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韵脚分析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上4、琵琶行

北师大版九上4、琵琶行

北师大版九上4、琵琶行1. 引言《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叙事诗,它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的心情与陈圆圆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以七言古诗的形式写成,结构紧凑、富有节奏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诗歌韵律、诗歌节奏、诗歌语言等角度分析《琵琶行》一诗。

2. 诗歌韵律《琵琶行》是一首以七言古诗的形式写成的诗歌,依据古诗的韵律,共分为四个句子。

其中,第一、二句为上片,第三、四句为下片。

上下片的韵脚都是平声,平仄相间,表现出叙述性、歌唱性的特点,体现了诗歌的韵律。

3. 诗歌节奏《琵琶行》的节奏非常紧凑,有着很强的节奏感。

首先,诗歌的句子整体上都是以五个字为一个单位进行的,每个单位又可以分成两个小节,例如:丙辛已卯春光好,皎洁分明漫天道。

可以明显看出,每个句子在意义上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在形式上又更加紧凑,给人一种加速度的感觉。

此外,每个句子内部的押韵也有很强的韵律感,给诗歌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4. 诗歌语言《琵琶行》采用的诗歌语言表现出了作者白居易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哲学思想。

在语言方面,他努力运用诗歌技巧,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例如,通过诉说陈圆圆身世的悲惨,表现出了诗歌的悲情和哀悼气氛。

同时,白居易运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十二楼中春漏晚”的描写,富有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使得《琵琶行》在文学价值方面的表现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 结论综上所述,《琵琶行》是一首优美的古诗,以其紧凑的韵律、强烈的节奏感和优美的语言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力。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白居易的文学价值,感受到唐代文学的魅力。

琵琶行短评赏析简短

琵琶行短评赏析简短

琵琶行短评赏析简短《琵琶行》短评赏析。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琵琶和弹奏琵琶的女子为主题,通过描述女子的琵琶技艺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逝去的爱情和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首先,从诗的结构和形式来看,《琵琶行》是一首七言古诗,共有九十六句。

整首诗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开头,这种重复的结构使整首诗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流畅而有力量。

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排比,使诗句更加优美和动听。

整首诗的结构和形式都非常工整,显示了诗人的高超写作技巧。

其次,从诗的内容和意境来看,《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和琵琶女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爱情和人生的感慨。

诗中描绘了琵琶女子在弹奏琵琶时的形象,她的琵琶技艺高超,能够把琵琶的声音变化得淋漓尽致,仿佛琵琶在她的手中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能够表达出琵琶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琵琶女子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逝去的爱情和青春的怀念和感慨,诗人通过琵琶女子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激情。

再次,从诗的语言和修辞手法来看,《琵琶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句更加生动和形象。

诗人通过对琵琶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琵琶成为了一个有生命的存在,能够表达出琵琶女子内心深处的情感。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琵琶声音的描写,运用了排比和对仗等手法,使琵琶的声音更加动听和悦耳,给人以强烈的视听感受。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动人,修辞手法巧妙,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最后,从诗的意义和价值来看,《琵琶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爱情和青春的怀念和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和激情。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从音乐的角度来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摘要】《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音乐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与艺术价值。

本文从节奏与韵律、曲调与旋律、音色与表现方式、编曲与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对《琵琶行》进行分析,揭示了白居易在诗意中融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

文章探讨了这首诗歌作品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琵琶行》的音乐性和诗意的结合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白居易的创作意图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同时也能够拓展读者对此诗歌作品的欣赏视野。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音乐分析、节奏、韵律、曲调、旋律、音色、表现方式、编曲、演奏技巧、情感表达、音乐性、诗意、影响、结合。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情感真挚而著称。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琵琶女的悲愁心境,表达了对逆境中坚韧不拔的追求与坚持。

背景介绍中,我们需要了解白居易创作《琵琶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以及该诗作对当时文学界的影响。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时期,文人雅士们的创作活动极为活跃,白居易正是在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在政治生涯中屡受挫折,被贬谪到岭南地区,这种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政治理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写下了《琵琶行》,展现了他对生活坎坷遭遇的感受与独特见解。

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诗意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珍贵遗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作品概述白居易的《琵琶行》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最具有音乐性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以琵琶为主题,描绘了一个流浪艺人弹唱琵琶的形象,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作品通过琵琶的音乐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苦乐的思考。

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的音色、演奏技巧以及表现方式,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音乐的魅力。

《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知识点

《琵琶行》知识点诗歌以“大漠沙如雪”开篇,描绘了极度荒凉的背景,烘托出主人公的孤独和悲哀。

接着,诗人通过对韦丹琴艺的描写,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深情厚意。

韦丹琴技高超,琴声悠扬动人,能够引起大漠中的狼群停止嗥叫,使得骏马停步驻足。

他的琴声能够打动人心,让人感叹琴音之美。

然而,韦丹的悲凉遭遇也成为了诗歌的重点。

他曾是唐朝宫廷乐师,但因为宫廷斗争而被贬谪到沙漠之中。

他在孤寂中弹奏着琵琶,寄托了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他的琵琶声响彻大漠,却无法打动人心。

他的琵琶曲调悲凉,既表达了他自己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

1.描述手法独特: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通过描绘大漠沙漠、狼群、骏马等元素,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诗中的场景和氛围。

2.音乐与情感的融合:诗中的琵琶音乐与主人公的情感相互融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

琵琶声寄托了主人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3.反映社会现实:诗中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抨击了唐代社会的黑暗和世俗的虚伪。

诗人通过琵琶行的悲凉曲调,表达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不满,展示了对世俗的冷嘲热讽。

4.寓意深远:《琵琶行》通过琵琶的形象,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辛酸。

琵琶的声音宛如人生的旅程,有时高亢激昂,有时低沉悲凉。

诗人通过琵琶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抗争。

1.白居易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文官,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洒脱、感情真挚为主要特点。

2.韦丹的形象描写和琴艺技巧:详细描述韦丹的琴艺技巧和琴声的魅力,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他的才华和悲凉遭遇。

3.诗歌的艺术结构和韵律: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如何通过韵律的运用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4.《琵琶行》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将《琵琶行》与其他叙事诗、琴曲等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5.《琵琶行》的意义与价值:探讨《琵琶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它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后世的影响等。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

《琵琶行》音乐描写及意蕴赏析唐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王、杨、卢、温、李、张等一大批著名诗人及词人均有佳作传世。

而在唐诗创作中,歌行体作品较少,尤其是诗仙李白之后,似乎再没有一个人能达到与他相提并论的高度了。

唐诗“多姿多彩”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音乐性。

因为,当时的乐器种类繁多,如笙、笛、箫、琴、瑟、琵琶、箜篌等都很盛行,所以文学家们也从这些乐器中获得灵感,写下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千古绝唱。

在众多的诗篇中,元稹的《琵琶行》堪称音乐描写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

元白《琵琶行》主要是以琵琶声音作为音乐描写的对象,写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声音。

全文约两千七百字,主要内容是写琵琶女的身世,着力刻画了琵琶女动听的演奏技艺。

“其间旦暮闻何物?”起句便令人叫绝,一连三问,犹如急管繁弦,真好比是琵琶女以素手拨弄、快速弹奏一般。

本段诗作,乍看起来,可谓信手拈来,却深藏着作者极为丰富而深邃的想象力,突出了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奇妙与动听,使我们似乎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陶醉在动人的音乐声中,回味无穷。

听到音乐描写,仿佛置身于琵琶女演奏的境界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声,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给人以余音绕梁的美感享受。

如此的动人心弦,怎能不令诗人浮想联翩,产生无限遐想呢?随着节奏越来越急促、紧凑,描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态也愈发精彩:她开始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一个“忽”字说明了音乐声来得非常突然;接着又继续弹奏,把原来抒发悲苦凄凉之情的乐曲弹奏得渐入佳境,显现出喜悦轻快的音乐情绪;她还不满足于眼前的成功,继续努力,终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诗人就是通过这几句音乐描写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如此精美动人的音乐描写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优美绝伦的音乐中,而且使诗人也在音乐声中有感而发,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琵琶女的遭遇正如诗人自己的遭遇,在音乐声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6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会儿像黄鹂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一会儿又像泉水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 好像冰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
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
突然
溅射
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
急速冲出
通“划”
悄然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江边
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音乐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
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得发出飒飒声响。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她说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已学会弹奏琵琶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乐团的第一部里。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伎们嫉妒。
京城的富贵子弟争着给我赏赐,每当一曲弹罢,不知要给多少彩绸。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 年 ,秋 月
节拍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 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 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 客 ,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 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 ,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 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 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统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

统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
➢ 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 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
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 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第二年秋天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找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并概括其描写的音乐的特点。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02 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 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 指最粗的弦;
03 刚2、才阅奏读过白的居单易调的。《夜筝》一诗,思考小后面序的问中题。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
元和十年,予左迁①九江郡司马。 觉有迁谪意”,你有何看法?
整体感知
01 请概述小序的内容及作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 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论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论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论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作者:王有景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3期内容摘要:中唐大诗人自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抒情诗。

此诗除思想内容深刻外,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诗中音乐描写精妙绝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语言通俗晓畅。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艺术成就白居易是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诗歌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向居易在诗歌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就是一首合为时、合为事而作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

唐宣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ps《琵琶行》能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诗篇,是与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密不可分的。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是自居易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

此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实际上,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

c2ip”自居易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自己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琵琶行》的艺术成就进行论述。

一精彩的音乐描写清代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零,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慕写声音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是以移人。

”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精妙绝伦,被誉为:“千古第一音乐诗”。

其音乐描写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比喻独特、巧妙,给无形的声音赋予了鲜明的形象。

白居易《琵琶行》的琵琶声以大自然的声响来比喻音乐,“如急雨”比喻大弦粗重急骤的声势,“如私语”比喻小弦轻细婉转的声韵,“珠落玉盘”比喻清脆圆润,表现两弦齐奏的和谐;“莺语花底滑”比喻婉转流畅,表现音乐的明快,“泉流冰下”比喻滞寒不畅,表现音乐的冷涩。

清人段玉裁说:“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形容滑涩二境,可谓工绝。

”第二,作者善于抓住音乐产生的效果。

诗的开头白居易与朋友“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沉郁气氛,被“忽闻水上琵琶声”打破,同时也为后文琵琶女的弹奏作了铺垫。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

《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琵琶行》:“瑟瑟”还是“索索”白居易《琵琶行》是难得的佳作,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为其贬谪江州后所作,该诗写人写己,道出宦海浮沉的悲凉,可以说是千古名篇。

收入中学课本后,更是被现代人传诵。

其中开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一词,古来大多训为萧瑟。

明代杨慎始有新解,他在《丹铅总录》中举出白居易其他诗中用“瑟瑟”的句子,如《莫江曲》“一道残阳照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认为“秋瑟瑟”就是“秋色碧”。

明代何良俊,清人吴景旭、今人池太宁均从其说,反驳此说者有明人陈耀文。

此间聚讼可参看孙雍长《此“瑟瑟”非彼“瑟瑟”》,孙先生也讨论了“瑟瑟”,认为是拟声词,状声音。

许久以来,对于“瑟瑟”的训解,还有不少。

一首诗中的一个叠音词,引发了如此多的讨论,值得注意。

不过,这句话真的是作“瑟瑟”么?一“瑟瑟”一词在白居易集(以下简称“白集”)版本中是有异文的。

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校云:“宋绍兴本、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全唐诗》、卢文弨校俱作索索。

何校(国图藏失名临何焯校本):索索,兰雪(兰雪堂刊本是白集明代最早的刊本)同。

”可见,现存较早的几个白集版本中“瑟瑟”均作“索索”。

本来是简单的押韵问题,有了早期版本的依据,其结论自然可靠。

其实清中叶的校勘学家卢文弨在其《群书校补》里已对此校改,遗憾的是未能引起一些学者的重视,他们多据“瑟瑟”立说,颇有以为合韵的。

现在看来都不妥当。

一些音韵学者也注意到了这处异文。

俞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发表的《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将“瑟”字拟音为[]:“白居易这么伟大的诗人,刚作了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出韵,只有用这个音才凑合着压得上。

”如果俞先生见到宋本白集,想必不会有此疑问。

丁声树生前也曾谈到这个问题。

据他的学生张惠英回忆:“先生说,白居易《琵琶行》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瑟为-t尾,有的本子作飒-p尾,都不能和客-k尾相押,而白居易诗押韵对-p、-t、-k尾分的很清。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怎样的呢?主要体现在哪里?《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以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上,都善于用形象说话,而白居易在摹写乐声的复杂多变时,则显示其超人一等的功力。

一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白居易〈琵琶行〉鉴赏》)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

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

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言前辙”属一级(洪亮级),此时琵琶乐声骤然高亢起来。

_琵琶行_中_入声韵_的妙用_胡艳

_琵琶行_中_入声韵_的妙用_胡艳

《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借助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的飘零身世,抒发了对琵琶女的同情及对自己遭谗被贬的愤懑不平,写出了“长安故倡”和“江州司马”的天涯沦落之恨,悲愤之情贯于全篇。

历来的文人学者对《琵琶行》的主题、琵琶女形象、情景交融、精妙的音乐描写方面多有论述,对精妙的比喻、顶针、双声叠韵、叠字、叠词等语言特色也多有涉猎,但从古汉语读音、尤其是从汉语音韵角度剖析,则是现有研究者常常忽略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押入声韵这一角度,探讨《琵琶行》中入声韵的表情达意作用。

入声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唐朝汉语韵母的韵尾有阴、阳、入三种韵类,声调的特点是有平上去入四声。

由于语言的变迁,入声韵类和入声调在普通话中都已经消失,但它在古诗词中大量运用,形成平仄节奏,入声韵脚,使得诗词具有抑扬顿挫、声韵回环的音乐美,为古诗词增色添彩。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多押入声韵,笔者认为作者是有意选择这些入声入韵,并《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 胡 艳【摘 要】 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它却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语音现象,古入声字在古诗词中大量存在,形成平仄节奏,入声韵脚。

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中就多用入声作韵脚,并作精心安排,以达到声韵、景物、音乐、情感的和谐统一。

这是现有研究者常常忽略的问题。

本文从押入声韵这一角度,探讨入声韵在《琵琶行》中的妙用。

【关键词】 《琵琶行》;入声韵;景物;音乐;感情【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139(2012)02-0026-5作了精心安排,使得这些入声韵的凄切惨急不仅有效地表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共同的悲愤之情,而且对情景交融、人物心理和音乐形象的转换都无不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缘声入景、源声入乐、缘声入情,从入声韵去领略《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一、入声的语音本质和声情效果入声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语言现象。

古代音韵学家把汉字读音按其韵尾的不同分为阴声、阳声和入声三类韵。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一、创作背景1.唐朝政权动荡:唐朝中晚期,政权逐渐衰落,内外交困,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等多位皇帝统治。

2.安禄山叛乱:安禄山是唐朝末年的大臣,他在755年发动叛乱,攻占并控制洛阳,导致唐玄宗被迫迁都至蜀地。

3.百姓苦难:安禄山叛乱期间,百姓生活困苦,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贫困。

二、诗歌结构和形式1.长诗:《琵琶行》是一首长诗,共七十余句。

2.诗的形式: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押韵格式平仄对称。

三、描写琵琶女子1.诗中的主要人物:一位蹲跪在街头,用琵琶表演为生的女子。

2.形象描写:女子的衣着破旧,面容憔悴,双手纤细有力。

3.表演技艺:女子悲壮地弹奏琵琶,歌唱着《凤求凰》的故事,引发了听众的深深感动。

四、反映社会动乱1.战乱景象:诗中描绘了安禄山叛乱期间的战乱景象,城市烽火四起,百姓生活艰难。

2.百姓流离失所:叛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家破人亡。

3.政府腐败:唐玄宗治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的苦难加剧了他们对朝廷的不满。

五、表达人生悲凉1.女子的遭遇:女子无依无靠,生活贫困,行尽千里不得归。

2.百姓的苦难: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人们憔悴不堪。

六、揭示音乐的感染力1.音乐的力量:女子用琵琶弹唱故事,歌声凄凉动人,引发了听众的深深感动。

2.构建意境:琵琶的声音仿佛在街道上回荡,唤起了人们对战乱和苦难的记忆。

七、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琵琶女子的表演和战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感慨。

2.比兴手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加深读者的共鸣。

八、艺术价值和影响1.艺术价值:《琵琶行》以音乐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百姓苦难的关切,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和心灵的力量。

2.影响力:《琵琶行》自唐代以来一直广为传诵,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揭示时代苦难和表达人生悲凉的经典之作。

总结:。

《琵琶行》教案:叙事诗的魅力

《琵琶行》教案:叙事诗的魅力

《琵琶行》教案:叙事诗的魅力第一章:教案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主题。

2. 引导学生欣赏叙事诗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琵琶行》的作者、创作年代、背景。

2. 诗歌结构分析:诗的章节、韵律、意象等。

3. 诗歌主题探讨:友情、人生感悟、历史变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结构、主题等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

3. 鉴赏法:欣赏诗歌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2.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3. 相关资料:诗歌背景、作者介绍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讨论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作文等。

3. 知识掌握程度:诗歌内容、主题、结构等方面的考核。

第二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2.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二、教学内容1. 白居易生平简介。

2.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图片展示:展示白居易的画像及相关图片。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资料: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图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作文等。

第三章:诗歌结构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琵琶行》的诗歌结构。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结构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章节划分。

2. 诗歌的韵律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资料:诗歌结构、韵律特点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发言、提问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作文等。

第四章:诗歌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主题。

琵琶行韵脚分析

琵琶行韵脚分析

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韵脚字音韵分析表11此表查阅了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2《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收录了“别”的两个古音,一为帮母,意为“分别”;另一为并母,意为“离别”。

3《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收录了“数”的两个古音,一为上声虞韵,意为“计算”;另一为去声遇韵,意为“数目”。

白居易《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中就多用入声作韵脚,达到声韵、音乐、情感的和谐统一。

《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白居易借助流落江湖的琵琶女的飘零身世,抒发了对琵琶女的同情及对自己遭谗被贬的愤懑不平,写出了“长安故倡”和“江州司马”的天涯沦落之恨,悲愤之情贯于全篇。

历来的文人学者对《琵琶行》的主题、琵琶女形象、情景交融、精妙的音乐描写方面多有论述,对精妙的比喻、顶针、双声叠韵、叠字、叠词等语言特色也多有涉猎,但从古汉语读音、尤其是从汉语音韵角度剖析,则是现有研究者常常忽略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押入声韵这一角度,探讨《琵琶行》中入声韵的表情达意作用。

人声是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唐朝汉语韵母的韵尾有阴、阳、人三种韵类,声调的特点是有平上去人四声。

由于语言的变迁,人声韵类和人声调在普通话中都已经消失,但它在古诗词中大量运用,形成平仄节奏,人声韵脚,使得诗词具有抑扬顿挫、声韵回环的音乐美,为古诗词增色添彩。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多押入声韵,笔者认为作者是有意选择这些入声入韵,并作了精心安排,使得这些人声韵的凄切惨急不仅有效地表现了琵琶女和诗人共同的悲愤之情,而且对情景交融、人物心理和音乐形象的转换都无不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缘声入景、源声人乐、缘声人隋,从人声韵去领略《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入声的语音本质和声情效果人声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语言现象。

古代音韵学家把汉字读音按其韵尾的不同分为阴声、阳声和人声三类韵。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阳声韵以鼻音收尾。

阴声阳声的共同特点是发音可以延长,又叫舒声。

人声的韵尾则以塞音[p]、[t]、[k]收尾,短促、不能延长,人声叫促声。

入声的声调是同平上去三种声调形成区别的一种调。

古汉语的平上去人四声中,又分平声、仄声,上去入声归为仄声,平声平直高昂,声调变化不大,仄声短促低沉,声调高低变化较大。

《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

《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

《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全文最后六句,共押四个人声。

诗人请她“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之时,她却站在那里很久说不出话来,感动至极。

在琵琶女身上,“立,急”的顿挫可以感受到她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

于是,琵琶女即兴发挥,她把两个人共同的悲愁都注入乐曲,弹出更为凄苦的音乐,愁肠千结,如哭如泣。

“泣”字的压抑可以感受到满座为之动容,为之怅然若失,为之悲戚的场景。

琵琶女的演奏更是激起了作者情感的共鸣,无论是琵琶女,还是诗人自己,都无力左右个人命运,琵琶女有“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苦、“绕船月明江水寒”的寂寞。

作者更有远别京城“谪居卧病浔阳城”的悲伤,居住“黄芦苦竹绕宅生”的偏僻,生活“终年不闻丝竹声”的清苦,听到这动人的曲调,怎能不动情,相同的经历使作者尤为伤感,悲愤,作者热泪纵横,“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寄托了作者对一个女子深切的同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遭遇的怨愤。

诗人与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恨”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连续“立、急、泣、湿”的人声,句句梗塞、句句压抑,顿挫凄绝,如泣如诉,恰切地体现了作者心境的沉痛、悲凉,增加了压抑悲愤的氛围。

而全诗以人声韵开头入境,又以人声韵结尾人情,使整首诗弥漫着无边无际的愁绪、怨愤。

白居易《琵琶行》中押的十七处人声韵“客、瑟、别、月、发、绝、歇、画、帛、白、息、唧、识、立、急、泣、湿”在情景交融、音乐形象、人物心理刻画、悲愤情感的抒发中,无不起着相切、相和、相融的作用,可谓曲声悠悠、心声凄凄、句句入声,韵韵人情。

但普通话已没有了人声,这些人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有十一处读阳平或阴平,没有了仄声的味道,更没有人声的短促、压抑了。

1932年出版的《国音常用字汇》前特地说明了下面这段话:“人声的读法还应该兼存。

应为讽诵前代的韵文,尤其是律诗与词,若将某某人声字读成阴平和阳平,或将一首诗中几个押韵的人声字读成阴平、阳平、上、去几个不同的声调,必至音律失谐,美感消减,所以应该依旧音读为人声的。

《琵琶行》诵读提示

《琵琶行》诵读提示

《琵琶行》诵读提示
《琵琶行》诵读提示
《琵琶行》在用韵上很有讲究:
1、诗的开头共有四联,第一联和最后两联用的是入声韵,只有第二联用了平声韵;结尾三联全用入声韵。

这就显示了全诗的基调:凄凉、压抑。

2、诗中换韵频繁(共18次),除琵琶女自叙身世和诗人倾诉内心郁闷这两段外,或一联一换,或两联一换,而且全是平仄韵相间,仄韵中又以入声韵居多;平声韵有延长音,而入声韵很短促,韵脚读得清晰,便有抑扬起伏的音乐效果。

诵读这首诗还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

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

下面谈谈关于个别句段的处理意见:
1、开头部分: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

读最后两句,情绪应有变化:“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是《序》中说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

2、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琵琶行背诵速记

琵琶行背诵速记

琵琶行背诵速记摘要:1.琵琶行概述2.背诵技巧3.速记方法4.实践与应用5.总结正文:一、琵琶行概述《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文共七百零八字,讲述了唐明皇李隆基的宠妃杨玉环被废黜后的沉沦遭遇。

诗中以琵琶女为主线,穿插了唐明皇、虢国夫人等历史人物,展现了唐朝末年宫闱斗争的惨烈场景。

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佳作。

二、背诵技巧1.抓住诗眼:诗眼是诗歌的灵魂,掌握了诗眼,就能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例如,《琵琶行》的诗眼是“凄凄不似向前声”,表达了琵琶女遭遇世事变迁的悲痛。

2.划分诗节:将诗歌划分为几个部分,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可以将《琵琶行》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描述琵琶女初嫁、失宠、流落江湖和最后飘零的命运。

3.制作诗韵表:诗韵是古诗词的韵脚,制作诗韵表有助于记忆和背诵。

如《琵琶行》的韵脚为“ing、ang、u、ü”,可据此进行记忆。

三、速记方法1.关联法:将诗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画面,有助于快速记忆。

如《琵琶行》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可与杨玉环的美丽相对应。

2.故事法:将诗歌内容概括成一个故事,便于理解和记忆。

如《琵琶行》讲述了一个由贵妇沦为歌女的悲惨故事。

3.创作思维导图: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思维导图,将人物、事件、意象等有机结合,有助于快速掌握诗歌全貌。

四、实践与应用1.反复朗读: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书写全文:将诗歌全文抄写一遍,既能巩固记忆,又能锻炼书法。

3.融入生活:将诗歌中的美好意象、哲理等融入日常生活,提高自身修养。

五、总结背诵《琵琶行》不仅要掌握背诵技巧,还需运用速记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书写和融入生活等方式,使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韵脚字音韵分析表1
1此表查阅了丁声树《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2《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收录了“别”的两个古音,一为帮母,意为“分别”;另一为并母,意为“离别”。

3《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收录了“数”的两个古音,一为上声虞韵,意为“计算”;另一为去声遇韵,意为“数目”。

4《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未收录“唧”字,“唧”的音韵地位根据“即”和“鲫”的音韵地位推断而来。

《琵琶行》用韵与《广韵》的比较:
一、山摄
《广韵》山摄寒桓同用、删山同用、先仙同用。

《琵琶行》中先寒同用、寒桓同用、线霰同用,山摄入声韵月薛同用。

白居易的古体诗中,山摄诸韵是同用不分的。

二、止摄
《广韵》止摄支脂之同用,微独用。

《琵琶行》中之志同用,旨微支同用。

三、通摄
《广韵》通摄东独用,冬钟同用。

《琵琶行》中东钟同用。

四、效摄
《广韵》效摄萧宵同用,《琵琶行》与《广韵》同。

五、梗摄
《广韵》梗摄庚耕清同用,青独用。

《琵琶行》庚清同用、庚诤同用。

本摄入声韵陌独用一次,陌与臻摄栉韵同用。

六、遇摄
《广韵》遇摄鱼和虞模不混,虞模同用,鱼独用。

《琵琶行》中语麌同用,语姥同用。

语遇姥暮御模同用,且与流摄有韵通用。

《琵琶行》存在着平去混押的现象,“鸣”平声庚韵,“迸”为去声诤韵。

《琵琶行》中已经出现了“浊上变去”的现象。

《琵琶行》中以“女、住、部、妒、数、度、故、妇、去、污”为韵,“部”字《广韵》浊上声并母姥韵,“女”字《广韵》浊上声泥母语韵,“妇”字《广韵》浊上声并母有韵,其余韵字属去声。

此外,在《琵琶行》中同一摄内二三四等韵通押,如庚清。

同一摄内一等韵和三等韵通押,如先寒。

不同摄的韵通押,如梗摄陌韵和臻摄栉韵,流摄有韵和遇摄御韵。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题目《琵琶行》用韵分析
学生姓名杨璐
所在学院文学院
专业及班级14级汉语言文字学
任课教师马德强
完成日期2016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