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积累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必背文化常识(精华版)一、名字号出生取名,成年定字。
自称称名,称人称字。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岁、女 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二、古代表年龄称谓的词汇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孩提:指2——3岁的儿童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4、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三、谥号、庙号、年号【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用于后人祭奠的牌位上的名号。
【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在位时的纪年方式。
区分:庙号:祖宗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明清科举制度臣)二甲:若干三甲:若干五、三省六部【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高考文化常识

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 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如唐玄 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 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加几次,实际上都是臣子对他们 的阿谀奉承。现代也有赠送徽号这种情况,但性质和内容 已不一样,如孙炳文曾赠给郭沫若一个徽号——“戎马书 生”。
(四)谥号、庙号、年号、改元、尊号、徽号
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 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善贬恶,称 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 1.表扬性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布德执义曰穆 2.批判性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
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
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三、官职变动词语集释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例如:公车特征拜 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例如:连 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号(又称别字)。号是名和字 以外的称号。
高考常用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常识(第一部分)1.中国历史上的十圣:酒圣:杜康,即少康。
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至圣先师):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
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 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2.唐宋八大家:唐、宋两代八个散文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3.三曹:三国时期的曹操、曹丕、曹植。
4.曹王:三国时期的王粲和曹植的合称。
5.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三吏:唐朝诗人杜甫所作的三首诗:《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8.三别: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三首诗:《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9.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的合称。
10.李杜: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合称!11.小李杜: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12.郊寒岛瘦:对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孟郊和贾岛作品的评价13.元白: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合称。
14.皮陆: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和陆龟蒙的合称。
15.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1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7.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8.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19.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积累大全一.地理山川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大都--北京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临安、钱塘--杭州姑苏、吴郡--苏州淮上、江都、维扬--扬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二.地名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茺为荒远之地。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三.官名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
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四.纪年纪年有:(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高考文化常识必备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称号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着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称孟襄阳;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称爵名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称官地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兼称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如家父等;“舍”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阃对方妻子;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特殊称谓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职业的称谓;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古代职官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三、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故而称为南官朱雀;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东曦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传,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四、古代地理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江左即江东;江表长江以南地区;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淮左淮水东面;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州参见“郡”条;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阴阳五行说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行中土为尊,因土代表黄色,故黄色为皇帝专用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或榕城,成都称锦官城或芙蓉城;五、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jie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着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国子监jian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着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教授原指传授知识,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六、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唯一既是24节气又属于传统节假日;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1.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从黄河文明到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概述。
- 几代中国领导人:中国近代历史中的重要政治人物及其影响。
-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2. 世界历史文化知识- 古希腊罗马文明:希腊哲学、古罗马法律、古希腊神话等。
-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复兴。
-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战争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3. 中国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 现代文学名著:如鲁迅、茅盾、莫言等作家的重要作品。
-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如孔子、杜甫、李白等。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如齐白石、鲁迅、郭沫若等。
4. 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及其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 世界现代文学名著:如《1984》、《傲慢与偏见》、《人类简史》等。
- 著名画家和作品:如达·芬奇和《蒙娜丽莎》、梵高和《星夜》等。
- 著名音乐家和作品:如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莫扎特和《安魂曲》等。
5. 世界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节庆活动:如巴西的嘉年华节、印度的排灯节等。
- 音乐和舞蹈表演:如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印度的卡塔克舞等。
- 传统手工艺:如中国的剪纸、日本的和纸、印度的印染等。
- 传统美食烹饪技艺:如中国的烤鸭、法国的面包、意大利的意面等。
6. 世界知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如大堡礁、巴厘岛、亚马逊雨林等。
- 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
- 世界知名建筑:如印度泰姬陵、美国自由女神像、悉尼歌剧院等。
- 世界知名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以上提供的高考必备文化常识大全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著名人物及其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50个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50个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16.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17.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18.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19.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20.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21.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22.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23.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24.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25.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26.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竹梅32. 高二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高考文学文化常识荟萃

• 20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文学家。 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 21.《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老舍先生曾说: “最使我自已满意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被 称之为“旧时代的葬歌”。课文(《在烈日和 暴风雨下》)就选自其中。 2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原苏联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体小说。小说中的主人 公保尔?柯察金。 23.《毁灭》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鲁迅译。
• 9.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 苏洵、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10.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 坛两大流派风格的人物是以苏轼的豪放派和 李清照婉约派。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过零丁洋》。 11.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 (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 《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 雪芹.清)。
•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 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 乐性质分“风、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也称 “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 1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 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 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高考必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必考的文化常识★晏殊,字同叔,开创北宋的婉约词风。
词集《珠玉集》,词作《蝶恋花》中有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代表作《爱莲说》、《太极图说》等。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和他的弟弟程颐(字正叔, 号伊川,,世称伊川先生)向周敦颐学习理学,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
周邦彦被尊为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白石道人)、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
姜夔是格律派的宗主。
该词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的诗歌流派。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李清照的理论著作是《词论》,词集是《漱玉词》,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和“漱玉体”。
★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宋濂(主修《元史》,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高启★“前七子”和“后七子”是明代中叶的复古主义的诗文流派,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模拟古人。
对于打击“台阁体”雍容典雅、千篇一律的文风有一定积极意义。
前七子的代表作家是李梦阳和何景明;后七子的代表作家是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
其中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是其中的佳作。
★“公安派”: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袁宗道(并称“三袁”)。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公安派的“性灵说”和李贽(李卓吾)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
★唐宋派:是明代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总结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总结一、中国传统文化1.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2.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成就3.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4. 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习俗5. 中国传统文学、美术、音乐和舞蹈6. 中国古代的建筑、园林和工艺制作7.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主要著作二、世界文化1. 世界各大文明的兴起和交流2. 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及其作者3. 世界著名的美术作品及其作者4. 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及其作者5. 世界著名的戏剧作品及其作者6. 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及其主要著作7. 世界的节庆习俗和宗教仪式三、历史人物1. 中国古代的君主和政治思想家2.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3. 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和军事家4. 世界历史上的君主和政治思想家5. 世界历史上的文学家和艺术家6. 世界历史上的名将和军事家四、历史事件1. 中国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2. 中国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3. 世界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4. 世界近现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上是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的梳理,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中国传统文化1. 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明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6000年左右。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包括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制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不同的朝代所延续。
经济方面,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海上贸易等都取得显著的成就。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成就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等艺术形式。
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古代的历法、地理、医学等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考文化常识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 15、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3、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4、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5、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8、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 本纪、30 世家、70 列传、10 表、8 书,共 130 篇。
110、“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2、《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3、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一百条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一百条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家皆为蜀人。
共选录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反映上层统治者“花间”、“酒边”生活,风格柔靡,情绪消极。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评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1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12.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志人)1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1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孔子修订而成)1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春秋时左丘明作)16.我国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孙武作)17.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史记》1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20.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21.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2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初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台新咏》)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2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是:《尝试集》(胡适)25.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26.我国古代第一个女词人是:李清照。
第一位女诗人:蔡琰27.我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陆游。
(诗9300多首,词130多首。
)28.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诗人是:屈原29.唐代诗人中,被后人称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文化常识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广泛涉及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掌握文化常识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得分,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修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建造于公元七世纪初唐代。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运动。
二、文学知识点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三、艺术知识点1.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转型。
2. 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睡莲》、《日出印象》等。
3.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剧种之王,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四、哲学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名人,被尊称为“圣人”,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观念。
2.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以快乐为目标的伦理学理论,强调心灵的安详和人的愿望的追求。
3.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他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种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宗教知识点1.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越苦难,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2.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张信奉独一的上帝,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强调爱和仁慈。
3.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强调五功(信仰、祷告、斋戒、天课、朝觐)和涵养心灵。
高考常见文化常识

高考常见文化常识
高考常见文化常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歌赋、易经、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2. 中国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3. 世界历史:包括古希腊、罗马帝国、欧洲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等。
4. 地理知识: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口统计、气候地带、河流湖泊等。
5. 文学作品知识: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孙子兵法》、《论语》等经典文学作品。
6. 艺术知识: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戏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及相关的艺术家、作品和流派。
7. 自然科学知识: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知识。
8. 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9. 中外习俗和礼仪:包括婚礼、葬礼、节日、宴会等各种传统习俗和礼仪。
10. 时事热点:包括国内外重大事件、政治动态、科技进展、文化演变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具体内容还要根据具体考试科目和要求而定。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概述:
1. 中国历史:高考中常考的中国历史知识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长城,汉朝的文化发展和丝绸之路等。
2. 中国传统文化: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道教和佛教的基本信仰和传播,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和代表作品等。
3. 中国地理:在高考中常考的中国地理知识有: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中国的主要自然地理区域,如北方平原、西南高原等,以及中国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保问题。
4. 世界古代文明:高考中常考的世界古代文明有: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古印度和古巴比伦的宗教信仰等。
5. 世界现代历史:高考中常考的世界现代历史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以及美国和苏联的对峙和解决方法等。
6. 文学名著:高考中常考的文学名著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以及近现代文学名著如《活着》、《围城》、《边城》等。
7. 艺术和音乐:高考中经常考察的艺术和音乐知识有:中国传统绘画和雕塑的特点,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和作曲家,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特色等。
8. 科学和技术:高考中常考的科学和技术知识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和影响等。
9. 世界地理和国际问题:高考中常考的世界地理和国际问题有:世界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国际组织和国际冲突,以及全球环境问题等。
综上所述,高考常考的文化常识涵盖了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理、世界古代文明、世界现代历史、文学名著、艺术和音乐、科学和技术、世界地理和国际问题等领域。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学文化常识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áng)刘桢。
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小说的发展期)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周处》。
1、唐诗①“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谦敬词语可归纳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话,意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外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寒舍,称自己的家)等等。
常见的敬词还有“贵”(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大作,称对方的作品)、“高”(高见,称对方的见解)、“拜”(拜托,托人办事)等等。
敬辞用语,用于对方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兄、令弟、令侄等。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垂”字一族,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如垂爱(都用于书信):称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垂询: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垂念: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惠”字一族,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请保存;惠临: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来临;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惠赠:指请求对方赠送(财物等)。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请教:希望别人指教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贤侄、贤妻等“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等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
奉送:赠送奉还:归还奉劝:劝告奉陪:陪同“奉”字一族,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时。
如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
十、“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恭候、恭请、恭迎、恭喜等。
最常见的如“恭喜发财”、“恭贺新禧”。
十一、“拜”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行为动作涉及对方。
如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访:指访问对方;拜服:指佩服对方;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
十二、“贵”字一族,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人要做什么;贵庚:问人年龄;贵姓:问人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贵国:称对方国家;贵校:称对方学校。
其它敬辞阁下——一般的敬称。
夫人——后来用“夫人”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有抬高对方身份之意。
莅临——称贵宾来到。
光临——称顾客来到。
驾临——称对方到来。
驾: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
如:敬备菲酌,恭候驾临。
雅教——称对方的指教。
雅:用于称对方的情意、举动。
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
雅正——指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
也作呈政。
贵庚——问别人的年龄。
可用于中、青年人。
贵体——称别人身体。
贵姓——问别人的姓氏。
贵恙——询问别人的疾病。
贵干——询问别人要做什么。
府第——称对方之家。
府上——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借重——指借用其他的(力量)。
如:敝公司以后借重您的地方还很多,还要常来麻烦您。
足下——尊称对方。
敬请——请求别人做事。
享年——称死去的人活的岁数(多指老人)。
大作——称对方的著作。
大驾——称对方。
仁兄——对朋友的敬称。
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形容宾客很多。
大材小用:把大的材料用在小处。
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
形容非常谦虚。
敬辞还包括一些客套话:劳驾——麻烦别人。
高攀——希望跟别人一块做事或联姻。
包涵——请别人原谅。
借光——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见教、赐教——请别人指教。
教正——请别人指教改正。
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
久仰——仰慕已久。
叨(tāo)光——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叨教——领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谢)。
叨扰——打扰(受到款待,表示感谢)。
托福——是依赖别人的福气,使自己幸运(多用于回答别人的问候)。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不吝指教——不吝惜自己的经验来教诲。
不足挂齿——说自己的事不值得提起。
借花献佛——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恕不远送——表示不再继续送。
恕:请对方不要计较。
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鄙人:谦称自己;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鄙薄:谦称自己的浅陋微薄。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
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弟:向比自己年长的人称自己;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间、舍下:称自己的家;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老”字一族也有较多的敬辞。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另外,“后”、“晚”与“小”类似,如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辈称呼自己。
?“薄”字一族,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薄技:微小的技能,常用来谦称自己的技艺;薄酒:味淡的酒,常用在作待客时的谦辞;薄礼:不丰厚的礼物,多用于谦称自己送的礼物;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另外“绵”与“薄”类似,如:绵薄:谦辞,指自己薄弱的能力。
绵力:微薄的力量。
“不”字一族,谦称自己或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不才:没有才能,常用做“我”的谦称。
不佞:没有才能;不敢当:谦辞,表示承当不起(对方的招待夸奖等);不足挂齿:不值得说出来的意思。
谦称自己所作的事不值得别人称颂可用此语;不情之请:谦称自己对人提出的要求不尽合乎情理。
另外“过”与“不”类似,如过奖、过誉:过分的表扬或夸奖。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另外“冒”与“敢”类似,如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
“承”字一族,表示对别人的感激。
如承乏:表示所在职位因没有适当的人选,只好暂由自己充任;承让:谦称自己的先行或优势。
承蒙:受到某人照顾。
“一”字一族,多为成语,谦称自己或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一知半解:知识浅薄,只知道一些皮毛的意思。
可作自谦学识不广博之用;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地方的意思。
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一得之愚:对某项事情,有一些见解的意思。
多用在提出意见方面,是开首或结尾时的自谦语。
其它谦辞涂鸦——说自己的字写得很坏。
绵薄——谦称自己薄弱的能力。
见笑——被别人耻笑。
后进、后学、晚生、晚辈——对长者称自己。
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蓬筚:即“蓬门荜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
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
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
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德薄能鲜:德行浅薄,才能低下。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一得之愚:一得,一点心得;愚,愚见,谦辞。
谦称自己的一点愚昧的见识。
不足挂齿: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
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还入不了您老的法眼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
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
也作“愚者一得”。
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
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
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
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补充:【谦敬辞实例】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批评说“指教” 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托人办事说“拜托”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远迎说“失迎” 等候客人说“恭候”无暇陪客说“失陪”陪伴朋友说“奉陪”问人干吗说“贵干” 问人姓氏说“贵姓”欢迎购买说“惠顾”贵宾来到说“莅临”请人告诉说“见告” 欢迎询问说“垂询”谢人爱护说“错爱”称人爱护说“垂爱”称人赠予说“惠赠” 请人保存题“惠存”请人收礼说“笑纳”归还原物说“璧还”称人之家说“贵府” 称己之家说“寒舍”赞人见解说“高见”称已见解说“拙见”称人儿子说“令郎” 称己儿子说“犬子”称人女儿说“令爱”称己女儿说“小女”向人祝贺说“恭喜” 求人看稿说“斧正”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来到用“光临”请人勿送用“留步”归还原物叫“奉还”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叫“高寿”请人原谅说“包涵”祝人健康说“保重”求人帮忙说“劳驾” 无暇陪同说“失陪”向人提问说“请教”赞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宾客来到说(光临)陪伴朋友说(奉陪)无暇陪客说(失陪)等候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说(惠顾)归还原主说(奉还)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