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范文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8b23c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5.png)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范文一、项目背景随着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汛期地质灾害的风险正逐年增加。
为了减少汛期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本报告对某地区进行了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二、排查范围和方法本次排查范围为X市某县,涵盖了该县的山区、河谷、滑坡地带等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排查方法包括现场勘察、地质求最和遥感图像分析等。
三、隐患排查结果1. 山区滑坡隐患根据现场勘察和地质求最结果分析,发现山区存在大量滑坡隐患。
主要分布在土地整治不彻底或未进行治理的山坡上,临近农田和居民区。
这些滑坡隐患多由降雨引起,存在较大险情。
2. 河谷洪水隐患河谷是汛期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次排查发现,河谷地区存在堤岸破裂、洪水溃堤等洪水隐患,严重威胁着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崩塌隐患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有部分道路、房屋周边存在明显的崩塌隐患。
这些隐患主要由土壤侵蚀、水分渗入导致,一旦降雨过程中出现大范围降水,将极易引发崩塌事故。
4. 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位过高是引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排查发现,部分农田和居民区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应对措施1. 加强滑坡治理针对山区滑坡隐患,应及时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加强山坡的加固处理,提高抗滑能力。
另外,加强山区的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滑坡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2. 强化河道治理针对河谷洪水隐患,应加大河道清淤和堤岸加固工作,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
同时,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附近居民做好防范措施。
3. 加强崩塌隐患治理针对崩塌隐患,应加大土壤保水保墒工作,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另外,对于已经出现明显崩塌隐患的地区,应及时进行治理工作,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4. 控制地下水位针对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应加强地下水位的监测与管理,合理调控地下水资源的利用。
对于地下水位过高的区域,可以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4a3ac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b.png)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概述汛期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为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防灾工作,我公司组织人员对某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隐患排查。
本报告将对该地区隐患排查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建议,以供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参考。
调查范围该地区位于山区,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属于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
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山体、河流、桥梁、道路、人口聚集区等地点。
调查人员一共覆盖了10个乡镇和32个行政村。
隐患排查情况山体滑坡经过实地调查和技术排查,发现该地区山体滑坡数量较多,部分地区存在高度、坡度、深度等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最为严重的区域为XX乡和XX镇。
针对这些地区的滑坡隐患,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以下建议:1.对滑坡区域进行监测:可以安装与降雨量、地下水位、变形、位移等相关参数传感器,实时监测滑坡区域的变化,及时预警。
2.进行加固处理:对滑坡区域进行治理和加固,例如土方加固、砌石加固、钢筋加固等方法,确保地方的安全。
3.撤离危险区域:在发现滑坡隐患后,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撤离危险区域的人员和财产。
河流洪水该地区属于几条河流的集中汇合地区,且都在山区,河流水位变化较大,存在洪水威胁。
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我公司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水文监测:通过在关键位置设立水位站、降雨站等水文监测设施,及时掌握河流水位、水流量等信息,做好预报工作。
2.建设防洪工程:对重点保护区在必要的位置建设防洪墙、拦沙坝、水闸等工程,以控制洪水的流向和危害范围。
3.加强应急管理:成立专业的防洪抢险队伍,健全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桥梁安全调查人员发现该地区多数桥梁均已建设20年以上,存在部分基础设施老化、病害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加固工作。
为确保桥梁的安全,我公司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日常检修:定期检查桥梁的基础设施、病害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和加固。
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d0b2c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b.png)
2023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一、引言2023年是我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控工作的重要一年。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进行了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报告将在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1. 已经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位数量及类型: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共排查了100个点位,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
经过实地勘察和技术测定,其中滑坡隐患点位占比40%,泥石流占比30%,地面塌陷占比20%,其余为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隐患。
2. 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的分布和趋势: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主要分布在山区、河谷和斜坡地带,尤其是地势陡峭、土壤松散的地区。
其中,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0%。
此外,由于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多发生在降雨较多的季节,因此随着汛期的到来,地质灾害隐患点位有增多的趋势。
三、地质灾害隐患原因分析经调查和分析,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由以下因素导致:1. 自然因素:(1)降雨:降雨是地质灾害隐患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雨过后,土壤水分饱和,土层变得松软,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2)地震:强烈地震会导致土地震裂和坡体变形,进一步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
2. 人为因素:(1)过度开发:过度开发会导致土地开垦、山体挖掘等活动,破坏了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不合理建设: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如缺乏防灾措施的建房、水库和道路等,也会加剧地质灾害的风险。
四、地质灾害隐患防控建议针对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和原因分析,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 强化预警系统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人民群众撤离提供有效的依据,减少灾害损失。
2. 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的规划和管理,严控开发区域,合理布局建房和基础设施,减少地质灾害隐患的存在。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81aac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a.png)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汛期地质灾害是指在雨季或水位上涨时,由于降水过多或山体土壤饱和,导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为了提前发现和排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排查和评估。
二、调查范围本次排查报告涵盖了某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和河谷地带,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调查工作主要集中在陡坡、河流旁以及山体边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实地考察团队由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记录和拍照。
同时,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图像和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提供了更全面的地形数据和灾害隐患分布情况。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 山洪灾害隐患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该地区存在多个山洪灾害隐患点。
其中,河流弯曲段的两侧和山脚下的平地是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些地区通常具有陡坡、土壤质地松散等特点,容易受到大雨的冲刷和侵蚀。
2. 滑坡灾害隐患滑坡灾害是该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多个滑坡隐患点,大部分位于山脚下的丘陵地带。
这些地区的土壤质地松散,且受到雨水浸泡后容易发生坡面下滑。
3. 泥石流灾害隐患由于该地区地势复杂,存在多条河流和陡坡,因此泥石流灾害隐患相对较大。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发现河流侧的陡坡和河道交汇处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些地区的土壤质地松散,易受雨水冲刷,一旦发生泥石流,危害性较大。
五、评估等级及应对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估,我们将地质灾害隐患划分为三个等级: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1. 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主要包括山洪、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这些地区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针对这些地区,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情况,确保人员安全;- 加强土石方工程设计,采取合适的支护和排水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施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3篇)
![施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0e53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5.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本报告对某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2. 项目地点:某省某市某县3. 项目规模:全长XX公里,总投资XX亿元4. 项目建设周期:XX年5. 项目施工单位: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1. 地质灾害类型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本次排查主要针对以下地质灾害类型:(1)滑坡(2)崩塌(3)泥石流(4)地面沉降2. 排查方法本次排查采用以下方法:(1)现场调查(2)查阅相关资料(3)专家咨询3. 排查结果(1)滑坡隐患在项目沿线共发现XX处滑坡隐患,其中:中型滑坡XX处,小型滑坡XX处。
滑坡隐患主要分布在XX路段,原因如下:①地质条件复杂,岩性松散,易发生滑坡;②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坡脚,导致坡体失稳;③周边村民活动频繁,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
(2)崩塌隐患在项目沿线共发现XX处崩塌隐患,其中:中型崩塌XX处,小型崩塌XX处。
崩塌隐患主要分布在XX路段,原因如下:①地质条件复杂,岩性松散,易发生崩塌;②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边坡,导致边坡失稳;③周边村民活动频繁,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
(3)泥石流隐患在项目沿线共发现XX处泥石流隐患,其中:中型泥石流XX处,小型泥石流XX处。
泥石流隐患主要分布在XX路段,原因如下:①地质条件复杂,易发生泥石流;②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沟道,导致泥石流发生;③周边村民活动频繁,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
(4)地面沉降隐患在项目沿线共发现XX处地面沉降隐患,其中:中型地面沉降XX处,小型地面沉降XX处。
地面沉降隐患主要分布在XX路段,原因如下:①地质条件复杂,地基承载力不足;②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地基沉降;③周边村民活动频繁,加重了地基负担。
工地汛期安全隐患排查(3篇)
![工地汛期安全隐患排查(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9a5c6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a.png)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地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
尤其是在汛期,由于降雨量大、天气复杂,工地安全隐患更加突出。
为保障工地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现对工地汛期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排查范围及方法1. 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覆盖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等区域,重点关注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临时设施、施工机械、用电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
2. 排查方法:采取现场检查、查阅资料、询问了解、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
三、排查结果1.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1)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工地排水沟渠狭窄,排水能力不足,容易造成积水;部分排水沟渠淤泥过多,影响排水速度。
(2)临时设施存在隐患:部分临时设施如工棚、围挡等存在安全隐患,如地基不牢、材料不合格等。
(3)施工机械安全隐患:部分施工机械老化、维护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
(4)用电安全:部分工地用电线路老化、乱拉乱接,存在触电风险。
2. 办公区安全隐患(1)消防设施不完善:部分工地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如灭火器数量不足、消防栓损坏等。
(2)用电安全:部分办公区用电线路老化、乱拉乱接,存在触电风险。
3. 生活区安全隐患(1)环境卫生:部分生活区环境卫生较差,垃圾处理不及时,容易滋生蚊虫。
(2)用电安全:部分生活区用电线路老化、乱拉乱接,存在触电风险。
四、整改措施1.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整改措施(1)完善排水设施:加大排水沟渠建设力度,确保排水畅通。
(2)加强临时设施管理:对临时设施进行加固,确保其安全可靠。
(3)加强施工机械管理:对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安全运行。
(4)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对用电线路进行改造,确保用电安全。
2. 办公区安全隐患整改措施(1)完善消防设施:增加灭火器数量,确保消防设施完好。
(2)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对用电线路进行改造,确保用电安全。
3. 生活区安全隐患整改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汇报
![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c2ca84b5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7.png)
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情况汇报近期,我单位全面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全员动员,精心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重点关注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地质构造和地质体。
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历史地质灾害点的排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建立了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应对能力。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增强了自救互救能力。
在排查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了整治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抢险救灾队伍的培训和演练,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总的来说,我们在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将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消除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建设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配合,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为地质灾害防治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eb44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5.png)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一、概述汛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季节,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我单位组织开展了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单位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目标、方法、结果和对应应对措施,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提高地质灾害防范能力。
二、目标和方法1.目标: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目标为发现和核查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方法:(1)综合分析:结合历年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分析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确定排查的重点区域;(2)实地走访:组织专业人员对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进行实地走访,查找地质灾害隐患点,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质灾害等;(3)技术手段:使用遥感影像、地质雷达、地震勘探等技术手段辅助排查,提高发现隐患点的准确性和效率;(4)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制作地质灾害隐患点图,明确每个隐患点的等级和重要性,为后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结果分析1.隐患点分布情况:本次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共发现隐患点260个,主要集中在山区、河流两侧和岩溶地区,其中山体滑坡隐患点占比最高,占总数的45%。
2.隐患等级:根据隐患点的情况和危害程度,将其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等级。
重大隐患点65个,较大隐患点135个,一般隐患点60个。
3.隐患原因: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恶劣、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四、应对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对各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早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2.巩固加固:对重大和较大隐患点进行加固治理,采取防滑、防崩、护坡等工程措施,提高地质灾害抵抗能力。
3.修复恢复:对受灾区域进行积极的灾后防灾、恢复重建工作,修复受损工程设施,确保基础设施和居民安居乐业。
4.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二)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二)](https://img.taocdn.com/s3/m/e567a2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0.png)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二)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地质灾害隐患,防止灾害发生,我单位进行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情况,并提出相关防治建议。
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1. 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和现场勘察,全面掌握了待排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灾害隐患情况。
2. 对于不同地区和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排查方案和标准,确保排查工作的科学和规范性。
3. 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等,采取了相应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全面排查了地质灾害隐患。
4. 结合历史灾害记录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详细调查了灾害发生可能性较高的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5. 建立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档案和数据库,方便随时查阅灾害隐患信息,并为随后的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现情况1. 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了多处滑坡隐患点,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2. 调查了多处泥石流隐患点,并核实了其泥石流路径和可能威胁的区域,以便进行有效的防御措施。
3. 发现了一些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利用地震仪器进行了地震活动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了预警和防御的参考。
4. 发现了地下水位过高的地区,通过地下水位的监测和分析,探索了地下水位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便早期预警和控制措施。
5. 在排查中还发现了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隐患,如矿山开采和土地开发等活动,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提供了依据。
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存在问题1. 在某些隐蔽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复杂,隐患排查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
2. 部分隐患排查工作中,信息采集和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导致对一些灾害隐患的判断不够准确。
3. 部分排查工作中,人力资源和技术设备的限制导致工作效率较低。
4. 部分隐患排查工作中,缺乏综合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对隐患点的重要性和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b4af1ead15abe23482f4df9.png)
行业资料:________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9 页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结合《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阿府办函〔xx〕126号)文件的精神,xx年8月19日,总监办对所管辖的I、II标合同段统一组织进行了汛期灾害隐患专项检查。
现将具体排查情况汇报如下:一、I标项目经理部本标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1.项目部驻地及民工临时居住点。
2.沿线部分路段出现山体塌方、泥石流。
3.工地用电情况存在隐患。
4.K1012+000-K1012+066及K1011+190-K1011+300地段高边坡存在隐患。
为保障汛期安全生产和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消灭安全隐患,特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以下整改措施:1.靠近山体及河流等地的临时居住工人应立即退至安全地带居住。
2.对沿线出现的山体塌方、泥石流地段应设立安全警标牌,及时清理塌方路面淤泥,对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设立警示标牌,并派专人不定时监测。
3.对工地用电情况,应完善“三箱五闸”制,施工现场的各种机具、原材料等,均须按指定位置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丢乱放,做好相关的用电防水措施。
4.对高边坡地段的整治,雨季期间,高边坡孤石极易失稳滚第 2 页共 9 页落,在汛期来临之前,高边坡必须全面清理易滚落孤石,清理时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受威胁区域,必须撤出受滚石威胁范围内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不能移动的建筑物、临建设施必须做好防护。
二、Ⅱ标项目经理部本标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1.路基一队夜间施工用电及夜间施工警示标志落实不到位。
2.硝水沟大桥3#桩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3.K1020+500路基二队住宿区后面属高边坡,汛期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障汛期安全生产和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消灭安全隐患,特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以下整改措施:1.在夜间进行施工专职安全员、专职电工必须全程在岗,做好监督防电应急工作,警示标志应设立齐全。
地灾安全隐患排查报告(3篇)
![地灾安全隐患排查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2b82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98.png)
第1篇地灾安全隐患排查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决策部署,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等相关要求,我单位于近期组织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方法(一)排查范围本次排查范围涵盖了我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山区、丘陵区、平原区以及各类建设工地、矿山、水库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二)排查方法1. 现场调查法: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排查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实地勘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情况等。
2. 资料收集法:收集相关地质勘察报告、地形地貌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3. 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对排查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
4. 专家咨询法:邀请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专家对排查结果进行论证,提高排查的准确性。
三、排查结果(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本次排查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其中滑坡XX处、泥石流XX处、地面塌陷XX处。
隐患点分布情况如下:1. 山区:滑坡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山区。
2. 丘陵区:泥石流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丘陵区。
3. 平原区:地面塌陷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平原区。
4. 建设工地:建设工地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建设工地。
5. 矿山: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矿山。
6. 水库: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主要分布在XX、XX等水库。
(二)地质灾害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等自然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
2. 人为因素:工程建设、开采活动、植被破坏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安全隐患评估根据排查结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将隐患点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等级。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2篇)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ad7c3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0.png)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结合《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阿府办函〔xx〕126号)文件的精神,xx 年8月19日,总监办对所管辖的I、II标合同段统一组织进行了汛期灾害隐患专项检查。
现将具体排查情况汇报如下:一、I标项目经理部本标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1.项目部驻地及民工临时居住点。
2.沿线部分路段出现山体塌方、泥石流。
3.工地用电情况存在隐患。
4.K1012+000-K1012+066及K1011+190-K1011+300地段高边坡存在隐患。
为保障汛期安全生产和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消灭安全隐患,特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以下整改措施:1.靠近山体及河流等地的临时居住工人应立即退至安全地带居住。
2.对沿线出现的山体塌方、泥石流地段应设立安全警标牌,及时清理塌方路面淤泥,对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设立警示标牌,并派专人不定时监测。
3.对工地用电情况,应完善“三箱五闸”制,施工现场的各种机具、原材料等,均须按指定位置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丢乱放,做好相关的用电防水措施。
4.对高边坡地段的整治,雨季期间,高边坡孤石极易失稳滚落,在汛期来临之前,高边坡必须全面清理易滚落孤石,清理时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受威胁区域,必须撤出受滚石威胁范围内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不能移动的建筑物、临建设施必须做好防护。
二、Ⅱ标项目经理部本标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1.路基一队夜间施工用电及夜间施工警示标志落实不到位。
2.硝水沟大桥3#桩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3.K1020+500路基二队住宿区后面属高边坡,汛期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障汛期安全生产和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消灭安全隐患,特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以下整改措施:1.在夜间进行施工专职安全员、专职电工必须全程在岗,做好监督防电应急工作,警示标志应设立齐全。
2.硝水沟桥梁桩基夜间应停止施工作业,施工前,专职安全员应对周边环境作好各项排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全。
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
![汛期风险隐患排查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ccd4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4.png)
一、前言为确保汛期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我单位于近期对辖区内可能存在的汛期风险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
现将排查情况报告如下:二、排查范围及内容本次排查范围包括: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城乡居民住房等。
排查内容主要包括: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农村水利设施、生态环境风险、交通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
三、排查情况1. 山洪地质灾害:本次排查共发现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较大隐患点2处,一般隐患点8处。
已对隐患点进行标注,并制定了应急预案。
2. 城市内涝:排查发现城市内涝隐患点5处,主要集中在易涝区域。
针对这些隐患点,已采取疏通排水管道、设置警示标志等措施,降低内涝风险。
3. 农村水利设施:排查发现农村水利设施隐患点15处,其中小型水库3座、河道堤防8处、泵站4处。
针对这些隐患点,已制定整改计划,并安排专业人员对设施进行维修和加固。
4. 生态环境风险:排查发现生态环境风险隐患点3处,涉及废弃矿山、尾矿库、垃圾填埋场等领域。
已对隐患点进行现场检查,并要求相关企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5. 交通安全:排查发现交通安全隐患点10处,主要集中在桥梁、隧道、路段等。
已对隐患点进行修复,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6. 公共卫生:排查发现公共卫生隐患点5处,涉及垃圾处理、饮用水源、环境卫生等方面。
已对隐患点进行整改,并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1. 部分隐患点整改进度较慢,需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改。
2. 部分基层单位对汛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 需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汛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深入开展汛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
2. 加强对隐患点的整改力度,确保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4.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汛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bef28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f.png)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二)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本报告旨在介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概况,并详细阐述五个重要的排查点。
正文内容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总览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是一项系统性的任务,涉及到多方面的观测和调查。
本次排查共覆盖了地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涉及个村庄。
通过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共发现隐患点处,其中包括处滑坡隐患,处崩塌隐患,处地裂缝隐患等。
为了进一步掌握排查情况,对隐患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计划。
二、隐患点排查与监测隐患点排查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包括对地表地形、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进行观测和调查。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本次排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空间遥感、地形测绘、地下水位监测等。
通过大规模地面巡查和无人机航拍,可以高效地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同时,对已发现的隐患点进行监测,采用了地震仪、位移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
三、滑坡隐患点排查与评估滑坡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地质灾害形式,对山区地质环境有着严重破坏性。
针对滑坡隐患点,本次排查主要进行了滑坡体稳定性评估、滑坡发展趋势分析等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和岩土力学测试,确定了滑坡隐患点的地质特征和力学性质。
进一步采用数学模型,预测了滑坡发展的可能方向和规模,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崩塌隐患点排查与治理崩塌是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岩石或土壤大规模失稳和坍塌的地质现象。
本次排查对崩塌隐患点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制定了治理方案。
在调查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野外样本,并进行了实验室测试。
通过对地质构造、土壤颗粒组成等的分析,确定了崩塌隐患点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为了治理崩塌隐患点,采取了防护措施,如加固土石坡、修复植被等,以减轻崩塌带来的损失。
五、地裂缝隐患点排查与处理地裂缝是由于地表应力变化引起的裂缝形成,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
汛期地质灾害专项安全检查(三篇)
![汛期地质灾害专项安全检查(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ed52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9.png)
汛期地质灾害专项安全检查目前已进入雨季施工,公司各在建项目已进入地质灾害多发期,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山洪、坍塌等恶劣自然灾害,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尤其是位于川、滇、贵在建项目应切实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有效遏制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
为此,公司特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下: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雨季施工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同时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质量与效益、环保与发展等各方面的关系,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首先,落实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程序,组织项目员工学习,了解逃生路线和避险场所;其次,做好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工作,确保救援队伍的建设落到实处。
三、各单位要组织策划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做好演练记录、评审、总结和修订,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发挥预案的指导性意义。
各单位要结合当前施工实际和汛期施工安全的特点,针对泥石流、滑坡、掉石、跨塌、水灾、排架及设备倒塌、洞室坍塌及透水、围堰溃坝溃堤、高边坡坍塌、爆破、触电等应急预案有重点的开展策划、演练和评审,进一步完善预案,锻炼应急队伍,备齐应急装备、物资,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四、各单位应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认真全面的组织开展一次专项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一是为避免泥石流、滑坡、山洪等地质灾害对在建工程设备、设施造成重大影响,严禁在山体冲沟下、易发生滑坡地段,停放机械设备、搭建临时休息场所、简易临时设施。
对危险地段内短时间不能拆除的临时设施,要设立隔离地带,严禁各类人员在危险临时建筑物中活动;二是从事洞室施工作业的单位,要重点检查防涌水、防坍塌、防岩爆安全措施的制定,及时紧跟工作开挖面进行支护,尤其是地下水丰富洞段和地质条件较差洞段,应利用抽排水设施设备对地下水进行抽排,加强洞室安全巡查频次及监控力度;三是从事高边坡、高排架作业的单位,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特别是降雨后,要组织专人检查现场重要施工部位后,方可施工。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范文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dab04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f.png)
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范文【开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汛期地质灾害频发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及早发现和排查汛期地质灾害的隐患,有效防范和减轻灾害的损失,我单位组织了一次深入调研和排查。
下面将就此次调研和排查的情况进行详细报告。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的具体情况,掌握各地地质灾害风险区域的分布和潜在危险点,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的范围涵盖了我单位所辖区域内的所有乡镇和县城,包括山区、河流、湖泊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地区。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踏勘和相关数据收集的方式。
调研人员先是对各地灾害历史和实时气象数据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选取了20个样本点进行了实地踏勘,最后将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
【实地踏勘】在实地踏勘中,我们首先对样本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了解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然后,我们对样本点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具体观察和记录。
例如,对于山区地质灾害,我们主要观察山塘、滑坡、崩塌等情况;对于河流地质灾害,我们主要观察河道变形、岩石崩落等情况;对于湖泊地质灾害,我们主要观察湖岸侵蚀、岸坡滑坡等情况。
通过实地踏勘,我们获取了大量的调研数据,为进一步分析和评估提供了基础。
【数据收集与分析】除了实地踏勘,我们还对各地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趋势。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各样本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例如,我们通过统计各地的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分析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此外,我们还通过遥感技术对样本点的植被覆盖情况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地质灾害发生与植被覆盖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详细的地质灾害隐患报告。
关于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情况汇报
![关于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0f5319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7.png)
关于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
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通过对我们单位进行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防汛工作
1. 防汛责任人员:我单位已经明确了防汛责任人员,并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了防汛队伍的建设工作。
2. 防汛物资准备:我单位已经做好了农资的储备,保证在抗洪救灾的时候可以调动到一定的物资。
3. 预警机制:我单位已经建立了对于天气状况的预警机制,做到了早预警、早行动。
4. 防汛抢险:我单位已经制定了防汛抢险预案,指定了防汛抢险人员,并配有了相应的防汛器材,可以在抢险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监测与预警:我单位已经建立了遥感监测系统,并可以及时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单位已经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
预案,指定了应急抢险人员,并配有了相应的救援器材,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对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教
育工作我们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宣传标语、手册,并在单位内部进行了培训。
4. 地质环境评估:我单位已经进行了地质环境评估,对
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了评定和分类,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基础。
以上就是我单位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情况汇报,如果还有任何问题,请您及时指出,我们将会尽快解决并完善工作。
谢谢!。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一)2024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880138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8.png)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报告(一)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表地貌特征所导致的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本文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的五个主要方面,包括灾害类型分析、灾害隐患等级划分、隐患位置分布、隐患原因分析和排查工作总结。
正文:1. 灾害类型分析- 地质滑坡灾害- 地震灾害- 泥石流灾害- 地面塌陷灾害- 岩溶塌陷灾害- 其他地质灾害类型2. 灾害隐患等级划分- 一级隐患:存在较大风险,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二级隐患: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一步跟踪观察和分析- 三级隐患:风险较低,但仍需要定期巡查和监测- 四级隐患:风险极低,可暂不采取特殊措施3. 隐患位置分布- 高山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泥石流等隐患较为普遍 - 丘陵地区:地震和地面塌陷隐患相对多见- 平原地区: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存在一定风险4. 隐患原因分析- 自然因素:地震、雨水侵蚀、地质构造运动等-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采、违规建设等5. 排查工作总结- 已完成的排查工作概述- 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未完成的工作和未解决的隐患- 后续工作计划和措施总结: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情况的详细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地质灾害隐患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隐患,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次排查工作的总结和经验,我们将持续改进和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为灾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7a526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6.png)
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一、引言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汛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和评估。
本报告旨在科学合理地分析汛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本地区的影响,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摘要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主要检查了各类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导致的影响。
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调查和评估,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及其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
同时,本报告也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建议,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背景地质灾害是自然界的一种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等。
本地区地势复杂,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较高,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域。
近年来,汛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方法与过程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采用了实地走访、专家评估和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调查队伍,走访了本地区各个村庄和重点地区,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拍摄。
然后,我们邀请了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专家对每个隐患点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确定了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最后,我们结合历史灾害数据和相关技术分析结果,编制了本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
五、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根据调查和评估结果,本地区存在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以下是部分隐患点的情况介绍:1. 山体滑坡隐患点山体滑坡是本地区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山区和陡坡地带。
初步调查发现,XX山、XX山和XX村均存在山体滑坡隐患点,风险较高。
滑坡可能导致路基崩塌、交通中断以及房屋倒塌等后果,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较大威胁。
2. 泥石流隐患点泥石流是本地区另一重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往往与降雨量和地势陡峭有关。
XX河流域是本地区泥石流的重要来源,部分河岸陡峭,土质松散,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公司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报告(总监办)结合《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阿府办函〔〕126号)文件的精神,年8月19日,总监办对所管辖的I、II标合同段统一组织进行了汛期灾害隐患专项检查。
现将具体排查情况汇报如下:一、I标项目经理部本标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1.项目部驻地及民工临时居住点。
2.沿线部分路段出现山体塌方、泥石流。
3.工地用电情况存在隐患。
4.K1012+000-K1012+066及K1011+190-K1011+300地段高边坡存在隐患。
为保障汛期安全生产和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消灭安全隐患,特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以下整改措施:1.靠近山体及河流等地的临时居住工人应立即退至安全地带居住。
2.对沿线出现的山体塌方、泥石流地段应设立安全警标牌,及时清理塌方路面淤泥,对可能出现山体滑坡的地段设立警示标牌,并派专人不定时监测。
3.对工地用电情况,应完善“三箱五闸”制,施工现场的各种机具、原材料等,均须按指定位置堆放整齐,不得随意乱丢乱放,做好相关的用电防水措施。
4.对高边坡地段的整治,雨季期间,高边坡孤石极易失稳滚落,在汛期来临之前,高边坡必须全面清理易滚落孤石,清理时严禁车辆行人通过受威胁区域,必须撤出受滚石威胁范围内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不能移动的建筑物、临建设施必须做好防护。
二、Ⅱ标项目经理部本标段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包括:1.路基一队夜间施工用电及夜间施工警示标志落实不到位。
2.硝水沟大桥3#桩基施工存在安全隐患。
3.K1020+500路基二队住宿区后面属高边坡,汛期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障汛期安全生产和如期完成施工任务,消灭安全隐患,特要求施工单位作出以下整改措施:1.在夜间进行施工专职安全员、专职电工必须全程在岗,做好监督防电应急工作,警示标志应设立齐全。
2.硝水沟桥梁桩基夜间应停止施工作业,施工前,专职安全员应对周边环境作好各项排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全。
3.路基二队施工工人在汛期期间应撤离住宿区,迁至平缓、安全地带居住。
国道213映秀至都江堰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总监办二○一○年八月二十日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总监办)一、制定依据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项目实际,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 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本着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积极应对汛期内产生的各类重大险情。
应急响应时,做到责任明确、程序简捷、分工合理、反应敏捷、迅速排险,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目的汛期内出现重大险情时,能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组织、救援及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控制事件扩大,及时排除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确保本项目施工顺利实施。
四、适用范围及防汛期限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涉及到防洪抢险的所有员工、施工现场和员工生活区域。
防汛期限:每年6月1日开始,9月30日结束。
(以当年天气情况为准)五、工程概况映秀至都江堰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起于G213线烧火坪隧道映秀段,沿岷江右岸布线,经漩口乡,止于G213线友谊隧道汶川与都江堰交界处。
工程位于岷江水系。
地表河流主要为岷江、渔子溪、古溪沟、寿江。
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融雪补给,径流稳定充沛。
岷江上游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340公里,落差3000米,多年平均流量469m3/s,最大月多年平均流量934m3/s,最小月多年平均流量135m3/s,渔子溪和寿江多年平均流量分别为19m/s3和25m3/s。
工程区内年降雨量为1001.9mm~1264.7mm,最大降雨量为2434.8mm,夏季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每年洪水多出现在6月~9月。
区内冲沟较发育,沿岸分布有I-IV级阶梯,阶面平缓。
本段桥梁多为跨越冲沟,但有渔子溪中桥和寿江大桥分别跨越渔子溪河及寿江。
汛期重点部位是寿江大桥、漩口大桥、渔子溪中桥、新硝水沟大桥以及高边坡和隧道洞口仰坡等。
六、防洪抢险组织机构及职责为加强防洪抢险应急救援和重大险情应急反应的组织领导工作,总监办成立防洪抢险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管段范围内防洪抢险救援及重大险情应急反应工作。
1.领导小组机构及成员组长:乐建平(电话:159****9979)副组长:彭潞(电话:139****3746)白涛(电话:187****0308)组员:张文强(电话:187****0160,主要负责I标)杨应斌(电话:152****0843,主要负责II标)胡利平朱文全梁涛曾庚陈培董小燕(电话:151****0682,主要负责办公室)各项目经理部相应成立防洪应急预案管理机构,负责各管段防汛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
2.领导小组职责(1)全面负责管段范围内防汛抗灾的组织、筹划工作,负责领导、指挥防汛抗灾的各项活动,加强对防汛抗灾工作的研究与部署。
督促各合同段完善防汛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全面掌握汛情、灾情,重要信息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通报,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掌握各项目部范围内防汛抗洪工作基本情况,了解汛情、水情并及时上报;及时督促各合同段处理各种防汛抗灾的安全隐患。
(3)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汛和抢险工作。
(4)督促各合同段积极筹集防汛抗灾物资,强化管理,始终保持良好备战状态。
(5)部署和指挥实施防汛救灾行动。
洪涝灾害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投入防汛抗灾工作,千方百计地避免作业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千方百计地保护国家和个人财产免受重大损失,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6)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督促各合同段迅速恢复施工生产,全面保证和促进施工生产和社会稳定。
七、防洪抢险应急措施1.防洪抢险组织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做好值班记录,加强巡视,做到预防为主。
2.加强与地方防汛部门的联系,向气象部门订购天气预报,第一时间掌握雨情、汛情。
3.督促各项目经理部在防汛期限间要做好防汛物资的储备工作,确保防汛工作的顺利进行。
4.督促各项目经理部在防汛期限间服从代建办的防汛领导小组安排,遇有重要险情,服从代建办的统一调度和指挥,顾全大局,积极地配合。
5.督促各项目部制定切实可行的涉河工程施工方案,规范施工,要求各项目部在汛期前将现场进行平整,将填河筑岛土石方清运到指定弃渣场,对原有沟渠进行一次清理,并在路堤坡脚两侧挖设临时排水沟。
督促各项目经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防洪防汛专项检查,落实措施,确保雨季沟、渠、河排水畅通。
6.出现局部区域发生洪汛,现场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当班领导,停止施工作业,紧急疏散人员,保护好现场,并逐级报告上级和有关部门,实施应急救援方案。
八、洪汛险情报告程序1.施工现场发生洪水或出现重大险情,项目经理部要在第一时间(1小时内)将汛情的具体情况报告总监办,总监办接到报后及时报告代建办和上级主管部门并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救援,防止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报告分为口头报告、快报、详报、洪汛处理报告等形式,报告时限要求:①口头报告:在洪汛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用最快速的方法(如电话等)概略报告洪汛情况;②快报:在洪汛发生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如电传等)报告洪汛的基本情况;③详报:在洪汛发生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报告洪汛的详细情况;④洪汛处理报告:洪汛处理完毕后,以书面形式提供完整的洪汛处理报告。
九、处置原则1.快速有效,协同一致的原则。
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及重大险情应急救援时,根据快速有效的原则组织抢险救援力量,各部门、各单位协调一致,人、财、物均需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
2.以防为主的原则。
对重、难、险、危工程、事故易发点、灾害季节等,提高防范意识,从人、财、物等方面早作准备,做到常抓不懈。
3.职务替代原则。
领导小组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担任其职务,副组长不在时,由组员担任其职务。
4.着重现场指挥的原则。
除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外,由其指定一人担任现场指挥,负责现场救援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并分阶段报告每一阶段的现场情况、所采取的救援措施及进展。
5.抢险救援技术方案必须科学、稳妥而又快捷,在快速施救时不盲目,以避免事故扩大而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附件2.(I标)国道213线映秀-都江堰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Ⅰ标段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一、制定依据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交通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工程项目实际,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遵循以人为本, 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本着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发生的洪水和出现的重大险情。
应急响应时做到责任明确、程序简捷、分工合理、反应敏捷,迅速排险和救援生产安全事故。
三、目的雨季在发生洪水出现重大险情时,能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及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控制事件扩大,排除险情,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保障本项目施工顺利实施。
四、适用范围及防汛期限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涉及到防洪抢险的所有员工、施工现场和员工生活区域。
防汛期限:年3月35日开始;2011年5 月31日结束。
五、工程概况映秀至都江堰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Ⅰ标段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境内,起于G213线烧火坪隧道映秀段,沿岷江右岸布线,途经阿坝铝厂、漩口新镇,止于白云顶隧道出口,全长11.717千米。
工程位于岷江水系。
地表河流主要为岷江、渔子溪。
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融雪补给,径流稳定充沛。
岷江上游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干流长340公里,落差3000米,多年平均流量469m3/s,最大月多年平均流量934m3/s,最小月多年平均流量135m3/s,渔子溪多年平均流量为19m/s3。
工程区内年降雨量为1001.9mm~1264.7mm,最大降雨量为2434.8mm,夏季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每年洪水多出现在6月~9月。
区内冲沟较发育,沿岸分布有I-IV级阶梯,阶面平缓。
本段桥梁多为跨越冲沟,但有渔子溪中桥跨越渔子溪河。
汛期重点部位是渔子溪中桥以及高边坡等。
六、防洪抢险组织机构及职责为加强防洪抢险应急救援和重大险情应急反应的组织领导工作,项目部成立防洪抢险应急反应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防洪抢险救援及重大险情应急反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