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缺失的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初中教师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外,情感教育在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初中阶段,存在许多初中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

问题一:缺乏情感沟通初中教师在课堂上通常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只关注学术表现,并缺乏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发展。

问题二:缺乏情感培养有些初中教师没有意识到情感培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他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健康。

他们很少承认学生的情感需求,也很少鼓励学生表达情感或互相分享。

这导致学生缺乏情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的认知能力,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问题三:缺乏情感引导一些初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引导。

他们往往对学生的情绪变化漠不关心,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

这导致学生缺乏情感支持,无法解决自己的情感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健康和学习效果。

整改措施一:提供情感教育培训为了解决初中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学校应该提供情感教育培训。

这将帮助教师了解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技能和策略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学习。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情感沟通技巧、情感培养方法和情感引导策略等内容,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

整改措施二:营造情感友好的学习环境除了培训教师,学校还应该营造情感友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领导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同时,学校可以创建学生支持小组或情感教育俱乐部,提供学生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交流平台。

这样的环境将鼓励学生表达情感、尊重他人的情感,并接受他人对于自己情感的支持。

整改措施三: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合作。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活动,与家长分享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提供建议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情感教育课程和活动,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发展情感。

教师道德情感缺失浅谈

教师道德情感缺失浅谈

教师道德情感缺失浅谈
教师道德情感的缺失,必将引起教育行为的失当,其种种表现,除了媒体报道的一些极端事例,更多表现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漠不关心,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当利益。

虽然这只是少数教师的个别行为,但却有可能影响部分孩子的一生。

造成教师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很多,但无非还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作为教师个人,也许无法改变那些容易诱发我们丧失道德的外部因素,但决不能以此作为放弃道德底线的理由。

因此,教师还是应从内因入手,加强自身的道德休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最后,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特殊性。

通过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是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环境的。

我们做不了“圣人”,就做一个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凡人,千万莫做“罪人”。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中学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后备军,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素养,而且应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

当前在应试教育指挥棒下重科学知识传授,而轻情感和心理教育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文章在对情感教育概念界定和必要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情感缺失;原因;对策一、情感教育内涵及其必要性一)情感教育内涵作为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内涵而言,它不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

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研究、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

XXX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

”情感教育属于一种精神成人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二)实施情感教诲的必要性第一,情感教诲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人们的行动则是其情感态度的外化形式。

快乐、悲戚、喜爱、厌恶、忧虑、恐惧等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情绪反应,但更为复杂的情感只能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早期的情感教诲对于人们的成长尤为紧张,它将影响人们奇迹发展的质量。

当代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内外的原因,普遍存在着情感质量和品德水平不高的情况。

因此,不克不及只顾发展他们的智力而忽视情感质量的提高,当代人类呼唤两种精神,一种是科学精神,一种是人文精神。

班主任教育情感的缺失及其情感教育的作用

班主任教育情感的缺失及其情感教育的作用

班主任教育情感的缺失及其情感教育的作用高邮市赞化学校吕松和有关研究表明,教育情感的缺失已成为困扰班主任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因素。

作为班主任,大量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通过专门的课程进行(如开设品德课、政治课、人生观理想课等)还是寓德育于日常教学之中,都要充分考虑在教育过程中是否积极发挥了情感因素。

或者可以这样说,实施情感教育原则能使班主任与学生的思想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从而实现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的既定目标,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班主任教育情感的缺失班主任是一种激情与理智完美结合的职业。

优秀班主任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如果缺乏对教育事业和教育对象的热爱,无论专业知识如何丰富,专业技能如何熟练,也很难成长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优秀班主任。

而目前班主任道德情感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情感冷漠:对职业和学生的冷漠。

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

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

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

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学生就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会这样讽刺、挖苦、伤害他吗?其实,我们班主任往往迫于种种原因,对待学生不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宽容。

当自己的孩子犯了一些错误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往往会心软,心生同情、理解之意,原谅了他们,可对于自己的学生却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而去一味地责备,比较苛求完美,事实上又怎么可能呢?这种道德冷漠、伤害学生的现象在班级教育中不是特例,在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中,在回答“如果有了心里话,首先愿意向谁说”时,回答“最想找班主任老师或最想找某个老师”的仅占4.2%,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对班主任的不信任。

浅谈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中学生作文是通过文字表达来情感,是一种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是最个性化的学习行为。

优秀的作品应该受到欢迎,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有一种独特的感受,自由表达真实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初中生缺乏真情实感的主要原因在于写作素材和论文题材的局限性。

缺乏对社会的关注,对自然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注,以及对自己的关注,学生的作品应该是大气,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作文写作中的灵魂所在。

作文的意义首先是对自身,在于自己怎么做人。

所谓的人如其人就是如此,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没有感情,或者感情不丰富,他的作文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情感。

只有作者自身关注生活,对生活有所感悟,做一个有心人,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写作中真实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感悟。

本文将对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缺失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应对作文情感缺失的对策,希望能够对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原因;情感对策写作是一种对生活感悟的表达和创造,应该是非常高雅和非常有趣的。

但当代初中生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不想写文章。

当他们提到写作时,他们认为是大项目,他们对作文望而生畏,他们急的抓耳挠腮。

有些人甚至草草了事,这些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各种各样,但是主要原因基本上就是知识量匮乏,无处下手写作,大部分人都认为学习是非常苦的事情,作文更是苦涩致极,写出来的东西更是苍白无力,缺少情感,有无病呻吟之嫌。

有的人甚至照搬优美的词句,更有甚者乱用修辞手法,即便是偶尔出现一些优美点的文章,也是偶然间的思绪爆发。

有的人则是照搬他人的模式,没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己的情感与形象缺失严重。

一、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现状(一)作文时缺乏积极的写作热情当前,中学生在写作时,普遍存在着消极的情绪。

做不到主动“用我手,写我心”,做不到主动的中国作文写作去表达自己的心声、反映社会、追逐求真、求美求善的美好理想。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应对措施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应对措施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应对措施摘要: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提升情感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但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压力以及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语文知识点的传输,情感教育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亦或是受经验限制,在情感教育时存在力度不足、浮于表面等方面的问题,影响着情感教育的质量。

对此,本文立足于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对情感教育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以促进中学语文情感教育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教育缺失;应对措施情感教育主要是指情感领域的教育,语文情感教育则是指借助语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正确三观形成的教学过程。

情感作为形成、发展以及维持学生认知活动的催化剂,对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学习潜能的挖掘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等多方面皆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对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农村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正向发展。

一、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语文情感教学资源教育环境对中学语文情感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情感教育环境主要包含校园文化环境与课堂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在实际的情感教育过程中,针对于情感教学环境的构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落后,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而当前农村中学存在精神文化发展停滞以及物质文化发展受限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形成;二是课堂教学环境缺失,由于农村中学存在师资力量整体偏弱、教育理念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并未将情感教育切实的融入到教学课堂之中,针对于情感教育的班级活动依旧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1]。

针对于这一问题,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的《纪念白求恩》为例,具体的优化措施如下:首先教师应当对《纪念白求恩》中的情感主题进行挖掘,明晰这一课时所附情感在于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奉献主义精神,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情感教育的方向,同时,还应当对自身情感世界进行提升,提升自身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影响力;其次校园文化建设,语文教师应当与学校进行沟通,在校内组织爱国人士宣传活动,通过展览活动让学生了解各个爱国主义人物的背景故事以及精神世界,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点;最后语文教师在班内还应当组织学生办黑板报的活动,黑板报的主题为“纪念白求恩”,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通过查阅课外资料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白求恩的了解,一方面能够丰富班内情感文化氛围,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浅谈情感教育的缺失及改进措施

浅谈情感教育的缺失及改进措施

浅谈情感教育的缺失及改进措施在高考的压力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会更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阅读教学变成了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师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只有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这强调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阅读建构起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并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

学生思维能力在与文本的情感碰撞和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得到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学生内心的情感领悟密不可分。

因此,如何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教育是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提出了要求。

但是在現实教学的操作中,面对分数等外部的压力,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屈从于应试教育的模式,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就少之又少,微乎其微了。

阅读教学中以讲代读,肢解文本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

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师经常把学生阅读的时间放到课下,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时间和效果常常是得不到保障的。

而在授课时,教师又只是围绕文本,结合教参,在谈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而完全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受。

由于学生没有阅读文本,或阅读的时间少,就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维走,而无法产生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

这样下去就形成了教师一人主导课堂而教学主体的学生却成为了教学的附庸的局面。

这将严重降低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这种僵化的阅读满足不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我们应该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对作品有所感悟和思考,加深自己的理解和体验,自然地受到作品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论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完善(一)

论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完善(一)

论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完善(一)摘要:情感教育不仅是高校德育代写论文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应坚持“以情育人”。

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从教育理念、课堂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上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从而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情感”的社会主义新人。

关键词:高校;情感教育;缺失;育人为本高校德育一般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对个人而言,优良的思想道德也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的,是个体在认知的基础上将源于外在社会的善恶、荣辱等思想道德规范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

只有具备了情感体验,人的各种内在因素才会被激活,才有推进自身行为的动因。

但是,这种情感同样需要通过教育来催生。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内在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养成良好思想政治品质的过程。

就层次而言,情感教育可分为道德情感、政治情感、理智情感;就内容来说,情感教育应是以亲情、友情、爱情为核心的品德教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想教育和求真向善、积极乐观的意志教育等等。

真正的道德政治品质应该是个体内心的自觉、自愿、自律的状态,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结合的心理结构。

一、情感教育的理论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体的心理构成包括个体认知、个体情感、个体意志等方面。

个体心理中知、情、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个体的“知”要外化为“行”,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

个体认知也可称为个体认识,它是指个体对一定的思想道德规范及其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必然性和思想道德规律的认识。

个体情感是个体基本的心理要素,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内部体验和潜在动机,对人们的心理世界起着调节和定向的作用。

意志是指个体在具体的情境中做出决断,并使之付诸实践的能力。

青少年情感缺失与情感教育研究

青少年情感缺失与情感教育研究

与之相反 ,放 任 自流 的父母 却走 向了另一极 端 。
父母 因工作 太忙或事务太多而忽视 了与孩子交流 ,或
因离异 等其 它原 因使 家庭 残缺 而 不能 与孩 子有 效沟 通 ;还有 的家庭 ,父母 因为经济或其它原 因寄养或托
人带养孩子 ,太多 的 “ 自由”让青少年无所适从 ,这 样 通 常 与青少 年做 伴最 多 的不是 父母 、不 是兄 弟姐
\ 9
子 的学习成绩 , 却忽视了孩子心灵的成长 ; 只关心孩子与
别人竞争 , 却忽视孩子与别人的合作 。 养尊处优的环境使
青少年缺乏独立 自主的能力 , 缺乏抵御挫折 的能力。
_ : 堂 堕擎 三 壁亨箜
1 加强亲情教育 . 对 青少 年进 行亲情 教 育 ,使 他们 学会 宽 容 、忍 让 、宽恕 、体谅 。 这需要 父母 的努力 。父母要重视
亲情是世间最美好 的情感 ,是青少年人生历程 中
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对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有着无法替 代 的作用 。可是现在 的青少年却普遍存在亲情淡漠 的
现象 。有 调查 显示 ,约 有 6 %的学生 不知 道父 母 的 3 生 日,近 4 %的学生不知道父母 的年龄 ,7 %的学生 3 6
家庭教育 ,注意培养青少年 的意 志力 、同情心 、责任
心和尊老爱 幼的美 德 ,使他们 自然而然 地感 到 ,对于
家庭不仅有 索取 ,更要有奉献 。同时 ,学校 多开设相
妹 、不是 同学朋友 ,而是 电视 、网络等娱乐媒体 ,他 们 的精神需 求被弃之荒野 ,孩子只好 以上 网、逃学等 方式 去寻求 情感寄托和精神放松 。
”》 々 广———————————_ 弼; \’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浅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

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

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

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

试想一名中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会怎样?一定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但是,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情感教育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研究,特别是教学水平落后的农村中学更为严重。

一、导致语文教学中情感缺失的原因导致这种缺失的原因有许多,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1.教育应试化严重。

许多孩子从上学第一天开始就被迫接受各种各样的应试考试。

尤其是农村,这种现象就更为严重。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学校,将来有个好前途,他们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因此他们对高分和高升学率的要求更为迫切。

有些家长甚至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到升学率较高的名校就读,这无疑使农村中学生存雪上加霜。

所以农村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把高分和升学率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

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抹杀了许多学科的学科特色,语文教学也因此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

文质兼美的课文被当作理科的例题一样被解析。

为了培养学生应试的熟练程度,重复繁琐的纯技术训练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时间,他们没有机会去阅读和实践,本来丰富活泼的生命被变成了考试的机器。

浅谈高中生情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高中生情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高中生情感缺失的成因及对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情感也越来越丰富、复杂,情感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他们貌似已长大成熟,内心却很幼稚。

生理与心理发展很不平衡,正处于“心理断奶期”,存在着对人对事冷漠,缺乏同情心等情感缺失现象。

高中生的情感缺失给学校和班级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也是构成学生“网络成瘾”,甚至走上犯罪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探究高中生情感缺失的原因,加强对情感缺失学生的教育便迫在眉睫。

一、高中生情感缺失的成因(一)家庭因素1.留守家庭。

这类学生的家长常年多在外少在家,劳苦奔波,无暇顾及子女教育,致使孩子或者长期寄宿在学校,或者随祖父祖母生活。

这样的家庭导致孩子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甚至出现交往障碍症。

2.不和谐家庭。

有的家庭夫妻经常争吵,家庭的不和谐给子女心灵带来创伤,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缺少关爱和亲情,失去了正常发展的良好时机。

3.缺损家庭。

离婚、配偶死亡、配偶工作居住两地、甚至未婚先孕等是造成缺损家庭的主要原因,虽然其成因不同,但其对孩子成长的不良影响却有其共同性,即孩子缺少正常的亲情关怀。

(二)学校因素1.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当学生出现“我心无主”的状况时,就很难与学校融于一体,情感上缺少认同感和归属感。

2.有的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

凡此种种,都导致这部分学生与教师离心离德,师生间缺少和谐真诚的交往,学生缺少信任感和被信任感。

(三)社会环境因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思潮泛滥,道德缺失,使未成年人意志逐步丧失;加之“黄、赌、毒、迷信”等社会不良诱惑的影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导致他们责任感的缺失,最终会上升到情感缺失。

二、高中生情感缺失产生的后果(一)产生自卑嫉妒的心理情感缺失的高中生,在人格上容易形成自卑心态,对学习缺乏信心,行动畏缩,遇事怯懦,无所适从。

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

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

浅谈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问题及教育策略--基于使用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摘要:随着修订版教材的推出,在执行内容的过程中,在权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方面三者关系时不到位,使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时情感缺失,缺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生疏、环节安排与处理不合理、课堂教学心态不正等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和参与一线学习收获来谈谈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与教学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感缺失;教育策略“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是教学中一对重要的关系,教育的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运用到科学课中的概念建构,是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主观意愿为动力,也就意味着情感是基础的基础。

"1在提倡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尊重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教育学生学会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而此刻所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科学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的表现从修订教材出来后听的一些课例和对常态课的观察,强调有效探究下的概念建构或者概念引领下的探究活动,在关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忽视了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情感:1.对知识学习的缺乏耐心——如教师对内容没“见好就收”,或“节外生枝”过了,或没有梯度,概念一步到位;2.对探究后的思考甚少-—在意义上往往体现为“实验〉结果”,在关注实验的时候,教师忽视了科学态度的形成;3.教师心如止水,学生的情感与谁共鸣——不时体现为“意义”取代“事实";1梁秋莲《小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人教期刊 2005年第4期……二、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缺失的原因分析(一)情感缺失于-—教师对教材生疏做每件事总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对小学科学修订版教材,初次感觉是内容整合变动较大,备课时对活动难安排及执教预设太生疏,列举一些一线课堂呈现的问题来说明:修订教材与过去的教材有较大区别,有些课增量(如《测量水的温度》),难处理;有的课调整后的教学价值比过去的要好(如《昼夜交替现象》)等等,因为生疏,所以在目标整合、材料结构、科学知识上都有待于教师去“下水研究"。

对初中生作文中情感缺失弥补方法的探讨

对初中生作文中情感缺失弥补方法的探讨

对初中生作文中情感缺失弥补方法的探讨初中生作文中情感缺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在写作过程中,许多初中生往往只关注于文中事件的表面描述,而忽略了情感上的表达,导致文意显得平淡乏味。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弥补这一缺失,以使文学创作更加富有情感,更加真实生动。

一、明确感情的表达目标在写作中,初中生需要认识到情感的重要性并明确表达目标。

写作的时候,初中生应该清楚的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感情,所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例如,文章是写关于童年时光的,那么作者可以选择写出自己那时的快乐、幸福以及惋惜等情感,以此来让读者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引用例证以加强情感的表达在文中描绘事件、感受情感时,将情感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是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如果文章是写一次旅行经历,作者可以描述自己看到古城、感受到清风拂面,带给自己的是无尽的喜悦,强调这些细节,使文笔豪放有力,增加文章的感性表达。

三、提高写作技巧以保证篇章流畅初中生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尤其是句子的连贯性和文章的结构,以让读者更加易于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文章中各个段落应该通过适当的过渡方式互相联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需要注意,以便文意更加清晰。

例如,在文章中加入适当的过渡语句,可以使得文章更加流畅。

同时,相同的句式也可以使文章显得生动有力。

四、从个人角度出发展开思考初中生需要从个人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尽可能跳出一般性、陈述性的写法。

从个人文学表达出发,既能提升文章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传达文学的基本情感。

这方面提高需要在无数个写作学习和实践中获得,而《语文》课程中的多元文本阅读,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以及自己文学的写作设定都可以激发初中生的思考,获得提高,最后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五、精心耗费时间修订文章初中生们被动执行赶作业的传统,容易忽略从文章完成到修订再到完成这一过程。

然而,准确清晰的规划和排版能够有效修饰文学文章,表现出感性字里行间的真实韵味。

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对策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觉提高道德修养的源动力;当代大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经历、就业压力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道德情感方面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缺失,导致道德行为的弱化。

提出加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应该大力加强大学生对于父母的亲情教育、友情和爱情教育、尊敬师长教育、热爱专业与职业教育、热爱祖国和家乡教育、热爱自己的生命教育,以提高各方面的情感素质。

关键词情感教育;大学生;缺失;对策情感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1]。

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情感方面有明显的缺陷,比如:有的学生因为失恋而不顾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和对生命的热爱选择自杀;因老师在考试上不通融而厌学逃学;因学校管理严格故意破坏桌椅;考试作弊因同学不配合与朋友绝交;还有的学生因为攀比、自卑等因素影响,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和父母的辛苦劳动,沉溺于网吧、台球社、饭店等娱乐消费场所,肆意追求手机、染发美容等享受,而有的学生公然在宿舍里同居,甚至有的学生出于经济需要走向沉沦和犯罪等。

上述这些学生道德行为现象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责任感和义务观念方面的缺乏,他们所表现出的无所谓的态度透示了其在道德情感方面的缺乏以及我们在道德情感教育方面的缺失。

1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缺失的原因1.1因过多的应试教育而缺乏各阶段系统的道德情感教育这里既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制度本身的原因。

我国的教育制度目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模式。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和历史几乎成为一个青年人20岁以前生活的全部,考大学既是一个人有出息的标志,更是一个青年成长过程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几乎没有人怀疑自己在19岁以前除了要学习上述课程外,还需要学点别的,更没有人怀疑读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这样一个唯一的目的。

情感教育教学反思

情感教育教学反思

情感教育教学反思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关键。

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情感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首先,情感教育的内容过于片面。

情感教育通常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如爱、善、美等,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痛苦等负面情绪,不仅需要学会应对这些情感,更需要学会理解和接纳这些情感。

因此,我认为情感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加全面,不仅要注重积极情感的培养,也需要关注负面情感的处理和应对。

其次,情感教育过于注重表面的行为规范。

在传统的情感教育中,常常强调应该做到爱国、友善、谦逊等,但往往忽略了与这些情感相关的内在品质与态度的培养。

良好的情感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产生内在的改变,而不仅仅是教导他们遵守某些规则和准则。

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内化了这些情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地付诸实践。

另外,情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是时间的限制。

在学校的紧张教学计划中,情感教育的时间通常被压缩得十分有限。

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充分展开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和讨论。

此外,专业的情感教育师资也相对匮乏,这给情感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这样既能为情感教育提供更多的时间和资源,也能提高情感教育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其次,鼓励教师参加情感教育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情感教育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最后,通过与家长和社会的积极合作,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校内外都能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力量。

总之,情感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片面、重表面规范等。

为了改进情感教育,我们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提高教师的情感教育能力,同时与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反映了农村初中生在作文时情感缺失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背后,涉及到多种原因,如教育方式、文化传统、身份认同等方面。

因此,针对这一缺失,我们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努力,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情感化的写作体验和教育体验。

一、教育方式的影响教育方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吸收知识,作文时的情感表达往往被忽视。

同时,作文评分标准注重条理、准确性等方面,但对于情感表达,评分标准可能并不够全面。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作文的意义,更难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策:重视情感体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从教育方式上下手。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表达真实的感情。

同时,评分标准也应该更加全面考虑情感表达的因素。

二、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同样是影响学生写作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当前的农村文化中,往往强调实用性、精简的表达方式。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人们往往避免过多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这也使得学生在写作时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策:多样化的文化体验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在学生的文化体验上多加培养,不仅应该注重实用性的培养,还应该注重情感化的培养。

学生应该被引导去阅读、欣赏一些有情感色彩的作品,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身份认同的影响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农村初中生在部分情况下往往难以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这种差别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在作文时的情感表达。

对策: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了改变身份认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平等化。

政府应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让农村初中生也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感受得到了尊重。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在作文时情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教育方式、文化传统、身份认同等因素之外,还可能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有关。

初中教师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问题的现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情感教育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目前初中教师普遍存在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限制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

1.缺乏关注与关爱:部分初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与关爱。

他们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2.缺乏沟通与倾听: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倾听。

学生的诉求和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回应,导致学生情感闭塞。

3.缺乏情感引导:一些初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当学生遭遇情绪困扰时,他们常常无法有效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感。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初中教师缺乏情感教育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1. 教育培训学校应开展相关的情感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通过学习情感教育理论和相关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2. 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关于情感教育的内容,如开设情感课程或将情感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中。

这样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情感教育资源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情感智能。

3.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着力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包容友善、重视情感教育的校园文化。

这包括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4. 倡导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讲座、家长培训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提供一些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指导建议,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得到全面的情感教育。

5. 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试着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并关心学生的想法、需求和情况。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及弥补办法

当代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及弥补办法

当代学生的情感教育缺失及弥补办法思想政治教育0801班张玉圆0120819630122内容摘要: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

其中 ,情感因素是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基础。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而产生的心得体验。

情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中介作用,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

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觉悟水平。

关键词:情感教育缺失与危害弥补办法一、情感教育内涵及特征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环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情感教育的特征:(1)兴趣性 :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

要指出的是,情感教育的兴趣性特征并不是指教育要迎合学生的多方面兴趣,而是指只有那些与学习任务、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相联系的兴趣才是应被尊重、培养和发展的。

(2)成功性:情感教育的成功性特征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都有自尊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

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

谨防情感教育缺失

谨防情感教育缺失

谨防情感教育缺失因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对教育对象的伤害,不可低估。

伤害一,情感教育的缺失,引起学生的厌学,致使学习低效、无效。

伤害二,情感教育的缺失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

固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但健康的情感与健康心理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情感教育的得失,必然会转移到学生的心理之上,引发学生心理问题偏多。

情感教育的缺失是多因素造成的,但教师是关键。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教学任务繁重,客观条件与教学要求落差大。

一线教师既要面对一些越来越难管的学生,又要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强大的压力,既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面对现实不得不抓应试教育——教师常常处于两难的夹击之中,工作的压力,两难的处境,使一些一线教师工作生活得太累。

于是,一些心理疾病也随之产生。

有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率高达50%以上。

北京教育科学院的一次调查显示,北京市有50%的中学教师希望改行,愿终生为教者仅占17%。

时下,一些教师在工作中爱发火,对学生缺乏爱心和耐心,教师缺乏好心情,学校就不仅缺乏温馨,感人的关爱教育,也会缺乏责任心,缺乏饱含浓厚感情的惩罚教育。

这就是当前情感教育缺失的一个症结所在。

因此,要对症下药,首先要让教师从上述的两难处境中解脱出来,真正让其感受到从教不仅是一种职业,同时也是一种愉快的生活。

其次,要真正让其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戴。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尊师重教的号召已响彻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

教师也是平凡的、普通的,生活中也有酸甜苦辣,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更需要领导的理解与体贴。

拥有了这些,教师才会拥有好的心情。

惟有教师拥有好的心情,学生在校才会有好心情。

师生都有了好心情,情感才会丰满,教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缺失的情感教育
重庆市奉节县新城小学张卓媛交重庆市当生存压力、工作压力、竞争压力袭来的时候,人们把过多的赌注压向教育,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灌输的思想是:现在不好好读书,考不上重点学校,上不了好的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的工作。

所以孩子的首要任务是好好读书,考出好分数,能考出好成绩的就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其它的似乎都不重要,以至于孩子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被分数所包围,被功利所吞噬。

孩子的心也渐渐地变得冷漠,感情越来越“沙漠化”,“两眼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分数的怪圈里步入迷宫。

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把智育当作教育的重中之重,试问,有多少老师和家长真正关心过孩子的情感世界?
一、教育的急功近利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
勿容置疑,教育的根本在培养人,让人成为最好的他自己应该是教育的至高追求。

而现在的教育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用一个标准和模式“克隆”人。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时。

上级向学校要政绩,教师向学生要成绩,学校教育偏面地以学科教育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从上到下,从学校到家庭两眼紧盯着升学率、录取率,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伴随着知识的积累,孩子的身心却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

当前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似乎也轰轰烈烈,基础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无限生机,新理念、新方法接踵而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可在这个表面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师对其内心的情感关注度又有多少?有多少教师真正走进
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别强烈?普遍厌学?缺乏热情?
1、重知识的单一传授轻情感的交流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从培养人的意义上来看,知识的获取都不及美好情感的养成重要。

情感,对教育而言,不仅是目的,还是过程,更是载体。

伴随着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体验,知识的达成悄然而至,无需刻意更不用训斥,而现在的课堂恰恰成了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星期一的早上,第一节语文课,我照例走进课堂,环顾教室,一张空荡荡的课桌让我一阵心酸——她,朱敏,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孩子,不到半年的时间,父母亲因病先后离她而去。

一刹那,我抑制不住心头的痛想着前些天她还在教室里听课的样子,做作业的身影,忍不住把她的事告诉了学生,想不到孩子们也一个个悄悄地擦眼泪,回想着与她相处时的点点滴滴,这样的情景持续了近一刻钟,面对这样的课堂怎么办?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没想到孩子稚嫩的心是如此地善解人意,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调整状态,然后老师按计划进行教学,这堂融入了师生真情交流的语文课非但没有因为时间的缩短而受影响,反而让我感觉到孩子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下课铃响了,我不忍心拖堂可学生们不愿意下课……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感情需要以心换心的交流与体验,需要尊重与理解,
它承载着知识,产生巨大的内驱力,激励着学习、思考。

可教师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情感的因素,面对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偏面地争取时间去完成事先拟定的教学任务,往往事倍功半。

为什么同样的课不同的教师上起来的感觉不一样的,师生的情感因素不能不说在一堂课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充满真情的课堂学生定能全身心地投入;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定能教会学生去思考;一个有爱心的教师定能让学生如何去爱……
2、过度关注分数导致学生情感的失落
分数承载着多少人的期望?每年与考试相关的信息总能成为热点新闻,重“学科”,轻“人文”的现状使教育严重失衡。

教育在强大的社会现实面前往往显得无能为力。

教育遭遇了现实与理想的尴尬与冲突,而当前教育评价的单一又直接影响着“育人”的过程,分数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成败、教师能力高低和学生水平优劣的首要标准,使得教育失去“人性”的教育。

在无奈的现实面前,分数已经成为一种对生命的压迫,教育成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成为为将来谋生、升官发财作准备的工具。

似乎一旦学习不成器,将来什么都完了。

问问现在的学生,读书为什么?恐怕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为了考出好的分数,上好的大学,其它的似乎别无所求。

有这样一位小学生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出高分怕被父母指责,不敢把试卷拿回去,花了5块钱让别人代签想逃过“一劫”,结果被老师识破,学生落了个“人财两空”。

试想在这样的唯学科至上的泥潭里学生陷得有多深,害得有多苦?而教育对学生“人性”的关怀又给予了多少?不得不说,少了人性人情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残缺的教育最终会导致人的情感的失落,人性的扭缺,最终走向极端。

毕竟,教育关注的不仅是文化现象,而且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
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在人的生命中,情感的、内在的东西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成不了有用的“才”,但照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可这些在人的生命发展中最有价值的隐性内涵在现实的教育中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二、家庭育人环境的反差抑制孩子情感的发展
毋庸讳言,当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日益加剧的就业竞争,使家长以过早的忧患意识为由,一方面赋予孩子太多的责任与压力,另一方面又让孩子的童年生活衣食无忧,别人家孩子有的物质条件自家也要尽量满足孩子。

父母的爱给孩子营造了温馨的物质环境,父母的责任又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暮气沉沉,忧虑重重,神情恍惚。

1、保姆式的顺从与呵护使孩子失去情感的体验
现在的孩子如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很多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优势。

在家里他们被百般呵护,要什么尽量满足什么,一有情绪波动就耍小姐、少爷脾气,出口伤人也觉得理所当然,而这些都被父母伟大的爱宽容了。

还有些孩子动不动就闹别扭,甚至离家出走,全然不顾父母的感受,出走的原因,有时仅仅因为父母“不小心”说的一句话,面对批评、挫折或失败的时候,今天的孩子心理真的很脆弱。

究其原因,根源还在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的爱纵容了一切,为孩子设计了“风平浪静”的港湾,父母除了让孩子学习外,几乎包办了孩子所有的一切,孩子没有感恩、感动的理由,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条件让孩子体会不到“粒粒皆辛苦”的朴素情感,全方位的操办剥夺了孩子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快乐与沮丧,殊不知,在父母的过度干预下创造的舒适物质环境,恰恰剥夺了孩子体验的
机会,孩子缺少应有的生存、生活能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变得无法承受,现在的父母代替孩子做得太多太多,可对孩子来说,受的损失也太大太大。

因为一个人的情感体验是伴随他一生的宝贵财富,这种成长过程中情感的积累是别人包办不了、替代不了的。

有一天中午与几位学生聊天,我问:“当长辈们为你们做饭、洗衣服或者父母亲处处细心呵护你们的时候,你们有些什么感受?”几个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相互看了看显得有些木讷: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在家也一直就是这样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的,面对这样一种带着麻木的表情,谁能不心痛?
陶行知先生有这样一首白话诗说得非常通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宗,都不是好汉。

”可现在的孩子又有多少事是自己能够做的?
2、家长式的要求与责任让孩子失去童真。

应该说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可现在的孩子处在物质生活丰足的年代而他们的内心快乐不起来。

他们所有的时间被各种功课所占据。

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家长把智育作为压倒一切的教育活动,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忽略。

孩子放学回来,家长只是问:“今天作业完成没有?在学校表现好不好?今天考试成绩怎样?”这种交流,是父母把一种责任加压给了孩子,双休日送这个培训班,那个兴趣班,寒暑假对孩子来说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学习、考级、竞赛。

面对孩子考出英语几级、作文大奖、钢琴几级、数奥名次,家长总抱以欣慰的赞赏。

自然的美景、神奇的造化,很多孩子不懂得欣赏,提不起兴趣,古诗词
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体味、领悟其中美妙的情景与喻意。

儿童的天性被泯灭,孩子不懂得游戏、玩耍。

他们的眼睛、心灵已经无暇顾及本应该属于他的欢乐世界,他们稚嫩的心里装满来自父母的希望,柔弱的双肩承载着学习的重任。

有位教育家早就警告我们:“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而孩子是成“人”的基础,孩子的情感教育更是塑造完整自我、完善成“人”个性的根本。

愿为师者和父母们都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谆谆告诫:“为师的不要只满足于桃李满天下,而要做到爱满天下。

”这种爱是博大的,不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