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

合集下载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概论▪污染是细胞培养的大敌。

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防止污染,否则会前功尽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污染的类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1、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

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

2、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最常见的真菌有烟曲霉、黑曲菌、孔子霉、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丝状菌污染3、支原体污染▪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

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

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

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支原体污染阳性阴性4、病毒污染▪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的病毒,就会产生病毒污染。

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

▪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

细胞培养中的污染问题与对策细胞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

然而,在进行细胞培养的过程中,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污染源可以来自外部环境、工作环境或实验操作不当。

对于细胞培养的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言,解决污染问题的对策至关重要。

首先,污染问题可能来自实验室环境以及操作者自身。

实验室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可能会导致细胞培养的受损。

因此,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进行实验室卫生和表面消毒是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有效措施。

此外,操作者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减少自身的污染对细胞的影响。

操作者需要穿戴合适的实验室清洁工作服、手套和口罩,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细胞培养物。

其次,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培养基和试剂也是潜在的污染源。

为了避免污染,选择高纯度的培养基和试剂是至关重要的。

购买来自可靠供应商的培养基和试剂,严格遵循使用说明书的指导,可以减少产品本身的污染。

此外,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避免将培养基和试剂暴露在不洁的环境中,并妥善保存这些试剂,以防止其受到污染。

另外,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传代也是容易导致污染的环节。

细胞传代是保持细胞生长的关键步骤,但传代时的细胞污染可能会导致细胞功能和表型的变化。

为了避免细胞污染,应该定期对细胞进行鉴定和检测,特别是使用发展中的分子标识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确定细胞是否保持纯种,以及是否受到污染。

此外,定期保存冻存品库并且用来传代的细胞不要超过特定的传代次数,以保持细胞的良好生长状态。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污染问题是培养器具的污染。

培养器具包括培养皿、培养瓶、移液器等。

这些器具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以确保其无菌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器具内外部分,以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同时,定期更换使用的培养器具也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积累污染物。

最后,除了以上提到的对策,培养载体选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细胞培养时的污染问题。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及处理@麦粒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及处理@麦粒

常见细胞污染及其处理方法麦~粒(2012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摘要:细胞培养是生命科学实验及生物医药产业化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细胞污染问题一直是细胞培养中的大敌。

本文综述了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类型、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等,以期为实验室细胞培养中遇到的细胞污染的解决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胞培养,细胞污染,支原体污染细胞培养技术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同时也是细胞工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细胞培养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否以及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

在细胞培养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无菌操作,污染是细胞培养最致命的大敌,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特别是对于一些珍贵的细胞株,一旦污染对实验可能就是毁灭性的。

1 污染的类型细胞污染的类型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类。

其中化学、生物因素最为常见,物理因素最易被忽视。

1.1物理污染物理性污染通过影响细胞培养体系中的组分,从而影响了细胞的代谢。

最为常见的是温度和辐射(紫外线照射)。

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对细胞可引起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如从冰箱中取出的培养液直接加至37℃培养的细胞中可能会造成细胞应激,影响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

在生物安全柜紫外灭菌时,应当遮蔽对紫外线敏感的试剂,同时普通操作中也要注意对见光易分解的物质进行避光处理。

对于需要使用同位素标记的某些实验,应当注意细胞、试剂周围不能放同位素。

除此之外,有时操作过程中偶尔有异物落入,极易造成污染。

一些小的颗粒状异物作为是微生物污染的载体进入培养液中造成细胞污染。

另外,实验过程中酒精棉球的棉絮、移液器枪头上的某些塑料碎屑等都有可能增加染菌的概率。

1.2化学污染细胞培养中的化学污染大多是由于实验准备或实验过程中造作不当造成的。

在实验准备阶段,细胞培养室中的器皿应做到专用,避免与常用器皿混用。

此外,细胞用器皿洗刷过程中要注意洗刷彻底,不可有洗涤剂等残留。

高压灭菌时应灭菌彻底,并在灭菌后的生物安全柜中打开使用。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

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预防与处理细胞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往往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实验结果的无效化。

因此,预防和处理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是细胞培养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首先,预防细胞培养中的微生物污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实验中,无菌操作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培养操作前,实验人员应该经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了解无菌操作的正确步骤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操作前经常更换手套、使用经过有效消毒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

2. 经常清洁和消毒实验环境:实验室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微生物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实验室衣物、培养箱、孵化器等都需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微生物的存在和传播。

3. 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细胞培养中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降低空气污染带来的风险,实验室应该配备高效过滤器的实验室通风设备,定期更换过滤器。

此外,实验室应该设置限制进出实验室的措施,例如,安装空气帘或者设置冲洗区域。

4. 识别和处理污染源:在细胞培养中排查和识别潜在的污染源是很重要的。

实验人员应经常检查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是否存在污染,一旦发现污染,应及时处理。

处理污染源的方法包括更换受污染的培养器具、重新配制新的培养基或试剂等。

其次,当细胞培养中发生微生物污染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1. 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一旦发现细胞培养被污染,实验人员应立即停止受污染的实验,并将受污染的培养器具和培养基等隔离处理,以防止污染的进一步传播。

2. 进行污染源检查:在处理微生物污染的同时,必须找出污染源,并加以处理。

通过对培养器具、培养基和试剂等进行检查,可以找到导致污染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清洁和消毒工作环境:在处理污染源的同时,必须对实验室的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细胞又被污染了?一文教你如何预防及挽救!

细胞又被污染了?一文教你如何预防及挽救!

细胞又被污染了?一文教你如何预防及挽救!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咱们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最重要的实验材料之一。

因此,培养一窝健康生长的细胞“宝宝”对咱们科研人员而言,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入门手艺。

然而做过的人都懂,这细胞培养虽是入门手艺,可一点都不简单呐!分分钟来个污染,尤其是微生物污染,轻则自个儿的细胞废弃,重则连累整个培养箱,甚至培养室!让人头疼不已!那么究竟有哪些微生物会造成细胞污染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今天小P就和大家一起总结一下~微生物污染分类一、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其污染主要来源于实验室环境、实验人员(实验服)、实验用具等,甚至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抗菌素(一般为预防剂量),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种类:造成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葡萄球菌等;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也会造成细菌感染。

特点:细菌污染的培养液通常会出现浑浊、PH下降,也有少部分会出现培养液肉眼观察无多少改变,只能在镜下发现菌体才知污染情况,建议每天仔细观察;被污染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胞浆出现大量颗粒,细胞变圆或者崩溃,从壁上脱落死亡。

一般细菌污染进程很快,大约污染一两天后肉眼就能显著观察到变化。

(图片来源于)二、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另一种污染,尤其在霉雨季节,霉菌污染尤为严重。

另外由于真菌可以通过孢子繁殖,因此一旦污染很容易发生扩散。

种类:常见的真菌感染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污染等。

特点:霉菌污染的细胞培养液短期内一般不会浑浊,可在培养液表面形成白色或黄色漂浮物(斑点状,易于观察);高倍镜下可见明显的丝状、管状或是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间;念珠菌和酵母菌污染一般会成卵圆形散在细胞周边,并且酵母菌污染会导致培养液浑浊。

真菌污染会与细胞抢夺营养,还会释放次级代谢物毒害细胞,造成细胞活力变差,生长速度变慢,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污染问题

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污染问题

如何预防细胞培养污染问题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但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细胞污染问题。

细胞培养污染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细胞培养污染。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问题以及预防措施。

1. 细菌污染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来自操作人员、试剂、培养器具和工作环境等多方面的细菌污染都可能导致细胞培养中的细菌污染。

预防措施:•穿戴合适的实验服和手套,并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操作人员带入的细菌污染。

•使用无菌、高质量的试剂,并在实验中进行常规无菌操作,保持培养器具的无菌状态。

•经常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无菌。

2. 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真菌往往来自环境中的空气、试剂、培养器具或操作人员。

真菌污染会导致细胞生长异常,细胞死亡或实验结果异常。

预防措施:•定期消毒工作环境,特别是操作台和培养箱,避免真菌的滋生。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抗生素,抑制真菌的生长。

•采取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操作人员带入的真菌污染。

•定期更换培养器具,特别是培养瓶和培养皿,避免真菌滋生。

3. Mycoplasma 污染Mycoplasma 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Mycoplasma 是一类细小的细菌样微生物,常常会导致细胞株的污染。

Mycoplasma 污染会影响细胞生长、代谢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预防措施:•定期检测细胞株的 Mycoplasma 污染情况,可以使用 PCR 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检测。

•新购买的细胞株进行隔离培养,并进行 Mycoplasma 检测,确保细胞株的无菌性。

•严格控制培养器具、培养基和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减少Mycoplasma 污染的可能性。

•定期更换培养基并添加抗生素,可以抑制 Mycoplasma 的生长。

4. 交叉污染交叉污染是指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同细胞株之间发生的细胞混合现象。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背景细胞培养实验室是进行细胞培养及相关研究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实验室可能会发生细胞培养污染。

细胞培养污染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可能导致整个实验项目的失败。

因此,了解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对于恢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污染检测与确认在处理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污染之前,首先需要确认实验室是否确实发生了污染。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细菌、真菌或其他细胞系的杂交等。

常用的污染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显微镜检查细胞形态、使用细菌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和放线菌培养基进行真菌检测等。

污染源清除一旦确认了实验室的污染源,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清除方法。

对于细菌污染,可以使用消毒剂来清洁实验室表面和设备。

并且可以考虑更换培养基,并添加适当的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生长。

针对真菌污染,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清洁,并使用抗真菌剂进行消毒。

细胞系处理在清除污染源后,需要处理受到污染的细胞系。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更换细胞系,使用新的、无污染的细胞系进行培养。

另一种方法是进行细胞系的清洗和处理,例如使用特定的培养基、抗生素或抗真菌剂进行培养。

污染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细胞培养实验室的污染再次发生,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这包括:定期进行实验室的彻底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液,避免过期使用;密封和正确存储培养基和培养器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细胞培养污染的认识。

总结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将其解决。

通过污染检测与确认、污染源清除、细胞系处理和污染预防措施等步骤,我们可以有效地恢复实验室的正常运作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是细胞培养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的一些建议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培养基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培养基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培养基实验室发生污染后处理方法
污染是培养基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并恢复实验条件。

以下是一些处理污染的方法:
1. 隔离受污染的培养基:在发现污染后,立即将受污染的培养基从其他无污染的培养基中隔离开来,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2. 清洁污染区域:对于实验室内的污染区域,应采取适当的清洁措施。

首先,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清洁,然后用酒精或其他溶剂进行消毒。

确保对污染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3. 处理污染培养基:处理受污染的培养基的方法取决于污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对于轻微的污染,可以尝试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去除污染物。

对于严重的污染,可能需要废弃受污染的培养基并重新制备新的培养基。

4. 检测和预防:在处理了培养基污染后,应进行污染源的定位和分析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污染情况。

通过检测和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污染风险并保护实验室的无菌条件。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处理污染的方法可能因实验室实际情况而异。

在处理污染时,请始终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和适用的法规要求。

参考文献:。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细胞培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重复性。

本文将探讨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细菌污染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培养器皿、培养基和实验室环境中都可能存在细菌污染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必须定期清洗和消毒培养器皿,以确保其表面的无菌。

其次,使用高品质和无菌的培养基是防止细菌污染的关键。

培养基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配制,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相关的质检。

此外,实验室环境的洁净度也需要保持,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二、真菌污染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尤其在湿度高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

为了避免真菌污染,可以在实验室中合理控制湿度,并保持培养器皿和培养基的干燥。

此外,使用抗真菌剂可以有效地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系,可以对细胞培养器皿进行预处理,如用乙醇或己硝酸等消毒剂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培养器皿的抗真菌能力。

三、交叉污染细胞系的交叉污染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问题。

它可能是由于不慎携带其他细胞系的污染物,或是在培养中不同细胞系之间的相互感染所致。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实验人员在操作细胞系之前必须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其次,不同细胞系之间要严格分开培养,避免接触。

此外,可以对新获得的细胞系进行鉴定,使用PCR等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其纯度。

四、内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是指细胞系自身产生的污染物。

它可能是由细胞自身分泌的代谢产物、去胎氧核糖核酸或细胞死亡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定期更换培养基和培养器皿,及时清除废液和死细胞。

其次,对细胞进行经常性的鉴定,确保其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也需要加以调整,以减少内源性污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污染问题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来解决的。

细胞培养中常见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污染

最近看到不少问有关细胞培养污染的事,正好我看到了一个有关这方面的总结,很全很好很强大,跟大家分享下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

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

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

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

,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

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

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
11).24h之后,若仍污染严重,可再重复一次,若还污染只能弃之(不过一般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若镜下不见污染物,则换液PBS洗瓶,正常培养。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若细胞状态极差,尽早处理掉细胞,并找出污染源,对培养箱,生物安全柜,细胞房进行消毒处理。
2、真菌污染
培养基:有的培养液清亮,不变色;
成像:
处理方法: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操作动作,轻柔缓慢,切忌大动作鲁莽。防止细胞脱落。这个拯救细胞还是主要针对无路可退的时候。污染还是重在预防!!!!!
细胞房
培养箱每两周更换一次水(高压过的双蒸水),条件允许的每两周可以用酒精擦洗一遍培养箱;
地面每两到三天用新洁尔灭拖洗一遍,桌面等同样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
细胞污染及处理方法总结
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霉菌污染多来自空气,所以做实验时说话聊天,或瓶口敞开时间太长,还有培养箱开关频繁是主要原因,还是多找自身原因.
4、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污染后,不会立即使细胞死亡,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培养基一般不发生浑浊,细胞无明显变化,外观上给人以正常感觉,实则细胞收到多方面潜在影响,如引起细胞变形,影响DNA合成,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细胞生长等。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细胞培养污染怎么办?

细胞培养污染怎么办?

细胞培养污染怎么办?细胞实验中,培养细胞一一旦污染,一般情况下,都会比较难处理。

如果污染细胞作用不大,可以不要了;有细胞株留存的或可购置的,可在找到原因后进行的**操作室,复苏或者重新购置细胞,再进行培养。

若污染细胞作业很大,又难于重新得到,可以实施以下办法进行**。

(一)使用******对杀灭**较有效。

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一般用双***(青霉素100u/mL加链霉素100μg/mL),污染后**用药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于加药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常规培养液。

此法在污染早期可能有效。

所用***品种除青霉素、链霉素外,还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四环素、制霉菌素等。

常用400~800μg/mL卡那霉素或200μg/mL四环素处理,每隔2~3日换液1次,传1~2代进行**。

近年来有报道,4-氟,2-羟基喹啉(Ciprofloxacin,Cip)、截耳素衍生物(Pleu-romutilinderivative,BM-Cyclin2:BM-1和四环素衍生物(BM-2)等三种***单用或合用对杀灭支原体有效。

这三种***均用PBS配成250X浓缩液,-20℃保存备用,使用浓度Cip为10μg/mL,BM-1为10μg/mL,BM-2为5μg/mL。

使用时先吸除污染的培养液,加入含BM-1的RPMI1640培养液,3天后再吸除培养液,加入含BM-2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4天,如此连续3个轮次,直至用33258荧光染色镜检证明已**支原体后,再加正常培养液培养传代3-4次。

(二)使用支原体特异性血清用5%的兔支原体**血清(血凝效价1:320以上)可去除支原体污染,因特异抗体可抑制支原体生长,故经抗血清处理后11天即转为阴性,并且5个月后仍为阴性。

但此法比较麻烦,不如用***方便、经济。

(三)加温处理将污染的组织培养物放在41℃培养18小时,可杀死支原体,但对细胞有不佳影响。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

细胞培养技术中常见的细胞污染问题及处理方法细胞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培养中常常会遇到细胞污染的问题,这给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细胞污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病毒以及其他的微生物污染。

在细胞培养中,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细胞污染问题,是每个实验室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细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造成细菌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培养器具不洁净、操作不规范等。

当出现细菌污染时,可以通过观察培养物的外观变化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比如培养物颜色的改变、气泡的形成等。

如果存在细菌污染的症状,可以通过将培养物进行细菌培养或细菌PCR检测以确认。

一旦确认细菌污染,需要立即更换培养器具,重做培养基,并对培养箱等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真菌和酵母的污染在细胞培养中也是相对较常见的问题。

真菌和酵母污染一般表现为培养物的颜色变化、膜片上出现菌丝等。

当怀疑存在真菌和酵母的污染时,可以将培养物进行不同培养基上的转接和形态学观察,也可以通过真菌和酵母的特异性培养基进行检测确认。

处理真菌和酵母污染的方法包括体外灭菌、常规抗生素处理、加入抗真菌和酵母的药物等。

另外,病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细胞污染问题。

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功能紊乱甚至细胞死亡。

常见的病毒污染有常见冷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等。

病毒污染的判断往往需要通过病毒培养、PCR或ELISA等技术进行鉴定。

处理病毒污染可以采用病毒灭活剂或直接更换细胞系等方法。

除了微生物污染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细胞污染问题。

比如,细胞交叉污染是指来自其他细胞系的细胞误将自己的培养物中。

为了避免细胞交叉污染,可以采用细胞系的DNA指纹鉴定技术,或者使用经过认证的培养物,同时加强无菌操作的培养。

总结起来,细胞培养中的细胞污染问题多种多样,但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培养物的变化、培养基的转接和不同培养基的形态学观察、特异性培养基的检测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细胞污染问题,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细胞培养物的污染及防止

细胞培养物的污染及防止

3 操作过程中的预防;主要包括:超净台内放置的所有培养瓶瓶口不能与风向相逆,不允许用手触及器皿的无菌部分,如瓶口和瓶塞内侧;在安装吸管冒、开启或封闭瓶口操作时要经过酒精灯烧灼,并在火焰附件工作;吸取培养液、细胞悬液等液体时,应专管专用,防止污染扩大或造成培养物的交叉污染;使用培养液前,不易较早开启瓶口;开瓶后的培养瓶应保持斜位,避免直立;不再使用的培养液应立即封口;培养的细胞在处理之前不要过早的暴露空气中;操作时不要交谈、咳嗽,以防唾沫和呼出气流引发污染;操作完毕后应将工作台面整理好,并消毒擦拭工作面,关闭超净台。
4 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在良好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巨噬细胞可以存活7-10天,并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支持其他细胞的科隆生长。与体内情况相似,巨噬细胞在体外条件下仍然可以吞噬微生物并将其消化。利用96孔板将极少培养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可以在高度稀释培养细胞、极大地降低微生物污染程度地同时,更有效地发挥巨噬细胞清除污染地效能。本方法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细胞污染的思考和自己的体会
细胞, 体会, 污染, 思考
细胞污染的思考
本人最近老遭到细胞的污染,前期的实验都在这一关被卡住,很是郁闷,需要追其原因,避免再次发生,由此小结了一下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一点经验教训,希望成为大家的前车之鉴。
细胞污染严重性:
污染是细胞培养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每一种细胞有其独特的培养体系,因此污染造成后果也不尽相同。某些污染的发生(特别是支原体和少部分的真菌)往往难以察觉检测,而且污染源能长期共存于培养体系中,在实验前期容易被忽视。培养的细胞作为个生物体,会对培养环境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作相应的反应,造成培养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而实验结果造成潜在的威胁,而且随着污染时间的长而增加。培养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都可能入培养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入侵的微生物在培养系中不断增殖、代谢,因此生物性的污染对细胞的害最大。随着污染微生物的不断增殖,交叉污染可能性也不断增加。此外,微生物代谢消耗大量需的养分,同时产生多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酶、抗原及毒素等,进一步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因此,认识细胞培养污染的途径及其危害性,建立细胞培规范的操作方法及规章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污染保证实验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细胞污染之后的解救

细胞污染之后的解救

对于这个专题,一直想写的。

前两天园子里的一位战友很急的问我,他的细胞污染了,又没有冻存的了,能不能救回来。

我给他说了我的方法,今天收到他的消息,救活了。

至此下定决心把这一篇写上,希望有助于战友们!请大家尊重自己的权利,请勿外传,外转!谢谢!对于细胞培养防止污染的措施等注意事项,相信各位园子里的朋友们呢都知道的差不多,其实实际情况也就是那些步骤了,主要就是在于各位操作的娴熟程度了。

所以这个预防还是在于大家的锻炼。

我今天主要谈细胞污染之后的拯救。

继续我的专题!7.细胞污染之后的拯救!对于贴壁生长的细胞,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很麻烦。

以下我主要讨论贴壁生长的细胞。

在讨论之前,大家首先要有一个概念,即洁净区,并不是没有细菌,而是细菌的数量非常少,国家标准100级的洁净标准是浮游菌数不得超过5个每立方米,沉降菌数不得超过1个每培养皿.而国外的标准比我国的还要高一点,要求的数量更少。

所以在我们的洁净操作台里,并不是真正一个细菌都没有的,所以在操作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利索迅速地完成操作。

尽量减少进入培养体系细菌的数量。

所以处理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则就是:无限地稀释细菌的浓度,无限地减少细菌的数量!1).将污染的培养液倒掉,转烧瓶口,加入10mlPBS,适当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转烧瓶口。

2).继续加入10mlPBS,同样方法晃动,清洗培养瓶,然后倒掉。

3).继续加入5mlPBS,同样方法洗瓶,主要是培养面,然后倒掉。

4).重复步骤3再洗。

5).重复步骤3再洗。

6).加入3-5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7).加入3ml双抗,洗瓶,静置3-5分钟,然后吸出。

8).再加入5mlPBS洗瓶,然后吸出。

9).加入10ml培养液,加入2ml双抗,放置培养箱培养,5小时之后,倒掉培养基,加入PBS 洗瓶两次,然后加入胰酶消化,吹打后置于离心机800-1000r/min离心,然后洗一次。

置于新的培养瓶里培养,培养体系加入2ml双抗。

细胞培养的污染和排除

细胞培养的污染和排除

细胞培养的污染和排除第⼗⼀章细胞培养的污染和排除组织培养细胞被有害物污染是组织培养⼯作的⼤敌。

应⽤组织培养进⾏研究⼯作,除需要好的实验设计和技术⽅法外,成败的关键还在于能否避免污染。

⼀项好的研究,或建成的满意细胞系,往往由于遭受污染⽽前功尽弃。

因此,⼀个组织培养⼯作者,要始终注意防⽌污染。

培养细胞被污染,⼈们最注意的是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微⽣物。

现在看来已经不够,当前“污染”⼀词的概念应该是,凡混⼊培养环境中对细胞⽣存有害的成分和造成细胞不纯的异物,都应视为污染。

从这⼀概念考虑,组织培养污染应包括以下⼏个⽅⾯:微⽣物:真菌、细菌、⽀原体和病毒化学物质:影响细胞⽣存的⾮细胞所需的化学成分细胞:⾮同种的其它细胞当然在培养中以微⽣物污染最为多见,化学污染较少;但近年随细胞种类增多,不同种细胞交叉污染却屡有发⽣,以致在ATCC接受⼊库细胞中特设同⼯酶检测⼀项,⽬的在于证明是否有HeLa等细胞的交叉污染。

但细胞交叉污染只要⼯作细⼼,是容易防⽌的,⽽微⽣物污染在实际⼯作中却是最难防⽌和易发⽣的。

第⼀节污染途径各种污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和媒介发⽣:⼀.空⽓空⽓是扩散微⽣物的主要途径。

由于空⽓流动性⼤,在操作场地与外界隔离不严和消毒不充分的情况下,外界不洁空⽓很容易侵⼊造成污染。

因此,培养设施不宜置于通风场所。

现各实验室普遍应⽤净化⼯作台,能产⽣⽆菌的屏障⽓流,可防⽌不洁空⽓污染。

净化⼯作台使⽤过久,过滤层受尘埃堵塞情况下,⼯作时不带⼝罩或外界⽓流过强、污染空⽓均可进⼊操作野,导致污染。

⼜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空⽓内含菌数不同;炎热夏季尤其南⽅多⾬地区空⽓湿度⼤、含菌数量多,⼯作应特别注意。

空⽓是不断流动的;虽⽤消毒措施也难以排出空⽓中所有微⽣物,但每⽴⽅⽶内含菌数不应超过1~5个。

⼆.清洗消毒培养器⽫和容器洗刷不净残留污物、培养⽤液灭菌不彻底等,都可引⼊有害物。

三.操作实验操作马虎、动作不准确、消毒观念不强,使⽤的吸管、⼑、剪沾染微⽣物等;或封瓶⼝时不严,都可发⽣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培养污染拯救及预防方法
概论
▪污染是细胞培养的大敌。

预防和避免污染是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开始就要十分重视,防止污染,否则会前功尽弃,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一)污染的类型
▪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污染不仅仅指微生物,而且还包括所有混入培养环境中的、对细胞生存有害或造成细胞不纯的物质,包括生物和化学物质。

1、细菌污染
▪细菌污染是实验室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即使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了抗菌素,也可能因为操作不慎而引起污染。

最常见的有革兰氏阳性菌,如枯草杆菌以及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又以白色葡萄球菌较常见。

▪培养细胞受细菌污染后,会出现培养液变混浊,pH改变。

污染后细胞发生病理改变,胞内颗粒增多、增粗,最后变圆脱落死亡。

2、真菌污染
▪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最常见的真菌有烟曲霉、黑曲菌、孔子霉、毛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酵母菌。

▪培养细胞受真菌污染后,可见培养液中漂浮着白色或浅黄色的小点,有的散在生长,培养液一般不发生混浊;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丝状、管状或树枝状的菌丝纵横交错在细胞之间或培养基中,有的呈链状排列。

▪真菌污染后,细胞生长变慢,但最后由于营养耗尽及毒性作用而使细胞脱落死亡。

丝状菌污染
3、支原体污染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最小直径0.2μm,一般过滤除菌无
法去除它,光镜下难以看清它的形态结构。

开始不易发现,能在偏碱条件下生存,对青霉素有抗药性。

多吸附于细胞表面或散在于细胞之间。

▪培养细胞受支原体污染后,部分敏感细胞可见细胞生长增殖变慢,部分细胞变圆,从瓶壁脱落。

但多数细胞污染后无明显变化,或略有变化,若不及时处理,还会产生交叉污染。

支原体污染
阳性阴性
4、病毒污染
▪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的病毒,就会产生病毒污染。

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

▪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

因此,潜在病毒是细胞大量生产和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制作中的难题。

5、非同种细胞污染
▪由于细胞培养操作时各细胞株所需的器材和溶液没有严格分开,往往会使一种细胞被另一种细胞污染。

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种细胞都被HeLa细胞所污染,致使许多实验宣告无效。

▪非细胞培养物所造成的化学成分的污染也偶有发生,大多是由于细胞培养所需物品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带入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所致。

(二)、污染的鉴别
1、细菌、真菌污染的检测
▪(1)肉眼观察
▪细菌、真菌污染常在传代、换液、加样等开放性操作之后发生,而且增生迅速,若有污染,在48小时内可明显观察到,例如培养液变混浊,或略加振荡有很多漂浮物漂起。

▪(3)接种观察
▪采用普通肉汤接种或用未加双抗药物的培养液接种,也可发现是否有污染。

▪(2)镜下观察
▪在倒置显微镜的高倍镜下可见培养液中有大量圆球状颗粒漂浮,即为细菌污染。

▪若细胞之间有丝状、管状、树枝状或卵形的物质常为真菌污染。

2、支原体污染的检测
▪(1)相差显微镜观察
▪直接取少许培养液滴在载物片上,再盖上盖片观察,支原体在镜下呈暗色微小颗粒,多位于细胞与细胞之间,有时可见类似于布朗运动的表现。

▪应注意与细胞破碎溢出的内容物如线粒体等相区别。

▪(2)荧光染色法观察
▪用荧光染料Hoechst33258,此染料能与DNA特异地结合,可使支原体内的DNA着色,荧光显微镜下支原体呈绿色小点,散在于细胞周围或附于细胞表面。

A positive
▪(3)电镜检测
▪若条件许可,可用扫描电镜或透射电镜观察。

一般在细胞培养48~72小时,细胞接近汇合前,用胰酶消化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后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后才能进行观察。

支原体扫描电镜图片
▪(4)培养检测
▪将细胞悬液5mL加入45mL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培养14天后观察肉汤培养有无雾状沉淀,然后取0.5ml加入已冷却到50℃的培养基中,再用琼脂培养基做分离培养,37℃培养3天观察有无“荷包蛋”菌落出现。

3 、病毒的检测
▪1) 应用电镜技术快速诊断动物病毒病
冠状病毒电镜图
▪2) 逆转录_聚合酶链反应RT_PCR检测病毒
(三)、污染的清除
▪培养细胞一经污染,多数较难处理。

如果污染细胞价值不大,宜弃之;在寻找原因后彻底消毒操作室,复苏或重新购置细胞,再培养。

▪若污染细胞价值较大,又难于重新得到,可采取以下办法清除。

一、细菌和真菌的清除
▪1、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杀灭细菌较有效。

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一般用双抗生素,污染后清除用药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于加药后作用24~48小时,再换常规培养液。

此法在污染早期有效。

(二)、支原体的清除
▪1、用MRA处理
▪用MRA(Mycoplasma Removal Agent)处理细胞,每4天换一次液,连续处理15天以确保细胞纯洁健康.
▪效果好.
▪2、用清洗纯化法清除支原体污染的方法
▪细胞营养驯化→优质细胞群的筛选→细胞清洗→反复离心洗涤
▪其原理是利用离心力、细胞、微生物质量和悬液的浮力差达到清除支原体的目的。

由于支原体个体小且除发酵支原体外多为细胞外寄生,所以通过反复洗涤细胞和低速离心换液使其中潜在的支原体数量降低至极限.
▪如结合敏感抗生素的抑杀作用,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3、药物辅助加温处理
▪先用药物处理后,再将污染的组织培养物放在41℃培养18小时,可杀死支原体,但对细胞有不良影响。

4、使用支原体特异性血清
▪用5%的兔支原体免疫血清可去除支原体污染,因特异抗体可抑制支原体生长,故经抗血清处
理后11天即转为阴性,并且5个月后仍为阴性。

▪但此法比较麻烦,不如用抗生素方便、经济。

(四)、污染的预防
▪预防是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最好办法。

只有预防工作做在前,才能将发生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

▪一般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添加抗生素
2、从物品、用品消毒灭菌着手
▪细胞培养所用物品清洗、消毒要彻底,各种溶液灭菌除菌要仔细,并在无菌试验阴性后才能使用。

▪操作室及剩余的无菌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灭菌。

3、从操作者做起
▪(1)进无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按规定穿隔离衣。

工作开始要先用75%酒精棉球擦手、擦瓶口和烧灼瓶口。

▪(2)操作者动作要轻,必须在火焰周围无菌区内打开瓶口,并将瓶口转动烧灼。

操作时尽量不要谈话,若打喷嚏或咳嗽应转向背面。

▪(3)操作时要常更换吸管,一旦发现吸管口接触了手和其他污染物品应弃去。

实验完毕用消毒水浸泡的纱布擦台面。

4、防止细胞交叉污染
▪在进行多种细胞培养操作时,所用器具要严格区分。

▪在进行换液或传代操作时,注射器和滴管不要触及细胞培养瓶瓶口,以免把细胞带到培养液中污染其他细胞。

▪细胞一旦购置或从别处引入,均应及早留种冻存,一旦发生污染可重新复苏培养。

5、无菌室的彻底消毒
▪1) 0.1%新洁尔灭全面彻底擦洗无菌室;
▪2)甲醛熏蒸法:甲醛是一种广谱灭菌剂菌,其水溶液和气休对各种细菌、芽孢及真菌等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