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六带(2个) 低纬信风带(2个)
极地高气压带和 副极地低气压带 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
风向
性质
北半球 南半球
东北风 东南风 干冷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 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1)①低纬环流
A.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因素)
C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空气⑧ 堆积 下沉(⑨ 动力 因素)
E⑩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迫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 极地高气压带
空气 受冷收缩 下沉( 热力 因素)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3)风带及成因
探究点一
风带名称
成因
B 东北信风带 D 盛行西风带 F 极地东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流向 转为东北风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及规律 下图为陆地(用110°E代表)与海洋(用160°E代表)气压梯度(大陆气压与海洋 气压之差,单位:hPa)的时空分布状况。其中,图甲表示多年平均情况,图乙表 示某年情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1.从多年平均状况看,40°N附近冬季风影响时间为 ( C ) A.3个月 B.6个月 C.7个月 D.8个月
分布
成因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
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带(1个)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
特征 气流 性质 冷高压 下沉 干冷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2.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完成相关内容。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是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 偏 北 ,冬季偏 南 。
3.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1)七个气压带的性质
气压带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 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二、结合气温和降水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对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除了结合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记 忆外,还可借助气温与降水规律加以分析。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 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 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 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气压 带 或风 带 气压 带
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一、突破气压带、风带应“四抓”
地球由于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 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栏目索引
第二讲 气压带和风带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a② 低纬环流圈
⇨三圈环流 b③ 中纬环流圈
c④ 高纬环流圈
(2)气压带及成因
气压带名称
成因
A⑤ 赤道低气压带
空气⑥ 受热膨胀 上升(热力因素)
(0°~30°)a、b.信风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因素)
(2)②中纬环流
B.副热带高气压带
(30°~60°)c.盛行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因素)
(3)③高纬环流
C.副极地低气压带
(60°~90°)d.极地东风带
D.极地高气压带(热力因素)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4)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
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 西南风
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 转为东北风
栏目索引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4)全年在A控制下形成 热带雨林 气候,全年在D控制下大陆西岸 地区形成 温带海洋性 气候;夏季受 C 控制,冬季受 D 控制 形成地中海气候;A、B交替控制形成 热带草原 气候。
解析 明确图中数字为大陆气压与海洋气压之差,如果为“+”,说明陆 地气压高于海洋,陆地为高压,盛行冬季风;结合图甲,可知40°N气压为“+” 共7个月,说明该地冬季风影响时间为7个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 区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方法技巧 图示法掌握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 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