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学案北师大版选修1

合集下载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_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件人民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明治维新8_1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课件人民版选修1

4.结果 德川庆喜投降,倒幕派摧毁了幕府政权,明治政府迁都江户, 将江户改名为○33 ________。 【解读】 武装倒幕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德川幕府腐朽的统 治;倒幕军士气高昂,装备先进,战斗力强;更多的大名同幕府决 裂,倒幕力量进一步壮大;有利的国际形势,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学习思考】 读德川庆喜的上书,思考其把政权奉还给朝廷的真正目的。 【答案提示】 实际上,这是以退为进、先发制人的缓兵之计。 真正的目的: (1)消除倒幕派进行武装倒幕的借口,保存自己的实力。 (2)名义上把政权奉还给天皇,实际上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 通过“列藩会议”继续掌握实权。

二、人民的抗争 1.农民和武士的反抗 (1)原因:农民生活在社会⑥________,受到残酷剥削,生 活在死亡线上。 (2)典型代表:⑦__________起义。 a.概况:大盐平八郎动员农民在大阪仓促起事,因寡不敌 众而失败。
b.影响: ⑧________主动联合农民和城市贫民进行暴动,这在日本历 史上是第一次。 暴露了⑨________的腐朽和无能,幕府的权威受到前所未有 的挑战。 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幕府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 2.大名的挑战 (1)代表:萨摩、⑩________等地的大名。 (2)措施:积极镇压⑪________;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
(1)变化: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使日本民族危 机不断加深,冲击了日本社会,动摇了幕府统治。 ②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 的解体。 ③先进思想传入日本,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 ④进一步暴露了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 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1.19 世纪,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表现在哪几方面? (1)经济上:19 世纪初,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日本的社会经 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关系的巨大变 化:在大阪、江户和京都出现了三井等大商人,他们连同一些经 济实力增长且富裕的农民、工场主和商人,开始不满幕府的统治, 并且他们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从事工商业或手工 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为反幕府统治 的力量。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节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章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节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

理解佩里扣关事件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治维新改革的必要性。

一、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幕藩体制(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2)统治结构: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幕府下设藩,藩主叫大名,要效忠将军,在藩内拥有大权;将军和大名都豢养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

2.等级制度(1)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士”包括将军、大名、公卿和武士;“农”即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即手工业者;“商”即商人,统称为“町人”,社会地位很低;此外还有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

(2)日本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各个等级都是世袭的。

二、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的转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18世纪,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加工。

(2)产生:家庭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商人购买纺织机、建房屋、招雇“织机下女”,进行商品生产,发给工人工资,日本出现了大量的手工工场;一些大城市的商人还取得对某些商品的专营特权,发展成为兼营矿场并放高利贷的豪商。

最著名的有三井、鸿池、小野、岛田、住友等,其财富远远超过了幕府将军。

(3)影响:冲击了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向豪商借债。

2.下级武士的转化(1)原因: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成为“浪人”。

(2)表现: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

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三、西南强藩的改革1.原因(1)在幕府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生活十分悲惨,不断反抗。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日本的明治维新(含解析)

(8)日本的明治维新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

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

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

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

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

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2、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

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

高中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

高中历史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
3)规定臣民的基本权利
天皇
天 皇 决
总 行揽 使神圣统 立治 法权权

掌握军不队统帅权
辅 佐 天 皇


会 议会 侵 内阁 枢密院

协助天皇行使立法权
直接对天皇负责
有审议国家预算案权力 成员由天皇任命
三、明治维新内容
3、措施: A、政治:核心是政体改革——废旧建新
(3)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改革政治体制
幕 府 一词始自古代汉语,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 在日本,最初指近卫大将住所,专指武士首脑征夷大 将军(简称将军)府邸,以后又称将军为首的中央政 权为幕府。从公元1192年到1867年,在日本历史上是 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过镰仓 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德川幕府的统治状况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 经济:封建领主经济 外交:闭关锁国政策
2.幕府统治出现危机
农民起义不断 工商业者的不满 中下级武士的不满
系资 的本 形主 成义 和生 发产 展关
天皇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大名 有些从事工商业
武士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三、明治维新内容
3、措施: D、军事:改革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①措施:(1)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2)创办军事企业。 (3)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4)武土道教育:尚武、忠君
影响: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 加,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明治维新内容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练习题(含答案)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考点阐讲】1、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原因分析社会背景不同: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己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领导力量不同: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

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旧势力清扫的任务,保证了国内革命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地主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政策措施不同: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国际环境不同:日本明治维持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

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级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

这时帝国主义列强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2.明治维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①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是日本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②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总结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总结

统 治 阶 级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将军
大名 武士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经济实力增强
被 统 治 阶 级
新兴地主、 商人 农民、城市平民
政治权利较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幕 府 已 成 为 众 矢 之 的
结论1 :日本的等级制 度激化了阶级矛盾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政治等级森严 2、经济重农抑商
课堂设问
请看书思考:倒幕运动最终成功的原因是什 么?
参考答案
①倒幕派控制了长州、萨摩等藩的政权,采
取割据富强的策略,努力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 ②打破了传统的身份制,得到下层民众的支 持。 ③利用年轻的新天皇倒幕,在政治上有一定 的优势。 ④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严重动摇了 幕府的统治,使幕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关于幕府统治
德川将军
在日本历史上, 17—19世纪中期称为江户 时代,因最高统治者德川 将军的统治机构幕府设置 在江户(今东京)而得名。 江户时代的统治机构有两级 幕府(掌管国政)和藩国。 将军把领地分封给藩主,藩 主效忠将军,二者形成主 仆关系。
森严的等级制度
幕府采取 “ 强本弱末 ” 政策,限制各藩兵力,以维 护自己的统治。幕府统治下 的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 商四个等级,身份等级世代 相继,不能逾越。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江户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阅读材料:
现在的三井家,在江户有三座大店铺, 雇用着一千多名伙计。据说每天的生意,要 做到黄金二千两以上,才算好生意。黄金二 千两,也就是白米五千袋。五千个农民一整 年的辛苦耕种,才能缴上贡米五千袋……此 外,三井家还有许多田地,租米收入每年多 达黄金二万两……江户以外,三井家在大 阪……等地方都有分店;此外还有分布在各 藩的经销店…… ——《世事见闻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8.3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

选修一第八单元第三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从有关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通过图表法归纳知识线索,运用史料分析法突破难点,进而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辩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理性、客观看待历史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让学生懂得改革是充满阻力的、过程是艰难的,但要有鉴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完成。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历史影响2、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三、教学模式依据高二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征,结合选修模块教材编写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上采取学案教学法,即课前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学案自主梳理和落实教材主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为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奠定基础,以便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与能力。

四、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1853年七月,一支由黑色近代铁甲军舰组成的舰队开到日本江户湾口,六十三门大炮力压江户湾二十门大炮,在不开国就开火的强硬威吓下,日本最终于次年同意与美国签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此后其他西方列强紧紧跟随美国,纷纷与日本签定亲善条约,日本被迫结束锁国时代。

这就是日本著名的“黑船事件”,其后日本的幕府统治不断走向灭亡,最终建立起明治政府,开始了日本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明治维新。

(设计思路:通过“黑船事件”导入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生动、形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推进:第一环节整合教材,梳理脉络,化繁为简;师生互动,明确基础◆知识整合一:明治维新的背景一、明治维新的背景1、必要性:(1)内忧: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政治上:、使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阶级对立,矛盾激化(尤其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外交上: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2)外患:1853“”后,外国入侵,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2、可能性:经济实力增强;的中下层武士的领导;国际上无暇顾及而基本中立34、目的:对内:巩固,富国强兵对外:挽救,对外扩张【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

单元学习小结一、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日本的认识1.使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日本开国后,欧美国家向日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套购黄金,使日本传统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物价暴涨,经济混乱。

人民生活困苦,农民和贫困市民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1)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出口的大量增加刺激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经营形式不断得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2)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促进了西南诸藩的发展。

在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这些,为日后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的变化1.政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资本主义国家。

幕府统治被推翻,天皇掌握了政权,大名、武士对地方的统治权被剥夺,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中下级武士掌握了领导权。

2.经济上:明治维新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工场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发展工商业,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3.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前,日本遭到美、俄、英、法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三、明治维新的特点是什么?从改革的领域、方式、措施、内容等方面掌握,具体表现如下:1.从改革领域上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较为全面。

2.从改革方式上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上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一、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一,日本是封建的幕藩制国家,一方面存在着作为中央政权机
构的幕府,因而具有集权政治体制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它的全部
领土又被分割为二百多个藩国,每个藩的领主都拥有独立的而且是
世袭的军政实权,因而潜伏着很大的离心力。由于一些藩国和幕府


三知Biblioteka 网络综合归纳三、19世纪中后期的改革都是工业文明冲击的产物,学习这些改 革应将其放在这一大背景下,分析其对本国近代化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以后,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对外殖民扩张。 对于尚处于农业文明阶段的大多数亚非拉国家来说,面临的不仅是 武力侵略,还有工业文明的冲击。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实现社会 转型成为其唯一的出路。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 生产集中程度都远不及欧美列强;而自然资源匮乏、岛国面积较小、 国内市场十分狭小的现实,又难以满足资本扩张的内在要求。在与 西方列强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实力不足的垄断资本家便与拥有极大 权力的军阀集团相互勾结,通过军事手段为国内垄断资本获取生存 与发展空间,加速垄断资本的发展。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财 阀控制的工业、运输业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外战争提供了物质 基础;军国主义者发动侵略战争,则使垄断资本家得到源源不断的 军事订货,从战争中大发横财,加速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和国民经济 军事化。



知识网络
综合归纳
2.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 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一 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转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了解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危机的表现。

理解佩里扣关事件的影响及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

认识明治维新改革的必要性。

一、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1.幕藩体制(1)德川幕府的建立:1603年德川家康将军在江户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统治。

(2)统治结构: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是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掌握着国家大权;幕府下设藩,藩主叫大名,要效忠将军,在藩内拥有大权;将军和大名都豢养武士,是世袭的职业军人。

2.等级制度(1)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

“士”包括将军、大名、公卿和武士;“农”即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工”即手工业者;“商”即商人,统称为“町人”,社会地位很低;此外还有贱民,是社会的最底层。

(2)日本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不同等级之间禁止通婚,各个等级都是世袭的。

二、资本主义萌芽及部分下级武士的转化1.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18世纪,日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民开始种植经济作物并进行加工。

(2)产生:家庭手工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商人购买纺织机、建房屋、招雇“织机下女”,进行商品生产,发给工人工资,日本出现了大量的手工工场;一些大城市的商人还取得对某些商品的专营特权,发展成为兼营矿场并放高利贷的豪商。

最著名的有三井、鸿池、小野、岛田、住友等,其财富远远超过了幕府将军。

(3)影响:冲击了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向豪商借债。

2.下级武士的转化(1)原因: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成为“浪人”。

(2)表现: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

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三、西南强藩的改革1.原因(1)在幕府的残酷剥削下,农民生活十分悲惨,不断反抗。

1837年,大阪的大盐平八郎领导的“米骚动”规模最大。

幕府的专制统治已处在“四面楚歌”之中了。

(2)西南各藩虽地处偏远,但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势力较强,下级武士参与了藩政,主张进行改革。

(3)大盐平八郎起义为西南诸藩敲响了警钟,西南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鉴于幕府的腐败无能,开始了寻求自强的改革。

2.内容:藩财政公开;广求人才;减免租税;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奖励西学,创办西式学校,培养科技人才;采用西式武器和西式练兵方法,等等。

3.作用: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使长期以来就与幕府貌合神离的西南诸藩迅速强大起来,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主力。

四、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1.背景:为防止外部势力入侵,1633年,幕府发布“锁国令”,关闭了日本的大门,只允许中国、荷兰等国在长崎同日本进行贸易。

2.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率领舰队到达日本江户,要求缔结商约,并以武力相威胁。

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条约规定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口岸,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2)1858年,美国又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修好通商条约》。

条约规定增开神奈川(今横滨)、长崎、新潟、兵库(今神户)四港及大阪、江户两城市;给予美国领事裁判权和议定关税权;给予外国人在开放地区永久居住和自由贸易权。

英、俄、法、荷也与日本签订了同样的条约。

[深度认知] “佩里扣关”是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佩里扣关”后,《日美亲善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社会危机加剧。

3.影响:西方的廉价商品潮水般地涌进日本市场,日本传统的手工业纷纷破产。

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投降卖国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走出误区] 要用辩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外国侵略对日本社会产生的破坏性、灾难性后果,同时也要看到它对日本近代社会所起的客观促进性、发展性的作用,另外,区别二者的不同作用,联系此后日本的崛起,认识到外国侵略客观上成了明治维新的“催化剂”。

1.幕府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维护了其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并严重阻碍了日本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进一步暴露出了日本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既加深了原有的社会矛盾,又激起了日本人民的爱国热情。

反对幕府统治和要求社会变革的斗争急剧高涨起来。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了封建经济和幕府统治。

而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背景史料一各地农村里,称作上田的肥沃土地,①都在富人手中,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

……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

史料二这些商人日日夜夜地赚钱获利,聚积着财富……商人家中陈设的华丽,以及生活奢侈,倾笔难尽。

……商人本在社会最下层,可是到了如今,②商人已不把农民放在眼里,甚至在商人中已有了超凌武士身价的大豪杰了。

史料三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武士们衣饰讲究,酒食丰厚,居住华丽居所之后,手中的财产就愈来愈少,尤其是身心因而衰弱,忠诚也日益减退。

③……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世事见闻录》①表明日本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分化严重。

②反映了商人地位的上升。

③表明武士阶层的变化,中下级武士成为幕府统治的掘墓人。

(1)以上史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当时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经济状况: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变化:新兴地主开始出现,商人逐步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武士阶层走向没落,要求改变现状,由维护封建社会的支柱变为一支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

(2)作者关于“武士……忠诚也日益减退。

……有些武士染上商人习气,不知仁义廉耻为何物”的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不正确。

作者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因素对封建社会的冲击的进步性,而是站在守旧的立场,只看到某些消极因素。

(3)以上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提示冲击了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幕府统治危机的主要表现(1)封建等级制度激化阶级矛盾。

(2)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

(3)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日本的封建领主经济。

(4)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限制,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动摇了幕府统治的基础。

全面认识黑船事件史料一佩里率美国军舰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①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技术装备。

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美)帕尔默·科尔顿《近代世界史》史料二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位美国将军……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②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大国崛起》①表明黑船事件激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积极反应。

②表明黑船事件是近代日本历史上一个转折点,促进日本社会发生剧烈变化。

(1)史料一中的“盟友”指哪些人?提示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工场主、大商人;不满幕府统治的中下级武士;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

(2)史料二中被纪念的美国将军是哪位?史料中的“悲剧”和“屈服”指什么?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日本人纪念这位美国将军的原因。

提示将军:佩里。

“悲剧”和“屈服”:指遭受侵略,被迫打开国门,签订《日美亲善条约》,之后又与英、俄、荷、法签订类似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原因:这位美国将军在客观上把近代工业文明带到日本,促使日本跟上近代化步伐。

黑船事件的根本动因、结果和影响(1)根本动因: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工业革命。

为了寻求更为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殖民扩张的步伐。

日本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目标。

(2)结果: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等。

(3)影响:美国与日本签订条约后,英、俄、荷、法等国也迫使日本签订了类似不平等条约,还增加了通商条款。

日本被迫给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置租界、议定关税等特权。

日本的主权遭到践踏,陷入了半殖民地危机之中。

日本的国门被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

一、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背景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幕府封建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对外关系上: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签订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冲击幕府统治。

同时,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思想上: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5)统治集团内部:幕府统治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幕府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二、中日两国国门被打开的相同之处1.国内处境相同:都是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2.国际环境相同:都正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到处侵略扩张,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方式相同:都是在列强武力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而被打开了国门。

4.影响相同:国家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

, [学生用书P150(单独成册)])一、选择题1.如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B.将军、大名、武士都属于统治阶级C.武士是幕府统治基础,全都效忠将军D.工商业者受统治阶级的歧视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根据所学,武士效忠于将军或者大名,并非全都效忠将军,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观察下图,在幕府时代,图中的阶层( )①大多是职业军人②拥有佩刀的特权③主要从农民中选出④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D。

幕府时代的日本,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各等级之间的界限是不可逾越的。

武士属于士这一阶层,③的叙述不正确。

3.幕府时代,日本统治者曾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

这些东西掺上些杂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