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及解析

初二数学上期末试卷及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且a+b+c=10,a+c=8,则b的值为()A. 1B. 2C. 3D. 4解析:由a+c=8,得b=10-(a+c)=2。

故选B。

2. 若x²+4x+4=0,则x的值为()A. 2B. -2C. 1D. -1解析:由x²+4x+4=(x+2)²=0,得x=-2。

故选B。

3. 若a、b、c是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且a+b+c=12,b+c=8,则a的值为()A. 2B. 3C. 4D. 5解析:由b+c=8,得b=4。

由a+b+c=12,得a+c=8,即2c=8,得c=4。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b-a=c-b,即a=2。

故选A。

4. 若x=1+√2,y=1-√2,则x+y的值为()A. 0B. 2C. -2D. 4解析:由x=1+√2,y=1-√2,得x+y=2。

故选B。

5. 若m、n、p是等比数列的前三项,且m+n+p=12,n²=4,则m的值为()A. 2B. 3C. 4D. 6解析:由n²=4,得n=±2。

由m+n+p=12,得m+p=10。

若n=2,则m+p=10,得m=8,p=2。

若n=-2,则m+p=10,得m=6,p=4。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m/p=n/m,即m²=np。

若n=2,则m²=4,得m=±2。

若n=-2,则m²=-8,无实数解。

故选A。

6. 若x²-2x+1=0,则x的值为()A. 1B. -1C. 0D. 2解析:由x²-2x+1=(x-1)²=0,得x=1。

故选A。

7. 若a、b、c是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且a+b+c=12,b+c=8,则a的值为()A. 2B. 3C. 4D. 5解析:由b+c=8,得b=4。

由a+b+c=12,得a+c=8,即2c=8,得c=4。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b-a=c-b,即a=2。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设m =20,n=(-3)2,p =,q =()-1,则m 、n 、p 、q 由小到大排列为A .p <m <q <nB .n <q <m <pC .m <p <q <nD .n <p <m <q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A .13cmB .6cmC .5cmD .4cm3.有如下命题: ①负数没有立方根;②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一个正数或负数的立方根与这个数同号;④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是1或0. 其中错误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4.用反证法证明:a ,b 至少有一个为0,应该假设( ) A .a ,b 没有一个为0B .a ,b 只有一个为0C .a ,b 至多一个为0D .a ,b 两个都为05.据统计,2011年十·一期间,我市某风景区接待中外游客的人数为89740人次,将这个数字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A .8.97×103B .8.97×104C .9.00×103D .8.97×1056.如图,△ABC 中,AC=25cm ,DE 垂直平分AB ,垂足为E ,交AC 于D ,若△DBC 的周长是35cm ,则BC 边的长为( )A .5cmB .10cmC .15cmD .17.5cm7.(2014•威海)已知点P (3﹣m ,m ﹣1)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8.某超市购进了一批不同价格的皮鞋,下表是该超市在近几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要使该超市销售皮鞋收入最大,该超市应多购( )的皮鞋A .160元B .140元C .120元D .100 9.对于下列各组条件,不能判定的一组是( )A .,,B .,,C .,,D .,,10.下列描述不属于定义的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B .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C .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得到的图形叫做三角形;D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二、判断题11.解方程: (1)(2)x 2-5 =4x12.(本题8分)如下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于D (1) 若AB =5 cm ,BC =3 cm ,求CD 的长(2) 若BD =2,AD =4,求CD 的长13.在制作某种零件时,甲做250个零件与乙做2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相同,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10个零件,则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 14.(本题满分10分)某班为了奖励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班主任派生活委员小明到文具店为获奖的同学买奖品,小明发现,如果买1本笔记本和3支钢笔,则需要19元;如果买2本笔记本和5支钢笔,则需要33元.(1)求购买每本笔记本和每支钢笔各多少元?(2)班主任给小明的班费只有110元,要奖励24名同学每人一件奖品,则小明至少要购买多少本笔记本?15.水平的地面上有两根电线杆,测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只需测这两根电线杆入地点之间的距离即可。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若点在函数(x<0)的图象上,且,则它的图象大致是( )2.下列各组线段中⑴、、;⑵; ⑶;⑷;⑸、、;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组。

A .2B .3C .4D .53.如图,一架25分米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的底部距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的底部将平滑( )A .9分米B .15分米C .5分米D .8分米4.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 ,AD 是角平分线,则“①AD ⊥BC ,②BD=DC ,③∠B=∠C ,④∠BAD=∠CAD”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 D .15.已知直线y=(k –2)x+k 不经过第三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k≠2 B .k>2 C .0<k<2 D .0≤k<26.若正比例函数y =(2-m)x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0B .m>0C .m<2D .m>2 7.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8.下列矩形中,按虚线剪开,既能拼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又能拼出三角形的是()A B C D9.(2012•南长区一模)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若A(1,1),B(2,0),则C点的坐标为()A.(﹣3,﹣2) B.(3,﹣2) C.(﹣2,﹣3) D.(2,﹣3)10.到△ABC的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的().A.三条中线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二、判断题11.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12.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作图.(1)如图1,AF、BE是△ABC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请你作出∠C的平分线.(2)如图2,AC与BD相交于O,且∠DAO=∠BAO=∠CBO=∠ABO,请你作出∠AOB的平分线.1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线)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平面内做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请作出关于轴对称的.(3)写出点的坐标.14.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处,交AD于点E.(1)试判断△BD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求△BDE的面积.15.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4>0解:∵x2﹣4=(x+2)(x﹣2)∴x2﹣4>0可化为(x+2)(x﹣2)>0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①②解不等式组①,得x>2,解不等式组②,得x<﹣2,∴(x+2)(x﹣2)>0的解集为x>2或x<﹣2,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2﹣4>0的解集为x>2或x<﹣2.解答下列问题:(1)一元二次不等式x2﹣25>0的解集为;(2)分式不等式的解集为;(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x2﹣3x<0.三、填空题16.如图,已知▱OABC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x=1和x=4上,O是坐标原点,则对角线OB长的最小值为.17.已知点A (a ,b )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a ,-12),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 是(5,b ),则A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18.分解因式:3a +3b =___________19.若点P (1﹣m ,m )在第一象限,则(m ﹣1)x >1﹣m 的解集为 .20.若a ≠0,则。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数学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二上数学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

A.(2,3)B.(2,3)C.(2,3)D.(2,3)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2厘米,腰长是8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A. 20B. 28C. 36D. 44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10B. 15C. 20D. 254.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首项是2,公差是3,那么第五项是()。

A. 11B. 12C. 13D. 145. 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厘米。

A. 8πB. 16πC. 32πD. 64π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边长的根号2倍。

()3.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任意两项的差都是公差。

()4. 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腰长的两倍。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____度。

2.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____倍。

3.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首项是a,公差是d,那么第n项是____。

4. 一个圆的面积是半径的____倍。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腰长的____倍。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 简述正方形的性质。

3. 简述等差数列的性质。

4. 简述圆的性质。

5. 简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厘米,腰长是8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3.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首项是2,公差是3,求第五项。

4. 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5.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8厘米,腰长是5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说明如何利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某特警对为了选拔“神枪手”举行射击比赛,最后由甲、乙两名战士进入决赛,两人各射靶10次,经过统计计算,甲、乙两名战士的总成绩都是99.68环,甲的方差是0.28,乙的方差是0.2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成绩比乙的成绩稳定B .乙的成绩比甲的成绩稳定C .甲、乙两人成绩的稳定性相同D .无法确定谁的成绩更稳定 2.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k 、b 的值为( )A .k >0, b >0B .k >0, b <0C .k <0, b >0D .k <0, b <0 3.下列标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4.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 .2,3,5B .3,4,6C .4,5,7D .5,6,85.在ΔABC 和ΔDEF 中,已知∠C=∠D ,∠B=∠E ,要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添加条件( )A .AB=EDB .AB=FDC .AC=FD D .∠A =∠F . 6.若把分式中的x 、y 都扩大2倍,则分式的值 ( )A .扩大为原来的2倍B .不变C.缩小为原来的2倍D.缩小为原来的4倍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则它的底角为()A.100° B.80° C.40° D.100°或40°8.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9.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对某班50名同学视力情况的调查B.对元宵节期间市场上汤圆质量情况的调查C.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质量情况的调查D.对重庆嘉陵江水质情况的调查10.已知a,b都是正数,化简,正确的结果是()A. B. C. D.二、判断题11.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12.计算:(1);(2)13.如图,点E,F在BC上,AB=DC,∠A=∠D ,∠B =∠C .求证:BE =FC.14.如图,已知是的边上一点,,交于点,若,求证:。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3分)的计算结果是()A .2B .9C .6D .32.(3分)下列曲线中,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A .B .C .D .3.(3分)如图,在▱ABCD 中,∠B =70°,若AB =AC ,则∠ACD 的大小为()A .110°B .80°C .60°D .40°4.(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B .C .D .5.(3分)如图,在△ABC 中,∠ABC =90°,∠A =30°,O 为AC 的中点,若BC =10,则点O 与点B 的距离是()A .20B .10C .D .56.(3分)某次演讲比赛中,小东同学在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的成绩(百分制)如表: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分数908085若对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分别赋权5,3,2,则小东同学此次演讲比赛的平均成绩(百分制)是()A .80B .85C .86D .907.(3分)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连接EF.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四边形AEFD是菱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A.AB⊥AD B.∠BAD=60°C.AD=EF D.CD=2AD8.(3分)下面的三个问题中都有两个变量:①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汽车的剩余路程y与行驶时间x;②将一些相同的练习册摞在一起,这些练习册的总厚度y与本数x;③将水箱中的水匀速放出,直至放完,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与放水时间x.其中,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二、填空题(共24分,每题3分)9.(3分)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0.(3分)已知函数y=(k﹣3)x+1,y随x的增大而增大,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k的值.11.(3分)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接AC和BC.分别取AC,BC的中点D,E,测得D,E两点间的距离为30m,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m.12.(3分)甲、乙两台包装机同时包装糖果,从中各抽取5袋,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单位:g)并绘制如下统计图.如果甲、乙包装机这5次包装糖果的质量的方差分别为,,那么(填“>”,“=”或“<”).13.(3分)如图,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是(﹣3,0),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0(k ≠0)的解集为.14.(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6,将矩形ABCD 沿AE 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则CF 的长为.15.(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 =120°,点B 的坐标为(0,﹣2),则菱形ABCD 的面积是.16.(3分)某校初二(1)班负责学校种植园的黄瓜、茄子两块菜地,定期选派学生完成菜地的打理工作,打理内容包括A (施肥),B (除草),C (浇水)三项,要求如下:①其中项目A ,B 顺序可以交换,但项目C 必须放在最后完成;②每块菜地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人进行打理;③每块菜地每项完成时间如表:项目时间(分钟)菜地ABC黄瓜菜地15129茄子菜地18159现有该班3名同学打理菜地,小明只负责项目A,小亚只负责项目B,小红只负责项目C,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若这3人只完成黄瓜菜地的打理,则需要分钟;若这3人完成两块菜地的打理,则最少需要分钟.三、解答题(共52分,第17-20题,每题5分,第21-23题,每题6分,第24-25题,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5分)计算:.18.(5分)如图,在▱ABCD中,分别过点B,D作AC的垂线,垂足为E,F.求证:BE=DF.19.(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A(1,0),B(0,﹣2).(1)求k,b的值;(2)若函数y=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交点为C,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并直接写出△OBC的面积.20.(5分)北京园博园是一个集园林艺术、文化景观、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城市公园.小田和小旭在北京园博园游玩,两人同时从永定塔出发,沿相同的路线游览到达国际展园,路线如图1所示.记录得到以下信息:a.小田和小旭从永定塔出发行走的路程y1和y2(单位:km)与游览时间x(单位:min)的对应关系如图2:b.在小田和小旭的这条游览路线上,依次有4个景点,从永定塔到这4个景点的路程如表:景点济南园忆江南北京园锦绣谷路程(km)12 2.53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条游览路线上,永定塔到国际展园的路程为km;(2)小田和小旭在游览过程中,除永定塔与国际展园外,在相遇(填写景点名称),此时距出发经过了min;(3)下面有三个推断:①小旭从锦绣谷到国际展园游览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②小旭比小田晚到达国际展园30min;③60min时,小田比小旭多走了.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21.(6分)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CE∥BD,DE∥AC.(1)求证:四边形OCED是矩形;(2)连接BE,若AC=2,,求BE的长.22.(6分)为了解某校八年级学生的环保知识学习的情况,从八年级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男生、女生各15人进行环保知识测试,获得了他们的测试成绩(百分制),并对成绩的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所抽取的八年级男生的环保知识测试成绩的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分数60≤x<7070≤x<8080≤x<9090≤x≤100频数2373其中,在80≤x<90的成绩的数据有:81,82,84,85,85,85,85.b.所抽取的八年级男生、女生的环保知识测试成绩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男生82m n女生828186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表中m,n的值;(2)在所抽取的男生中,记环保知识测试成绩高于他们的平均分的人数为p1.在所抽取的女生中,记环保知识测试成绩高于她们的平均分的人数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3)假设该校八年级学生都参加此次测试,其中男生有150人,估计男生测试成绩不低于85分的人数(直接写出结果).23.(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由函数y=﹣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小于一次函数y=kx+b的值,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24.(7分)如图,E是正方形ABCD边BC上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E,过点A作AE的垂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F.(1)求证:AE=AF;(2)连接BF,DE,取BF中点P,连接AP并延长,交DE于点H,依题意补全图形.直接写出∠AHE 的大小,并证明.25.(7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线段MN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若∠MPN=90°,PM=PN,则称点P是线段MN的“关联点”.已知点A(0,2),B(﹣2,0),C(0,﹣2),D(2,0).(1)点E在线段BC上.①如图,当点E是线段BC的中点时,在点G1(﹣2,1),G2(1,0),G3(2,﹣2)中,线段AE的“关联点”是;②当点E在线段BC上运动时,点G是线段AE的“关联点”,直接写出点G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2)点F在四边形ABCD的边上运动(点F不与点A重合),点H(﹣1,h),点K(1,h+2),若线段HK上存在线段AF的“关联点”,直接写出h的取值范围.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分析】求出的结果,即可选出答案.【解答】解:=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注意:==3.2.【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如果在一个变化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函数的定义,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AC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CAB的度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B=70°,AB=AC,∴∠ACB=∠B=70°,∴∠CAB=180﹣2×70°=40°,∵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CD=∠CAB=4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A选项、C选项和D选项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加法运算对B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2,原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B.与不能合并,原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D.=原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知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题的关键.5.【分析】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在△ABC中,∠ABC=90°,∠A=30°,∴AC=2BC,∵BC=10,∴AC=20,∵O为AC的中点,∴BO=AC=10,即点O与点B的距离是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分析】根据题目中的数据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得小东同学此次演讲比赛的平均成绩,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86(分),即小东同学此次演讲比赛的平均成绩是86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7.【分析】先证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由CD=2AD,CD=2DF,可得DF=AD,可判定四边形AEFD 是菱形.【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E,F分别是AB,CD的中点,∴DF=CD,AE=AB,∴DF=AE,∴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当CD=2AD时,则AD=DF,∴四边形AEFD是菱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8.【分析】①根据汽车的剩余路程y随行驶时间x的增加而减小判断即可;②根据练习册总厚度与本数关系判断即可;③根据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随放水时间x的增大而减小判断即可.【解答】解:汽车从A地匀速行驶到B地,根据汽车的剩余路程y随行驶时间x的增加而减小,故①符合题意;本数越多厚度越厚,故②不符合题意;将水箱中的水匀速放出,直至放完,根据水箱中的剩余水量y随放水时间x的增大而减小,故③符合题意;所以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的是①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掌握函数图象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24分,每题3分)9.【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解得.【解答】解:由题意可得,∴x﹣1≥0,∴x≥1,故答案为:x≥1.【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列出不等式求解.10.【分析】根据一次函数y=(k﹣3)x+1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可知k﹣3>0,然后求出k的取值范围,再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k的值即可.【解答】解:∵一次函数y=(k﹣3)x+1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k﹣3>0,解得k>3,∴k的值可以是4,故答案为:4(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1.【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点D,E分别为AC,B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AB=2DE,∵DE=30m,∴AB=60m,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甲的平均数是:=(98+101+99+100+102)+5=100;∴甲的方差是[(98﹣100)2+(101﹣100)2+(99﹣100)2+(100﹣100)2+(102﹣100)2]=2;乙的平均数是:=(102+97+100+98+103)÷5=100;乙的方差是:15[(102﹣100)2+(97﹣100)2+(100﹣100)2+(98﹣100)2+(103﹣100)2]=5.2;∵甲的方差<乙的方差,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差,掌握方差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x轴于点A(﹣3,0)可知,当x>﹣3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上方,故可得出结论.【解答】解:∵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x轴于点(﹣3,0),由函数图象可知,当x>﹣4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上方,∴kx+b>0的解集是x>﹣3.故答案为:x>﹣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利用数形结合求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分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得AD=BC=6,AB=CD=4,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6,EF=DE,在Rt△ABF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2,则CF=BC﹣BF.【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AD=BC=6,AB=CD=4,∵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AF=AD=6,EF=DE,在Rt△ABF中,BF==2,∴CF=BC﹣BF=6﹣2,故答案为:6﹣2.【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15.【分析】由B点坐标求得OB,再解Rt△OAB,求得OA,进而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得AC、BD,最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求得结果.【解答】解:∵点B的坐标为(0,﹣2),∴OB=2,∵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ABO=∠ABC=60°,∵∠AOB=90°,∴OA=OB•tan60°=2,∴AC=2OA=4,BD=2OB=4,=AC•BD=8,∴S菱形ABCD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解直角三角形求得对角线的长度.16.【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若这3人只完成黄瓜菜地的打理,需要15+12+9=36(分钟);若这3人完成两块菜地的打理,需要最少的时间安排如下:小明先给黄瓜菜地施肥,同时小亚给茄子菜地除草,用时15分钟,然后小明给茄子菜地施肥,用时18分钟,同时小亚给黄瓜菜地除草,用时12分钟,然后小红给黄瓜菜地浇水,用时9分钟,最后小红给茄子菜地浇水,用时9分钟,所以最少用时为:15+12+9+9=45(分钟).故答案为:36,4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所给的规则合理安排工作顺序.三、解答题(共52分,第17-20题,每题5分,第21-23题,每题6分,第24-25题,每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分析】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再算加减,即可解答.【解答】解:=﹣++﹣1=4﹣++﹣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DC∥AB,DC=AB,得到∠DCF=∠BAE,由垂直的定义得到∠CFD =∠AEB=90°,由AAS推出△ABE≌△CDF,即可证明BE=DF.【解答】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C∥AB,DC=AB,∴∠DCF=∠BAE,∵DF⊥AC,BE⊥AC,∴∠CFD=∠AEB=90°,在△ABE和△CDF中,,∴△ABE≌△CDF(AAS),∴BE=DF.【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ABE≌△CDF.19.【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解;(2)求得C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题意得:,解得:,∴k=2,b=﹣2;(2)由,解得,∴C(2,2),==2.∴S△OBC【点评】本题是两条直线相交问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三角形面积,求得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1)看图2中函数图象的最高点对应的y的值即为永定塔到国际展园的路程;(2)看图2中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对应的y的值对应表格中哪个景点,x的值对应哪个时间即可得到相遇地点和出发的时间;(3)①根据图2找到小旭从锦绣谷到国际展园游览行走的路程和时间,即可判断出平均速度;②根据图2两个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所对应的x的值,相减即可得到小旭比小田晚到的时间;③易得小旭第60分钟时,行走了2km,求得小田的速度后,进而算出第60分钟时行走的路程,即可判断小田比小旭多走的路程.【解答】解:(1)由图2可得: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所对应的y的值为4,∴永定塔到国际展园的路程为4km.故答案为:4;(2)由图2函数图象的交点可得:当游览时间为45分钟时,小田和小旭在距离永定塔2km处相遇,即忆江南处相遇.故答案为:忆江南,45;(3)①小旭从锦绣谷到国际展园游览的过程中,所走的路程为4﹣3=1(km),所用的时间为120﹣90=30(min),∴平均速度是km/min.∴①错误,不符合题意.②∵小田第90分钟时到达国际展园,小旭第120分钟时到达国际展园,∴小旭比小田晚到达国际展园30min.故②正确,符合题意;③由题意得:小田的速度为:=(km/min).∴第60分钟时行走的路程为:×60=(km).∵小旭第60min时,走了2km,∴小田比小旭多走了﹣2=(km).故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②③.【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决本题需要先理解函数图象中纵轴和横轴表示的意义.21.【分析】(1)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即可得出结论;(2)依据矩形的性质以及菱形的性质,即可得到DE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BE的长.【解答】(1)证明:∵CE∥BD,DE∥AC,∴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OD⊥OC,∴四边形OCED是矩形;(2)解:∵四边形OCED是矩形,∴OC=DE=1,OD=CE=,∴Rt△BDE中,BE===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判定以及菱形的性质,掌握菱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分析】(1)由题意知,中位数为从小到大依次排序里的第8位数,落在80≤x<90,即m=84,85出现了4次,次数最多,即n=85;(2)由题意知,P1=5+3=8,由女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1,可知有7个人的成绩大于或等于81,此时P2≤7,进而可得P2≤P1;(3)由题意知,样本中不低于85分的人数有7人,根据150×,计算求解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知,中位数为从小到大依次排序里的第8位数,落在80≤x<90,即m=84.85出现了4次,次数最多,即n=85;(2)P2≤P1,理由如下;由题意知,P1=5+3=8,女生成绩的中位数为81,∴有7个人的成绩大于或等于81,此时P2≤7,∴P2≤P1;(3)由题意知,样本中不低于85分的人数有7人,150×=70(人),:估计男生测试成绩不低于85分的人数为70人.【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利用中位数进行决策,利用平均数进行决策,用样本估计总体、熟练掌握中位数,众数,利用中位数进行决策,利用平均数进行决策,用样本估计总体是解题的关键.23.【分析】(1)根据平移的规律即可求得.(2)根据点(﹣4,﹣4)结合图象即可求得.【解答】解:(1)函数y=﹣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y=﹣x+1;(2)把x=﹣2代入y=﹣x+1,求得y=3,∴函数y=mx(m≠0)与一次函数y=x﹣1的交点为(﹣2,3),把点(﹣2,3)代入y=mx,求得m=,∵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大于一次函数y=﹣x+1的值,∴﹣≤m≤﹣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一次函数与系数的关系,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24.【分析】(1)证明△ABE≌△ADF(ASA),可得结论;(2)结论:∠AHE=90°,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DAJ=∠CDE,可得结论.【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ABE=∠ADC=90°,∵AE⊥AF,∴∠EAF=∠BAD=90°,∴∠BAE=∠DAF,在△ABE和△ADFA中,,∴△ABE≌△ADF(ASA),∴AE=AF;(2)解:图形如图所示:结论:∠AHE=90°.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FH,AB=CD,∴∠ABP=∠JFP,∵点P是BF的中点,∴BP=PF,在△ABP和△JFP中,,∴△ABP≌△JFP(ASA),∴AB=FJ,∴FJ=CD,∴DF=CJ,∵△ABE≌△ADF,∴BE=DF=CJ,∵BC=CD,∴CE=DJ,在△ADJ和△DCE中,,∴△ADJ≌△DCE(SAS),∴∠DAJ=∠CDE,∵∠CDE+∠ADH=90°,∴∠DAH+∠ADH=90°,∴∠AHD=90°,∴∠AHE=90°.【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5.【分析】(1)①先画图,直接按照相定义进行计算判断即可;②如图,作AE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G,交AE于N,过B作BG⊥x轴,交垂直平分线于G,过A作x轴的平行线交BG于H,证明G为AE的关联点,G为AE的关联点,再证明△AHG≌△AOG,可得AH=AO=2,再进一步解答即可;(2)如图,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可得AF的关联点是以AF为对角线的正方形的另外两个顶点,当最上方的顶点与H重合时,H(1.2);当HK过(1,0)时,则K(1,0),可得h=﹣2,从而可得答案.【解答】解:(1)①如图,∵G1A==G2E,AE=,,∴∠AG1E=90°,∴G1是AE的关联点,同理可得:G2是AE的关联点,G3不是AE的关联点,②如图,作AE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G,交AE于N,过B作BG⊥x轴,交垂直平分线于G,过A 作x轴的平行线交BG于H,∵A(0,2),B(﹣2,0),C(0,﹣2),∴设直线BC为y=mx﹣2,∴﹣2m﹣2=0,解得:m=﹣1,∴直线BC为y=﹣x﹣2,设E(n,﹣n﹣2),而A(0,2),∴N(2,﹣2),设AE的解析式为y=kμx+2,∴mk1+2=﹣n﹣2,解得:,∴AE为,如图,直线PT:y=kx+b;PT⊥PS,∴P(0,b),r(﹣2,0),∴,解得:OS=kb,即S(kb,0),设直线PS为y=cx+b,∴ckb+b=0,解得:,∵GG′⊥AE,结合上面推导可得:,把N(2,﹣2)代入可得:,GG′,当y=0时,x=n+2,∴G′(n+2,0)∴AG2=(n+2)2+4,EG2=(n+2)2+4,AE2=(n+4)2+n2=2n2+8n+16,∴AG=EG,AG2+EG2=AE2,∴∠AGE=90°,∴G为AE的关联点,同理可得:G为AE的关联点,∴∠GAG′=90°,四边形AGEG′为正方形,∴AG=AG′,∴∠HAO=∠GAG′=90°,∠AHG=∠AOG'=90°,∴∠HAG=∠OAG′,∵AG=AG′,∴△AHG≌△AOG′(SAS),∴AH=AO=2.∴此时G的横坐标为﹣2,当E与B重合,G′的横坐标为O,当E与C重合,G′的横坐标为2,当点E在线段BC上运动时,点G是线段AE的“关联点”,点G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t=﹣2或0≤t≤2;(2)如图,∵A(0,2),B(﹣2,0),C(0,﹣2),D(2,0),由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可得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F的关联点是以AF为对角线的正方形的另外两个顶点,∴当最上方的顶点与H重合时,H(﹣1,2);当HK过(1,0)时,则K(1,0),第14页(共14页)h +2=0,解得:h =﹣2,∴线段HK 上存在线段AF 的“关联点”,h 的取值范围为:﹣2≤h ≤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几何应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熟练的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题是关键。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测试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下列各实数是无理数的是()A.B.C.3. D.﹣π2.(2分)二元一次方程2y﹣x=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是该方程的解的是()A.B.C.D.3.(2分)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个内角之比为1:1:2 B.三条边之比为1:2:C.三条边之比为5:12:13 D.三个内角之比为3:4:54.(2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0D.等角的补角相等5.(2分)请估计的值在()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6.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度.A.70 B.65 C.60 D.557.(2分)现在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七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则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A.42岁,14岁B.48岁,16岁C.36岁,12岁D.39岁,13岁8.(2分)如果m是任意实数,那么点M(m﹣5,m+2)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9.(2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P为斜边AB上一点,PF⊥BC于点F,PE⊥AC于点E.若S△APE=7,S△PBF=2,则PC的长为()A.5 B.3C. D.310.(2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位置可能是()A.B.C.D.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2.(2分)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13.(﹣2)2的平方根是.14.直线y=2x+1与y=﹣x+4的交点是(1,3),则方程组的解是.15.(2分)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8,则这个两位数是.16.(2分)如图,一长方体底面宽AN=5cm,长BN=10cm,高BC=16cm.D为BC的中点,一动点P从A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移动到D点的最短距离是.17.(2分)若直线y=k x+b平行于直线y=﹣2x+3,且过点(5,9),则其解析式为.18.(2分)如图,在一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6的坐标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4分)19.计算:(﹣2)×﹣6(2)解方程组:.20.(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是A(﹣4,1),B(﹣2,1),C(﹣2,3).(1)作△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作△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图形△A2B2C2;(3)如果△ABC与△ABD全等,则请直接写出点D坐标.21.(8分)丽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某校学生会在全校1900名学生发起了“心系丽水”若捐款活动,为了解捐款情况,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捐款情况,并用调查排水数据绘制了如图统计图,根据相关信息解答系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人,图①中的值是.(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22.(10分)某工厂工人的工作时间为每月25天,每天8小时,每名工人每月有基本工资400元.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工人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可得到报酬0.75元;每生产一件B种产品,可得到报酬1.40元,如表记录了工人小王的工作情况:生产A种产品件数生产B种产品件数合计用工时间(分钟)1 1 353 2 85(1)求小王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和一件B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求小王每月工资额范围.23.(8分)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GD=90°,且∠1=∠D,∠2=∠A.求证:FB∥EC.24.(10分)小明和小亮在9:00同时乘坐由甲地到乙地的客车,途经丙地时小亮下车,处理个人事情后乘公交返回甲地;小明乘客车到达乙地;30分钟后乘出租车也返回甲地,两人同时回到甲地,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所用时间为x分钟,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图象,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千米,客车的速度是千米/时;(2)小亮在丙地停留分钟,公交车速度是千米/时;(3)求两人何时相距28千米?25.(12分)如图所示,AB∥CD,直线EF与AB相交于点E,与CD相交于点F,FH是∠EFD的角平分线,且与AB相交于点H,GF⊥FH交AB于点G(GF>HP).(1)如图①,求证:点E是GH的中点;(2)如图②,过点E作EP⊥AB交GF于点P,请判断GP2=PF2+HF2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1)的条件下,过点E作EP⊥EF交GF于点P,请猜想线段GP、PF、HP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2分)下列各实数是无理数的是()A.B.C.3. D.﹣π【考点】无理数.【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A、=是有理数,故A错误;B、是有理数,故B错误;C、3.是有理数,故C错误;D、﹣π是无理数,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2.(2分)二元一次方程2y﹣x=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是该方程的解的是()A.B.C.D.【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一次方程(组)及应用.【分析】把各项中x与y的值代入方程检验即可.【解答】解:A、把x=0,y=﹣代入方程得:左边=﹣1,右边=1,不相等,不合题意;B、把x=1,y=1代入方程得:左边=2﹣1=1,右边=1,相等,符合题意;C、把x=1,y=0代入方程得:左边=﹣1,右边=1,不相等,不合题意;D、把x=﹣1,y=﹣1代入方程得:左边=﹣3,右边=1,不相等,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3.(2分)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三个内角之比为1:1:2 B.三条边之比为1:2:C.三条边之比为5:12:13 D.三个内角之比为3:4: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A是直角三角形,D不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B、C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三个内角之比为1:1:2,因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三个角分别为45°,45°,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B、三条边之比为1:2:,因为12+22=()2,其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C、三条边之比为5:12:13,因为52+122=132,其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所以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D、三个内角之比为3:4:5,因为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公式得三个角中没有90°角,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2分)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和0D.等角的补角相等【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利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可对A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B进行判断;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对C进行判断;根据补角的定义对D进行判断.【解答】解:A、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C、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负无理数,所以C选项为假命题;D、等角的补角相等,所以D选项为真命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2分)请估计的值在()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3<<4,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可得答案.【解答】解:由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即3<<4,都减1,得2<﹣1<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3<<4是解题关键.6.如图,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度.A.70 B.65 C.60 D.5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先由垂直的定义,求出∠PEF=90°,然后由∠BEP=50°,进而可求∠BEF=140°,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EFD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EFP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EPF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EP⊥EF,∴∠PEF=90°,∵∠BEP=50°,∴∠BEF=∠BEP+∠PEF=140°,∵AB∥CD,∴∠BEF+∠EFD=180°,∴∠EFD=40°,∵FP平分∠EFD,∴=20°,∵∠PEF+∠EFP+∠EPF=180°,∴∠EPF=7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7.(2分)现在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七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5倍,则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A.42岁,14岁B.48岁,16岁C.36岁,12岁D.39岁,13岁【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可设儿子现在的年龄是x岁,则父亲现在的年龄是3x岁,根据等量关系:7年前父亲的年龄=7年前儿子的年龄×5,依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儿子现在的年龄是x岁,依题意得:3x﹣7=5(x﹣7).解得x=14.则3x=42.即父亲和儿子现在的年龄分别是42岁,14岁.故选:A.【点评】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由年龄的倍数问题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8.(2分)如果m是任意实数,那么点M(m﹣5,m+2)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考点】点的坐标.【分析】根据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可得答案.【解答】解:m>5时,m﹣5>0,m+2>0,点位于第一象限,故A不符合题意;m=5时点位于y轴;﹣2<m<5时,m﹣5<0,m+2>0,点位于第二象限,故B不符合题意;m=﹣2时,点位于x轴;m<﹣2时,m﹣5<0,m+2<0,点位于第三象限,故C不符合题意;M(m﹣5,m+2)一定不在第四象限,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9.(2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P为斜边AB上一点,PF⊥BC于点F,PE⊥AC于点E.若S△APE=7,S△PBF=2,则PC的长为()A.5 B.3C. D.3【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45°,证出四边形PECF是矩形,得出PF=CE,证出△APE和△B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AE=PE,BF=PF,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得出PE2=14,CE2=PF2=4,由勾股定理求出PC的长即可.【解答】解:∵△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A=∠B=45°,∵PF⊥BC于点F,PE⊥AC于点E,∴∠PFB=∠PEA=90°,四边形PECF是矩形,∴△APE和△BP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F=CE,∠PEC=90°,∴AE=PE,BF=PF,∵S△APE=AE•PE=PE2=7,S△PBF=PF•BF=PF2=2,∴PE2=14,CE2=PF2=4,∴PC===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勾股定理求出PC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2分)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的位置可能是()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作答.【解答】解:当k>2时,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1,3象限,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1,2,3象限;当0<k<2时,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1,3象限,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1,2,4象限;当k<0时,正比例函数y=kx图象经过2,4象限,一次函数y=(k﹣2)x+k的图象2,3,4象限;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问题,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当k>0时,直线经过第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经过第二、四象限.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11.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可以求出x的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解得:x≤2.故答案是:x≤2.【点评】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2.(2分)一组数据﹣1,0,2,4,x的极差为7,则x=6或﹣3.【考点】极差.【分析】分别当x为最大值和最小值时,根据极差的概念求解.【解答】解:当x为最大值时,x﹣(﹣1)=7,解得:x=6,当x为最小值时,4﹣x=7,解得:x=﹣3.故答案为:6或﹣3.【点评】本题考查了极差的知识,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13.(﹣2)2的平方根是±2.【考点】平方根.【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2)2的值,然后开方运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2)2=4,它的平方根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14.直线y=2x+1与y=﹣x+4的交点是(1,3),则方程组的解是.【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利用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易得答案.【解答】解:∵直线y=2x+1与y=﹣x+4的交点是(1,3),∴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组):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15.(2分)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8,则这个两位数是26.【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数字问题.【分析】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为x,十位数字为y,根据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4,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的和为8,列方程组求解.【解答】解:设这个两位数个位数为x,十位数字为y,由题意得,,解得:,则这个两位数为26.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16.(2分)如图,一长方体底面宽AN=5cm,长BN=10cm,高BC=16cm.D为BC的中点,一动点P从A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移动到D点的最短距离是cm.【考点】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分析】将图形展开,可得到AD较短的展法两种,通过计算,得到较短的即可.【解答】解:(1)如图1,BD=BC=6cm,AB=5+10=15cm,在Rt△ADB中,AD==3cm;(2)如图2,AN=5cm,ND=5+6=11cm,Rt△ADN中,AD===cm.综上,动点P从A点出发,在长方体表面移动到D点的最短距离是cm.故答案为:cm.【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熟悉平面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17.(2分)若直线y=kx+b平行于直线y=﹣2x+3,且过点(5,9),则其解析式为y=﹣2x+19.【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得到k=﹣2,然后把(5,9)代入y=﹣2x+b,求出b的值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k=﹣2,把(5,9)代入y=﹣2x+b得﹣10+b=9,所以直线解析式为y=﹣2x+19.故答案为y=﹣2x+19.【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的问题:直线y=k1x+b1(k1≠0)和直线y=k2x+b2(k2≠0)平行,则k1=k2;若直线y=k1x+b1(k1≠0)和直线y=k2x+b2(k2≠0)相交,则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的解析式.也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18.(2分)如图,在一单位长度为1的方格纸上.△A1A2A3,△A3A4A5,△A5A6A7…都是斜边在x 轴上,斜边长分别为2,4,6…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A1A2A3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2,0),A2(1,﹣1),A3(0,0).则依图中所示规律,A2016的坐标是(2,1008).【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析】由于2016是4的整数倍数,故A1﹣﹣A4;A5﹣﹣﹣A8;…每4个为一组,可见,A2016在x轴上方,横坐标为2,再根据纵坐标变化找到规律即可解答即可.【解答】解:∵2016是4的整数倍数,∴A1﹣﹣A4;A5﹣﹣﹣A8;…每4个为一组,∵2016÷4=504…0,∴A2016在x轴上方,横坐标为2,∵A4、A8、A12的纵坐标分别为2,4,6,∴A2016的纵坐标为2016×=1008.故答案为:(2,1008).【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点的坐标,主要是根据坐标变化找到规律,再依据规律解答.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4分)19.计算:(﹣2)×﹣6(2)解方程组:.【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然后合并即可;(2)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解:(1)原式=3﹣6﹣3(2),①+②×5得:13y=13,解得y=1,把y=1代入②中得2x﹣1=1,解得x=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计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也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0.(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坐标是A(﹣4,1),B(﹣2,1),C(﹣2,3).(1)作△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2)作△ABC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图形△A2B2C2;(3)如果△ABC与△ABD全等,则请直接写出点D坐标.【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作图-平移变换.【分析】(1)首先确定A、B、C三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位置,再连接即可;(2)首先确定A、B、C三点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的对应点的位置,再连接即可;(3)首先确定D点位置,然后再写出坐标即可.【解答】解:(1)(2)如图所示:;(3)(﹣4,﹣1);(﹣2,﹣1);(﹣4,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以及关于坐标轴对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正确确定对称点和对应点的位置.21.(8分)丽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某校学生会在全校1900名学生发起了“心系丽水”若捐款活动,为了解捐款情况,学生会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捐款情况,并用调查排水数据绘制了如图统计图,根据相关信息解答系列问题:(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50人,图①中的值是12.(2)求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3)根据样本数据,估计该校本次活动捐款金额为10元的学生人数.【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条形统计图得各组的频数,然后把它们相加即可得到抽样调查的学生的总数,再用16除以50即可得到m的值;(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3根据样本估计总体,用样本中捐款10元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全校捐款10元的百分比,然后计算1900×32%即可.【解答】解:(1)本次接受随机抽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4+16+12+10+8=50(人),m%=×100%=32%;故答案为50;32;(2)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10元;中位数是15元;(3)1900×32%=608(人),答:估计该校捐款10元的学生人数有608人.【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线段长度表示数据,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矩形直条,然后按顺序把这些直条排列起来.从条形图可以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大小,便于比较.也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和众数.22.(10分)某工厂工人的工作时间为每月25天,每天8小时,每名工人每月有基本工资400元.该厂生产A、B两种产品,工人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可得到报酬0.75元;每生产一件B种产品,可得到报酬1.40元,如表记录了工人小王的工作情况:生产A种产品件数生产B种产品件数合计用工时间(分钟)1 1 353 2 85(1)求小王每生产一件A种产品和一件B种产品,分别需要多少时间?(2)求小王每月工资额范围.【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设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要x分钟,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要y分钟,根据等量关系为“1件A,1件B用时35分钟”和“3件A,2件B用时85分钟”,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再进行求解即可.(2)求小王每月工资额的范围,需要求助于函数,由(1)知生产A、B的单个时间,又每月工作总时间一定为25×8×60,所以可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又工资计算方法已知,则可利用一个未知量,去表示另一个未知量,得到函数,进行解答.【解答】解:(1)设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要x分钟,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要y分钟,依题意得:,解得:,答: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要15分钟,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要20分钟.(2)设小王每月生产A、B两种产品的件数分别为m、n,月工资额为w,根据题意得:,即,因为m,n为非负整数,所以0≤m≤800,故当m=0时,w有最大值为1240,当m=800时,w有最小值为1000,则小王每月工资额最少1000元,每月工资额最多1240元.【点评】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1件A,1件B用时35分钟”和“3件A,2件B用时85分钟”,列出方程组,再求解.23.(8分)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GD=90°,且∠1=∠D,∠2=∠A.求证:FB∥EC.【考点】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先由∠AGD=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D=90°,再由∠1=∠D,∠ABF=∠1+∠D,得出∠ABF=2∠D,同理得出∠DCE=2∠A,那么∠DCE+∠ABF=2(∠A+∠D)=180°,根据邻补角定义得出∠ABF+∠DBF=180°,由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到∠DCE=∠DBF,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FB∥EC.【解答】证明:∵∠AGD=90°,∴∠A+∠D=90°,∵∠1=∠D,∠ABF=∠1+∠D,∴∠ABF=2∠D,同理:∠DCE=2∠A,∴∠DCE+∠ABF=2(∠A+∠D)=180°,又∵∠ABF+∠DBF=180°,∴∠DCE=∠DBF,∴FB∥E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邻补角定义,补角的性质,根据条件得出∠DCE=∠DBF是解题的关键.24.(10分)小明和小亮在9:00同时乘坐由甲地到乙地的客车,途经丙地时小亮下车,处理个人事情后乘公交返回甲地;小明乘客车到达乙地;30分钟后乘出租车也返回甲地,两人同时回到甲地,设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千米,所用时间为x分钟,图中折线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图象,根据题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客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亮在丙地停留48分钟,公交车速度是40千米/时;(3)求两人何时相距28千米?【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专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及其应用.【分析】(1)结合图象知,小明乘客车从丙地到乙地用时30分钟,行驶40千米可得客车速度,小明从甲到乙行驶1小时,可得甲乙间距离;(2)小亮在x=30到达丙地,x=78离开丙地,可得停留时间,根据小亮从丙地返回到甲地用时可得公交车速度;(3)两人相距28千米,即y=28,求出AB、DE函数解析式,令y=28可求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当x=30时小明、小亮同时到达丙地,小亮停留在丙地;当x=60时y=40,即小明到达乙地,此时两人间的距离为40千米,∴小明乘客车从丙地到乙地用时30分钟,行驶40千米,∴客车的速度为:40÷0.5=80(千米/小时),∵小明乘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60分钟,速度为80千米/小时,∴甲、乙两地相距80千米.(2)当x=78时小亮从丙地出发返回甲地,当x=138时小亮乘公交车从丙地出发返回到甲地,∴小亮在丙地停留78﹣30=48(分钟),公交车的速度为:40÷1=40(千米/小时).(3)①设AB关系式为:y1=k1x+b1由图象可得A(30,0)、B(60,40),代入得:则,解得,所以AB关系式为:(30≤x≤60),令y1=28,有,∴x=51.②设DE关系式为:y2=k2x+b2,∵(千米),∴D(90,48),由图象可得E(138,0),所以,解得:,所以DE关系式为:y2=﹣x+138 (90≤x≤138),令y2=28,有﹣x+138=28,∴x=110.所以两人在9:51和10:50相距28千米.故答案为:(1)80,80;(2)48,4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及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能力,读懂函数图象各分段实际意义是关键,属中档题.25.(12分)如图所示,AB∥CD,直线EF与AB相交于点E,与CD相交于点F,FH是∠EFD 的角平分线,且与AB相交于点H,GF⊥FH交AB于点G(GF>HP).(1)如图①,求证:点E是GH的中点;(2)如图②,过点E作EP⊥AB交GF于点P,请判断GP2=PF2+HF2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如图③,在(1)的条件下,过点E作EP⊥EF交GF于点P,请猜想线段GP、PF、HP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猜想的结果.【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HF=∠EFH,证得EF=EH,根据∠EFG+∠EFH=90°,∠EGF+∠EHF=90°,得出∠EFG=∠EGF,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EG=EF,即可证得EH=EG,即E为HG的中点;(2)连接PH,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G=PH,在Rt△PF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PH2=PF2+HF2,即可得到GP2=PF2+HF2;(3)延长PE,使PE=EM,连接MH,MF,易证得△GPE≌△HME,从而得出GP=MH,∠1=∠2,进而证得EF垂直平分PM,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PF=MF,在RT△MHF中,MF2=MH2+FH2,即可得到PF2=GP2+FH2.【解答】(1)证明:∵AB∥CD,∴∠EHF=∠HFD,∵FH平分∠EFD,∴∠EFH=∠HFD,∴∠EHF=∠EFH,∴EF=EH,∵∠GFH=90°,∴∠EFG+∠EFH=90°,∠EGF+∠EHF=90°,∴∠EFG=∠EGF,∴EG=EF,∴EH=EG,∴E为HG的中点;(2)连接PH,如图②:∵EP⊥AB,又∵E是GH中点,∴PE垂直平分GH,∴PG=PH,在Rt△PFH中,∠PFH=90°,由勾股定理得:PH2=PF2+HF2,∴GP2=PF2+HF2;(3)如图③,延长PE,使PE=EM,连接MH,MF,在△GPE和△HME中,,∴△GPE≌△HME(SAS),∴GP=MH,∠1=∠2,∵GF⊥FH,∴∠1+∠3=90°,∴∠2+∠3=90°,∵EF⊥PM,PE=EM,∴PF=MF,在RT△MHF中,MF2=MH2+FH2,∴PF2=GP2+FH2.【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找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以下列各数为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1,2,2B. 1,,2C. 4,5,6D. 1,1,2.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M,N的坐标分别为()A. M(2,-1),N(2,1)B. M(2,-1),N(1,2)C. M(-1,2),N(1,2)D. M(-1,2),N(2,1)3.在一次投篮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各进行10次投篮,每人投篮成绩的平均数都是8,方差分别为S甲2=0.24,S乙2=0.42,S丙2=0.56,S丁2=0.75,成绩最稳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4.若a<<b,且a与b为连续整数,则a与b的值分别为()A. 1;2B. 2;3C. 3;4D. 4;55.如图,直线a∥b,下列各角中与∠1相等的是()A. ∠2B. ∠3C. ∠4D. ∠56.估计3的运算结果应在()A. 14到15之间B. 15到16之间C. 16到17之间D. 17到18之间7.下列函数中经过第一象限的是()A. y=-2xB. y=-2x-1C.D. y=x2+28.下列命题错误的个数有()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②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A. 1个B. 2个C. 3个D. 4个9.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A. 90B. 100C. 110D. 12110.在一次800米的长跑比赛中,甲、乙两人所跑的路程s(米)与各自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分别为线段OA和折线OBCD,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的速度保持不变B. 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大C. 在起跑后第180秒时,两人不相遇D. 在起跑后第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1.当a= ______ 时,代数式+1取值最小.12.将直线y=3x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线______.13.如图,直线AB:y=kx+b与直线CD:y=mx+n交于点E(3,1),则关于x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______.14.点A(-2a,a-1)在x轴上,则A点的坐标是______,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15.图(1)中的梯形符合条件时,可以经过旋转和翻折形成图案(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5.0分)16..17.某校计划成立学生社团,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选择一个社团,为了了解学生对不同社团的喜爱情况,学校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我最喜爱的一个学生社团”问卷调查,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在“文学社团”、“科学社团”、“书画社团”、“体育社团”和“其他”五项中选择一项,并将统计结果绘制了如下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表.社团名称人数文学社团18科技社团a书画社团45体育社团72其他b请解答下列问题:(1)a= ______ ,b= ______ ;(2)在扇形统计图中,“书画社团”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为______ ;(3)若该校共有3000名学生,试估计该校学生中选择“文学社团”的人数.18.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为多少?19.为了响应市委和市政府“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幸福商场用3300元购进甲、乙两种节能灯共计100只,很快售完.这两种节能灯的进价、售价如下表:进价(元/只)售价(元/只)甲种节能灯3040乙种节能灯3550(1)求幸福商场甲、乙两种节能灯各购进了多少只?(2)全部售完100只节能灯后,商场共计获利多少元?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2),B(3,1),C(-2,-1).(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A1B1C1;(2)写出对称点A1、B1、C1的坐标;(3)在y轴上找一点Q,使QA+QB最小.21.(1)如图,在△ABC中,∠A=40°,∠B=70°,CD是AB边上的高,CE是∠ACB的平分线,DF⊥CE于F,求∠CDF的度数.(2)计算:(-x)2•x3•(-2y)3+(2xy)2•(-x)3•y22.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坐标轴交于A、B两点,点P是函数y=-x+3(0<x<4)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PM⊥y轴于点M,连接OP.(1)当AP为何值时,△OPM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值;(2)当△BOP为等腰三角形时,试确定点P的坐标.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12+22≠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12+()2=22,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42+52≠6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12+12≠()2,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B.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当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为:a2+b2=c2时,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满足:a2+b2=c2时,则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解答时,只需看两较小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方.2.【答案】D【解析】解:点M在第二象限,那么横坐标小于0,是-1,纵坐标大于0,是2,即M点的坐标为(-1,2);又因为点N在第一象限,那么它的横,纵坐标都大于0,即N的坐标为(2,1).故选:D.先判断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点,进而找相应坐标.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个象限内点的符号,注意先找横坐标,再找纵坐标.3.【答案】A【解析】解:∵S甲2=0.24,S乙2=0.42,S丙2=0.56,S丁2=0.75,,∴S甲2<S乙2<S丙2<S丁2,∴成绩最稳定的是甲,故选:A.根据方差的意义求解可得.本题主要考查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的意义: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4.【答案】B【解析】解:∵4<7<9,∴2<<3,∵a<<b,且a与b是两个连续整数,∴a=2,b=3.故选:B.根据4<7<9,结合a<<b,且a与b为连续整数,即可得出a、b的值.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找出2<<3.5.【答案】C【解析】解:∵a∥b,∴∠2=∠3,又∵∠2+∠1=180°,∠3+∠4=180°,∴∠1=∠4,故选:C.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再根据∠2+∠1=180°,∠3+∠4=180°,即可得到∠1=∠4.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6.【答案】C【解析】解:3=12+3,∵,∴,∴,即3的运算结果应在16到17之间.故选:C.先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然后再进行估算.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近似值问题,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估算,“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中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是解题的关键.A、由k=-2,可得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A不符合题意;B、由k=-2、b=-1,可得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B不符合题意;C、由k=-2,可得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不符合题意;D、由a=1、b=0、c=2,可得出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D符合题意.此题得解.【解答】解:A、∵k=-2,∴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A不符合题意;B、∵k=-2,b=-1,∴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B不符合题意;C、∵k=-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不符合题意;D、∵a=1,b=0,c=2,∴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D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B【解析】解: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正确,不符合题意;②无限不循环小数就是无理数,故原命题错误,符合题意;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正确,不符合题意;④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故原命题错误,符合题意.错误的有2个,故选:B.利用实数的性质、无理数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实数的性质、无理数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不大.9.【答案】C【解析】【分析】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可得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然后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矩形KLMJ的长与宽,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出辅助线构造出正方形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如图,延长AB交KF于点O,延长AC交GM于点P,易得△CAB≌△BOF≌△FLG,∴AB=OF=3,AC=OB=FL=4,∴OA=OL=3+4=7,∵∠CAB=∠BOF=∠L=90°,所以四边形AOLP是正方形,OL=7,所以KL=3+7=10,LM=4+7=11,因此矩形KLMJ的面积为10×11=110.故选:C.10.【答案】B【解析】解:由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保持不变,故选项A正确;甲的速度为:800÷180=4米/秒,乙的平均速度为:800÷220=3米/秒,∵4>3,∴乙的平均速度比甲的平均速度小,故选项B错误;在起跑后第180秒时,甲到达终点,乙离终点还有一段距离,他们不相遇,故选项C正确;在起跑后第50秒时,乙在甲的前面,故选项D正确;故选:B.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1.【答案】-【解析】解:∵代数式+1取值最小时,则取到最小,∴2a+1=0,解得:a=-.故答案为:-.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代数式+1取值最小,则取到最小,进而求出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12.【答案】y=3x+3【解析】解:将直线y=3x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直线:y=3x+3.故答案为y=3x+3.利用一次函数“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即可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图象与平移变换,正确记忆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题关键.13.【答案】【解析】解:∵直线AB:y=kx+b与直线CD:y=mx+n交于点E(3,1),则关于x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故答案为:.利用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进行判断.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使方程组中两个方程同时成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而这一对未知数的值也同时满足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式,因此方程组的解就是两个相应的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14.【答案】(-2,0)(2,0)【解析】解:∵点A(-2a,a-1)在x轴上,∴a-1=0,解得:a=1,∴A(-2,0),∴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0),故答案为:(-2,0)、(2,0).根据x轴上的坐标特点:纵坐标为0可得a-1=0,解出a的值,进而可得A点坐标,再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以及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15.【答案】底角为60°且上底与两腰相等的等腰梯形【解析】试题分析: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求解.从图得到,梯形的上底与两腰相等,上底角为360°÷3=120°,∴下底角=60°,∴梯形符合底角为60°且上底与两腰相等的等腰梯形条件时,可以经过旋转和翻折形成图案(2).16.【答案】解:原式=-2+2-2-2(-1)×1=-2+2-2-2+2-2.【解析】分别进行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化简、绝对值的化简、零指数幂等运算,然后合并.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涉及了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化简、绝对值的化简、零指数幂等知识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关键.17.【答案】解:(1)36;9;(2)90°;(3)估计该校学生中选择“文学社团”的人数是3000×=300(人).【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根据体育社团的人数是72人,所占的百分比是40%即可求得调查的总人数,然后利用百分比的意义求得a和b的值;(2)利用360°乘以对应的百分比求解;(3)用样本估计总体,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求解.【解答】解:(1)调查的总人数是72÷40%=180(人),则a=180×20%=36(人),则b=180-18-45-72-36=9(人).故答案是36;9;(2)书画社团”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是360°×=90°.故答案为90°;(3)见答案.18.【答案】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由题意得:x2+52=(x+1)2,解得:x=12,则x+1=13,答:水深12尺,芦苇长13尺.【解析】首先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则这根芦苇的长度为(x+1)尺,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52=(x+1)2,再解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9.【答案】解:(1)设商场购进甲种节能灯x只,购进乙种节能灯y只,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商场购进甲种节能灯40只,购进乙种节能灯60只.(2)40×(40-30)+60×(50-35)=1300(元).答:商场共计获利1300元.【解析】(1)设商场购进甲种节能灯x只,购进乙种节能灯y只,根据幸福商场用3300元购进甲、乙两种节能灯共计100只,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总利润=每只甲种节能灯的利润×购进数量+每只乙种节能灯的利润×购进数量,即可求出结论.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20.【答案】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由图可得,A1(-1,2)B1(-3,1)C1(2,-1);(3)如图,Q点就是所求的点.【解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A1B1C1;(2)根据△A1B1C1各顶点的位置,写出其坐标即可;(3)连接A1B,交y轴于点Q,则QA+QB最小.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以及轴对称变换的运用,解决问题时注意: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本节所学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21.【答案】解:(1)∵∠A=40°,∠B=70°,∴∠ACB=180°-40°-70°=70°.∵CE是∠ACB的平分线,∴∠BCE=∠ACB=×70°=35°.∵CD⊥AB即∠CDB=90°,∴∠BCD=180°-90°-70°=20°,∴∠DCE=∠BCE-∠BCD=35°-20°=15°.∵DF⊥CE即∠DFC=90°,∴∠CDF=180°-90°-15°=75°;(2)(-x)2•x3•(-2y)3+(2xy)2•(-x)3•y=x2•x3•(-8y3)+4x2y2•(-x3)•y=-8x5y3-4x5y3=-12x5y3.【解析】(1)由DF⊥CE可知,要求∠CDF的度数,只需求出∠FCD,只需求出∠BCE和∠BCD即可;(2)根据整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在三角形中求角度时,通常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22.【答案】解:(1)令点P的坐标为P(x0,y0)∵PM⊥y轴∴S△OPM=OM•PM=将代入得∴当x0=2时,△OPM的面积有最大值S max=,即:PM=2,∴PM∥OB,∴即∵直线AB分别交两坐标轴于点A、B,∴A(0,3),B(4,0),∴OA=3,OB=4,∴AB=5,∴AP=;(2)①在△BOP中,当BO=BP时BP=BO=4,AP=1∵P1M∥OB,∴∴,将代入代入中,得∴P1(,);②在△BOP中,当OP=BP时,如图,过点P作PM⊥OB于点N∵OP=BP,∴ON=将ON=2代入中得,∴点P的坐标为P(2,),即:点P的坐标为(,)或(2,).【解析】(1)先设出点P的坐标,进而得出点P的纵横坐标的关系,进而建立△OPM的面积与点P的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即可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方程的思想和函数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实数0,π,,﹣,中,是无理数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的平方根是±1 B.1的立方根是1C.2是的平方根D.﹣是﹣3的立方根3.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1,﹣2)4.下列点不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的是()A.(5,﹣10)B.(2,﹣1)C.(0,0)D.(1,﹣2)5.如图,在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正方形A,C的面积分别是8,6,则正方形B的面积为()A.10 B.12 C.14 D.18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某条道路统计的某个时段来往车辆的车速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次调查小明统计了25辆车B.众数是8C.中位数是53 D.众数是527.一次函数y=x+1和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3,4),据此可知方程组的解为()A.B.C.D.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2=25°,则∠1的度数为()A.55°B.60°C.65°D.75°9.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A.B.C.D.10.现用190张铁皮制作一批盒子,每张铁皮可做8个盒身或做22个盒底,而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个完整的盒子.问用多少张白铁皮制盒身、多少张白铁皮制盒底,可以使盒身和盒底正好配套.设用x张铁皮做盒身,y张铁皮做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则可列方程是()A.B.C. D.二、填空题: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将长度分别为1cm,2cm,cm的三条小木棒首尾相连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是三角形.12.已知a,b为两个连续整数,且,则a+b=.13.如图所示,数轴上的A点表示的数是.14.把厚度相同的字典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已知字典的离地高度与字典本数成一次函数,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给出下列结论:①每本字典的厚度为5cm;②桌子高为90cm;③把11本字典叠成一摞,整齐地放在这张桌面上,字典的离地高度为205cm;④若有x本字典叠成一摞放在这张桌面上,字典的离地高度为y(cm),则y=5x+85.其中说法正确的有(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5.计算:(﹣2)×﹣6.16.解方程组:.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7.已知点A(m+2,3)和点B(m﹣1,2m﹣4),且AB∥x轴.(1)求m的值;(2)求AB的长.18.如图,CD平分∠ACB,DE∥BC,∠AED=52°,求∠EDC的度数.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9.如图,在Rt△ABC中,∠C=90°,把AB对折后,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1)若∠A=25°,求∠BDC的度数;(2)若AC=4,BC=2,求BD.20.如图,直线y=与x轴交于点A,与直线y=2x交于点B.(1)求点B的坐标;(2)求△AOB的面积.六、本题满分12分21.八(1)班组织了一次汉字听写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其比赛成绩如下表(10分制):甲队7 8 9 10 10 10 10 9 9 8乙队7 7 8 9 10 10 9 10 10 10(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分.(2)计算甲队的平均成绩和方差.(3)已知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队.七、本题满分12分22.某市因道路建设需要开挖土石方,计划每小时挖掘土石方540m3,现决定向某租赁公司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来完成这项工作,租赁公司提供的挖掘机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租金(单位:元/台•时)挖掘土石方量(单位:m3/台•时)甲型挖掘机120 80乙型挖掘机100 60(1)若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共8台,恰好完成每小时的挖掘量,则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各需多少台?(2)如果每小时支付的租金不超过850元,又恰好完成每小时的挖掘量,那么共有哪几种不同的租用方案?八、本题满分14分2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后休息,与甲车相遇后,继续行驶.设甲、乙两车与B地的路程分别为y甲(km),y乙(km),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h),y甲,y乙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乙车休息了h;(2)求乙车与甲车相遇后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两车相距40km时,直接写出x的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实数0,π,,﹣,中,是无理数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无理数.【专题】计算题.【分析】有理数包括整数,分数,无理数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只有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解答】解:0为整数,是有理数,π为无理数,是分数是有理数,﹣=﹣2,是整数是有理数,是无理数,故共有2个无理数.故选:B.【点评】题目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学生理解这个知识点,即可以求出此类题目.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的平方根是±1 B.1的立方根是1C.2是的平方根D.﹣是﹣3的立方根【考点】立方根;平方根.【分析】分别结合平方根以及立方根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A、1的平方根是±1,正确,不合题意;B、1的立方根是1,正确,不合题意;C、2是4的算术平方根,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是﹣3的立方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与平方根,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3.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1,﹣2)【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点P(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1,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两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难度较小.4.下列点不在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的是()A.(5,﹣10)B.(2,﹣1)C.(0,0)D.(1,﹣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分别把各点代入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行检验即可.【解答】解:A、∵当x=5时,y=﹣10,∴此点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B、∵当x=2时,y=﹣4≠﹣1,∴此点不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正确;C、∵当x=0时,y=0,∴此点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D、∵当x=1时,y=﹣2,∴此点在函数图象上,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如图,在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正方形A,C的面积分别是8,6,则正方形B的面积为()A.10 B.12 C.14 D.1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分析】运用正方形边长相等,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EDF=∠HFG,然后证明△EDF≌△HFG,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来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由于A、B、C都是正方形,所以DF=FH,∠DFH=90°;∵∠DFE+∠HF G=∠EDF+∠DFE=90°,即∠EDF=∠HFG,在△DEF和△HGF中,,∴△ACB≌△DCE(AAS),∴DE=FG,EF=HG;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DF2=DE2+EF2=DE2+HG2,即S B=S A+S C=8+6=1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和勾股定理,关键是证明△DEF≌△HGF.6.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某条道路统计的某个时段来往车辆的车速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次调查小明统计了25辆车B.众数是8C.中位数是53 D.众数是52【考点】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分析】先根据图形确定一定车速的车的数量,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解答】解:小明统计了2+5+8+6+4+2=27辆车,∵将这27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第14个数是52,∴这些车辆行驶速度的中位数是52.∵在这27个数据中,52出现了8次,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些车辆行驶速度的众数是5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条形图,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求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一次函数y=x+1和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3,4),据此可知方程组的解为()A.B.C.D.【考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由于函数图象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因此联立两函数所得方程组的解,即为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解答】解:∵一次函数y=x+1和一次函数y=2x﹣2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3,4),∴x=3,y=4就同时满足两个函数解析式,则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即的解.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关键是掌握方程组的解就是两函数图象的交点.8.如图,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2=25°,则∠1的度数为()A.55°B.60°C.65°D.75°【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得到∠3=65°,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2+∠3=90°,∴∠3=65°,∵AB∥CD,∴∠1=∠3=6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熟记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一次函数y=x+k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判定k<0,由此可以推知一次函数y=x+k的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且经过第一、三象限.【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k<0,∴一次函数y=x+k的图象与y轴交于负半轴,且经过第一、三象限.观察选项,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中系数及常数项与图象位置之间关系.解题时需要“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10.现用190张铁皮制作一批盒子,每张铁皮可做8个盒身或做22个盒底,而一个盒身和两个盒底配成一个完整的盒子.问用多少张白铁皮制盒身、多少张白铁皮制盒底,可以使盒身和盒底正好配套.设用x张铁皮做盒身,y张铁皮做盒底,可以使盒身与盒底正好配套,则可列方程是()A.B.C. D.【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由题意可知:制盒身的铁皮+制盒底的铁皮=190张;盒底的数量=盒身数量的2倍.据此可列方程组求解即可.【解答】解:设x张铁皮制盒身,y张铁皮制盒底,由题意得.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是正确列出方程组的关键.二、填空题:本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1.将长度分别为1cm,2cm,cm的三条小木棒首尾相连成一个三角形,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12+22=()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只要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断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2.已知a,b为两个连续整数,且,则a+b=7.【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分析】因为32<13<42,所以3<<4,求得a、b的数值,进一步求得问题的答案即可.【解答】解:∵32<13<42,∴3<<4,即a=3,b=b,所以a+b=7.故答案为:7.【点评】此题考查无理数的估算,利用平方估算出根号下的数值的取值,进一步得出无理数的取值范围,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常用方法.13.如图所示,数轴上的A点表示的数是﹣1.【考点】实数与数轴.【分析】根据数轴可以得到BD、DC的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C的长度,从而可以得到BA 的长度,进而可以得到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解答】解:如下图所示,BD=3,CD=1,则BC=,∴BA=BC=,点A表示的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实数与数轴、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14.把厚度相同的字典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已知字典的离地高度与字典本数成一次函数,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给出下列结论:①每本字典的厚度为5cm;②桌子高为90cm;③把11本字典叠成一摞,整齐地放在这张桌面上,字典的离地高度为205cm;④若有x本字典叠成一摞放在这张桌面上,字典的离地高度为y(cm),则y=5x+85.其中说法正确的有①④(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设桌子高度为xcm,每本字典的厚度为ycm根据题意列方程组求得x、y的值,再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设桌子高度为xcm,每本字典的厚度为ycm,根据题意,,解得:,则每本字典的厚度为5cm,故①正确;桌子的高度为85cm,故②错误;把11本字典叠成一摞,整齐地放在这张桌面上,字典的离地高度为:85+11×5=140cm,故③错误;若有x本字典叠成一摞放在这张桌面上,字典的离地高度y=5x+85,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的应用能力,根据题意列方程组求得桌子高度和每本字典厚度是解题关键.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5.计算:(﹣2)×﹣6.【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首先根据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然后化简二次根式计算.【解答】解:原式==3﹣6﹣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无理数的运算法则与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一样的.在进行根式的运算时要先化简再计算可使计算简便.16.解方程组:.【考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析】先把方程组中的方程化为不含分母的方程,再用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求解即可.【解答】解:原方程组可化为,①+②得,9x=9,解得x=1,把x=1代入①得,5﹣3y=﹣3,解得y=,故方程组的解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7.已知点A(m+2,3)和点B(m﹣1,2m﹣4),且AB∥x轴.(1)求m的值;(2)求AB的长.【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AB∥x轴,可以知道A、B两点纵坐标相等,解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m 的值;(2)由(1)求得m值求出点A、B坐标,由A、B两点横坐标相减的绝对值即为AB的长度.【解答】解:(1)∵A(m+2,3)和点B(m﹣1,2m﹣4),且AB∥x轴,∴2m﹣4=3,∴m=.(2)由(1)得:m=,∴m+2=,m﹣1=,2m﹣4=3,∴A(,3),B(,3),∵﹣=3,∴AB的长为3.【点评】题目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性质,题目较为简单.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灵活运用点的特征.18.如图,CD平分∠ACB,DE∥BC,∠AED=52°,求∠EDC的度数.【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B,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即可.【解答】解:∵DE∥BC,∠AED=52°,∴∠ACB=∠AED=52°,∵CD平分∠ACB,∴∠ECD=∠ACB=26°,∴∠EDC=26°.【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9.如图,在Rt△ABC中,∠C=90°,把AB对折后,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DE.(1)若∠A=25°,求∠BDC的度数;(2)若AC=4,BC=2,求BD.【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DBA=2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CBD=50°;(2)设BD=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A=x,从而求得CD=4﹣x,最后在△BCD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BD的长.【解答】解:(1)由翻折的性质:∠A=∠DBA=25°.∠BDC=∠A+∠ABD=25°+25°=50°.(2)设BD=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A=BD=x,则CD=4﹣x.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2=CD2+BC2,即x2=(4﹣x)2+22.解得:x=2.5.即BD=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依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直线y=与x轴交于点A,与直线y=2x交于点B.(1)求点B的坐标;(2)求△AOB的面积.【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分析】(1)联立两个方程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1)联立两个方程可得:,解得:,所以点B的坐标为(1,2);(2)把y=0代入y=中,可得:x=﹣3,所以△AOB的面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的问题,关键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时交点为方程组的解进行解答.六、本题满分12分21.八(1)班组织了一次汉字听写比赛,甲、乙两队各10人,其比赛成绩如下表(10分制):甲队7 8 9 10 10 10 10 9 9 8乙队7 7 8 9 10 10 9 10 10 10(1)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9分,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分.(2)计算甲队的平均成绩和方差.(3)已知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4,则成绩较为整齐的是甲队.【考点】方差;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析】(1)利用中位数的定义以及众数的定义分别求出即可;(2)首先求出平均数进而利用方差公式得出即可;(3)根据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7,8,8,9,9,9,10,10,10,10,甲队成绩的中位数是=9;∵在乙队中,10出现了5次,出现的次数最多,∴乙队成绩的众数是10;故答案为:9,10;(2)甲队的平均成绩是:(7+8+9+10+10+10+10+9+9+8)=9,方差是:[(7﹣9)2+2×(8﹣9)2+3×(9﹣9)2+4×(10﹣9)2]=1.(3)∵乙队成绩的方差是1.4,甲队成绩的方差是1,∴成绩较为整齐的是甲队.故答案为:甲.【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七、本题满分12分22.某市因道路建设需要开挖土石方,计划每小时挖掘土石方540m3,现决定向某租赁公司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来完成这项工作,租赁公司提供的挖掘机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租金(单位:元/台•时)挖掘土石方量(单位:m3/台•时)甲型挖掘机120 80乙型挖掘机100 60(1)若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共8台,恰好完成每小时的挖掘量,则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各需多少台?(2)如果每小时支付的租金不超过850元,又恰好完成每小时的挖掘量,那么共有哪几种不同的租用方案?【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分析】(1)设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各需x台、y台,根据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共8台和每小时挖掘土石方540m3,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设租用m辆甲型挖掘机,n辆乙型挖掘机,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求出其正整数解;然后分别计算支付租金,选择符合要求的租用方案.【解答】解:设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各需x台、y台.依题意得:,解得.答:甲、乙两种型号的挖掘机各需3台、5台;(2)设租用m辆甲型挖掘机,n辆乙型挖掘机.依题意得:80m+60n=540,化简得:4m+3n=27.∴n=9﹣m,∴方程的解为或.当m=3,n=5时,支付租金:120×3+100×5=860元>850元,超出限额;当m=6,n=1时,支付租金:120×6+100×1=820元<850元,符合要求.答:有一种租车方案,即租用6辆甲型挖掘机和1辆乙型挖掘机.【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列出等式(或不等式)进行求解.八、本题满分14分23.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后休息,与甲车相遇后,继续行驶.设甲、乙两车与B地的路程分别为y甲(km),y乙(km),甲车行驶的时间为x(h),y甲,y乙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乙车休息了0.5h;(2)求乙车与甲车相遇后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两车相距40km时,直接写出x的值.【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专题】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y甲的解析式,根据函数值为200千米时,可得相应自变量的值,根据自变量的差,可得答案;(2)根据待定系数法,可得y乙的函数解析式;(3)分类讨论,0≤x≤2.5,y甲减y乙等于40千米,2.5≤x≤5时,y乙减y甲等于40千米,可得答案.【解答】解:(1)设甲车行驶的函数解析式为y甲=kx+b,(k是不为0的常数)y甲=kx+b图象过点(0,400),(5,0),得,解得,甲车行驶的函数解析式为y甲=﹣80x+400,当y=200时,x=2.5(h),2.5﹣2=0.5(h),故答案为:0.5;(2)设乙车与甲车相遇后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y乙=kx+b,y乙=kx+b图象过点(2.5,200),(5,400),得,解得,乙车与甲车相遇后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y乙=80x(2.5≤x≤5);(3)设乙车与甲车相遇前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y乙=kx,图象过点(2,200),解得k=100,∴乙车与甲车相遇前y乙与x的函数解析式y乙=100x,0≤x≤2.5,y甲减y乙等于40千米,即400﹣80x﹣100x=40,解得x=2;2.5≤x≤5时,y乙减y甲等于40千米,即2.5≤x≤5时,80x﹣(﹣80x+400)=40,解得x=,综上所述:x=2或x=.【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是求函数解析式的关键.。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4,6 B .5,12,13 C .6,6,6 D .6,24,252.如图,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AC 所在的直线上有两点M 、N ,使∠MBN=1350,则MN 的最小值是不是( )A .1+B .2+C .3+D .23.若把一次函数y=2x﹣3,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象解析式是()A .y=2xB .y=2x ﹣6C .y=5x ﹣3D .y=﹣x ﹣3 4.已知不等式组只有一个整数解,则a 的取值范围一定只能为A .a≤1B .0≤a <1C .0<a≤1D .0<a <15.如图,已知△ABC 中,AB ∥EF ,DE ∥BC ,则图中相等的同位角有( )A .2组B .三组C .四组D .五组6.如图,观察图形,找出规律,确定第四个图形是( )7.如图,直线l为等腰梯形ABCD的对称轴,点P在直线l上,且PC+PB 最小,则点P应位于A.点P1处 B.点P2处 C.点P3处 D.点P4处8.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有()个A.4 B.6 C.5 D.无数9.代数式中,分式有()个。

A.1 B.2 C.3 D.410.在实数,-,-3.14,0,π,2.61611611161…(每两个6之间依次多一个1),中,无理数有()A.1 个 B.2个 C.3个 D.4个二、判断题11.因式分解:(1);(2).12.判断:×===6()13.若展开式中不含和项,求的值。

14.计算:(1);(2)15.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取﹣1、+1、﹣2、﹣3中你认为合理的数。

2022-2023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重庆八中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其中第10题是多项选择题)1.(4分)下列新能源汽车标志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2.(4分)要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B.x≠1C.x≠±1D.x≠03.(4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B+∠D=130°,则∠A的度数为()A.105°B.115°C.125°D.135°4.(4分)估计(+)×的值应在()A.3和4之间B.4和5之间C.5和6之间D.7和8之间5.(4分)如图,△ABC和△DEF是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若OA:AD=2:3,则△ABC与△DEF的周长比是()A.4:9B.2:3C.2:5D.4:256.(4分)有一个人患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个人患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几个人?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可列方程为()A.1+2x=64B.1+x2=64C.1+x+x2=64D.(1+x)2=64 7.(4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在BD上取一点E,使得AE=BE,AB=10,AC=12,则BE长为()A.B.C.D.8.(4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基本图形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基本图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8个基本图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基本图形,第④个图形中一共有14个基本图形,…,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⑧个图形中基本图形的个数为()A.23B.24C.26D.299.(4分)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边AC上一点,连接BD,将△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AE,连接ED,若△AED的周长是17,BD=8,则等边△ABC的面积是()A.B.C.D.(多选)10.(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一次函数y1=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3,5),B(a,﹣3)两点,与x 轴交于点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5B.反比例函数y2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C.一次函数y1与x轴的交点C是(2,0)D.S△AOB=16二、填空题。

宿迁市泗洪县2022-2023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解析

宿迁市泗洪县2022-2023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及解析
【答案】 ##
【解析】
【解答】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扇形的半径,再根据数轴上的点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解:由题意得,扇形的半径= ,
∵点 在 轴的负半轴,
∴P点坐标为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掌握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C在y轴上,ΔABC是等边三角形,AB=4,AC与x轴的交点D的坐标是( ,0),则点A的坐标为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23.已知三点: , , .
(1)在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
(2)若C点与 点关于x轴对称,求直线 的函数表达式.
24.如图,在 中, ,点D在 上, , ,垂足分别为E、F,且 .求证:D是 的中点.
25.已知:如图,在 中, 是高,E、F分别是 、 的中点.
14.如图,△ABC≌△DEF,BE=5,BF=1,则CF=_____.
15.如图,直线 与直线 交于P ,则方程组 的解是____.
16.仔细观察图形,以点 为圆心 弧线与 轴交于 点,则 点的坐标为______.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C在y轴上,ΔABC是等边三角形,AB=4,AC与x轴的交点D的坐标是( ,0),则点A的坐标为____.
(1) , ,求四边形 周长;
(2) 与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6.如图,已知直线 : 与直线 平行,与 轴交于点 ,与 轴交于点 .直线 与 轴交于点 ,与 轴交于点 ,与直线 交于点 .
(1)求直线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求四边形 的面积.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9.若代数式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及解析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A.12B.15C.3D. 1.5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3,6B.4,4,8C.5,9,14D.6,12,133.新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下列新能源环保图标中,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4.下列事件中的随机事件是()A.在数轴上任取一个点,它表示的数是实数B.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恰好同一边上的高线与中线重合C.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180︒D.用长度分别是3,3,6的木条首尾顺次相连可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5.如果2a b+=,那么代数式2()b aaa a b-⋅-的值是()A.2B.2-C.1D.1-6.图1是一路灯的实物图,图2是该路灯的平面示意图,50MAC∠=︒,20ACB∠=︒,则图2中CBA∠的度数为()A.15︒B.20︒C.30︒D.50︒7.如图,在Rt ABC∆中,90B∠=︒,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D,E,再分别以点D、E为圆心,大于12DE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F,作射线AF交边BC于点G,若1BG=,4AC=,则ACG∆的面积是()A.2B.3C.4D.58.如图,已知()ABC AC BC∆<,用尺规在BC边上确定一点P,使PA PC BC+=.下面四种作图中,正确的是()A.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点P为所求B.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点P为所求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点P为所求D.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点P为所求二、填空题(本题共8个小题,第16题3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7分)9.若代数式11x-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0.比较大小:7 52.(填“>”,“<”或“=”)11.六张卡片的正面分别写有π,13,5,0,38,0.1212212221-这六个数,将卡片的正面朝下(反面完全相同)放在桌子上,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卡片上的数字为无理数的可能性大小是.12.在测量一个小口圆形容器的壁厚时,小明用“x型转动钳”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其中OA OD=,OB OC=,测量AB的长度即可知道CD的长度,理由是根据可证明AOB DOC∆≅∆.13.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均为1,正方形ABCM ,CDEN ,MNPQ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正方形MNPQ 的面积为 .14.若2(2)0x y y ++-=,则xy 的值为 .15.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ABC BAC ∠+∠= ︒(点A ,B ,C 是网格线交点).16.如图,45B ∠=︒,32BC =,点A 在射线BM 上,连结AC ,(1)若AC BM ⊥,则AC = ;(2)设AC d =,若ABC ∆的形状、大小是唯一确定的,则d 的取值范围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67分,第17、18题每题5分;第19-21题每题6分;第22题4分;第23题8分;第24题5分;第25题6分;第26、27题每题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 B.|﹣3|=﹣3 C.=3 D.﹣32=92.(3分)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C.D.3.(3分)若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扩大3倍B.不变C.缩小3倍D.缩小6倍4.(3分)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1 B.1 C.±1 D.不存在5.(3分)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A.B.C.D.6.(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50°B.80°C.50°或80°D.40°或65°7.(3分)当0<x<1时,x,,x2的大小顺序是()A.<x<x2B.x<x2<C.x2<x<D.<x2<x8.(3分)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b=0,那么a=b=0B.的平方根是±4C.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9.(3分)运动会上,初二(3)班啦啦队,买了两种价格的雪糕,其中甲种雪糕共花费40元,乙种雪糕共花费30元,甲种雪糕比乙种雪糕多20根.乙种雪糕价格是甲种雪糕价格的1.5倍,若设甲种雪糕的价格为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B.C.D.10.(3分)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16的算术平方根是.12.(3分)已知,且|a+b|=﹣a﹣b,则a﹣b的值是.13.(3分)分式方程的解是.14.(3分)化简二次根式的正确结果是.15.(3分)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16.(3分)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17.(3分)在△ABC中,BC=9,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点M,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则△AMN的周长=.18.(3分)若a1=1﹣,a2=1﹣,a3=1﹣,…,则a2018的值为.三、解答题(共46分)19.(10分)(1)计算:|﹣3|﹣(2)计算:(2)﹣()20.(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21.(6分)如图,∠1=∠2,∠3=∠4,求证:AC=AD.22.(8分)已知,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C=90°,D是AB的中点,DE ⊥DF,点E、F在AC、BC上,求证:DE=DF.23.(8分)荣庆公司计划从商店购买同一品牌的台灯和手电筒,已知购买一个台灯比购买一个手电筒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台灯和用160元购买手电筒,则购买台灯的个数是购买手电筒个数的一半.(1)求购买该品牌一个台灯、一个手电筒各需要多少元?(2)经商谈,商店给予荣庆公司购买一个该品牌台灯赠送一个该品牌手电筒的优惠,如果荣庆公司需要手电筒的个数是台灯个数的2倍还多8个,且该公司购买台灯和手电筒的总费用不超过670元,那么荣庆公司最多可购买多少个该品牌台灯?24.(8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1)求证:△BCE≌△DCF;(2)若∠BEC=60°,求∠EFD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3 B.|﹣3|=﹣3 C.=3 D.﹣32=9【解答】解:A、原式=3,错误;B、原式=3,错误;C、原式=3,正确;D、原式=﹣9,错误,故选:C.2.(3分)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C.D.【解答】解:因为==2,因此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3.(3分)若把分式中的x和y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A.扩大3倍B.不变C.缩小3倍D.缩小6倍【解答】解:∵==,∴分式的值不变,故选:B.4.(3分)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1 B.1 C.±1 D.不存在【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x2﹣1=0,x﹣1≠0,解得:x=﹣1.故选:A.5.(3分)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为()A.B.C.D.【解答】解:由不等式①,得2x>2,解得x>1,由不等式②,得﹣2x≤﹣4,解得x≥2,∴数轴表示的正确是C选项,故选:C.6.(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50°B.80°C.50°或80°D.40°或65°【解答】解:如图所示,△ABC中,AB=AC.有两种情况:①顶角∠A=50°;②当底角是50°时,∵AB=AC,∴∠B=∠C=50°,∵∠A+∠B+∠C=180°,∴∠A=180°﹣50°﹣50°=80°,∴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50°和80°.故选:C.7.(3分)当0<x<1时,x,,x2的大小顺序是()A.<x<x2B.x<x2<C.x2<x<D.<x2<x【解答】解:∵0<x<1,∴取x=,∴=2,x2=,∴x2<x<,故选:C.8.(3分)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a+b=0,那么a=b=0B.的平方根是±4C.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D.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解答】解:A、如果a+b=0,那么a=b=0,或a=﹣b,错误,为假命题;B、的平方根是±2,错误,为假命题;C、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错误,为假命题;D、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正确,为真命题;故选:D.9.(3分)运动会上,初二(3)班啦啦队,买了两种价格的雪糕,其中甲种雪糕共花费40元,乙种雪糕共花费30元,甲种雪糕比乙种雪糕多20根.乙种雪糕价格是甲种雪糕价格的1.5倍,若设甲种雪糕的价格为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A.B.C.D.【解答】解:设甲种雪糕的价格为x元,则甲种雪糕的根数:;乙种雪糕的根数:.可得方程:﹣=20.故选:B.10.(3分)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解答】解:∵Rt△CDE中,∠C=90°,∠E=30°,∴∠BDF=∠C+∠E=90°+30°=120°,∵△BDF中,∠B=45°,∠BDF=120°,∴∠BFD=180°﹣45°﹣120°=15°.故选:A.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3分)16的算术平方根是4.【解答】解:∵42=16,∴=4.故答案为:4.12.(3分)已知,且|a+b|=﹣a﹣b,则a﹣b的值是﹣1或﹣7.【解答】解:∵|a+b|=﹣a﹣b,∴a+b<0,∵,∴分两种情况:①当a<0,b<0时,此时a=﹣4,b=﹣3,a﹣b=﹣4﹣(﹣3)=﹣1;②当a<0,b>0,此时a=﹣4,b=3,a﹣b=﹣4﹣3=﹣7.故答案为:﹣1或﹣7.13.(3分)分式方程的解是x=﹣1.【解答】解:去分母得:x﹣1=2x,解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解,故答案为:x=﹣1.14.(3分)化简二次根式的正确结果是﹣a.【解答】解:∵有意义,∴﹣a3≥0,∴a≤0,∴=﹣a.故答案为:﹣a.15.(3分)如图,在△ABC中,∠B=40°,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70°.【解答】解:∵三角形的外角∠DAC和∠ACF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DAC,∠ECA=∠ACF;又∵∠B=40°(已知),∠B+∠1+∠2=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DAC+∠ACF=(∠B+∠2)+(∠B+∠1)=(∠B+∠B+∠1+∠2)=110°(外角定理),∴∠AEC=180°﹣(∠DAC+∠ACF)=70°.故答案为:70°.16.(3分)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m≥3.【解答】解:,解①得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m≥3.故答案是:m≥3.17.(3分)在△ABC中,BC=9,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点M,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则△AMN的周长=9.【解答】解:∵直线MP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已知),∴MA=M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又直线N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已知),∴NA=N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AMN的周长l=AM+MN+AN=BM+MN+NC=BC(等量代换),又BC=9,则△AMN的周长为9.故答案为:918.(3分)若a1=1﹣,a2=1﹣,a3=1﹣,…,则a2018的值为﹣1.【解答】解:由题意可知:a1=,a2=1﹣2=﹣1,a3=1+1=2,a4=,故该数列是以,﹣1,2为一组进行循环,∴2018÷3=672 (2)∴a2018=﹣1故答案为:﹣1三、解答题(共46分)19.(10分)(1)计算:|﹣3|﹣(2)计算:(2)﹣()【解答】解:(1)原式=3﹣1+4﹣2=4;(2)原式=(2﹣10)﹣(5﹣3)=2﹣10﹣5+3=﹣3﹣7.20.(6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解答】解:原式=×=×=当x=2时原式==.21.(6分)如图,∠1=∠2,∠3=∠4,求证:AC=AD.【解答】证明:∵∠3=∠4,∴∠ABC=∠ABD,在△ABC和△ABD中,,∴△ABC≌△ABD(ASA),∴AC=AD.22.(8分)已知,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C=90°,D是AB的中点,DE ⊥DF,点E、F在AC、BC上,求证:DE=DF.【解答】证明:连接CD.∵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D是AB的中点.∴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BC上的中线.∴CD⊥AB,∠ACD=∠BCD=45°,CD=BD=AD.又∵DE⊥DF∴∠EDC=∠FDB在△ECD和△FBD中∴△ECD≌△FDB(ASA)∴DE=DF23.(8分)荣庆公司计划从商店购买同一品牌的台灯和手电筒,已知购买一个台灯比购买一个手电筒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台灯和用160元购买手电筒,则购买台灯的个数是购买手电筒个数的一半.(1)求购买该品牌一个台灯、一个手电筒各需要多少元?(2)经商谈,商店给予荣庆公司购买一个该品牌台灯赠送一个该品牌手电筒的优惠,如果荣庆公司需要手电筒的个数是台灯个数的2倍还多8个,且该公司购买台灯和手电筒的总费用不超过670元,那么荣庆公司最多可购买多少个该品牌台灯?【解答】解:(1)设购买该品牌一个手电筒需要x元,则购买一个台灯需要(x+20)元.根据题意得=×解得x=5经检验,x=5是原方程的解.所以x+20=25.答:购买一个台灯需要25元,购买一个手电筒需要5元;(2)设公司购买台灯的个数为a,则还需要购买手电筒的个数是(2a+8﹣a)由题意得25a+5(2a+8﹣a)≤670解得a≤21∴荣庆公司最多可购买21个该品牌的台灯.24.(8分)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1)求证:△BCE≌△DCF;(2)若∠BEC=60°,求∠EFD的度数.【解答】(1)证明:∵ABCD是正方形,∴DC=BC,∠DCB=∠FCE,∵CE=CF,∴△DCF≌△BCE;(2)∵△BCE≌△DCF,∴∠DFC=∠BEC=60°,∵CE=CF,∴∠CFE=45°,∴∠EFD=15°.。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x2)3=x5B.3x2÷2x=x C.x3•x3=x6D.(x+y2)2=x2+y4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一边的长为10,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4 B.18 C.24 D.18或244.等于()A.B. C.D.5.如图,△ABC≌△ADE,若∠B=80°,∠C=30°,则∠EAD的度数为()A.80°B.70°C.30°D.110°6.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6 B.7 C.8 D.97.化简的结果是()A.x+1 B.x﹣1 C.﹣x D.x8.下列式子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A.a2﹣ab﹣b2B.a2+2ab+3 C.a2﹣2b+b2D.a2﹣2a+19.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D到AB的距离为()A.18 B.16C.14 D.1210.小朱要到距家15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朱出发10分钟后,小朱的爸爸立即去追小朱,且在距离学校60米的地方追上了他.已知爸爸比小朱的速度快100米/分,求小朱的速度.若设小朱速度是x米/分,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为0.00124g/cm3,将它用科学记数表示为g/cm3.12.因式分解:2m2﹣8n2=.13.已知点M(x,y)与点N(﹣2,﹣3)关于x轴对称,则x+y=.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顶角为:°.15.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16.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度.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15分)17.(1)解方程:=﹣3(2)计算:(2m﹣1n﹣2)﹣2•(﹣)÷(﹣)18.如图,电信部门要在公路m,n之间的S区域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P.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P到区域S内的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m,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建在什么位置?在图中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它的位置并标出(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四、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9.先化简,再求值:3(a+1)2﹣(a+1)(2a﹣1),其中a=1.20.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C、DF相交于点G,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且AB=DE,BF=CE.求证:(1)△ABC≌△DEF;(2)GF=GC.21.有一项工作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如果甲单独做,刚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单独做,就要超过规定日期3天.现在由甲、乙两人合做2天,剩下的工作由乙单独做,刚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几天?五、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员已量得∠BDC=150°,请问:这个零件合格吗?说明理由.23.如图,△ABD中,∠BAD=90°,AB=AD,△ACE中,∠CAE=90°,AC=AE.(1)求证:DC=BE;(2)试判断∠AFD和∠AF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考点】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答】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点评】轴对称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两边图象折叠后可重合.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x2)3=x5B.3x2÷2x=x C.x3•x3=x6D.(x+y2)2=x2+y4【考点】整式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分析】根据①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系数除以系数,同底数幂除以同底数幂,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③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④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x2)3=x2×3=x6,故此选项错误;B、3x2÷2x=(3÷2)•(x2÷x)=x,故此选项错误;C、x3•x3=x3+3=x6,故此选项正确;D、(x+y2)2=x2+y4+2xy2,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幂的乘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同底数幂乘法,完全平方公式,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法则.3.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一边的长为10,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4 B.18 C.24 D.18或2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10,10、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24;当4为腰时,其它两边为4和10,因为4+4=8<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舍去不符合条件的情况.4.等于()A.B. C.D.【考点】整式的除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a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如图,△ABC≌△ADE,若∠B=80°,∠C=30°,则∠EAD的度数为()A.80°B.70°C.30°D.11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和∠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解答】解:∵△ABC≌△ADE,∠B=80°,∠C=30°,∴∠B=∠D=80°,∠E=∠C=30°,∴∠EAD=180°﹣∠D﹣∠E=7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80°,∠E=∠C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6.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6 B.7 C.8 D.9【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首先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即可得方程180(n ﹣2)=1080,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180(n﹣2)=1080,解得:n=8.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熟记公式是准确求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7.化简的结果是()A.x+1 B.x﹣1 C.﹣x D.x【考点】分式的加减法.【专题】计算题.【分析】将分母化为同分母,通分,再将分子因式分解,约分.【解答】解:=﹣===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是同分母分式,那么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即可;如果是异分母分式,则必须先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8.下列式子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A.a2﹣ab﹣b2B.a2+2ab+3 C.a2﹣2b+b2D.a2﹣2a+1【考点】完全平方式.【分析】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看哪个式子整理后符合即可.【解答】解:符合的只有a2﹣2a+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结构特点,有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另一项是加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9.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D到AB的距离为()A.18 B.16 C.14 D.12【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由线段的比求得CD=16,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到边AB的距离等于CD的长.【解答】解:∵BC=32,BD:DC=9:7∴CD=14∵∠C=90°,AD平分∠BAC∴D到边AB的距离=CD=1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做题时要由已知中线段的比求得线段的长,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小朱要到距家15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朱出发10分钟后,小朱的爸爸立即去追小朱,且在距离学校60米的地方追上了他.已知爸爸比小朱的速度快100米/分,求小朱的速度.若设小朱速度是x米/分,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B.C.D.【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首先表示出爸爸和小朱的速度,再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小朱走1440米的时间=爸爸走1440米的时间+10分钟,根据等量关系,表示出爸爸和小朱的时间,根据时间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解:设小朱速度是x米/分,则爸爸的速度是(x+100)米/分,由题意得:=+10,即:=+10,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关键是分析题意,表示出爸爸和小朱的时间各走1440米所用时间,再由时间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空气的单位体积质量为0.00124g/cm3,将它用科学记数表示为 1.24×10﹣3g/cm3.【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124=1.24×10﹣3.故答案为:1.24×10﹣3.【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2.因式分解:2m2﹣8n2=2(m+2n)(m﹣2n).【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根据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有公因式的首先提取公因式,可知首先提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进一步发现提公因式后,可以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2m2﹣8n2,=2(m2﹣4n2),=2(m+2n)(m﹣2n).【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因式分解一定要进行到每个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13.已知点M(x,y)与点N(﹣2,﹣3)关于x轴对称,则x+y=1.【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2,y=3.∴x+y=1.【点评】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的关系,是需要识记的基本问题.记忆方法是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形记忆,另一种记忆方法是记住:关于横轴的对称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相反数.根据对称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方程或方程组问题.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顶角为:50或13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另外两种情况可以根据垂直的性质及外角的性质求出顶角的度数.【解答】解: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高与右边腰成4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5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50°,所以三角形的顶角为130°.故答案为50°或13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5.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BD的周长为14cm,则△ABC的周长为22cm.【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求出AD=DC,根据△ABD的周长求出AB+BC=14cm,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cm,∴AC=2AE=8cm,AD=DC,∵△ABD的周长为14cm,∴AB+AD+BD=14cm,∴AB+AD+BD=AB+DC+BD=AB+BC=14cm,∴△ABC的周长为AB+BC+AC=14cm+8cm=22cm,故答案为:22cm【点评】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能运用性质定理求出AD=DC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6.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18度.【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计算即可知.【解答】解:设∠A=x,则∠C=∠ABC=2x.根据三角形内为180°知,∠C+∠ABC+∠A=180°,即2x+2x+x=180°,所以x=36°,∠C=2x=72°.在直角三角形BDC中,∠DBC=90°﹣∠C=90°﹣72°=18°.故填18°.【点评】本题通过设适当的参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求出∠C后,再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求得∠DBC的值.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15分)17.(1)解方程:=﹣3(2)计算:(2m﹣1n﹣2)﹣2•(﹣)÷(﹣)【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分析】(1)先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求出x的值,代入公分母进行检验即可;(2)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即可.【解答】解:(1)去分母得,1=﹣(1﹣x)﹣3(x﹣2),去括号得,1=﹣1+x﹣3x+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4,系数化为1得,x=2,检验:当x=2时,x﹣2=0,故原方程无解;(2)原式=m2n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混合运算,熟知分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如图,电信部门要在公路m,n之间的S区域修建一座电视信号发射塔P.按照设计要求,发射塔P到区域S内的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m,n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发射塔P 建在什么位置?在图中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它的位置并标出(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分析】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再作直线m与n的夹角的角平分线,两线的交点就是P点.【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四、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19.先化简,再求值:3(a+1)2﹣(a+1)(2a﹣1),其中a=1.【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第二项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计算,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3a2+6a+3﹣2a2+a﹣2a+1=a2+5a+4,当a=1时,原式=1+5+4=10.【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涉及的知识有: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去括号法则,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C、DF相交于点G,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且AB=DE,BF=CE.求证:(1)△ABC≌△DEF;(2)GF=G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先根据BF=CE证明BC=EF,然后利用“边角边”即可证明△ABC和△DEF全等;(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CB=∠DFE,再根据等角对等边证明即可.【解答】证明:(1)∵BF=CE,∴BF+FC=CE+FC,即BC=EF,∵AB⊥BE,DE⊥BE,∴∠B=∠E=90°,在△ABC和△DEF中,,∴△ABC≌△DEF(SAS);(2)根据(1)△ABC≌△DEF,所以∠ACB=∠DFE,所以GF=GC(等角对等边).【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比较简单,证明出BC=EF是解题的关键.21.有一项工作需要在规定日期内完成,如果甲单独做,刚好如期完成;如果乙单独做,就要超过规定日期3天.现在由甲、乙两人合做2天,剩下的工作由乙单独做,刚好如期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几天?【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专题】应用题.【分析】求的是原计划的工效,工作时间明显,一定是根据工作总量来列等量关系.等量关系为:甲乙合作2天的工作量+乙(规定日期﹣2)天的工作量=1.【解答】解:设规定日期是x天,则甲独做需x天完成,乙独做需(x+3)天完成.依题意列方程:.解得:x=6.经检验:x=6是原方程的解.答:规定日期是6天.【点评】应用题中一般有三个量,求一个量,明显的有一个量,一定是根据另一量来列等量关系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五、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2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按规定∠A=90°,∠C=25°,∠B=25°,检验员已量得∠BDC=150°,请问:这个零件合格吗?说明理由.【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CDE=∠C+∠CAD,∠BDE=∠B+∠DAB,计算出∠BDC的度数,比较即可.【解答】解:这个零件不合格;理由:如图,连接AD延长到E点,∵∠CDE是△ADC的外角,∠BDE是△ABD的外角,∴∠CDE=∠C+∠CAD,∠BDE=∠B+∠DAB,∴∠BDC=∠CDE+∠BDE=∠C+∠CAD+∠B+∠DAB,即∠BDC=∠B+∠C+∠A=25°+25°+90°=140°,但检验员已量得∠BDC=150°,∴可以判断这个零件不合格.【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题的关键.23.如图,△ABD中,∠BAD=90°,AB=AD,△ACE中,∠CAE=90°,AC=AE.(1)求证:DC=BE;(2)试判断∠AFD和∠AF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求出∠DAC=∠BAE,根据SA S得出△DAC≌△BAE,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和DC=BE,根据面积公式求出AM=AN,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解答】(1)证明:∵∠BAD=∠CAE=90°,∴∠BAD+∠BAC=∠CAE+∠BAC,即∠DAC=∠BAE,又AD=AB,AC=AE,∴△DAC≌△BAE(SAS),∴DC=BE.(2)解:∠AFD=∠AFE,理由如下:过A作AM⊥DC于M,AN⊥BE于N,如图所示:∵△DAC≌△BAE,∴S△ACD=S△ABE,DC=BE,∴DC×AM=BE×AN,∴AM=AN,∴点A在∠DFE的平分线上,∴∠AFD=∠AF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ACD≌△AEB,注意: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下列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C. √12D. √10A. √4B. √122. 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边,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0.6,0.8,1B. 1,√2,√3C. 4,5,6D. 3,4,53. 下列式子计算正确的是( )A. √2+√3=√5B. 2√2−√2=2C. √6÷√2=3D. √2×√6=2√34. 奥林匹克官方旗舰店最近一段时间各款“冰墩墩”销售记录如下表,厂家决定多生产20cm高的“冰墩墩”,依据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B. 众数C. 中位数D. 方差5. 如图,在▱ABCD中,已知AD=4cm,AB=3cm,DE平分∠ADC交BC于点E,则BE等于( )A. 1cmB. 2cmC. 0.5cmD. 3cm6. 直线y=2x−1沿y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A. (−2,0)B. (2,0)C. (4,0)D. (−1,0)7.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与液体体积的关系如图,则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 空烧杯的质量是168gB. 液体的质量与液体的体积满足一次函数关系C. 液体的密度是900kg/m3D. 当液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4g8. 如图,在菱形纸片ABCD中,∠A=60°,折叠菱形纸片ABCD,使点C落在DP(P为AB中点)所在的直线上,得到经过点D的折痕DE.则∠BEC′的大小为( )A. 20°B. 25°C. 30°D. 35°9. 图1是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7)的会徽,主体图案是由图2的一连串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其中OA1=A1A2=A2A3=⋯…=A n−1A n=1,若OA5⋅OA n的值是整数,且1≤n≤50,则符合条件的n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 如图,正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刚好在坐标原点,其中点D坐标为(1,1),若将对角线BD 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后所在的直线交y轴于点E,连接AE.下列4个结论:①点O到直线BE的距离为√2;②OE的长为√2+1;③AB=AE;④直线AE的解析式为y=√3x+√3+1.其中2正确的是( )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1. 当x______ 时,式子√x−3有意义.12. 疫情无情人有情,爱心捐款传真情.新冠疫情期间,八年级某班学生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该班50名学生的捐款统计情况如下表:金额(元)510203050人数(个)6181574则他们捐款金额的平均数是______元.13. 菱形的对角线长分别为2,4,则其边长为______.14. 如图,函数y1=2x与y2=ax+4(a≠0)的图象相交于点A(m,3),则关于x的不等式2x< ax+4的解集是______.15. 如图,四边形ABCD中,∠DAB=∠BCD=90°,对角线AC=8,点E,F,O分别为AD,AB,BD的中点,且EF=5,则点O到AC的距离为______.16. 如图,有两张矩形纸片ABCD和EFGH,AB=EF=2cm,BC=FG=8cm.将两纸片按如图所示叠放,使点D与点G重合,且重叠部分为平行四边形.当两张纸片交叉所成的角记为α,当α=30°时,BM=______;当α最小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0分。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a2•a3=a5B.(a2)3=a5 C.a6÷a2=a3D.a5+a5=2a10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D.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2,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1)B.(2,1)C.(﹣2,﹣1)D.(2,﹣1)4.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72°B.60°C.50°D.58°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它的周长是()A.12 B.16 C.20 D.16或206.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DE=3,BD=2CD,则BC=()A.7 B.8 C.9 D.10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7.因式分解:3x2﹣6x+3=.8.计算:a2b2÷()2=.9.如图,△ABC中,∠C=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CD=2,则AC=.10.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11.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有个.14.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n个数据是.三、解答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6分)15.已知x2﹣4x﹣1=0,求代数式(2x﹣3)2﹣(x+y)(x﹣y)﹣y2的值.16.已知x2+y2+6x﹣4y+13=0,求(xy)﹣2.17.先化简,(﹣x+1)÷,再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18.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四、解答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8分)19.解方程:(1)+=(2)﹣=.20.△ABC中,AB=AC,D是BC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21.如图,在四边形ABDE中,C是BD边的中点.若AC平分∠BAE,∠ACE=90°,猜想线段AE、AB、DE的长度满足的数量关系为并证明.22.如图,已知∠MAN=120°,AC平分∠MAN,∠ABC+∠ADC=180°,求证:①DC=BC;②AD+AB=AC.23.已知:如图,△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证:AD=CE;(2)求证:AD和CE垂直.24.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3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10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a2•a3=a5B.(a2)3=a5 C.a6÷a2=a3D.a5+a5=2a10【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可判断A;根据幂的乘方,可判断B;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可判断C;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判断D.【解答】解:A、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故A正确;B、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故B错误;C、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C错误;D、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熟记法则并根据法则计算是解题关键.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化简各项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本选项错误;B、﹣=,本选项错误;C、=,本选项错误;D、﹣=,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2,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2,1)B.(2,1)C.(﹣2,﹣1)D.(2,﹣1)【考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答.【解答】解:点P(2,1)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4.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A.72°B.60°C.50°D.5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2=58°;然后由全等三角形是性质得到∠1=∠2=58°.【解答】解:如图,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2=180°﹣50°﹣72°=58°.∵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2=5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对应角.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它的周长是()A.12 B.16 C.20 D.16或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因为三角形的底边与腰没有明确,所以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8,则第三边可能是4,也可能是8,(1)当4是底边时,4+4=8,不能构成三角形;(2)当8是底边时,不难验证,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8+4+4=2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情况讨论的思想,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构成三角形也是解好本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DE=3,BD=2CD,则BC=()A.7 B.8 C.9 D.10【考点】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BC,因为BC=BD+CD,且BD=2CD,所以求CD即可,求证△ADE≌△ADC即可得:CD=DE,可得BC=BD+DE.【解答】解:∵在△AD E和△ADC中,,∴△ADE≌△ADC,∴CD=DE,∵BD=2CD,∴BC=BD+CD=3DE=9.故答案为:9.【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解本题的关键是求证△ADE≌△ADC,即CD=DE.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7.因式分解:3x2﹣6x+3=3(x﹣1)2.【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3x2﹣6x+3,=3(x2﹣2x+1),=3(x﹣1)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8.计算:a2b2÷()2=a4.【考点】分式的乘除法.【分析】首先计算乘方,然后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即可.【解答】解:原式=a2b2÷=a2b2•=a4.故答案是:a4.【点评】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一般是统一为乘法运算,如果有乘方,还应根据分式乘方法则先乘方,即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然后再进行乘除运算.9.如图,△ABC中,∠C=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交AB于E,CD=2,则AC=6.【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先作辅助线,然后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D=BD,最后解直角三角形计算.【解答】解:连接BD∵DE垂直平分AB∴AD=BD∴∠DBA=∠A=30°∴∠CBD=30°∴BD=2CD=4∴AC=CD+AD=CD+BD=2+4=6.答案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0.使分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x≠3.【考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分母为零,分式无意义;分母不为零,分式有意义,可得x﹣3≠0,解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从以下三个方面透彻理解分式的概念:(1)分式无意义⇔分母为零;(2)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零;(3)分式值为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11.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1.【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是:(1)分子=0;(2)分母≠0.两个条件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题意可得x2﹣1=0且x﹣1≠0,解得x=﹣1.故答案为﹣1.【点评】由于该类型的题易忽略分母不为0这个条件,所以常以这个知识点来命题.12.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它的顶角为60°或120°.【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内部,三角形的外部,三角形的边上.根据条件可知第三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了,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顶角是120°;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顶角是60°.故答案为:60°或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只是求出120°一种情况,把三角形简单的认为是锐角三角形.因此此题属于易错题.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2),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有4个.【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要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只需分两种情况考虑:OA当底边或OA当腰.当OA是底边时,则点P即为OA的垂直平分线和x轴的交点;当OA是腰时,则点P即为分别以O、A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和x轴的交点(点O除外).【解答】解:当OA当底边时,则点P(2,0);当OA当腰时,则点P(4,0)或(2,0)或(﹣2,0).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注意分情况考虑.14.中学教师巴尔末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妙的大门,请你按这种规律写出第n个数据是.【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列代数式.【专题】规律型;猜想归纳;实数.【分析】由前四个数可知,分子是序数与2和的平方,分母比分子小4,可得第n个数据.【解答】解:∵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第4个数:;…∴第n个数据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切入点在分子这一平方数,据此容易得到第n个数据.三、解答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6分)15.已知x2﹣4x﹣1=0,求代数式(2x﹣3)2﹣(x+y)(x﹣y)﹣y2的值.【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及平方差公式化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已知等式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x2﹣4x﹣1=0,即x2﹣4x=1,∴原式=4x2﹣12x+9﹣x2+y2﹣y2=3x2﹣12x+9=3()+9=12.【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6.已知x2+y2+6x﹣4y+13=0,求(xy)﹣2.【考点】配方法的应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已知等式变形后,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x与y的值,即可确定出所求式子的值.【解答】解:∵x2+y2+6x﹣4y+13=0,∴(x+3)2+(y﹣2)2=0,∴x+3=0,y﹣2=0,∴x=﹣3,y=2,∴(xy)﹣2=(﹣3×2)﹣2=.【点评】此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7.先化简,(﹣x+1)÷,再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析】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化简即可,取值时使得分式有意义.【解答】解:原式==•=,当x=0时,原式=1.【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熟练掌握法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注意取值时使得分式有意义.18.如图,CE=CB,CD=CA,∠DCA=∠ECB,求证:DE=A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求出∠DCE=∠ACB,根据SAS证△DCE≌△AC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推出答案.【解答】证明:∵∠DCA=∠ECB,∴∠DCA+∠ACE=∠BCE+∠ACE,∴∠DCE=∠ACB,∵在△DCE和△ACB中,∴△DCE≌△ACB,∴DE=A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题目比较典型,难度适中.四、解答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8分)19.解方程:(1)+=(2)﹣=.【考点】解分式方程.【专题】计算题;分式方程及应用.【分析】两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解答】解:(1)去分母得:4+3x+9=7,移项合并得:3x=﹣6,解得:x=﹣2,经检验x=﹣2是分式方程的解;(2)去分母得:x﹣3+2x+6=12,解得:x=3,经检验x=3是增根,分式方程无解.【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解分式方程一定注意要验根.20.△ABC中,A B=AC,D是BC中点,DE⊥AB于E,DF⊥AC于F,求证:DE=D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AB=AC,D是BC中点,DE⊥AB于E,DF⊥AC于F,利用角角边定理可证此题,【解答】证明:∵AB=AC,D是BC中点,∴∠ABC=∠ACB,BD=DC.∵DE⊥AB于E,DF⊥AC于F,∴∠DEB=∠DFC=90°在△DEB和△DFC中,,∴△DEB≌△DFC(AAS),∴DE=DF.【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21.如图,在四边形ABDE中,C是BD边的中点.若AC平分∠BAE,∠ACE=90°,猜想线段AE、AB、DE的长度满足的数量关系为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在AE上取一点F,使AF=AB,即可得出△ACB≌△ACF,就可以得出BC=FC,∠ACB=∠ACF,就可以得出△CEF≌△CED.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AE=AB+DE;理由:在AE上取一点F,使AF=AB.∵AC平分∠BAE,∴∠BAC=∠FAC.在△ACB和△ACF中,,∴△ACB≌△ACF(SAS),∴BC=FC,∠ACB=∠ACF.∵C是BD边的中点.∴BC=CD,∴CF=CD.∵∠ACE=90°,∴∠ACB+∠DCE=90°,∠ACF+∠ECF=90°∴∠ECF=∠ECD.在△CEF和△CED中,,∴△CEF≌△CED(SAS),∴EF=ED.∵AE=AF+EF,∴AE=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22.如图,已知∠MAN=120°,AC平分∠MAN,∠ABC+∠ADC=180°,求证:①DC=BC;②AD+AB=A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①在AN上截取AE=AC,连接CE,先证明△ACE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EC=60°,AC=EC=AE,再证明△ADC≌△EBC,得出DC=BC即可;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①在AN上截取AE=AC,连接CE,如图所示:∵AC平分∠MAN,∠MAN=120°,∴∠CAB=∠CAD=60°,∴△ACE是等边三角形,∴∠AEC=60°,AC=EC=AE,又∵∠ABC+∠ADC=180°,∠ABC+∠EBC=180°,∴∠ADC=∠EBC,在△ADC和△EBC中,,∴△ADC≌△EBC(AAS),∴DC=BC,AD=BE;②由①得:AD=BE,∴AB+AD=AB+BE=AE,∴AB+AD=A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3.已知:如图,△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证:AD=CE;(2)求证:AD和CE垂直.【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BC,BD=BE,∠ABC=∠DBE=90°,得出∠ABD=CBE,证出△ABD≌△CBE(SAS),得出AD=CE;(2)△ABD≌△CBE得出∠BAD=∠BCE,再由∠BAD+∠ABC∠∠BGA=∠BCE+∠AFC+∠CGF=180°,得出∠AFC=∠ABC=90°,证出结论.【解答】(1)证明:∵△ABC和△D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BD=BE,∠ABC=∠DBE=90°,∴∠ABC﹣∠DBC=∠DBE﹣∠DBC,即∠ABD=CBE,在△ABD和△CBE中,,∴△ABD≌△CBE(SAS),∴AD=CE;(2)延长AD分别交BC和CE于G和F,如图所示:∵△ABD≌△CBE,∴∠BAD=∠BCE,∵∠BAD+∠ABC∠∠BGA=∠BCE+∠AFC+∠CGF=180°,又∵∠BGA=∠CGF,∵∠BAD+∠ABC+∠BGA=∠BCE+∠AFC+∠CGF=180°,∴∠AFC=∠ABC=90°,∴AD⊥CE.【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某县为了落实中央的“强基惠民工程”,计划将某村的居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该工程若由甲队单独施工恰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乙队单独施工,则完成工程所需天数是规定天数的3倍.如果由甲、乙队先合做15天,那么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完成还需10天.(1)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多少天?(2)已知甲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6500元,乙队每天的施工费用为3500元.为了缩短工期以减少对居民用水的影响,工程指挥部最终决定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来完成.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多少?【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1)设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根据甲、乙队先合做15天,余下的工程由甲队单独需要10天完成,可得出方程解答即可;(2)先计算甲、乙合作需要的时间,然后计算费用即可.【解答】解:(1)设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x天,根据题意得:(+)×15+=1.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这项工程的规定时间是30天.(2)该工程由甲、乙队合做完成,所需时间为:1÷(+)=22.5(天),则该工程施工费用是:22.5×(6500+3500)=225000(元).答:该工程的费用为225000元.【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答此类工程问题,经常设工作量为“单位1”,注意仔细审题,运用方程思想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下表)1.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再作判断.解答:解:A、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错误;B、D、开平方是错误的;C、符合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法则,正确.故选C.点评: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2.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以上都不对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分析: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新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等于原四边形一条对角线的一半,那么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判定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E、N、M、F分别是DA,AB,BC,DC中点,连接AC,DE,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MN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为题目提供了平行线,为利用平行线判定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3.已知三组数据:①2,3,4;②3,4,5;③1,,2.分别以每组数据中的三个数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A.②B.①②C.①③D.②③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即可构成直角三角形.只要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数的平方即可判断.解答:解:①∵22+32=13≠42,∴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②∵32+42=52 ,∴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③∵12+()2=22,∴以这三个数为长度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符合题意.故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②③.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判断是否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判断的方法是:判断两个较小的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数的平方即可判断.4.为了调查某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随机抽查了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结果如下表:月用水量(吨)3 4 5 8户数2 3 4 1则关于这若干户家庭的月用水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众数是4 B.平均数是4.6C.调查了10户家庭的月用水量D.中位数是4.5考点:众数;统计表;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5,故A选项错误;B、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2+4×3+5×4+8×1)÷10=4.6,故B 选项正确;C、调查的户数是2+3+4+1=10,故C选项正确;D、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4+5)÷2=4.5,则中位数是4.5,故D选项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考点:正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命题与定理.分析:A、根据矩形的定义作出判断;B、根据菱形的性质作出判断;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D、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作出判断.解答:解:A、两条对角线相等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为矩形;故本选项错误;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答此题时,必须理清矩形、正方形、菱形与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6.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B=6cm,则BD的长()A.6cm B.8cm C.10cm D.12cm考点:矩形的性质.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得出OA=OB,再由已知条件得出△AOB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B=AB=6cm,即可得出BD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C,OB=OD=BD,AC=BD,∴OA=OB,∵∠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OB=AB=6cm,∴BD=2OB=12cm;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小王从A地前往B地,到达后立刻返回.他与A地的距离y (千米)和所用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小王出发6小时后距A地()千米.A.40 B.60 C.80 D.120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CD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然后令x=6即可求解.解答:解:设CD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C(3,240),D(7,0),∴解得:,∴CD的解析式是y=﹣60x+420(3≤x≤7).当x=6时,有y=﹣60×6+420=60.∴小王出发6小时后距A地60千米.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正确求得函数解析式,把求距离的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函数值的问题是解题关键.8.期末考试后,办公室里有两位数学老师正在讨论他们班的数学考试成绩,林老师:”我班的学生考得还不错,有一半的学生考79分以上,一半的学生考不到79分.”王老师:“我班大部分的学生都考在80分到85分之间喔.”依照上面两位老师所叙述的话你认为林、王老师所说的话分别针对()A.平均数、众数B.平均数、极差C.中位数、方差D.中位数、众数考点:统计量的选择.专题:应用题.分析:根据两位老师的说法中的有一半的学生考79分以上,一半的学生考不到79分,可以判断79分是中位数,大部分的学生都考在80分到85分之间,可以判断众数.解答:解:∵有一半的学生考79分以上,一半的学生考不到79分,∴79分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大部分的学生都考在80分到85分之间,∴众数在此范围内.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m)在第一象限,若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在直线y=﹣x+1上,则m的值为()A.﹣1 B.1 C.2 D.3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专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可得B(2,﹣m),然后再把B点坐标代入y=﹣x+1可得m的值.解答:解:∵点A(2,m),∴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2,﹣m),∵B在直线y=﹣x+1上,∴﹣m=﹣2+1=﹣1,m=1,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关键是掌握凡是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必能使解析式左右相等.10.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垂直平分EF,④BE+DF=EF,⑤S△CEF=2S△ABE.其中正确结论有()个.A.2 B.3 C.4 D.5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通过条件可以得出△ABE≌△ADF而得出∠BAE=∠DAF,BE=DF,由正方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EC=FC,就可以得出AC 垂直平分EF,设EC=x,BE=y,由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出x与y的关系,表示出BE与EF,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表示出S△CEF 和2S△ABE再通过比较大小就可以得出结论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AD,∠B=∠BCD=∠D=∠BAD=90°.∵△AEF等边三角形,∴AE=EF=AF,∠EAF=60°.∴∠BAE+∠DAF=30°.在Rt△ABE和Rt△ADF中,,Rt△ABE≌Rt△ADF(HL),∴BE=DF(故①正确).∠BAE=∠DAF,∴∠DAF+∠DAF=30°,即∠DAF=15°(故②正确),∵BC=CD,∴BC﹣BE=CD﹣DF,即CE=CF,∵AE=AF,∴AC垂直平分EF.(故③正确).设EC=x,由勾股定理,得EF=x,CG=x,AG=AEsin60°=EFsin60°=2×CGsin60°=x,∴AC=,∴AB=,∴BE=﹣x=,∴BE+DF=x﹣x≠x,(故④错误),∵S△CEF=,S△ABE==,∴2S△ABE==S△CEF,(故⑤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4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本题时运用勾股定理的性质解题时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为x≥.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函数关系中主要有二次根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意义,被开方数是非负数.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2x≥0,解得x≥﹣.故答案为:x≥﹣.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12.一次函数y=﹣2x+b中,当x=1时,y<1,当x=﹣1时,y>0.则b的取值范围是﹣2<b<3.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将x=1时,y<1及x=﹣1时,y>0分别代入y=﹣2x+b,得到关于b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此不等式组,即可求出b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得,解此不等式组,得﹣2<b<3.故答案为﹣2<b<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将已知条件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解题的关键.13.学校以德智体三项成绩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三项成绩的比例依次为1:3:1,小明德智体三项成绩分别为96分,95分,94分,则小明的平均成绩为95分.考点:加权平均数.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96×1+95×3+94×1)÷5=95(分).答:小明的平均成绩为95分.故答案为:95.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的候注意权的分配,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本题的关键.14.已知一组数据x,y,9,10,11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y的值为96.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分析:由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得x,y 的值,再求代数式的值.解答:解:由题意知:=10,[(x﹣10)2+(y﹣10)2+1+1]=2,化简可得:x+y=20,即(x﹣10)+(y﹣10)=0,(x﹣10)2+(y ﹣10)2=8,解得:(x﹣10)=(y﹣10)=2或﹣2,∴x=12时y=8或y=12时x=8即xy=96,故答案为:96.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关键是要记清公式.15.如图是由边长为1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8658;B&#8658;C所走的路程为m.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专题:网格型.分析:由图形可以看出AB=BC,要求AB的长,可以看到,AB、BC分别是直角边为1、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就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求出.解答:解:折线分为AB、BC两段,AB、BC分别看作直角三角形斜边,由勾股定理得AB=BC==米.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8658;B&#8658;C所走的路程为+=米.点评: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求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以勾股定理为基础的,网格中两个格点间的距离当然离不开构造直角三角形,可以看到,AB、BC分别是直角边为1、2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容易计算AB+BC=.16.如图,直线y=2x+4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OB 为边在y轴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BC,将点C向左平移,使其对应点C′恰好落在直线AB上,则点C′的坐标为(﹣1,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求出直线y=2x+4与y轴交点B的坐标为(0,4),再由C在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上,得出C点纵坐标为2,将y=2代入y=2x+4,求得x=﹣1,即可得到C′的坐标为(﹣1,2).解答:解:∵直线y=2x+4与y轴交于B点,∴x=0时,得y=4,∴B(0,4).∵以OB为边在y轴右侧作等边三角形OBC,∴C在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上,∴C点纵坐标为2.将y=2代入y=2x+4,得2=2x+4,解得x=﹣1.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得出C点纵坐标为2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1,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120,AD=20,AB=18.今沿两对角线将四边形ABCD剪成甲、乙、丙、丁四个三角形纸片.若将甲、丙合并(AD、CB重合)形成对称图形戊,如图2所示,则图形戊的两条对角线长度之和是26.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题意可得对角线EF⊥AD,且EF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进而利用面积与边的关系求出BC边的高即可.解答:解:如图,则可得对角线EF⊥AD,且EF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的面积为120,AD=20,∴EF==3,∴EF=6,又BC=20,∴对角线之和为20+6=26,故答案为:2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对称问题,应熟练掌握.18.如图,Rt△ABC中,∠C=90°,以斜边AB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且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O,连接OC,已知AC=5,OC=6,则另一直角边BC的长为7.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过O作OF垂直于BC,再过A作AM垂直于OF,由四边形ABDE为正方形,得到OA=OB,∠AOB为直角,可得出两个角互余,再由AM垂直于MO,得到△AOM为直角三角形,其两个锐角互余,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出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OA=OB,利用AAS可得出△AOM与△BOF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得出AM=OF,OM=FB,由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得到ACFM为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出AC=MF,AM=CF,等量代换可得出CF=OF,即△CO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斜边O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与CF的长,根据OF﹣MF求出OM的长,即为FB的长,由CF+FB即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法一:如图1所示,过O作OF⊥BC,过A作AM⊥OF,∵四边形ABDE为正方形,∴∠AOB=90°,OA=OB,∴∠AOM+∠BOF=90°,又∠AMO=90°,∴∠AOM+∠OAM=90°,∴∠BOF=∠OAM,在△AOM和△BOF中,,∴△AOM≌△BOF(AAS),∴AM=OF,OM=FB,又∠ACB=∠AMF=∠CFM=90°,∴四边形ACFM为矩形,∴AM=CF,AC=MF=5,∴OF=CF,∴△OC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6,∴根据勾股定理得:CF2+OF2=OC2,解得:CF=OF=6,∴FB=OM=OF﹣FM=6﹣5=1,则BC=CF+BF=6+1=7.故答案为:7.解法二:如图2所示,过点O作OM⊥CA,交CA的延长线于点M;过点O作ON⊥BC 于点N.易证△OMA≌△ONB,∴OM=ON,MA=NB.∴O点在∠ACB的平分线上,∴△O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6,∴CM=ON=6.∴MA=CM﹣AC=6﹣5=1,∴BC=CN+NB=6+1=7.故答案为:7.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判定,利用了转化及等量代换的思想,根据题意作出相应的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015)0+()﹣1+|﹣1|.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专题:计算题.分析:原式第一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2﹣1+2+﹣1=3.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如图,点E,F分别是锐角∠A两边上的点,AE=AF,分别以点E,F为圆心,以AE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D,连接DE,DF.(1)请你判断所画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连接EF,若AE=8厘米,∠A=60°,求线段EF的长.考点: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AE=AF=ED=DF,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即可证得:四边形AEDF是菱形;(2)首先连接EF,由AE=AF,∠A=60°,可证得△EAF是等边三角形,则可求得线段EF的长.解答:解:(1)菱形.理由:∵根据题意得:AE=AF=ED=DF,∴四边形AEDF是菱形;(2)连接EF,∵AE=AF,∠A=60°,∴△EAF是等边三角形,∴EF=AE=8厘米.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1.在三河市创建文明城区的活动中,有两段长度相等的彩色道砖铺设任务,分别交给甲、乙两个施工队同时进行施工.如图是反映所铺设彩色道砖的长度y(米)与施工时间x(时)之间关系的部分图象.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乙队在0≤x≤2的时段内的施工速度;(2)求乙队在2≤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甲队施工速度不变,乙队在开挖6小时后,施工速度增加到12米/时,结果两队同时完成了任务.求甲队从开始施工到完工所铺设的彩色道砖的长度为多少米?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由图可知,乙队在0≤x≤2的时段内2小时施工30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答;(2)设函数关系式为y=kx+b,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答;(3)先求出甲队的速度,然后设甲队从开始到完工所铺设彩色道砖的长度为z米,再根据6小时后两队的施工时间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乙队在0≤x≤2的时段内的施工速度为:30÷2=15米/时;(2)设乙队在2≤x≤6的时段内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由图可知,函数图象过点(2,30),(6,50),∴,解得,∴y=5x+20;(3)由图可知,甲队速度是:60÷6=10(米/时),设甲队从开始到完工所铺设彩色道砖的长度为z米,依题意,得,解得z=110,答:甲队从开始到完工所铺设彩色道砖的长度为11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难点在于(3)根据6小时后的施工时间相等列出方程.22.我市某中学举行“中国梦&#8226;校园好声音”歌手大赛,高、初中部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初中代表队和高中代表队参加学校决赛.两个队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决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2)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队的决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队决赛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一个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初中部85 85 85高中部85 80 100考点:条形统计图;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成绩表加以计算可补全统计表.根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回答;(2)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分析得出即可;(3)分别求出初中、高中部的方差即可.解答:解:(1)填表:初中平均数为:(75+80+85+85+100)=85(分),众数85(分);高中部中位数80(分).(2)初中部成绩好些.因为两个队的平均数都相同,初中部的中位数高,所以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初中部成绩好些.(3)∵=[(75﹣85)2+(80﹣85)2+(85﹣85)2+(85﹣85)2+(100﹣85)2]=70,=[(70﹣85)2+(100﹣85)2+(100﹣85)2+(75﹣85)2+(80﹣85)2]=160.∴<,因此,初中代表队选手成绩较为稳定.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的统计意义.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23.如图,直线l1的解析表达式为y=3x﹣3,且l1与x轴交于点D,直线l2经过点A,B,直线l1,l2交于点C.(1)求点D的坐标;(2)求△ADC的面积;(3)在直线l2上存在异于点C的另一点P,使得△ADP与△ADC 的面积相等,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4)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H,使以A,D,C,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H 的个数.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令y=0,求出x的值即可得出D点坐标;(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l2的解析式,故可得出C点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ADP与△ADC的高相等即可得出结论;(4)分AD是平行四边形的边与对角线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答:解:(1)∵令y=0,则x=1,∴D(1,0);(2)设直线l2的解析式为y=kx+b(k≠0),∵A(4,0),B(3,),∴,解得,∴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6,∴,解得,∴C(2,3).∵AD=4﹣1=3,∴S△ADC=×3×3=;(3)∵△ADP与△ADC的底相同,∴其高相等,∴当y=﹣即﹣x+6=﹣时,x=7,∴P(7,﹣);(4)存在.设H(a,b),当AD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AD∥CH,AD=CH=3,A(4,0),D(1,0),C(2,3),∴H1(5,3),H2(﹣1,3);当AD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0,解得a=3,b=﹣3,∴H3(3,﹣3).∴满足条件的点H的个数是4个.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在解答(3)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24.如图1,在△OAB中,∠OAB=90°,∠AOB=30°,OB=8.以OB为边,在△OAB外作等边△OBC,D是OB的中点,连接AD并延长交OC于E.(1)求证: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2,将图1中的四边形ABCO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FG,求OG的长.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首先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O=DA,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AO=∠DOA=30°,进而算出∠AEO=60°,再证明BC∥AE,CO∥AB,进而证出四边形ABCE 是平行四边形;(2)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再利用三角函数可计算出AO,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G的长即可.解答:(1)证明:∵Rt△OAB中,D为OB的中点,∴AD=OB,OD=BD=OB∴DO=DA,∴∠DAO=∠DOA=30°,∠EOA=90°,∴∠AEO=60°,又∵△OBC为等边三角形,∴∠BCO=∠AEO=60°,∴BC∥AE,∵∠BAO=∠COA=90°,∴CO∥AB,∴四边形ABCE是平行四边形;(2)解:设OG=x,由折叠可得:AG=GC=8﹣x,在Rt△ABO中,∵∠OAB=90°,∠AOB=30°,BO=8,∴AO=BO&#8226;cos30°=8×=4,在Rt△OAG中,OG2+OA2=AG2,x2+(4)2=(8﹣x)2,解得:x=1,∴OG=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图形的翻折变换,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25.某学校为鼓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一)班准备购买10副某种品牌的羽毛球拍,每副球拍配x(x≥2)个羽毛球,该学校附近A、B两家超市都有这种品牌的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出售,且每副球拍的标价均为30元,每个羽毛球的标价为3元,目前两家超市同时在做促销活动:A超市:所有商品均打九折(按标价的90%)销售;B超市:买一副羽毛球拍送两个羽毛球.设在A超市购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的费用为yA(元),在B超市购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的费用为yB(元).请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yA、yB与x之间的关系式;(2)函数yA、yB的图象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求出交点坐标,并说明该点的实际意义;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该活动中心只在一家超市购买,你认为在哪家超市购买更划算?(4)若每副球拍配15个羽毛球,请你帮助该活动中心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分析:(1)根据购买费用=单价×数量建立关系就可以表示出yA、yB的解析式;(2)当yA=yB时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交点的横坐标,进而求得纵坐标;(3)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yA=yB时,当yA>yB时,当yA <yB时,分别求出购买划算的方案;(4)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求出需要的费用,再进行比较就可以求出结论.解答:解:(1)由题意,得yA=(10×30+3×10x)×0.9=27x+270;yB=10×30+3(10x﹣20)=30x+240;(2)当yA=yB时,27x+270=30x+240,得x=10,把x=10代入y=30x+240=540,则交点坐标是(10,540),则当每副球拍配10个羽毛球时,两个商店费用相同,都是540元;(3)当x=10时,yA=yB.当yA>yB时,27x+270>30x+240,得x<10;当yA<yB时,27x+270<30x+240,得x>10∴当2≤x<10时,到B超市购买划算,当x=10时,两家超市一样划算,当x>10时在A超市购买划算.(4)由题意知x=15,15>10,∴选择A超市,yA=27×15+270=675(元),先选择B超市购买10副羽毛球拍,送20个羽毛球,然后在A超市购买剩下的羽毛球:(10×15﹣20)×3×0.9=351(元),共需要费用10×30+351=651(元).∵651元<675元,∴方案是先选择B超市购买10副羽毛球拍,然后在A超市购买130个羽毛球.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运用,方案设计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26.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AF、CE,(1)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2)设AE=a,ED=b,DC=c.请写出一个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分析:(1)由矩形ABCD与折叠的性质,易证得△CEF是等腰三角形,即CE=CF,即可证得AF=CF=CE=AE,即可得四边形AFCE 为菱形;(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E=AE=a,在Rt△D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a2=b2+c2.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EF=∠EFC,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F=∠CEF,AE=CE,AF=CF,∴∠EFC=∠CEF,∴CF=CE,∴AF=CF=CE=AE,∴四边形AFCE为菱形;(2)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a2=b2+c2.理由:由折叠的性质,得:CE=AE,∵四边形ABCD是矩形,∴∠D=90°,∵AE=a,ED=b,DC=c,∴CE=AE=a,在Rt△DCE中,CE2=CD2+DE2,∴a、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a2=b2+c2.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