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大气压强..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体验“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做出猜想引出课题。

2.经历“拔河比赛”,证明大气压强的存有,列举实例佐证自己猜想。

3.通过类比液体压强形成,分析大气压强成因。

4.通过课件、视频、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并计算出大气压的值。

5.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剖析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材分析】重点:大气压强的存有证明;大气压强值和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难点: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原理和方案;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关键点:一是存有证明要做好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二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可实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实行推导,得出大气压强的值;讨论粗略测大气压方案应围绕P=F/S展开;分析气压计原理时,应深刻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有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充足的理解,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有困难,所以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实行扫清障碍。

【教学策略】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即时反馈,为教师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10m高的水柱。

采用受力分析和转换法、等效替代法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教师面试物理教案模板(共8篇)

教师面试物理教案模板(共8篇)

教师面试物理教案模板(共8篇)第1篇:老师招考面试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面试试讲模板一、课题:大气压强二、课型:讲授课三、课时:1 课时四、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须要控制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学问;在物理办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阅历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在表现漠然,应用也不足足够的认识,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在困难,因而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七、教学策略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准时反应,为老师更好控制学生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剧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测,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竞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老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试验,并通过演示试验、课件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夏天,同学们常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使劲吸上来的吗? 生:是师: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特别的饮料(出示自制牛奶:将玻璃瓶中装满牛奶,用带吸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蜡将瓶口及吸管与橡皮塞接触处密封,确保气密性良好),看你们能否将牛奶吸上来?生:(用力吸牛奶)不能师:怎样才干将牛奶用吸管吸上来? 生:(思量并研究)让瓶中进入空气。

师:再思量:饮料是使劲吸上来的吗?是什么使饮料吸入口中? 生:不是,可能是大气压强。

(1)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2)玻璃管变粗、变细、倾斜、向下压、向上提只要不让管口脱离水银面,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差会变化吗?(3)大气压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而通过它能支持一段水银柱的办法让我们感触到大气压的存在这是什么物理办法?(4)大气压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晰,可以通过计算 760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来间接大气压,这又用到了什么物理办法?2.学生计算 760mm 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老师检查并赋予指导,后沟通并指出大气压强 P0=1.013×105Pa。

招教物理面试教案模板初中

招教物理面试教案模板初中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条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教学难点:1. 声音产生与传播的条件。

2. 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橡皮筋、尺子、铃铛等实验器材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虫鸣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提问:你们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需要什么条件?二、新课讲解1. 声音的产生a. 利用橡皮筋实验,展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振动时产生的声音,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

c. 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

2. 声音的传播a. 利用尺子敲击实验,展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b. 引导学生观察尺子敲击时声音的变化,解释声音传播的原理。

c. 引导学生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四、巩固练习1. 教师提出问题,如“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关?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调查生活中与声音产生和传播有关的现象,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师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教师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验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形成原因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

难点: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原理和方案;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播放生活实例视频,如吸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 提问: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课题《大气压强》。

二、新课讲授1. 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 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出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大气压强的成因- 通过类比液体压强,分析大气压强的成因。

- 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3. 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 讲解实验原理,推导出大气压强的计算公式。

4. 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如吸盘、打气筒、气压计等。

- 讨论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探究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交流实验心得。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气压强的概念、成因、测量方法和应用。

2. 强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生活中与大气压强相关的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实例、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基本概念、成因、测量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教资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能正确描述力的作用过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2.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

2.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1. 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正确描述力的作用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的力现象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力的作用效果。

2. 提问:什么是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二)新课讲授1. 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的三要素。

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3. 引导学生归纳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力的实例进行分析。

2. 小组成员讨论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3.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提问:如何正确描述力的作用过程?(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力现象,思考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教学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科目及年级:初中物理二、课题:(请根据面试要求填写具体课题,如“物体的浮沉条件”、“电路的串并联”、“光的反射与折射”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难点:1. 理解复杂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突破: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 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 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应用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发现问题。

- 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物理规律。

-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如“为什么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回顾已学知识:如浮力、重力等概念。

- 引入新课:如“物体的浮沉条件”。

环节二:探究实验- 实验一:探究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 实验二: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环节三:讨论分析-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分类?环节四:应用练习- 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老师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老师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物理实验操作、复杂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讲解物理基本概念,如力、速度、质量等。

(2)讲解物理基本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讲解物理基本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等。

3. 课堂练习(1)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个别辅导。

4. 物理实验(1)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安全。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评价(1)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物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 课后及时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等内容。

2. 物理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天平等。

3. 教学参考资料:如物理教材、辅导书籍等。

4. 课堂评价表:用于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

4.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情况。

初中物理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2. 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1. 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课堂讲解(1)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

(2)结合实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3. 实验演示(1)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原理。

(2)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问答法(1)教师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6. 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7. 总结与作业(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考编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考编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本次课程的核心物理概念。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课程的核心物理概念。

2.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1. 理解并运用复杂物理原理。

2.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1. 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价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物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概念。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新课讲授1. 讲解物理概念,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实验演示1. 展示物理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2. 分析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道理。

环节四:课堂练习1.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五:课堂总结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科的价值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教招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教招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原理及规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原理及规律。

2. 难点:实验操作、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1. 介绍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及规律。

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环节三:实验操作1. 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物理现象。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环节四:问题解决1. 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

环节六:布置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五、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初中物理招教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招教面试教案模板

####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2. 教学难点: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分析。

#### 三、教学突破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

2. 讲授法: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水沸腾、物体下落等,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从而引入新课。

2. 讲解新课- 教师结合实验,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如力学、热学、光学等。

-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原理,总结规律。

-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汇报。

6. 总结与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注意力、表达能力等。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实验步骤的准确性、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篇一:教师资格证教案面试模板】注意:1.教师资格证面试时,提供的是一张b5的白纸,不是表格式教案,写教案时间20分钟,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案每个部分都囊括进去。

2、教案在书写时,不可透露个人信息,不可在教案纸上做任何标记。

【篇二:初中物理教案模版】第1页低碳办公,支持环保,请正反打印!第2页低碳办公,支持环保,请正反打印!【篇三:物理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物理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模版目录《浮力》(2)《欧姆定律》(6)《电功》(10)《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7)《运动的快慢》(21)《变阻器》(27)《电磁感应现象》(31)《浮力》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人教版)第十二章第一节(p141~p142)。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使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还要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使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

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

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7篇)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突破】首先认识杠杆,能抽象出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创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想,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同学们想起很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简单。

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单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

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单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发现?(各小组同学分别进行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

约2分钟后平静下来。

)初中物理教资面试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教师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教师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课题:《力的合成与分解》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能够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现象。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难点】1. 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如拔河、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提问:力的作用有哪些特点?如何描述力的作用?【环节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通过动画演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合成与分解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环节三: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环节四:问题解决】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简易起重机?如何使重物上升?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并设计解决方案。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强调重点与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的表现。

4. 问题解决: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资面试备课教案模板初中物理

教资面试备课教案模板初中物理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2. 能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突破1.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实用性。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曲等。

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产生的?3.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1. 实验演示:将一根筷子斜插入装有水的透明容器中,观察筷子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2.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4. 教师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强调关键点。

环节三:应用光的折射定律1.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凸透镜成像、放大镜等。

2. 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折射现象,如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纠正错误,强化知识点。

环节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光的折射定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和巩固。

初中教资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教资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难点】1. 物理概念和原理的深入理解。

2.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物理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问答法: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实验- 教师展示实验器材,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物理原理。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提出问题。

4. 实验验证-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验证物理原理的正确性。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6.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资初中物理面试教案简案模板

教资初中物理面试教案简案模板

一、课题:《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能够描述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力的作用呢?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小组讨论1. 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四)应用拓展1.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力的作用效果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2. 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改变物体的形状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资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教资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木板、橡皮筋等3. 学生分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力的现象?举例说明。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力的现象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力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教师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测力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弹簧的形变,初步感知力的作用效果。

3. 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橡皮筋、钩码等器材,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印象。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力的现象,思考力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力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万能通用模板(初中)

物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万能通用模板(初中)

物理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万能通用模板初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观目标】学生理解____________定律/原理/物理量;知道____________的构造;能用____________简单计算;学会使用____________。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_________的实验/应用,熟练掌握_______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_______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________探究过程,激发学生_____________兴趣,培养_____________习惯/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理解_______表达式/概念;学生锻炼______的能力;认同_________的价值取向。

【难点】学生掌握_______;学生能够运用________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提问法和启发引导法、演示法、多媒体站始发、练习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播放视频/体验实验________,引导学生感知________。

提问学生:____________,引出本课内容。

环节二:新授活动一提出猜想教师创设情景,展示现象,由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 1:_________。

问题 2:_________。

学生设计猜想_________。

教师总结:___________。

活动二确定步骤教师讲解概念/实验,提出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分组讨论。

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确定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___________。

活动三分组实验教师说明注意事项和要求,并巡视指导。

活动四结论分析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分析,教师评价。

教师点出错误,并由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________。

环节三:课堂小结学生复述实验过程及结果,教师让其他同学补充并点评。

环节四:布置作业课下动手设计实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标题公式推导过程及其变形式:______公式解释(各字母含义、单位):______一、知识点一:______二、知识点二:______三、知识点三:______。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复杂物理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练习(1)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课堂管理:注重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教学评价: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为初中物理面试教案模板的具体内容:一、课题: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第1篇: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大气压强..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体验“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做出猜想引出课题。

2.经历“拔河比赛”,证明大气压强的存有,列举实例佐证自己猜想。

3.通过类比液体压强形成,分析大气压强成因。

4.通过课件、视频、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并计算出大气压的值。

5.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剖析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材分析】重点:大气压强的存有证明;大气压强值和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难点: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原理和方案;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关键点:一是存有证明要做好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二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可实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实行推导,得出大气压强的值;讨论粗略测大气压方案应围绕P=F/S展开;分析气压计原理时,应深刻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有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充足的理解,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有困难,所以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实行扫清障碍。

【教学策略】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即时反馈,为教师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10m高的水柱。

采用受力分析和转换法、等效替代法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原理、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对方案实行评估,通过误差的分析引导学生实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水平。

6.视频展示大气压应用,并通过自制气压计和自动给水器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再次感受大气压强的神奇,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教学流程】一、课前热身1.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力能够用来测量,面积能够用来测量。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计算公式是。

;...3.什么是力的平衡?平衡状态有哪些?4.茶壶盖上为什么有个小孔?二、置疑体验,引入课题师:夏天,同学们经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生:是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特殊的饮料(出示自制牛奶:将玻璃瓶中装满牛奶,用带吸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蜡将瓶口及吸管与橡皮塞接触处密封,确保气密性良好),看你们能否将牛奶吸上来?生:(使劲吸牛奶)不能师:怎样才能将牛奶用吸管吸上来?生:(思考并讨论)让瓶中进入空气。

师:再思考: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是什么使饮料吸入口中?生:不是,可能是大气压强。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大气压强。

板书课题三、模拟实验,存有证明1.教师出示两个橡胶皮碗,排出碗内的空气,让学生推举两个力气的男生实行拔河比赛,并指明这个实验早在17世纪就做过了,2.通过课件展示马德半球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讨论思考现象的成因。

板书存有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3.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喷泉”实验,通过课件展示“铁桶变瘪”实验、“瓶吞蛋”实验、“水中取钱而不湿手”实验,师生一起分析原因。

;...4.学生讨论列举大气压强在生活中应用实例。

如钢笔吸墨水、塑料挂钩衣物、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四、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存有,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实行了研究,并算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1.让学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录相,回答下面几个问题:(1)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2)玻璃管变粗、变细、倾斜、向下压、向上提只要不让管口脱离水银面,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差会改变吗?(3)大气压强的存有我们无法直接感知,而通过它能支持一段水银柱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大气压的存有这是什么物理方法?(4)大气压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能够通过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来间接大气压,这又用到了什么物理方法?2.学生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后交流并指出大气压强P0=1.013×105Pa。

(也可对水银柱实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大气压对水银柱的支持力,即P0S=G也可推导出大气压强的值)3.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学生计算,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后交流约为10米。

4.学生完成教材“想想议议”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感悟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的大小。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方案。

用课件出示器材塑料挂钩吸盘、弹簧测力计、直尺、注射器、橡胶帽、钩码、线等,学生分组讨论出两种方案。

要求写明器材、原理、步骤、表达式以及注意事项。

先组;...内实行讨论交流,后通过投影仪全班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实行方案改进。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1.大气压强应用视频资源,如吸盘搬运玻璃、抽水机工作原理等。

2.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应用:气压计。

自制气压计从一楼到三楼,管中水柱是上升还是下降?先引导学生对水柱实行受力分析,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瓶内气压对水柱向上的支持力,大气压对水柱向下的压力,水柱受向下的重力而平衡,即P内S==P0S﹢G而瓶内气压对水柱向上的支持力不变,当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大气压对水柱向下的压力减小,水柱的重力增加,表现为水柱升高。

3.介绍森林中鸟的自动给水器、家庭中电热水器等都用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教学评价】我为本课设计了课堂检测题。

1.能证明大气压强存有的实验是。

2.下列事例中没有应用大气压强的是()A.钢笔吸墨水B.吸管吸饮料C.塑料挂钩挂衣物D.压注射器活塞将药水注入体内3.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中水银高度差发生变化的是()A.玻璃管变粗B.玻璃管倾斜C.玻璃管下压D.玻璃管上端有少量空气4.自制气压计从山顶到山脚,液柱将(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5.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V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立即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③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长度为L。

根据以上实验方案,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的表达式应为p=_________.【教学反思】我的设计始终贯穿有趣、有效,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至少要做到这两点。

下面我点评本节课的三大特色:一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为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有和应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给学生视觉体验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愿望。

二是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前热身、课堂检测、探究实验、学生小组讨论、计算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

三是大胆对教材实行调整和取舍,并有所测重,同时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实行教学,目的性很强,确保教学有效、流畅。

而其亮点也有四:一是课题引入较新,二是拔河比赛将学生情绪推向高潮,三是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案,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先由各小组形成方案,交流后针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突出学生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是受力分析的应用,协助学生理解,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第2篇: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大气压强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大气压强》【教学目标】1.体验“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前后形成强烈反差,做出猜想引出课题。

2.经历“拔河比赛”,证明大气压强的存有,列举实例佐证自己猜想。

3.通过类比液体压强形成,分析大气压强成因。

4.通过课件、视频、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并计算出大气压的值。

5.通过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剖析和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改造自然的愿望。

【教材分析】重点:大气压强的存有证明;大气压强值和测量方法;大气压强的应用难点:探究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原理和方案;大气压强的应用实例分析。

关键点:一是存有证明要做好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二是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可实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实行推导,得出大气压强的值;讨论粗略测大气压方案应围绕P=F/S展开;分析气压计原理时,应深刻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掌握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力的平衡等知识;在物理方法上需了解等效替代法和转换法;在生活经验方面需有拔火罐、钢笔吸墨水等常识。

学生可能对大气压强存有表现漠然,应用也缺乏充足的理解,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能在受力分析和计算中存有困难,所以我在课前设计有热身训练,为新课的顺利实行扫清障碍。

【教学策略】1.课前热身,为突破重难点铺路搭桥,同时即时反馈,为教师更好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实行教学提供可能,确保所讲是学生所需,让教学真正有效。

2.置疑体验,通过前后强烈反差,在学生内心产生剧烈碰撞,引导学生猜想,课题引入自然,流畅。

3.拔河比赛震撼学生心灵,游戏之后,教师巧妙过渡到马德堡半球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课件展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视频展示托里拆利实验,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10m高的水柱。

采用受力分析和转换法、等效替代法计算出大气压强值。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原理、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对方案实行评估,通过误差的分析引导学生实行方案的改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水平。

6.视频展示大气压应用,并通过自制气压计和自动给水器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再次感受大气压强的神奇,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教学流程】一、课前热身1.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压力能够用来测量,面积能够用来测量。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计算公式是。

3.什么是力的平衡?平衡状态有哪些?4.茶壶盖上为什么有个小孔?二、置疑体验,引入课题师:夏天,同学们经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生:是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特殊的饮料(出示自制牛奶:将玻璃瓶中装满牛奶,用带吸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蜡将瓶口及吸管与橡皮塞接触处密封,确保气密性良好),看你们能否将牛奶吸上来?生:(使劲吸牛奶)不能师:怎样才能将牛奶用吸管吸上来?生:(思考并讨论)让瓶中进入空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