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苗枯病
高粱病虫害有哪些?高粱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高粱病虫害有哪些?高粱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高粱为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如面条、煎饼、蒸糕等,具有一定的种植价值。
不过在高粱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如苗枯病、炭疽病、粘虫等,需及时防治。
那么,高粱病虫害有哪些?现将高粱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介绍如下。
一、苗枯病识别:高粱生长到4-5片叶子时即可发病,始于下部叶片,后向上扩展,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渐联合,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很变褐。
防治方法:实行3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雨后及时排水,严禁大水漫灌,苗床内用卫保或三保奇花普防一次再移栽。
二、炭疽病识别:苗期发病为害叶片、叶鞘,导致叶枯,造成死苗,中后期识别茎基部和穗部,造成茎腐和穗腐,以叶片和叶鞘症状最为明显。
防治方法:收获后及时处理病残体,实行3年以上轮作,严格进行种子处理,流行年份或个别重病田块从孕穗期施药,药剂可用卫保或三保奇花。
三、紫斑病识别:发生于高粱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
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扩展,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
防治方法:秋后及时深翻土地,生长后期及时追肥,尽早打去病株下部的1-2片老叶,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
四、黑穗病识别:高粱黑穗病有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花黑穗病和长粒黑穗病五种,都是识别穗部。
防治方法:与非寄主植物轮作,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在“乌米”出现后但尚未破裂前及时拔除病株并集中深埋或销毁。
五、粘虫识别:以幼虫为害,主要发生于5-6月份高粱苗期,大发生时可将高粱叶片茎杆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
防治方法:用糖醋盆、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施药防治。
六、芒蝇识别:以幼虫为害高粱,初孵幼虫多于7时前从喇叭口或叶缝侵入心叶,再由由心叶间隙钻入生长点附近取食,造成枯心苗或穗畸形。
防治方法:适时播种,及时拔除枯心苗,毒饵诱杀成虫,毒土点杀或药液灌心。
高粱炭疽病有哪些症状?农户们该如何应对?
高粱炭疽病有哪些症状?农户们该如何应对?高粱炭疽病是高粱重要病害之一,简单导致高粱品质及产量的下降,从而降低农户们的种植效益。
本文为大家具体总结了高粱炭疽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盼望能够关心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病害。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幼苗、叶鞘、茎和穗部。
(1)幼苗。
病苗根发红、腐烂,植株细弱、矮小,严峻时全株枯死。
(2)叶片。
叶片发病时,病斑初为紫褐色小点,扩大后成纺锤形,中部退为黄褐色,病斑中央生有很多小黑点。
(3)叶鞘。
叶鞘上的病斑较大,呈椭圆形。
(4)穗部。
高粱抽穗后,病菌还可侵染幼嫩的穗颈,受害处形成较大的病斑,其上也生小黑点,易造成病穗倒折。
此外还可为害穗轴和枝梗或茎秆,造成腐败。
病原:病原为禾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graminicola(Cesati)Wilson.,属半知菌亚门。
(1)形态。
分生孢子盘黑色,直径30~200μm。
刚毛直或略弯,顶端较尖,暗褐色,大小(64~128)μm×(4~6)μm,具3~7个隔膜。
分散或成行排列在分生孢子盘中。
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单胞,大小(10~14)μm×(4~5)μm。
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或纺锤形,单胞,大小(17~32)μm×(3~5)μm。
发生规律:(1)气候因素。
北方7~8月份气温偏低、雨量偏多可引起病害流行。
(2)栽培因素。
低洼高湿田块易发病。
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1%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肥,做到后期不脱肥。
收获后准时处理病残体,深翻土壤。
重病田实行轮作。
(3)化学防治:该病流行年份或个别感病田,从孕穗期开头喷洒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试述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
试述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高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病虫害威胁,给高粱生产和品质带来巨大影响,因此防治高粱病虫害是高粱生产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就高粱病虫害的危害和防治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一、高粱病害1.白粉病白粉病是高粱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萎蔫、植株停止生长,严重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注意间作,增施有机肥料,及时清除病株和落叶,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高粱的另一种常见病害,经常在植株叶面上形成呈红褐色、黄褐色小斑点,严重时影响植株正常生长,以及高粱品质。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及时的病害防治,喷洒杀菌剂,加强管理,定期清除病叶。
3.鹅掌病鹅掌病主要引起高粱叶片排列密度变小,叶片易脱离,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使种植密度适中、通风良好,增加施肥和浇水次数,定期喷洒杀菌剂。
1.高粱螟高粱螟是高粱上的主要有害昆虫之一,危害严重。
高粱螟幼虫在高粱穗部钻孔吃食,导致高粱粒数减少,严重时可导致高粱干小又少。
防治方法包括:适时采用化学方法控制,以及采用农家肥友(BF)等天敌灯,诱捕高粱螟。
2.高粱蝗高粱蝗是高粱生产中的另一大威胁,它会大量吃食高粱叶片和穗部,迅速发展和繁殖,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防治方法包括: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及时清除草莓草等高粱蝗的喜欢的栖息地,增加天敌繁殖等。
总体来说,高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文化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防治流程的优化等有效手段。
同时,科学上进行防治高粱病虫害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避免过度使用农药,为高品质的高粱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高粱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22,28(07)作者简介:冯新德(1968—),男,河南邓州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21-12-20高粱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冯新德(邓州市花洲街道办事处,河南邓州474100)摘要:该文分析了高粱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结合高粱生产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和保障措施,以期为高粱病虫害的防治及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粱;病虫害;原因;防控中图分类号S43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7-0101-02邓州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地区,具有北亚热带往暖温带过渡的气候特点,受季风转换的影响,四季分明,降水量较多,有着较为丰富的光照、热量等自然资源,比较适合高粱等作物的种植。
高粱是我国种植最早的一类禾谷类作物,目前是邓州市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邓州市积极结合当地优越的自然、地理等方面优势,对当地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布局的重点放在种植高粱尤其是酒用高粱上,有效实现了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高粱病虫害发生原因1.1气候变化异常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逐渐变暖,加快了病虫害的代谢,提高了其繁殖速度,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范围更广、发病程度更重。
1.2病虫害类型增多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物资的过量使用导致病虫害的抗性不断提高,繁殖速度也较之前呈几何式增加。
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背景下,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的类型日趋增加。
河南省为农业生产大省,四季分明,气候条件较为温和,降雨量年均水平居中,春季气温多变,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种气候虽适合农业生产,但也容易滋生各类病虫害,再加上农药的过量使用,病虫害的抗性水平增加,大大增加了高粱等农作物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3不重视防治工作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同的气候环境、土壤环境下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类型有所不同,但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种植人员缺乏专业基础,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还是沿用传统方法,对提前预防病虫害的理念及意识不强,一般等田间病虫害症状表现出来后才喷洒农药防治。
高粱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对策研究
粮油农资 152022.10的种子。
与此同时,可以对玉米进行农业防治,为了避免玉米徒然生长,就要在选择种子时,选择生命力顽强、抗病力强的。
随后在对种子进行合理的种植等系列种植工序。
在需要种植的土地出现黑粉病时,为了让土地还可以继续进行玉米种植,就要在当前有黑粉病的土地方种植农作物,使有机肥料完全腐熟。
除此以外,还可以对玉米黑粉病进行药物防治,在玉米抽雄期,要充分的利用波尔多液进行喷洒。
为了有效的减少玉米感染黑粉,就需要在玉米抽雄的前10天,喷洒有效的化学药剂。
3 玉米螟虫病的防治玉米螟虫病就是钻心虫,这种玉米螟虫病在玉米心叶期间,钻食玉米的心叶,当玉米的心全部展开以后,就会出现很多的小孔在叶子上。
有效防治玉米螟虫病的措施是,可以对玉米进行农业防治,可以通过碾压的手段来处理玉米的秸秆,并且还要对秋天的田地进行翻耕处理,这样常见病虫的虫卵就可以有效的被清除掉。
与此同时,还可以对玉米进行化学防治。
当玉米长到新叶时期后,可以使用2.5%西维因灌到玉米植株的大喇叭口,在玉米生长穗时期还可以用50%敌敌畏乳油管注到玉米穗花的丝心。
4 玉米黏虫病的防治玉米黏虫病的幼虫对玉米的危害非常大,玉米黏虫病的幼虫食性非常复杂,一般喜欢啃玉米的叶子,当这种玉米黏虫病严重时,可以将整个玉米的叶子都啃食干净。
并且玉米黏虫非常喜欢待在温暖和潮湿的地方,第一代黏虫的出现是在五六月份,因为下雨较多,第二代黏虫也会不断扩大规模。
有效防治玉米黏虫的方式是在幼虫3龄之前使用杀菊酯乳油加水稀释后,对玉米田地喷洒。
对于低龄玉米黏虫幼虫时期,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充分使用灭幼脲消除黏虫幼虫。
本病发生后,可在黏虫迁移的线路上撒上农药,也可采取用辛硫磷乳油拌土后撒施。
黏虫防治用药采用药剂喷雾给药,建议上午9时前或者下午17时后进行。
摘要:高粱是一种谷类农作物,不仅可以作为粮食使用,还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
本文通过分析高粱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从高粱各生长阶段对病虫害提出防治对策,希望能为高粱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浅谈高粱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浅谈高粱主要病害防治措施作者:刘建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8期刘建超高粱在朝阳市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稳定在50-60万亩左右,病害防治一直影响高粱获得稳产高产的关键。
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的第一步,科学的防治是抵御病害的关键。
一、高粱苗期病害防治主要措施高粱苗期病害主要有腐霉菌猝倒病、丝核菌立枯病、镰孢菌苗枯病、青霉菌和木霉菌、茎点菌苗枯病等。
1、农业措施防治:改善田间排灌能力,防止土壤积水,可减轻腐霉菌等根腐病。
播前精细整地,采取配方施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合理轮作倒茬,科学品种布局,可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病率。
施用农家肥应充分腐熟,阻断肥料带菌途径,减少发病。
高粱收获后及时深翻灭茬,促进病残体分解,抑制病原菌繁殖,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种群数量,减轻苗期病害的发生。
2、药剂防治:在苗枯、根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区,采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或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
防治链孢菌和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可以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的0.4%拌种;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
防治腐霉菌根腐病,可选择58%甲霜灵锰锌可混性粉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噁霉灵拌种剂等,以种子重量的0.4%拌种。
二、高粱顶腐病防治主要措施1、农业措施防治:提高土壤墒情,合理轮作,减少菌源,建立无病制种田,兼顾防治玉米等其他禾谷类作物上该病菌的侵染为害,均为防治该病的良好措施。
2、药剂防治:播种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拌种,均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3、生物防治:用0.2%增产菌拌种或叶面喷雾,对该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用哈氏木霉或绿色木霉等生防菌拌种或穴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三、高粱纹枯病防治主要措施1、农业措施防治: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深翻土壤,减少表层土壤中的菌核数量。
如何防治高粱主要病虫害
·122·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11期摘要:高粱是北方地区种植较广的粮食作物之一,尤其是东北地区。
近年来,肇源县播种的面积稳中有升,产量稳定,质量上乘。
高粱谷粒即可使用,优又是酿酒的重要原料,高粱嫩叶无论青贮或是烘干,都是极好的饲料,高粱穗能制笤帚或炊帚,颖果能入药,可谓“高粱全身都是宝”。
但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不仅会危害作物正常生长,更会严重影响高粱产量与品质,给农户造成损失。
危害高粱生长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加以科学防治,从而实现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高粱;病虫害;症状;防治措施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自古就有“五谷之精、百谷之长”的美誉。
其性喜温、喜光,抗旱、耐涝、耐瘠薄,是短日照作物,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
另外,高粱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生育期内光照要充足,否则影响作物生长。
危害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穗病、条纹病、叶斑病、锈病、大斑病、炭疽病、病毒病、蚜虫、芒蝇、黏虫、条螟等,本文主要介绍黑穗病、条纹病。
1 黑穗病黑穗病可分为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三种,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穗部,各高粱产地均有发生。
一般可造成10~15%左右的减产,病害严重时,减产可达70%,损失惨重。
1.1 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病菌开始活跃,进行侵染传播,丝黑穗病病菌在土壤内至少能存活3年左右,为一种幼苗系统侵染病害,当幼芽长至1~1.5cm左右时,极易被病菌侵染发病;高粱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附着在种子表面,依靠种子进行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后,病菌随种子萌发侵入芽苗组织,并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
当5cm深的土层温度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18%~20%,易于发病。
另外,过早播种,播后覆土层过厚,连茬连作等情况下,发病率高,且发病严重。
浅谈高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高粱不仅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杂粮,也是酿酒的主要原料。
在高粱栽培中病虫害是阻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减轻病虫害给高粱生产带来的损失。
本文对高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阐述。
一、高粱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1、丝黑穗病此病害发生后对高粱产量的影响比较大,造成的减产率比较高。
此病主要由含有病菌的厚垣孢子对植株的侵染而引起,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播种后对幼芽形成感染,并逐渐扩散到花穗等部位。
病菌的生命力比较顽强,在地上给越冬的病菌有一整年的存活期,而埋在土壤深处时可存活三年之久。
重茬种植、播种时间过早、播种后覆土过厚、出苗时间拖延等因素,都会引起此病发生,或使此病更加严重。
防治措施:一是土地轮作与消毒。
可与豆科类作物进行至少3年的轮作,播种前应进行深翻整地,在土壤表面喷施消毒剂,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
二是对种子进行相应处理。
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浸泡5分钟,然后进行闷种催芽,大部分种子萌发后可用于播种。
通过闷种和催芽,不仅可以提高出苗率,还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三是拔除病株。
田间发现病株后应立即将其拔除,并带到田外进行深埋或沤肥处理,以杀死病原菌,阻止病害发生大范围传播。
四是适期播种。
播种时应根据当地的气温情况,确定准确的播种时间,不仅可以保证幼苗如期出土,还能减轻病菌感染幼芽的几率。
2、炭疽病此病主要对高粱的叶片产生危害,严重发生时可以导致整株枯萎而死,从而降低高粱的品质和产量。
此病在高粱的苗期和成株期均有可能发生,气温过低,多雨潮湿等因素都是引发此病的因素,低温潮湿严重时会加重病情。
病菌丝及分生孢子随种子越冬,翌年春季播种后发病,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产生多次重复性侵染,使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易引起大范围流行。
防治措施:一是种植抗病性强的高粱品种。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也会不同,应针对各地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病品种,并保证品种适宜在当地种植。
高梁发生主要病虫危害状及防治措施
高梁发生主要病虫危害状及防治措施今年,我县高粱种植面积约3万亩左右,当前高梁生长期处于拔节期,为了抓好我高粱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高粱增产稳产。
现将高梁发生主要病虫危害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症状及虫害危害状1、高粱炭疽病病原属真菌,高粱各产区都有发生,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
苗期染病为害叶片,导致叶枯,造成高粱死苗。
叶片染病病斑梭形,中间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病斑上现密集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
炭疽病多从叶片顶端开始发生,大小(2~4)mm×(1~2)mm,叶鞘染病病斑较大,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红褐色,边缘依高梁品种的不同而呈现紫红色、橘黄色、黑色或褐色,后期病斑上形成小的黑色分生孢子密生小黑点,严重的造成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
高粱抽穗后,病菌还可侵染幼嫩的穗颈,受害处形成较大的病斑,其上也生小黑点,易造成病穗倒折。
还可为害穗轴和枝梗或茎秆,造成腐败。
2、高粱紫斑病病原属真菌,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
叶片染病初生椭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产生淡紫色晕圈,大小4~20×2~5(mm)。
叶上病斑多少不等,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鞘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有的也生淡紫色晕圈,一般不产生霉层。
3、高粱靶斑病病原属真菌,主要为害叶片、叶鞘。
在高粱抽穗前后症状表现尤为明显。
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淡紫红色或黄褐色小斑点,后成椭圆形、卵圆形至不规则圆形病斑,常受叶脉限制呈长椭圆形或近矩形。
病斑颜色常因高梁品种不同而异,呈紫红色、紫色、紫褐色或黄褐色。
当环境条件有利于发病时,病斑扩展迅速,较大,中央变褐色或黄褐色(坏死点),边缘呈紫红色或褐色,具明显的浅褐色和紫红色相间的同心环带,似“靶环状”,大小为1~100mm不等。
浅谈有机高粱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浅谈有机高粱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谢晓杰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有机高粱种植作为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素、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的高粱种植模式,在对其病虫害进行防治时不得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故而需要大量、合理运用农业防治手段、物理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手段等进行综合防治。
一、有机高粱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1、高粱紫斑病。
高粱紫斑病的传播是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并且在高粱植株苗期即可发病。
染病后高粱叶片上出现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有时还会产生淡紫色晕圈,而且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斑背面还会产生灰色霉层。
叶鞘位置会出现椭圆形的淡紫色病斑,且较叶片病斑稍大,不过通常不会产生霉层。
2、苗枯病。
高粱苗枯病的病原是串珠镰孢菌。
苗枯病主要发生于高粱植株苗期,尤其是四五叶期最为严重,而且该病的发生和土质黏重程度、积水严重程度、空气湿度大小、昼夜温差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病株通常是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逐步向上扩展。
病叶会生出紫红色斑点,之后斑点逐渐变为紫黑色,而且斑点联合后会导致叶片枯死,种子跟变黑,延迟植株返青,对高粱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优质高产的实现。
3、炭疽病。
炭疽病是高粱常见的病害。
该病主要发生于高粱苗期到成株期这一阶段。
感病植株下部叶片会出现椭圆形病斑,病斑颜色为深褐色,边缘位置为紫红色,而且病斑上还有黑色小粒点。
叶鞘位置会出现圆形至长条形的病斑,颜色为紫黑色或者黑褐色,同样伴随有黑色小粒点。
随后病症会逐步向上蔓延,上部叶片和叶鞘也会出现病症,而且茎基部等位置也会出现病症。
高粱炭疽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病残体或种子上的病菌越冬后,其分生孢子在风雨、气流等的作用下传播,进而造成大量高粱染病。
而在高温、高湿、多雨环境下,高粱炭疽病害往往更为严重。
4、高粱条螟。
高粱条螟是黄灰色害虫,其前翅灰黄色且有8个小点以及大量黑褐色纵纹,而后翅颜色则更淡。
墨冲镇“红缨子”高粱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浅析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3期墨冲镇“红缨子”高粱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浅析陈明柳(都匀市墨冲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都匀 558017)摘要:为加快都匀市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助推贵州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匀酒”产业基地建设,2020年都匀市种植业发展中心引进“红缨子”高粱品种,在5个乡镇试验种植,对比各试验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红缨子”高粱品种各方面都优于本地品种,为都匀市生产酒用高粱寻找优质良种,为酱香型匀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原材料保障。
经过4年种植推广,总结了适合墨冲地区种植“红缨子”高粱的经验技术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墨冲镇;“红缨子”高粱;种植技术0 引言墨冲镇地处贵州省南部,距都匀市区30 km。
全镇辖18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302.5 km2,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全镇人口的90%以上。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青山秀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780~950 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16.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 431 ml,无霜期300天以上,土质以疏松透气的黄沙壤及黄壤为主,土壤pH值为 5.0~8.5之间,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高粱、蔬菜、柑橘、板栗等作物。
1 品种介绍1.1 “红缨子”品种介绍高粱新品种“红缨子”,是仁怀市有机高粱育种中心将地方糯高粱与小红缨子系列杂交培育而成的抗旱抗病的新一代高粱品种。
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在2010年10月又获得国内第一家有机认证的有机高粱种子称号,也是贵州省生产酱香型白酒企业的专用原材料,是酿造茅台酒、匀酒等酱香型白酒的优质原料[1],脱粒后的高粱帚可制成农家必备的扫帚。
高粱新品种“红缨子”是近年来墨冲镇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1.2 墨冲镇“红缨子”高粱品种特性在墨冲地区种植的“红缨子”高粱品质糯性、中熟、高度适中。
整个生长周期因播种时间不同而异,一般春播全生育期125~135天,夏播115~127天。
高粱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胺按种 重量的0,5%拌种,也
20% 锈宁乳油100ml兑
量拌种100kg,拌均匀摊,晾干,播种。其它药剂还有多
菌灵、敌克松、三锂酮、甲 硫 灵等$
2、 叶斑病$高粱叶斑病属真性病害,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 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病 植病
残体越冬,春春条件适宜时萌发,散出囊抱$囊抱
3、 锈病$锈病属真 性病害,是危害高粱生长的主要病害之
一,主要危害叶片$病 病残体上、土壤中
它寄主上越冬$
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 抱子侵入 叶,弓I发病$锈病
有多 侵 的特点$高粱锈病现 穗
发病,发病初
,叶片生出色 色 褐色斑点$发展斑点渐扩
大,叶片表面 椭 隆的夏抱 $抱子堆
露出
褐色 ,从
, 叶片生锈了一 ,病害 的 $
3
, 种和土壤
$
$
适合 土壤环境、气候特点、 种时 的
优良 病 种,丰良23、丰良68、吉良29等$
、
、
等作物实 3
的
, 土壤的 ,
发病几$
,
,适时适期播种,确保
全$及时
,中
,适时
$
理,发现病
, 是 包 之前,病及时
中
烧
毁,切忌随意堆放
,造 新的病$
种
50%萎锈灵 剂35*拌5kg种子,50%禾穗
病害防BBShmfigZh
高粱儿种病虫害的防治
王义国
高粱是公主岭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因吉林省的地理环
境、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都非常适合种植高粱,产出的高粱籽
粒饱满,质量优,营养丰富。生产中要及时防治几中病虫害的发
生和发展,确保高粱良好生长,才能实现优质稳产增产$危害高
高粱种植主要病害的防治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高粱种植主要病害的防治代新华高粱是一种具有耐高温、耐贫瘠性能的作物,也被称为菱子,现如今在北方地区种植面积广泛,主要应用于饲料、食用、酿造等多个领域。
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优质高粱的需求量日渐提升,这也使高粱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辽宁省高粱种植面积达到37.57千公顷,同年产量为28.24万吨。
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高粱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病虫害,若是未能及时有效防治,必然会对其产量、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种植户也难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高粱的特性高粱属于禾本科,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常见的玉米相比,高粱蛋白质品质较低,食用之后不容易消化,相应的脂肪含量也较低。
高粱可用于饲料喂养,子粒、茎叶当中含有胡萝卜素。
高粱种植与栽培对土壤环境并没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适应性能强,根系发达。
在水分极为缺乏的条件下,会暂时进入休眠状态,若是遇雨,则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长。
高粱茎秆直立,一般情况下高度在1~3m,可根据实际茎高来判断高粱品种,超过2.5m为高杆,在1.5~2.5m之间为中杆,低于1.5m为矮杆。
高粱是喜温作物,在25℃的温度下适宜生长,若是温度过低,生长速度会减缓,一般10℃以下就会停止生长。
若是幼苗期温度过高,会直接影响到壮根壮苗,出现提前拔节的现象。
在苗期,需要严格控制水分,进行蹲苗,为后期的健康生长打牢基础。
二、高粱种植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条纹病(1)症状。
条纹病属于细菌类病害,为害部位主要是叶片。
当叶片染病之后,叶片表面会出现深色的条纹,大约有1~3mm宽,出现发亮病斑,没有水渍状,逐渐形成红色大斑,导致叶片枯萎。
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植株死亡,造成大面积减产。
条纹病病原细菌可以越冬,到了春天通过雨水、昆虫等不同载体进行传播,侵入高粱植株,引起发病。
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下,或者偏施N 肥,发病率相对来说较高。
高粱病虫害防治
高粱病虫害防治高粱病虫为害是影响甜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防患于未然,现将甜高粱发生的病虫害和潜在的病虫害介绍如下。
1 病害 1.1 丝黑穗病主要发生在穗上,俗称“乌米”。
一般被害植株矮小.病征在挑旗期表现明显,旗叶紧包病穗,病穗中间鼓突,初期剥开叶片为白皮包着的丝状物,抽穗后,上部白皮略带微红色,破裂后散出黑粉,随后露出一团残留的丝状维管束组织。
冬孢子通过土壤、种子传播。
甜高粱种子从露白尖到幼芽长度为1~1.5cm时,为病菌最适宜侵染的生育时期。
防治方法:在无病田或发病很少的田块穗选留种;选用抗病品种;发现病株及时砍倒,并掌握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砍掉,拉到地外销毁.如果用病穗喂牲畜或沤粪,必须使粪肥腐熟才能使用,以减少菌源;种子经筛选、风选扬净杂质和秕粒后,用药剂处理;在种植结构上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壤病菌、减轻其危害。
1.2 叶炭疽病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
初期叶尖上出现褐色小点,随后扩大成椭圆形或合并成不规则的病斑,边缘紫红色或紫黑色,中央淡褐色,叶片两面的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在土壤湿度和大气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病害发生时,叶片功能降低,影响茎秆和籽粒的产量。
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残体,烧毁或深埋;用适宜的杀菌药剂浸种消毒,冲洗后播种;发病初期用杀菌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1。
3 锈病幼苗期即可出现病征,产生夏孢子堆。
孢子堆边缘呈紫红色,多生于叶背上,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可再次侵染植株,初期呈现淡黄色小点,以后逐渐形成椭圆、稍隆起的小斑,破裂后散发出铁锈般的赤褐色和黑褐色的粉末,即夏孢子和冬孢子。
冬孢子在田间病株残体上越冬,植株过密、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都会加重该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秋末清理田间病株残体,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适时追施氮肥,生育期注意排水防涝,加强田间管理;发病初期,田间用药剂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1。
4 散黑穗病在抽穗后显症,被害植株较健株抽穗晚、较矮、较细、节数减少;病穗上每个小穗的花蕊和内外颖都因受害而变成黑粉,外面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变成卵形的灰包,从颖壳伸出,外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的厚垣孢子,露出长形中轴,此轴是由寄主组织形成的,病穗的护颖也较健穗稍长。
高粱病害
2. 高粱病害高粱(Sorghum) 学名Sorghum bicolor(L.)Moench, 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
我国栽培高粱的历史悠久, 生产的高粱以粒用高粱为主, 兼有糖用、饲用和工艺用。
高粱根系发达、抗旱力强, 耐涝、耐盐碱、耐瘠薄, 适应性广。
粒用高粱以食用为主, 其营养成分、所含热量不亚于小麦和大米, 高粱的饲用价值与玉米相近。
高粱在工业上用途更加泛, 如酿制白酒、生产淀粉、造纸、制糖、制饴、纤维板等。
从消费市场看, 高梁的食用市场将变小, 但饲用和工业用市场会大大扩展, 看来种植高梁是创造经济效益、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粱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
我国已报道的高粱病害有30 多种, 其中主要病害有黑穗病、叶斑病、炭疽病、大斑病、病毒病等。
高梁立枯病彩版36·281症状主要为害幼苗。
多发生在2~3 叶期, 病苗根部红褐色, 生长缓慢。
病情严重时, 幼苗枯萎死亡, 引致缺苗。
7~8 月生育中后期个别地块也有发生, 为害根部, 引致高粱烂根。
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称立枯丝核菌,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该菌不产生孢子, 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
初生菌丝无色, 后为黄褐色, 具隔, 粗8~12μm, 分枝基部缢缩, 老熟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
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 mm, 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
担孢子近圆形, 大小6~9 × 5~7(μm) 。
有性态为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 称瓜亡革菌, 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中存活,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是土壤传播病害。
除为害高粱外, 还可为害玉米、大豆、甜菜、陆稻等多种作物的幼苗或成株, 引致立枯病或根腐病。
5 、6 月份多雨的地区或年份易发病, 低洼排水不良的回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参见玉米苗期根腐病。
高梁几种病虫害的防治
高梁几种病虫害的防治作者:王义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3期高粱是公主岭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因吉林省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特点等都非常适合种植高粱,产出的高粱籽粒饱满,质量优,营养丰富。
生产中要及时防治几中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确保高粱良好生长,才能实现优质稳产增产。
危害高粱的主要病虫害有黑穗病、叶斑病、锈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螟虫、高粱芒蝇等。
一、主要病害1、黑穗病。
黑穗病是危害高粱生长的重要病害,包括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坚黑穗病,危害穗部,在穗期才显出症状。
丝黑穗病,是在抽穗后出现明显的症状,病株较矮,抽穗前病穗下部膨大,苞叶紧实,包叶内有白色棒状物,抽穗后有大量黑粉散出。
散黑穗病,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变成长圆形小灰包。
灰包成熟后破裂,有黑色粉末散出。
坚黑穗病,全穗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内部充满黑粉。
病菌在土内可存活3年左右,通过种子和土壤进行传播。
防治方法。
选用适合本地土壤环境、气候特点、播种时间的优良抗病品种,如丰良23、丰良68、吉良29等。
与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降低发病率。
秋季深翻,减少土壤里的菌源,降低翌年发病几率。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适时适期播种,确保苗齐苗全。
及时间苗补苗,中耕除草,适时浇水追肥。
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尤其是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及时带离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切忌随意堆放在田间,造成新的病源。
播种前可用50%萎锈灵粉剂35g拌5kg种子,或50%禾穗胺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子,也可用20%粉锈宁乳油100ml兑少量水拌种100kg,拌均匀后摊开,晾干,播种。
其它药剂还有多菌灵、敌克松、三锉酮、甲基硫菌灵等。
2、叶斑病。
高粱叶斑病属真菌性病害,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病菌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散出子囊孢子。
高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4-0185-03高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李涵(邓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邓州474150)摘要高粱是我国传统五谷粗粮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原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保证高粱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高粱生产时,种植技术是否规范,病虫害防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高粱产量和质量。
为保证高粱产量及质量,要积极推广应用高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基于此,文章以邓州市高粱生产实践为例,着重对高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邓州市;高粱;优质高产;种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4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4.070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Planting Technology of SorghumLi Han(Dengz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Dengzhou474150,Henan,China)Abstract:Sorghum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five grain coarse grains,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crop and cash crop.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safe production of sorghum.In sorghum production,whether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is standard or not, whether the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is scientific or not,directly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orghum.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orghum,the planting technology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of sorghum should be popularized actively. Based on this,the paper took De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key points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planting technology of sorghum.Key words:Dengzhou City,sorghum,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planting technique高粱属粮饲兼用型作物,其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凉血解毒、健脾健胃、促进消化等作用,因而受到了市场及消费者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粱苗枯病高粱苗枯病-症状高粱生长到4—5片叶子时即可发病。
始于下部叶片,后向上扩展。
染病叶片生紫红色条斑,渐联合,致叶片从顶端逐渐枯死,种子很变褐。
高粱苗枯病-病原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快,子座黄色至褐色,气生苗丝白色至淡粉红色,具大小两种分生孢子。
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略弯,向两端渐尖削,顶端略钝,另一端较锐,具隔膜3—4个,3隔膜者大小22—39×2.5—3.5(um)。
小型分生孢子串球状,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4—30×l。
5—5(um)。
无厚垣孢子。
有性态为Gibberella fujikuroi (Saw.) Wr.称藤仓赤霉,属于囊菌亚门真菌。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54℃时6分钟,对阳光抗力强。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茵丝体和厚垣孢子在思部组织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
病部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早春和初夏阴雨连绵,昼暖夜凉的天气有利发病。
植地低洼积水,田间郁闭高湿,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会加重发病。
高粱苗枯病-防治方法(1)实行3年以上轮作。
(2)加强管理,密度适当,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不要在低洼地种植高粱。
(3)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雨后排水要及时,严禁大水漫灌。
豆类大豆蚜学名 Aphis glycines Matsμmura 属同翅目,蚜科。
分布在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台湾、华南、西南等省。
寄主大豆、鼠李、圆叶鼠李、野生大豆等。
为害特点吸食大豆嫩枝叶的汁液,造成大豆茎叶卷缩,根系发育不良,分枝结荚减少。
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
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1.2—1.6mm,长椭圆形,头、胸黑色,额瘤不明显,触角长1.1mm,第3节具次生感觉圈3—8个,第6节鞭节为基部两倍以上;腹部圆筒状,基部宽,黄绿色,腹管基半部灰色,端半部黑色,尾片圆锥形,具长毛7—10根,臀板末端钝圆,多毛。
无翅孤雌蚜体长1.3—1.6mm,长椭圆形,黄色至黄绿色,腹部第1、7节有锥状钝圆形突起;额瘤不明显,触角短于躯体,第4、5节末端及第6节黑色,第6节鞭部为基部长的3—4倍,尾片圆锥状,具长毛7一l0根,臀板具细毛。
(左上)生活习性东北年生l0多代,山东20多代,以卵在鼠李和圆叶鼠李枝条上芽侧或缝隙中越冬。
翌春,鼠李芽鳞转绿到芽开绽时,均温高于10℃,越冬卵孵化为干母,后孤雌胎生繁殖后代。
有翅孤雌蚜开始迁飞至大豆田,为害幼苗,6月下旬一7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7月下旬出现淡黄色小型大豆蚜,蚜量开始减少,8月下旬一9月上旬气温下降,大豆蚜进入后期繁殖阶段,有翅性母迁至鼠李上,开始生无翅卵生雌蚜并与有翅雄蚜交配,又把卵产在鼠李上越冬,越冬卵量多。
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旬均温22—25℃,相对湿度低于78%有利其大发生。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源。
(2)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
(3)生物防治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蚜毒菌等控制蚜虫。
(4)蚜虫发生量大,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防治。
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即应防治。
目前可选用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或35%卵虫净乳油1000一15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800倍液、50%抗蚜威(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增效抗蚜威液剂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
抗蚜威有利于保护天敌,但由于蚜虫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使用。
白昌灯峨学名 Spilosoma niveus (Menetries)属鳞翅目,灯娥科。
异名Dionychopus niveus.别名白灯蛾。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寄主大豆、车前、蒲公英、苹果、高粱、麦、黍、海棠、山丁子等。
为害特点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
形态特征雄娥翅展55—70mm,雌娥70—80mm,体白色,下唇须基部红色,第3节黑色,触角栉齿黑色。
前足基节红色有黑斑,前、中、后足腿节上方红色,前足腿节具黑纹,翅白色无斑纹,腹部白色,侧面除基部及端节外具红斑,背面、侧面各具黑点一列;卵淡绿色;幼虫体红褐色,节间处色较暗,密被灰黄色长毛,气门白色,胸足、腹足超色,头赭黄黑色,有“V”形斑;茧丝质,椭圆形,黑褐色;蛹纺锤形,暗褐色。
生活习性、防治方法参见稀点雪灯蛾。
红绿灯峨学名 Amsacta lactinea (Cramar)鳞翅目,灯娥科。
别名红袖灯蛾。
广布全国各地。
70年代初,河北、山东、山西曾大发生,为害严重。
寄主主要为害玉米、棉花、大豆等,也为害谷子、高粱、马铃薯、甘薯、向日葵、红麻、葱、瓜类、桑、桔、绿肥等百余种植物。
为害特点幼虫咬食玉米雌穗花丝,严重的花丝被咬断或吃掉穗顶嫩粒,影响产量。
为害棉花时,咬毁花冠、棉铃,严重的棉叶被吃光,苗期受害重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8—20mm,翅展46—64mm。
体、翅白色,前翅前缘及颈板端级红色,腹部背面除基节及肛毛簇外橙黄色,并有黑色横带,侧面具黑纵带,亚侧面一列黑点,腹面白色。
触角线状黑色。
前翅中室上角常具黑点;后翅横脉纹常为黑色新月形纹,亚端点黑色,1—4个或无。
幼虫体长40mm左右,头黄褐色,胴部深褐或黑色,全身密披红褐色或黑色长毛,胸足黑色,腹足红色,体侧具1列红点,背线、亚背线、气门下线由l列黑点组成;气门红色。
幼龄幼虫体色灰黄。
卵半球形,直径0.79mm;卵壳表面自顶部向周缘有放射状纵纹;初产黄白色,有光泽,后渐变为灰黄色至暗灰色;蛹长22—26mm,胸部宽9—10mm,黑褐色,有光泽,有臀刺10根。
生活习性我国东部地区、辽宁以南发生较多,河北一年发生1代,南通一年2代,南京3代,均以蛹越冬。
翌年5—6月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可达数百粒。
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
幼虫行动敏捷。
老熟后入浅土或于落叶等被覆物内结茧化蛹。
卵期6—8天,幼虫期27—28天,成虫寿命5—7天。
防治方法 (1)华北于7月下旬—8月上旬,对发生重的地区和田块进行虫情测报,当发现玉米田每500株有卵2块或被害穗率高于15%时应进行防治。
(2)在幼虫扩散为害前,对离树木、沟渠近的玉米田、豆田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2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
(3)防治为害果穗上灯蛾时,可用每克含100亿的青虫菌原粉,向雌穗上抖撤或对水喷洒,同时可兼治穗上的棉铃虫、玉米螟、粘虫等。
(4)幼虫扩散后,虫体较大可人工捉捕,连续捕捉2—3次,也很有效。
(5)红缘灯娥发生严重地区,于4—5月间发动群众到公路两侧、渠沟等处种有柳树、紫穗槐的树下或附近沟坡处挖蛹可减低越冬基数。
条螟学名 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异名Proceras venosatum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
又称高粱条螟、甘蔗条螟。
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省。
寄主高粱、玉米、甘蔗、粟、麻等。
为害特点北方主要为害高粱、玉米,以幼虫蛀害高粱茎秆,受害茎秆遇风易折倒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广东、广西、台湾等甘蔗种植区,主要为害甘蔗。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4mm,翅展24—34mm,雄蛾浅灰黄色。
头、胸背面浅黄色,下唇须向前方突出,长。
复眼暗黑色。
前翅灰黄色,中央具1小黑点,外缘略呈一直线,内具7个小黑点,翅面具黑褐色纵线20多条;后翅色浅。
雌蛾近白色。
腹部、足黄白色。
条螟前翅上纵纹较深,前翅外缘顶角、臀角较宜,体型稍大,别于粟灰螟。
卵扁平椭圆形,表面具龟甲状纹,大小1.5×0.9(mm),常排列成“人”字形双行重叠状卵块,别于玉米螟和粟灰螟。
卵块由数粒或几十粒卵组成,初乳白色,后变深黄色。
末龄幼虫体长20—30mm,初乳白色,上生淡红褐色斑连成条纹,后变为淡黄色。
该虫分夏型和冬型。
前者腹部各节背面具4个黑褐色斑点,上具刚毛,排列成正方形,前2个斑椭圆形,后2个近长方形。
冬型幼虫子越冬前脱皮1次,脱皮后其黑褐斑点消失,体背出现紫褐色纵线4条,腹面纯白色。
蛹红褐至黑褐色,腹末端具2个突起,每个突起上具2刺。
该蛹尾部较钝,别于玉米螟。
生活习性辽宁南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年生2代,江西4代,广东、台湾4—5代,均以末龄幼虫在高粱、玉米或甘蔗秸秆中越冬,个别在玉米穗轴中越冬。
北方越冬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化蛹,蛹期10—15天,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
安徽淮北越冬幼虫于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
江西4月下旬羽化、广东汕头3月中旬至4月下旬羽化。
成虫喜在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寄主近地面处茎叶背面,喜欢把卵产在叶背基部至中部,个别产在正面或茎秆上,每雌产卵24—459粒,一般200—250粒,卵期5—7天,河北至安徽淮北一代卵全产在春高梁、玉米心叶上,第一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并为害心叶。
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发,8月中旬进入二代卵盛期,二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为害夏玉米和夏高梁的穗部,有的留在茎秆内越冬。
成虫昼伏夜出,有一定趋光性,羽化后2—3天交尾产卵,初孵幼虫活泼灵敏,爬行快,喜群集于心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待心叶伸出时可见网状小斑或很多不规则小孔,但不是排孔,幼虫在心叶内发育至3龄,不等寄主抽雄或抽穗,便从节的中间叶鞘蛀入茎秆,别于玉米螟。
遇风时受害处呈刀割般折断。
受害茎秆里同一孔道内常有数条幼虫,该虫龄数差别较大,少的仅4龄,多的9龄,一般多为6—7龄。
生产上遇有越冬幼虫基数大,越冬死亡率低,春雨多,湿度大时,第一代发生重。
天敌主要有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稻螟瘦姬蜂等。
田间玉米螟赤眼蜂对2代卵的寄生率很高。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及时处理秸秆,结合不同用途对秸秆进行粉碎、烧、沤、铡、泥封等,彻底处理越冬寄主,以减少虫源。
(2)在春播高粱或玉米心叶期,防治第一代条螟时,用1%1605颗粒剂,用量每株1g。
也可用50%1605乳油500ml加适量水与25kg过筛煤渣颗粒拌匀制成颗粒剂,用量每株28。
(3)甘蔗田可喷洒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
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十分敏感,生产上不宜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4)应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
具体作法参见玉米螟。
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磷胺、杀螟丹、混灭威等农药敏感,易产生药害,生产上应特别注意。
白脉粘虫学名 Leucania venalba (Moore)异名Mythimna venalba (Moore)鳞翅目,夜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