反这个孩子在书香的家庭里成长,那肯定是学霸了。
又比如:教育背景:受过好的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学识,人品,是不一样的。
渔夫改写的文学效果
渔夫改写的文学效果
语直效果上,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彰显冯至“诗化小说”的特点,冯至本是诗人,同是拒剑的渔夫。
本文中的渔人并不是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相反本文中渔人眼中的伍子胥,“只是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他也不理解伍子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拒剑后也没有因消除子胥的疑虑自尽,而是对他的话一点也不懂,转身架舟翩然离去,这样,更凸显本文诗意化、散文化的隽永意味。
从情节和人物塑造上,将渔夫改写为个普通渔人,其心境平坦,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对比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的子胥,凸显渔夫在散淡隐逸中使伍子胥思想发生的变化,由复仇心理到灵魂片刻的安适,江上领会到渔夫的美好“世界”,子胥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地理解甚至救赎。
从主题上,渔夫改写为。
一个普通渔人,他选择的是恬淡的人生,子胥承受的则是生命的沉重,你选择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你是个问题。
你有选择的权利时你会选择哪个同样的个问题,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波过了我的仇恨。
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
“仇恨”尼山爱而生的,而复仇又一定有恨,爱恨相生,人在选择向运时又是身不由己的。
对比之下,文章主题层次更为丰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改写在文学欣赏中的作用
所谓文学欣赏就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思索,从而获得美的感染和愉悦,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它包含感受艺术形象,体味艺术境界,领会思想内容,激起情感反应,玩赏艺术魅力,鉴别作品质量。
由于文学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只在精神层面存在,就使文学欣赏的评价和指导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然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的,而改写不失为将欣赏活动外化的有效途径。
改写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将白话文改写成现代文、古典诗歌改成现代诗歌,小说改编成剧本,诗歌改写成散文、小说……改写不是对原作的翻译或简单的扩充、简略,而是对原作的丰富和再创造。
从美学角度来看,改写其实就是阅读过程中依照意象的再创造,它使欣赏文学作品中美成为一种情感体验。
它要求学生将自我感悟、自身共鸣乃至自我创见融入作品,得其神韵,再造神奇。
改写可以展示对原作的自我感悟。
以诗歌为例,诗歌是含蓄凝练的艺术。
它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浓烈的思想感情蕴蓄到最典型而有最简约的形象中。
正因为如此,让学生体会诗歌中那微妙的意境也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分析诗歌时,教师往往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境地,学生心有所悟,但无法用精确的语言来传达,从形象到表述形象,从虚到实,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如果换成形象到再现形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用自己感悟的形象来再现原作中的形象的神韵,从虚到虚,虽不可言传却
可意会。
比如将《长亭送别》中“一煞”改写成现代诗歌。
要求:体会其情景交融的抒情美,尽量用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觉表现离别之情。
原作: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有学生是这样改写的:远去了/你怎么忍心让我苦苦思念/连送别都隔着青山/就像我们的艰难的爱情/偏偏生存在悬殊的院墙/疏林/却不能再挽留一会夕阳/或许/你也如我一样的迟疑/旁人怎么知道/我们的害羞与执着/是淡烟与暮霭的融和/他走了/连呼吸也变的安静/夕阳下的古道竟没有人说话/只剩得这听不得马嘶/慢慢行吧/这里有他踏过的痕迹。
这样的改写,既保留了原作的诗韵,再现了原作的意象,又结合了作者自己的审美情感,可以说,这样的改写完全体现了原作的审美意境,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水平也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改写可以实现与原作的自我共鸣。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鉴赏主体对鉴赏客体的理解也会不相同,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偏爱的作品,几乎每个人都会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不同角度去感悟同一部作品,学生也会在作品中汲取与自己情感相通的共鸣,和作者一起发千古之幽情。
从这一点讲,学生就不可能对作品有相同的见解,当他们想各抒己见,却没有那么多课堂时间的时候,改写就当仁不让地发挥它的作用了例如:改写《山居秋暝》,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摹写自己心中的
“空、静”境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示例: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
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间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
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
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
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
溪边,竹林遥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扬的少女提着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
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
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荡漾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仓沉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沿流而返。
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
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真的好想做一个隐者,从此万念皆寂,醉卧山间,不究世事。
惟把这份淡泊,这份淳美,这份幽静而飘渺的景致,留在生命的最深处。
学生在改写中合理想象了景物、人物,摹写了采莲女子、捕鱼汉子恬然自适的生活状态,这是王维与学生在隐居这一事件上的共鸣,尽管他们各自的原因并不一致:学生是“时光如水,春芳消
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王维是因为“悟禅”。
在诗歌教学时,教师只能分析作者的心境,而不能对学生欣赏作品而产生的共鸣做出唯一评价,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结合自身阅历,他为己用,将对他人作品的欣赏融为自身观照,并通过改写展现这种自我观照。
改写可以表现对原作的自我创造。
文学欣赏的最大成就在于再创造,就如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一样,文学欣赏亦可以源于作品又脱离作品。
记得2002年高考某考生作品《谏屈原书》,借用屈原之口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弊端,获得众考官的击节叫好,将满分收入囊中。
因此学生对作品的再创造可以用现代生活诠释古人行为,可以用旁征博引点化同一意象,也可以用人类的共性点评他人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时,既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把作品中浓缩的生活和情感“泡”开,还原回原生态,更要让学生把读出的“自己”的而非“别人”的感悟抒写出来,即让学生对原作进行创造性的补充和发挥,使作品具有更为广阔的意象群,同时使艺术形象得到再造和扩展。
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使鉴赏主体(学生)与文学作品完美统一,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达到文学欣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