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出则悌1教案
出则悌1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弟子规—出则悌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教学过程: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
(二)财物轻怨何生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
※故事二:郑濂碎梨※引申一: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
(三)言语忍忿自泯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
二、故事启蒙。
出则悌教案
出则悌教案《弟子规》之〈出则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所学内容的含义。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3、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四、教学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齐背已学《弟子规》的所有内容,并作点评。
(二)新授1、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兄弟姐妹相处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的句子。
2、课件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3、理解其义(1)同学们读得很精彩,谁来说说这些句文讲的是什么内容,(2)解释这些句子的含义(学生试着自己来解释字的意思)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
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兄道:为兄之道。
友:友爱。
恭:恭敬。
睦:和睦。
)欣赏动画《孔融让梨》。
找一找动画中的故事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哪句话,说一说,故事让我们懂得什么道理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轻:看轻。
怨:怨恨。
忍:忍让。
忿:愤怒、愤怒。
泯:消除、消灭、消失。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弟子规》教案通用
《弟子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出则悌”。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悌之道。
2.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背诵《弟子规》第一章,学会孝悌之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孝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悌之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孝悌之道。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孝悌之道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孝悌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出则悌2. 内容:a. 父母呼,应勿缓;b. 父母命,行勿懒;c. 父母教,须敬听;d. 父母责,须顺承;e. 兄道友,弟道恭;f. 兄弟睦,孝在中;g. 财物轻,怨何生;h. 言语忍,忿自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弟子规》第一章,写一篇关于孝悌之道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认识到孝悌之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努力践行孝悌之道。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孝悌的故事,与同学分享,提高道德素养。
同时,关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孝悌行为,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的应用3. 随堂练习的实践性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个性化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理解与背诵,以及孝悌之道的实践应用。
弟子规教案3出则悌2
(二)对尊长勿见能
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示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见」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在长辈面前特别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很爱现、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二)杨修与曹操
杨修是曹操的主簿,幕府中的重要官僚,主责文书,是一谦恭自持、博学能文之士,但他却不见容于曹操,因为他没做到对尊长勿见能,最后招致杀身之祸。
以下是他与曹操相处的小故事:
1.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花园,他看了后不给评语,只在花园的门上写一「活」字,杨修看了,即明其意(因为「门」+「活」就成了「阔」字),竟不问曹操,擅自命人把门修窄。曹操看了大喜,大家说是杨修的主意曹操嘴上说好,心里却不舒服。
吉化三中教学设计
第3次
课题:出则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课型:新授
备课时间:2016年月日
授课时间:2016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德育渗透
1、对内容加以讲解
2、通过讨论、辩论、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
3、让学生懂得应该尊敬长辈,以礼待人。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请一组学生演戏,一个演老师,一个演学生,再请下面的观众(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
1.在路上遇到老师
(1)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假装不认识的走过去,连看都没看老师一眼。(2)有一个学生遇到老师,在大老远的地方就跑去躲起来了。
(3)请学生讲出剧中错误的地方,并询问学生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行为。
《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
《弟子规》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实验小学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国学经典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高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经研究,决定开展《弟子规》的诵读比赛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争做华夏文明少年二、活动原则:本着基础性、趣味性、参与性、发展性、自主性的原则,各班要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活动,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整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读书习惯。
三、参赛对象:一到六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第一阶段(xx年11月):以班为单位开展《弟子规》原文诵读训练活动。
第二阶段(xx年12月上旬):学校组织《弟子规》原文诵读比赛活动(具体时间待定)。
五、比赛内容:各班围绕《弟子规》原文进行选择。
六、活动形式:1、以班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诵读时要求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内。
2、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3、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也可辅以伴奏等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但要注意,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七、评比办法:1、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评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级为单位取名次。
各年级一、二等奖各取1名。
八、人员分工:1、评委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现场的评奖工作,包括评分、统分、计分和颁奖工作。
2、宣传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音响的调试、比赛的组织、学生主持的选拔培训和活动全程的摄像录影工作。
3、后勤保障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会标制作、奖状书写、会场布置和横幅的悬挂工作。
4、安全小组组长:xxx工作职责: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使之稳定有序。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5
明朝时有ㄧ位章佳英女士,她的父母很早就过世了,之后兄长和嫂嫂也不幸的陆续去世了,此后她就终身不嫁担负起这个责任,将她的侄子抚养长大,虽然她牺牲了自己的婚姻,但也赢得了晚辈对她的敬爱。
(四)复习
1.居有常业无变
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写作业不写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电动玩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平常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害父母担心。
(三)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伯等与父亲年龄相仿的长辈,要如同对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弟,要如同对待自己亲兄弟一样友爱。广义来说:对一切年纪与父亲相当的长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一切年龄稍长于我的人,要以对亲兄长一般对待。就如同孔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剧情:
母亲在家里整理东西。
女儿回家后向母亲说:「妈妈,我回来了,请问您有没有看见我的衣服?」(主动走向母亲)
母亲:「不是在椅子上吗?我昨天就叫你收好了啊!」
女儿:「对不起,我忘记了,我现在马上去收,谢谢妈妈。」
母亲:「你今天刚开学遇到新同学会不会紧张?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女儿:「还好啦!老师和同学人都很好,只是上了一整天课有点累了。」
(二)祖逖避难
晋朝时遭遇五胡乱华,有ㄧ位读书人祖逖带着几百户人家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避难。祖逖将马车让给年长的人坐,自己徒步行走。并将家里所有的财物、药品通通拿出来给大家用。在避难的过程中还教导人民怎样去耕种,在路上遇到无名的骨骸,祖逖就组织大家将这些骨骸埋葬好,并举行祭祀。他的这些举动让跟着他的老百姓都很感动,百姓们都认为能够遇到祖逖,就好像遇到自己的再世父母一样,所以当他去世时,人民都好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的悲痛。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弟子规》教案(完整版)第一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以《弟子规》为基础教材,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弟子规》的前五章,分别是: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弟子规》的前五章内容,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2.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父母、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弟子规》中的古文理解和翻译,以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2. 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弟子规》的道理,并能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和尊重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弟子规》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道理。
3. 举例讲解如何将《弟子规》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并实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弟子规》的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体会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弟子规》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2.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4.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5.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弟子规》前五章的内容。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弟子规》的知识。
3.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体会和心得。
出则悌教学设计
《出则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出则悌〉中的意思。
2. 看故事、听故事,学会出门在外必要的接人待物的礼节以及尊尊老敬贤之道。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2)通过小故事,小组之间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价值观(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2)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兄弟姐妹及其长辈的尊重和孝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流利背诵。
学会行住坐卧的基本礼仪,尊老敬贤人生态度难点:理解含义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二)出示:兄道友弟道恭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3. 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4. 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三)学习“兄弟睦孝在中”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明白在家庭之外与长辈、平辈相处时应遵循的礼仪和规范。
2、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兄弟姐妹、友爱朋友的良好品德。
3、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出则悌”的要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出则悌”中具体语句的含义和道理。
掌握在不同场合与他人相处的礼仪规范。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出则悌”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
培养学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灵活运用“悌”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对《弟子规》原文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要求。
2、故事法讲述相关的古代故事和现代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悌”的重要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出则悌”的原则来解决。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情境,加深对“出则悌”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友爱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兄弟姐妹或朋友相处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出则悌”的含义(10 分钟)解释“出则悌”中“出”的含义,即走出家门,在社会上与人交往。
讲解“悌”的含义,即敬爱兄长,引申为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和朋友。
3、学习《弟子规》中“出则悌”的具体内容(20 分钟)带领学生朗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解释其含义,强调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互友爱、尊重,这样家庭才能和睦,也是对父母孝顺的表现。
讲解“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让学生明白在与兄弟姐妹或朋友相处时,不要过于计较财物,说话要宽容忍耐,这样就能减少怨恨和冲突。
学习“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长辈,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
4、故事分享(15 分钟)讲述古代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孔融对兄长的尊重和友爱。
分享现代社会中兄弟姐妹之间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真实案例,如某家庭中姐姐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学业,最终弟弟取得成功后回报姐姐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
出则悌----(路遇长----百步余)教学目标:1)诵读《弟子规》,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2)感悟《弟子规》中的做人真谛。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事例,对照弟子规的每一条进行落实。
4)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2)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弟子规》《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
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
对长辈有礼貌,做到长幼有序,处处要谦虚礼让,对长辈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不可以随便就座,长辈坐我们才可以坐下,说话要注意要声音大小,谦恭礼貌,才算是做到出则悌。
二.整体感知1)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向前去行礼问候。
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到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这里的“疾”表示是快步走,“趋”表示小步走,“揖”是很恭敬地问候。
引导:当我们在忙碌中,长辈刚好来了,这时我们应当要放下手边的事情,先向长辈问好,要有恭敬之心。
在校园中遇到师长时,要行鞠躬礼表示尊重,而不是假装没看见。
2)骑下马乘下車过犹待百步余引导:现代与古代交通工具的不同,所以应对之礼就有所不同。
在现代,如果车子正在高速行驶,我们突然间看到长辈就摇下车窗来向他招呼,或是将车子紧急停下,这样都是很危险的。
我们要懂得对长者礼让,帮他开门,等他坐好后再轻轻的把门关上,下车时,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很安全的下来。
孩子们我们要明白,我们在这学习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恭敬的态度,我们学的不是事情表面的东西,而是经由这件事发什么样的心。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第一章:弟子规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弟子规的核心价值观弟子规的基本内容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弟子规的起源、作者和核心价值观互动法:讨论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出则悌的意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出则悌的具体做法2.2 教学内容出则悌的含义出则悌的重要性出则悌的具体做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出则悌的含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出则悌的具体做法第三章:孝敬父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3.2 教学内容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孝敬父母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第四章:尊敬师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4.2 教学内容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尊敬师长的具体做法第五章:友爱兄弟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5.2 教学内容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友爱兄弟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友爱兄弟的具体做法第六章:和睦乡里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6.2 教学内容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和睦乡里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和睦乡里的具体做法第七章:谨言慎行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7.2 教学内容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谨言慎行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谨言慎行的具体做法第八章:尊敬他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8.2 教学内容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尊敬他人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尊敬他人的具体做法第九章:勤奋学习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9.2 教学内容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勤奋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勤奋学习的具体做法第十章:反省修身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反省修身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反省修身的方法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反省修身的意义和重要性实践法:演示和练习反省修身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共十个章节。
弟子规《出则弟》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出则悌教案序号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
教学目标
1 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使人心地趋善,举止文雅。
2、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召学生,培养高尚情操。
点
难
点
教
学
重
背诵所学内容,做到知行合一教学准备小黑板国学教育教材
板书设计出则悌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知识
三、多种方式背诵提问:上节课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
学生回答。
无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
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
出示: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一)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
(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提
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
1、教师:读了这两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思考)
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讲解:
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
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敬老尊贤)
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出则悌”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良好品德。
提高学生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解释“出则悌”的含义。
举例说明“出则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出则悌”对个人成长和集体和谐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出则悌”的含义和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出则悌”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将“出则悌”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教学手段投影仪: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增强直观性。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出则悌”。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导入简要介绍“弟子规”的概念和背景。
提问:“出则悌”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3.2 讲解“出则悌”的含义详细解释“出则悌”的定义。
举例说明“出则悌”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3 分析案例展示几个与“出则悌”相关的案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做到“出则悌”。
3.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将“出则悌”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3.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出则悌”。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评价学生对“出则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出则悌”原则的实践程度。
4.2 反馈与改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出则悌”。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5.2 参考资料《弟子规》:经典原文和注释。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出则悌”,具体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谨慎言行等儒家文化精髓。
所选教材为《弟子规》第一章,通过对文本的详细解读,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并能熟练背诵。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美德,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弟子规》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对文言文句式的把握。
教学重点:《弟子规》第一章的词句解读,以及传统美德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翻开教材,集体朗读《弟子规》第一章,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3. 课文解读:对第一章进行逐句解读,分析生僻词汇,讲解文言文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弟子规》第一章全文2. 黑板右侧:本章重点词汇、句式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理解。
2. 答案示例: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作为弟子应尽的责任。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帮助兄长,做到言行一致,践行弟子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搜集有关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2. 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践行《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记录实践过程,下周进行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生僻词汇的理解与文言文句式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弟子规》第一章词句解读与传统美德的培养。
《弟子规》的教案及反思3篇
《弟子规》的教案及反思3篇(弟子规优秀教案)《弟子规》的教案及反思1【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之“出则悌”【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文本,让学生了解文本大意。
2.背诵文本,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一、诵读文本:〖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二、讲解文本: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
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弟子规》教学设计《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二、教材分析: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
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
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四、教学过程:(出示课件:音乐响起)(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师:上课生:起立、鞠躬师:请(还礼)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
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1、孔子说: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
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
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本文介绍了《弟子规》中的“出则弟”这一条教导,即在离开家或外出时应注意自己的行为。
文章从第八条开始,讲述如何与人相处。
首先,家中兄弟姊妹应友爱相处,互相尊重。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知道兄弟姊妹是一体的,吵架是不孝的行为。
历史上有很多孝悌的故事,如唐朝的XXX,他即使年老仍照顾姊姊,这种行为非常难能可贵。
兄弟姊妹的相处时间比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更长,因此建立友爱观念非常重要。
如果兄弟姊妹和睦相处,这也是属于孝道的表现。
在与人相处时,应该注意言行举止,不轻易抱怨,忍受自己的怒气。
孩子在家中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让他们觉得金钱至关重要。
当然,我们需要教他们节俭,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珍惜家中的物品。
如果他们从小就过分重视物质享受,那么将来可能会有很多问题。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父母去世后,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争夺遗产而反目成仇,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也很常见。
如果父母知道留下财产会引起这种争端,他们肯定不会愿意这样做。
因此,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节俭,勤俭持家才能让家业繁荣昌盛。
如果孩子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将来可能会因为财产争端而产生怨恨和纷争。
除了金钱之外,言语也非常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
我们需要教育孩子要避免粗鲁的言辞,不要伤害他人的感情。
在现代家庭中,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口角,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正常的,从而研究到不好的行为惯。
因此,父母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或吵架。
孩子很小,他们还无法分辨是非,他们的行为举止往往是模仿父母的。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避免使用粗鲁的言辞。
如果我们能够忍耐,夫妻之间就能够和平相处,孩子也会研究到正确的行为惯。
如果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吵架或使用粗鄙的语言,那么他们长大后也可能会变得粗鲁、不受欢迎。
因此,父母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做出好的榜样。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弟子规》教案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3、惜时方面:(1)教师描述: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可懒羊羊还在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样做呢(出示懒羊羊睡懒觉的图)用《弟子规》中的话就是:出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教案标题:弟子规出则悌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弟子规》中关于悌的教义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家庭价值观。
教学准备:1. 《弟子规》的教材、课文和相关解读材料。
2. 幻灯片或白板、标志笔。
3. 学生练习本或作业本。
4.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悌的实例。
5. 小组活动或讨论的素材。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悌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悌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回顾《弟子规》中关于悌的内容,并与展示的实例进行对比。
探究:1. 分析《弟子规》中关于悌的教义和价值观,解读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2. 分组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悌的行为,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讨论、分享。
拓展:1. 阅读《弟子规》中关于悌的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段表演,展示悌的重要性和实践方式。
巩固:1. 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悌的个人思考和感悟的作业,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写出自己对悌的理解和实践。
2. 学生互相交换作业,进行互评和讨论,加深对悌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总结悌的教义和实践方式。
2. 强调悌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将悌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悌的行为,并记录下来,以便下节课进行分享和反馈。
2. 组织学生参与悌相关的义工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与反馈: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反馈。
2.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小组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估学生对悌理解和实践能力的依据。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读课文【出则弟】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请看第八条:【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
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
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
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
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
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
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
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
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
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孝在中”。
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
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
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
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
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
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为了争田产,兄弟姊妹彼此不能和睦相处,可以说是反目成仇。
在现今的社会里头,我们可以见到非常多,为了争家产告到法院去,这些都是很不应该的。
如果父母当时晓得留下财产会起了这么大的纷争,一定不愿意留这么多财产让子女争吵。
所以弟子在家里,身为父母的也要告诫他要节俭,有道是“勤俭持家家业盛”。
如果不能勤俭,物质、钱财看得非常重,很重视物质的享受,将来如果面对有财产的纷争,这个彼此的怨恨都会从此而产生。
所以能轻财物,我们把物质看得很轻,你能看得很轻,你就有布施的心,会把你多余的财产、多余的财物分散与人,同时也可以减少许多的怨恨,很多的纷争都是由于钱财太多所引起的。
除了钱财外,“言语忍,忿自泯”。
为父母的在家里也要特别关心你的小孩,他们的互相对谈当中,是不是言语很粗鲁?是不是讲话非常的急,会伤人?这些从小我们就要告诫孩子,做父母的更要以身作则。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的家庭夫妻不合,经常口角的也很多。
小孩看到父母是这样的情形,他在心目当中,他也会起了这种观念,就是父母也会吵,我跟别人吵,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
过去曾经有一个朋友,她告诉我,有一次她跟她的先生吵架,吵得很凶,一时也没有注意五岁的儿子就在旁边。
后来两个吵得很凶的时候,突然听到儿子在一旁拍手大叫:爸爸加油!妈妈加油!结果两个正打得起劲、吵得很凶的夫妻,突然看到儿子的这一幕,吓一跳,赶快停止。
从此夫妻不再吵架,即使有口角也一定不再子女的面前出现。
可见为人父母的,我们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态度,讲话的语气,都要特别的注意小心。
因为孩子很小,他不能明辨是非,他在家里学习的对象就是父母。
所以父母在讲话的时候,我们也要戒,戒什么?言语也要能忍,能忍的话,夫妻就会好言相向;不能忍的话,夫妻的话语针锋相对,孩子就会向你学习。
如果孩子从小看到父母讲话都是很大声、很冲,那可见孩子小小的心灵也会向你学习。
长大之后,他的这种耐心肯定也不够,讲话也会很粗鲁、粗鄙,为人所讨厌。
所以从小,我们懂得言语能控制。
“忿自泯”,这个忿就是生气。
我们都晓得人与人在谈吐当中,我们都希望对方讲话能很好听。
自己讲话,我们也要特别注意。
你讲话很急、很紧张,又很大声,对别人来讲,可能会误以为你在骂他,你在凶他,很多误会也会因此而产生。
产生之后,大家内心起了不愉快,很多愤怒就会因此起来。
所以,我们在谈吐当中,应该要特别注意。
人与人之间,我们也要替对方想一想。
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去问他,可能他的言语会很快很急,我们也不要误以为他就是在骂我,他就是在凶我。
能彼此互相的体让,就可以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我们看完第八条,请再看第九条:【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前面是讲对钱财,还有言语,如何与自己的兄弟姊妹相处。
你能与自己的兄弟姊妹好好的相处,你将来在外面也同时可以跟你的朋友好好的相处。
这些重要之外,我们的饮食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规范,也是特别的要注意到。
这里就举到了饮食,应该怎么样才符合礼节?坐的姿势,还有走路的礼节,又应该如何?这里讲到“长者先,幼者后”。
如果我们跟长辈在一起走路,肯定一定要先礼让长辈。
长辈走在前面,做晚辈的应该走在后面,走在后方,一定要礼让长辈。
如果我们没有礼让,我们就不懂得尊卑次序,也不晓得这个次第怎样,这样就是没有礼节。
我们想一想,年纪大的人或者尊长,他们走路行动比较缓慢,我们走在后面,同时也可以看顾他们。
你能礼让长者,长者也会很欢心。
有一天我们也都会老。
如果我们看到现代这一辈能敬老尊贤,等到我们老的时候,我们的下一代,他也会尊敬我们。
所以从小要告诫自己的子女,不管是对自己的亲人也好,将来在外头也一样,面对老者,我们应该要礼让。
懂得礼让,这是很好的美德,做晚辈的一定要注意到。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孩子有尊敬长辈的习惯,在家里我们一定要教导他,不是孩子小,他就最大。
跟我们现在的环境恰恰相反,往往孩子在家里是当王,吃饭抢第一,做什么完全都抢第一,从来没有教导他应该如何尊敬长辈。
所以,我们也看到现在很多的景象,年轻人不懂得敬老。
所以这个没有办法怪谁,只怪我们环境潮流,前面一代他没有受到这样的礼教,所以传下来之后,当然我们也见不到这样敬老的这种情形。
接下来我们看:【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这里也提到,当父母呼唤儿女,或者当长辈叫唤子女或者家里的成员,我们听到,如果这个人不在旁边,应该要赶紧的代替父母去转达。
“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即代叫”,“即”就是很快,要赶快的去代为找来。
如果找不到的话,“人不在,己即到”,如果找不到父母所要找的人,你就要赶快来回应,跟父母跟长辈报告说此人不在,应该要把转达的情形,再向父母转达。
好比我们在一个团体里头,如果主管叫我们代为找人,我们现在可以透过电话,我们可以直接叫唤他来,也可以透过种种的无线电传呼就可以转达到。
过去我们晓得,往往一户家宅很大,有前厅还有后院,可能旁边还有书房,往往父母要找人、要叫人,可能要走一些路,才有办法找到那个人。
所以,以前如果听到长辈在呼唤,一定随时回应。
即使你在工作,你在吃饭,也一定赶快小步的跑到尊长的前面,问问看有什么吩咐,还有交代。
由此,我们也可以延伸出来一个道理,就是长者所交代我们、交办的,对于人的传达、传呼,我们都要立即去做,而且要把做完的情形向长者报告。
请看第十条:【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个“称”就是称谓尊长。
我们对于尊长,如何来称呼他?“勿呼名”,“勿”就是不可以,“呼”就是叫他的名字。
呼名,直接叫他的名字。
我们要对长者尊敬。
有很多父母,他在家里,夫妻之间的应对,往往连名带姓,互相的叫唤。
儿女从小他也听到父亲这样唤母亲,母亲也这样直呼父亲的名字,姓名统统叫出来。
所以,难免做儿女的他也会,偶尔也会脱口而出。
曾经有一次,我在一个团体里头,看到老师彼此之间互相叫名字。
某某名字老师(某某人,然后再加老师这样),不是说直接他姓陈,就叫陈老师。
就是把他的名字直接呼出来叫老师这样。
结果学生听了以后,也是直呼老师的名,虽然后面有加个老师,但是这样也是不礼貌。
为什么?因为老师他做了不良的示范,让孩子也这样直呼老师的姓名,这样是不对的。
所以成年人在讲话,或者父母在讲话,我们都要特别注意,如果旁边有子弟在,我们的言语,我们的造作,我们都要好好的思考,不要让他们落入不好的印象,然后来学习,这样就非常的可惜!“对尊长,勿见能”,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如果长辈在场的地方,做为晚辈的,从小父母就要告诫他,不可以在长辈之前好像故意卖弄你的才华,你的才艺。
此地的“勿见能”,这个“见”,我们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很特别会来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
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有这种情形,他爱现,从小就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我们都晓得,社会上往往很有才艺的人、很有才华的人,他很容易遭到嫉妒,有时候我们可以说是他锋芒太露了。
所以古人很重视韬光养晦,即使你有才华,也不能在大庭广众当中故意卖弄,这样对自己有很不好的负面作用。
所以,从小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特别小心注意,千万不能让子弟与人觉得这么小就爱卖弄自己,这是相当危险的,对将来的前途,对将来立身处世,都有负面的影响。
我们再往下看:【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里是讲到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长辈、有老师或者有长辈亲戚,我们应该要过去跟他打招呼。
这个“疾”是有一点快步走过去,“趋”也是小步的走过去,“揖”就是很恭敬的来向他问候。
在以前,由于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往来于路上,车辆没有那么多,所以在路上我们行走的时候,往往远远看到有长辈过来,或者有邻人也是长辈,一定会过去问候。
我们现在在路上行走,我们可能没有这么的方便,因为时代毕竟不同。
譬如说我们在学校,也曾经问过学生:在学校看到老师或者看到校长,缓缓的从前面过来,会逃避的,请举手?大概有一半。
会很大方的跟老师、跟校长问候的,请举手?大概有一半。
所以我们也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有很多小朋友他不爱这种社交,他往往会害怕,所以掉头而走。
我们想一想,如果两个人,远远的一个已经看到对方,一个故意没看到掉头就走,他有可能产生误会,就是你故意不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