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合集下载

第四章音乐课程各领域教学实施策略

第四章音乐课程各领域教学实施策略

第四章音乐课程各领域教学实施策略“教学领域”是从教学实施的角度对音乐课程内容所作的“课标式”表述。

《课标》将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本章重点探讨音乐学科四个领域的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节感受与欣赏领域的教学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耳朵”,使之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文化素养、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人。

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提出了音乐教育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方面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能够唱自己想唱的歌,弹奏自己喜欢的乐器等;另一方面还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能够感受他人通过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美感。

感受与欣赏是人们对音乐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它能够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使学生了解多方面的音乐表现、音乐体裁知识,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小学、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特点比较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在“选材”和“组材”等方面,都体现出小学、初中两学段音乐欣赏教学的各自特点。

小学音乐欣赏内容一般依据单元情境主题选曲,并与单元其它领域学习内容结合,形成1-2个学时的整体内容。

例如,单元主题是与“时间”相关系的情境主题,一般会在此单元选欣赏与“时间”有关的乐曲,如《维也纳的音乐钟》《调皮的小闹钟》《在钟表店里》等等;单元主题是与“动物”有关的情境主题,则会选择与“动物”有相的乐曲,如《狮王进行曲》《龟兔赛跑》等等。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曲目大多数是选择短小精悍且音乐形象鲜明的经典名曲,同时,小学音乐欣赏在教材中占比重相对较少,且声乐作品欣赏在欣赏教学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

初中音乐欣赏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加大了器乐作品欣赏的比重。

初中阶段音乐欣赏内容同样也是依据单元主题选曲,但因初中的单元主题多数是以认知某一音乐类型而设计的单元主题,如,各种演奏形式表现的经典名曲,各种体裁的经典名曲,还有戏曲、歌剧、舞剧、通俗音乐、中外民族民音间乐等等,所以,初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组材基本也是按照某一音乐类型集合的形式组成一个单元的内容。

高中音乐《影视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影视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影视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影视音乐》。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影视音乐的概念、功能和分类;学习影视音乐的基本创作手法;欣赏和分析经典影视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知、分析影视作品情感和氛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影视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视音乐的基本创作手法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影视音乐的概念、功能和分类;经典影视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经典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影视音乐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2. 基本概念:介绍影视音乐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过程细节:讲解影视音乐的背景知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作品欣赏:欣赏经典影视音乐作品,分析其创作手法。

过程细节:播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主题曲《Hedwig's Theme》,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4. 课堂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为一段影视片段创作音乐。

过程细节:为学生提供一段无音乐的影视片段,分组进行创作实践。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影视音乐创作题目。

过程细节:讲解题目要求,分析创作思路,展示解答过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为一段影视片段选择合适的音乐。

过程细节:提供多个音乐选项,让学生根据片段情感和氛围进行匹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影视音乐》2. 板书内容:(1)影视音乐的概念、功能、分类(2)经典影视音乐作品欣赏(3)影视音乐创作手法分析(4)实践环节:为影视片段创作音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一段影视片段创作音乐,并说明创作思路。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1.为什么说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由于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这就决定了:第一,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而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也就是说,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会听,而不是其他.第二,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因为,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训练与培养良好的听觉感知,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不仅对于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听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展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水平,已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随着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的设备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在音乐会中和学校的音乐课堂里.实际上,中小学生每天从家庭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有意或无意)要比音乐课堂里多得多.这是由于,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振兴为提高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文化艺术的繁荣、音乐事业的发展则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精神食粮.这种现象当然是可喜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也给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使加强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显得更加急迫和必要.第一,由于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某些音乐的商品化倾向,加之音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某些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的应用与推广,使家庭和社会的音乐生活呈现出十分纷繁复杂的情况,良莠混杂、雅俗交织、美丑难辨.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教学如果不密切地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给学生的家庭及社会音乐生活以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的审美教育目的.第二,由于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程中,“感受与鉴赏”这一教学领域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音乐鉴赏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其审美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1)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2)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以及音乐情感理解力,这是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2.怎样理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这是否意味着学生的音乐体验可以同教师或课本不一致?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育观念问题.请看下面的案例,这是登载在《中国音乐教育》上的一篇有关音乐欣赏教学的文章,相信广大读者,尤其是音乐教师们读过以后会有所感触.用音乐打开想像的闸门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没有想像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正处在富于想像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我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通过让学生写听后感的方法来激发想像,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创造也会不尽相同.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一次,我安排了为乐曲起名字的活动.我播放了《大海》和《空山鸟语》两段音乐给大家听,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它们取名字.于是“流水欢歌”、“清泉”、“清澈的溪水”、“雨中的邂逅”、“舞”、“争执”、“百鸟争鸣”等名字诞生了.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有一位农村转学来的学生为《空山鸟语》起了个别出心裁的名字:“捉鸡”,并写了注解:“老太太的鸡从鸡窝跑到院子里,她急着到处捉,又来了一群小伙子,拿着笤帚一起捉,打翻了院子里所有的东西,也没有捉到.”我认为能写出这样的听后感,说明了同学们之间想像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是非常正常的,不能用“谁想像得好,谁想像得差”单纯地评价.教师的作用是通过写听后感活动给学生们提供一个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可能正是《空山鸟语》中二胡声描绘的鸟鸣碰撞了那位农村同学的灵感,由此产生了与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联想.“捉鸡”这个名字起得虽然不雅,但敢于想像,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在写听后感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发表意见,用艺术的夸张,丰富的想像对学过的乐曲进行再创造,这是音乐情感的升华,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并使每个学生心中蕴涵的向往和渴望得以宣泄.正像捷普洛夫所说:“人从声音里听到的东西越多,则音乐感越丰富.”王琳北京樱花园中学不久前,《中国教育报》刊载了一个类似的例子:某小学考语文,试卷上有一题问道:“雪化了变成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可他偏偏不及格,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上赫然写着:“变成了水!”对此,文章作者生出无限感慨,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教育?这样的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也经常发生在最具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像力的音乐学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承式的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音乐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教学问题,而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问题.只有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深刻变革,才能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当成传授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才能改变那种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而不考虑学生的求异思维及具体体验的单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励和引导学生勇敢地说“不”--不同意老师的理解,不同意课本的解释,这才是学生自身的体验,才是学生真正的理解,这才可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像力的发展过程.3.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音乐表现要素所涵盖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四个方面:(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的感受与体验.(2)对人声(童声、女声、男声等)和乐器声(常见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等)的感受与听辨.(3)对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的聆听与体验.(4)对音乐结构的感知.这四个方面内容的学习,有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人声的分类,各种乐器的介绍等),但更多的内容是交叉在一起的,需要结合音乐实践和具体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性的音乐学习,以有益于学生获得完整的音乐体验.下面提供的案例,是从“力度”入手,体现了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体验和学习的特点.音的强弱【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强弱.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协调.【教学重点】感受音的强弱.【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cd、录音带、打击乐器、头饰若干.【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韵律活动.2.感受音的强弱(1)探索声音活动多媒体出示图形.提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与它们相似?用手势引导学生发出渐弱、渐强的声音.引导学生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2)儿歌朗诵要求:用声音表现音的渐强、渐弱.(3)聆听活动聆听《天鹅》、《狮王》、《我是人民小骑兵》三首乐曲,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小结:这三段乐曲由于强弱的不同,描绘了动物的不同形象,也使我们体验了不同的情绪.(4)游戏活动:吹泡泡通过游戏,使学生对音的强弱变化做出体态反应,并能控制、协调自己的行为.(5)演唱活动要求:通过指挥手势,学生用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变化.4.音乐情绪与情感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就脑的活动而言,情绪与情感为同一物质过程;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些,它同生物性的需要相联系,而情感指向性更集中,只作用于人类,同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同时,情感尚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的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普遍地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之中.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性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艺术形式来说,音乐的表情力量远远胜过其他所有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这里着重要指出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在具体方式上,应少些语言讲授,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应把情感纽带首先抛给学生.5.音乐体裁与形式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学习领域基本包括了中外常见的音乐体裁和音乐表演形式.1~2年级和3~6年级两个学段,侧重对简单的、中小型音乐体裁作品的聆听和学习,7~9年级则侧重较大型和稍复杂的体裁形式的学习.3~6年级和7~9年级两个学段均规定了聆听辨别体裁与形式的量,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标准》中因篇幅限制,不可能列出音乐的所有体裁与形式,而实际的音乐教学也不一定需要,因此这一领域所留的教学空间是很大的,有利于音乐教师设计与组合多种形式的教学.下面的案例虽然是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但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力度、速度及音色等表现要素,因此内容上显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拓宽了教学设计思路,丰富了教学过程.丰富多彩的进行曲【教学内容】《中国人民解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婚礼进行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2.听辨管乐、弦乐和管风琴的音色特点.3.通过几首进行曲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和情感的对比欣赏,让学生能体会到不同题材内容的进行曲风格各异,进一步感受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提高独立分析乐曲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进行曲的基本特征,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中外进行曲的艺术魅力.通过感性--理性--感性的再现过程,体验进行曲的行进步伐节奏.【教学方法】1.用多媒体课件,使其视听结合.2.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不同情感的认知加以体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略)6.音乐风格与流派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因此,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音乐,表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在人类音乐的历史长河中,音乐家们创造的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音乐经典,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音乐风格与流派的体验和学习,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从这样的目的出发,对该领域内容的建构就应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从容地面对一切本民族及外来民族的音乐文化.因为风格也好,流派也好,只有在大量地比较中才能感悟和鉴别.下面的教学案例系这方面的佳作,极有益于音乐教师们在该领域教学中参考.爵士乐【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2.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教学重点】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特别是即兴性),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互联网、书籍、报刊、传播媒体、音响城等)收集有关“爵士乐”的资料,并自选展示作业的形式(手抄报、文稿设计、网页、课件制作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爵士乐?2.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补充.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学过程】(略)《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一文由3edu教育网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培养音乐感觉和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三:培养音乐感觉和鉴赏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们的综合素质,并在其中包括音乐教育。

小学是培养儿童潜力的阶段,音乐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中,培养音乐感觉和鉴赏能力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音乐感受的培养音乐感受是指了解音乐中的情感和意义,并以个人的感受形成独特的鉴赏观点。

培养音乐感受的方法是通过听歌曲、演奏乐器和欣赏音乐会等途径来实现。

其中,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三开始强调这个方面,引导孩子们倾听音乐、认知音乐、理解音乐。

1.熟悉不同的音乐类型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三中,教育者需要带领孩子们去了解不同的音乐类型。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听不同旋律的曲子,让孩子们分析哪些乐器在此曲子中使用、哪些音乐元素对这首曲子的情感表达起到决定性作用等等,以便让他们从音乐元素中学习。

如此一来,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喜爱的音乐跟不喜欢的音乐区分开来,从而培养音乐感觉。

2.演奏音乐演奏乐器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音乐元素。

对于一些已经能够演奏乐器的孩子,教育者可以教导他们按照旋律演奏,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而那些尚未学习乐器的孩子们,则可以在授课时发放鼓、铃、哨、叶片等简易乐器,让孩子们体验在齐奏时的合奏快感。

3.欣赏音乐会欣赏音乐会是人们最常用的欣赏音乐之法,而学生们也可以从中受益无穷。

教育者可以在授课时带领孩子们前往音乐会现场,感受现场完整表演带给你们身心的震撼。

这样,孩子们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情感表达的美妙之处。

二、鉴赏技巧的培养音乐鉴赏是指对音乐进行分析,从曲调、音色、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理论上的评价和判断。

培养音乐鉴赏能力可以让孩子们具备专业性的音乐评价能力。

在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三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计和课件呈现,带领孩子们在听音作业中学习音乐鉴赏技巧,如下:1.分辨谐调与不谐调。

教育者可以在授课中播放钢琴曲或者其他曲子,让孩子们听出哪些是谐调,哪些是不谐调,帮助孩子们深入了解音乐所依赖的谐调色彩。

2.区分不同强度的旋律。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外婆的澎湖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

2. 通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学唱,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歌曲的内涵和背景。

2. 运用示范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外婆的澎湖湾的美丽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看外婆的澎湖湾的图片和视频,感受家乡的美丽。

2. 向学生介绍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背景和创作灵感。

3. 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4. 分组练习合唱部分,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5.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二章:歌曲学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提高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2. 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部分的配合。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授歌曲的演唱技巧。

2. 运用分组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外婆的澎湖湾的美丽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回顾外婆的澎湖湾的美丽风光。

2. 教授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分组练习合唱部分,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

4.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三章:家乡风情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外婆的澎湖湾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中国流行音乐教案

中国流行音乐教案

中国流行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流行音乐的魅力》第三节《中国流行音乐》,主要详细内容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探讨其音乐特点及社会影响。

具体包括经典歌曲欣赏、歌手介绍、音乐风格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 通过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中国流行音乐不同时期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掌握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熟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吉他学具:笔记本、笔、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经典的中国流行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回顾与导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主题——中国流行音乐。

3.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结合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讲解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及音乐特点。

(2)播放经典歌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4.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流行歌曲,分享歌曲背后的故事。

(2)小组展示:每组推荐一首歌曲进行现场演唱或播放,并简要介绍歌曲及其音乐特点。

5. 例题讲解:(1)分析歌曲《小城故事》的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鉴赏。

(2)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6. 随堂练习:(1)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中国流行歌曲的音乐特点。

(2)进行歌曲演唱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中国流行音乐2. 内容:(1)发展历程(2)代表作品(3)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中国流行歌曲《平凡之路》的音乐特点。

(2)谈谈你对中国流行音乐的认识。

2. 答案:(2)答案开放,可从个人喜好、音乐风格、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2. 掌握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如重复、对比、发展等。

3. 熟悉音乐的结构形式,如binary、ternary、rondo 等。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解析与实例分析。

2. 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与作品分析。

3. 音乐结构形式的介绍与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元素、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2. 分析法:分析具体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古典、民乐、流行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音乐基本元素、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分析:通过具体音乐作品,讲解和分析音乐基本元素、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3. 实践与讨论: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并展开讨论。

第二章:古典音乐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熟悉古典音乐的基本形式,如交响乐、室内乐、独奏等。

3. 掌握古典音乐的基本风格,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现代等。

二、教学内容1. 古典音乐历史背景的介绍。

2. 古典音乐基本形式的讲解与实例分析。

3. 古典音乐基本风格的讲解与实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音乐历史背景、基本形式和基本风格。

2. 分析法:分析具体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古典音乐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古典音乐作品: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古典音乐作品。

2. 教学设备:音响、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古典音乐历史背景、基本形式和基本风格的重要性。

2. 讲解与分析:通过具体古典音乐作品,讲解和分析古典音乐基本形式和基本风格。

3. 实践与讨论:让学生聆听古典音乐作品,参与音乐实践,并展开讨论。

2024年西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西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1.1 音乐的魅力1.2 生活中的音乐2. 第二章:民族音乐2.1 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2.2 外国民族音乐欣赏3. 第三章:器乐音乐3.1 乐器及其分类3.2 常见乐器介绍4. 第四章:音乐欣赏4.1 名曲欣赏4.2 音乐故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魅力,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让学生掌握常见乐器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分类常见乐器的识别与演奏方法2. 教学重点: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名曲欣赏与音乐故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乐CD、音响设备投影仪、PPT2. 学具:笔记本、文具乐器(如口琴、笛子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的音乐,让学生谈谈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1)音乐与生活介绍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

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民族音乐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播放典型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

欣赏外国民族音乐,对比分析中外民族音乐的异同。

(3)器乐音乐介绍乐器分类,展示常见乐器。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其他学生猜一猜乐器名称。

(4)音乐欣赏欣赏名曲,分析作品背景、作曲家及其创作特点。

讲解音乐故事,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演奏乐器,加深对乐器知识的理解。

分组讨论,分析所听音乐的风格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1. 音乐与生活音乐的魅力生活中的音乐2. 民族音乐我国民族音乐特点外国民族音乐欣赏3. 器乐音乐乐器分类常见乐器介绍4. 音乐欣赏名曲欣赏音乐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

梦幻曲音乐欣赏教案

梦幻曲音乐欣赏教案

梦幻曲音乐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欣赏课程第四章《浪漫主义音乐》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梦幻曲《童年情景》Op.15 No.7,作曲家为罗伯特·舒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特别是舒曼的音乐特点。

2. 通过对梦幻曲《童年情景》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音乐中的故事情节,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舒曼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情感表达,感受梦幻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掌握梦幻曲《童年情景》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理解。

(2)播放一段舒曼的钢琴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舒曼的音乐风格。

2. 例题讲解(1)介绍舒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详细讲解梦幻曲《童年情景》的音乐结构和主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跟随音乐,用彩色笔画出他们心中的梦幻世界。

(2)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画作和感受。

4. 音乐欣赏(1)播放梦幻曲《童年情景》,让学生闭眼聆听。

(2)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情感变化和故事情节。

5. 互动环节(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故事。

(2)讨论舒曼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和舒曼的音乐风格。

六、板书设计1. 梦幻曲音乐欣赏2. 内容:(1)舒曼简介(2)浪漫主义音乐特点(3)梦幻曲《童年情景》音乐结构(4)主题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舒曼的音乐风格特点。

(2)用自己的话描述梦幻曲《童年情景》中的故事情节。

2. 答案:(1)舒曼的音乐风格特点:浪漫主义,强调情感表达,富有诗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欣赏,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在音乐情感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

音乐教案——银色的桦树林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桦树林景象的想象和感受。

1.2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1.3 教学方法:聆听法、讨论法。

1.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播放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音乐。

Step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对桦树林的想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Step 4:播放歌曲,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美感。

第二章:基本乐理知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2.2 教学内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中的基本乐理知识。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践法。

2.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讲解歌曲中的基本节奏、音高、音色等乐理知识。

Step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

Step 3:教师选取歌曲中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实践。

第三章:歌曲学唱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2 教学内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歌词和旋律。

3.3 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

3.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跟随哼唱。

Step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词,让学生熟悉并记住歌词。

Step 3:教师教授歌曲的旋律,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

Step 4: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和交流。

Step 5:全班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检查学习效果。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分析4.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歌曲《银色的桦树林》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4.3 教学方法:聆听法、讨论法。

4.4 教学步骤:Step 1:教师播放歌曲《银色的桦树林》,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一、协议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明确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培养与鉴赏的总体目标。

细化阶段性教学目标,如每学期、每月的具体目标。

2、教学方法列举多种适合初中音乐教学的乐感培养与鉴赏方法。

说明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场景和预期效果。

3、教学资源确定所需的音乐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

描述资源的获取渠道和使用方式。

4、教学评估制定学生乐感和鉴赏能力的评估标准和方式。

说明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和运用途径。

5、教师职责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计划制定、课堂组织、学生指导等职责。

6、学生义务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课堂参与、课后练习、作业完成等义务。

二、教学目标11 总体目标通过系统的音乐教学,培养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乐感和鉴赏水平,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热爱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

111 阶段性目标第一学期: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阶等,能够简单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第二学期: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情感表达,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音乐的风格特点。

第三学期: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鉴赏能力,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能够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第四学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三、教学方法12 多样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实践法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121 讲授法由教师系统地讲解音乐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建立起扎实的音乐基础。

122 演示法教师通过亲自演奏、演唱或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123 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2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表演、合唱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13 教材选择选用符合初中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教材。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鉴赏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音乐鉴赏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音乐鉴赏的原则:客观评价、主观感受、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3. 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音乐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音乐鉴赏的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实践: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审美能力。

4. 总结:强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第二章:中国音乐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内容1. 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古代音乐、近现代音乐和当代音乐。

2. 中国音乐的特点:旋律、节奏、和声和乐器。

3. 中国音乐文化: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中国音乐作品,培养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3. 实践:播放中国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鉴赏能力。

4. 总结:强调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音乐。

五、作业布置2. 选择一首中国音乐作品,进行分析鉴赏。

第三章:西方音乐鉴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西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认识音乐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会用耳朵听音乐,用嘴巴唱歌曲。

教学内容:1. 学习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学习简单的节奏,如强弱、快慢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教授音乐基本元素,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

3. 教授简单节奏,让学生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实践。

第二章:学习唱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

2. 学会唱简单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2. 学习唱简单的歌曲,如《小星星》、《小燕子》等。

教学步骤:1. 教授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2. 教唱简单歌曲,让学生跟唱、模仿,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乐器,培养他们对乐器的兴趣。

2. 学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曲目。

教学内容:1. 学习认识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鼓等。

2. 学习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曲目,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乐器,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乐器。

2. 教授简单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3. 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第四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会分析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欣赏音乐的方法,如听、看、感受等。

2. 学习分析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通过听、看、感受等方式体验音乐。

2. 教授音乐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

3.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4年小学四年级音乐《梦幻曲》标准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音乐《梦幻曲》标准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音乐《梦幻曲》标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材第四章《梦幻旋律》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梦幻曲》欣赏与学唱。

通过学习,学生将解《梦幻曲》创作背景,掌握歌曲基本旋律和歌词,培养对音乐美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梦幻曲》创作背景,理解歌词意义。

2. 学会演唱《梦幻曲》,并能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3.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热爱。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旋律起伏和节奏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基本旋律和歌词,表达歌曲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教学PPT。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以一个关于梦境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梦幻曲好奇心。

2. 播放《梦幻曲》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二、歌曲背景介绍(5分钟)1. 介绍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歌曲歌词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

三、学唱歌曲(10分钟)1. 分组学习歌词,老师逐句教唱。

2. 纠正学生发音,强调歌词韵律感。

3.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演唱,注意歌曲节奏和音高。

四、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 分析歌曲中难点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音乐欣赏(10分钟)1. 欣赏不同版本《梦幻曲》,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奏家风格。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版本,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梦幻曲》2. 歌曲背景:作曲家、创作背景、歌词意义3. 歌曲旋律:旋律起伏、节奏变化4. 欣赏版本:不同演奏家风格对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梦幻曲》,录制自己演唱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表达出歌曲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解其他梦幻主题音乐作品,激发他们对音乐兴趣。

通过本节课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魅力,提高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热爱。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

音乐课程内容标准感受与鉴赏

对未来音乐课程内容标准中感受与鉴赏的展望
01 02 03
增加多元化音乐作品的感受与鉴赏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融日益密 切。未来的音乐课程内容标准应更加注重多元化音乐作品 的感受与鉴赏,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 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强化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学科感受与鉴 赏
引导学生主动聆听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 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学会主动聆听。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提 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案例二:通过音乐创作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01
教授基本的音乐创 作技巧
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 ,如作曲、编曲等,让学生了解 音乐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通过感受与鉴赏音乐课程内容,激发学素养。
02 0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启迪思想、陶冶情操、培养气 质的精神食粮。通过感受与鉴赏音乐课程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受与鉴赏音乐课程内容,可以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引导学生评价音乐作品
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和评价音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能够理性地评价音乐作品的质量 和特点。同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表达能力。
06
感受与鉴赏的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选择不同风格、流派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 接触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谈音乐课“感受与鉴赏”教学

谈音乐课“感受与鉴赏”教学

谈音乐课“感受与鉴赏”教学发表时间:2018-12-26T11:37:01.98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2月刊作者:阿卜杜热黑木•麦麦提图尔荪[导读]阿卜杜热黑木•麦麦提图尔荪新疆墨玉县第一中学 848100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2-140-01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课呢?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和鉴赏音乐的习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显得十分重要。

我常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从而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注意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兴趣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强调主体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而影响体验的快慢与深浅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与质量。

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性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例如,上《十面埋伏》时,先播放这首音乐给学生欣赏,然后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李云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李云

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李云摘要:初中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中陶冶学生情操以及促进良好的音乐素养形成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其中乐感的培养与鉴赏课教学是重要的部分。

它是促进学生乐感锻炼与形成,养成良好正确的鉴赏意识的途径之一。

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分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通过灵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乐感理解及鉴赏学习、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乐感体验及鉴赏理念、拓展课后渠道加深学生乐感培养及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鉴赏课让学生形成优化自身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培养;鉴赏课;教学引言: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对音乐素养的形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乐感的培养是形成音乐素养的基础之一。

受教学课时和应试的影响,当前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教师通常采用纯讲授或播放乐曲的方式去开展音乐课堂,学生缺乏对音乐的分析就难以产生更多的理解,忽视了学生在音乐鉴赏中的思维能力的作用,使得学生对音乐课逐渐失去兴趣且没有真正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所在,只是单纯地理解为音乐课即是去听歌。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去促进学生乐感的形成和鉴赏课的学习。

一、灵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乐感理解及鉴赏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让学生更好地对乐感理解是乐感培养的基础之一,光听不理解很难促进乐感的培养。

通常音乐课上教师会让学生拿着课本大致了解一下内容,然后播放相关篇目的曲目。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时增时减,若学生对这首歌比较喜欢则兴趣高,对歌曲提不起兴趣则直接影响学生不想去作过多的欣赏与品味。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乐感理解,例如在学习《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时,作为一首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无论是从编曲上、调子上、内容上都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对于不是出生在这个地区的同学们来说,对这种激昂的民歌调调感受不是很深。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用钢琴演奏这首曲子,让每个小组结合课本根据演奏来说出这首民歌调子上和内容上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的表现提供了强烈的动力和感情色彩。 5、速度:速度在音乐中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直接形成或影响音乐性格以及音乐
的基本形象。 6、力度。 7、音色:一种表现工具(指人声、器乐)区别于另一表现工具的色彩特质。 8、音区:在不同音列间,音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9、 织体:音乐中的横向与纵向两方面的关系和平衡的方式。 关于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方法 1、发现法:是学生适用教师提供的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
二、关于音乐题材与形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第四节 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教学方法
关于音乐风格与音乐流派
1、音乐风格:在音乐领域里,风格的广泛包括某一音乐 历史时期, 某一国家,某一流派,某一音乐家,某种体裁,某种作品等,在 音乐思想、创作原则、艺术个性、表现手段和技法上所具有的独 特的典型特征。
二、音乐审美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 音乐审美基础:培养审美感知,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 • 音乐审美的发展和深化:培养审美情感,包括音乐情感辨别力和音乐情感表现力。
三、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在感受与鉴赏方面的四个内容:
• 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题材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第一节 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方法
现”,以掌握知识并能创造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2、练习法:是受教者在施教者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二节 音乐情绪与情感的教学方法
一、音乐情绪与情感在音乐教育、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意 义。
音乐的本质:是人类的感受。情绪、思想和组织的 一种本能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它是听觉的, 感受的艺术。
2、音乐风格与流派的联系 3、音乐风格的划分
关于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教学方法
1、 问题教学法 2、 研究法
第五节 “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注意的问 题
欣赏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 要注意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பைடு நூலகம் 关于音乐情绪与情感的教学方法 情境法 演示法
第三节 音乐题材与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 音乐题材与形式的定义和种类。 音乐题材:音乐的具体类型 音乐题材按以下五个方面来划分:
按照社会生活使用音乐的不同场合及音乐的社会功能来划分。 按照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的方式来划分和语言相结合的歌
曲分类。 按照音乐表演形式来划分。 按照乐曲的结构规模、织体类型、节拍速度、表情性格来划分。 按照乐曲的民族或地区特点来划分。
音乐表现要素的基本内容:
音乐中的基本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旋律、调式、调性、和声、节奏、节拍、 速度、音区、力度、音色、织体。
1、旋律:又叫曲调。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的音组成的音的线条。或称“有组 织的音的横的进行叫旋律”。旋律本身已包含了音高、节奏和节拍三种要素。
2、 调式、调性:两者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 3、 和声:把音程的横向关系按纵向的方式组织起来。 4、节奏、节拍:节奏和节拍是音乐中密不可分的要素,不同的节奏和节拍为音
第四章 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第一节 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方法 第二节 音乐情绪与情感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音乐题材与形式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音乐风格与流派的教学方法 第五节 “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音乐感受与鉴赏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 了解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的基本方法。 • 了解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思考与练习:
简述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 要意义。
列举音乐体裁与形式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