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第一课时)教案
7.3印度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说课及教学设计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石家庄市第九中学张燕英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日本,而印度的古代文明多姿多彩,现代经济发展也备受注目。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的比较快的国家之一。
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
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
了解她,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课时安排: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教材中的四个模块:(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水旱灾害频繁(三)自给自余的粮食生产(四)发展中的工业。
我把印度这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在认识印度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突出对印度人口及水旱灾害的了解。
第二课时,侧重印度粮食生产与人口、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印度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材料产地的关系,突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现主要就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做简要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和资料,指出印度的位置及气候、地形的特点。
(2)通过地图和资料,感受印度人口增长特点,体会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3)通过地图和资料,感受印度水旱灾害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感受印度人口的特点,体会人口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
(2)感受印度的水旱灾害,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1、首先,从学生生理及心理角度,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
教师就要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多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这节课中让学生借助电子白板的功能描图、圈图或让学生上台指图讲解等,这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课堂的参与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 印度(第1课时) 精品教案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图中提取数据的分析,诊断学生读图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生活动二:
读漫画,回答有关“人口”的问题。
问题引领:
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2.按照现在人口增长速度,印度大约在哪一年超过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数字?
教学评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印度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片面,教师应注意及时加以引导。
总量多
人均少
耕地资源
第3位
第126位
粮食(水稻、小麦)
第3位
第131位
钢
第5位
第149位
2009年国民生产总值
第11位
第144位
印度在世界的位次
3.【辨真假,知忧患】:众多的人口还给印度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展示四种现象,请大家大胆推断一下,是真是假。
忧患之二——水旱灾害频繁
1.【以果探因】:先呈现印度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吃饭问题一直是印度大问题的现象,再探究除人口因素以外,影响印度发展的第二个因素——水旱灾害以及给印度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带来的困扰。力求营造“用中学”的地理氛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印度的气候——西南季风的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等一系列问题。借用学案作为学习指导。
学生活动一:
1.描图析图:描绘印度轮廓,读图回答印度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邻国位置。
2.歌谣学地理:指图反馈歌谣内容——“喜山印洋间,北回北部穿。陆上六邻国,巴中尼不孟缅。”
教学评价:准确的定位是学习一个区域的基础和前提,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歌谣准确定位,在定位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学以致用
【材料】 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形成的自然条件: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耕地。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够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邻国、首都,明确知道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读图指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单元、总结印度的地形特征,知道主要河流,明确主要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印度的自然环境(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特征。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众多的特征,复习思考人口过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人口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印度的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人口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分析为主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威科母教学助手(投影仪)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利用描摹纸描摹出印度的轮廓图。
增强动手能力,增强对印度轮廓感知,提升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讲述印度泰姬陵由来的故事,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一组印度的美女、泰姬陵的图片,提问: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泰姬陵是哪个国家的呢?(印度)。
本节课学习印度的位置范围及自然环境、人口特征,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学习。
板书:第三节印度一、位置和范围〔讨论教学〕1、分小组讨论一下问题:1)从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讨论印度的位置。
2)指出印度的陆上邻国、海上邻国的位置,说出其名称。
学生说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课件配合展示知识点,教师说明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占世界第七位。
请学生在印度轮廓图中标注出印度周围的海洋、穿过印度的主要经纬线。
板书:二、自然环境回忆自然环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地形、气候、河流等。
接下来分别来了解以上自然环境特征。
板书:1、地形 2、气候 3、河流〔读图教学〕1、课件演示:图7.34“印度的地形”,引导观察:印度的地形、地势特点,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学生读图回答:印度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间低,自南向北分为三个地形单元,分别是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七章 7.3 印度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3.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检测:(1)东南亚地区包括哪些国家?(2)东南亚的人口有什么特点?2、导入:展示有关印度音乐,舞蹈及宏伟建筑。
让同学思考:这是那个国家?再请同学说说有关印度的古文明。
学生活动:读南亚地形图回答:哪个国家占有印度河平原?(巴基斯坦)。
哪个国家占有德干高原的大部份?(印度)。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孟加拉国)。
请同学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并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结合P4图6.5和P31可知印度位于亚洲六大区域中的?。
2.通过教材P31图7.34分析印度有?个邻国。
3.印度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又是“南亚大国”,其原因是?4. 在教材P31图7.34上圈画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德干高原,并在图中标出河流流向。
5.印度绝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带和?带,以?气候类型为主,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1)一年中旱季的范围在__________月份之间,此时盛行____风,气流干燥,降水稀少。
(2)雨季范围在______月份之间, 此时盛行___风,降水丰沛。
(3)印度已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和_____,其原因是?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位置和范围展示“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印度的地形”图以及“亚洲地理分区”图1. 说说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2. 找出南亚,看看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3. 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4. 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这些地形区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教师总结:邻国:(1)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一个国家——孟加拉国,于此比邻的地方有世界第一大海湾——孟加拉湾。
《印度》教案(第一课时)(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7.3 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2.阐述人口的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3.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2.学习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人口问题的认识,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印度人口的增长特点;2.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播放机、多媒体资料五、教学方法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讨论和分析,人口师生得出结论。
主要是教师指导和分析归纳的结合使用。
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依次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孙悟空保护唐僧去哪里取经?(学生回答,教师细致引导,最后得出结论)去天竺,也就今天的印度取经。
那我们今天就随着歌颂取经英雄的歌曲来认识这曾是佛教起源的印度。
(板书)第三节印度(讨论)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该国的一些基本情况你知道吗?(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进行引导)(教师总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板书)一、印度是南亚第一大国我们来简单了解印度的简单历史。
(指导阅读)“世界文明古国——印度”,教师展示印度的资料。
而且,在认识亚洲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印度是以世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板书)二、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展示)(指导读图)图7.35,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速度变化情况,完成活动2。
(结论)印度人口50年间增长了6.5亿,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
(教师对材料进行解释,然后引出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印度人口的高速增长?(学生思考,讨论)(展示结论)(思考)印度的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现象,你认为会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该采取什么措施?(讨论)结合表7.1,讨论印度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印度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简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由大量进口到自给有余的变化原因。
4.了解印度经济发展的状况,简述其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
能力目标1.学会读印度地形图、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印度工业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方法归纳、图表分析为主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三节印度[讲授新课]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是关于亚洲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印度的地理特征和概况的介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印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提高对亚洲地区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一些主要国家的基本情况。
但对于印度这个国家的地理特征和概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特点,提高对亚洲地区国家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分布和城市发展。
3.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通过观察印度地图,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印度的特点。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印度的典型城市和地区,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状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地图和相关图片,用于课堂展示和观察。
2.收集印度的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数据,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准备印度的典型城市和地区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数据和图表,呈现印度的气候、农业、城市和经济发展等特点,使学生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龙海市莲花中学:林风勇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印度〉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本节内容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全面阐述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了解印度频繁的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能力目标:让学生形成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成因,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印度的人口问题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的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在本节课中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1、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方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印度(第一课时)七下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说明印度人口数量及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并从图中提取信息,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教学重点:印度的地形特点;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①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②南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分组等。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欣赏印度灿烂的文明。
师:这段精彩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国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国家,探讨这个国家有哪些重要的地理特征。
板书:第三节印度教师:文明的进步有时也会受到阻碍,展示图片,这张图片反映的问题,与此相比,中国的春运算得了什么呢?教师:印度的人口数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教师:展示世界国家人口数量排名引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教师:展示人口增长折线图,人口数量有什么变化?增长趋势如何?学生:读图得出结论增多且增速快。
教师:展示材料:印度目前还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继续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算,到2018或2020年,印度的人口将会超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快的增长速度给印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相互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略)教师:在这众多优势的背后有没有隐藏着巨大的危害,哪位同学举例说明学生:发言(略)教师:展示数据资料谈感受总结:人口太多势必给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压力。
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回答:(略)教师:展示世界人口稠密区图片。
过渡: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近海平原,从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来看自然条件优越,那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印度成为世界人口稠密区的自然原因?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初中地理七下第七章第三节 《印 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七下《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4.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对位置图的阅读,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地理位置描述的方法。
2.做阅读气候图,地形图合作,探究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关系。
3.在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以及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的联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以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人地观念目标了解印度人口发展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重点和难点1.从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印度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2.理解印度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设计思路印度面临广阔的印度洋,扼印度洋交通要冲,是非洲、欧洲从海上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
无论国土面积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科技发展水平,军事实力都位居亚南亚首位。
作为地区大国和“金砖国家”,印度近年在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因此无论从选择“世界或地区重要的国家”,还是从选择“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角度看,印度是众多邻近的国家中我们必须了解的一个区域大国。
为了让学生对印度有深刻的印象,我们按照认识的国家标准选择了有特色的几个方面刻画印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猜一猜:猜猜是哪国?学生讨论回答:印度教师讲述和承转:“奢华与残破、静谧与嘈杂、稳定与混乱、先进与落后、宽容与极、传统与现代、多元与统一………它们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尖锐、如此的不加掩饰、矛盾而神奇的共生、共存、共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亚洲的一个重要国家,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理解都有了一定的能力。
但是,由于印度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印度有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外国的文化和宗教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基本情况。
2.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地理资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4.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3.印度的城市和宗教情况。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和视频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印度的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印度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印度的哪些方面?”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资料,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初中地理-印度(第一课时)教案
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印度人口
课件:印度部分国家人口对比图
提问:印度人口在世界上的位置
活动:1.从1951到2000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多少亿?
2.从1951年开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课题
第三节印度
二次备课
教学内容
印度地理位置,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地理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2.有意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知知识、梳理知识的技能。
情感目标
比较了解中国人口控制的成果
教学重点
印度的人口情况。
教学难点
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法
四部教学法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课件:印度舞蹈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语言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新课讲授]
(一)印度概况
课件:印度国旗、得名、国花、国树、国鸟、首都、最大城市、国家政要、卢比
教师作以简要介绍。
(二)世界文明古国
课件:印度景观图片(视觉冲击,体会印度古国神韵)
(三)印度在世界的位置
课件:世界地图
提问:印度位于哪个大洲?
课件:亚洲地图
提问:印度位于亚洲哪一地区?(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读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四)印度地形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3《印度》教案(1)一、自学内容: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和“水旱灾害频繁”(34—38)二、自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地形特点。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分析降水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水旱灾害频频的原因。
三、重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四、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五、自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气候有几种?说出气候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
(二)自学34页“世界第二人口大国”部分内容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国家,目前人口已经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2、读36页图7.35从图7.35上分析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是3、阅读36页活动3文字框内的文字材料,请你针对印度的人口问题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4、阅读36页活动4的表7.1内容,众多的人口给印度带来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5、认真观察图7.31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①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在纬线和纬线之间,所以主要位于带。
②海陆位置:印度位于大陆南部,洋以北,东濒湾,西滨海。
6、读图7.34,“印度的地形”,①从图上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北部与 、 、 国家相邻,西邻 国,东邻 国。
②找出喜马拉雅山脉, 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所在的位置,然后填 写到右面的空白图上。
③从上面的读图我们可知,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以下特点:北部是 山脉中部是 平原南部是 高原(三)自学36页“水旱灾害频繁”部分内容1、读37页图7.38,图7.39南亚1月风向图,图7.40南亚7月风向图回答问题。
(1)孟买每个月气温都超过______℃,其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
(2)孟买降水量较多的是从__ _月至____月,风向是_ ,风从 吹向 。
(海洋或陆地)这时是 季,易发生 灾。
(3)孟买降水量较少的是从_____月至_____月,风向是_ ,风从 吹向 。
【七年级】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七年级《7.3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印度》教学设计(一)(第1课时)【课标解读】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内容分析】国家地理重视“位置与分布”的学习。
地理位置的不同决定了国家的地理特征会存在差异,认识地理事物的分布也利于培养空间思维,这两点强调了使用地图资料,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侧重于读图能力的训练。
基于这种考虑,结合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特色,本节课的重点放在认识印度的位置特征及地形区分布、感知印度人口问题、查找农作物分布及信息产业分布等方面。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3、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水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应对水水灾害。
【难点】:印度多水水灾害的原因。
【教学方法】对印度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采取读图分析法。
对印度人口问题及如何抗御旱涝灾害采取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教学过程】定向导趣幻灯片放映: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
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学生欣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共同整理好搜集到的资料,派代表在班级汇报所搜集到的印度的相关材料。
【同步备课——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精品教案】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课题: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文字和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读印度人口增长图、降水柱状图等图表,培养学生获取、提取、判断、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口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热带季风气候教学难点:分析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西游记》动画图片,让学生解说介绍图片,把学生带入情境。
在《西游记》中有武艺高强的孙悟空;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还有忠厚老实的沙僧。
西行路上有一个个生动有趣、惊心动魄的故事。
现实中虽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这样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他的真名叫玄奘。
大家知道他们到哪里取经吗?去古印度(也就是电视剧里的天竺国)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唐代高僧玄奘一起去西游印度,了解一下印度的习俗文化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二、欣赏图片,感受印度文明。
展示宗教文化图片和生活图片,了解印度宗教文化知识。
介绍典型图片。
他们为何要去印度取经呢?因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承接:展示人头攒动的图片,过渡到人口。
三、小组合作,分析印度人口问题。
1、读世界人口居前六位国家图和印度人口增长趋势图,你能获取哪些信息?问题引导:从人口数、总趋势、每间隔10年增加人口数有什么特点。
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展示人口文字资料,分析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谈谈印度人口问题给中国带来的警示。
小结:人口的增长应该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承接:印度众多的人口生存在怎样的自然环境下?四、图说印度——位置、邻国、地形1、看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
2、看图找出印度的邻国。
3、看图总结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描述地理位置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
教学目标:
1、读图分析,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以农业、工业为例,说明印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教学策略:
1、析图研究:通过读图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明确地理位置,正确描述地形特点
2、比较分析:对照印度水稻、小麦分布图,地形图、降水量图,分析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了解印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教学重点:
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用实例说明印度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教学设计】
这是一个文明古国,在这里,美丽的泰姬陵静静的矗立在南亚的艳阳之下,悠悠的恒河水缓缓流淌而过。
这里的女性身着传统服饰——沙丽,这里是瑜伽胜地,宗教之国,这里的人们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多姿多彩的舞蹈讲述着其古老的故事,这里就是我们的邻国——印度。
【活动设计】是真是假
1、天竺之国: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目的地。
(真)
2、人山人海:火车车厢外比车厢内人多。
(真)
3、水旱灾害频繁,粮食生产极度不稳定。
(真)
4、神牛:印度牛受特别保护,严禁屠宰。
(真)
5、英语普及:基本人人会说英语,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真)
【设计意图】选取本节课重点而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设计成是真是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大概了解.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地势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数据分析:印度人口在1993—2011年间,从8.84亿增长到12.1亿,人口持续增长。
小组讨论: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读图表分析,印度人口如此之多,是优势还是劣势?
归纳总结:优势一: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优势二:消费市场广阔,消费群体庞大。
……
劣势:耕地不足,粮食紧缺,就业紧张,住房紧张,环境污染……
【活动设计】情景创设,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用”的情景,借用地图进行推理,让学生在“用”中学知识,在知识的建构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有以下情况均可给予加分:①表达清楚,传达有效,大家表示听懂并给予掌声②能对他人的展示提出问题,并且教师表示问题有价值③补充有效
过渡:印度人口这么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温饱问题。
印度的气候适合种什么粮食呢?先来看这幅图,这是亚洲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能不能迅速的找到印度在哪?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呢?请大家来读一下。
(印度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什么时候是旱季,什么时候是雨季?旱雨两季与当地的盛行风向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种气候又是如何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呢?让我们一起根据图文资料,用设问—推理—合作—验证的流程,探讨刚才的这几个问题。
小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以下情况均可给予加分:
①表达清楚,传达有效,大家表示听懂并给予掌声
②能对他人的展示提出问题,并且教师表示问题有价值
③补充有效
针对自然条件的利与弊,印度是如何发展农业的呢?——两次绿色革命。
现在,印度的粮食产量已经大幅度提高。
在日常饮食中,印度人喜爱两种食物:咖喱炒饭和薄面饼“恰巴提”。
这说明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活动设计】地图笔记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借助地图,梳理课程内容和逻辑关系,形成联想记忆,提高地理素养。
不可思议古域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