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备课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备课设计

3.研究透镜【内容】: 3.研究透镜【拟用时间】:月日【课型】:解说课【主备人】:沈彩缤【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凸面镜成像的实验;2、试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术1、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能够改变光的流传路线;2、认识凸面镜的应用;3、初步认识望远镜的结构。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很多方便;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良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利处。

教课过程设计:【学习重难点】:1、学会做凸面镜成像的实验;2、试试制作望远镜。

3、初步认识望远镜的结构。

一、预习导学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讲话:同学们,喜爱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对于水的游戏,好吗?2.解说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察看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沟通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发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近似的现象吗?二、学习商讨(一)、亲近接触,认识凸面镜1.讲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绘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察看各样凸面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报告察看结果。

5.认识凸面镜:这样中间厚、边沿薄的透明镜片叫放大镜。

(二)、亲手实践,认识凸面镜的作用1.发问:你们知道凸面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议论、报告。

3.学生疏组实验:凸面镜成像实验。

4.学生报告沟通实验结果:凸面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5.发问:此刻,你知道凸面镜有哪些作用?6.议论:凸面镜为何会有这样奇特的作用呢?7.小结:光芒射入凸面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三)、联系生活,认识凸面镜的用途1.讲话:小小凸面镜真奇特,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议论沟通。

3.出示图象资料:凸面镜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备课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备课教案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第三课《研究透镜》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否放大和聚焦的性质;3. 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4、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烧杯、滴管、打上字的纸、铅笔、餐巾纸等。

教学过程一、玩水游戏我们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的时候,会沿着怎样的路线行进呢?让我们一起来玩几种和水有关的游戏吧!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我提供的纸的某一个字上,透过水滴观察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水滴是什么样的?(通过“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引出透镜)2、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你有什么发现?3、把铅笔放入烧杯中,从侧面或上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大家都在游戏中耐心细致的进行了观察,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吧!愿意把你组的发现和大家共享吗?4、小组交流5、集体汇报6、师生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空气)射到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水)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的地方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导入新课生活中有透镜吗?(学生举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两种透镜,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吧!三、研究透镜特点1.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块不同的透镜,现在请同学们通过目测和手摸,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镜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师表演)用手摸时,因它们是光学仪器,后面我们又要用它做实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手摸它们,应隔着餐巾纸摸一摸它。

同时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以免损坏和划伤手指。

2.学生小组实验,感知,交流,记录。

3.学生汇报,小结:分为两大类,一种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我们叫它凸透镜;一种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我们叫它凹透镜。

4、师随手画透镜,请学生判断是什么透镜。

四、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1.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呢?2. 学生讨论、汇报。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光在直线传播中存在两种现象:反射与折射。

在熟悉了光的直射现象以后,本课将继续探讨透镜的折射现象。

教材从问题引入,让学生从上面和侧面看水中的吸光和铅笔,发觉笔直的物品显得弯折了,这一现象说明了光线不管是从空气射入水面,仍是从空气射入玻璃,传播的线路都会发生偏折,因此水中的吸管和铅笔看上去都是弯折的。

在学生初步熟悉光的折射现象后,又通过一系列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讨对光的折射现象。

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爱好,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探讨能力,学生了解了光的反射现象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探讨光的折射。

从而了解光在直线传播中的两种现象。

他们对凸面镜和凹面镜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讨欲望,乐于动手,擅长操作。

只是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爱好,而懒于动手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熟悉不足,以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进展态势一样。

他人如何说就如何做,研究气氛不浓,教学目标进程与方式:1.用比较法熟悉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不同特点。

2.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科学知识: 1.明白凸面镜和凹面镜能够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2.明白凸面镜和凹面镜的镜片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熟悉与利用给咱们带来的方便。

2.养成良好的探讨适应,在探讨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看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难点:通过教学明白光行进进程中碰到凸面镜和凹面镜时会改变行进线路。

教材分析光在直线传播中存在两种现象:反射与折射。

在熟悉了光的直射现象以后,本课将继续探讨透镜的折射现象。

教材从问题引入,让学生从上面和侧面看水中的吸光和铅笔,发觉笔直的物品显得弯折了,这一现象说明了光线不管是从空气射入水面,仍是从空气射入玻璃,传播的线路都会发生偏折,因此水中的吸管和铅笔看上去都是弯折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研究透镜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研究透镜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1、明白能够透过光线的物体叫做透镜。

2、明白得光在通过透镜的过程中行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折射。

3、经历从提出猜想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觉折射现象,感知因为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4、增进小组合作能力,培养有序实验,认真观看的适应。

教学重点:明白得光在通过透镜的过程中行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折射。

教学难点:增进小组合作能力,培养有序实验,认真观看的适应。

教学预备学生:凹镜、凸镜、白纸、火柴(巧克力)。

教师:铁架台、激光笔、透亮物体(玻璃球、塑料块、冰块、水……)、记号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一、引入透镜的概念1、板书(研究透镜)后教师直切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什么叫透镜?生活中有哪些透亮的镜子……2、小结:实际上透镜范畴专门广。

我们把能够透过光线的如玻璃、水晶、水、冰、塑料等物体看作透镜。

在科学上我们适应上把玻璃制成的透光物叫做透镜,实际上只要能够透光的物体都叫透镜。

二、明白得折射的概念1、(演示站在窗口,点亮光笔射向天空)我们明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没有任何东西挡住,光会一直向前行进。

假如有东西挡住了光线行进的线路,光会如何样?(演示不透光的物体如平面镜,手,书本挡住光线)光会反射,反射后还走直线。

2、假如挡住光线的是透光的物体,光会如何样?推测。

(透过)光的前进方向会可不能发生变化?同桌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方法。

(演示实验:光笔夹在铁架上。

光在空气中直线行进,射到了光屏上,做个标记。

)假如光在行进的过程中方向发生了变化,光屏上的光点点会移动。

(请学生用透亮物体挡住光线)。

你发觉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小结:光由空气进入透亮物体后,行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其他的透亮物体又会如何样呢?(出示塑料块、冰、水)。

由此我们能够如此来总结:光在行进过程中透过另一透亮物体时,方向会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我们一起来想一遍(教师手势配合)光在空所中直线前进,碰到一个透亮物体——透镜,进入透亮物体,改变方向,连续前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优质课《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教学目的:一、通过观看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二、通过观看、实验、探讨透镜对光的弯折现象,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使学生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熟悉与利用会对咱们带来许多方便。

教学重、难点:一、熟悉光的折射现象。

二、探讨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预备:教师:滴管学生:每组实验桌上预备凸面镜、凹面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烧杯(盛水)、塑料片、蜡烛、火柴、纸屏、实验报告单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一、谈话:同窗们,喜爱玩水吗?今天就请同窗们和教师一路玩玩水,好吗?二、引导学生做活动:活动(一):把吸管放入水杯中,观看现象。

活动(二):(教师用滴管在每组塑料片上滴一滴水)把塑料片放在书本上透过水滴看字。

活动(三):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字。

3、汇报现象、交流。

4、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壤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五、谈话:你明白什么工具会像适才的水滴一样把物体放大吗?(引导出放大镜)今天,咱们一路来研究像放大镜一样透明的镜子。

(板书课题:研究透镜)二、研究透镜一、熟悉凸面镜和凹面镜?、谈话:同窗们都明白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请同窗们观看桌面上的几种镜片。

‚、学生通过看、摸等方式进行感知交流。

ƒ、小结:像放大镜那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面镜。

像老花镜那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面镜。

二、探讨透镜的作用:⑴、提问:大伙儿明白凸面镜和凹面镜各有什么作用吗?⑵、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⑶、分组实验验证,填写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用透镜观看物体。

实验(二):尝试用透镜聚光。

(平安提示:万万不要用凸面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实验(三):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⑷、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⑸、小结并板书:有放大作用凸面镜能够聚光使物体在纸屏上成倒立的像有缩小作用凹面镜使光发散不能成像3、介绍望远镜三、巩固总结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成?四、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研究透镜》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研究透镜》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课例第二单元 3.研究透镜备课时间:2020.9.21教材分析:在前两课认识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现象后,本课将继续探究透镜的折射现象。

教材从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然后又通过一系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探究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较低,对本节课的一系列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教材原理的理解较困难。

因此,学生原有的理论储备知识要在这节课转化到实践中。

教学目标:1.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尝试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原理。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烧杯、水、铅笔、凸透镜、凹透镜。

前置性作业内容1.查资料,了解有关望远镜的知识2.观察爷爷奶奶的老花镜3.准备材料:凸透镜、凹透镜、装有半杯水的透明玻璃杯、铅笔、纸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对光进行了一些研究,你还记得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怎样行进的吗?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吗?2.师:如果光线在行进过程中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3.如果光线照射到透明的物体,比如水,玻璃等,还会发生反射现象吗?4.把一支笔直的铅笔放进有水的玻璃杯中,分别从上面和侧面观察水中的铅笔。

5.提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你大胆猜一猜。

6.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7.师:人们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研究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研究透镜》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研究透镜)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2、尝试制作望远镜。

科学知识: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3、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开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点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打算教师——有关凸透镜和凹透镜应用的图片;凸透镜,凹透镜,蜡烛,打火机学生——凸透镜,水杯,白纸,尺子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会玩吗?其实会玩的同学在玩中也会有许多收获。

今天,就请你们玩一滴水,有兴趣吗?二、利用水,形成放大镜1 、活动一:用滴管〔或吸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把载玻片放在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并观察水滴的形状。

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2 、活动二: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3 、活动三:往培养皿〔或烧杯中〕放一些水,再把培养皿放在有字的书上,从上向下看,观察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汇报现象,交流。

4、提问:这三个实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学生商量交流。

6、谈话:你了解什么工具会把物体放大?对,是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放大镜。

〔板书课题〕三、研究放大镜的作用1 、了解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 1 〕谈话:同学们都了解放大镜有放大作用,那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2 〕学生感知,交流。

〔可请学生画出放大镜镜片的侧面图〕〔 3 〕、小结:像放大镜镜片这种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2 、指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

〔 1 〕提问:凸透镜除了具有放大的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2 〕学生交流,师了解学生原有知识。

〔 3 〕学生活动:拿放大镜在太阳下观察放大镜的聚光现象。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省一等奖)

五年级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省一等奖)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东平湖街第一小学付佳瑶《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在认识了光的直射现象以后,本课将继续探究透镜的折射现象。

教材从问题引入,让学生从上面和侧面看水中的吸光和铅笔,发现笔直的物品显得弯折了,这一现象说明了光线无论是从空气射入水面,还是从空气射入玻璃,传播的路线都会发生偏折,所以水中的吸管和铅笔看上去都是弯折的。

在学生初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后,又通过一系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究对光的折射现象。

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了解了光的反射现象后,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探究光的折射。

从而了解光在直线传播中的两种现象。

学生们对凸透镜和凹透镜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并善于操作。

教学目标: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能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光的折射现象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有仔细观察过水中的筷子吗?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当笔直的筷子放入水中时,会有什么变化?2、生:笔直的筷子好像折了。

师:在什么地方折了?生:在水面上。

3、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回答)3、师出示课件并小结: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板书:光的折射)二、新授课1、光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ppt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2、生活中还有一种透明的镜片也跟光的折射现象有关,当人的年纪大了,看书看报纸时就需要用到它们。

除了这种放大镜,你还见到过哪些种透明的镜片呢?你想研究它们吗?(板书并出示课题)(一)活动一1、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两种透镜,你们想玩一玩吗?但在玩的时候要注意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1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研究透镜》教学设计1

3.研究透镜【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用实验观察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

3.用比较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4.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5.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透明纸、滴管、水、烧杯、铅笔、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前几天老师看了一部老电影《三毛流浪记》,其中有一个情节非常有意思,三毛流浪到一条小河边,正好肚子很饿,抬头看见河水里有几条鱼,三毛就决定捉几条鱼烤着吃,正好小河边有一根鱼叉,三毛就拿起鱼叉向水里的鱼叉去,但是三毛左叉叉、右叉叉、前叉叉、后叉叉,结果连一片鱼鳞都没叉到。

2.提问:三毛为什么叉不到鱼?他犯了什么错误?要想叉到鱼,三毛究竟应该怎么做呢?3.学生回答。

4.师:接下来我们做个小实验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然后我们再来帮帮三毛吧。

二、认识光的折射1.谈话:现在我们看看老师手中的笔,它在空气中是直直的,那么如果老师把它放入水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2.学生观察。

3.提问:水中的笔看起来怎么样了?在什么地方弯了?为什么会这样?4.小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但是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到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法会在交界面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教师板书)5.学生讨论:三毛想钓到鱼应该怎样做呢?6.讲解: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还有很多,但是最典型的是透镜。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出示课题),了解透镜的知识。

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1.谈话:我们来做个玩水的游戏,用滴管在纸上滴一滴水,看看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发生?2.学生观察然后汇报。

3.小结:一滴水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设计《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对光源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带领学生研究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透镜问题的兴趣。

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分三块:一、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三、认识透镜的应用,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这样处理了本课教材: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得猫眼引出凹凸透镜、光的折射的话题。

凹凸凸透镜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寻找验证。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凹凸透镜、光的折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在材料设计方面,利用猫眼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供探究材料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猫眼为载体,探究凹凸透镜为目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借助猫眼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什么是折射。

科学知识: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通过猫眼观察、拆解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演示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红光、猫眼、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认识猫眼,理解透镜概念(观察、拆解)1.提问:这是什么?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板书:猫眼)门上为什么要用猫眼?为什么不在门上直接开个孔?谁来说说猫眼有什么特点?(开门见山,直接导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觉得常见的猫眼真得值得研究,产生研究的兴趣。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教案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资源开发《研究透镜》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中的第三课。

本课是在学生已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认识透镜对光的折射。

它的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而透镜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典型代表,所以教材设计意图是通过研究透镜来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本课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让学生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接触奇景般迷人的光学世界,感受光的奥秘,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世界的兴趣,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把教学活动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观察水中铅笔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从而为下面的探究埋好伏笔。

第二部分:研究透镜的形状特点及种类。

通过观察、触摸透镜,了解它们构造的不同,由此区别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第三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偏折现象。

包括三个活动:1.用透镜观察物体。

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下物体的放大和缩小情况。

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凸透镜有放大作用,而凹透镜则有缩小作用。

2.让阳光穿过透镜。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到:凸透镜可以聚光,而凹透镜则不能。

3.观察透镜成像特点。

凸透镜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而凹透镜则不能。

第四部分:拓展应用,自制望远镜。

(这个活动视条件而定,有条件的学校就引导学生进行制作,条件不具备的就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在各方面的应用。

)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生利用凸透镜做放大、成像、聚光等实验。

●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尝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研究透镜|苏教版(1)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研究透镜|苏教版(1)

研究透镜【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借助猫眼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什么是折射。

科学知识: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通过猫眼观察、拆解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通过演示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红光、猫眼、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认识猫眼,理解透镜概念(观察、拆解)1.提问:这是什么?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板书:猫眼)门上为什么要用猫眼?为什么不在门上直接开个孔?谁来说说猫眼有什么特点?2谈话:猫眼从里面看能看见外面远而广的物体,你从外面看里面基本是看不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猫眼是怎样做的?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摆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都熟视无睹,如果能把这些东西的秘密都搞懂,你就不得了了。

猫眼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

3.提问:为什么猫眼是这样呢?是什么让猫眼这样呢?我们停留在观察物体表面,就能知道猫眼能看到广阔事物的秘密吗?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怎么办才能看到猫眼里面有什么吗?)4.提问:为什么被我们拆成这样还不明白,猫眼最核心的是什么?(板书:透镜)透镜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这样组合视线就变得这么广?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1.提问:既然是透镜,光线透过透镜会有什么变化呢?你认为有吗?(通过上面的认识,在猫眼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凹凸透镜,这时提出问题,就是解决本课另一重点——折射。

老师做折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从现象中分析揭示折射概念,齐读强化概念。

)2.谈话:实际上生活中生活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用笔折射实验,分析这个实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强化光的折射。

)3.猫眼里其实有光的学问在里面,下面我们再来琢磨琢磨猫眼。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研究透镜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初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透镜对光的弯折现象,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3、使学生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对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教学重、难点: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滴管学生: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玩玩水,好吗?2、引导学生做活动:活动(一):把吸管放入水杯中,观察现象。

活动(二):(教师用滴管在每组塑料片上滴一滴水)把塑料片放在书本上透过水滴看字。

活动(三):把书放在盛水的烧杯后透过烧杯看字。

3、汇报现象、交流。

4、小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5、谈话:你知道什么工具会像刚才的水滴一样把物体放大吗?(引导出放大镜)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像放大镜一样透明的镜子。

(板书课题:研究透镜)二、研究透镜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几种镜片。

‚(2)学生通过看、摸等方法进行感知交流。

(3)小结:像放大镜那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像老花镜那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2、探究透镜的作用:⑴、提问:大家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各有什么作用吗?⑵、学生猜想、讨论、汇报。

⑶、分组实验验证实验(一):用透镜观察物体。

实验(二):尝试用透镜聚光。

(安全提醒: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实验(三):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

⑷、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⑸、小结并板书: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可以聚光凹透镜:使光发散不能成像三、巩固:生活中还有那些透镜?四、小结提问: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两种透镜的成像特点及聚光性。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凸透镜与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

学会做凸透镜聚焦和成像的实验。

2.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达路线。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镜片特点。

3.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折射,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

教学难点:制作简易望远镜。

教材分析:光在直线传播中存在两个基本现象:反射和折射。

在前两课认识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现象以后,本课将继续研究透镜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透明物体射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这样处理了本课教材: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得猫眼引出凹凸透镜、光的折射的话题。

凹凸透镜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寻找验证。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水杯。

课时: 一课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反射现象,引入折射这一现象。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笔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时发生了什么现象,出示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和折射演示图。

进而提出折射的概念。

让学生在书上找到这个概念,并集体朗读一遍,加深记忆。

接下来提问在我们生活中除了水,还有什么涉及到了折射这个现象?学生思考并回答。

出示几组生活中折射的例子,引出透镜(板书:研究透镜)二、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以前见过透镜么?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

3.学生观察凸凹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6.认识凹透镜:这样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三、亲手实践,认识凸凹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凹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透镜》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透镜,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以及掌握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透镜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对于透镜的知识,他们还是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透镜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透镜,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透镜的奥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透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透镜原理的理解;透镜实验的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透镜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透镜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图片,如眼镜、相机、投影仪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种类的透镜,探讨它们的异同点,总结出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3.学习透镜的基本原理: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透镜的原理,如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等。

4.透镜的应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投影仪、眼镜等。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透镜》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光源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带领学生研究凹透镜与凸透镜的特点,并激发学生研究更多的有关透镜问题的兴趣。

教材中教学内容主要分三块:一、通过观察水中吸管的弯折现象,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二、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三、认识透镜的应用,了解望远镜的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较低,对教材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这节课中得到升华,转化到实践中,这样处理了本课教材: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得猫眼引出凹凸透镜、光的折射的话题。

凹凸凸透镜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来寻找验证。

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凹凸透镜、光的折射。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在材料设计方面,利用猫眼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提供探究材料解决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猫眼为载体,探究凹凸透镜为目的,用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猫眼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什么是折射。

科学知识:
1、知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会改变行进的方向。

2、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

3、了解透镜的多种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2、乐于用所学的知识融入生活。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的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猫眼观察、拆解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
通过演示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
【教学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红光、猫眼、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认识猫眼,理解透镜概念(观察、拆解)
1.提问:这是什么?你认识吗?在哪里见过?(板书:猫眼)门上为什么要用猫眼?为什么不在门上直接开个孔?谁来说说猫眼有什么特点?
(开门见山,直接导题,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觉得常见的猫眼真得值得研究,产生研究的兴趣。


2谈话:猫眼从里面看能看见外面远而广的物体,你从外面看里面基本是看不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猫眼是怎样做的?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摆在了我们的眼前,我们都熟视无睹,如果能把这些东西的秘密都搞懂,你就不得了了。

猫眼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

(谈话是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给学生实际的猫眼,让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猫眼,是让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加强,有了猫眼但还是不能了解构造。

这时,就逐步推进教学重难点的解决。


3.提问:为什么猫眼是这样呢?是什么让猫眼这样呢?我们停留在观察物体表面,就能知道猫眼能看到广阔事物的秘密吗?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怎么办才能看到猫眼里面有什么吗?(让学生拆一拆,看一看猫眼内部到底有什么东西。

这是让学生心中的疑惑能够解开一部分,也让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浮出水面。

此时在拆解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学生做到有顺序拆解,有顺序研究,来进一步渗透科学素养能力的提高。


4.提问:为什么被我们拆成这样还不明白,猫眼最核心的是什么?(板书:透镜)透镜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这样组合视线就变得这么广?
(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认识透镜,在这里主要解决什么是透镜,凹凸透镜的特点,可以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来了解,多种方法进入解决。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的猫眼入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研
究的欲望去研究猫眼、研究凹凸透镜,用猫眼串通本课教学,用猫眼引出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1.提问:既然是透镜,光线透过透镜会有什么变化呢?你认为有吗?
(通过上面的认识,在猫眼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凹凸透镜,这时提出问题,就是解决本课另一重点——折射。

老师做折射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从现象中分析揭示折射概念,齐读强化概念。


2.谈话:实际上生活中生活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用笔折射实验,分析这个实验现象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强化光的折射。


3.猫眼里其实有光的学问在里面,下面我们再来琢磨琢磨猫眼。

你们还记得刚才怎么拆的吗?知道怎么装吗?
(还原猫眼,此时在组装的过程中老师还是需要学生做到有顺序组装,既是呼应开头,也是渗透科学素养能力的提高培养。


4.交流:光点变化,在不同位置说明什么?光线从凹透镜通过和从凸透镜通过不同说明什么?(学生用猫眼做实验分析,不仅了解了光在猫眼中有折射,而且近一步强化了光的折射。

)设计意图:利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研究用猫眼引出的凹凸透镜,了解凹凸透镜的特点;还原猫眼,既是进一步研究光的折射,同时也让猫眼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的研究的欲望加强,猫眼中还有问题可以研究,让学生的思维贯穿整个课堂。

三、总结、生活中的应用
今天,我们只不过研究了猫眼,我们就懂得了什么叫透镜,懂得了光线进入透镜后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凹凸透镜在光线进入后各有特点。

读课题
同学们,透镜其实组合不同,应用就不同。

从小到(出示望远镜、手持显微镜等)大到观察天象的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用我们学到的方法慢慢去参、慢慢去悟,就像今天一样,从中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教学反思】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
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在本课中利用学生熟悉但不熟知的猫眼入手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研究的欲望去研究猫眼、研究凹凸透镜。

本课教学中以猫眼为载体开展探究活动,看一看、拆一拆、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思一思、装一装、再做一做,再思一思,再说一说,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

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用猫眼串通本课教学,学生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的兴趣也被激发,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单调的材料生动化,不断激发兴趣。

其次,另一教学目的就是能够把科学课堂生活化,生活科学化,学生能够把科学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学习中,能把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资源,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