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2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精美教案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精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了解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3.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材料的来源,将材料进行分类。
4.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5.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6.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7.能基于身边材料的生活经验,对常见材料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难点:能利用实验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三、教学用具学生准备:棉花、腈纶棉制品、烧杯、量筒、镊子、打火机、水、木屑、砂纸、纸。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等。
四、相关资源【知识探究】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塑料尺和燕尾夹。
【讲述】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小东西,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提问】这个尺子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预设】塑料。
【提问】回答的很好,那这个燕尾夹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预设】金属。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现在老师要加大难度了。
【展示】展示建筑。
【提问】建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预设】沙子、水泥、钢筋、玻璃、混凝土等。
【过渡】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离不开材料。
那么。
生活中的这些材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如何分类的呢?【新知讲解】知识点一: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展示】展示高楼大厦。
【提问】建筑房子的时候要用到水泥、沙子、瓷砖、钢筋等材料。
沙子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那么水泥呢?【预设】人工生产。
【展示】展示木材、棉花、羊毛、人造革、玻璃、纸等物品。
【提问】请同学们发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这些材料都来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活动】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提问】如果老师让你们将这些材料分一分类,你们会按照什么标准将它们分类呢?【学生活动】学生分类后汇报。
【总结】这些材料按照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棉花、沙子、羊毛、木材等取自大自然,经过简单加工就可以利用,属于天然材料;而不直接来自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者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制造出来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设计
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中的第1课。
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常见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通过小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积累利用多种感官和摸一摸方法猜测去认识材料,让学生把猜测到的物品是什么材料作为导入,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奥秘。
第二个内容:是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了解,通过平时积累较好抓住材料特点,让学生在思考研讨中,拓展学生的认知。
第三部分内容:是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对自己所带材料探究研讨,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并且揭示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在对棉花和腈纶进行实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了解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
巩固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扩展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其感知觉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非常薄弱的。
但是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观察、操作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通过小组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3.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小学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导语:在小学科学《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这个教学单元中,我们将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和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材料的来源和用途,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启发学生对材料选择和使用的思考。
一、学习目标1. 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2. 举例说明不同材料的来源和应用。
3. 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4. 理解材料选择和使用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实例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2. 鼓励学生观察和比较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 启发学生对材料选择和使用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教学板书。
2. 活动所需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实物样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幻灯片或教学板书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解释它们的定义和区别,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2. 探究活动(25分钟)划分学生为小组,为每个小组分配一种材料(如木材、纸张、金属、塑料等)。
要求学生观察材料的外观、触感和重量,并尝试找出相同材料的其他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在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讨论。
引导学生总结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
3. 示例和应用(25分钟)通过展示具体的实例和应用,加深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理解。
这些实例可以包括:a. 天然材料:木材作为建筑和家具的主要材料,棉花作为纺织品的原材料,石油作为燃料和塑料的来源等。
b. 人造材料:钢铁作为建筑和交通工具的主要材料,塑料作为包装材料和日用品的材料,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等。
通过这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2
4.1.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
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书籍、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天然材料是指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材料,而人造材料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材料。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常见的材料有所了解。
但在分类和对材料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方法,认识和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能够分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闻味等方法,培养对材料的感知和分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难点:让学生能够分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触摸体验法:让学生触摸不同材料的物品,感受它们的质感,从而加深对材料的认识。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材料的分类和鉴别。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应用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品,如木头、棉花、塑料、玻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属于什么材料?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2.学习天然材料(1)展示天然材料实物,如木头、棉花、羊毛等,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它们的质感。
(2)引导学生分析天然材料的特点,如木头是植物的果实,棉花是植物的纤维,羊毛是动物的绒毛等。
苏教版科学三下4.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设计
12.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
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
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
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
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三阶段:对比总结。
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
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以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等。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书籍、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1.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
小学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
小学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引言:科学是一门全面的学科,涉及各个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教案《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展开讨论。
通过对教案内容的解析和分析,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定义和特点;2.能够举例说明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3.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应用领域;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它们有什么特点,并能辨别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物品的来源。
例如,一个木头玩具进入教室,我们可以问学生它是由什么做成的?这些材料从哪里来?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和特点。
可以使用图示、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概念。
重点强调天然材料是由自然界的材料制成,例如,木头、石头、土壤等;人造材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技术制造的,例如,塑料、玻璃纤维、人工合成纤维等。
3.示例展示(3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让学生观察、比较并分类。
例如,展示木头、石头、塑料袋、纸张、金属等,让学生将它们分类,并去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同时,可以让学生触摸、闻到和听到这些材料,加深他们对材料特性的认识。
4.小组活动(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种天然材料和一种人造材料,进行观察和比较。
他们应该记录下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并通过图片、文字、海报或其他形式向全班展示。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组织他们的内容,提醒他们描述清晰和有条理。
5.总结和评价(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确认他们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理解。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说课稿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内容。
教材首先向学生介绍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两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材料的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一些常见的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木头、纸张、塑料等。
但是他们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这两种材料的区别和特点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提高对材料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应用。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衣服、桌子等,引导学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2.讲解示范:详细讲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和用途,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种材料。
3.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点。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
本单元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的。
本课引领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起概括作用。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观察图片思考造房子所需的材料,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所谓“天然材料”指的是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都属于人造材料,如纸、玻璃、塑料等。
第二部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身边具体物品的比较,如校园里的树、课桌、书包、文具、衣服等,发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根本区别在于产生方式和自身性能的不同。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等方式比较棉花和晴纶棉,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初步感知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性。
第三部分是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将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形成人造物,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进一步了解材料和物品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了解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旨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二、学习目标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
3.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难点: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2.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多、少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五、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1.出示房子图片,思考建房所需材料。
提问:你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2.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教师出示图片:木材、钢筋、砂石、水泥等。
3.揭示概念:(1)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和使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材料选择的意识,认识到不同材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教学难点:如何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以及如何对材料进行分类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材料的来源和特点,进而引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巩固练习:通过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类和使用,并让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归纳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材料。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并思考这些材料的来源和使用范围。
2.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材料。
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软件:PPT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2.教学器材:实物展示台、实验器材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
4.课外读物或网站推荐等。
七、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掌握了如何对材料进行分类和使用。
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不同材料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了环保意识。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2.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材通过图片和生动的实例,使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本质区别认识还不够清晰,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希望能够让学生对这些材料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认识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对材料有直观的认识。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如天然材料(木头、石头等)和人造材料(塑料、钢铁等)。
2.准备PPT,展示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准备问题纸条,让学生写下对材料的认识和疑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材料属于哪一类,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
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如木头用于制作家具,塑料用于制作包装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材料的区别,让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材料(如木头、石头、塑料、钢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尝试,分析这些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2课《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天然材料如木头、石头、棉花等和人造材料如塑料、玻璃、钢铁等有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分辨和运用这些材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分辨不同的材料。
但学生对人造材料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区别,能够分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区别及应用。
2.难点:人造材料的概念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材料样品、活动器材等。
2.学具:每人一份材料样品、活动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并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材料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提供各种材料样品和活动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分辨和归类材料。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掌握情况,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合理使用这些材料?”并分享一些环保和节约资源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1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中的第1课。
本课是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的引领概括。
学生通过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认识常见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来源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
本课教科书安排了以下内容:第一个内容:就是让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利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去认识材料,展示自己的观察与平常的积累,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事实作为依据,为他们打开一片视野,从而引起对材料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材料世界的科学奥秘。
第二个内容:是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平时积累较好抓住材料特点,让学生在研讨中,拓展学生的认知。
第三部分内容:是知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对材料的研讨,知道材料可以粗略划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两大类,并且揭示两种材料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中了解材料的构成、发展和变化。
在对棉花和腈纶进行比较中,发现它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旨在了解材料之间的性质差异和来源渠道不同。
教科书上还安排了一个思考身边的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
意在巩固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行展开对材料的探究活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二年级上册科学“它们是用什么做的”的单元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材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把握课堂节奏,逻辑清晰,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2 苏教版
4.1.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
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
【教学难点】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书籍、桌子、窗帘等。
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
1.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
师:请问这座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2.生:独立观察并进行思考两分钟,回答问题。
3.师:你能用表格将这些材料的名称记录下来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4.学生记录。
并尝试进行分类。
5.学生活动:汇报记录结果。
其他小组聆听汇报,并对他人的结果进行点评或者补充。
教师汇总意见,并进行评价。
6.小结: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7.学生活动:根据上面的学习,请调查一下你同桌的书包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请记录在表格里。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料进行分类。
]三、研讨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
比较方法
棉花
晴纶棉
摸一摸
9-浸
烧一烧
保暖性
相似之处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活动过程及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的填
写。
比较方法
棉花
晴纶棉
白色
白色
摸一摸
有弹性
有弹性
9-浸
吸水性强
吸水性弱
烧一烧
燃烧时有烧纸张的 气味,燃烧后有粉末 状灰烬
天然材料:木头、石料、棉花、羊毛、沙子、蚕丝。
人造材料:纸张、玻璃、塑料、钢筋、水泥、布料。
四、体会人造材料的加工处理
教师引导:同学们,人造材料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得来的,下面我们就 来看一看,人造材料是如何通过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
出示课本35页纸张、玻璃、塑料这三种人造材料的制造过程。
图1:木质纤维通过浆化形成纸张。
学生讨论,预设:
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用水浸一浸、用火烧一烧、看 一看他们的保暖性、再看一看它们的弹性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同学们,下面大家就可以用我们刚才讨论的方法,
来比较一下全棉花与晴纶棉,找一找他们的相似处与不同点。记住:同小组
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还要注意做好活动记录。
具、塑料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这些材料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
的?哪些是人造的?
属于天然材料的有:沙子、木料、石料、大理石。
属于人造材料的有:水泥、钢筋、铝合金、玻璃、瓷砖、电线、灯具、塑料 等等。
三、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概念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材料, 这些材料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材料,一类是人造材料,那么什么是 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呢?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4.12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下4.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课题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3.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科学探究: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
科学态度:1.能就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观察与分析。
2.能基于身边材料的生活经验,对常见材料有感性认识。
重点知道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难点能利用实验比较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区别。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小朋友,你知道吗?爸爸给妈妈做的小桌子,妈妈给我做的布裙子,我给洋娃娃折的纸扇子,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小结:材料是我们生活的物质基础之一。
从文具、衣帽、轮船到宇宙飞船,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了生活中成千上万的物品。
2、你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3、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提示】回答:桌子——木材,布裙子——棉布,纸扇子——纸回答:石子、水泥、木材、钢筋、玻璃、大理石等完成“活动手册”任务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
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料进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分析一下,下面这组材料来自哪里?小结: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属于天然材料。
分析交流:都来自大自然。
了解常见材料的分类2、在常见的材料中,与天然材料相对的是人造材料。
什么是人造材料?【提示】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3、结合图片,说说纸、玻璃、塑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提示】①人们把树木等木质天然材料加工成木质纤维,再经过浆化等一系列处理制造出纸。
②玻璃是沙粒与其它矿物质反应制造出来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案
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了解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能根据材料的来源,将材料进行分类;能搜集有关新材料的资料;能倾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3.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己的力量。
4.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长的需求。
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材料的来源,将材料进行分类;分工合作,分享彼此的想法。
三、教具多媒体课件石子、玻璃等材料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房子是怎么造成的吗?师:谁来说说房子是由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呢?生:沙子、石子。
生:砖块、水泥。
生:钢筋。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呢!楼房是由沙子、水泥、砖块、石子、钢筋等材料建造而成的。
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多种多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
(板书:材料。
)你们想研究一下吗?(二)探究活动1.认识常见材料。
师:我们冬天穿的棉袄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生:棉花、布料。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生:窗户是由玻璃制成的。
生:我们用的书桌是用木头做成的。
师:短短几分钟同学们就找出了这么多的材料,可见我们的材料世界真是丰富多彩。
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种材料,想认识一下吗?你们能辨认出是什么材料吗?2.给常见材料分类。
师:你们能给这些材料分类吗?生:棉花、木材、羊毛、沙子为一类,人造革、玻璃、水泥为一类。
师: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吗?生:棉花、木材、羊毛、沙子是自然形成的,而人造革、玻璃、水泥是人类加工过的。
师:你们同意吗?分类的方法有许多,人们一般把材料分成两类: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是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有的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由人们加工处理天然材料制造出来的,如纸、铁、玻璃和塑料等,它们是人造材料。
(板书课题: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了解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思考身边的物品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旨在复习、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他们是用什么做的》一单元的学习,已经能够认识并辨别出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知道身边常见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初步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这些都是三年级学生学习本单元《身边的材料》的基础。
了解木质纤维浆化制成的纸,沙与其他矿物质反应制成的玻璃,石油加工制成的塑料,从而了解人造材料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进一步了解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三、比较棉花与腈纶棉的相似处与不同点
1.师:老师今天带来一种天然材料棉花和一种人造材料腈纶棉,课前老师装袋的时候忘了写名称,只贴了A和B,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老师辨别出A袋和B袋里分别装的是什么?
8.师:纸、玻璃、塑料还有造房子用的钢筋、水泥和陶瓷等材料,都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人们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属于“人造材料”。而木材、竹子、棉花、羊毛等材料,直接来自于大自然,它们属于天然材料。(点击PPT3的“认造材料”,跳转到后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纸、玻璃和塑料的来源,进一步进一步激活学生对于材料的原有认知,
二、认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1.师:那人造材料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比如纸、玻璃和塑料,哪位同学挑选一个你知道的说一说?(根据学生的答案点击PPT中的相应图片,出现超链接后的详细图解,再进行师生交流,再点击图片则回到前面。)。
2.师:ˣˣˣ说的是纸,其他同学对于纸的来源有没有补充的?
3.师:是的,(PPT)人们把树木等木质天然材料加工成木质纤维,再经过浆化等一系列处理制造出纸。
是人们制造出来的,是人造材料。(指着黑板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从孩子的已有认知入手,选择源自儿童生活的材料,激活原有经验,让学生快速进入主题。再适当提高到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使他们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并引导他们把材料分成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两大类,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自然的导入课题。]
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教材分析】
材料的发现发明及利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材料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之一。本单元教材是在二年级教材《生活中的材料》基础上,丰富对材料的感性认识。本课围绕身边的材料,分四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材料。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让学生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材料,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广泛性,同时也认识到身边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6.师:谁来说说你们的交流结果。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将这些材料的图片展示在黑板上。
7.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造的?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理由。
8.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挑一挑,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上台展示。
9.师:大家都同意吗?
学生发表自己的分类依据。
10.师:是的,沙子、石子和木材直接来自于大自然,是天然材料。而玻璃、钢筋、水泥等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知道材料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科学探究:
1.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2.能根据计划探究材料的特征。
科学态度:
1.能积极想办法比较棉花与腈纶棉探的异同之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保护天然资源的重要。
4.师:谁再挑一个说一说?
5.师:你知道的真多,是的玻璃与沙子这种天然材料有关,玻璃是沙粒与其它矿物质反应制造出来的。(PPT)
5.师:还有塑料,有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6.师:塑料的加工来源是石油这种天然材料。人们炼化石油,产生许多不同的产品,塑料就是由其中的某些产品进行在加工得到的。
7.师:根据我们刚刚了解的纸、玻璃和塑料的加工来源,同学们知不知道人造材料主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第二部分,知道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木质纤维、沙砾、石油,以及羊毛、木材,这些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是天然材料。而木质纤维浆化制成的纸,沙与其他矿物质反应制成的玻璃,石油加工制成的塑料,都是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所以,纸、玻璃、塑料都是人造材料。
第三部分,比较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棉花(天然材料)和腈纶棉(人造材料),用看、摸、浸、烧等方法进行辨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
1.师:今天来上课的时候,老师
带了几个小东西,你能不能说说他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2.师:回答得这么自信,那老师考考你们?
3.师:(出示塑料尺)这种直尺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塑料。
4.师:(出示燕尾夹)这个夹子是什么材料做的?
5.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那老师要加大难度了。在我们生活中,建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PPT出示图片)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轻声说一说。
此外用燃烧法辨别棉花和腈纶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实验前有必要进行充分的操作引导和安全提醒,以便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明确观察对象,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从而让学生有信心完成探究活动。此外,棉花和腈纶棉的有些特征在课堂上不易进行对比实验,教师可补充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棉花和腈纶棉。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
认识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能根据计划探究材料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塑料尺,本子,燕尾夹。
学生材料:棉花、腈纶棉、放大镜、小烧杯,水,培养皿,火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