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与佛教
浅析日本平安时代的神佛关系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神佛融合是指日本本土神祗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再构成的宗教现象,也被称为神佛混淆。
神佛融合从奈良时代就开始了,直到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神佛分离令的颁布,可以说是持续了1100多年的日本宗教文化现象。
日本的神道信仰中的神与氏族、部落紧密相联,这种信仰是很封闭的,当佛教传入之后,给予了日本人精神世界很大的影响。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要渗透进输入国就必须要和该国固有信仰相结合。
在中国有三教合一,在日本就是神佛融合。
奈良时代是佛教与日本众神相融合的初始阶段。
例如,神社境内建造了寺院(神宫寺)、佛形的神像等,另外,众神作为佛法的守护神也被吸纳入佛教之中(宇佐八幡宫就很积极地参与大佛建造)。
到了平安时代,将世间万物视为佛陀化身的密教的传入,更加促进了佛教与神道的融合。
它首先先说明佛教理论与日本古代神道并无矛盾之处,且佛教比神道更先进,并将众神纳入佛教体系。
比如当时很盛行御灵会:镇住带来厄运的怨灵(恶灵———神灵之一),此外在神前读经也普遍开来。
在这种融合的前提下,平安中后期以后,日本人开始接受众神与佛陀是相同的,出现了本地垂迹说,认为本地佛是为了拯救日本人假托成神灵的姿态出现的,成为日后神佛融合思想的基础。
关于日本的神佛融合,以史实验证为基础,将神佛融合历史整理并将之体系化的是日本佛教史大家辻善之助,之后的很多学者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本文主要是以平安佛教为中心来探讨这一时期的神佛融合。
1天台宗与神道的结合———山王神道山王神道是从平安时代末期至镰仓时代在天台宗总本山比叡山延历寺诞生的神道流派。
山王就是指近江的日吉大社,日吉是比叡山的旧称。
天台宗的开山始祖最澄805年从唐朝回国,并模仿天台山国清寺建造了山王祠。
大山咋神是原来比叡山的山神,所以天台宗僧徒将其视为宗派的守护神,模仿唐朝天台山的守护神地主山王,将该神称为山王。
日本神道教与佛教简介
“
。
日
本 的 宗 教 信 徒 一 共 有2 2 亿 人
,
超过
,
日本
总人
: :
口
的 一倍
,
。
!
宗 教的 人 数 比
:
旧 《 约圣 书》 那 样广 泛制 约信 徒行 动和 思想
率为
教
:
神道教
,
8 8% . 8 5%佛教ຫໍສະໝຸດ 79%,基 督
。
佛教
日本
、
道教
、
1%
其他
在
,
人们 爱 谈
老子
”
,
口海外博览
日 本 导 道 小
教 与 佛 教 简 介
许 慈 惠
到了合法化 流
。 。
日 本是个 多宗教 国
。
据 日 本 19 9 4 年 宗 教
,
崇 拜 祖 先成 了 日 本 神 道 的 主
。
年 报 ( 日 本 文 化 事 务署 出 版 ) 统 计 宗 教 团 体 总数 是2 3 1 0 1 9 个
,
日 本的
,
、
交通 安
举行 七
、
年
全 等等
。
这 为神 道教式
,
。
,
每年 每 一个 葬 礼 的 平均 费 用 竟 有 2 0 3 9 万 日 元 之 高 其 中 支
日本葬 日本
.
礼情况 的调 查
。
五三仪 式
三岁
。
五 岁的 男 孩和 三岁
,
七岁
. 付 给 佛 寺 的 费 用 为2 4 9 %
,
饮 食 接 待 费 为2 0 8
学习日语中的常见宗教和传统习俗
学习日语中的常见宗教和传统习俗日本是一个充满着丰富宗教和传统习俗的国家。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见的宗教和传统习俗对于深入理解日本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宗教和传统习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
1. 宗教1.1 佛教(Bukkyō)佛教是日本最主要的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印度,通过中国传播到日本。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和慈悲,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日语中,佛教的寺庙被称为“寺”(tera),僧侣被称为“僧”(sō)。
1.2 神道(Shintō)神道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与日本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神道崇拜自然和祖先,认为神灵存在于万物之中。
在日语中,神社被称为“神社”(jinja),神官被称为“神主”(kannushi)。
2. 传统习俗2.1 新年(Shōgatsu)新年是日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除夕(大晦日)被称为“除夜”(joya),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和祭祀,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新年的前几天,日本人会写“年砂”(年賀砂)或挂上“门松”(かどまつり)来招财和祈福。
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通常会去神社参拜,并在家庭聚餐时吃传统的节日食物,如“年糕”(mochi)和“凤梨饭”(おせち)。
2.2 满月(Tsukimi)满月是日本传统的节日,也是一个庆祝丰收和感谢神灵的时刻。
在满月的夜晚,人们会在室外欣赏月亮,并摆放月亮形状的饼干和水果来祭祀。
日本老故事中的兔子与月亮相连,因此在满月时,人们也会品尝制作精美兔子形状的月饼。
2.3 歌舞伎(Kabuki)歌舞伎是日本最著名的戏剧形式之一,起源于17世纪。
歌舞伎以它独特的化妆和服装而闻名,演员们在舞台上诠释着各种故事和传说。
歌舞伎戏剧中的语言和动作都非常夸张,并配以特殊的音乐和乐器。
2.4 茶道(Sadō)茶道是一种日本传统的礼仪和艺术形式,通过烹泡和品饮绿茶来展示一种内敛和平静的生活态度。
茶道的核心是重视细节和感受当下的美。
参加茶道活动时,人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特定的礼仪和动作,以体现对茶道精神的尊重。
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
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日本奈良时代(710年-784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佛教艺术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并在文化、艺术和宗教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历史时期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日本佛教艺术的发展以及日本古代社会的文化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对唐代佛教艺术的吸收与创新。
奈良时代的日本政府高度重视佛教的推广与宗教文化的发展,使得佛教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力发展。
从唐代佛教艺术传入到日本的文化元素中,日本人不仅仅是照搬,还通过本土化的创造加以改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奈良时代的佛教雕塑以无脖子、无肩膀的独特姿态为特色,与唐代的作品有明显区别。
这种创新和发展不仅表现在雕塑上,还表现在绘画、建筑和手工艺等方面。
其次,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研究还需要关注不同佛教派系之间的差异。
在奈良时代,佛教在日本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出现了多个佛教派系的争斗和竞争。
这些佛教派系之间在教义、艺术风格和宗教仪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于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天台宗与法相宗的影响之争对佛教绘画和雕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奈良时代的佛教艺术,需要从佛教教义的角度去分析不同派系对艺术的贡献,理解艺术作品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此外,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研究还需要关注其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佛教艺术不仅是一种宗教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环境和文化特征。
在奈良时代,大量的佛教寺庙建筑、建筑构件以及供奉佛像的形式和风格,都能够提供对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线索。
通过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奈良时代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日本古代文化的特征。
总之,日本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研究是日本古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对奈良时代佛教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佛教与日本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佛教艺术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外,还需要将佛教艺术作为整体去研究,认识到文化、艺术和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
日本的佛教
日本的佛教公元六世纪佛教经印度、中国、朝鲜传入日本。
根据《日本书经》记载,当时正值钦明天皇十三年(552年)。
经过贵族苏我氏与物部氏之间崇佛、排佛的斗争。
公元六世纪末佛教正式被日本接受。
推古朝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承认了佛教思想。
随后佛教通过神佛习合的方法,与日本民间固有的信仰相结合,在日本广泛传播开来。
日本奈良朝时期是佛教的鼎盛时期。
平城京成为全国有名的佛教城市。
日本平安时代,皇都迁至平安京(京都)。
这一时期山岳寺院取代城市寺院迅速发展起来。
比睿山的天台宗、高野山的真言宗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两宗分为与国家、贵族相结合的贵族佛教和适应庶民信仰的民间佛教。
佛教思想很快渗透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之中。
日本镰仓时代是庶民佛教的全盛时期。
念佛信仰由净土宗、净土真宗、时宗组成。
融通念佛、大念佛在日本全国范围内展开。
禅宗的临济寺被中央贵族、上层武士所接受。
禅宗的曹洞宗则在各地庶民中间推广。
此外,天台宗的法华经信仰,以日莲宗的形式出现,成为拥有广大信徒的宗教派别。
经过日本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动乱,佛教与民众进一步结合,使自己有了更大的发展。
日本室町时期民间寺院的数量不断增加。
时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佛教派别。
由于莲如的出现,净土真宗也有了很大发展。
与此同时,因贵族保护以金阁(鹿苑寺)、银阁(慈照寺)为代表的禅宗文化,使茶道、花道、造园、能乐等禅式日本文化大大发展了一步。
日本天文十八年(1549)基督教传入日本,由于织田信长烧讨比睿山、德川家康分割东西本愿寺,日本佛教终于失去了昔日的权威。
加之思想界内儒学者、国学者权力排斥佛学,终于导致了1867年激烈的排佛毁释运动,当时佛教大有在日本本土消失之势。
明治二十年(1886)佛教又奇迹般地得以恢复,随着近代佛教研究及以佛教主义为主的学校教育,日本佛教得到日本人的信赖,一直保留到今天。
所谓宗教宗派,有的属于保持同一信仰的集团。
有的则属于研究同一教理、教学的集团。
有的则属于研究同一教理、教学的集团。
隋唐时期佛教东传日本之研究
摘要摘要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主要以佛学交流最为活跃和繁荣,其构成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了佛教在东亚社会的传播,从而为构筑和谐统一的东亚文化圈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但那时主要表现为中国佛教向日本的传播。
本文从历史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佛教之所以能在日本取得突破的原因,以及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过程,分析日本佛教的特征。
东传日本的佛教,并不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单纯的宗教,特化的信仰,而是经过印度、朝鲜特别是中国长时问的吸收沉淀,融合了各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对日本社会政治、宗教、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交流;佛教;传播;影响ⅡABSlliACTAB ST RA CT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 xc h an g e b e tw ee n C hin a and Japan is lasting fo r a long-te rm period.In the Sui and Ta ng dynasties,cultural眈change be tw ee nChin a andis mainly mos t active i n t he Buddhist studies exchange,it Japancon st it ut ed goo d interaction relations bet we e n th e Chinese and Japanese;it spurred the Bu d d h i s m diss emination i n the Eastern Asian;and it laid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c ons tr uct in g ha rm o ni o us u n if ic a ti on East Asian culture circ le.Al thou gh th e cultural exchange iS bidirectional bV an d large,at that time th e m ain p er f or m an ce of cultural e xc h a ng e iS f r om Chinese to Japan.This disserta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 e a s o n w h y B u d dh i s m be ab le Io obtain the breakthrough in Japan thanks fo r the he lp of study historical cultural fr麟communicaUon.At th e same time.this article is also discuss ed Bu dd hi sm's spreadingin Japan and analyzed the Japanese Buddhism’S characteristic,East p ass es o n processJapan。
日本的宗教及道文化介绍
(4)其他宗教
所谓其他宗教,是指除了前述神道、佛教、基督教以外 的宗教。这些宗教有些已经有比较长的历史,但更多的是 近代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创立的,因而也有人将它们称作 “新宗教”。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新宗教” 1951年10月17日,这些宗教团体联合成立了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全国性组织——新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并于1953 年3月 9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新宗 日被政府批准为财团法人。这个联合会(简称“ 联”)代表“新宗教”与神社本厅、教派神道联合会、全 )代表“新宗教” 日本佛教会、日本基督教联合会一起组成了日本宗教界的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 代表性组织——日本宗教联盟。“新宗联”的宗旨是“信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 教自由、宗教合作、政教分离、国民皆信仰”。目前,新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 宗联共有66个团体会员,在全国各大区设有11个“总支 部”,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在各个都道府县和地区设有55个协议会。
神社神道与神社本厅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 神社神道是日本的神道的主体。所谓“神社神 道”,是指以神社为中心的神道。换言之,是指 没有宗教理论或宗教教派基础的、以族缘或地缘 为基础、以神社为中心的崇敬祖先神、氏神、地 域神的信仰。日本几乎每个人口聚集地都至少有 一个神社。至今全国仍 有8万2千余家神社。这些 神社有的祭祀祖先(氏神),有的祭祀地域神, 有的祭祀专门保佑人们某一方面利益的神祗,如 农业丰收的稻荷神、保佑身体健康、生子繁衍后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 代的神等。日本自古有“八百万神”的说法 .
至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200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佛教信徒9409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其中天台宗系统348万人;真言宗系统1270万人;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净土宗系统1950万人;禅宗系统335万人;日莲宗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系统1700万人;奈良佛教系统76万人;未加入横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 向联合组织的所谓“单立宗教法人”中的佛教信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徒(如创价学会等)3730万人。共有寺院等设施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85745处,神职人员204380人。 全日本佛教会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联合体组织,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 下属团体达100余个。日本佛教在全国共有约8万 个寺院或布教所,分别属于各个宗派,其中 有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90%以上属于全日本佛教会及其下属的宗派、团体。
浅谈日本佛教
浅谈日本佛教理工院材料物理11358098 朱旭阳我不是文史类研究者,只是根据少数的资料加自己的理解作出此篇文章,故曰浅谈。
闲话不多说,我先作为一个看客说说佛教在日本有那些特殊,加强我们对日本佛教的认识。
日本佛教最特殊的就是日本的和尚可以吃肉,这在中国那是犯戒滴,当然还有更特殊的,那就是日本的和尚还可以娶妻生子,要是八戒在日本,估计早乐开花了,不知八戒当了净坛使者之后去没去过日本。
还有一个比起中国也比较特别,日本有一亿三千万人口,差不多有九千万人信佛教,而且活着的时候你可以不信佛教,但死后一定要入佛教,要不然死无葬身之地啊(不给办理入葬手续)。
以上几点我觉得都比较奇葩。
日本和尚为啥能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呢,原因在于明治维新时的一道法令----《肉食妻带的解令》,估计与日本人口少有关系。
这部法令一颁布,有些和尚也乐意,可有些不愿意,觉得违背了信念,但是在政府的压制下,其余的也就‘被接受’了,还有极少数的人坚持自己的信念,饱受政府的迫害,可这些人都成为了日本佛教界的大师,如净土宗的福田行戒,真言宗的释云照。
这些来自政府方面的迫害,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了日本佛教大发展的动力。
至于为什么有很多日本人信佛教,我觉得可能和政府有关,明治时期的一种法令,沿用至今,具体我未查证。
讲完上面的内容,大概对日本佛教有了一个概念。
我们再深入的讲一下,稍微说一下日本佛教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一门宗教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不是直接影响的,首先是对这个国家的精神影响,然后是对人民的熏陶,接着就会深刻地影响这个国家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这样间接地去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
说到日本佛教与经济的联系,不得不提及一位大家----铃木正三。
铃木在日本带动的作用,媲与马克思对西方的影响。
日本稻盛和夫以及四大家族百年老店的成功,其活水源头祖师爷正是近代日本企业精神奠基人----铃木正三。
此人以禅的觉悟,呼吁如何缔造一个美好繁盛的社会,以禅的智慧实践如何缔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园。
日本人与佛教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作者:[日]上山大峻/李济沧译日本在公元6世纪左右,正式形成了国家。
我的同事木田知生教授在上次的讲演中,对此有过介绍。
在国家形成的初期,主要是从中国输入了大量文化,如文字、典籍、官僚制度、建筑技术等。
从制度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文化对日本都有绝对性的影响。
在整个日本文化与国家的形成过程当中,如果没有中国文化作为基础,那么日本这个国家也就不会成立。
从这一点来说,日本从中国受到了莫大的恩惠。
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
我本人即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的僧侣,也是研究敦煌出土佛教资料的佛学研究者,所以今天主要想以佛教为中心,与各位谈谈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二、圣德太子与佛教兴隆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产生于印度的宗教。
它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又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与日本。
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大约在公元538年左右,百济国王圣明王将一些佛像和佛教经卷带来日本,也就是说,佛教最初并非直接传自中国。
538年以后,日本人建设了自己的国家,开始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
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574—622)。
他并不是天皇,而是摄政,也就是专门辅佐天皇的人物。
在日本国家的形成以及将佛教定为国教的过程中,圣德太子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今天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他。
圣德太子在日本文化与制度的建设上,贡献极大。
他派遣隋使到中国,从中国输入最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使还处于未开化状态的日本成为一个国家,提高了国际地位。
比如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于是他便从中国引进了文字。
此外还有律令制度,也是圣德太子将其导入日本,创建了日本的官位和官僚制度,等等。
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主要想谈谈圣德太子与佛教的关系。
圣德太子不但学习佛教,还研究佛教,撰有《法华义疏》、《维摩经义疏》、《胜鬘经义疏》等著作。
为什么日本姑娘喜欢嫁给和尚?
为什么日本姑娘喜欢嫁给和尚?最近中原某佛教寺院连续上头条,方丈的花边新闻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有关寺庙到底应该保持清高远离世俗还是泛企业化大力创收的争论近年来在国内从没停止过,显然从传统思想意识上认为和尚就应该安于清贫与赚钱彻底绝缘。
但在日本,这都不是事儿。
寺庙除了传统宗教场所的功能,也是家族世世代代养家糊口的工具,和尚除了传播佛法,赚钱也是日常的工作,日本的和尚不仅赚钱,喝酒、吃肉甚至结婚生子都是天经地义再寻常不过的事。
因为收入高,美女们都争先恐后要嫁给和尚。
日本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京都作为日本的文化古都,分布着大大小小上千座寺庙和神社。
走在古朴典雅的街头经常能看到超凡脱俗的和尚飘然而过,让人觉得仿佛时空交错回到了遥远的古代。
我们的京都之行自然不能少了寺庙,第一站就来到了著名的高台寺。
这座寺庙是丰臣秀吉的夫人为思念亡夫于1606年修建的,在修建过程中还得到了德川家康的资助。
楼台亭阁,日式庭院,非常秀丽典雅。
车还没到高台寺,导游说高台寺的住持大和尚会出来接待我们,领队张哥很兴奋地说:“这个大和尚我熟啊,一起喝过酒,还在上海唱过歌”。
立刻车内大伙笑成一片,这明显是个“花和尚”啊接我们的大和尚来了,还真是相当有型,完全可以出演《新水浒》里的鲁智深吧。
俺又把人家归类到“花和尚”去了,罪过啊罪过大和尚镜头感颇强,面对众人的相机喜笑颜开碰到漂亮MM也毫不怯场,聊得热火朝天啊呵呵,看到这,你不会真以为大师真是个“花和尚”吧?的确,按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认识,酒肉财色都是佛门禁忌,作为出家人一定要远离,和尚一旦沾染这些当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和尚”。
但在日本,和尚不仅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在明治维新后甚至还能娶妻生子,过着和普通人一样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所以,以后你如果在日本的寺庙里看到和尚拖家带口也别惊讶,这是日本佛教所允许的。
和尚,在日本更像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就是传播佛教和处理人们日常生活中跟佛教有关的事情。
从“即身成佛”解读日本人的灵魂信仰
从“即身成佛”解读日本人的灵魂信仰发布时间:2021-03-22T09:23:51.490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作者:黄芳[导读] 日语中的“即身成佛”来源于佛教中真言密教立教修行的目标,为了救济众生,通过断食、苦行以及土中禅定三个步骤实现“生身成佛”,即不改变现在的肉体,就能够成为真真正正的佛。
山东潍坊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黄芳 261000摘要:日语中的“即身成佛”来源于佛教中真言密教立教修行的目标,为了救济众生,通过断食、苦行以及土中禅定三个步骤实现“生身成佛”,即不改变现在的肉体,就能够成为真真正正的佛。
自古以来,由于人们对死亡的不安、恐惧以及追求佛教中死后的永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信仰和祭奠仪式。
众所周知,日本人在悼念亡者灵魂的祭祀方面非常具有仪式感,从忌日祭祀和盂兰盆节便可见一斑。
灵魂是看不见的载体,它表现在人的精神状态、信仰上,意识形态和潜移默化的意识流上。
日本人坚信灵魂确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灵魂不灭”深信不疑。
本文通过探讨佛教仪式“即身成佛”的形成过程、背后的宗教根源,结合日本独特的遗体崇拜现象分析“即身成佛”与灵魂观之间的联系,尝试解读其独特的灵魂信仰。
关键词:即身成佛灵魂信仰遗体崇拜一、 “即身成佛”的认识及其形成“即身成佛”是佛教用语,又可称作“现身成佛”“现世成佛”“即心菩萨”等,日语中的“即身佛”既指“即身成佛”该仪式,也指通过“即身成佛”的僧侣。
对于“即身成佛”的解释意义由于典故的出处不同在语感上稍有差异,一般是指不改变现在的肉体,而成为真正的佛。
由于受到佛教影响,日本人普遍认为死后任何人都可以成佛(或者通过生者的供养成佛),但保持肉身成佛实际操作艰巨异常,因为要保持活着的状态成佛十分不易。
如果将死亡以时间为单位来划分,应该是生→濒临死亡→死亡,任何人都是保持肉身死亡。
“即身佛”作为日本奇俗,根据历史考证多存在于江户时期,目前日本国内对于“即身佛”木乃伊的数量尚未有明确数据。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佛教在日本的发展及其影响作者:谭亚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4期摘要:日本佛教是以中国佛教为母胎,6世纪佛教被传入日本之后,便开始渐渐地在日本生根发芽。
佛教与日本的傳统宗教习俗融合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式佛教,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
关键词:佛教;日本;无常观;生死观作者简介:谭亚楠(1992-),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B9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4--01一、序论佛教与日本传统文化及其传统宗教习俗进行融合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日本社会中,并逐步深入到日本社会各个阶层。
自从佛教被日本朝廷认可之后,日本便开始加强其基础建设。
其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以及大大地增强了国力。
另外,本文将会简单论述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适应了日本不同的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其特有的佛教文化。
最后本文将会分析这些宗派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佛教成为日本民众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并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现在,佛教在日本民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地位。
二、本论1、佛教的传来在中国佛教于后汉时期传入国内,在中国进行了发展与变化之后,于6世纪传入日本。
佛教经由朝鲜半岛逐渐被引进日本,现在在日本佛教已经有1400年的历史。
最初,百济的圣明王向日本派遣使者并献上释迦牟尼的铜像以及经书,由此佛教开始被传入日本。
但是此时神道教作为日本的国教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佛教只能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而被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苏我氏为了在朝堂上获得政治权利利用佛教与物部氏展开了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苏我氏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从此看出在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在日本政界发挥作用。
2、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佛教在日本得以发展离不开圣德太子、圣武天皇、空海、最澄、法然等人的贡献,可以说他们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为了佛教的兴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后来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演进——对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创新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演进——对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创新胡晶佛教源于印度,两汉时期传入了中国,公元6世纪中期才经中国通过朝鲜半岛传入了日本。
在漫长的岁月里通过吸取中国佛教的精华,加上融会贯通日本本土特色,形成了独具日本色彩的佛教文化。
日本佛教的本土化演进,是对中国佛教的一种创新性的传播。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
在这当中,佛教充当着重要的纽带的作用。
日本佛教文化的渊源来自于中华文明。
佛教发源于印度,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在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结合后发展成为中国民族宗教之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佛教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自此,佛教作为一种复合的文化载体,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日本佛教在其演进的过程中与日本古代的思想文化形态乃至政治制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日本佛教本土化的演进是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创新。
1日本佛教的传入与早期发展日本学术界一般认为钦明天皇13年,即公元552年百济圣王派使者赴日,进献佛像、佛经等,标志着佛教开始传入日本。
佛教进入日本,便与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围绕在天皇周围的统治者分为两派,以苏我氏为首的革新派支持佛教的传播,而以物部氏为代表的保守派竭力阻止佛教传播。
物部氏利用日本发生疾疫,称佛教的传播招致了“国神”发怒,奏请下诏禁止佛教的传播。
双方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最终以苏我氏的胜利而告终,因而佛教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日本广泛传播佛教的推动者是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摄政时期,佛教已在上层社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圣德太子本人也对佛、道、儒三教有很深的造诣,加上当时朝廷内忧外患、皇室力量薄弱。
圣德太子意识到只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才能解决这一危机。
于是颁布了融合儒、佛二思想的《宪法十七条》,强调“以和为贵”、“以礼为本”,提倡效忠天皇,要求臣民“笃敬三宝”。
强调佛教作为治国育民之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佛教在日本的发展。
日本人信仰
日本人信仰日本现有人口一亿两千八百万,但是据官方统计,全日本的宗教信徒超过了两亿。
其中神道超过一亿人,佛教为9600余万人,基督教为146万人,还有形形色色的新兴宗教信徒。
导致这个统计结果的原因就是日本人兼信两种以上宗教的人很多,许多人往往既是神道的信徒,有事佛教的信徒。
人们在出生结婚等喜庆的日子,都要到神社举行仪式;丧失一般按照佛教仪式,火化后将墓地安在思源的也不少。
另外,每年年初的昔年已是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和丰收的祈年祭庆祝丰收的秋祭祈求本地的保护神保佑地方平安的镇守祭等都与神道有关,而春分区分以及盂兰盆会是的扫墓祭祖等于佛教有关的节日也不少。
而且,除了一些具体点额分工以外,日本的神道和佛教都具有保佑平安健康幸福繁荣的功能。
日本是一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不仅有神道佛教基督教,还有为数甚多的民间宗教,而且信仰孔孟思想的人也不再少数,而且各种宗教并不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而是并存而立的。
神道----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大和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中心就是神道,也可以说日本的民族文化就是广义上的神道。
在神道中基本上不谈论死,因此有人说神道是关于生的宗教。
与此有关,日本人在出生的时候参拜神宫,在神前举行结婚仪式,但绝对不会在神社举行丧葬仪式。
日本人也不太考虑未来,不相信转世和来世的理论,他们可以说是彻底的现实主义者。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就是神的展现,没有必要再想象比现实更美好的世界,充实地度过一生就是人生的最大意义。
他们也根本不考虑死后上天堂或者入地狱的问题,不上天,不入地,墓地就是永久的居住地,但灵魂仍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是日本人的主要世界观。
神道崇尚明净正直、真心诚意等,代表了日本人基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神道崇尚白色,表示洁净、清明,这是神道中的主要思想。
因此,神职人员穿的衣服是白色的,神社里也挂着许多白色纸条。
但中国人感到亲切的和视为崇高的是黄色和红色,只有在丧事时才多用白色,所以去神社最能感到中日两国文化的距离。
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与艺术表现
日本佛教文化的影响与艺术表现日本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从佛教传入日本以来,对日本社会、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日本的宗教信仰,更为日本的艺术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文化与艺术紧密相连,成为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符号。
首先,日本佛教文化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修身养性、慈悲为怀,这种价值观念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日本的社会道德观念中,慈悲、宽容与尊重他人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以慈悲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促使日本社会形成了和谐、宽容的氛围。
同时,佛教教义中的“无我”思想也对日本人的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普遍具有谦虚、低调的品质,他们习惯于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后。
这种无私的精神在日本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其次,佛教文化对日本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佛教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为了日本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寺庙的建筑、佛像的雕塑、壁画的绘制等都体现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例如,日本著名的金阁寺就是佛教寺庙建筑的杰作之一,其金碧辉煌的外观和精美的内部装饰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此外,佛教艺术还对日本的绘画、陶瓷、花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艺术的审美观念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追求简约、自然的表现方式,这种审美理念渗透到了日本的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日本风格。
另外,佛教文化还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佛教经典的传入丰富了日本的文学创作,成为了日本文学的重要题材和灵感源泉。
佛教故事、佛教思想在日本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例如,日本著名的《源氏物语》中就融入了佛教的思想,通过对生死、轮回等主题的描绘,展示了佛教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佛教的影响还体现在日本的戏剧艺术中,如能剧、歌舞伎等。
这些戏剧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剧情发展等都受到了佛教教义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佛教戏剧风格。
总之,日本佛教文化对日本社会、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肃清佛教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
日本肃清佛教的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在日本历史上,佛教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以来,一直深受日本社会的欢迎。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为日本人民带来了安慰、指引和内心的宁静。
尽管如此,佛教在日本也曾经历过一段肃清的历史。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历史背景明治维新是19世纪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一。
这个时期,日本国内的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开始强调现代化与西方文明的融合,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传统社会的结构。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日本社会也变得日益不稳定。
不断涌入的西方思想和文化激发出了年轻一代的反对声音,他们主张彻底改革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在这种情况下,佛教成为了一种很容易被批判的目标。
人们普遍认为,佛教只是一种传统的、保守的信仰体系,对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没有任何贡献。
此外,随着明治政府不断推行宗教政策,宗教机构和实践活动也被限制,这也为佛教的肃清提供了条件。
宗教思想佛教一直是日本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中心。
然而,在19世纪末,一种新的思想流派开始在日本兴起,这就是所谓的“国粹主义”,他们宣扬日本精神和文化,并反对佛教以及其他外来的宗教。
国粹主义者认为,佛教并不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它只会影响和破坏日本人的思想和价值观。
他们强调日本人应该回归自己的本源和传统,才能发扬光大日本文化。
由此可见,日本肃清佛教的事件,并不是他们突然间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了特定历史背景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结论尽管历史和思想因素都促使日本人在19世纪末期对佛教进行了肃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佛教的价值和重要性。
现代的日本社会,佛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日本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
日本宗教
PART
日本佛教
日本佛教简介 日本佛教北传佛教之一,从西域三十 六国传入唐朝,再经唐朝传入日本,已有 1400余年的历史。 日本在统计上约约7万5000座寺院、 30万尊以上的佛像。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寺 院法隆寺,以及最古老的佛典古文书都保 留在日本。 现在日本佛教的概略,根据文化厅编 纂的“宗教年鉴”等统计,现在日本的佛 教徒大半属于镰仓佛教。净土宗系的宗派 和日莲宗系的宗派占绝大比例,以大乘佛 教占大多数。
日本佛教历史
佛教进入日本后的早期传播并非一帆风顺。 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以及朝廷内部利益 对立的政治集团的斗争都给佛教的传播设置了 层层障碍。 与注重现世生活的享乐、具有咒术性质的 泛神信仰——— 神道教不同, 佛教的根本义蕴 “在于它的人生观, 在于它对人生的独特价值判 断, 即以为人生的意义是苦 , 人生的理想在于断 除现实生活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佛教所宣传的消极厌世思想, 世事皆“空”、 放弃今生以求来世的主张, 都使得它在传播之初 难以得到日本社会的认同。
日本人生活中的神道教文化
日本人一般在出生30至100天内,都 会被父母带领参拜神社,在3、5、7岁的 11月15日所谓七五三节要参拜神社,升 学、结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但平时求 签、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葬礼也要 佛教和尚主持。每个神社门前有一个叫 做“鸟居”的日本牌坊,正殿门楣上挂 一铃铛,悬一粗绳,参拜者先要拉动粗 绳,再大声鼓掌以惊动神灵,然后双手 合一默默祈祷。一般不用下跪,但进入 殿内须脱鞋。因日本大学升学竞争相当 激烈,每年高考时,都有大批学生到神 社祈祷。神社不设立灵牌。具有重要任 务的神社,一般称为神宫。
日本佛教
奈良寺
佛教和日本艺术关系的研究
VoI 4 . No. 19
■ 文化 与艺术
佛教和 日本艺术关系的研 究
师 敏 2 ,
(. 1 西北大学 中东所 ,陕西 西安 7 0 6  ̄2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7 ) 10 9 . 1 0 1
摘 要 :佛教传入 日本 以后 ,经过长 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创造 了丰富多彩的具有 日本特色 的文化 。即: 佛教在 日本 哲学、 日本文 学艺术、 日本人 的伦 理道 德、 日本 的科 学技 术等领域都结 出了丰硕 的果实 。近年来 , 将佛教作 为一种 文化 ,来研 究佛教与文化千丝万缕 的联系的论文层 出不穷,硕果累累 。在此 以介绍佛教 与 日本 艺术关系的研究成果 为主 ,并 以近 2 0年来 中国大 陆的佛教研究 为重 点,从佛教与 日本音乐 、 日本建筑 、茶道 花 道等三个方面对研究概况试作评述 。 关键词 :佛教 ; 日本 ;艺术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9 8 B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7 X(0 90 — 190 0 84 2 2 0 )40 0 —4 收稿 日期 :20 —4 1 0 90 .1 作者简介 :师 敏 (9 2 17 一)女,陕西西安人 、西北大学 中东所世 界史 专业博士研究 生,世界宗教与 文 化方 向。西 安电子科 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
日本古代文化对现代宗教的影响
日本古代文化对现代宗教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充满着古老文化和传统的国家,这些古代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
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神道教和佛教,这两者对于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神道教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尊重,崇拜各种自然神灵。
这种信仰对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日本人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尊重在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中仍然存在。
许多日本人仍然参拜神社,向神明祈求健康、幸福和好运。
此外,神道教的影响还体现在日本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中。
日本人注重和谐、尊重和纪律,这些价值观在日本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
其次,佛教是在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的,对于日本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
佛教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转世轮回,提倡修行和解脱。
佛教的影响在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中仍然存在。
例如,佛教寺庙在日本各地随处可见,许多日本人仍然参拜佛寺,祈求平安和幸福。
此外,佛教的教义也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禅宗的修行方式,如冥想和禅定,对于日本人的心理健康和内心平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佛教的教义也影响了日本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慈悲、无私和谦卑。
除了神道教和佛教,日本的古代文化还对其他宗教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和武道,都融入了宗教元素。
茶道强调内心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花道强调美学和生命的短暂,武道强调修行和自我控制。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中仍然存在,并且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
总结起来,日本古代文化对现代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神道教和佛教作为日本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宗教信仰,塑造了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神道教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与尊重,佛教强调人生的苦难和解脱。
这些宗教信仰在现代日本的宗教信仰中仍然存在,并且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此外,日本的古代文化还通过传统艺术形式对现代宗教信仰产生了影响。
互鉴视角下的日本神佛关系辨析
互鉴视角下的日本神佛关系辨析日本的神佛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日本文化、宗教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神道和佛教两种宗教共存多个世纪,它们互相影响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关系。
神道起源于日本原始宗教,强调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神道神明被认为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守护者,它们居住在神社中。
神道并没有明确的教义和宗教仪式,它的核心价值是崇拜和尊重神明。
神社是神道信仰的中心,它们是神明与人类之间的连接桥梁。
佛教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也对日本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脱离轮回、追求解脱和境界提升。
佛教教派众多,包括天台宗、真言宗、禅宗等。
在日本,佛教庙宇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寺庙里供奉着佛像,并进行佛教仪式和修行。
在日本的神佛关系中,神道和佛教两者互相补充和融合。
许多神社和寺庙同时供奉着神明和佛像。
这种现象在日本文化氛围中广泛存在,尤其在乡村地区更加明显。
一些神道仪式和节日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日本的新年、盂兰盆节等。
神道和佛教的信仰和仪式也常常交织在一起。
在互鉴视角下,可以看到神道和佛教之间的相互影响。
佛教对于神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仪式和信仰上。
佛教的仪式与神道的崇拜相结合,共同构成了祭祀活动。
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式也渗透到了神道信仰中,给予了它更深层的内涵。
而神道对于佛教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上。
神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灵。
这与佛教对于世界的禅悟和平等观念相契合。
神道的祖先崇拜与佛教的亡灵敬仰也有相似之处。
日本的神佛关系是一种互相补充和融合的关系。
神道和佛教相互影响,互相借鉴,共同构成了日本独特的宗教和文化景观。
这种关系不仅在宗教信仰和仪式上有体现,也渗透到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
神佛关系的辨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产生于印度的宗教。它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又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半岛与日本。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记载,大约在公元538年左右,百济国王圣明王将一些佛像和佛教经卷带来日本,也就是说,佛教最初并非直接传自中国。538年以后,日本人建设了自己的国家,开始直接从中国输入佛教。说到日本接受佛教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圣德太子(574—622)。他并不是天皇,而是摄政,也就是专门辅佐天皇的人物。在日本国家的形成以及将佛教定为国教的过程中,圣德太子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今天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他。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东大寺,大佛就建造在中央这座巨大的建筑物里。附近的这一个小型建筑物叫做正仓院,里面收藏了许多7-8世纪的奈良时代从中国引进的文物。这是正仓院的外景,1000多年前建造的这个建筑物至今没有任何变化。因为那时没有空调和调湿器,所以花了很大功夫,用一种木头搭建的方法来调节空气,防止湿气的进入。
刚才我曾提到,日本人从中国带回了壁画的纸型、锦缎等工艺技术。这里我还想进一步推测,很有可能是中国的工匠直接来到日本来在日本建造了这尊佛像。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大家都知道,敦煌石窟的墙壁上,描绘有唐代的飞天,形式非常流畅,那种在天空飞舞的形象,十分生动、精采。现在大家再看这幅法隆寺的飞天的照片,与敦煌的在形象上虽然有点不太一样,但两者在构思和意境上却可以说异曲同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法隆寺是受到了敦煌飞天画像技术的影响,而且工笔如此细腻,图像如此相似,都不能不使人感到,极有可能是中国的工匠来到日本直接描绘这些飞天的。有鉴于此,对上述佛像的营建,也可以作出同样推测。
在众多的文化中,对日本人的精神形成有着巨大影响的是佛教与儒家思想。我本人即是日本佛教净土真宗西本愿寺派的僧侣,也是研究敦煌出土佛教资料的佛学研究者,所以今天主要想以佛教为中心,与各位谈谈佛教思想、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意识,又是如何在当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中发挥作用的?
二、 圣德太子与佛教兴隆
圣德太子不但学习佛教,还研究佛教,撰有《法华义疏》、《维摩经义疏》、《胜鬘经义疏》等著作。由于当时日本的技术水平还不够,所以就从中国和朝鲜请来了许多工匠,在全国大修寺院。日本最古老的一座寺院是奈良的法隆寺,据说便是圣德太子请人修建的。法隆寺的建筑物样式、使用的材料历经1400年,没有一点变化。它有一座五重塔,里面据说藏有释迦牟尼的佛骨。塔的屋檐的形状是平移的,这与现在中国寺院建筑物的屋檐有所不同。中国寺院的屋檐一般是向上翘起,而日本则是自然的下滑,这点不同是非常显著的。大家如果有机会去日本观光,请一定去法隆寺看看。
从圣德太子到鉴真,他们所做的都是尽可能把中国的佛教传到日本,教给日本人。除了圣德太子和鉴真,还有两位人物值得一提:一位是最澄(767—822),他开创了天台宗;还有一位是空海(774—835),他是真言宗的祖师,他们也都竭尽全力,将中国的佛教带到了日本。
佛教传到日本以后,并非一直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就像佛教在中国经历了许多变迁一样,传入日本的佛教也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13世纪以后,出现了亲鸾(1173—1262)、日莲(1222—1282)等人,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索,构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佛教。有关日本佛教的历史与现状,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我在下面只准备从两个方面谈谈佛教对日本的影响。
《宪法十七条》第一条便提倡“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讲求调和,不要争斗(无忤)。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让人和人不要斗争呢?紧接着在第二条中,就提到了这一方法,即“笃敬三宝”,只要遵照佛教的教义,用佛教的思想去修行,就能达到这一境界。
为什么要遵照佛教教义呢?这是因为佛教乃“四生之终归,万国之极宗”,亦即世界万物的最终目标,世界各国最根本的思想。当时的上国——隋王朝,也是非常崇佛的,所以圣德太子要求人们遵守佛教。第二条中,还有这么一句话,“人鲜尤恶,能教从之。其不归三宝,何以直枉”。人本来没有那么坏,即使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只要遵照佛教之教,就会变好。
这幅绵缎的图像非常对称,上面还织有汉字“花树对鹿”,根据这位专家的判断,既有汉字,又强调了对称,在当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只有在中国的长安才能见到。同一个人在长安的作坊里制做的锦缎,一件在吐鲁番,另一件却在日本飞鸟时期(6世纪末—8世纪初)的法隆寺,简直是相隔万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此,有的历史研究者推想,罩在木乃伊头上的锦缎残片,可能是当时建立在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国(450—640)国王麹伯雅从朝贡的长安带回高昌的(609)。可是另外一幅又是怎么传到日本去的呢?当时日本曾派遣好几位遣隋使访问中国的隋朝,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位叫小野妹子(607、609年两次遣隋),于是有学者便推测,或许是小野妹子把这件锦缎带回了日本。
三、圣德太子的《宪法十七条》
在上面,我主要介绍了佛教是如何传到日本,有哪些人做了什么样的贡献等等。至于谈到佛教对于日本人的精神影响,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圣德太子的《宪法十七条》,一是禅宗。首先来看前者。
圣德太子虽然醉心于研究佛教,但不要忘记他同时还是一个摄政官员,是一位政治人物。把佛教定为日本的国教,这是他所做的第一项工作。而第二项工作,就是如何才能将佛教变成日本人的伦理道德基础,如何使官员和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教的教义?为此,圣德太子特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汇编了17条,称其为《宪法十七条》。《宪法十七条》成于604年,文章现在都保存了下来,内容并非全都是佛教,还涉及到了儒家思想。这里主要介绍其中关于佛教的几条。
还有一位人物,也必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鉴真和尚(688—763)。他是扬州人,后来到了日本。这张照片就是鉴真去世前,弟子们为他建造的一尊像,大家都知道他是失明的人,所以像的眼睛也是闭着的。鉴真五次东渡日本,都失败了,最后第六次取得了成功(754)。在去日本之前,他已经失明,但还是下定决心要去日本,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鉴真在佛教传播上的贡献,尽人皆知,这里不拟多谈。只有一点,这就是他在医学方面的知识十分丰富。他不是医生,但对中草药非常有研究,到日本后,去山川田野采集中草药,因为失明,只有用鼻子判断草药的功效,就这样把中草药的知识传给了日本人。所以在日本,不限于僧侣,就是卖中草药的人对鉴真也非常尊敬,他们要捐款,也都要捐到鉴真和尚的寺院里。
圣德太子在日本文化与制度的建设上,贡献极大。他派遣隋使到中国,从中国输入最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使还处于未开化状态的日本成为一个国家,提高了国际地位。比如当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于是他便从中国引进了文字。此外还有律令制度,也是圣德太子将其导入日本,创建了日本的官位和官僚制度,等等。今天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主要想谈谈圣德太子与佛教的关系。
这张照片里的弥勒佛像,藏于圣德太子所修建的一座寺院里,作深思状。这种类型的佛像在中国或是韩国都有很多,可以证明圣德太子为了从中国、朝鲜输入佛教,是花了极大心力的。圣德太子死后约一百年,在奈良营建了拥有日本最大佛像的东大寺。当时在敦煌以及山西的大同,都有十分巨大的佛像。这股营建大佛的风潮也传到了日本,东大寺的大佛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两幅锦缎,一件由麹伯雅带回高昌国,另一件则由小野妹子带去日本,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有理由的。大家看这幅法隆寺藏锦缎,图像上织有四匹马,在骑马者中有一人头戴皇冠。这个皇冠很特别,不是中国的。根据史料判断,戴皇冠的人是位于现在伊朗地区的一个古代王朝的国王,翻译成中文叫珂思路二世,在位时期是公元589年到628年。上面的锦缎就是专门为珂思路二世制做的。有些学者认为,当时的伊朗人并没有制做这种锦缎的技术,所以便派人到中国,请长安的工匠完成了上述锦缎,时间大约在6世纪末7世纪初,刚好与麹伯雅朝贡及小野妹子至长安的时期一致。
这张据说是圣德太子年轻时的一幅肖像画。由于圣德太子在佛教上的贡献,所以尽管日本有很多宗派,有很多寺院,但几乎所有的宗派对圣德太子都非常崇敬,这幅画像,一般寺院都可以见到他的画像。我是僧人,也有自己的寺院。在我的寺院里,就有一幅圣德太子的画像。这张是圣德太子成人后的画像。日本纸币,面额最大的是一万圆。旧版一万圆纸币上,印的就是圣德太子的头像。现在用的是新版,上面印的是福泽谕吉(1835—1901)。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当时西亚、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发达的。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这张照片是刚才介绍的法隆寺的一幅壁画,虽然曾经被火烧过一次,但还是非常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画的中央是释迦牟尼,两旁是观音。
现在大家看的是敦煌千佛洞第220号洞窟的壁画。最早发现这幅壁画的是平山郁夫(1930—),他是中日交流协会的会长,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他到了敦煌,又去了法隆寺,看到这两幅画除了颜色稍微不同以外,在构图上极其相似。当时画这种壁画需要一个工艺,就是先用纸做出一张纸型,把它贴在墙上,然后根据纸型进行描画。为什么法隆寺与敦煌的两幅壁画如此相似呢?有位学者的观点令平山先生十分赞同,这就是敦煌与法隆寺的壁画可能用的是同样的纸型。这与刚才介绍的锦缎事例一样,都是从中国产生的文化技术、工艺技术传到了中亚、西亚和日本,都反映了当时的东西文化交流是以中国为中心进行的,而且也十分繁盛。
到公元594年,圣德太子把佛教定为国教,让日本人将自己的伦理道德建立在佛教之上,这是他的一项功绩。由于在佛教、文化制度、官僚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巨大贡献,使圣德太子成为日本人最为尊敬的历史人物。
在简单地介绍了圣德太子以后,下面我想谈一下日本是怎样从中国引进佛教文化的。这里想举两个和我的研究有关的例子。首先这是一件在位于丝绸之路上的吐鲁番发现的锦缎残片,发现当时,是遮盖在一具木乃伊脸上的。而这一件则是在唐代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现收藏于法隆寺的“四骑狮子狩文锦”锦缎,形状比较完整。大家可以看到,分别出自两个地方的绵缎,在图象和花纹上却非常相似。日本有位从事染织业的专家对两件锦缎进行比较后,认为完全是同一个人用同一种技法制做的。因为这位专家是搞织染的,根据他的经验,好比每个人的指纹都不相同,这两件锦缎也只有同一个人才能织出,如果换了别人,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他认为这是同一个人制做的两幅锦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