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完整版)机械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绪论基本概念:机器、机构、机械、零件、构件、机架、原动件和从动件。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1.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副的性质和数目来检查)。
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
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
(1) 复合铰链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
正确处理方法:k个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的构件,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
(2) 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有的并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的自由度。
局部自由度常发生在为减小高副磨损而增加的滚子处。
正确处理方法:从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中将局部自由度减去,也可以将滚子及与滚子相连的构件固结为一体,预先将滚子除去不计,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自由度。
(3) 虚约束虚约束是机构中所存在的不产生实际约束效果的重复约束。
正确处理方法:计算自由度时,首先将引入虚约束的构件及其运动副除去不计,然后用自由度公式进行计算。
虚约束都是在一定的几何条件下出现的,这些几何条件有些是暗含的,有些则是明确给定的。
对于暗含的几何条件,需通过直观判断来识别虚约束;对于明确给定的几何条件,则需通过严格的几何证明才能识别。
3. 机构的组成原理与结构分析机构的组成过程和机构的结构分析过程正好相反,前者是研究如何将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以组成新的机构,它为设计者进行机构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途径;后者是研究如何将现有机构依次拆成基本杆组、原动件及机架,以便对机构进行结构分类。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原理概述机械原理是一门研究机械运动、力学、动力等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力的作用以及这些规律和作用导致的各种运动机构以及机械结构的设计原理等问题。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它在机械工程设计、工业制造、机械运动控制等领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运动,它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基本对象。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转动运动两类,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路径运动,而转动运动是指物体绕着某一轴旋转运动。
2. 机械运动的描述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工具是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加速度描述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率。
3. 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机械运动的运动规律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运动规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们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力、产生加速度和改变动量等基本规律。
三、机械力学1. 机械力的基本概念机械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它是实现机械运动的基本动力。
机械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接触力是指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而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
2. 机械力的作用规律机械力的作用规律包括牛顿定律、弹性力学定律等。
牛顿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产生加速度的规律,弹性力学定律描述了弹性体变形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
3. 机械力的传递机械力在机械系统中的传递是实现机械运动的基本条件。
在机械系统中,机械力的传递可以通过轴承、齿轮、皮带等机构来实现,不同的传递机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机械结构1. 机械结构的基本概念机械结构是由多个部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它是实现机械运动和力学功能的基本组成。
机械结构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类,静态结构是指不产生运动的机械系统,而动态结构是指能够产生运动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基础基本
《机械原理》基础基本
机械原理基础基本
机械原理是工程领域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涉及机械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
本文将介绍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运动规律
机械运动规律是研究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参数的科学,主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力和能量等方面的内容。
在机械设计和分析中,了解机械运动规律对于确定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2. 力学原理
力学原理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和变形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牛顿力学、静力学和动力学等内容。
了解力学原理可以帮
助我们理解机械运动的原因和力的作用方式,为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
3. 机械原理的应用
机械原理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机械工程、汽车工程、航空航天等。
在这些领域中,机械原理的知识被应用于机械设计、力学分析、运动控制等方面。
通过运用机械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更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机械系统。
4. 研究机械原理的方法
研究机械原理需要掌握基础的物理学和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进行实践和实验。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此外,积极参与机械相关的实践项目和研究,也是提高机械原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其基本知识对于机械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机械运动规律和力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系统,为工程实践提供支持。
机械原理知识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一、机械原理概述。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质的学科,它是机械工程学科的基础。
机械原理知识点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规律、机械结构等内容,是机械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静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静止状态下受力情况的学科。
在机械原理中,静力学是最基础的部分,它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力的作用点、力的偶力等内容。
掌握静力学知识对于理解机械结构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三、动力学。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下受力情况的学科。
在机械原理中,动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了解动力学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机械结构,保证其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机械结构。
机械结构是由零部件组成的,它们之间通过各种连接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力的传递、运动副的选择、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等因素。
掌握机械结构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性能更加优越的机械产品。
五、运动规律。
在机械原理中,运动规律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和运动轨迹的学科。
它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内容。
了解运动规律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机械产品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为产品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六、机械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原理知识点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机械设计、结构分析、性能优化还是故障诊断,都离不开机械原理的支持。
掌握机械原理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完成工程设计和研发工作,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七、结语。
机械原理知识点是机械工程师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它涵盖了静力学、动力学、机械结构、运动规律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1.构件是由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而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则称为零件。
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则称为运动副。
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则称为构件的自由度。
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则称为运动链。
而固定的构件则称为机架。
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则称为原动件,而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则称为从动件。
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
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而示意图则只是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称为绝对瞬心,而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则称为相对瞬心。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
满足η≤机械发生自锁的条件则称为机械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是由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为铰链四杆机构。
11.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的构件称为曲柄,而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则称为摇杆。
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称为周转副,而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则称为摆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为: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并且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机械原理》基本知识
《机械原理》基本知识机械原理基本知识1. 什么是机械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结构基本工作原理的学科。
它研究机械运动的轨迹、速度、加速度、力学特性等,以及机械结构的布局、传动原理、工作机理等。
2. 机械原理的重要性了解机械原理对于工程设计和机械制造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进行设计和优化。
3.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在研究机械原理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包括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运动状态等。
这些概念是理解机械原理的基础,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4. 机械原理中的力学原理力学原理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物体受力的规律、物体的平衡与不平衡状况、力的作用与反作用等。
力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学特性,为机械设计和分析提供基础。
5. 机械原理中的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机械传动方式。
杠杆原理通过力的平衡关系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
在机械设计和分析中,杠杆原理可以用来进行力的计算和传递。
6. 机械原理中的齿轮传动原理齿轮传动是机械原理中常见的一种传动方式。
齿轮传动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转动力的传递和转速的调节。
了解齿轮传动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分析各种齿轮传动系统。
7. 机械原理中的运动学原理运动学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分支。
它研究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运动状态。
了解运动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预测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
以上是关于《机械原理》基本知识的简要介绍,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和工作原理。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不会改变其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及关系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3. 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问题的解决方法4. 圆周运动和角速度、角加速度的计算5.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三、动力学1. 动量和动量定理:动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能定理的应用3. 动力和动力定理:动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动力定理的应用4. 质点受力分析:引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计算和分析5. 动能、动量和功率的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四、静力学1.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法:受力平衡条件的表述和计算方法2.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定理和力的分解定理的应用3.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力学性质4. 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简支梁、固支梁和悬臂梁的静力学分析方法五、轴系1. 轴系的分类和特点:一般轴系、滚动轴系和滑动轴系的特点和应用2. 轴系的受力分析:轴系受力平衡条件和计算方法3. 轴系的设计与选用:轴系的设计原则和选材方法4. 轴系的传动:轴系的传动原理和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应用六、传动1. 传动的分类和特点: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和齿条传动的特点和应用2. 传动的传递特性:传动的传递比、效率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3. 传动装置的设计与选用:传动装置的设计原则和选用方法4. 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传动装置的振动和噪音控制原理和方法七、机构1.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平面机构、空间机构、连杆机构和歧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2. 机构的运动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运动轨迹和运动参数的计算方法3. 机构的静力学分析:机构的受力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方法4. 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方法八、机器人1. 机器人的分类和特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2. 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3. 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种类和应用4.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和编程方法以上是机械原理的全部知识点总结,涵盖了牛顿定律、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轴系、传动、机构和机器人等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课程知识点总结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机械原理课程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之一。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运动定律分为三条:(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施加在它上面的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获加速度与净合力成正比,方向与净合力方向相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它们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通过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了解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为后续的机械传动和机构运动分析提供了基础。
2. 机械传动机械传动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机械传动是指通过各种传动机构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实现力的传递、速度的调节和方向的变换。
常见的机械传动包括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1)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利用相互啮合的齿轮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方法,通过齿轮传动可以实现速度比的调节和方向的变换。
(2)带传动:带传动是利用传动带将动力和运动传递到不同轴上的一种方式,通过改变带轮的直径比来实现速度比的调节。
(3)链传动:链传动是利用链条将动力和运动传递到不同轴上的一种方式,通过改变链轮的齿数比来实现速度比的调节。
通过学习机械传动,我们可以了解各种传动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为后续的机构运动分析和机械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3. 平衡力分析平衡力分析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平衡力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以及确定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平衡位置。
(1)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在受力平衡的状态下不发生运动,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平衡位置。
(2)平衡力矩分析:平衡力矩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外力的力矩来确定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平衡位置,力矩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决定物体的平衡状态。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
《机械原理》知识要点一、力学基础知识1.质点和刚体的概念:质点是没有尺寸的物体,可以看作是质量集中于一点;刚体是保持形状不变的物体。
2.牛顿力学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学方程)、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
4.矢量运算:矢量的加法、减法、数量积和矢量积。
5.应力和应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作用,应变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变化。
二、运动学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速度是位移关于时间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关于时间的导数。
2.相对运动与相对速度: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及相对速度的概念。
3.圆周运动学:圆周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线速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的关系。
4.二维运动学:平面运动的描述与分析,如抛体运动。
三、动力学1.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引起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平衡分析: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在物体静止时阻止其开始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4.弹簧力与胡克定律:弹簧的变形与所受力成正比。
四、能量与功1.功与能量的概念:功是力在位移方向上的投影与位移的乘积,能量是物体在力或力场作用下所具有的能做功的能力。
2.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受非保守力(如摩擦力)的作用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和)守恒。
4.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五、重力和万有引力1.重力与质量: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质点之间的引力,与质点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与质点之间的质量成正比。
3.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遵循圆周运动学定律。
4.地球重力和物体的自由落体:地球重力是物体自由下落的原因,自由落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机械原理知识点总结详细第一章机械原理概述1.1 机械原理的定义机械原理是研究和应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机械传动等内容,是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
1.2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和机械传动,机械结构是机械系统的组成部分,机械运动是机械系统的基本运动规律,机械传动是机械系统实现运动的手段。
1.3 机械原理的研究内容机械原理主要包括力学、运动学、动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其中力学是机械原理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静力学和动力学。
第二章机械结构2.1 机械结构的分类机械结构可以分为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两大类,刚性结构包括机架、轴系、连杆、机构等,柔性结构包括弹簧、轴承等。
2.2 机械结构的基本部件机械结构的基本部件包括轴、支承、齿轮、齿条、皮带、链条等,它们是机械系统的骨架,支撑和传动机械运动。
2.3 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包括合理、简洁、坚固、耐用、易于维修等,设计过程中需考虑机械系统的工作环境和使用要求。
2.4 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机械结构的材料选择需考虑其力学性能、热处理性能、加工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常用的材料有钢、铝合金、黄铜等。
第三章机械运动3.1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物体绕轴线旋转的运动,它有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物理量,旋转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二定律。
3.2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运动,它有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直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第一定律。
3.3 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物体绕圆周运动的运动,它有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圆周运动的基本原理是向心力和离心力。
3.4 抛物线运动抛物线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进行的运动,它有初速度、抛射角度等物理量,抛物线运动的基本原理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第四章机械传动4.1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是利用齿轮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一种机械传动,它有直齿轮、斜齿轮、蜗杆、锥齿轮等类型,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是齿轮的啮合。
机械原理基础重要知识点.docx
机械原理基础重要知识点机械原理基础重要知识点在现代社会中,机械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工程学科。
它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运行。
机械原理的基础知识点是构建这门学科的核心,在工程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机械原理基础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一、静力学静力学是机械原理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析和计算各种结构和零件的受力情况。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从而合理设计机械系统。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和静力平衡方程等。
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将一个力拆分成多个力的合力,便于分析复杂系统的力学行为。
力的平衡条件指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受力之和等于零。
力矩的概念用来描述力对物体产生旋转的趋势,静力平衡方程则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进行计算。
二、运动学运动学是机械原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关注物体运动的性质和规律。
在机械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动力学参数,以便对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是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位移,反映了物体的快慢和方向。
而加速度则是速度变化的速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情况。
三、动力学动力学是机械原理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它研究物体运动时所受的力和力的影响。
掌握动力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运动物体的行为,从而实现机械系统的性能优化和安全可靠运行。
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牛顿定律、惯性、质量与惯性力、动量和能量等。
牛顿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石,包括了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质量与惯性力是研究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物体对力的抗拒程度。
动量和能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能量转化的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特性和变化。
机械原理知识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一、1、组成机械系统的基本要素:机械零件和构件2、零件:机器中的制造单元.构件:机器中的独立运动单元.3、机构的组成要素:构件和运动副.4、机器定义: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可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5、原动机:将其他形式能量变换为机械能的机器6、机器四个基本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7、机构与机器的区别:①机构只是一个构件系统,而机器除构件系统之外,还包含电气液压等其他装置;②机构只用于传递运动和力,而机器除传递运动和力之外还应当具有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的功能8、运动副:这种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连接(联接).9、低副:两构件通过面接触组成的运动副。
10、高副: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
11、进行机构结构分析时,按什么步马骤和原则来拆分杆组?如何确质杆组的级别?选择不同的原动件对物机的级别有无影响?答:拆分杆组原则:①从远离原动件的构件开始拆杆组,②先拆二级杆组,若不成,再拆三级杆组,③直至全部杆组拆出,只剩下原动件和机架为止.杆组级别确定:把最高级别的基本杆组定为机构的级制.影响:若原动件选取不同,则会获得不同级别的机械12、."杆"组"有何特点?对机构分析和综合有何实际意义?答:基本杆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连意义:选取不同的基本杆组,可设计出满足不同要求的机构.第一章(1)平面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①机构自由度必须大于零②机构原动件数目必须等于机构百由度数目(2)机构的组成要素:构件,运动副。
(3)自由度计算F=3n-2Pl-Phn:活动构件总数Pl:低副数Ph :高副数(4)复合较链:这种由3个或3个以上构件组成轴线重合的转动副。
(5)局部自由度(多余自由度):不影响整个机构运动关系的个别构件所具有的独立自由度。
(6)虚约束(消极约束):重复的约束对件构件间的相对运动不起独立限制作用的约束。
机械原理基本知识点
机械原理基本知识点2机器里每一个独立的运动单元体称为一个构件。
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构成的可动的连接称为运动副。
自由度: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时所必须给定的独立运动参数的数目。
高副:点线接触,2自由度。
低副:面接触,1自由度。
机械运动简图和机构示意图。
机构自由度:F=3n-(2Pl+Ph-p撇)-F撇(虚约束:重复约束)(局部自由度:产生局部运动而不影响其他构件的运动)复合铰链有n-1个转动副。
低副:移动副,转动副.自由度为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条件:原动件数等于其所具有的自由度。
基本杆组:最后不能再拆的最简单的自由度为零的构件组(2构三低,四狗六地)速度瞬心: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为两构件的速度瞬心。
(Pij)三心定理:三个作彼此平面平行运动的构件的三个瞬心必位于同一直线上。
科氏加速度----是动点的转动与动点相对运动相互耦合引起的加速度。
科氏加速度的方向垂直于角速度矢量和相对速度矢量。
4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ψ=arctanf.摩擦圆半径ρ=fv·r.运动副中法向反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称为运动副中的总反力。
总反力方向:1总反力与法向反力偏斜一摩擦角ψ。
2总反力Fr21与法向反力偏斜的方向与构件1相对于构件2的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构件组的静定条件:3n=2Pl+Ph总反力方位的确定:1不计摩擦时确定总反力的方向2计摩擦力时总反力与摩擦圆相切3轴承2对轴颈1的总反力对轴颈中心之距离的方向必与轴颈1相对于轴承2的相对较速度w12的方向相反。
(可根据铰接处两者转向判断,摩擦力与之相反,或总反力看作推力,推动摩擦圆与铰接处转向相反。
)5效率=理想比实际。
串联等于相乘,并联分别计算功率,理论功率比实际功率。
运动副自锁条件:作用在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F,且作用于摩擦圆之内,即a<ρ.(力矩小于最大摩擦力矩)移动副自锁条件:作用于滑块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
6动平衡:惯性力与惯性力矩平衡。
机械原理学知识点总结
机械原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的学科。
在静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平衡条件和受力分析。
平衡条件指的是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这需要根据平衡条件计算出受力物体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受到的各个力进行分析和计算,以求得物体的平衡状态。
二、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力的学科。
在动力学中,我们需要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方程和动能定理。
牛顿运动定律是指物体运动的三大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动力学方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数学方程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等参数。
动能定理是指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定理,它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动能变化。
三、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学科。
在运动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和曲线运动。
匀速运动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保持不变的运动状态,变速运动指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状态,曲线运动指的是物体不按照直线运动而进行曲线轨迹的运动状态。
四、力的分析力的分析是研究力的作用和效果的学科。
在力的分析中,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
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力的平衡是指多个力受力的物体保持平衡的状态。
五、机械系统的能量传递和转换能量传递和转换是描述机械系统能量变化的学科。
在能量传递和转换中,我们需要了解机械能、功率和热力学。
机械能是指机械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能量的转换率,热力学是指机械系统在能量转换中产生的热量和做功的过程。
以上就是机械原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原理总结知识点
机械原理总结知识点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从物体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方面研究机械结构、机械运动规律和机械传动等基本原理的学科。
机械结构是由零件和零部件组成的,这些零件和零部件构成机械系统,有的系统要求精密,有的要求高效率等。
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结构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规律,有平动、转动、摆动、往复等。
机械传动是使得机构的各种运动规律得以完成的基元,通常包括齿轮传动、链传动等。
2. 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能量原理等。
静力学是研究力的平衡条件和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与内力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动力学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质点、刚体的力学问题的学科。
能量原理是能量守恒得到的物体在平衡或者运动过程中能量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能量原理可以推导出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机械原理的负载分析1. 载荷的类型机械系统中受到的力可以分为静力和动力两类。
静力是指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力,包括静止载荷和静应力。
动力是指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力,包括动载荷和动应力。
静载荷主要由重力、弹簧力、摩擦力等构成,而动载荷主要由运动惯性力、惯性力、外力和速度、加速度等因素构成。
2. 载荷分析的方法载荷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力的分解、矢量法、力的合成、力矩法等。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合力分解为几个分力的方法,通过分力可以准确地计算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
矢量法是指通过矢量的形式来描述载荷的大小和方向,通过矢量的运算可以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合成是指将几个分力合成一个合力的方法,通过合力可以简化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
力矩法是指通过计算力矩来分析受力物体的受力情况,通过力矩可以得到受力物体的平衡条件和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的分析和设计1.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指对机械系统的结构进行建模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
静态结构分析是通过静力学的方法来分析机械系统的受力和平衡情况,动态结构分析是通过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稳定性。
机械原理的知识点整理
机械原理的知识点整理一、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它揭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
力是指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加的作用,它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位置,力的方向是力的作用线的方向,力的大小是力的作用力的大小。
二、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的惯性特性,即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状态的倾向。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量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必然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特性,即力是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机械原理的应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如汽车、电梯、飞机等。
在这些设备中,机械原理的知识被用于计算和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此外,机械原理的知识还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的平衡、力的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等。
总之,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它揭示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
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机械原理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机械原理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为实际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机械原理知识点
机械原理知识点1. 力学原理:机械原理是基于力学原理的,包括牛顿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杠杆原理等。
2.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角度运动等。
3.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包括质点的力学模型、质点的加速度等内容。
4. 静力学: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学原理,包括平衡条件、受力分析等。
5. 机械传动:研究机械系统中各种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包括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等。
6. 运动副:机械系统中实现运动传递的部件,包括滑动副、转动副、滚动副等。
7. 机构:由运动副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组合,如连杆机构、齿轮机构等。
8. 摩擦学:研究摩擦力的产生、变化和作用规律,包括静摩擦、动摩擦等。
9. 热力学:研究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
10. 控制技术:应用于机械系统中的自动控制技术,包括反馈控制、PID控制等。
11. 机械设计:根据机械原理和要求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包括强度计算、尺寸优化等。
12. 机器人学:研究机器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方法,以及机器人在工业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
13. 液压与气动:应用流体力学原理进行能量传输和控制的技术,包括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
14. 机械振动:研究机械系统中的振动现象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等。
15. 机械加工:利用机械原理进行物体形状和性能改善的加工方法,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
16. 机械制造:利用机械原理进行产品的加工、装配和测试等生产过程。
17. 机械维修:根据机械原理进行机械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故障排除等工作。
18. 机械安全:根据机械原理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点
1构件: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零件: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的可动联接
构件的自由度:构件的独立运动数目
运动链:若干个构件通过运动副所构成的系统
机架:固定的构件
原动件:机构中做独立运动的构件
从动件:机构中除原动件外其余的活动构件
运动链→机构: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这样运动链就成了机构
2机构运动简图:表示机构中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
机构运动简图必须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示意图:只为了表明机械的结构,不按比例来绘制简图
3约束和自由度的关系:增加一个约束,构件就失去一个自由度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机构自由度等于机构的原动件数
5瞬心:在任一瞬间,两构件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绕某一重合点的相对转动,该重合点称为他们的瞬心速度中心
绝对瞬心: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为零的点
相对瞬心:两运动构件上瞬时绝对速度相等的重合点
6摩擦力增大并不是运动副元素材料间摩擦因数发生了变化,而是运动副元素的几何结构形状发生变化所致。
7摩擦圆:对于一具体的轴颈,r和fv为定值,因此ρ为定值,以轴心O为圆心,ρ为半径做一圆,该圆成为摩擦圆。
8机械自锁:由于摩擦的存在,会出现无论施加多大的驱动力,都不能使机械沿驱动方向产生运动的现象。
自锁条件:η≤0 机械发生自锁
9连杆机构(低副机构):若干个构件通过低副联接所组成的机构
10平面四杆机构基本形式:铰链四杆机构
11曲柄:在两连杆中能做整周回转机构
摇杆: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
周转副: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摆动副:不能将两构件能做360°相对转动的转动副
12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1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2连架杆和机架中有一杆是最短杆
13最短杆为连杆时,该机构为双摇杆机构;最短杆为连架杆时,该机构为曲柄摇杆机构;最短杆为机架时,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
14有急回运动:θ≠0时,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和导杆机构
无急回运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摇杆机构
15死点位置:压力角为90°,传动角为0°。
曲柄滑块机构,当滑块为原动件时,存在死点位置。
16凸轮机构(高副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机架及附属装置组成的一种高副机构17齿轮作用:传递空间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
齿轮特点:传动功率大,效率高,传动比精确,使用寿命长,工作安全可靠,要求有较高的制造安装精度,且成本高
18共轭齿廓:两齿轮相互接触传动,并能实现预定传动比规律的一对齿廓。
(互相啮合的齿廓均为共轭齿廓)
19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任一瞬时相互啮合传动的一对齿轮,其传动比都与两啮合齿廓接触点公法线分两齿轮连心线的两线段长成反比。
20啮合节点:两齿廓接触点处公法线与两轮连心线的交点
21一对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定义:实际啮合线段与齿轮法向齿距之比。
增大重合度对提高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合度随齿数增大而增大。
22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非标准安装时,节圆与分度圆不重合,分度圆的大小取决于模数齿数,节圆大小取决于中心距。
23渐开线齿廓啮合的定传动比性:两齿轮在任意点K啮合,其公法线nn必为定直线,其与O1O2线交点必为定点,则两轮传动比为常数。
24渐开线齿轮传动间的可分性: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比又与两轮基圆半径成反比,渐开线齿廓加工完成后,其基圆大小是不变的。
当两轮的实际中心距与设计中心距发生变化时,两轮的传动比不变。
渐开线齿轮传动间的平稳性:传动过程中,两啮合齿廓间的正压力方向始终不变25压力角决定渐开线齿廓形状,模数、齿数、压力角决定渐开线形状,模数决定齿轮的几何尺寸
26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两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应分别相等
21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
27 在齿轮传动中,为避免一轮的齿顶与另一轮齿根的过渡曲线相抵触,故在一轮齿
顶圆与另一轮齿根圆之间应留有一定的间隙,称为顶隙。
28 无侧隙啮合条件:一个齿轮节圆上的等于另一个齿轮节圆上的齿槽宽,即
S1’=e2’或S2’=e1’
29支持圆锥齿轮机构可以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
30 标准中心距:两轮的中心距a等于两轮分度圆半径之和,按标准中心距进行安装
的称为标准安装
31标准安装:当齿轮分度圆与齿条分度线相切,节圆与分度圆重合
32 根切:用展成法加工齿轮时,有时轮齿根部间的渐开线齿廓被刀具顶切去一部分,
若刀具的齿顶线超过啮合极限N,则被切齿轮必发生轮齿根切。
避免根切:应用道具的齿顶线不超过啮合极限点N1。
若改用正变为修正法,齿轮分度圆直径不变、基圆直径不变、齿距不变,齿厚变大、齿槽宽减少、齿顶高增大、齿根高减少、齿顶圆增大、齿根圆减少。
33 变位修正法:改变刀具与轮胚相对位置加工齿轮的方法称为变位修正法,用这种方法加工出的齿轮称为变位齿轮
34 当量齿轮的应用:1 用来选取齿轮铣刀的刀号 2 用来计算齿轮的强度 3 用来确
定斜齿轮不根切的最小齿数
35 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螺旋角匹配,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
36 斜齿轮传动特点:1 啮合性能好 2 重合度大 3 结构紧凑
37设计斜齿轮传动时,可用改变螺旋角的方法,来调整中心距的大小,以满足对中心距的设计要求,而不一定用变位的方法。
38 涡轮蜗杆机构是用来传动空间的运动和动力的结构,最常用的是轴交角
39 涡轮蜗杆的传动特点:1 传动比大 2 传动平稳 3 传动效率高 4 传动的自锁性
40 蜗轮蜗杆的正确啮合条件:中间平面内蜗杆与蜗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或蜗
杆的轴向模数和轴向压力角分别等于涡轮的端面模数和端面压力角且为标准值
41蜗轮蜗杆中的中间平面定义为:过蜗杆的轴线垂直涡轮轴线的平面
42 间歇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星轮机构
43 间歇运动机构:将主动件的连续运动转换为从动件的间歇式运动机构
44 棘轮机构的用途:用作间歇机构
槽轮运动的时间总小于静止时间
45 静平衡:只要求对转子惯性力的平衡
动平衡:要求转子惯性力及其引起的惯性力偶间时达到平衡,至少需要两个平衡基面
静平衡条件:∑F=0 动平衡条件:∑F=0 ∑M=0
46 静不平衡现象:质心不在回转轴线上,转子回转时将产生惯性力
47机械平衡的目的:设法使惯性力和惯性力偶距消除或减小,从而改善机械的工作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48飞轮是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回转构件,用以调节机械的周期速度波动,飞轮最好安装在高速轴上,飞轮之所以能调速,利用了它的储能作用。
49凸轮从动件机构等速运动刚性冲击低速轻载
等加速等减速柔性冲击中速轻载
余弦加速度柔性冲击中速中载
正弦加速度不产生冲击高速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