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6

合集下载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1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200530111

师说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李蟠.番.薯蕃.滋幡.然悔悟B.阿谀.膏腴.须臾.遍插茱萸.C.拘.泥焗.油锔.锅鞠.躬尽瘁D.贻.误饴.糖怡.悦春风骀.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种工匠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圣明。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以及解释经书的著作D.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指古人流传下来的各种优良传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今之众人..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泯然众人C.士大夫之族.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臣与将军戮力攻.秦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学习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奉承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流传D.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6.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③吾师道也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而耻学于师⑥则耻师焉⑦不耻相师⑧或师焉,或不焉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B.①⑤/②/③⑦/④⑥⑧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B.韩愈主张以道为择师的唯一标准和能者为师的观点,针砭了当时竞以门第相尚,不重真才实学的弊病。

C.作者引用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以弘扬师道为己任,既给人以师道不可违之感,又抨击了耻师之风。

D.《师说》的语言简练生动,作者仅仅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福建省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 师说学校 班级 姓名 完成时间(30分钟)一、基础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士大夫之族.( ) (3)术业有专攻.( )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5)余嘉.其能行古道( ) (6)作《师说》以贻.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 .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或师焉,或不焉D .君子不齿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小学..而大遗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 .则群聚而笑.之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渔人甚异.之 D .吾从而师.之6.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拘于时B .师不必贤于弟子C .何陋之有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7.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世称_______ _,是唐代_____ 的倡导者。

(2)“六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种经书。

8.名句填空。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2)是故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 _ _,如是而已。

二、课时达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1师说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11师说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1*师说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师襄.(xiāng)嗟.乎(jiē)或不.焉(bù)B.郯.子(tán)句读.(dòu)阿谀.(yú)C.老聃.(dān)谄.媚(xiàn)经传.(chuán)D.李蟠.(fán)苌.弘(chánɡ)贻.误(yí)思路解析:A项,“不”通“否”,故其音应读“fǒu”;C项,“谄”应读“chǎn”,“经传”的“传”是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应读“zhuàn”;D项,“蟠”应读“pá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

C.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

思路解析:A项,“无”的意思是“不论,不分”。

答案:A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彼童子之.师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⑤士大夫之.族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A.①和③相同。

B.②和⑤相同。

C.①和⑥相同。

D.②和④相同。

思路解析:①②③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其中①和⑥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相当于“的”;③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和⑤是指示代词,这些。

答案:C4.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一、基础知识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 不耻相师.师:老师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闻:懂得2.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古之学者..必有师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 吾从而..师之D. 闻道有先后..4. 下列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圣人无常师B. 余嘉其能行古道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二、类文阅读(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的原因B. 人非生而知.之者知:懂得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D. 其贤不及.孔子及:比得上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作《师说》以贻之.B. ①惑而.不从师②吾从而.师之C. 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其.贤不及孔子D.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

2020年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第11课师说 解析版

2020年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第11课师说 解析版

第三单元第11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D.不耻相师.师:老师【答案】D【解析】师:动词,学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术业有专攻..D.小学..而大遗【答案】C【解析】A.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的人。

C.古今同义,专门研究。

D.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答案】C【解析】A.均为宾语前置句。

B.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

C.前者为介词短语后置句,后者为宾语前置句。

D.均为省略句,都省略了“于”。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B.孔子师.郯子C.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答案】B【解析】A.名词作动词。

B.和例句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

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形容词作名词。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也,道相似也。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11课师说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3单元古思今赏第11课师说课后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课后.拓展作业一、语言基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文化特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诉求和精神意蕴。

如“一花一世界”所包含的博大,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建立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宋代郭熙在《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营造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辉映时代气象。

正如北宋国力富强,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名作,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而南宋,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

所以,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

因此,中国画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

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

这种创新,实则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主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画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B.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C.建立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基础上的中国画,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不注重感官刺激。

D.中国画在中国哲学和中华美学的基础上建立,不注重感官刺激,强调“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师说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古之学者..,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必有师 B.今之众人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 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 学于.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默写:(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 师 说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 D解析 A 项“不”通“否”。

B 项“生”通“性”。

C 项“受”通“授”。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位卑则足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聪明的人;愚昧的人) C .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D .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答案 B解析 B 项中加点的“圣”和“愚”不存在活用情况。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 D解析 D 项古今同义,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

A 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 项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C 项古义:跟从并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B.⎩⎪⎨⎪⎧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D.⎩⎪⎨⎪⎧ 择师而.教之吾从而.师之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顺承。

A 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指知识和道理。

B 项代词,那,那些/语气副词,表感叹。

C 项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语气助词,在句末表反问,译为“呢”。

5.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1课师说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拮据./拘.泥蟠.桃/幡.然悔悟择.菜/择.师而教B.庸.俗/雍.容须臾./阿谀.奉承解.惑/解.甲归田C.谄媚../诬陷巫.医/占卦卜筮.经传./千古流传.D.郯.子/啖.食贻.误/百战不殆.句读./百读.不厌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或.师焉,或不焉或:有时C.小学而大遗.遗:丢弃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师不必..贤于弟子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闻道有先后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而耻.学于师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其下.圣人也远矣④小.学而大遗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⑥吾妻之美.我者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④⑥/②③/⑤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④/③/⑤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术业有专攻.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③吾从而师.之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A.两个“攻”相同,两个“师”相同 B.两个“攻”相同,两个“师”不同C.两个“攻”不同,两个“师”相同 D.两个“攻”不同,两个“师”不同6.下列各句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师不必贤于弟子C.客为何者 D.今人方为刀俎,我为人肉7.每逢佳节,许多学生总忘不了给老师、同学、亲人送贺卡,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

请根据要求,给两张贺卡各写一段话,每段文字都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每段不超过60个字)⑴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写给和自己闹过误会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示例:⑴老师,在我失意的时候,您像柔和的阳光照耀了我的心房,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君子生非异也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解析A项“受”通“授”;B项“不”通“否”;C项“生”通“性”。

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或:有的人。

答案 A3.对下列各句中“师”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则耻师焉⑤或师焉,或不焉⑥不耻相师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②⑥/③④⑤C.①④⑤/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①为意动用法,以……为师。

②⑥为动词,学习。

③④⑤为动词,从师。

答案 B4.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于弟子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语前置句。

A.被动句。

B.状语后置句。

D.定语后置句。

答案 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渔人甚异.之D.吾从而师.之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笑”没有活用,动词,是“讥笑”之意。

答案 A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6~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习题含解析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师说习题含解析3

师说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B。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一般人.C.吾从而..师之从而:跟随(他).D.君子不齿..不齿:不值得谈论。

项,“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

2。

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

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古代一般是14岁以下)的读书人.C。

小学,文中指的是小处学习,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作业含解析3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师说作业含解析3

师说[基础演练]1.下面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或师焉,或不焉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受”通“授",传授;B。

“不”通“否";D.“属”(zhǔ),通“嘱”。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师不必..贤于弟子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D.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A。

古义:从,跟从;而,而且。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B.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D。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很高的人.答案:C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错的一项是()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方法)③道.芷阳间行(取道)④则耻师.焉(老师)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没有)⑦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⑧吾从.而师之(介词,自从)A.①③④B.②⑥⑧C.②④⑦ D.③⑥⑦解析:②道,风尚④师,从师学习⑥无,无论⑧从,跟从,动词.答案:B4.下面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不耻.相师②则群.聚而笑之③圣.益圣,愚.益愚④孔子师.郯子⑤小.学而大.遗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⑧吾从而师.之⑨吾师.道也⑩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A.①⑧/②③/⑤⑥⑦/④⑨⑩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解析:①句中的“惑”是名词,②句中的“惑"是形容词.③句中的“所以”表原因,④句中的“所以”表凭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31:第11课 师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31:第11课 师说

师说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懂得C.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D.不耻相师.师:老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术业有专攻..D.小学..而大遗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相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B.孔子师.郯子C.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B.圣人之所以..为圣所以:用来C.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D.彼与彼年相若..也相若:相似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其身也②而寒于.水B.①则.耻师焉②此则.寡人之罪也C.①彼与.彼年相若也②谷与.鱼鳖不可胜食D.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7.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三个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总起这一段,其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A.古之学者..,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必有师 B.今之众人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道.之不复,可知矣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择师而.教之/ 而.耻学于师C.其皆出于此乎./ 生乎.吾前D.不拘于.时/ 学于.余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或师焉,或不焉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6.默写:(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____ 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明亮,字文德,平原人。

性方厚,有识干,自给事中历员外常侍。

延昌中,世宗临朝堂,亲自黜陟,授亮勇武将军。

亮进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

今授臣勇武,其号至浊。

且文武又殊,请更改授。

世宗曰:今依劳行赏,不论清浊,卿何得乃复以清浊为辞!亮曰:圣明在上,清浊故分。

臣既属圣明,是以敢启。

世宗曰:九流之内,人咸君子,虽文武号殊,佐治一也。

卿何得独欲乖众,妄相清浊。

所请未可,但依前授。

亮曰:今江左未宾,书轨宜一。

方为陛下授命前驱,拓定吴会。

官爵陛下之所轻,贱命微臣之所重,陛下方收所重,何惜所轻。

世宗笑曰:卿欲为朕拓定江表,揃平萧衍,揃平拓定,非勇武莫可。

今之所授,是副卿言。

辞勇及武,自相矛盾。

亮曰:臣欲仰禀圣规,运筹而定,何假勇武,方乃成功。

世宗曰: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亮曰:请改授平远将军。

世宗曰:运筹用武,然后远人始平,卿但用武平之,何患不行平远也。

亮乃陈谢而退。

后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

转汲郡太守,为治如前,誉宣远近。

二郡民吏,迄今追思之。

卒孝昌初,赠左将军、南青州刺史。

初,亮之在阳平,属相州刺史中山王熙,起兵讨元叉。

时并州刺史城阳王徽亦遣使诣亮,密同熙谋。

熙败,亮诡其使辞,由是徽竟获免。

二年,诏追前效,重赠平东将军、济州刺史,拜其子希远奉朝请。

(选自《魏书列传良吏七十六》)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B.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C.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D.谋勇/二事体本/相须若勇而无谋/则勇不独举/若谋而无勇/则谋不孤行/必须兼两/乃能制胜/何得云/偏须运筹而不复假勇乎8.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纪年方法。

本文的延昌、孝昌都是帝王年号,后者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B.黜指官职的废除,陟指官职的提升。

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罢、免、夺、削籍等,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还有拔、擢、晋、加等。

C.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江左即江东;表,外也,江表意即长江之外,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本文的江左和江表区域相同。

D.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故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后奉朝请也用来指古代朝廷给予闲散大官优惠待遇的官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亮进言,请求改授清类官职。

他担任员外常侍后,因被授予勇武将军职位,就进谏世宗说这个官职称号非常浊,并提出改换其它官职。

B.明亮有远识,更有运筹帷幄之才。

在经过君臣一番勇谋之辩后,世宗暗示只要明亮运筹帷幄使用武力平定远方,就授予他平远将军职位。

C.明亮性情方正敦厚,誉名远扬。

他治理过的州郡的民众官吏仍还在回溯往事怀念他,朝廷在他死后依据其生前政绩追赠他为左将军、济州刺史等。

D.明亮处事有城府,善于全身保人。

中山王熙讨伐元叉,城阳王徽的使者到明亮处同熙秘密谋划,事败后,明亮隐瞒使者之事,城阳王徽由此免罪。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流之内,人咸君子,虽文武号殊,佐治一也。

卿何得独欲乖众,妄相清浊。

(2)后除阳平太守,清白爱民,甚有惠政,声绩之美,显著当时,朝廷嘉其风化。

【参考答案】1.D【解析】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2.C【解析】均为“学习”之意。

A.出:超出/出自。

B.惑:疑难问题/糊涂。

D.道:道理/风尚。

3.A【解析】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而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转折关系,却;C乎①疑问语气词,吧,②相当于介词“于”,在;D于①表被动,当“被”讲,②介词,跟。

4.C【解析】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5.B6.略7.C8.C【解析】错在“本文的‘江左’和‘江表’区域相同”,“江左”指明亮所说的“吴会”及其所属区域,“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广泛区域。

9.B【解析】世宗并非暗示明亮用武力平定远方就授予其“平远将军”的职位。

10.(1)官吏之中,人人都是君子,虽然文武官职称号差异很大,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是一致的。

你怎么能够只想着与众不同,任意地用官职的清浊来判定自己。

(6分)(2)后被任命为阳平太守,操行纯洁惜爱百姓,治理百姓非常仁爱,声望高政绩优,在当时很突出,朝廷嘉奖他的教育感化。

(6分)【参考译文】明亮,字文德,是平原人。

性情方正敦厚,有远见才干,从给事中的位子历任员外常侍,延昌中,世宗处理朝政,亲自废除或提升官职,授予明亮勇武将军的职位。

亮进言说:我本来担任的官职是常侍,此官职等级属于三清(北魏的官制等级。

下文的浊与之相对)。

现在陛下授予我勇武将军的职位,这个官位称号最浊。

并且文官武职差异很大,请求更改授予我的官职。

世宗说:现在是依照功劳进行封赏,不管是清还是浊,你怎么能就又用清浊之事作为借口而推辞!明亮说:有圣明的皇帝在,清浊得以区分。

臣既然归属在圣明的您麾下,所以敢(把我不想当将军之事)启禀陛下。

世宗说:官吏之中,人都是君子,虽然文武官职称号差异很大,可辅佐君王治理国家是一致的。

你怎么能够只想着与众不同,任意地用官职的清浊来判定自己。

你请求更换官职的事不许可,还是按照刚授予的官职。

亮说:现在江南没有归顺,文字法度应该一致。

我正想遵循陛下的命令向前奋进,开拓平定吴郡会稽郡。

官爵是陛下所不看重的东西,卑贱的生命是我所看重的东西,陛下要收去大臣所看重的东西,又怎能爱惜您认为不重要的东西。

世宗笑曰:你想替朕开拓平定江南,铲除平定萧衍,揃平拓定,非勇武的人不能。

现在所授予你的官职,这符合你的言论。

你拿武官必备的勇敢和武力来推辞勇武将军的职位,这是自相矛盾的。

亮曰:臣想领受陛下圣明的规划,事先筹划再决定行动,哪里需要借助勇气武力,才能最终成功。

世宗曰:谋略和勇武这两个东西,本来就是关系密切、相互联系的。

如果勇而无谋,那么武勇不能单独成事;如果谋而无勇,那么谋划也不可能独自成功。

必须二者具备,才能取得胜利,怎么能说单单只须运筹帷幄却不再借助勇武呢?亮曰:请陛下改授我平远将军的职位。

世宗曰:运筹帷幄而使用武力,之后远方的人才能被平定,你用武力来平定,哪里担心没有施行平远的志向呢。

亮于是陈述谢意后退下。

后被任命为阳平太守,操行纯洁惜爱百姓,治理百姓非常仁爱,声望高政绩优,在当时很突出,朝廷嘉奖他的教育感化。

转任汲郡太守,治理的方法和以前一样,他的美名远近传扬。

二个郡的民众官吏,至今还在追思他。

孝昌初年死,朝廷追赠他为左将军、南青州刺史。

当初,明亮在阳平任官时,归属于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起兵讨伐元叉。

当时并州刺史城阳王徽也派遣使者到明亮那里去,秘密地和中山王熙谋划起兵之事。

王熙事败后,明亮隐瞒了城阳王徽使者的言论,因为这城阳王徽竟然获免罪行。

孝昌二年,朝廷下诏追述明亮以前的功绩,重新赠平东将军、济州刺史,授予他儿子希远奉朝请的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