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服务团的来龙去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士服务团的来龙去脉

2008年9月24日人民网-教育频道

早在11年前,《中华儿女》国内版1997年9月“本刊消息”栏目曾刊发《“博士生服务团”赴重庆市挂职出发式在京举行》的大幅报道;11年后,本刊特约请俞贵麟、倪邦文等当时团中央的具体领导者和经办人讲述“博士服务团”的肇始与演变,同时,深入重庆采访报道“博士服务团”相关成员,特别是第一批留任的翁杰明、陈澍、李剑铭、王济光、曹明德等成员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形成这组专题文章,以梳理“博士服务团”11年来的流布变迁,展示第一批赴渝留任博士10年来的闪光足迹。

“博士服务团”的肇始与流变

《中华儿女》杂志记者刘荣

1997年7月,为给重庆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牵线搭桥,促成重庆从中国社科院一次性引进39人组成的“博士生服务团”赴渝挂职,为这个新诞生的直辖市注入了一份“智慧的血液”。这一项目在西部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反响。1999年,中组部联合团中央将之拓展到更大范围。今天,“博士服务团”已经成为中组部、团中央联合推出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品牌项目。

11年来,从“博士生服务团”到“博士服务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其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在第一批赴渝博士留任10周年之际,本刊特采访俞贵麟、倪邦文等当时团中央博士服务团项目的具体领导者和经办人,请他们与我们一起回顾博士服务团项

目的发轫与缘起,重温当时细节,梳理其间演变。

肇始

俞贵麟现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是当年团中央“博士生服务团”项目的具体领导者。1997年团中央、全国青联联合推出“博士生服务团”项目时,他担任团中央常委、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为人处事一贯低调的他,由于工作繁忙,已多年不接受媒体采访。但听秘书说明记者来意后,作为《中华儿女》副理事长的他还是欣然拨冗为我们讲述了当年推出“博士生服务团”项目的前后经过。

虽然年过半百,俞贵麟工作起来依然很有激情,这大概得益于他曾在团中央工作长达19年之久的熏陶。1979年6月9日,俞贵麟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团总支书记调任团中央学校部,后历任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青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成功策划推出过“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留学人员“归国服务团”等品牌活动与项目,“博士生服务团”只是其中之一。往日的辉煌与绚烂都被他当作历史与过去轻轻地放下,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的有多细节只有依稀印象。

“那是11年前的事了。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当年春节后,重庆团市委副书记周旬等人专程到北京找到我,征询重庆升格为直辖市后,团组织该做些什么工作为重庆市委市政府添砖加瓦。”

当时,重庆团市委方面的想法是,按照传统做法,请团中央统

战部及全国青联帮忙邀请一批文化名流,比如知名艺术家、演艺家等,为重庆直辖搞一些庆祝活动。但俞贵麟考虑到,新成立的重庆直辖市情况比较特殊——全市人口3000万,是北京、上海的两倍多,其所辖43个县市区有近一半是国家或省级贫困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不足500美元,仅为北京的1/3,上海的1/4。由地级市升格为直辖市后,重庆人的观念、意识并不一定都升格了。当时重庆最大的问题应该是人才缺口。“一个人才的作用有时远远大于一笔资金的作用,一个主意的作用有时远远胜过一个项目的作用。组织一批高层次的人才为重庆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应该更有意义。”这个主意得到了重庆方面的赞同。

经过商议,决定组织一个高层次的“博士服务团”作为团组织献给重庆直辖的礼物。经过考量,这一任务交由团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何青龙及其分管的社团处落实完成。

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是团中央机关的第一位博士,时任团中央统战部社团处处长,是具体操办这项工作的主要人员之一。因为长时间负责主抓这项工作,曾经全身心投入其中,倪邦文对博士服务团项目很有感情,时至今日,其间的很多细节依然历历在目。

“该项目得到了时任团中央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当时共青团杭州市委副书记、在团中央统战部挂职部长助理的佟桂莉(现任杭州市副市长)以及张娟(现任苏州平江区区委组织部长)等同事都参与了这项具有开创意义的工作。”

“选拔博士到地方上挂职锻炼,这在当时是从来没有过的。”博

士服务团项目报上去后,受到团中央书记处及重庆市委的高度重视与特别关注。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在重庆团市委报上的材料上批示:“这是一个创举!”

这样一个崭新的活动项目,取什么样的名字?采取什么样的选派机制?建立什么样的管理方式?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团中央组织者及重庆方面领导人的脑海中。

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博士服务团”。由于当时时间有限,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选拔博士,难度相当大,小范围的选拔更具可行性。中国社科院文史哲、经济、法律、民族、社会学等社科、人文类专业齐全,人才济济,精英荟萃。

当时,全国青联常委翁杰明时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俞贵麟除任团中央常委、统战部部长外,还担任全国青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倪邦文本身就毕业于中国社科院,比较了解、熟悉其中的情况,他陪同俞贵麟前往中国社科院,找到翁杰明商议选派博士赴重庆挂职事宜。双方一拍即合。

当时,重庆方面热情很高,提出希望首批组织100位博士赴重庆挂职。但是,当时中国社科院一届博士生才50余名。其中,一年级博士生要上英语、政治等公共课,三年级博士生要做博士毕业论文,只有二年级博士生可以考虑选派,根本派不出100人。考虑到当时重庆共有43个区县市,北京方面便跟重庆方面商议,能否每个区县市只派一名挂职,这样原则上就只需43位博士。

饶是如此,选拔工作还是相当紧张与忙碌。经过年龄、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等层层严格筛选,最终从社科院二年级博士生、

毕业后留在社科院各所的博士以及毕业分配到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的博士这三部分人中挑选了43人。临选派前,又拿掉了几位不甚理想的,最后确定了翁杰明、张弢、彭烨、陈澍、杨海波、李剑铭、王济光、曹明德等39人。因为有些人尚未毕业取得博士学位,所以,名称也由最初设想的“博士服务团”改成了“博士生服务团”。考虑到有的博士生要赶回来写毕业论文,所以挂职时间是半年到1年。挂职期间,不占用重庆的行政编制名额,相关待遇由原派出单位提供。

1997年6月18日,重庆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的第4个直辖市。28天后,7月15日,“博士生服务团”赴重庆市挂职出发式在北京举行。倪邦文清楚地记得,出发仪式在团中央4楼大会议室举行。当时团中央办公条件很差,没有空调。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鹏非常重视,亲自协调,从各个办公室周转借来10多台电风扇。

“10多台电风扇沿着会议室墙边排开来,呼呼地吹着,天气很热,气氛也很热烈,出席的领导,赴重庆挂职的39位博士生,相关工作人员,加上到场的媒体代表,共有六七十人。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张德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巴音朝鲁,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龙永枢,重庆市委常委邢元敏,重庆市副市长李德水等领导出席了首发式并讲话。博士生代表也发了言。”

7月16日,刘鹏亲自带队,俞贵麟、何青龙等人陪同,将“博士生服务团”送到重庆。作为主要工作人员之一,倪邦文也参与了这次送行。他回忆,“当时,重庆方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重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