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临床病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采集:在进行组织病理切片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标本采集。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决定需要进行组织切片检查的部位,并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
常见的标本包括活检标本、手术标本等。
2. 标本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
3. 标本包埋: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包埋可以帮助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形态结构。
4. 组织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即组织切片。
组织切片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预先调整刀片角度和大小。
5. 组织染色:切割好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凸显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特征。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伊红染、嗜酸性粒染、埃曼若染、普鲁斯染等。
6. 组织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核的大小和形态等特征,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
7. 病理诊断:最终根据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进行病理诊断,明确患者疾病的类型、程度和预后。
第二篇示例:组织病理切片是病理学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组织切片的制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的形态结构,从而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下面将介绍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
第一步:标本采集组织病理切片的第一步是采集标本。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组织采集,通常是通过手术或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标本。
采集的标本要求完整、清晰,以确保后续的切片制备质量。
第二步:固定采集到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固定的目的是使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核酸等不能再发生变性、氧化或降解,防止组织腐败和细胞溶解。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
实验四病理组织切片制作一、实验目的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病理组织切片的基本方法之一,即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病变及检查的要求,合理采集病料,经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后进行切片,在进行染色得到结果。
固定是用化学药品把组织原来的结构保存下来,以便观察。
脱水是除去组织中的水分,以利于透明和浸蜡。
组织的透明是便于透蜡包埋。
包埋的是使石蜡透入组织内部,把软组织变为适当硬度的包埋块,以便切成薄片。
最后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中组织切成薄片。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已固定好病料,石蜡,手术刀,手术剪,镊子,脱水框,染色缸,梯度脱水酒精和透明剂一套,烘箱,切片机,毛笔,玻片,蛋白甘油,染色架,酒精灯,三角架,大烧杯,温度计,火柴,切片刀,记号笔或铅笔。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固定采取的病理材料必须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
(二)脱水组织经固定后,尚含有多量水分,而水与透明剂苯、石蜡根本不相融合。
必须先把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但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率下均能混合的液体,脱水剂常兼有硬化组织的作用。
最常用的脱水剂为酒精、丙酮等。
1.酒精沸点78.4℃,为最常用的脱水剂。
脱水能力强,并能使组织硬化,能较好地与二甲苯透明剂相混合。
最终结果表明,只要脱水环节处理好,都会得到好的切片。
脱水的程序为70%一80%一95%一100%。
各级酒精2—4小时,视材料的大小、厚薄而定。
100%酒精有硬化组织的作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小时。
脑组织、脂肪组织或疏松结缔组织,脱水时间要适当延长。
2.丙酮沸点为56℃。
脱水作用比乙醇强,但对组织块的收缩较大,主要用于快速脱水或固定兼脱水。
脱水时间l一3小时左右。
(三)透明透明对组织有脱酒精及透明两种作用。
当组织中全部为透明剂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此种现象称为透明,具有这种作用的试剂称为透明剂。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有三种。
即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和火棉胶切片法。
以石蜡切片法为代表,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是:组织取材→固定→冲洗→脱水→透明→浸蜡→组织包埋→组织切片→展片附贴→切片脱蜡→染色→脱水→染片透明→封固。
以上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使整个切片制作归于失败。
因此应细致、耐心、认真负责,并事先做好计划安排。
一、取材采取病料,要刀剪锐利,剪切时不可挤压,扯拉病料,以防人为损伤。
切取的工具要清洁。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小时。
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
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
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
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1.5×0.3厘米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厘米。
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
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二、固定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
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
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到20倍。
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到3厘米。
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
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毫升,加水90毫升配成。
三、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
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到24小时左右。
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相当时间换水一次。
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
酒精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制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首先医生取下组织病理标本,放在10%的中性福尔马林里进行固定,固定完之后标本送到病理科。
小标本需要固定4-6个小时,大标本需要固定6-12个小时,固定完之后由病理医生进行取材。
所谓的取材指把标本取出放在标本盒里,置于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16个小时处理标本。
处理过程包括组织进行固定、透明、脱水、浸蜡,处理完16个小时之后,病理技师把标本拿到包埋机上进行包埋,把病变组织放在蜡里,包埋成病理蜡块。
蜡块包埋完之后,病理技师把蜡块放在切片机上进行切片,切片大约需要切3-4μm的切片。
切完片子需要捞在病理玻片上,玻片再进行脱蜡,放在二甲苯中需要透明,之后放在全自动染色机中进行染色,再放在封片机里进行封片,这样才能制成病理切片,这个过程一般需要2-3天的时间。
病理标本取材切片流程图
取材进程
固定剂:甲醛
脱水剂:各类梯度酒精
透明试剂:二甲苯
标本固定:12-24小时
标本脱水:每级乙醇3-24小时;无水乙醇小时
标本透明:各小时 (二甲苯一、二甲苯2)
标本浸蜡:小时 熔蜡温度操纵在62°C-65°C 之间
取出组织,切成大小
固定剂
浸蜡
包埋框包埋
制成蜡块
切片进程:载玻片、盖玻片之前行多聚赖氨酸、清洗等处置;切片厚度:3-6μm ;45°C水浴锅行展片;37°C烤片
二甲苯脱蜡,各15min
乙醇脱水,各3-5min
苏木精染色5-10min
(依照切片厚度、苏木精溶液的新旧把握染色时刻) 盐酸乙醇分化
1-3s (分化时刻依照溶液新旧程度)
淡氨水 1-2S
伊红染色 3-5min (依照切片厚度、伊红溶液的新旧把握染色时刻) 乙醇脱水,各3-5min
二甲苯透明,各15min
中性树胶封片。
病理切片显微镜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病理切片显微镜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提高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2. 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 病理切片的观察与分析4. 实训报告撰写五、实训过程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病理切片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骤:(1)固定:将手术后的标本浸泡在10%中性福尔马林中,防止细胞自溶与腐败。
(2)取材:在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好的组织,截取有意义的一小部分进行包埋。
(3)脱水、透明:利用脱水剂将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注入石蜡前进行透明。
(4)浸蜡、包埋:将脱水后的组织注入石蜡,使其变成硬度更大的蜡块,以便于后续切片。
(5)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进行切片,制成病理切片。
2. 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病理切片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病理切片显微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显微镜镜身: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粗调焦螺旋、细调焦螺旋等。
(2)照明系统:包括光源、聚光镜、滤色片等。
(3)调焦系统:包括粗调焦螺旋、细调焦螺旋等。
(4)成像系统:包括显微镜相机、图像处理软件等。
使用病理切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时,首先将切片放置在载物台上,调整光源亮度,然后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
通过粗调焦螺旋和细调焦螺旋,使切片清晰可见。
最后,利用显微镜相机和图像处理软件对切片进行拍照和保存。
3. 病理切片的观察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病理切片,包括卵巢切片、肝切片、肾切片等。
通过观察切片,我们学会了以下内容:(1)组织结构的观察:了解不同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如卵巢的卵泡结构、肝脏的肝小叶结构等。
(2)细胞形态的观察: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核质比等,判断细胞是否发生病变。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组织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科学,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而组织病理切片是组织病理学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切割组织标本并染色,可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而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是一个繁琐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组织病理切片的具体步骤。
1. 标本获取:组织病理学的切片首先需要获得病理标本,这通常通过组织活检或手术取材来完成。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相应的标本获取。
2. 组织固定:标本获取后,需要立即将组织标本放入10%的甲醛或其他固定剂中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性。
固定后的组织标本可以长期保存,并且能够在病理切片的过程中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
3. 组织处理:固定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水、清洁和浸蜡等处理,以使组织标本透明并且易于切割。
这一步通常需要用到甲醇和乙醇等有机溶剂,以及蜡浸渍处理。
4. 组织包埋:处理完的组织标本需要放入蜡液中进行包埋,以便于切割。
在包埋过程中,需要正确定位组织标本,并使其固定在蜡块中。
5. 组织切割:包埋后的组织标本需要用微切片机切成薄片,厚度通常在3-5微米左右。
切片时需要保持切割的准确性和统一性,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6. 组织染色:切割后的组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以显示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赖氏染色、简单染色和特异性染色等。
7. 组织固定:染色后的组织切片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染色的效果。
通常用乙醇和甲醇进行脱水和抗褪色处理。
8. 组织观察:固定后的组织切片可以放入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来做出诊断。
组织病理切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织病理学技术,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割和染色,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为治疗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以上介绍,您对组织病理切片的步骤有更深入的了解。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U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 0cmX2. OcmXO. 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LI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0. 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锂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 0cmX2. OcmXO. 3cm o(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内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流程(完整版)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流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组织切片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周围的脂肪组织。
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内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50px×50px×7.5px,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5px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12.5px,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50px×50px×7.5px。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和 HE 染色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和HE 染色步骤如下:(一)固定与修块取组织块放入Bouin氏液中,组织块的直径应小于7mm。
6小时左右后用双面刀片将组织块修剪成3-5mm3大小。
(二)脱水与透明1.75%乙醇50分钟2.85%乙醇50分钟3.95%乙醇(I)30分钟4.95%乙醇(II)30分钟5.100%乙醇(I)30分钟6.100%乙醇(II)30分钟7 1/2 二甲苯(乙醇与二甲苯等体积)20分钟8.二甲苯(I)20分钟9.二甲苯(II)10分钟(可依据透明效果而定)若脱水不好,二甲苯溶液颜色会变混浊。
在每一步骤之后,要充分滤干组织块,一般用筒纸吸干组织块上的液体,以免影响其他液体的浓度,但也要防止组织块干燥。
全过程约需要5h。
(三)浸蜡、包埋与修蜡块1.浸蜡:将60℃恒温箱打开,使石蜡充分溶解,待脱水与透明结束后,将组织块转入石蜡里,放置于60℃恒温箱120分钟。
2.包埋:将60℃的石蜡倒入纸盒内,然后用小镊子将各组织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使切面朝下。
不同组别的同一组织包埋于一个蜡块中,以保证切片和染色条件相同。
为防止倒入纸盒内的石蜡底部立刻凝固,可将纸盒置于一玻璃板上(或大培养皿内),然后将玻璃板置于80-90℃左右热水上,包埋时蜡盒底部要放平,做蜡块的蜡要反复冻融较好。
3.修蜡块:待纸盒内蜡凝固后,用刀片将其修成梯形,组织块与蜡块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m。
(四)切片在载玻片上擦少量甘油蛋白。
可滴半滴甘油蛋白于载玻片上,用手指充分抹匀,呈半干状为佳。
切片厚约4-8μm,将切片在55℃左右水浴中展开,展开程度以带黄颜色的组织完全摊平为准。
用涂有甘油蛋白的载玻片从水浴中捞取切片,放入37℃烘箱中过夜。
每个组织块捞片2张。
过夜后,将载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进行下面的实验。
(五)脱蜡、染色与脱水倾斜玻片架,将玻片架和载玻片下缘的试剂用筒纸吸干,减轻对其他试剂浓度的影响。
全过程约需要60分钟。
1.脱蜡(1)二甲苯(I)15分钟(2)二甲苯(II)15分钟(3)100%乙醇2分钟(4)95%乙醇(I)1分钟(5)95%乙醇(II)1分钟(6)蒸馏水浸洗1分钟2.染色(7)苏木精30秒钟(8)自来水冲洗60秒。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7、1 修整组织将手术切取得乳腺肿瘤切成一个平整面,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便固定剂穿透与组织脱水等操作,通常以10 mm×10 mm×3mm或5mm×5mm×3mm为宜。
找到不同得部位切取2块,以备后用。
1、7、2 组织洗涤组织经修整后,组织中得福尔马林等必须冲洗干净,尤其就是含有重金属得物质存在。
因为残留在组织中得福尔马林,有得不利于染色,有得产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所以组织修整后应冲洗12h左右。
1、7、3 组织脱水组织经洗涤后,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水与石蜡不能互溶,所以必须将组织中得水分除去。
80%乙醇溶液:2h95%乙醇溶液:1h95%乙醇溶液:1h100%乙醇溶液:30min100%乙醇溶液:30min1、7、4 组织透明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
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得透明状态。
二甲苯Ⅰ:30min二甲苯Ⅱ:10min1、7、5 组织浸蜡浸蜡得目得就是除去组织中得透明剂(如二甲苯等),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饱与程度以便组织包埋。
浸蜡时间根据组织得透蜡时间较长,需3h左右。
浸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55℃左右,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石蜡Ⅰ:1h石蜡Ⅱ:1h。
石蜡Ⅲ:1h1、7、6 组织包埋将经过透蜡得组织连同熔化得石蜡,一起倒入容器内,然后立即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得过程。
包埋时,将纸盒放在温箱旁边,用镊子夹取组织平放于纸盒底部,,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组织,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得蜡杯,沿壁倒入包埋用得纸盒中,速度要慢。
待石蜡凝固(约30min)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内以备后用。
包埋时应根据组织材料、切片厚度、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熔点得石蜡,新得石蜡一般要熬顿几次,以免石蜡固定后有气泡,影响切片。
用于包埋得石蜡得熔点在50~60℃之间。
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流程
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流程英文回答:The basic process of preparing pathological slides involves several steps. First, the tissue sample or specimen is obtained, either through a biopsy or surgical resection. This sample is then fixed in a solution, typically formalin, to preserve its structure and prevent decay. After fixation, the tissue is dehydrated using a series of alcohol solutions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This removes water from the tissue, making it easier to handle during subsequent steps.Next, the dehydrated tissue is embedded in a solid medium, such as paraffin wax. This is done to provide support and facilitate the cutting of thin sections. The tissue is placed in a mold and surrounded with liquid wax, which solidifies as it cools. Once the wax has hardened, the tissue block is ready for sectioning.Sectioning involves cutting thin slices of the tissue block using a microtome. The microtome allows for precise control over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tions, typically ranging from 3 to 5 micrometers. These sections are then mounted onto glass slides and heated to melt the wax, allowing the tissue to adhere to the slide.After mounting, the sections are stained to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different cellular components. There are various staining techniques available, such as hematoxylin and eosin (H&E) staining, which is commonly used to visualize nuclei and cytoplasm. Other special stains may be used to highlight specific structures or substances,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issue being examined.Once stained, the slides are coverslipped to protect the tissue and prevent contamination. A coverslip,typically made of glass, is placed over the stained section and secured with mounting medium. The slides are then ready for examination under a microscope.Pathologists use these prepared slides to analyze thetissue and make diagnoses. They examine the cellular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looking for abnormalities or signs of disease. The findings are recorded in a pathology report, which is then used to guide patient management andtreatment decisions.中文回答:制作病理切片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病理科切片流程
病理科切片流程在医院里,有一个神秘的科室,那就是病理科。
这里就像是一个微观世界的侦探所,而切片则是破案的关键线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病理科切片的流程,那可真是一个既严谨又有趣的过程。
当一份组织样本被送到病理科时,就像一个神秘的包裹被送到了侦探们的手中。
病理科的医生们就像一群经验丰富的侦探,他们首先要对这个样本进行仔细的检查和登记。
这个过程可不能马虎,就好比你收到一个珍贵的礼物,你得先看看包裹有没有破损,里面的东西是不是完整的。
医生们会查看样本的来源、患者的基本信息等,这就像是给这个神秘包裹贴上专属的标签,确保它不会被弄混。
接下来就是取材的环节啦。
这就像从一块大蛋糕里切出最关键的那一块。
医生会使用专门的工具,在样本上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这个时候啊,他们就像是技艺精湛的厨师,知道哪一块肉最嫩、最能代表这道菜的风味。
而且呀,这可不是乱切的哦,医生们心里都有一本“食谱”,知道什么样的病症可能在哪个部位表现得最明显。
旁边的助手呢,就像个小徒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偶尔还会问一句:“师傅,为啥选这块呀?”医生就会耐心地解释:“你看啊,这部分的组织看起来颜色不太对,很可能有问题,就像蛋糕上那块有点发黑的地方,说不定就有坏东西在里面呢。
”取材之后就是固定啦。
固定就像是把时间定格在那一刻。
把取好的组织块放到固定液里,这个固定液就像一个魔法药水,能让组织保持它原来的模样。
这时候医生们可不敢大意,要是固定不好,就像照片没拍清楚一样,后面的检查可就全乱套了。
“哎呀,这固定液的量可得控制好啊。
”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自言自语。
助手在旁边也赶紧帮忙检查,就像两个守护宝藏的卫士,小心翼翼地确保固定的过程万无一失。
脱水这个环节呢,就有点像把湿衣服晾干的过程。
不过这可比晾干衣服复杂多了。
组织要经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就像经过一道道关卡。
这个过程得慢慢来,急不得。
要是脱水太快或者不完全,那组织就像一块没晾干的布,皱巴巴的,影响后面的切片制作。
病理细胞学制片流程
病理细胞学制片流程
光学显微镜切片制作技术最简单的切片法是徒手切片,但是由于组织块往往十分柔软,切削很困难,而且无法得到十分菲薄的切片,因此必须先用某些特殊物质渗入组织块的内部起支持作用,并将整个组织块包住,然后再用精密的切片机制作切片,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这种方法称为包埋法,包埋的物质称为包埋剂。
分别有石蜡切片、火棉胶切片、冰冻切片等,它们各有长处,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但是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石蜡切片技术。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透蜡,包埋,切片,贴片,染色,透明,封藏等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1. 标本收集和处理
1.1 收集患者的组织标本,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准确标记。
1.2 将组织标本置于合适的中,用适当的缓冲液或固定剂进行
处理,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防止腐败。
2. 标本处理和包埋
2.1 用合适的方法将标本固定在组织处理机中,例如将其浸泡
在缓冲液中或使用组织处理机进行自动处理。
2.2 将处理后的标本转移到合适的包埋中,通常使用蜡或树脂
作为包埋材料。
3. 切片制作
3.1 使用专业的旋转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通
常为4-5微米。
3.2 切割后的切片应浸泡在水中,以去除任何残留的包埋材料。
3.3 将切片转移到玻片上,并确保它们平整地展开。
4. 染色
4.1 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如常规组织染色法(H&E染色),以突出组织的形态结构。
4.2 将切片浸泡在染色液中,按照染色方法的要求进行染色处理。
4.3 染色后,通过洗涤和脱水步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5. 盖片和封口
5.1 在切片干燥后,将一小滴透明胶液滴在切片上。
5.2 轻轻放置盖片在切片上,确保无气泡和皱纹。
5.3 用封口剂封住盖片和玻片的边缘,以保护切片并防止其损坏。
6. 观察和存储
6.1 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检查组织的结构和病理变化。
6.2 将切片存储在干燥、阴凉和避光的地方,以确保其长期保存和保持质量。
以上是组织病理切片制作的完整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操作和适当的设备来确保切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
组织切片制作步骤1.取材组织取材的方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方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方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50px×50px×7.5px,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内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5px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12.5px,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范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范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50px×50px×7.5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组织取材的法是制作切片的一个重要程序,根据教学、科研及外检的具体要求取自人体(外科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尸检标本)或动物,并确定取材的部位和法。
取材者需要掌握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实际操作技术,每个组织器官的取材都有一定的部位和法,不能任意切取组织作为制片材料,不然,无法达到教学、科研和临床诊断的目的,具体要求如下:(1)材料新鲜:取材组织愈新鲜愈好,人体组织一般在离体后,动物组织在处死后迅速固定,以保证原有的形态学结构。
(2)组织块的大小:所取组织块较理想的体积为2.0cm×2.0cm×0.3cm,以使固定液能迅速而均匀地渗入组织部,但根据制片材料和目的不同,组织块的较理想体积也不同,如制作病理外检、科研切片,其组织块可以薄取0.1~0.2cm即可,这样可以缩短固定脱水透明的时间,若制作教学切片厚取0.3 ~0.5cm,这样可以同一蜡块制作出较多的教学切片。
(3)勿挤压组织块: 切取组织块用的刀剪要锋利,切割时不可来回锉动。
夹取组织时切勿过紧,以免因挤压而使组织、细胞变形。
(4)规取材部位: 要准确地按解剖部位取材,病理标本取材按照各病变部位、性质的不同,根据要求规化取材。
(5)选好组织块的切面:根据各器官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切面的走向。
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如长管状器官以横切为好。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
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2.固定(1)小块组织固定法:这是最常用的法,从人体或动物体取下的小块组织,须立即置入液态固定剂中进行固定,通常,标本与固定液的比例为1:4~20,但组织块不宜过大过厚,否则固定液不能迅速渗透。
故取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2.0cm×2.0cm×0.3cm。
(2)注射、灌注固定法:某些组织块由于体积过大或固定液极难渗入部,或需要对整个脏器或整个动物体进行固定。
这时宜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
将固定液注入血管,经血管分支到达整个组织和全身,从而得到充分的固定。
(3)蒸汽固定法:比较小而厚的标本,可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固定法。
如血液涂片,则应在血片未干燥前采用锇酸或甲醛蒸汽接触固定。
最常用的固定液有10%甲醛固定液和95%乙醇固定液。
3.脱水透明标本经过固定和冲洗后,组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必须将组织块的水分置换出来,这一过程叫做脱水。
无论是用蜡切片,还是用火棉胶切片,都必须除去组织中所含水分,因含水组织与蜡、火棉胶等包埋材料不相容,常用的脱水剂为一系列不同浓度的乙醇。
脱水的步骤是:80%、90%、95%、100%各种浓度乙醇2小时,此过程可用脱水机自控完成。
丙酮也是一种脱水能力很强的脱水剂,但因其脱水能力很强,对组织有剧烈收缩作用,在制作科研、教学切片时一般不用该试剂。
因乙醇、丙酮等不溶于蜡,还要经过一个能溶于蜡的溶剂替代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三氯甲烷、水酸甲酯等。
4.浸蜡、包埋(1)使蜡浸入组织中,取代组织中含有的透明剂。
(2)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融化的固体蜡中,蜡凝固后,组织即被包在其中,称蜡块,此过程称为包埋。
5.切片和贴片(1)修整蜡块:可视其组织的大小,在组织边缘约0.1~0.2cm处,切去余蜡部分,否则易造成组织皱缩不平。
(2)准备好切片用具:切片刀、毛笔、眼科镊子(弯)、漂烘温控仪(3)安装蜡块:将修好的蜡块安装在金属或木制持蜡器上。
(4)安装切片刀:将切片刀安装在切片机的刀台上,把刀台上的紧固螺丝旋紧,使切片时不产生振动,能保持一定的切片厚度。
(5)切片的厚度:切片机的厚度调节器上刻有0~50μm或0~25μm,可任意选择其厚度,蜡切片的厚度一般在4~6μm。
(6)切片(7)铺片:用眼科镊子镊起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水的力和水的温度,将略皱的蜡带自然展平。
(8)贴片、烘片:待切片在恒温水面上充分展平后,将蜡片捞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倾去载玻片上的余水,置入60~65℃恒温箱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烤片15~30分钟,脱去溶化组织间隙的蜡。
6.染色和封片常用的染色法是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简称H.E 染色法。
这种法对任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和应用各种包埋法的切片均可使用。
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性物质染成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脱蜡、脱苯、复水、染色、脱水、透明、封固常规木素染色中的对比染色是用伊红,近年来在英、美的一些实验室则采用焰红(phloxine),此外也有用桔黄G(OrangeG)、比布里希猩红(Biebrich scarlet)、波尔多红(Bordeaux red)等作为对比染色。
伊红为染胞质、胶原纤维、肌纤维、嗜酸性颗粒等常用的染料。
1 . 取材取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
医生在取材时,首先要有一把锋利的取材刀,在切割组织时要避免取材刀来回拖拉,切取的组织块厚薄要均匀,一般厚度以0.2 ~0.3cm为适,较容易发脆的组织如甲状腺、肝脏、血块、淋巴结、大块癌组织等可适当厚一点,而脂肪组织、肺组织、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等致密的或试剂不易渗入的组织应取薄一些;淋巴结应修掉两侧球冠,并尽量剔除围的脂肪组织。
在取材中还应十分注意组织是否有缝线或骨组织,如碰到不可避免的钙化组织,应与技术室讲明,在切取纤维组织、肌肉、组织、胃肠道时,应注意纤维及肌肉的走向,取材时尽可能按与纤维平行走向切取为佳。
2 . 固定固定是技术室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在整个制片过程中无法补救的一步。
所谓“固定”,就是组织离体后,用各种办法使其细胞的物质尽量接近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程。
固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组织细胞自溶与腐败,防止了细胞的酶对蛋白质的分解作用,使细胞的各和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或酶类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原有的结构与生活时相仿。
另外,组织固定后,均呈一定的硬化状态,增加组织韧性,而且不易变形,有利于以后的组织处理。
所以组织一旦离体必需及时固定,固定液的量应为组织的5倍。
固定的关键主要与固定的及时性、固定液的选择、固定液的浓度、固定的温度和时间有关。
最常用的固定液为10%福尔马林。
笔者认为,10%福尔马林由于受到福尔马林的质量、使用时的挥发和取材时带入的水分影响,浓度被降低致组织固定不足,而高浓度的福尔马林,降低了对组织的穿透性,形成围固定好而中央固定不到的现象。
通过实践,本人认为以酸性12~15%的福尔马林最佳。
大标本(2cm厚)一般需要6~12个小时,小标本一般需要3~6个小时;当室温低18℃时,可在37℃以下的温箱加温4~6个小时。
由于HE染色最佳着色PH为3.5~4.5, 中性福尔马林对木素染色有一定影响,细胞核容易发灰,核染色质不佳。
所以, 尽管中性福尔马林对抗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但酸性福尔马林对绝大多数抗原来说也有很好的保存作用,所以在没有特别处理的情况下常规HE用12~15%酸性福尔马林也可以(每100毫升12~15%福尔马林液加5毫升冰醋酸)。
骨髓、结缔组织固定以Bouin液为佳,经Bouin液固定后的组织必须流水冲洗4小时以上。
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不同要求选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固定液;少数单位还可建立组织冷冻库,以便适应各种特殊的处理要求。
3. 水洗固定后水洗(10~20分钟),通常被很多人所忽视,而水洗不彻底,容易造成脱片和染色不鲜艳。
对需做免疫组织化学的组织,更不应当忽视。
福尔马林不利于组织块抗原的保存4 . 脱水和透明所谓脱水就是利用脱水剂将组织的水分置换出来,以利于有机溶剂的渗入,这一过程称为脱水。
脱水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组织是否能充分透明,而脱水过度(原因是组织在纯酒精时间过久,发生组织质地发生变化)容易造成组织发脆。
造成组织发脆的原因还有加温(温度超过35℃)、脱水剂加有丙酮、浸蜡用的蜡中二甲苯过多等等。
一般我们总认为组织发脆跟高浓度酒精有关,而忽视了与低浓度的酒精关系,其实低浓度的酒精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比纯酒精更容易渗透到组织块部使之脱水,组织如果在低浓度酒精里充分脱水,在高浓度酒精里只需脱去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之间的水份,因此,仅需短时间就可完成,如果这时不缩短纯酒精的时间,便会引起组织发脆;如果脱水时加温,使用丙酮,还可引起组织收缩,并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的标记。
为了使蜡浸入到组织块,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脱水剂混合,又能与蜡相溶的媒介物质,这个过程称透明。
目前最好的透明剂是二甲苯。
很多人认为二甲苯极容易使组织发脆,这个观点很片面,在常温下,如果不是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以上)二甲苯并不会引起组织过份发脆,相反会使某些组织结构比较质韧的组织:比如子宫肌瘤等相当好切),但是当二甲苯温度超过35℃以后,极易引起组织发脆。
所以本人认为,大小标本最好分开脱水,一般情况下,大标本脱水时间(室温18℃)以80%酒精2小时、95%酒精(2道)各1个半小时至2小时、纯酒精(3道)各1个半小时至2小时,二甲苯(2道)各30-60分钟为宜;小标本脱水时间应相应缩短。
脱水时间长短,与室温高低有密切的相关。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室温在12~15℃时,可作为一个临界温度围。
当室温高于此温度围时,组织容易脱水,可适当缩短脱水时间;而室温低于该温度围时,应适当延长脱水时间(如能保证在一个恒定的温度下最佳)。
更换试剂,应以量为基础,定量更换,不能等到切片不好时再去更换。
否则,至少会有2~3批组织切片不好。
根据我科经验,如试剂用量为500ml,每500个蜡块更换一次为宜。
5. 浸蜡组织透明后,在熔化的蜡浸渍的过程称为浸蜡。
用其他浸透剂(如火棉胶、明胶等)渗入组织部的过程可称为浸透或透入。
浸蜡温度过高(超过60℃),在蜡加入二甲苯蜡或由于透明时带进的二甲苯过多,都会导致组织发硬,还会使组织的抗原受到破坏;所以作者主浸蜡用的蜡熔点在56℃(三道),第一道:蜡30分钟;第二道:蜡90分钟;第三道:蜡,90分钟。
浸蜡温度控制在56~58℃左右。
(第一道也可用硬脂酸蜡1:3混合浸蜡,不仅可软化组织,特别适用于比较韧、硬的组织,而且由于硬脂酸是弱酸性的,对细胞核有媒染作用,核浆比鲜明,但容易脱片;同时对疏松组织容易散片)。
有条件的可以每天打开第一道蜡的盖子,让二甲苯挥发。
浸蜡所用的蜡如有杂质尽可能过滤,以防附在组织上,造成切片刀刀口受损,或切片破碎和划痕增多。
6. 包埋用包埋剂来支持组织的过程称包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