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第34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doc
第34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2.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二、概况1.“离经叛道”的李贽(1)主要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三位进步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2)事物是可以认识的(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影响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轻巧识记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西学东渐、中学西传(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如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圈。
中国的中学西传很少被人谈起,一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在作祟,二是与明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2.“经世致用”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一课一练: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
该思想家应该是()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2.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
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他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
材料能说明()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3.2015年1月9号求实网《中国梦——民主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在这一时期最能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新民本思想”是()A.工商皆本B.君主为天下之大害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4.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5.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
曰:不然。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7.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说道:“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一轮复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2)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 ”关系;
荀 子
(3)伦理观: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 范人的行为;
(4)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强调礼法并施使 人向善,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2.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中国思想文化具有 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早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在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发展
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荀子)——蔚然大宗 3.受压:秦朝(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4.独尊: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统 思想) 5.挑战:魏晋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的冲击) 6.巩固:两宋时期(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 7.新发展(遭批):明清时期——批判继承 8.中西结合:维新变法时期,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 赋予了新的内容。
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 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 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 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 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 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 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 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的 法制观念。(10分)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最新教育文档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③经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减轻农民负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
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高考一轮复习 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与知识点梳理PPT29页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傲,Fra bibliotek审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高考一轮复习 之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 发展演变与知识点梳理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讲义资料-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十二)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考查内角度一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角度二 全面认识儒家思想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责任感,“朝闻道,夕死可也”的精神追求,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毅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爱民态度和仁爱意识,尊老、爱幼、敬师和见利思义的为人准则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儒家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加赞扬。
4.儒家思想的消极作用(1)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
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心、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同时,汉代新儒学又增加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全面评价董伸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制度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6.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这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一轮复习提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放弃大小、生死、贵贱等观念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A,主张君主以法治国,用权术驾驭群臣,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2)法家:韩非子 B,把君权提高到极点,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庄子 (3)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主张“尚贤”。
3,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3)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第23节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的崩溃(铁犁牛耕出现、推广,封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总之,根本上看,百 (2)政治上: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崩溃而封建制逐步形成,各阶级、阶层力 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 量在争锋、较量,各学术团体相对独立; 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 上的反映。春秋战国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士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 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4)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批以传播文 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阶级关系剧烈变 化、 化、奴隶制瓦解和封 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 (5)在民族关系上:大国争霸、社会动荡,使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丰 建制逐步确立的历史 条件下出现的。 富了华夏文化。 2,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1)道家:老子和庄子 A,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老子 B,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停运动,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3,荀子的思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讲宋明理学与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 2 讲宋明理学与明清期间的儒家思想新人教版必修 3[ 考点清单 ] 1. 宋明理学。
2.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宋明理学1.历史背景1佛教和道教的流行:魏晋南北朝期间,佛教、道教快速流传,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的潮流:到唐宋期间,儒、佛、道三教调解之风特别兴隆。
3儒学家的努力:唐宋儒家学者汲取和交融佛教、道教思想,研究宇宙的来源问题,使儒学系统获得了丰富和更新。
2.思想内容错误 !整体把握宋明理学3.影响1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2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久性维系专制统治,压迫、抹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悲观影响。
3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侧重时令、道德,讲究以理统情、自我克制、奋斗发奋,重申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踊跃作用。
易混易错程颢、程颐兄弟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围“公理”。
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成就,成立了宏大而严实的理学系统。
陆王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其出现,标记侧重修儒学崇奉的理论任务已经达成。
深层点拨理学的内涵(1)“公理”是万物的来源,先理后气。
(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公理,表此刻人身上就是人性。
(3)存公理,灭人欲。
(4)格物致知,贯穿明理,从而达到明道德之善的目的。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增强,阻挡了社会进步;阶级矛盾尖利。
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拜金逐利民风流行,传统的道德看法遇到剧烈冲击。
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保守、迂腐不化;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2.“异端”思想家李贽1学术上: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道德上:批评传统道德,倡议个性的自由发展。
3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公理”的存在。
3.三大进步思想家1王夫之:系统批评宋明理学,成立起较为完好的朴实的唯物主义思想系统。
2黄宗羲:批评君主专制,提出了限制君权、倡议言论自由、成立自下而上的监察机构等假想。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人教版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形成与发展的历程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他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是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②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德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宽刑薄税。
但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合时宜而未被采纳,秦朝时,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遭到重创。
③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发挥,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大一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儒的同时崇尚法制,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④宋代的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
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⑤明朝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说明它已走到极端。
这两种观点成为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入学的批判①明后期:李贽是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
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它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②黄宗羲:清初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③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著《天下君国利病书》,它提倡“脚踏实地”的学风,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一轮复习:必修三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doc
[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第3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特别提示]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即社会制度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图示总结] 孔子的主要思想及相互关系[辨析比较]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三、其他思想流派 1.道家(1)春秋时期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在不停地运动。
(2)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韩非子(1)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3.墨家:墨子(1)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2)地位: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辨析比较]2.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儒家思想一轮复习21页文档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儒家思想一轮复习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主题三:西学东渐 (2)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思 潮 洋务 思潮 维新 思潮 新文化 运动 对待传统文 化态度 主要原因 对待西方文化 的态度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师夷长技以 “中体西用”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 自强、求富” 刺激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封建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1、孔子、孟子、荀子主张的异同点
孔子 同 异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仁 为政以德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1)在对人性本质的基本观点上,孟子和荀子 A.观点相同,说法各异 B.观点不同,目的相同 C.观点不同,目标不同 D.互相借鉴,互相补充 (2)、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 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 也。”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现实意义 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 中国:和谐、统一 美国孔子学院 世界:和平、发展 个人:修身、养性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
法国孔子学院
探究二: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一: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 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 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 “文字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与宋元时期 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 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 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局限性:未提出新制度的建设方案;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
(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范畴)。(2分) (3)贯穿民本思想;不断继承发展。(2分)
儒家的“不变”
孔子:鬼神观 荀子:天人观
_哲学
宋明理学:世界本源的探讨:理、心、良知 李贽:世界本源是矛盾着的阴阳二气 王夫之:理在气中
儒家的“不变”——“内圣外王”的精 神
4、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出现的根源、性质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 也。”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5.孟子的民本与黄宗羲等的民本有何不同? 孟子:统治者的民本;黄宗羲:民主
(1).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 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 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不正确的理 解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探究:一 1、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长期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①思想内核.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面目。 2、如何评价儒家思想?(注意不同时期的影响) 消极:(1)是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倡导的“三纲五 常”束缚了人们思想, 扼杀人性,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它宣扬的封建礼教、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 该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和否定。 积极:(1)对当时: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有利于国家 的统一稳定,人的道德修养等。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 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明理学:内心反省, “致良知”(修身)
明清:经世致用 (治国)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 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二.易混易错考点回顾: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怎样发展民本思想的, 且具有什么意义及局限性?
【答案】 (1)民本(或君舟民水);君主要施“仁爱”。(2分) (2)提出民权;批判君权。(1分) 意义: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影响。(1分)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 “打倒孔家店” 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进一 步传播
必修3专题(1)
儒学的发展历程 一.主干知识回顾:
阶段
创立: 继承:
时间
人物
主张
地位 主因
未受 重视
不适应诸 侯争霸、 社会大变 革的时代 1、儒学自 身不断发 展调整 2、适应了 统治者加 强中央集 权的需要
儒学有三次重要的新发展?
重创: 春秋战国、汉代、明清时期主要
的时代背景各是什么? 正统:
危机:
融合: 统治 地位 主流 思想
理学:
批判继承:
儒家的“不变” ——“仁”和“礼”
孔子:“仁”和 “礼”
仁 孟子:“仁 政”,性善论
礼
荀子:人性恶,“霸 道”和“三纲五常”(“礼”)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儒家的“不变”——民本
孔子:为政以德 孟子:民贵君轻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 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
(4)《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 于儒家思想中的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 思想
荀子:君舟民水
董仲舒:天人感应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 舟’。此之谓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 王制》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 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 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定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个建设民 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他们已提 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1)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 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 为五常……”他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2、天人感应的内容
(1)、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 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 最准确的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2)、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 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