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人。贞元九年进士。参加王...
《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竹枝词二首》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刘禹锡传世作品中,有竹枝词十一首,分两组,这两首诗是其中一组。
第一首诗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二是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全诗风格明快活泼,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作品原文:竹枝词二首⑴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⑵。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⑶,巴人能唱本乡歌⑷。
今朝北客思归去⑸,回入纥那披绿罗⑹。
词句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
②古曲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⑹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诗豪刘禹锡
诗豪刘禹锡导语:在唐人诗文里,刘禹锡的诗作大多表达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诗豪刘禹锡简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歌颂平叛战争的诗,以《平蔡州》三首、《平济行》二首最著名。
尤其前者,在刘诗中有重要地位。
刘诗中寄托身世和咏怀古迹一类,历来为人称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于哲理意味。
《西塞山怀古》、《乌衣巷》则精警超迈,韵味深长。
他与白居易、令狐楚的唱和应酬分别编为《刘白唱和集》、《彭阳唱和集》。
本集中还有送僧诗一卷。
刘诗取境优美,精练含蓄,韵律自然富于音乐美。
其律诗、绝句、古诗俱佳。
七言乐府小诗吸取民歌曲调优点,音调浏亮,节奏鲜明,适于入乐。
就连《平蔡州》一类古体,也具民歌的音乐美。
一些六言诗和新体诗句式、节奏、用韵都与律诗不同,逐渐向长短句演变,适于配乐歌唱。
此外,刘禹锡还按《忆江南》曲调填词二首。
刘禹锡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刘文以论说文成就最大。
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
二是杂文。
刘禹锡的散文与其诗歌一样,辞藻瑰丽,题旨隐微。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洞庭》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简介《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作品原文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词句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品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作品鉴赏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刘禹锡《陋室铭》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引言:《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陋室铭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和赏析等,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注释: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⑥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10〕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o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2〕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乌衣巷》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乌衣巷》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篇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此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
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全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作品原文:乌衣巷⑴朱雀桥边野草花⑵,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⑶,飞入寻常百姓家⑷。
词句注释:⑴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
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⑵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⑶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
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⑷寻常:平常。
白话译文: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创作背景: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作品鉴赏:这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
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
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
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
二是读hè。
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
其理由有三: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
《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
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
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
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
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
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
《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
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
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
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其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望洞庭》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望洞庭体裁:诗题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名字:刘禹锡年代:唐代描述: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翻译: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原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赏析二:思想内容《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赏析三:艺术特色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原文及翻译刘禹锡原文: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曰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七代祖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迁都洛阳,为北部都昌里人。
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其后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之檀山原。
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
曾祖凯,官至博州刺史。
祖[金皇],由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岁满,转殿中丞、侍御史,赠尚书祠部郎中。
父讳绪,亦以儒学,天宝末应进士,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后为浙西从事。
本府就加盐铁副使,遂转殿中,主务於蛹桥。
其后罢归浙右,至扬州,遇疾不讳。
小子承夙训,禀遗教,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
后忝登朝,或领郡,蒙恩泽,先府君累赠至吏部尚书,先太君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赠至范阳郡太夫人。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凊。
是时少年,名浮于实,士林荣之。
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
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__。
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
”因白丞相以请,曰:“诺。
”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难,遂改为扬州掌__。
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
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
时有寒俊王叔文,以善弈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
如是者积久,众未知之。
至是起苏州掾[yuàn,副官],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
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
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
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
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言然。
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刘禹锡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此诗怀古伤今。
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
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作品原文:西塞山怀古⑴王濬楼船下益州⑵,金陵王气黯然收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⑷,一片降幡出石头⑸。
人世几回伤往事⑹,山形依旧枕寒流⑺。
今逢四海为家日⑻,故垒萧萧芦荻秋⑼。
词句注释: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洑,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濬:晋益州刺史。
一作“西晋”。
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
晋武帝谋伐吴,派王濬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
王气:帝王之气。
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轧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
寻:长度单位。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四海为家:即四海归于一家,指全国统一。
今逢:一作“从今”。
⑼故垒:旧时的壁垒。
萧萧:秋风的声音。
白话译文: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盖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
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
如今全国统一四海已成为一家,故垒已成废墟只有芦荻在飘摇。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所作。
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但他始终不曾绝望,他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个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
《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诗词曲五首》背景资料1、刘禹锡(72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贞元年间考上进士,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遭贬。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其诗笔锋犀利,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白居易称刘禹锡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召还京城。
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遇。
在一次宴会上,白居易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相赠,对刘禹锡二十余年流放的生涯深表同情。
刘禹锡即兴写了这首诗回赠,诗中表现了奋发向上的昂扬情绪和不甘沉沦的乐观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名句。
2、杜牧(802~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山西省西安市)人。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
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叫秦淮河。
两岸曾是酒家林立的繁华地区。
3、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政治家和诗人。
二十岁中状元,官至江西安抚使。
德佑二年(公有“人有悲欢离合”的感慨。
但词中表现的都是旷达超脱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着焦虑烦恼苦闷和无可奈何的矛盾情绪。
学习此词,应重点感受词中所表现的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之意,体会词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豁达胸襟以及“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5、张养浩(公元1270~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作家。
曾任监察御使,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不久辞官归隐,屡召不赴。
天历二年(公元1328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被征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救,见饥民困苦万状,为之痛哭。
因赈灾事,积劳而卒,谥文忠。
陋室铭 刘禹锡
读准下列字音: xīn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hé n rú
dú shǔ
读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 一般都是用韵的。
“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 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 活情趣。
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 者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 得,洛阳人。曾中进士, 官授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 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 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 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 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 ·· (形容词用作使动词)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出名、闻名 只 灵异的(水) 这 香气,指(品德)高尚 大学问家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使„„扰乱 弹 使„„劳累 有什么简陋的呢
指(嘈杂的)音乐声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疏通文意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在于
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 惟吾 深,有了蛟龙就灵异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 只要我 德馨 有美好 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 苔藓的痕迹蔓延上台阶, 野草的颜色映入帷帘
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大历七年(772年),刘禹锡出生于东都洛阳。
刘禹锡肖像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晚年生活大和元年,刘禹刘禹锡吟诗图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刘禹锡有宰相器文言文
刘禹锡有宰相器文言文刘禹锡有宰相器文言文导语:刘禹锡有宰相器出自文言文《刘禹锡传》,讲述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的事迹。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刘禹锡传》,欢迎阅读!刘禹锡传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刘禹锡三迁得名篇
刘禹锡三迁得名篇…文…钱国宏孟母三迁,迁出一位儒家亚圣。
刘禹锡的《陋室铭》堪称千古名篇,从唐至今,一直盛传不衰。
不过,说起此名篇由来,还有一则三迁居所的插曲呢。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考取进士,官至监察御史,仕途一帆风顺。
后来,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惹怒权臣,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派到安徽和州做通判。
起初,县里为这位官职下行的刘通判准备了三间正屋,宽敞明亮。
刘通判不肯对知县策某送金使银,策知县便将其迁到县城南门一座孤零零的房子里居住。
刘禹锡却是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他见房子前面便是大江,便乐呵呵地写了一副对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策知县一见,气得不行,马上命人将刘禹锡的住处搬到县城北门的德胜河边,房子也由三大间缩为一间半。
换了别人早找策知县干一架了,可刘禹锡居然欣然搬家,瞧着河边行行杨柳婆娑成韵,另一副对联应景而生:“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见刘禹锡仍然不卑不亢,便又气急败坏地命人将刘禹锡迁到城中一所斗室之中,面积不足30平方米,除了一床、一桌、一椅之外,再无任何东西,可谓家徒四壁。
面对策知县如此下作地打击报复,刘禹锡依然傲骨铮铮,就是不肯低头,他环视斗室,愤而写下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写好后,刘禹锡请人将全文刻在门前的一块巨石上。
策知县瞧见,也只能暗自发狠,却对刘禹锡无可奈何。
数百年后,当年的一切物事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包括那位势利小人策知县,而刘禹锡和《陋室铭》却流传千古,受到后人的景仰。
心若在,梦就在;心芽绽放之地,便是一道风景。
刘禹锡的“心芽”屡遭风暴摧击犹不死,遂有名篇《陋室铭》传世。
孟母三迁,迁出了一位儒家亚圣;刘禹锡三迁,迁出了一篇传世名文!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刘禹锡有宰相器文言文
刘禹锡有宰相器文言文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刘禹锡有宰相器出自文言文《刘禹锡传》,讲述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的事迹。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文言文《刘禹锡传》,欢迎阅读! 刘禹锡传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作者是谁
《陋室铭》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文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
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
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
历夔州、和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
次年回...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韵味如歌境界如诗《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大 弹 无丝竹 之 无义 乱耳,无案牍之 扰乱
劳 使…劳累
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什么
无义
一、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博学的人。 案牍 : 官府的公文。 鸿儒:
劳形:使身体劳累。
二、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政 治 上 建 功 立 业 的 伟 大 抱 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远大抱负
文 学 上 万 古 流 芳 的 高 远 志 趣
山(仙) 名 水(龙)灵 景 人事 诸葛庐
子云亭
陋室(德馨) 乐道作为 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在 今天这个社会,你怎样看 待这个问题?
2.何陋之有?
1、全文的主旨是哪一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何陋之有。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一、陋室环境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交往之人不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生活情趣高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听录音,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 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ing
。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就 在于 斯是陋室,惟 吾德馨。 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使…变绿 素琴,阅金经。
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 阳人。贞元九年进士。参加 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遭 到失败后,贬为郎州司马, 在外二十多年。后人朝作主 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 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 客。他不少诗篇抒发了自己 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 的诗直接讽刺了当朝权贵。 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刘 禹 锡 故 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