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2
大学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统一表现: 统一表现: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必须有价值; 商品必须有价值;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3)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矛盾表现: 矛盾表现: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 (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通过交换体 现);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 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 畴;而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 的范畴。 的范畴。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 *** 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而不能称其为商 品——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用价值之中。
1、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量的决定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价值——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 ——劳动——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衡量同种或同类商品的价值量) 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衡量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 商品
使用价值 价 值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私有制 社会分工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 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不理解商品的起源而象崇拜偶像一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样崇拜商品,以为商品内部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这种情形就叫商品拜物教。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 商品的神秘性质不在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由商品形式本 身所引起的。 身所引起的。人与人的关系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 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式,形成了物对人的统治。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商品拜物教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货币产生以后, 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这种更为耀 眼的形式。 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眼的形式。故:“货币拜物教的迷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迷。”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2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第一种含义)有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本身最终决定,并由有支付能力的市场需求直接决定的应该或必须投入到各类产品的生产上去的劳动时间。
(第二种含义)如何理解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另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有矛盾的。
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这一角度来考察;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这一角度来考察。
劳动价值理论,虽不是马克思提出,但前人并没有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和创造价值的劳动区别开。
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同时,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有关。
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统一。
私人劳动必须要经过流通、消费过程来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
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产生了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的二重属性。
商品的流通和消费过程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使用价值的流通、消费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中形成的价值在流通、消费中实现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①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就根植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中。
②人类社会在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是生产的自然属性;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属性。
③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劳动资料是划分时代经济的标志)④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第一章商品4.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商品二因素(是因为劳动具有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它的自然属性,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
)6.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属性,是两者的统一。
②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同一生产者或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7.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这两种要素的结合。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的,形成商品的价值。
)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①统一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对立性: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9.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货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G)的起源和本质起源:货币是随着商品价值形态的变化而逐渐产生。
由简单的,个别的价值形式到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即简单偶然的物物交换。
扩大的价值形态这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这时商品交换的商品范围和交换者范围扩大了。
局限性:有些商品换不到想要的东西一般的价值形态绵羊由左边变到右边,变成一般等价物,是质的变化,充当了交换的桥梁可以理解为,出现了一个商品,这个商品是任何人都承认的,它可以换任何商品,也可以用货币形态(一开始是贱金属,后来交易规模变大,需要贵金属。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起源于商品。
金块和银块一开始不太好称量,还需要鉴定成色,随着频率越来越高,每一次交易都需要这样就变得非常麻烦➡规定了重量和成色之后变成铸币。
最早发行铸币的是私人银行家,使用信用来证明。
但是远距离就不会相信他➡国家发行铸币来保证货币重量和成色的可信度,促进了国家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一开始是足值的,后来会磨损,但是现在人们不再关注这个问题了,现在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发挥媒介的作用➡纸币更方便携带,易于保存,代替了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
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为限。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是观念上的货币,需要货币本身就有价值)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是现实的货币,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数量不足导致商品供过于求)商品交换:W—W商品流通:W—G—W(如果G投入到市场的数量不足,就会导致供过于求,经济危机)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人类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是因为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需要币值稳定,通常来讲由于存款利息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钞票会贬值,不适宜贮藏)4.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利息等的职能(存在诱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资金链断裂导致连锁债务)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二)(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50.00)1.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其主要形式是A.银行券 B.支票 C.期票 D.汇票A. √B.C.D.2.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用想象的货币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C.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能暂时不用现金购买D.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A.B. √C.D.3.某资本家企业预付资本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剩余价值率为100%,其中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5次,其年利润率为A.10% B.20% C.15% D.25%A.B.C.D. √4.某资本主义国家纺织部门原预付资本共计100亿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月工资为2000美元,由于生产技术进步,纺织部门预付资本更新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这时,在不追加预付资本的情况下,纺织部门排挤出的失业工人为A.50万 B.30万 C.25万 D.20万A.B.C. √D.5.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它在经济上实现统治的形式是A.混合联合公司 B.个人联合C.跨国公司 D.参与制A.B.C.D. √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微观基础是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A.B. √C.D.7.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后者是剩余价值B.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发生价值增殖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D.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A.B.C. √D.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是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高度社会化,其现实基础是A.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B.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C.产业资本国际化 D.国际分工的水平化发展A. √B.C.D.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A.社会分工 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产生A.B.C. √D.10.宏观调控的基本内容是A.实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结合B.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C.实现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D.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经济总量平衡A.B.C.D. √11.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杠杆中,最有效的经济杠杆是A.汇率 B.利率 C.信贷 D.价格A.B.C.D. √1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A.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生产领域,又离不开生产领域B.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C.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领域.但要以生产领域为条件D.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通过流通领域而增殖A.B. √C.D.1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B.生产资料私有制C.纸币代替金属货币 D.劳动力成为商品A.B.C.D. √14.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A.B.C.D. √15.如果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赊售商品价格总额240亿元.到期支付价格总额为30亿元,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为9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当年实际发行货币为500亿。
政治经济学练习及答案(2)
2章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国家开放大学经济管理教学部王社荣第一部分学习要求重点掌握:1.名词:商品,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社会必要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2.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决定的关系;4.价值规律及其作用;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掌握:1.名词: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熟练劳动,非熟练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2.价值形式的发展;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
了解:1.一般经济规律及其特殊和个别表现形式;2.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命运。
第二部分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首先是从()开始的。
A.资本主义私有制B.商品C.货币D.资本2.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数量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A.都具有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C.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3.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形成了商品的()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4.商品是()A.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C.不进入商品流通而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D.为他人而生产的劳动产品5.商品的二重性是指()A.价值与价格B.使用价值与价格C.使用价值和价值D.交换价值和价值6.商品的价值是()A.使用价值的内容B.交换价值的内容C.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格的表现形式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8.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A.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B.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C.生产同一商品时的两次劳动D.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9.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10.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A.简单劳动B.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1.就不同部门而言,价值量的决定以()为计量单位。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docx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三节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家是拥有资本并能不断剥削工人的使用价值的人,是不是任何有货币的人都叫资本家?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任何一个资木家在开始他的剥削活动时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这些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这叫做原始资本,资本和货币的区别是什么?1、货币和资本的区别■当货币作为一般流通手段时,货币流通公式:W-G-W (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 ■当货币在执行资本职能时,资本流通公式:G—W—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 这两种流通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1)顺序不同。
它们在买和卖的顺序上是相反的,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2)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后者都是货币;■(3)在整个过程中起媒介作用的,前者是货币,后者是商品。
■(4)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的内容是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合占己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
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究竟什么是资木?■资木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
G' =G+A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
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木流通公式G-W-G z,概括了产业资木、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木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G-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是资本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有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先决条件:★ “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匕①等价交换不会发生价值增殖;②不等价交换也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劳动价值理论
思考题
•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2、简述商品经济在我国存在的条件。
• 3、为何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 4、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学说。 • 5、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 7、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者为
• 通货膨胀: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商品流通 量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 续上涨的现象。
• 分析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主讲:毛孟凯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凯恩斯写道:通货膨胀的伤害主要在于改 变财富的分配,而通货紧缩的破坏力则主 要是阻碍财富的产生。“所以说,通货膨 胀不公平,不聪明。只要不是德国那种过 度通货膨胀,两害相比,还是通货紧缩的 害处更大,因为在一个陷入贫困的世界上, 通货紧缩加剧失业,而不是损害‘食利 者’。”
解释:①客观条件,②主观条件,③简单劳动。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 3、动态变化
主讲:毛孟凯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 • 1、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和利用程度; •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
主讲:毛孟凯
二、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三、货币的职能
• 1、 价值尺度,即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 1)为什么可以充当价值尺度? • 2)充当价值尺度的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 2、 流通手段,即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 1)是一切现实货币或货币符号。 • 2)有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 3、贮藏手段 • 4、支付手段,即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赋、工资等。 • 1)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经济危机的可能
政治经济学02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说明( D )A 使用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B 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D 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2、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商品必定具有在质上相同的东西。
这个同质的东西就是商品的(C )A 使用价值B 供求关系C 价值D 自然属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 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没有价值D 没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没有使用价值4、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C )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C商品交换的实现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5、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这里所说的劳动是指(D )A 社会劳动B 私人劳动C 具体劳动D 抽象劳动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是(B )A 劳动价值论B 劳动二重性理论C 剩余价值理论D资本积累理论7、假设一年内市场上共有3种商品各10万件等待出售,其中,A商品的价格为500元,B 商品的价格为1000元,C商品的价格为2000元,已知一年内单位货币每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则一年内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C )A 2500万元B 625万元C 4375万元D 1250万元8、如果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9、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D )A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C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D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10、1只羊=2把斧子这个价值表现形式是( A )A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11、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的职能是(B )A 价格标准B 价值尺度C 价格D 流通手段1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B )A 具有使用价值B 是商品,具有价值C 是金银D 由政府法定13、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 A )A 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14、在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商品之间的交换是人类无差别劳动的交换。交换的 是社会属性。(交换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两种劳动的相互关系
统一性:同一劳动过程的两种不同的方面,具有不可分割性。 对立性:具体劳动是有形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无形的劳动,两者在生产 过程中分别行使着不同的职能。只有在交换中,才需要抽象出无形的劳 动。(不同劳动之间的交换)
劳动的两重性是理解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的两重性是正确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基础,因而也是正确理解剩余 价值理论的基础,劳动两重性的区分,说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同时, 也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抽象劳动的内在矛盾)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根源之 一。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与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所谓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指一定时期在某一生产部门中大多数生产者的生产条件。 社会平均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大多数生产者所能够达到的劳动熟练程度与承受的劳动强度。
。这说明市场的不确定性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四、商品拜物教 定义:商品所具有的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幻化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就 是商品拜物教。
产生原因:商品交换关系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相互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依赖于商品交换的情形,如果交换不能完成, 那么,私人劳动就不可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价值与剩余价值就不可能实 现。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为需要通过商品交换表现出来, 因而,外在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分配劳动,享有劳动的权利)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二要 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劳动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
概念
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 动。
2.具体劳动的性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由不同种类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各种不同的作用。例如, 铁器是由铁匠的劳动生产的,木器是由木匠的劳动生产的。这些生 产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下进行的,都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劳动对 象、劳动手段、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 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23卷,第52页)。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 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 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 度,是劳动的主观条件。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的商品价值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
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 系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 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不管社会经济关系怎么 变化,人们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 它是那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 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二)交换价值
概念
商品通过买卖所具有的能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 即交换价值。
具体劳动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永恒条件。
不论在哪种社会形态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 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但是,具体劳动必须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具 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原因;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 经济,各部门、各企业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社会中心来统一指挥和协调,这个统一的 社会中心。在社会主义阶段就是国家。 第二,全民本身是一个整体概念,全民占有意味着全体 劳动者作为一个同统一的整体,对生产资料占有,不是每个 劳动者个体占有的简单相加,因此,必须有一个代表社会利 益的社会机构来行使所有权,这样的机构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就是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劳动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 代表者,通过社会主义国家掌握了全民所有制的生产资料, 才能在生产资料使用过程中,把劳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目前 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为全体 劳动者共同的、根本的利益服务。
5、生产资料四种权能的多样组合 在实际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四种权能是以复杂多样的形 式组合在一起。四种权能可以统一于一个主体,全部归一个 主体去实施(如国有国营);也可以被劈分、拆细、互相分 离、独立出去;也可以重新组合为统一组权能,如占有权、 使用权和部分支配权结合成经营权。 总之,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四种权能的统一与分合存在着 不同情况,呈现出不同的组合,这其实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的不同实现形式。 ***说明:《企业法》规定:企业对国有资产具有占有、 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该法特地将企业的支配权规定为 “依法处分”,表明企业只能根据国家规定分享国有资产的 部分支配权,还有一部分支配权仍然掌握在国家手里。这是 将国有资产支配权劈分、拆细的典型例子。***
注意:这里的分析是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一)全民所有制的含义与特点
1、含义: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人 民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这种形式基本上实现了劳动者在 生产资料关系上的平等。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编辑ppt
41
考察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必须区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每个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实际耗费 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 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不同的物品其有用性不同则使用价值不同,一种商品可能 有多种使用价值。
物品的有用性寓于物品自身之中,同人们取得它所耗费的 劳动多少没有关系。
使用价值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察:
从质的方面看,商品具有何种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 然属性决定的。
从量的方面看,任何使用价值都有一定的数量。
编辑ppt
16
•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商品必须具
——这个矛盾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编辑ppt
26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
系。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编辑ppt
7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 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条件
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编辑ppt
8
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 品经济阶段。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2)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
价值构成
c+v+m
社
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会
总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产 品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实物构成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3、社会总产品的分配途径
用于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 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 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后备 基金或保险基金。 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 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 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国 民 收 入
消费基金
扩大再生产基金
非生产性建设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
国家管理基金
社会消费基金
文教卫生基金 社会保障基金
个人消费基金
非生产部门劳动 者劳动报酬基金
生产部门劳动者 劳动报酬基金
1、保持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适度增长。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要同国民收入 的实物构成相适应。
3、注意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各 自的比例关系。
(2)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既有较高速度又平衡 协调的发展。
(3)社会一部分劳动者的收入是通过收取服务报 酬的形式,从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初 次分配得到的个人收入中转移到他们手中。
(4)为了应付突发事故和各种自然灾害,需要建 立社会后备基金。
(5)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解决劳 动者暂时困难,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和残 疾人的生活需要等。
第一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与消费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
一、社会总产品 二、国民收入 三、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例 如
1只羊=2把石斧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
4
相对价值形式
——是指主动将商品的价值,相对的表现在作 为等价物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的形式。
等价形式
——是指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 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 物,也叫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5
理解这一形式要注意三点
(三)一般价值形式 ——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的表现在从商 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 商品上。它产生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前。
例 如
2把石斧 = 40公斤小麦= 2匹布 = 1克黄金 = X其他商品 =
1只羊
12
理解这一形式要注意二点
第一,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的一般价值形式是一 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 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一般价值形 式下,各种相对价值形式都通过一般等价物来反映 自己的价值量,因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对等,互相 表现为交换价值。 第二,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社会劳动的唯一体现 者,因而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的这种性质,便完全的、充分的表现出来了。
Political Economy
第二章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商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使用价值 的表现形式;二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货币是 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以前
没有商品交换
生产力 发展
②前者是商品经济中自发产生的,不依赖于国 家权力,后者通常由国家规定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有价值,其价值随 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 作为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没有关系 ④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的执 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阶级和剥削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之外的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研究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为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不断积累资本和提取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阶级和剥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阶级和剥削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体系。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力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化生产
体现形式
普遍化商品 经济
基本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 私有制
一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的占有
对生产资料 “一无所有”
无偿占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二 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 的再生产。
根据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社会生产按社会总产 品的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的原理:
假定第Ⅰ部类的不变资本是4000,可变资本为1000,剩余价值 率是100%,剩余价值为1000;
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是2000,可变资本是500,剩余价值率为 100%,剩余价值是500。
全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
Ⅱ:2000c+500v+500m=3000(消费资料)
为使第二年能够按原来规模进行再生产,两大部类的 全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能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32 1
第一,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 第Ⅰ部类的4000c,这部分产品的实物形态是生产资料 。在年初开始生产的时候,第Ⅰ部类预付价值4000c的 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到年末结束生产时,全部被消 耗掉,变成社会的现实产品。在下年初社会生产再开始 时,必须用本部类内部的产品(即4000c)进行补偿, 具体办法是:4000c中的一小部分产品直接进入本企业 的再生产过程,作为生产资料补偿消耗掉的那些同种不 变资本要素。另一部分产品则要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企 业的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实现补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模拟题2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是( A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2、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很多商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是(D )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3、剩余价值(C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4、个别企业的资本家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C )
A.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B.追求相对剩余价值
C.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D.降低劳动力价值
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C )
A.大量货币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剩余劳动的存在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D )
A.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B.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7、产业资本循环顺序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8、生产资料的储存时间,属于(C )
A.资本的生产时间
B.资本的流通时间
C.资本的购买时间
D.资本的销售时间
9、相等重量的黄金和生铁,黄金的价值大于生铁,这是因为( C )
A.黄金的使用价值比生铁的使用价值大
B.黄金可以充当货币,而生铁则不能
C.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比生产生铁的劳动耗费大
D.黄金的体积小于生铁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ABDE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B.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C.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E.物质资料的生产包含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
2、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是为了(BC )
A.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B.更多地获取剩余价值
C.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
D.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
E.生产更多的物质产品
3、产业资本循环是(ABCD )
A.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E.销售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家带来的好处是(ABCD )
A.节省预付资本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D.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E.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5、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e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影响供求关系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ABCDE )
A.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C.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
E.增值了预付资本价值
7、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ACE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C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E.创造出剩余价值
三、简答题
1、简述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①调节社会经济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②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两极分化
2、简述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著: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根据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上所起的作用不同。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物质形态,叫不变资本。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还会生产出一个剩余价值,所以叫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一,它告诉我们不变资本不过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只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为正确地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简述固定资本磨损的类型及原因。
P102第一段
4、简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答:我们可以从价值形式的发展清楚地看到货币的起源,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是高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要求将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
当贵金属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也就产生了。
所以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与联系
答: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扩大的两种形式。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通过
剩余价值资本化而使资本增大,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集中是已经存在的单个资本的合并。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增大,生产规模扩大,竟争能力加强,更有利于资本集中;资本集中使企业更有条件采用先进技木、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增加积累,加速积聚。
但也存在区别,资本积聚是社会资本总量增加,但速度缓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迅速扩大,但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只是改变了资本在各个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2、试述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和竟争的关系
垄断和竟争的关系:
(1)垄断是从自由竟争中产生的。
(2)垄断产生后并不能消除自由竟争,而是凌驾于自由竟争之上,与之并存。
(3)垄断产生后所引起的竟争更加数烈。
(4)垄断与竟争的矛盾加剧,必将进一步加剧帝国主义所固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